|
病例档案:《钢琴教师》
病症名称:自残症
临床表现: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伊莎贝尔·于佩尔从头到尾都冷艳孤绝的一张霜脸,她每天准时回家,然后躲在浴室里用剃刀切割自己的私处。她对自己的男学生百般挑逗,但始终不让对方得到她,最后能接受的性事就是强奸。她对世界充满仇恨,对幸福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所以最后会找到与她发生关系的人,然后当着他的面在自己的肩部捅一刀,从表情来看,就好像是刺在别人身上的。
诊断书:你闲得蛋疼的时候偶尔会用针戳自己一下吗?会拿小刀在皮肤上切一道口子,看血慢慢流出来吗?会掐自己几下,看看是否还会疼吗?你享受偶然痛楚引发的快感吗?比如咬牙切齿刺了个纹身后,过段时间又再去刺一个,因为被针细密扎刺的痛感像过瘾。如果你有过,那么恭喜,你绝对有“自残症”!
治疗方法:按电影里的法子,就得把你关进一间用海绵做墙壁的房间里,把你的指甲都剪秃或者包上厚厚的手套,强迫治疗。当然,如果自残症患者够执着的话,这样的方法对他来讲也是治标不治本的。
相似病例:《入侵脑细胞》、《剪刀男》
病例档案:《素食主义者》
病症名称:厌食症
临床表现:起初只是不想吃肉,只吃绿叶食品,看上去还算健康正常,但久而久之,连菜也不吃了,觉得吃什么都是错。甚至与丈夫行房都觉得恶心,宁愿躺在医院里挂点滴,最后因体力衰竭而死。当一个人瘦到穿什么都不好看,吃口东西就全吐出来的时候,可能也就即将告别这个世界了。英剧《皮囊》里的厌食症少女,总是在和朋友用餐时假装吃东西,其实只是用刀叉把盆子里的食物戳碎,然后递到嘴边又放下了,把厨房里所有吃的东西都叠得整整齐齐,然后再无视它们。
诊断书:如果换到唐朝,基本上“厌食症”这个词都没有发明出来的必要,但万恶的当今社会却主张“以瘦为美”,逼得女人个个都希望把自己往“非洲难民”的级别上靠。于是干脆不吃东西,每天拿一堆药丸维持生命,久而久之,她们就真地张不口嘴吞咽食物了,甚至胃袋里一有东西就会呕吐,成为一种神经官能症。
治疗方式:心理辅导永远比挂点滴有用,不断给患者“进食”的诱导,让她懂得吃的重要性。在“命”与“瘦”之间,傻逼才会选择后者。
相似病例:《性、食物、女人》
病例档案:《美国精神病人》
病症名称:妄想综合症
临床表现:在这位患者的脑中,他俨然已是美国头号连环杀手,讨厌穷人,杀掉!讨厌名片做得比他贵气的同事,杀掉!讨厌流莺和应召女郎,杀掉!哪个性感女郎让他动心了,杀掉!冰箱里装着人头,衣橱里挂满尸体,在开工之前,他通常会穿上透明雨衣,手拿利斧或者电锯,完全模仿史蒂芬·金的小说细节。直到影片末尾,你才发现一切都是他的臆想,地球照常转动,他脑中已将之碎尸万段的人都活得好好的,唯一失控的是他的精神世界。
诊断书:患妄想综合症多数对社会不满,极度完美主义,事事要求正确,在其掌控之下,虚荣心强,又不肯面对现实。所以我们有时候讨厌一个人,几乎在心里都会把对方的脑袋拧下来,相当的阿Q精神。
治疗方法:看过日本电影《催眠》的朋友应该会隐约想到用催眠法来调整,以毒攻毒,消除其心中魔障,不过似乎用“一棒打醒”患者的方法也挺实用。
病例档案:《海瑟》
病症名称:狂躁症
临床表现:暴躁、疯狂,永远不会淡定,动不动就开着那辆脏得看不出原色的破车闯入一个空宅,把人家杂物间里的东西统统丢进游泳池,狂呼乱叫一番后,再点上一把火,摆出很酷的姿势对被他强行带来的两个苦主说:“这是你们干的!”,然后扬长而去。看见警察,他会丢闪光弹;觉得不爽,三更半夜拎起一桶汽油就往人家的法拉利上浇,顺带把它点着,撤退的时候还不紧不慢。没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反正他想教育人家的时候,永远是满口脏话,眼神狂乱,像恨不得把你一口吞掉。所以千万别把他逼急了,要不然他可能会闯进你奶奶的灵堂,讲述一番自己曾被炸掉一颗睾丸的“辉煌事迹”,然后推着她老人家的棺木上街散步。你永远都猜不到这家伙下一秒想要干什么,哪些地方又是他的雷点,一触即爆,一不小心甚至可能就会被他剪掉鼻子。
诊断书:和咱们一样,都是从前生活太过压抑的主,朝九晚五,受道德约束,把火气和各种疯狂的念头都堵在胸口,生怕别人以为你不正常。殊不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得在沉默中灭亡,于是海瑟先生不乐意了,他希望他讲的每句话都有人听,他讨厌别人干涉他的自由生活,他想干嘛就干嘛,你若想无视,对不起了,老拳伺候!令人沮丧的生活是诱发该病的主因,为了排遣它,咱们只好“说话基本靠吼,行动基本靠抽”。
治疗方法:像电影中的海瑟先生那样,找一个有创伤的家庭,融入其中,感受一下家庭温暖,找到其忧郁的根源,然后再用极端方式拔除。当然,在下一次发病之前,你得赶快离开,孤身上路,寻找另一个慰藉。
病例档案:《精神病患者》
病症名称: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平常看起来是个温柔腼腆的斯文青年,却把母亲的尸体藏在房间的床上,然后将自己的人格分裂出一块来承担母亲的角色。于是事情就大条了,经常有房客听到他和“老妈”吵架,但老妈又老是像《天才理论传》里的犹太人老妈一样“神龙见首不见尾”。顺带还借着老妈“善妒”的名义杀杀人,毁毁尸,他的人生真当热闹非凡。最后被捕了,还在牢房里假装自己是一只苍蝇。
诊断书: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因为对某个事物或人物造成的极度遗憾与渴望,导致精神异变产生的。我们一定对这样的患者不会陌生,就像经常希望自己是另一个人,以此逃避或面对那些操蛋的人生经历。还记得有位病人写了一本书将之细细道来,这哥们儿比较猛,书名就叫作《二十四种人格》。
治疗方法:建议配套看一部叫《致命ID》的影片,心理医师用摧眠术将患者的多种人格进行分裂,在他脑子里造了一座旅馆,然后那些人格自相残杀,一个个死去,试图只留下好的人格,消灭其内在的危险基因,只可惜看走了眼,把真正的幕后BOSS给放了。还有《完美大脑》里那位数学家,是依靠妻子的爱与支持渡过难关的,尽管他的病没有完全好,但乐观的生活态度实在太重要了。
病例档案:《杀手阿一》
病症名称:暴力倾向
临床表现:平常看起来挺唯唯喏喏的小市民,会突然爆发,拿刀乱砍,把人家的脸皮削下来贴在墙上,所到之处总掀起腥风血雨。而浅野忠信的角色更是强大,可以活生生把人的一条胳膊扯下来玩儿,也能不断撕扯别人的脸皮,誓要把皮肤扯断,当他对你张牙裂口的时候,你的拳头就整个儿被他吞下了。总之,街上见到这种遍身伤痕的主儿,躲开为妙!
诊断书:暴力倾向来源于人性深处的征服欲,想要控制他人,在“弱肉强食”的社会规则里杀出血路,于是体内的暴力因子蠢蠢欲动了。家暴、恶意伤害,好勇斗狠,都是暴力倾向的症状。哦,小美眉们,对了,别说你们没有,偶尔动不动掐男友几下,你当嬉闹,其实就是暴力,要不然你们怎么就这么爱全智贤呢?
治疗方法:多吃鱼,少吃肉,如果真是暴力难耐,就去练个拳击跆拳道什么的,耗费一下体力吧!
相似病例:《以藏》、《男孩的生活》
病例档案:《神秘肌肤》
病症名称:恋童癖
临床表现:片中的中年棒球教练在两个孩子身上留下一生的心理烙印,他把他们骗到家中,给他们吃糖,然后带他们上床,让他们脱掉衣服,亲吻、性行为,拍下棒球队里最可爱的几个孩子的照片。所以他总是独居,房间里总是放着许多五彩斑斓的玩具,鲜甜蜜骨的零食。像是引诱迷失在森林中的两兄妹走入糖果屋的食人“老巫婆”。
诊断书:以儿童为对象得到性满足,绝对就是“金鱼佬”。但人潜在因素里总有些变态的地方,有人热爱异性,有人喜欢美足,还有传说中的“腐女”……但是别以为咱们就没有误入歧途的时候了,否则这世上哪来这么多“萝莉控”和“正太控”呢?性格缺陷和家庭阴影是导致变态情结的主要诱因。
治疗方法:关押起来重刑伺候吧,没别的法子治根了。自上世纪七十年来以来,恋童癖就被摆上台面来分析研究,要把患者往健康的性向上引,着实困难。总不能都像《生为人母》那家伙一样剪掉自己的老二,以示决心吧?
相似病例:《沉睡者》、《可爱的骨头》
病例档案:《发条橙子》
病症名称:反社会型人格
临床表现:入室抢劫、强奸,暴力虐待。一个丧心病狂的“歹徒”能做的事,他都做到了,还能一面唱着《雨中曲》一面把一个无辜的作家打得找不着北,再凌辱他的妻子。这么做不是因为缺钱,就是看这个社会不顺眼,终日盘算着如何用自己的渺小力量毁灭它。同时又是理想主义者,会在贝多芬的交响乐中用巨型“生殖器”把一个富婆砸死。
诊断书:绝对的病态人格,往往聪明,有一群狐朋狗友,时常欺负身边的人,体内有疯狂的毁灭倾向,对现实社会全盘否定。别以为我说的只有萨达姆,你以为那些狡诈残忍的政客、奸商和欺诈犯就不是这个圈的?小心,反社会型人格的混蛋无处不在!
治疗方法:像《发条橙子》里一样把患者抓去一个封闭的地方,强行撑开他的眼皮让他看各种暴力录影带,看到烦,看到怕,看到吐,看到他一见女人的裸体就阳萎,这才把他释放。不过似乎也没什么用啊,这哥们儿后来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才变得神清气爽。
别挣扎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病,每每看到电影中的人物那些似曾相识的症状,就会不自觉地照照镜子,想想那些操蛋的事情是不是自己也干过。
比如在《尽善尽美》里看到脾气古怪,性情刁钻的杰克·尼克尔森,就不由地记起自己上次无故冲着同事发脾气的情形;借心情郁闷的理由刷爆自己的信用卡时,脑中就会浮现《购物狂》里的张柏芝;宅在家中把屁股牢牢粘在电脑桌前,对谁都懒得搭理时,可别告诉我你恰巧在看一部叫做《玛丽和马克思》的黏土动画片;还有只要有两个男人映入眼帘就会浮想联翩的腐女们,甭以为你们那只是想象力丰富!美剧《绝望的主妇》里的布丽在接到告知丈夫病死的电话时正在擦银餐具,她挂上电话,坐下来把银餐具擦完,整齐摆进盒子里,然后才嚎啕大哭,你是否对她这样的反应心照不宣,甚至无比共鸣?
电影里这些形形色色的“怪胎”,其实多半都脱胎自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只要是个人,你就会有扭曲的时候,何况现实生活鸭梨太大,难免会被逼出各种病态。要知道,其实在心理医生的眼里,全世界都是精神病患者,所以不必隐瞒,也无须逃避。
看看下面的一系列病例,然后扪心自问是否有戳中你我个把“要害”。咱们由轻到重,由缓到急,大致分了这几类常见的“精神病”,欢迎对号入座,嬉笑怒骂,外带补充说明。
病例档案:《国王的演讲》
病症名称:口吃
临床表现:你……你你……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吧?说话带点儿结巴。比如这位英国皇族,哪儿都正常,就是话讲不清楚。于是在公众面前演讲就成了心理障碍,嘴里冒出的每一个单词都会让人免不了着急,担心他会说到喘不过气来,或者自己把心一直提到嗓子眼儿。所以这位后来不得不被赶鸭子上架的乔治六世就只好四处求医,最后还是让一个无证上岗的“口吃治疗专家”伴驾,随到随治,才总算克服了这毛病,注意,这里所谓的“克服”仅指在公众面前不再出丑了,私下里,口吃的毛病伴随他一生。
诊断书:就像片中乔治六世自己坦白的那样,口吃多半是童年阴影造成的,小时候因被欺负而导致丧失自信,于是一开口就胆怯,话自然也讲不清楚了。乔治六世的口吃毛病就是拜小时候被狠心的保姆偷偷虐待所赐,也算皇家机密了吧?其实咱们何尝没有突然“口吃”的时候?紧张了,胆小了,急了,疯了的时候……
治疗方式:大伙儿都看到了吧?那些用冰块或者球珠子压住舌头的狗屁方式都是行不通的,病人若是个暴君,您这么折腾他怕是早被拉出去毙了。一定要跟片子里那位天才医生一样,让病人边听音乐边朗读,把他口齿伶俐的瞬间录下来以树立他的信心,还要挖掘出他的病症根源加以引导,让他唱歌,给他鼓励,让他知道“口吃是个屁,谁也别装逼”!
病例档案:《机械师》
病症名称:失眠症
临床表现:就不要“表现”了,看身材就知道,克里斯蒂安·贝尔在片中状同骷髅,因内心的负罪感迟迟不肯消失,于是终日失眠,整整一年都不睡觉是什么概念?就是这样槁颜枯爪,眼窝深陷,妖怪一般的恐怖。他甚至记不得自己缘何会睡不着,只是精神恍惚地在崩溃边缘行走,见识种种因疲累与负担产生的幻象。直到有朝一日记起自己的罪,开始赎了,才躺在牢房里安然入梦。
诊断书:谁都有辗转难眠的时候,总在迷迷糊糊之际神经像被一只透明的手抽紧了一下,于是清醒过来。这种折磨反反复复直到天明的症状称之为失眠障碍,除了生理上的原因外,更多的是精神压力和神经衰弱引发的。睡不着跟牙痛一样,是让你百爪挠心的隐疾,还会附赠你一对熊猫眼。
治疗方式:服用安眠药是下下策,最好还是做些放松训练,比如瑜珈之类,缓解情绪,松驰神经,别把自己搞得像一睡着就会世界末日似的。还有,选择一个高度与材质均适宜的枕头也很重要。减肥人士就甭治了,失眠对你们来说多“励志”呀!
病例档案:《最爱女人购物狂》
病症名称:购物狂
临床表现:珠光宝气的徐小凤走进一家大型商场,随便拿手指了指:“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这个不要,其余的都给我打包带走。”出手这等阔绰不是家里买了几百个仓库需要囤货,就只是喜欢买。片中的张柏芝精通意大利语和法语是为了购物,刷爆几张卡,债台高筑得兼几份职也是为了购物,家里挤得没有容身之处,半夜起来上厕所都是眯着眼跨过成堆的包包和鞋鞋更是因为购物过盛!即便如此,在去见未来公婆之前,她还是决定要再去买双新鞋子。人家挑衣服,是一件一件的,她买衣服是论打的;人家买个LV包包能用好几年,她买个LV包包就是顺手丢进箱子里慢慢积灰用。但还是要买,不停不停不停买……
诊断书:跟暴饮暴食症差不多,“购物狂”随处可见,她们多半拎着大包小包出没于各个大型商场,家里成堆的衣服可能是这辈子也穿不完的,几百个杯子都可以开个二手店了。别以为只有败家女才会血拼,文艺青年家里还不是堆了上千册书和上万张影碟等着慢慢消化么?当你在外头逛了一圈,回来后发现自己买了一堆根本用不着的东西时,也就表示“购物狂”这种流行病终于上身了!缺乏自信自尊,或内心空虚的男男女女们,多半就会跟钱过不去,还美其名曰“转换心情”。
治疗方法:把每个月赚来的钱交给一个可依赖的人保管,和每多买一双鞋子就剁掉一根手指之间,你自己选择吧!
病例档案:《闪亮的风采》
病症名称:焦虑症
临床表现:只要不是睡觉,无时无刻都面部一个劲儿抽搐,嘴里还不停唠叨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赤身裸体只套一条风衣就开始逛街,然后跑进酒吧狠狠弹奏一曲,再走出来,也不管身后跟随他的人有多担心。对于天才来讲,最大的灾难就是被寄予厚望,所以他才会不堪重负,对任何事情都失去耐性,脾气暴躁,行为古怪,每天都沉浸在缺乏安全感的煎熬之中。
诊断书:关于焦虑性神经症,说白了就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对未来和不可知的事物莫明地产生恐惧。走路怕被风吹走,吃饭怕被饭咽死,呼吸怕吸到毒气。可能是我们应对突发性危机的能力实在太差,性格脆弱伤不起,所以终日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就怕哪天睡到半夜就突然世界末日了。时刻提心吊胆却又不知为何的状态,你没有过吗?
治疗方法:建议买通一个陪聊人士,整天在你耳边轻声细语,不停地说:“没事的,一切都OK的啦!”试着多做运动,找个KTV吼几嗓子,听听温柔的音乐,把这些无端的恐惧慢慢磨平。就好像片中的杰弗里·拉什,最后说的一句话是:“闪闪发光,一切都闪闪发光!”
病例档案:《飞行者》
病症名称:强迫症
临床表现:霍华德·休斯很有钱,他可以捧红珍·哈露,与凯瑟琳·赫本调情,还要开着飞机到处转悠,以彰显野心。可这样的人,也会有脆弱的时候,比如别人对嘴喝过的牛奶,他是绝对不会碰的,直到赫本在飞机上逼他喝,他才接受,那也是情到深处的表现;谁在他餐盘里戳了一小块肉去,他一整天就不会有食欲了,就更别提他不停洗手,不由自主地捏裤边之类的小动作。后来事态终于开始严重,当人家敲开他的门,发现满地的白色卫生纸,他赤裸着身子,手上还裹着纸巾出来开门的时候,典型的强迫症患者出现了。
诊断书:强迫症系焦虑症的一个分支。超强的自制能力与控制欲导致我们都希望双手是干净的,地上没有一颗灰尘,扣子都牢牢地钉在衣服上,某件东西必须摆在某个地方,从这里走到那里必须要走十五步……否则就会抓狂难耐!没错,《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说的就是你!还有全球几千万的偏执洁癖们!
治疗方式:一定要想办法用某件事或某个人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他知道除了看着面前的花瓶不让它倒下来之外,人生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去做,比如维护世界和平之类的。
病例档案:《金氏漂流记》
病症名称:自闭症
临床表现:五六年不出门,把自己封在小房间里,窗户全都糊上厚厚的纸板,生怕阳光也能毒死她,每年只会在警报演习“万人空巷”时,才勉强开个窗,拿高倍望远镜亲近一下“大自然”。到了晚上,就缩在衣橱里,捏着塑料纸上的泡泡睡觉。要上厕所,得憋到家人全都上班才行,一日三餐要放在房门口,父母休想踏进半步。与人说话?交流?做梦吧!人谈个恋爱都是用漂流瓶的说!这种如假包换的“宅生活”,要是没有电脑,该如何是好呀?!
诊断书:葛丽苔·嘉宝说,“让我单独呆一会儿”,于是整个世界都沉默了。没错,我们都有想安安静静一个人,不想跟谁说话,不想与谁交心的时候。失去社交能力,思维迟缓,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只想远离喧嚣躲到一个“无人岛”,也许是我们之前说了太多话,受了太多伤,既然没办法坚强,就只好选择当“寄居蟹”。
治疗方法:像《金氏漂流记》里面带伤疤的女孩那样恋爱吧!只有重燃的激情,才能将你从自闭的地狱里解救出来,重新认识到生活的美好。
相似病例:《东京!》
病例档案:《玛丽和马克思》
病症名称:孤独症
临床表现:没有朋友,总是一个人呆在屋子里看电视,哪怕电视机一台有图无声,另一台有声无图,但放在一起配合完美了。养一条鱼,每周都买同一个号码的奖券,交笔友,脑子不太灵光。因为和身边的人无法交流,所以只好躲在自己的单身公寓房里自得其乐,中了大奖发了财之后,也只是买了一仓库的巧克力,然后继续从前的生活,把笔友寄来的信都帖在一面墙上,以提醒自己还有朋友,所以并不孤单。
诊断书:孤独症是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与自闭属于孪生。他们都不愿与人接触,喜欢单独呆着,个性固执,墨守陈规。都市人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混得久了,住对门对面的邻居都开始觉得陌生,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随着网络的发达而愈益明显,我们究竟要如何才能变得亲密?是围炉夜话?还是网上Q聊?
治疗方法:除了必要的心理辅导,交朋友很重要,要让患者感觉到周围人对他的关怀,就好比往深井里丢了根绳子(注意,不是丢石头),让孤独的病人顺着绳子慢慢往上爬,终有见到阳光的那一天。
相似病例:《雨人》、《海洋天堂》
病例档案:《海狸》
病症名称:抑郁症
临床表现:这位老兄的症状那是相当的严重,焦躁,少言寡语,借酒消愁,还拿酒瓶子往电视机里的人嘴里灌,一时兴起的话还会跑进浴室拿领带上吊,或者站到阳台上要往下跳……这些都还不是最麻烦的,要命的是他后来拿一只海狸玩偶套在左臂上当成他的代言人,他就躲在那只玩具背后与家人和同事交流,假装自己还是个正常人,还忽悠老婆说是心理医生要求这么做的,其实他拒绝就诊已经一年多了!最后,这位苦主就一直沉溺在海狸背后,连与家人交流都不行,于是他咬了咬牙,用电锯切割了套着玩偶的手臂……
诊断书:别告诉我你没有抑郁症,作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咱们每七个人里就有一个着道的。工作、房贷、婚姻、将来,种种挫折与坎坷,及对未来缺乏安全感,积沙成塔,最终导致精神崩溃。所谓的“男人之苦”或“女人之苦”,多半就是指这一茬。
治疗方法:含泪奉劝千万不要像《海狸》中的梅尔·杰普森那样自残,抑郁多半是压力造成的,旅个游,恋个爱,看个喜剧片乐一乐,找朋友发泄吐槽拍桌子骂娘,都是治病“良方”。没见如今网上久盛不衰的“拍砖党”和“围观族”么?那多半都是来治病的。郭德纲有云:“你有病啊?!”“你有药吗?有药你给多少我吃多少!”
病例档案:《孤儿》
病症名称:性压抑
临床表现:女侏儒就吃亏在很可能得不到男士青睐,于是她干脆把自己扮成九岁女孩,她用厚厚的蜜粉掩盖苍老容颜,穿着绿丝绒缀丝带连衣裙,假装是个高贵的公主,然后勾引每一个收养她的男主人。所以若是在暗夜里走进她的房间,撕掉墙上那些儿童画,你会发现她用荧光粉绘制的裸体交媾图案,姿势都是疯狂而扭曲的。她骨子里的阴暗奸险,兼因没有尝过性爱滋味,于是只好不停地离间收养她的夫妻,以便趁虚而入,鸠占鹊巢。只可惜,她没碰上个有恋童癖的“家长”。
诊断书:性压抑也叫性饥渴,是人对自身欲望的制约与控制。除了性冷淡者,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儿,所以电动棒一直是畅销品。也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关于和尚和尼姑的香艳冷笑话。严重点儿的,还会引发忧郁症或狂躁症。
治疗方法:自慰器+健康的性生活+适量运动。
病例档案:《28天》
病症名称:嗜酒症
临床表现:抱着酒瓶子过活,饭可以不吃,酒不能不喝。尤其像“女作家”这么牛逼张扬的职业人,更要小心了,否则一旦喝高,就会拖着男朋友开上她姐姐的婚车四处惹事,结果被送上法庭。倘若桑德拉·布洛克在这里头的狼狈表现还不够让你接受教训,那么看看美剧《好汉两个半》里集各种毒于一身的查理叔吧,他可是抱着酒瓶子睡觉,不喝酒就等于要了他的命,一大早先往牛奶里掺点儿威士忌才能打开胃口。
诊断书:生活枯燥,精神空虚,希望用酒精麻醉自己,可以让现实问题变得不那么如狼似虎,这就是一个瘾君子能给出的也是唯一的生存理由。当我们离不开杯中物的时候,就是被酒精侵占灵魂的标志,所以含泪奉劝各位,对啥都不能太执着啊!
治疗方式:只能像《28天》里的苦主一样,被关进去强制戒除,再配上药物。还有一种方法,在美剧《无耻家庭》里看来的,为了让那些穷光蛋戒酒,跟他们签协议,如果他们两个月内不碰酒,就能拿到几千美金,然后医院给他们腕上绑了个仪器,只要一沾酒精就会变色,医院同时也会收到信息,如果收到信儿了,美金也就泡汤了。
病例档案:《性瘾日记》
病症名称:性瘾症
临床表现:十五岁破处,之后与各色男性发生关系,沉溺肉欲不算什么,要命的是这个女人随时随地都想着那事儿!祖母很早便告诉她,女人只有两种职业:结婚和卖淫。毫无疑问,片中女主角选择了后者,她主动应征要做娼妓,以满足私欲。之后的发展让我们明白,有些女人是完全可以只钟情嫖客的,压过她身体的男人来来去去,也有动了真情的,但“爱情”这玩意儿她果然伤不起,到底还是受祖母教育,将“尝试各种各样的男人”为终生目标,这才得以圆满。
诊断书:性爱上瘾症,与吸毒成瘾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对高潮欲罢不能,周遭一切异性或同性都能让其产生性冲动。大卫·杜楚尼和老虎·伍兹都曾着过它的道,不过杜楚尼比较聪明,以此为噱头还拍了一个热播美剧。俗话说,冲动是魔鬼,那么“性冲动”绝对是魔鬼中的撒旦之王。
治疗方法:缓解工作压力,多站在家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管好自己的裤裆。心理辅导也是必须的,如果那心理医生能想办法不让患者在治疗途中产生兴奋的话。
病例档案:《偷窥》
病症名称:偷窥癖
临床表现:这确实是个有钱的主才能犯的病,就像片中的男主角,拥有一座公寓大楼,于是给每家每户都装上隐形摄像机,每天没事儿就坐在几十个显示器前观赏,比看电影和肥皂剧要过瘾。今天发现这家有家暴,明天看到那家父女搞乱伦,后天再欣赏一下像莎朗·斯通那样的美艳熟女性感出浴。他果然是如置人间天堂,像上帝一般俯览芸芸众生啊,而不亦乐乎啊!
诊断书:谁敢说自己没有窥私欲呢?隐私就像自己抓住了自己的把柄,却迟迟不敢“揭宝”,于是只好去揭别人的,以满足那些小小的恶趣味儿。所以我们才对明星的八卦绯闻如饥似渴,撞上“艳照门”就跟撞上亲爹似的。别否认,人人都对他人的小秘密莫明狂热,这已经成为人性的一部份了。
治疗方式:治不好的。
相似病例:《偷窥无罪》、《爱的色放》
病例档案:《沙漠妖姬》
病症名称:异装癖
临床表现: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他们浓妆华服,踏上流浪的旅程,有人说他们是人妖,也有人说他们是GAY佬。虽然他们长着胡子和喉节,却穿着花裙子,戴着紫耳环,在人生路上招摇过市。他们其实也有家人,甚至有孩子,但这些东西在做回自我面前完全不重要,所以他们选择站上舞台,为大家演出一场场艳光流水的秀。这些美丽的老灵魂,原来也可以妖冶婉约,烟视媚行。不过,那还是相对良性的症状,想知道恶性的是什么样子吗?没错,就是《沉默的羔羊》里把女人的皮肤剥下来做成衣服穿的那位仁兄。
诊断书:异性装扮癖在西方不算什么新鲜事儿,尤其是在男权社会里,男人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实在太大,有时候逼得大老爷们不由得希望自己也成为丰乳纤腰的一朵“女纸”,幻想可以此摆脱压在男人身上的几重大山,偷偷逍遥一阵子,而其中的有些人,则一不小心逍遥了一辈子。所以如果某些贤妻有朝一日发现老公正在偷穿自己的内裤,就一定要注意咯。
治疗方法:家人的参与和辅导很重要,聪明一点儿的女人,还会主动给自家男人化妆,换衫,拍下艳照,当成夫妻间一桩有趣的“闺房情事”。第二天天一亮,老公还得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出门上班。
病例档案:《禁室培欲》
病症名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临床表现:这个病放在《禁室培欲》这个片子里,是极度香艳的,竹中直人扮演的猥琐大叔绑架了如花似玉的小岛胜,这女孩从最初的恐惧、反感、愤怒,到后来对绑匪的芳心暗许,炽烈缠绵,甚至还插身而出维护他的“罪行”。两人一瞬间从势不两立的平民与罪犯,变成了一对苦侣,整个事态的发展让人瞠目结舌之余更是热血喷胀。于是,在“禁室”里边“培欲”就成了流行,日活公司甚至把它拍成了一个系列,供我等俗人细细研究这其中的情感纠葛。女人对男人的爱之源头,也可以是“绑架”,她从不情愿到情愿,只是一次漫长而危险的囚禁,孰料吾之砒霜,汝之蜜糖,到最后她对这一切竟甘之若贻,可见病得不轻,也断无治愈的可能性。
诊断书:这个病,说得专业一点儿,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说得难听一点儿,就是“犯贱”,当一个人的生死都被罪犯控制,他供你吃喝,撑握你的所有行动时,你慢慢就开始觉得舒服,觉得适应,甚至在心理上开始盲从,对那罪犯产生感情。于是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当过人质的平民跑去监狱,要求与绑匪结婚的奇事。别以为你不会走到这一天,换了那种特殊环境,说不定咱们也是把持不住的主。
治疗方法:那就得看病人的痴情程度了,如果是个情种,那就干脆安排他俩喜结连理算了,没准还能把绑匪拉回到正常人生活里去,一病救一病,挺好。当人质解救出来以后,可能得在心理医生那儿呆好一阵才能搞明白,自己当初只是“自古多情空余恨”了一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