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454|回复: 1

佛经中说供僧功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 20: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供僧功德最大?为何是修福的无上福田?

1.若复有人施佛床座,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德业尊重;二、世间称赞;
三、肢节多力;四、名称远闻;
五、德美歌颂;六、安和适悦;
七、获转轮王座,仆从众多;八、见者欢喜;
九、生天自在,福相具足;十、速证圆寂。


2.若复有人布施鞋履供养僧佛,功德有十。云何十种?

一、威仪师范;二、象马无阙;
三、行道勇健;四、身无疲乏;
五、足步无损;六、离荆棘沙砾;
七、获神足通;八、仆从众多;
九、生天自在;十、速证圆寂。3.若复有人以钵器什物施佛及僧,功德有十。云何十种?
一、形色光润;二、器物具足随意受用;
三、离诸饥渴;四、珍宝丰足;
五、远离恶趣;六、人天欢喜;
七、福相圆满;八、尊贵自在;
九、恒生诸天;十、速证圆寂。


4.若复有人以象、马、车乘施佛及僧功德有十。云何为十?

一、足相柔软;二、威仪无缺;
三、身离疲乏;四、安乐无病;
五、冤家远离;六、神足自在;
七、仆从众多;八、人、天福相,见皆欢喜;
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

1.若复有人斋食供养佛及众僧,功德有十。云何为十?

一、寿命延长;二、形色圆满;三、肢节多力;四、记忆不忘;
五、智慧辩才;六、众睹欢喜;七、丰足珍宝;八、人、天自在;
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十种胜妙功德,施佛及僧斋食供养,获如斯果。2.若复有人修严房室、屋宇、殿堂,施佛及僧,功德众多。行相云何?
一、恒离惊怖,身心安乐;二、所得卧具细软最妙;

三、衣服严身,香洁清净;四、人间、天上五欲自在。

五、刹帝利、婆罗门大姓种族及长者、居士、宰官、商主、聚落城邑国王、大臣,随愿满足,皆悉成就。

六、若于转轮圣王随其福力,一洲、二洲乃至四洲,王化自在。
七、若于六欲诸天、四王忉利乃至他化自在,愿皆成就,意生彼。
八、若复有人由前福力,于色界诸天、梵众、梵辅乃至色究竟天,皆悉成就,随愿生彼。
九、若复有人于无色界空无边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皆悉成就。

十、若于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缘觉,乃至无上菩提,随其所应,皆得成就。如是功德差别无量,因修房室、殿堂、楼阁,施佛及僧,获如斯报。


3.若复有人以美饮汤药施佛及僧,获十种功德。云何十种?
一、诸根圆满;二、清净鲜洁;
三、额广平正;四、容貌熙怡;
五、形色光润;六、福德圆满;

七、离饥渴;八、远离三恶;九、生天自在;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施佛及僧美饮汤药,获如是报。

1.昔日佛陀赞叹目犍连尊者:“以后的佛弟子,如果要行孝道就应该在七月十五日供僧,并以供僧功德回向给过往的亲人,这功德不只可以救度这一世的父母,甚至也可以救度七世的父母。”

2.供僧功德: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3.斋僧功德:

一、仪表端正,容颜暐丽,人人见之欢喜。
二、气力盖世,精神满足,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
三、生天人间,寿命久长,康健无恼,命终之时,自然受生,不被病苦所缠。
四、事事安乐,不逢灾逆,心想事成无有困厄。
五、音声清雅,容动三千大千世界;口常说清净妙法,通达无碍,闻者无不信受而行。

4.供僧的功德,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大功德。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

5.《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

一、身相端庄;二、气力增盛;三、寿命延长;四、快乐安稳;五、成就辩才。

6.唐道宣律师,持戒严谨,感天人送食。有一天律师问天神:“人间作何功德最大?” 天神敬答:“斋僧功德最大!”

7.近代禅门宗匠虚云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宝,赖僧宝扶持,若无僧宝,佛法二宝无人流布,善根无处培植,因此斋僧功德最大。”

8.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

9.发心设斋供众成就道场,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更为当来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

供僧报佛恩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请食品第六》

尔时严炽王闻大萨遮尼干子所说法已,心大欢喜,即语萨遮尼干子言:“大师仁慈不遗我国,今此旷野不可停止,愿降神德,将诸大众与我俱诣宫内寝息。何以故?我今心念欲为大师及诸大众设于时供。”萨遮尼干子言:“善哉,善哉!善哉,大王!欲与我食,今正是时。何以故?大王当知!我从远来,道路疲极,常多饥渴,日时已至,我受王请。”
时严炽王闻大萨遮尼干子受其请已,心大欢喜,即以萨遮尼干子及诸大众置在于前,王与四兵导从前后俱入王宫。入已,王请萨遮尼干子坐王七宝庄严间错无价宝床,余诸一切尼干子众随所应坐,悉皆令坐。萨遮尼干子受坐已,严炽王即生至心、恭敬心、尊重心、希有心,自手供给萨遮尼干子及诸大众百味饮食,极令饱足,恣意令取丰满盈溢。萨遮尼干子食已,严炽王即以价值百千万亿上下衣服,奉施萨遮尼干子,余弟子众所应得者,悉皆施与上下衣服。

尔时萨遮尼干子饭食讫已,摄诸钵器,澡漱清净,即语严炽王言:“大王当知!王今至心奉施沙门饮食、衣服,福不可量,今且略功德。何等十五?

一者,闭塞悭贪之心;二者,能开布施心手;

三者,能灭无布施福邪见之心;四者,能生果报不忘正见之心;
五者,随顺善知识人;六者,远离下无智人;七者,能开诸善道门;
八者,能闭诸恶趣门;九者,能种善根种子;十者,能拔不善根栽;
十一者,能渐薄一切诸烦恼结;十二者,能增长一切诸善根分;
十三者,能饱足一切持诸戒人;十四者,能应为自身所作已作;
十五者,能为利益他应作已作。何以故?大王当知!
能施布施得大富,施好色食,后得妙色,观者无厌;
施好香食,后得名称世间普闻;施美味食,后得资生过诸世间种种胜妙;
施乐触食,后得手脚细滑、柔软;
施能至心,后得一切世人亲爱、恭敬、供养;
自手布施,得多僮仆围绕给侍;依时节施,随心所须应时即得;
以爱物施,后得胜妙资生境界;

不损害施,后得资生坚固,不坏、不疲劳;施安坐,受报眷属常爱;
与饮食者,后得大力自在无碍;与衣裳者,得好妙色世间敬爱;施灯明者,得明净眼,无老病坏;施伎乐者,得耳不聋,常闻妙声;
施诸乘者,常得安乐,辇舆随身;施汤药者,得无疾病,形色肥鲜;
施屋舍者,离诸恐怖,得安隐乐;布施法者,后得不死甘露法药;
离杀生者,后得长寿,命不中夭;离劫盗者,后得大富,资生无尽;
离邪淫者,后得好妻,他不能夺;离妄语者,后得实报,不被他谤;
离两舌者,后得和合,眷属无诤;离恶口者,后得常闻,胜妙音声;
离绮语者,有所言说他人受用;离贪心者,得不增上厚重贪心;
离瞋心者,得不增上厚重瞋心;离邪见者,得不增上厚重痴心;
离憍慢者,生豪贵家,得人尊敬;离瞋心者,得身端正,见者爱乐;
离嫉心者,得大威力,所愿皆成;离悭心者,生处富足,资生无乏;
离非处淫者,得胜诸根,具丈夫相。

大王当知!施饮食者,即是与命与色与力与乐与辩。大王当知!施主爱众生,智者赞叹,名闻十方,入诸大众心不怯弱,若命终已,生上天中受妙境界,于最后身得无上道。”

尔时萨遮尼干子而说偈言:

至心持戒人  能生欢喜心 时食施沙门  来世得七福
得胜色命力  乐辩才乐说 生天善道中  终得至涅槃
所为事布施  毕竟得彼事 为求乐布施  后必得安乐
施福最胜乐  所求者必成 当生天人中  及色无色界智慧圣施主  若修精进行 毕竟尽诸苦  得上胜智慧
以作无量福  天魔魔眷属 行恶不善者  不能作障难
是故常布施  求三种胜事 善道及富贵  能证无上道 

什么叫做福田呢?福田有三种:(一)悲田。指贫穷困苦之人,施与贫困之人,可助长我们的慈悲心,故名悲田。(二)敬田。即佛法僧三宝。(三)报恩田。即父母师长是。

田能生物,于应受供养者而供养之则生诸福报,犹如播种于田,则有收获之利,故名福田。
杂宝藏经云:“若有人以清净的信心,双手奉一掬水,布施与佛、或僧、或父母、或困厄的病人,以此功德,千万劫受福无穷。”

布施的心态有三种:(一)怜悯心(二)恭敬心(三)怜悯恭敬心。

若无慈悲心,不名布施,有慈悲心才名布施。富有的人,虽然能供给财物与人,若无慈悲怜悯心,亦无恭敬心,不名施主。以怜悯心或恭敬心而布施,才名施主。若布施与贫困的人,名为怜悯施;布施与佛菩萨,名为恭敬施;布施与老病贫困的出家众,名为恭敬怜悯施。
布施分三种:(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

以财物布施与人是为财施。以好语,爱语利益众生;或以清净心,柔善心说法,均名为法施。
什么是清净柔善心呢?说法的人不是为了名闻利养,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恭敬而说法,而是以慈悯心,在大众中赞叹三宝,开示实相,教化众生令入佛道,名为以清净柔善心说法。

什么是无畏施呢?护持在危难中的人,令其心离怖畏,就是无畏施。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所以观音菩萨的别号名施无畏者。安慰临命终的人不要害怕,并教他念佛求生净土,亦是无畏施;放生,也是无畏施。
为什么要修布施呢?

金钱虽然是人所喜爱,但是一切无常,人的生命是非常之短暂,在整个宇宙来看,人的生命如电光火石,迅速消逝。人的色身更加无常,时时要遭受各种苦痛,钱财不能够代替各种苦痛,死的时候更是带不走。只有布施的功德,可以由今生带至下一生,甚至成佛之时,功德都不会尽,是故应要布施。

有智慧的人,悟到万物无常、财不可保,只有福德才可以助我们出苦海。有智慧的人,知道与其倚靠钱财,不如倚靠布施的福更加稳当,是故能够克服自己悭财的心,遇到好的福田,就能行大布施。

昔日,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生了一个儿子,相师说这儿子无福。婆罗门很不高兴,一个无福的子怎可以承继家业呢?这个儿子到了十二岁的时候,父母就驱走他,这小孩子惟有行乞过活。

有一天,无意中行乞到祇洹精舍,佛见到就怜悯他,以右手摩他的头,他的头发就自然脱落,自然有袈裟披在身上,佛赐他一个名字,叫做罗旬逾。

当时祇洹精舍的比丘是分组出外乞食的,罗旬逾无论参加那一组,那一组就一定空?而回,佛就会命其他组的比丘分食与他们。每一天都如是。

有一次,目犍连暗自想道:“都是这个罗旬逾,令比丘僧空?而回。”

佛有他心通,知道目犍连在想什么,于是第二天早上,分派自己与舍利弗一组,派目犍连与罗旬逾一起。佛对目犍连说:“所有我往乞食的地方,你们都不得往。”怎料,无论目犍连与罗旬逾往那一处去,都见到佛及舍利弗。目犍连与罗旬逾乞了大半天都是空?,目犍连暗道:“我今天一定要捱饿了。”罗旬逾更是饿得不能步行,坐在恒河边休息。

目犍连立即跑往佛处,佛把?里剩余的小小食物给与他。目犍连说:“我现在饿得可以吞下整个须弥山,这小小的食物怎能饱我?”佛说:“你吃吧,不用担心不够。”目犍连吃饱后,佛的?里仍然还有食物剩余。

目犍连请求佛将?中的食物赐与罗旬逾。佛说:“我不是悭惜这小小食物,只是罗旬逾宿世的果报,令他不能够得食。”但是佛仍然将?交与舍利弗,由舍利弗交给罗旬逾。怎料罗旬逾正想食的时候,整个?跌入地深一百丈,舍利弗以神通力把?及食物拿回来再交给罗旬逾。这一次罗旬逾又不小心,把整?食物掉进恒河里。

罗旬逾知道自己今天又要捱饿,于是万缘放下,跏趺而坐,摄心思惟:“无论我跟那一组比丘往乞,皆空?而还,就是佛与我食物也无福消受,这都是因为我过去世罪有应得,我应该受,不应该怨天尤人。”

当罗旬逾一心思惟时,他的烦恼结解,罪垢消除,即时证得阿罗汉果,自己在地上拿起一把泥土食,食后即入涅槃。
原来罗旬逾过去很多世以前,是一个既悭贪又不愿布施的人。每次吃饭时,他先把一件衣裳铺在地上,当饭粒掉落之后,可以捡回再吃。

有一次,有一位比丘向他讨饭,当时的罗旬逾就拿起一把泥土给他。从是以后,罗旬逾生生世世都要捱饿。现在虽证得阿罗汉果,也要先食泥土,然后入涅槃。当日向他乞食的比丘,就是今日的舍利弗。

杂喻经记载,昔日在舍卫国,有一位贫人,他屋外的葡萄结了几串葡萄果,他很想拿去供养僧众。刚巧这一个月每天都有人供僧,他便天天都在等待,每一天都想着:“我要供僧。”一个月后,刚巧有一位比丘路过,他立即摘下那几串葡萄奉上,他说:“我天天都想供僧,等了一个月,终于在今日得尝所愿。”比丘说:“你在这一个月里已经天天供僧了。”贫人问其原因,比丘说:“你每天都想着供僧,即是每天都在供僧,功德不可思议。”

一个悭贪的人,自己所需要的尚且吝惜不用,见到有人来求布施,更加起一个憎恶心,而且还恶面而向,就在这一刻,种下受身丑陋的业因。因为心内起憎恶就是心丑陋,恶面而向就是样貌丑陋。
有财不施,世世受贫穷的果报;有法而不施,来世受愚蠢的果报。佛弟子中,周利槃陀伽因为过去世不肯为人说法,所以受到愚蠢的果报,出家之后,五百罗汉教他背诵半句偈也背不来。甚至世尊教他背“扫帚”两个字,他记得“扫”就忘记“帚”;记得“帚”就忘记“扫”。所以有法不施,世世愚痴,并且还会生在无佛法之处。


布施有什么功德呢?布施的功德在佛经中数不胜数:

大智度论云:“布施是善法的根本,富贵安隐的福田。布施破贫穷、断三恶道。”喜欢布施的人,临命终时,其心不怖,后世得生天上,或生人中,有大财富。

有些畜牲特别受到主人的爱护,成为宠物,这与它过去世曾经布施有关。为什么布施的人仍受畜生之报呢?
布施的功德虽然殊胜,但是布施之后不一定在天或人道之中受报。例如,以瞋心或谄曲心而行布施,来世为有福的龙。憍傲的人以轻慢心布施,成为金翅鸟。不如法而取财物来布施,堕鬼神中为鸠槃荼鬼。偷别人的物品来布施,或是自己拿财物布施,施了之后又后悔,此人未来虽然会得到财富,但亦会时时虚耗,想储蓄也不可能。

昔日,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长者叫做婆提,是一位大富翁,但是一毛不拔,自己也不舍得穿,不舍得食,并且起邪见毁谤布施,对于妻子及奴仆,更加刻薄。但是他没有儿子,死后所有财物没收与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没收了他的财产后,走去请问佛:“婆提长者今日命终之后,生在何处?”佛言:“婆提长者福已尽,又因为起邪见毁谤布施,断了善根,现在啼哭地狱。”波斯匿王听了之后,禁不住流起泪来,又再请问佛:“婆提长者往昔修何福,令他今世生在大富之家;又曾造何恶业,令他虽然富有而不能够享受富有之乐,最后甚至财产被没收。”佛言:“婆提长者过去世是一个农庄的主人,有一次,有辟支佛来乞食,婆提亲手施与,辟支佛受施后,从空中飞去。婆提见到,即时发愿:“愿我世世所生之处,财宝无量。”但是发了愿后不久,起悔恨心道:“我应该把刚才的食物分给奴仆,不应该给与那个沙门。”

由于布施辟支佛而发愿的功德,令婆提长者所生之处财宝无量,但是因为他后来起悔恨心,所以虽然富有而不舍得食不舍得穿,即是不能享富有的福,最后甚至财物散失。所以,当我们布施的时候,应该以至诚心亲手布施,布施了后,应该欢欢喜喜,不应悔恨,这样才得大果报。

法施有什么功德呢?法施的功德是双重的,因为说法者以及听法者都有功德。法施令众生了生死,又令说法者及听法者断无明、成佛作祖,所以法施能出生声闻、缘觉、菩萨、佛。如果我们不懂说法,可以请法师说法,也是法施的一种。教人诵经、教人背一四句偈、教人念佛,都是法施。印经和流通佛经,亦是法施。

布施的人有两种:(一)舍财不能够舍施。布施时,见有我能布施,见有所施的财物,见有受施的人,见有布施这一法,有人相、我相、及法相,是生灭的有为法,有为法即世间法,故名为世间檀,来世在世间受檀的果报,永不能出离这个世间,即是不能到佛的彼岸,所以,只称为布施,不名为布施波罗蜜。
(二)能够舍财又能够舍施。观财物、施者、受者及布施之法都不可得,是出世间檀,能够度生死河,到佛道的彼岸,是名布施波罗蜜。

布施是一个因缘法,有因有缘才可以成就布施。例如有我愿布施、有财物,但是无受施的人,布施就不成就。有财物、有受施的人,如果我不愿布施,布施又不成就。如果我愿布施,也有受施者,但是没有财物,布施亦不成就。

布施是由最少三种因缘和合才成就,三种因缘之中缺少任何一缘,布施之法都不成就,何必贡高我慢,执着有我能布施,有我施出的财物,又有受我布施的人。因执着而生憍慢,因憍慢而入生死。不执着而行布施,就是无相布施,是真真正正的布施波罗蜜。

金刚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法”指有、空,二种法。不住有法即内不着有能施的我相,外不着有受施的人相,中间不着有所施的物相,是谓三轮体空。非但不着有相,亦不着空相。着空便是小乘人,大乘菩萨应该从空出假而行于布施,终日布施,终日不着布施之相,名为舍财又舍施,所谓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裳。

金刚经又云:“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布施无相,虚空亦无相,无相与无相双合,故无相布施,福德广大,犹如虚空,其福不可思量。

若心有住,即有取着,便是悭贪。悭者以贱物施,或是悭惜不施,因为着了物相。贪者自不施人而更贪求别人财物,或是贪求布施的福报,成有漏之因,更受生死,不能到涅槃彼岸。

证道歌云:“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世人因布施而得福,恣情享乐,在享乐中又恣情造业,命终之时,福尽业在,堕恶道中,故云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是指三轮体空,舍财又舍施之法,能度生死河到彼岸。
↘漠乊雨雅の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6-3 03: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此乃表法尔   若不明  经中  义趣   何以得诸福德  再者  我们学佛  乃是为成无上佛道  普度众生  何以贪福至此  皆因舍去  再次 俗世之人  不已修功德为己任  而舍本逐末追寻福德  、亦是宿命因缘  故  我提醒 大家  如不修功德只注重福德的话  就应了古语 “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缨络”  是故不因迷恋修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2-23 12: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