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3145|回复: 13

《阴律》中的妇女贞洁与婚前性行为(摘自阴律无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8 21: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弥陀佛!阿玉向判官合十行礼!
今天阿玉想请问判官,地府是如何看待妇女贞洁与婚前性行为问题的?
判官说:「妇女理应要注重三从四德。这个德,所指的就是贞洁。若有妇女因遭遇丧失配偶或离婚之后,抱定从一而终的独身信念保守贞洁至寿终,地府将在其个人生死薄上记一守护贞洁善功;若在阳间无其他大过失者,寿终可上升天界或得女转男身的善报等等。若不守贞洁的生前折福折寿,对下一代也做了不好的榜样,但是现代妇女已经不讲究贞洁了!
现在的社会严重缺乏因果教育及古时候的道德教育,古时的妇女要遵守三从四德,妇女要注重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以前的女性连走路、仪表、说话的声线都有要求,而当今的女性已不像从前三步不出家门。如今的女性大部分都出来社会上工作,她们也拥有高学历及高效率的工作能力,有些在工作能力上甚至比男性的各方面都强,已经不是古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了。所以现今的妇女有很多因内心缺乏一种德的思想教育,而跟着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受电视、网络媒体的污染而漠视贞洁。
身为妇女一定要检点,当自己的感情世界起变化时要特别注意反省自己,不要做出越轨的行为,否则失去贞洁即犯邪淫;犯邪淫即造下无量无边之地狱痛苦恶因,在此但愿普天下所有的妇女都能守护贞洁。
至于婚前性行为是严重破坏我们人的光明灵性。每个人出生时在童贞时期,自身灵性都是光明的,只是每个人的光明程度不同。之后会随着在人间的污染,此光明会慢慢降低,甚至变得灰暗,当灰暗时人会开始产生灾难了,当然有些人可以通过修行将灰暗的灵性现身恢复到光明。
结婚其实是让我们人类可以有一个传宗接代的机会。人伦的性行为是为传宗接代而行,平时也不能过量,否则会减去我们的福报寿命。在阴律来说,人是要严格遵守婚前性行为的规约而保护自己的德行,一定要在结婚那天才可有性行为。若在婚前即有性行为即属犯邪淫,就算是后来跟对方同一人结婚也算是触犯,会折损福报寿命。若婚前跟不只一位异性有性行为,那就折损的福报会更多还造下地狱恶因,详情要看个别个案,具体犯了哪些邪淫再做定论。
当我们人在婚前有第一次性行为时,即失去童子身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自身灵性光明就会暗淡;这种暗淡就会导致我们在其他方面的下降,包括福报、财运、寿命的消减,所以大家要注意此问题,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情爱冲动,想做就去做,而浪费自己投生人间的宝贵人身,有很多事情是需要靠年轻时去造就的。
我们的精神精力应该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应该消耗在自身的情爱执着中,不但无意义还种下地狱恶因。」
发表于 2013-2-19 20:06: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你。你是不是法伦功看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1 11: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漠乊雨雅の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2-24 02: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大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漠乊雨雅の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2-24 02: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潮州一匹狼 发表于 2013-2-19 20:06
又是你。你是不是法伦功看多了???

请问  和   法论功 有什么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20:5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这本书怎么都是跟佛教有关,为什么中国的本土道教却没指派使者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6 20: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现在社会95%的女女和男人都有婚前性行为,这事情怎么处理啊?我很空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00: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道教的通关文:

通关文序
修真大道,窃阴阳,夺造化,了性命,脱生死,为超凡入圣,成仙作祖之大事,非尘世一切草霜水泡,忽有忽无,虚而不实之小事可比。奈何天下道人管窥蠡测,以大事为小事,以小事为大事,重其假而轻其真。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所以古人谓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吾曰:今人学道者如牛毛,闻道者如麟角。何言之?古人闻道者多,而成道者少;今人学道者多,而闻道者少。今人学道之数,倍於古人学道之数;今人闻道之数,少於古人成道之数。以致今人学道者如牛毛,而闻道者如麟角矣。原其故,皆因学人一身偏病,满腔邪气,所以感不动师友。以故空过岁月,枉劳跋涉耳。余自得龕谷、仙留之旨,不敢自私,大公为怀,因将所得於师者,尽发泄於阐真、会要、直指、会心、原旨、指南、悟道、破疑等书之内,以结知音,吾愿足矣。然犹恐学者舍近求远,不知先尽自己之事,而即妄想他人之事,因著通关文一书,为学者助一炬之明。先学个无病好人,自卑登高,由近达远,庶乎明师得遇,良友得逢,大道可闻。书内节目虽小,关事甚大,言辞虽鄙,益人甚多。虽曰通关,而性命修持之功,亦由此进步,见者甚勿以小节鄙言而弃之。若是上智高明之士,原自大路开通,一遇明师,不难得真,通关之功,无所用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00: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欲关





吕祖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中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邱祖云:“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色欲自归真。”又云:“割断丝萝乾金海,打开玉锁出樊笼。”此皆祖师大慈大悲,教人去色欲而趋生路也。夫色欲一事,为人生要命第一大关口,最恶最毒。何以知其为要命关口?凡人一见美色,魂飞魄散,淫心即动。淫心一动,欲火即起,气散神移。形虽未交,而元精暗中已洩,性已昧,命已摇。而况在色场中,日夜贪欢,以苦为乐,以害为快。有日油涸灯灭,髓竭人亡,虽欲不死,岂能之乎?故修道者,戒色欲为第一着。但色欲最不易除,亦所难防。人自无始劫以来,从色道中而生,从色道中而死,生生死死,大半是色魔作殃。色魔有动之於天者,有出之於人者。动之於天者,是历劫根尘,发於不知不觉之中,起於无思无虑之时;出之於人者,见色而情生,遇境而神驰。古今多少英雄豪杰,诸般大险大难境遇,能以过去得,独於色魔一关,皆被挡住。四大无力,不能挣扎跳出。若非金刚铁汉,丈夫烈士,摆不开,丢不下。修道者,须知的色魔是讨命阎王,务必很力剿除。即美如西施,姣若杨妃,犹如臭肉皮囊。视之不动不摇,不迷不昧,遇如不遇,见如不见,时时防备,刻刻返照,不使有毫发欲念潜生於方寸之中。亦如农夫务田除草,渐生渐除。宿根除尽,不容异日复生。果若除尽色根,自然灵苗发生。何以知其除尽?果若真实色根除尽,虽遇美色,不知其为美,虽见女子,不知其是女子。若见美色女子,犹知是美色女子,纵能当场强制,不动欲念,尚有宿根未拔干净,日久难免潜生。世间顽空守静之辈,人前夸口,自谓已绝欲念,每每梦中洩精,无法可制。自己吃了昧心食,欺己欺人。殊不知我不生欲,却有生欲者在内,窝藏欲念,岂是容易而绝?特以有根尘未尽也。然虽不易尽,必要狠力勇猛,下一番死功夫。不能除而勉强除,不能去而勉强去,功深日久,终有除去之时。若色根拔尽,则色身坚固,而法身易修。其余关口,皆易为力。若色根不能拔尽,这一关口过不去,则一切关口,俱不能过去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色欲关口打通,畏色如畏虎,防欲如防蝎,外而对景忘情,内而欲念不生。防危虑险,保养精神,学道有望。不但出家者当如是,即在家者,虽绪人伦、延后代,亦宜寡色欲。能寡色欲,精旺气足,后天充实,足以却病延年,且能广种子嗣。昔黄帝文王多子,皆是寡欲之效。不论出家在家,俱当以戒色欲为首着。否则色欲之心未去尽,妄想明道,难矣。





恩爱关





悟真云:“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妻财抛下非君有,罪孽将行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又云:“为道须要猛烈,无情心刚似铁。直饶男女妻妾,更与他人何别。”此皆教人看淡世事恩爱,急修性命也。人生在世,万般皆假,惟有性命是真。举世之人认假为真,将性命二字置於度外,恩爱牵绊,为衣为食。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昼夜奔忙,千谋百计,损人利己,贪图无厌。水火刀兵之处也去,虎狼烟瘴之处也去,生死不顾,存亡不管,碌碌一生,无有休歇,为子孙作长久计,及至精神耗散,气血衰败,大病临身,卧床不起。虽有孝子贤孙,替不得患难,姣妻爱妾,代不的苦楚。生平恩爱,到此一无所恃。三寸气断,一灵不返。彼是谁而我是谁,言念及此,生平恩爱,有何实济?既无实济,则知恩爱为人生之大苦,须要早早看破。欲要看破,须先将此恩爱利害,暗中尝探一番。尝探来,尝探去,尝探出甜中有苦,恩中有害,是实实知的恩爱是假事,晓的恩爱是多事,自然不在泥滩上着脚,火坑中安身。别有个主见在内,而不为恩爱所牵扯矣。果能尝探出恩爱中苦味,欲出世,则大解大脱,得以修持性命而无拘无束。即住世,亦明明朗朗,物来顺应,可无伤无损。盖悟的恩爱是苦,即能逢场作戏,自由自专,不受恩爱之害矣。然父子兄弟夫妇既聚会在一本戏中,为父者亦必做出为父的道理,为子者亦必做出为子的道理,为兄者亦必做出为兄的道理,为弟者亦必做出为弟的道理,为夫者亦必做出为夫的道理,为妇者亦必做出为妇的道理。当知各尽道理,自己本分中应当如是,但不过心中明白是逢场作戏,大家合伙,将这一本戏顺顺序序作个完结,彼此便了事也。如是应去,既不伤天伦,又不昧本性,便是在家出家,在尘出尘,有多少便宜快活处。昔厐居士、传大士、葛仙翁、许真君、张天师、三茅真君,皆是在家出家,而能大成其道者。此住家者当如是。若是出家者,除事亲养生送死而外,其余恩爱,必须一刀两段,脱卸绳索,绝不可有一毫沾染牵挂。稍有一毫沾染牵挂,便坏大事。不但不能修道,而且不能明道。特以心中有恩爱二字搅扰。既有恩爱搅扰,便是看不开恩爱。看不开恩爱,便被恩爱关口挡住,如何奔得前程?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恩爱关口打通,无牵无扯,脱脱洒洒,一心学道,自有进益。否则,恩爱舍不的,常挂心胸,妄想明道,难矣。

  



荣贵关





道德经曰:“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至圣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悟真曰:“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瘁枯。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的不来无?”邱祖曰:“心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此皆教人以道义为重,而不可贪恋荣贵也。夫荣贵,有天爵之荣贵,有人爵之荣贵。天爵者,道德仁义是也;人爵者,功名禄位是也。求人爵者,读书攻苦,十年寒窗,日夜用功,废寝忘食,不知费尽多少心思,耗了多少精神,方得功名到手。虽得功名,而大小又不可必。或有发秀而不能发科者,或有发科而不能会进者,或有会进而不能登仕者,或有登仕而得失存亡又不可保者。如此艰难,耗散精神,消化气血,以真换假,图此虚名,荣在何处,贵在何处?更有功名未得而伤痨早发,痰喘气促,行动艰难,性命莫保,岂不可伤可叹!其所谓荣贵者,不过所坐者轿,所乘者马,所衣者纱罗绸缎,所食者羔羊海味。徒以装身体,充口腹,耀人耳目。究之身心大伤,受福无几,大限即到,临时荣贵莫持,与无荣贵者同一泯灭,何贵乎荣贵?修天爵者,饱仁义而味道德,敛浮华而就朴实,蓄精神而养正气,尊德性而道学问。不肯以真换假,不肯以苦为乐,自尊自贵,自足自满,宠辱不到,咎誉难加,造化不能拘,阴阳不能移,吉凶不能近,完成本来乾元面目,天地喜悦,鬼神尊服,方且披天衣,食天禄,享天寿,其荣贵永久长存,较之尘世霜露之荣贵,何啻云泥之异!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尘世虚假荣贵关口打通,好作出世真正荣贵事业。打通尘世荣贵关口,不是教避荣贵,是要於荣贵境遇处,做出不贪荣贵的实落功夫。或处荣贵而恃荣贵,或居荣贵而贪荣贵,或出荣贵而不忘荣贵,或见荣贵而知是荣贵,或遇荣贵而谄媚荣贵,皆是不曾打通关口。若实实悟的荣贵能乱人之性,荣贵能迷人之心,荣贵能骄人之气,荣贵能败人之德,荣贵能纵人之恶,荣贵能伤人之身,荣贵能送人之命,荣贵是大苦,荣贵是火坑,荣贵是泥涂,方是打通关口。可以入乎荣贵之中,而不为荣贵所伤矣。昔人亦有在荣贵场中成道者,如鲍倩、淮南子、东方朔、许旌阳、梅真人、葛仙翁、抱朴子、罗状元,俱是大隐居朝,成就大事。盖缘早已看的开,识的透,故在大火里栽莲,泥水中抛船,借世法而修道法,显晦逆顺,人莫能测,非贪荣贵也。不但出世者要看破荣贵,即入世者能看破荣贵,自然别有个主见。得志则忠君爱民,尽心竭力,做出一番经纶大事。绝不与虚位素食者相同。不得志则独善其身,修道立德,品行高超。亦不与庸愚混世者相等。昔伊、尹、相、汤,非图荣贵,盖欲以斯道觉斯民也。孔子周游列国,孟子游食诸侯,岂是求荣贵?盖欲行其道以救世也。至於周、程、张、朱,皆是不贪荣贵,可仕则仕,可止则止。自古大圣大贤,皆是以道为重,不在荣贵上着意也。世间糊涂学人看不破荣贵,或居荣贵又舍不的荣贵,或自不荣贵而羡慕荣贵,或结交势力之家而谋利,或来往公候之门以为荣。既贪荣贵,又想修道。迷迷昏昏,邪思乱想,捉东捞西。无怪乎碌碌一世,到老无成。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世路荣贵关口打通,处荣贵者忘其荣贵,无荣贵者莫羡荣贵。以明道为贵,以成道为荣,庶乎志念归真,前程有望。否则,以假荣贵为真荣贵,荣贵一念结於胸怀,茅塞灵窍,妄想明道,难矣。





财利关





至圣云:“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老祖曰:“不贵难得之货。”又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吕祖曰:“堆金积玉满山川,神仙冷笑应不采。”此皆教人不可贪图财利,有坏大事也。但财有世财法财之别。世财者,金银珠玉是也;法财者,功德精诚是也。图世财者重金银而轻功德,千谋百计,明取暗窃,损人益己,轻出重入。恨不的天下之财,为我一人所有,世间之利,为我一人独得。无财不觅,无利不搜,舍身拼命而不顾,瞒心昧己而不管。有了十贯想百贯,有了百贯想千贯,有了千贯想万贯。贪心不足,至死不肯回头。殊不知大限一到,纵然富如石崇,财似万山,买不转阎王老子,避不过生死轮回。只落的罪孽随身,满载而归,分文银钱不能带去。到的此时,悔之何及?更有一等迷瞪汉,只知积财,吃也舍不的,穿也舍不得,又不肯恤孤怜寡,又不知扶危救困,独为看财奴,悭贪鬼。断气在於眼前,而犹吩咐子孙如何生财,如何聚财。何人少我债,何处有我钱。呜呼!三寸气断,万有皆空,此身亦不属我,何况於财,岂不愚哉?积法财者,重功德而轻金银,俯视一切,万缘不起。积功累行,苦己益人,广行方便,以性命为珠宝,以仁义为金玉,以惜气养神为货利,以存诚保真为富有,以清净无为为家业。至於尘世金银财宝,犹如石土视之。盖以所求者,先天之真宝,而尘世一切假宝,何足恋之。学道者若有些儿贪财谋利之心,便碍大道。虽修行人,此身未离尘世,不能全废世财,亦当见利思义,随其自然,不得分外贪求。即遇自然之财,还当审其来历,可取方取,可弃则弃。所谓以义为利,外虽取而心未尝取,何碍於取。昔孔子周游列国,孟子游食诸候,未尝不受诸候之贐餽,皆出自然,非强求也。即我长春祖师,始而粒米文钱不敢妄贪,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受人之所不能受,忍人之所不能忍,及至苦尽甜来,否极生泰,为宋金元诸帝之隆宠,有赐未尝不受。然受之而祷雨救旱,禳灾扶国,与夫修造宫观,大兴教门。皆用财得当,然亦是先积法财,而后借世财立功也。世间糊涂学人,不知急求法财,而只以世财为重。哄骗十方,为衣为食,挪账累债,又一功不行,一德不积,来生与人填还。求其为人尚不可必,何敢望仙?更有一等造孽头,指东化西,拐骗善信,不做一件好事。赌博闹酒,每每因几文钱,轻则口角争吵,重则打架横行。又有一等假道学,口道德而心盗蹠,装模作样,俨然神仙。一见钱财,便露马脚,争论多寡,不顾廉耻。吾尝谓性命不如二百钱,诚然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财利关口打通,不可见利忘义,心生贪图。须知的堆金积玉,买不得生死,财多累多,利多害多。与其背道而亡,莫若守道而死,还有好处。否则利心重而道心轻,正不胜邪,妄想明道,难矣。





穷困关





至圣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中庸曰:“素贫贱,行乎贫贱。”孟子曰:“贫贱不能移。”紫阳翁曰:“贫子衣中珠,本自圆明好。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此皆教人守死善道,处穷困而不为穷困所移也。夫修真之道,与世法相反,原欲弃富贵而就贫贱,去奢华而守恬淡。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磨炼切磋,去假求真。即刀兵水火,疾病灾患,皆所不计,何论穷困?若受不的穷困,遇饥寒而生烦恼,值艰难而起无明,便是饥渴之害为心害。养其小者为小人,认假弃真,与道相隔,何时能进道岸乎?殊不知性命事大,衣食事小。重衣食而轻性命,如何修的性命?夫图衣食者,仅可养皮肉;修性命者,却能保天真。天真若失,虽身肥体壮,如豕如牛,外人形而内兽心,即生如死,岂是务道之人?昔长春真人,龙门七载,磻溪六年,常受饥饿,至死不变。太古真人赵州桥定坐,饥寒不避,生死不顾。丹阳真人弃巨富而入铁查,去饱暖而就贫淡,把茅盖顶,岩居穴处。以上诸公,受人之所不能受,苦人之所不能苦,皆从穷困中而成大道。世间糊涂学人,受不的困苦,耐不的饥寒,稍遇艰难,受些淡泊,即便自生烦恼,恨天怨地,邪思乱想,不守本分,设法编转。如此行为,穷困且不能受的,如何能在大危大险中过去的?故学人必以受的穷困为要着。若稍有惧怕厌恶之心,即此一事,便是挡路高山,害道大魔,寸步难移。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穷困关口打通,心如铁石,意若寒灰,随缘度日,饿也如此,冻也如此,即冻饿身死,也是如此。绝不以穷困小事,忘却性命大事。如此行去,一心一意,真履实践,以道为己任,未闻道者,终须闻道,已闻道者,终须成道。祖师暗里自有安排,决不教冻饿坏真正学道人。否则,丰衣足食,自自在在,作事受不的一些苦难,当不的一些贫淡,妄想明道,难矣。





色身关





老祖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又云:“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金刚经云:“不可以身相见如来。”逍遥翁云:“须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壮严为身。”临济禅师云:“真佛无形,真性无体,真法无相。”庄子云:“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古仙云:“莫执此身云是道,此身之外有真身。”自古成道仙佛,皆不重色身,而修法身也。举世之人皆认此色身为真实,而遂爱之惜之。欲厚其生,恋恋不舍。图贵显以荣此身,积财货以养此身,噉肉饮酒以肥此身,华衣美服以饰此身。日夜谋虑,时刻打算,费尽心血,耗散精神,与鬼为邻。虽曰厚生,实是伤生。殊不知色身者,天地之委形,四大假合。一旦阳气消尽,阴气独盛,魂飞魄散,直亭亭一团浓胞臭肉,不过壮地而已,真在何处,实在何处?既不真实,则必是假。爱惜色身者,岂不假中又添其假乎?世间糊涂学人,妄想修真,而又不知穷真;妄想成道,而又不知辨道。不穷真,不辨道,不晓的真道是何事,迷迷昏昏,以此色身为真,怕苦着此身,怕劳着此身,怕饿着此身,怕冻着此身。暖衣美食,保爱此身,自在安稳,将养此身,一切出力好事不做,偏是要命路上无益有损之事,不惜精神,不省力气,反能做的。认假为真,以虚为实,殊不知此身内外,皆是伤生之物,并无一件益生之物。眼见好色则喜,耳闻恶声则怒,鼻嗅香气则爱,舌尝美味则思,意有所法则欲,身有所触则惧。外而六门,内而六识,内外交攻,斵丧真元。原其故,皆色身所招,若无色身,六门六识之害,从何而生?况天地间万物,凡有形者皆有坏,若爱此色身之假,而不穷性命之真,大限一到,我是谁而身是谁,身与我两不相干。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色身关口打通,莫被瞒过。视七窍为窟窿,视四肢为木节,视皮肉为脓胞,视五脏为痞块。舍此色身于度外,另寻出个无形之形,无象之象的真身,方能延的性,明的性,盖以舍的假,方能求的真;认的假,始能见的真。邪正不并立,善恶不同途也。否则不识其假,便不能脱离其假;不能脱离其假,如何寻见其真?不能寻见其真,如何能修其真?若爱色身而不醒悟,妄想明道,难矣。

  



傲气关





易曰:“君子以虚受人。”又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道德经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此皆教人屈己尊人,不可有高傲自是之心也。盖学道者,先要虚心下气,自卑自小,不满不盈。只见己短,不见己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尊师敬友,毫无高傲浮燥之气,方能感动真师指点,良友劝勉。大凡真师良友,多不浅露圭角。果是真正有志之士,不恃才,不称能,如愚如讷,明眼者一见,暗中留心,不肯弃舍。日久试确,即便提携。若是自矜自是之辈,纵然聪明过人,学问出众,置於不问而已。世间糊涂学人,才入门户,即想成仙;方见高人,即要口诀。不思大道是何物,修持是何事,亵慢轻视,妄想走路拾宝。或学些旁门功夫,自负有道。心高气傲,予圣自雄,人前卖弄。即遇明人,不肯低头,当面错过。或有读过几卷儒书,解得几句文义,又记些丹经子书,执象泥文,自谓大彻大悟,高谈阔论,目空四海,再不聆教高明。冒然下手,混作乱做,非徒无益,而反受害。及弄得大病临身,方知自错,无法医治,后悔不及。又有一等无知文人,仗自己才学,妄猜私议,似是而非,偶遇缁黄,即以丹经考较,倘不应酬,便谓无道。即遇真师,亦不诚敬。大模大样,高坐妄谈,略无忌惮。如此之类,懈怠欺心,怎能闻的香风,近的道岸?夫道者,窃阴阳,夺造化,超生死,脱轮回,为天地所宝,鬼神所秘。苟非大贤大德,真心实意之士,岂敢轻洩,岂容轻听?况大道秘旨不在文字,丹经子书乃历代祖师开明理道,为后人引路,使其扩充识见,就证於师耳。非是教人执书为道也。在不通学问者,往往只听梆声,不辨是非,以盲引盲。在稍知文义者,每每膠执己见,不肯低头,将错就错。凡此,其病在於气傲自足,气傲自足便是无有真心,既无真心学道,谁肯真心指道,岂不枉劳精神,自坏大事耶?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傲气关口打通,寻访明师良友,诚敬求教,把一切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弊扫去,不容有些子埋藏於内,作个虚心屈弱小人。未闻道者,即能闻道;已闻道者,即能成道。盖以惟小故能大,惟卑故能高,惟屈故能直,惟虚故能实也。否则,傲气满胸,目中无人,妄想明道,难矣。

  



嫉妒关





易曰:“君子以朋友讲习。”大涅槃经曰:“自未得度先度他。”金刚经曰:“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彼福德。”孟子曰:“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於人以为善。”此皆言与人为善,而不可有嫉妒私心也。夫修真者,修性命也。性命二字,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不论富贵贫贱贤愚高低,谁无个性命?既人人有性命,则知大道为公共之物,人人可以明大道,人人可以作仙佛。是在信心志士自修自证耳。然修证之法,须要求明师指引,借良友资益。明师所以提整纲领,良友所以扩充识见。明师须要诚求,良友亦当尊敬。盖以良友之益,有半师之功。借彼之有知,以益我之无知;借彼之所能,以济我之不能。利益甚多,岂可轻慢。故祖师教人寻师访友也。比如同师学道,俱是同心同事,朝夕聚处,须当彼此相敬相爱。有善同劝,有过同规,患难扶持,疾病照应。如同伙求财,打*[“口”中加“力”]扯船。彼不知者,借我讲说之;我不知者,求彼开明之。彼此相济,其功加倍。况同堂学道,是性命之友,道义之交,理宜亲爱和气。彼有所得,如我之得,彼有所失,如我之失。方是同心学道之士。诗云: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者是也。世间糊涂学人,自无志气,朋友劝勉,反加不爱。自有过犯,朋友规戒,即起无明。不但不听,且怀嗔恨。自己不肯钻研道理,久无所知,见他人殷勤用功,能解能悟,师尊见喜,暗生嫉妒。故意搬弄是非,败人好事。不悔自己无能,反忌他人有能。绝不思学道学的何事。夫学道者,所以迁善改过也。以不善而学之,欲迁於善;以有过而学之,欲改无过。今见人善而不知迁之於善,自本无过而嫉人,自致其过。居心拐杖,日学日下,学於下愚不移之地矣。更有一等不知高低之匪类,见人言道,当面齿笑;见人修行,暗中毁谤。既不信道,何必入道?即入道门,又不喜道。冠祖师之冠,服祖师之服,违祖师之言,背祖师之行,罪孽不知,因果不究,何为道人?昔地藏菩萨,愿人人成佛,后方自成佛。吕祖愿度尽世间人,方自飞升。七真同师重阳帝君,帝君登真后,邱、刘、谭、王、郝、孙六人皆师事马祖,皆得马祖提携,完全大事。大抵学人,先要存大公无私,与人为善之慈心,利人利己,方有进益。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嫉妒关口打通,大同无我,只把自己攻苦磨炼,尊人之长,示己之短,低头作事,诚心前进,走过一步是一步,行的一功是一功,存圣贤之心,行圣贤之行,终久了的圣贤事业。否则,嫉妒满腔,愈学愈坏,好人且不能作,何敢望圣贤,妄想明道,难矣。





暴燥关





易曰:“君子以惩忿窒欲。”阴符经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克。”曾子曰:“心有所愤*(左“忄”右“疌”),则不得其正。”孟子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了道歌曰:“未炼还丹先炼性。”此皆言其暴气燥性,有害於道,必须用心除去也。夫真正学道之士,行动如处子,养气若婴儿。以柔弱为先,以和平为本,以因物付物为应世,以饶人让人为要着。昔释迦牟尼五百劫为忍辱仙人,终得成佛。太上老君:呼我以牛,应之以牛;呼我以马,应之以马,终为道祖。长春真君曾尝人之粪,故能大成。三丰真人受尽旁人骂,故了大事。特以心慕於道,性命事大,而外来恶言恶行等等不顺境遇,尽置度外,而无识无知也。世间糊涂学人,自不思出家为何事,道巾道衣是甚人,昏昏迷迷,糊涂过日。喜人奉承,好人抬奖。只爱人顺己,自不去顺人。稍有磕撞,燥性发作。怒由此而起,忿由此而生。水火刀兵而不顾,坑井崖河而不怕,甚至以力争胜,彼此两伤,入於死地,自丧性命者有之。不仅此也,暴气燥性一发,元神出室,大火烧身,津液涸而正气散。三宝受伤,五德归空,内而丧真,外而败德,性乱命摇,未得於人,已伤其己,暴燥之为害岂小焉?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暴燥关口打通。作个有气死人,装个无心痴汉,如愚如讷,如聋如哑。人骂也如此,人打也如此,人憎嫌也如此,人毁谤也如此。心似冷灰,性如冻冰。无一些热气藏内,方是跳出暴燥关口。倘有些儿热气在内,虽外不现其形,而内实栽其根。如遇不顺之境,不平之事,未有不大发者。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於道。盖以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弱於人者,方能强於人。否则,暴燥不去,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只知用强,不知用弱。任性而行,随心而作。妄想明道,难矣。





口舌关





易曰:"艮其辅,言有序。"又曰:"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至圣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老祖曰:"闭其兑,塞其门,终身不勤。"此皆教人谨言,而不可妄言也。盖口舌者,出纳之门户,是非之根苗。关乎人之节操,系乎人之德行。君子小人於此分,正人邪僻於此别。招祸致福、成事败事,无不於此而定。故君子议之而后言。可言方言,不可言不言。或言而益於世道人心,或言而使人迁善改过,或言而劝人去邪归正,或言而为人方便解难,或言而为人隐恶扬善,绝不妄言、轻言、虚言,非是闭口不言,特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立见祸福,言不可不慎也。倘言有不谨,不是伤人,便自致咎。口舌为害,其利如刀,其毒如鸩,岂小焉哉?世间糊涂学人,不知利害,以口舌之动为小可,以利便为才能,以善辩为得意。或形人之短,或夸己之长,或谎言诡语,或说是论非,或前言而后失信,或空言而行不速,或狂言而起祸端,或高谈而无实事,或白口咒诅,或巧言谗佞,或以言败事,或以言伤人,凡此皆有损无益之言,何贵于言?不如不言为妙。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口舌关口打通,口莫妄开,舌莫妄动,非礼勿言,言必以礼。修其辞而立其诚,谨于言而慎于行。绝不轻于言,言必有中。况言语者心之声,舌者心之苗。口舌之动不正,即知心田不正。心田不正,根本已坏,性已昧,命已摇,精神暗伤,妄想明道修道,难矣。





嗔恨关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传大士曰:“扫除心意地,名为净土因。无论福与智,先且驱贪嗔。”百丈禅师曰:“若脏腑中都无所得,都无所求,此人诸尘不生,人我不起,是纳须弥於芥子中。不起一切贪嗔,是能吸四大海水。不受一切喜怒语言入耳中,於一切境,不惑不乱,不嗔不喜,刮削併的干净,是无事人,胜一切知解精进头陀。”敲爻歌曰:“嗔不除,态不改,堕入生死轮回海。”此皆言嗔恨为碍道之物,必须狠力除去也。夫嗔恨二字,如蛇如蝎,最恶最毒。若结心胸,积久成蠱。伤生损命,为祸甚烈。外而损人,内而坏己,无医可治。学人度量,必如天之廓大无边;醇厚,必如地之无物不载;容纳,必如海之众水朝宗。而后可试观天之廓大,无物不覆,无物不生。日月来往由他,星辰运转由他,云雾遮蔽由他,人欺瞒也由他,人尊敬也由他,人感戴也由他,人毁恨也由他,一切善恶邪正凶顽愚劣,而皆不知也。地之醇厚,无物不长,无物不载。泰岱崧华至重也能负,江河溪涧冲崩也能受,树木草石穿压也能忍,飞禽走兽嗛踏也能随,耕锄挖刨也能顺,一切欺侮残坏而皆无心也。海之容纳,众水会流,日夜不息。千年万载,不见有余。清水来入不见其清,浊水来入不见其浊。甜水来入不见其甜,苦水来入不见其苦。鱼鳖虾蟹横游也由他,鼋鼍蛟龙奔腾也由他,一切秽汙臭垢等等不洁不净之物,而无不容也。学道者能如天之量、地之厚、海之宽,便是无事仙人,保生妙诀,与道相邻,大有便宜。世间糊涂学人,不知嗔恨之害事最大,或境遇不顺而生嗔,或所谋不遂而生嗔,或因物有失而生嗔,或嫉人之能而生嗔,或情性不投而生嗔,或衣食不足而生嗔,或为人触犯而生恨,或记人小过而结恨,或求人不应而有恨,或人不顺己而积恨。凡此嗔恨等病,总由自己昏愚,无有真心学道而然。果是真心学道之人,决不如此。故至圣穷自厚而薄责於人,颜子犯而不校,以其无嗔无恨,所以为圣贤。举世之人,有嗔有恨,所以为凡夫。圣凡之分,只在有无之间耳。但嗔恨不但形於外者能害其事,即隐微之中,稍有丝毫烟尘不尽,亦能伤真。务须内外干干净净,如雪之白,如镜之明。应事接物,皆以无心处之。度乎神气不伤,性情和平,大道可冀。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嗔恨关口打通,学个无心道人,轻也过去,重也过去,低也过去,高也过去。因物付物,随事应事。应而不纳,过而不留,何有嗔恨害事乎?否则,生嗔生恨,阴毒暗恶凝滞方寸,真性早昧,妄想明道,难矣。





人我关





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又曰:“同人於野,亨。”金刚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圣人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上阳子曰:“速将人我山放倒,急把龙虎穴冲开。”此皆言修道必须无人我之见也。然欲无人,先须无我。盖一有我,则私心起。私心起,一言一行,一举一止,总要为我。即要为我,必不顾人。即不顾人,必损人利己,伤天害理,无所不为矣。原夫有生之初,不论贤愚贵贱,同一性命,同一形骸,何有彼此之分?即无彼此之分,则我如人,人亦如我,人我如一,即是天地大公无私之心,即是圣贤民胞物与之道,即是修真人我两忘之法。学者能守此心、此道、此法而行持之,便是圣贤胚胎,仙佛种子,大道可冀。世间糊涂学人,不知大公无私,物我同观之理。执着此身,以为是我。一认是我,即便有人。有我有人,即分彼此。一分彼此,轻乎人而重乎我。内於我而外於人。日谋夜算以肥己,千方百计以取人。一行一事,不肯让人,一货一利,要讨便宜。不但应事接物,处处争胜,事事好强。即至亲好友、同事同业者,亦要分出尔我。恨不的他人贵物,为我独得;世间好事,为我独成。有利处钻头探手,无利处缩肩藏身。殊不知三寸气断,万有皆空,即此身亦不属我。到的那时,我在何处,人在何处,人我俱无。何苦在世枉用心机,强分人我,独结冤讐,岂不愚哉!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人我关口打通,必如生初无人无我的面目;必如死后无人无我的模样。视万物为一体,视天下为一家。见人有喜,如我之喜;见人有忧,如我之忧;见人有得,若我之得;见人有失,若我之失。有财者可以济困,无财者不妨方便,处处益人,事事积德,横逆之来,付於不知;凌辱之加,置於不晓。得饶人时且饶人,宜退步处即退步。方是学人的举止,慕道真心。否则,有人我之见,彼此之分,私欲堆积,茅塞心窍,妄想明道,难矣。





冷热关





老祖云:“外其身而身存。”文始云:“冬御风而不寒,夏御火而不热。”吕祖云:“求生而不生,未死先学死。”此皆言其为道忘躯,而不避寒暑也。夫修道者,先要看破幻化之身,置色身於度外。死且不惧,何况冷热?故神光少林寺求法,雪拥过膝而不知;太古赵州桥冷坐,水淹将没而不晓;释迦佛雪山修道,受尽多少苦楚;长春祖磻溪磨性,受尽多少饥寒!即近世白石镇梁真人,破衣垢面,长年不倒身,未曾歇息。西宁府张睡仙,水泉长卧,赤身露体,四十余年犹如一日。梭罗仙河滩磨炼,狗皮仙冰滩睡眠,仙留师黄沙下苦,皆是不避冷热,舍的色身,成的法身也。世间糊涂学人,不知香从臭出,甜向苦来。误认色身为真实,而遂爱之惜之,只图自在将养。遇冷而即想暖处,逢热而即思凉处。怕冷怕热,隔绝道念。却不思性命为人生第一件大事,岂可因冷热之小事而误性命之大事乎?果是真为性命者,即生死关口、大难境界,亦要脱脱洒洒过去。至於寒暑冷热,何足在意?虽未成道之先,色身亦不可坏。但粗衣护体,将就过去便休。不必以冷热常挂心头。遇冷时亦须受冷,逢热时亦须受热。热之冷之,与时偕行而已。与时偕行,非是不该受冷一定教受冷,不该受热一定教受热。若不该受冷而必欲受冷,不该受热而必欲受热,此有心做作,亦是固执不通,枉自受罪。何益於事?大抵怕冷怕热,虽是小节,甚碍於道。倘有些儿冷热之见,便有无限邪思妄想生出。遇冷必设法要不冷,遇热必设法要不热。认假失真,岂不误了多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冷热关口打通。随时将就,到处安身。冷可也,热可也,不至冻死热死便休。万不因冷热而起无明。否则,有冷热在心,心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且不得其正,妄想明道,难矣。





懒惰关





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又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至圣曰:“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重阳帝君曰:“香从臭里出,甜向苦中来。”此皆言其学人须当猛勇精进,不可懒惰偷安也。夫性命之学,为人生至大之事,又为天下至难之事。是在攻苦殷勤,志念坚固,愈久愈力,有始有终,方能进益。盖以恒久不易之大事,必赖恒久不已之大功而始成。或修桥补路以益人,或施药舍茶以济急,或修庙造观以劝善,或恤老怜贫以积德,或扶危救难以解厄,或教门出力,大起尘劳;或心地下功,全抛世事;或因正理不明而日穷夜究,或因明师不遇而东访西寻,或遇灾难困苦而志气倍加。见有一善而即为,见有一恶而即去。时时勉力,刻刻用功。寸阴是惜,不使时光一些空过。自然自卑登高,由浅入深,鹤立鸡群,终得高人顾盻。世间糊涂学人,一功不立,一德不修,只图安乐,怕受辛苦。见出力之事而远避,遇行功之处而退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闲游浪荡,虚而不实。既遇明师,妄想一言半语,大彻大悟。外装老实,内藏盗心,又不肯细心穷理,又经不的陶冶磨炼。三朝两日,求诀不得,以为无缘,即便远去。更有一等造孽罪汉,不怨自己无志,反谤师尊吝啬,结讐於心,终身不释。如此行为,即无长久志气,又无学道真心。不但难上天堂,而且反坠地狱。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懒惰关口打通。广积阴德,量力行功。外而利物,内而炼己。朝斯夕斯,以性命为重;念兹在兹,以身心为事。步步出力,处处向前,至死不变。终久有个出头之日,得意之时。否则,逡畏不果,懒惰打混,虚度岁月,小苦小功不能行去,至於成仙作佛希有之大事,怎能行的?妄想明道、超越人天、出离苦海,难矣。





才智关





易曰:“劳谦,君子有终,吉。”至圣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老祖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此皆言有才不使,有智不用,方能成其才,全其智。何为才?聪明技巧是也;何为智?谋虑变通是也。才者,世人之所珍重者也。特以功名非才智不能成,财货非才智不能得,应世接物皆以才智为先。然究其实,人人俱被才智丧其生,但人未之深思耳。盖用才智以求名利,日夜劳心,为名利所迷。只知进而不知退,只知福而不知祸。费精耗神,争强好胜,思虑过度,精液涸干,身躯衰败。甚至名利未得而性命已丧,岂不是用才用智,反被才智所害乎?     世间糊涂学人,不知才智误事最大。一举一动,仗自己小聪明,假伶俐,便在人前夸能,自谓人莫我若,或恃才而目中无人,或用智而苟图衣食,或强辨是非而欺压尊长,或妖言邪语而作孽惑众,或记几宗公案而借取迷人,或作几句诗歌而自负有道,或学些扭捏功夫而以盲引盲。甚至胶执己见,以男女为阴阳,引人作孽,而入于采取;以金丹为有形,耗人钱财,而引人烧炼。只此皆是自恃才智,误用聪明,管窥蠡测,俱是黑夜里走路径,涸井中作生活。殊不知真正慕道之士,黜聪毁智,韬明养晦。不在尘缘中出头,不于俗事中争胜。一念纯真,万有不知。寻明师,访良友,以性命为一大事。老老实实,朴朴诚诚,一切假才假智,丝毫不用矣。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才智关口打通。扫去外用之假才智,就于内用之真才智。将诸般争强好胜,师心自用,妄猜私议,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等等偏病,一笔勾消。改头换面,以诚而入,以柔而用,庶乎学道有望。否则,予圣自雄,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恃才用智,机谋诡诈。本欲向前,反落於后。妄想明道,难矣。





任性关





道德经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古经云:“执着之者,不明道德。”孟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诗曰:“令德令色,小心翼翼。”此皆教人顺情顺理而行事,不可任性固执也。夫人有生以后,秉其后天气质之性,贤愚善恶清浊强弱,彼此不同。惟天纵之圣人,本性圆明,纯白无疵。其次中下之人,各有偏病在身,实为性命之大害。虽为大害,果能自知,亦能变化气质,反愚为贤,反恶为善,反浊为清,反弱为强。是在不任其性,亲近有道之士,虚心求教,借人之高明,以破我之迷网;借人之磨砺,以去我之瑕疵。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渐习渐高,渐学渐好,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何愁道之不明,修之不成乎?世间糊涂学人,不知任性之害。既要学道,而又纵性,不肯学好;既想求道,而又任性,不重其道。或师尊指教而阳奉阴违;或朋友规过而面是心非;或与人同事而予圣自雄;或与人同居而争强好胜;或依自己学问而形人之短;或恃自己聪明而笑人之愚;或出言吐语而不肯让人;或磕着撞着而便生烦恼;或欺大压小而不能和众;或度量曲狭而不能容物。凡此皆任性之弊。不但外而取人嫌恶,而且内则自种阴毒,生乎偏病,一件不去,自带愚气,一些不减。自以为是,不肯认错。以是学道,纵老君对面,释迦同居,何益于事。果是丈夫,一心在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事事谨慎,步步点检,顺人顺理,随方就圆,毋固毋我。以退步为进步,以不强为大强。焉有不深造而自得者?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任性关口打通。低头行事,柔弱安身。把已往一切固执偏病,自见自是条款,渐渐革去。学个无性道人,装个愚痴聋哑呆汉,常在切身大事上留心。日久必有所得。否则,一味任性,刚而不柔,过而不改,虽在道门一世,妄想闻道难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01: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患难关





易曰:“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中庸曰:“素患难,行乎患难。”长春真人曰:“病即教他病,死即教他死。至死一着,抱道而亡。”此皆言其不可因患难而变其初志也。夫道者,包罗天地,窃夺造化,出死入生,超凡入圣,作佛作仙。非有大勇大力,顶天立地之铁汉,脱尘超俗之金刚,知不的,载不起,拿不动。如何是大勇大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大力;恩爱不能牵,名利不能诱,是大力;忧愁恐惧,一些不起,是大力;喜怒哀乐,截然放下,是大力。困苦危难,不动不摇,是大勇;疾病灾厄,顺其自然,是大勇;饥寒冻饿,至死不变,是大勇;羞耻凌辱,不识不知,是大勇。故释迦佛遇歌利王,割身而不知;纯阳翁遇正阳祖,十试而无弊;紫清喝骂而教去而弗嗔 ;三丰衣破鞋穿而不悔;长真受人拳打而不争;长春折肋三次而不顾。以上圣贤,皆遇患难磨炼,受尽无限苦楚,所以终能闻大法,明大道,超凡入圣,成其希有之大事也。世间糊涂学人,不知患难是修真大药,是成道炉鎚。而反怕患难,避患难。或受些饥寒便生别法;或遇些疾病即起妄念;或逢些危险即思退步;或遭人凌辱即便争论。殊不知真金要在大火里炼出,荷花须从汙泥中长成。非火不见金之明,非泥不见荷之净。患难何病?患难然后见人之身份高低;患难然后验人之志气真假。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患难关口打通。认定性命二字。生也是这个,死也是这个。一切大灾大难、大困大厄、大危大险,付之於天,皆以无心处之。日久自然化凶为吉,变祸为福。否则,遇患难而怕患难,心神不定,志念迁移,无患难而自致患难,小患难而变为大患难,妄想明道,难矣。





诡诈关





易曰:“盥而不荐。”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玉枢经曰:“以诚而入。”参同契曰:“孝子用心,感动皇极。”上阳子曰:“天或虽违,当以财宝精诚求之。”此皆言其诚心用事,而不可稍有诡谲诈伪之心也。 夫学者学道,贵乎真心实意,自卑自下,方能感动真师,取信良友,受其益惠。盖我有真心,而师友即以真心待之;我有实意,而师友即以实意待之。此感彼应,一定不易之理。倘不能真心实意,反以诡谲诈伪为事,面是心非,自谓可以瞒哄高明。殊不知真师明鉴照远,一见即识真假。欺人实自欺,瞒人实自瞒。不但无益于事,而且反坏于事。诡诈奚为哉。世间糊涂学人,糊涂出家,糊涂学道。将性命视为平常之物,将学道视为平常之事。遇真师即问元关,见道朋自夸奥妙。并不知尊师之理,敬友之道。或谎言诡语而侮慢;或假意虚情而妆饰;或巧言令色,徒取人悦;或指东画西,诱人露话;或斜卧依靠而问难;或一头一饭而求诀;或对坐高谈而辨别;或稍有磨炼而怀恨;或偶遇苦事而躲避;或看经书而略观大义,一过即了;或听师言而不尝滋味,谨记话头;或外虽学道,心中又图谋别事;或既想修行,转身又缠染俗情。如此弊病,不一而足。如何感的真师指点,良友扶持?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诡诈关口打通,换出个至诚心肠。从实落处进步,万不可存丝毫诡谲之心,欺人欺己,误了前程。盖诚之一字,能以动天地,通鬼神,感人物。岂有师友而不能感动者乎?即能感动师友,则大道可冀。否则稍有虚假诡诈之念,则心不诚。心不诚,方寸中亦生大病,不但不能求真,而且反昧其真。妄想明道,难矣。



  

猜议关





古经云:“若无师指人知的,天上神仙无住处。”悟真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又云:“要知口诀通元处,须共神仙仔细论。”三丰真人云:“月之圆,存乎口诀;时至子,妙在心传。”又云:“拜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此皆言道须师传,非可妄猜私议而知也。盖大道奥妙幽深,大则充满宇宙,小则细入毫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人能修之,可以夺造化,出阴阳,了性命,成仙佛,与天地同长久,与日月共光明,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非一切旁门外道可比。但是道也,有内阴阳,有外阴阳;有内五行,有外五行。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修持有火候,有次序,有有为,有无为,有始条理,有终条理,有采药,有合药,有结丹,有服丹,有结胎,有脱胎。其事多端,作法不一。苟非明师从头至尾,一一分别,细细指示,难以自知。虽以往群真,丹经子书,千方比喻,万样形容,药物火候,无不俱备。然道之元妙,作之细微,有言之而言不出,论之而论不及者。况以有形喻无形,以有象指无象。加之后世盲汉,借祖师之名,妄作妄著,毁谤圣道,紊乱仙经,真伪相杂。若依自己识见,以为有得,再不印证於高明,一入网中,终身难出。纵有聪明良材,辨的是非邪正,略有会悟,亦是有头无尾,似是而非。何能真知确见,一了百当哉? 世间糊涂学人,不知道之深浅,不晓命之轻重,以萤火之明,而欲破迷天之网。不求真师,只求於己。或看旁门伪书,记些搬弄功夫,终身持守,牢不可破,耽误一生。亦有见祖师真正经书,日夜诵读,不究其意,只认其象。见药物炉鼎之说,疑是烧炼;见男女阴阳之说,猜为闺丹;见龙虎龟蛇之说,疑是心肾肝肺;见颠倒逆运之说,猜为后升前降;见宝珠之说,疑是有象之物;见圣胎之说,猜为气血凝结;见清静之说,疑是存神定息;见有为之说,猜为做作;见无为之说,猜为空寂。如此等类,不可枚举。皆打迷猜枚,终归虚妄。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猜议关口打通。把生平自负才能伎俩除去,寻求真师,开明奥义。万不可以自己假聪明,妄议猜量,自哄自也。否则,不证於人,只求於己,不是在外搜寻,便是身内做作,妄想修道,难矣。





悬虚关





儒曰:“真履实践。”释曰:“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道曰:“勇猛精进。”三教圣人皆以真心实用为贵,而不使悬虚作事也。夫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穷理者,即穷此真也;尽性者,即尽此真也;至命者,即至此真也。穷之、尽之、至之,既皆是真,则不可有些子之假杂於其中也明矣。若有些子之假杂於其中,则心不专,其行不力。如何钻入理窟,见的真宝。如何感动真师喜悦,指点理路。故古之圣人,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道门有三乘之法,务上乘者乃上智之人,易於会悟,一了百当,生而知,安而行也;务中乘者乃中智之人,因象会意,闻一知二,学而知,利而行也;务下乘者下智之人,极力研究,功深方得,困而学,勉强而行也。三乘之法,在人量力而行之。然虽分三等,俱要从实地上用功夫。若悬虚不实,略不关心,不但中下之人终无进益,即上智亦落於空亡。昔达摩长庐下功、少林冷坐,惠能黄梅服役、四会磨炼,邱祖龙门七载、磻溪六年,净身折肋,志气倍加。如诸圣贤,皆是真心实意作事,故能超凡入圣,了却大事。世间糊涂学人,既入道门,不知所为何事,打混过日。常在衣食上打算,日在是非中出入,狐朋狗党,口说杂话,心思杂事。眼不看祖师法言,耳不听明人好话。即或诵读经书,亦是走马看花,绝不用心思搜寻深义。即或遇明师聆教,亦是秋风过耳,并不用功夫尝探滋味。更有一等口孽愚夫,以为丹经不留口诀,不屑观看。偶见明人,即欲顺手取道。取之不得,即便退步。今日求王,明日拜李,忽然学此,忽然学彼,主意不定,志念不长。何尝以性命为大事?往往在道门一世,终无所长,岂不可悲可叹。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悬虚关口打通。死心踏地,日日在性命上留心,时时在理义上着意,把一切悬虚不实行为,一一改过。先穷其理,再求其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何患大道不明,性命不了乎?否则,悬虚不实,行事荒唐,虚度年华,心不专,志不致,妄想明道,难矣。





妄想关





悟真曰:“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又曰:“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於文。要知口诀通元处,须共神仙仔细论。”太虚真人曰:“他人说的行不的,偏我行的说不的。”此皆言道必真知实行,非空空妄想而可得也。盖道至尊至贵,极高极大,最深最幽。必须用工细辨,由浅及深,由近达远,深造自得。岂可妄想片言只语而能明,一步两步而即成者?特以至高至大之事业,还要至高至大之丈夫,而后能做。道在天地之间,人人有分,人人不能。人人有分者,人人秉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有阴阳五行之理,为万物之首,理气俱备,谁无个道,谁无个性命?有此道,有此性命,即可以了此道,全此性命,为圣为贤,作仙作佛。所以谓人人有分也。人人不能者,人为世情所迷,名利所惑,恩爱所牵,认假弃真,立不起志气,振不起精神,用不得功力。顺其所欲,一任识神作殃。方要向前,即便退后;方欲为善,却思作恶。所以谓人人不能也。果是丈夫,以性命为重,认真办事,勇猛向前,终始如一,志念坚固,穷究道理,寻师访友,真履实践,走过一步是一步,行过一事了一事,昼夜匪懈,时刻用心,只尽自己之事,而不预期他人之事,积功累行,屈己尊人。至於明道成道,听其自然,随其天缘,绝不妄想。即今生无有功行,无有福分,大道难知,亦不怨天尤人,至死方休。如此存心立志,祖师暗中自有安排。世之糊涂学人,自己身边事情未曾了的,打混过日,只图吃好的,穿好的。昼则浪荡闲游,夜则高眠稳睡。方便不行,功德不作,又不肯辩别道理,又不肯寻求明师。学些包皮话头,扭捏功夫,在一身上下做作。假充修行,妄想成仙。殊不知性命之学,有窃夺造化之功,扭转乾坤之法,必有心传,非可私猜,亦非可妄行。得其真者,持而修之,可以与天为徒,与地为配,岂是等闲而知,容易而晓?自古成真祖师,不知受尽多少苦楚,方遇真师;不知受尽多少磨炼,方能闻道;不知历过多少艰险,方能成道。岂是不做实事,空空妄想,而能知能成乎?空空妄想,只此一念,便是不能明道的孽根。道且不能明,更何望其成?我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妄想关口打通。稳定脚根,不论学道行道,步步出力,时时用功,自然苦尽甜来。未闻道者,即能闻道,已闻道者,即能成道。否则实事不作,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妄想明道难矣。

  



生死关





庄子曰:“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至圣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悟真后序曰:“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卒难了悟。”此皆言不论学道修道,不可有贪生怕死之心也。夫人生而有身,原是四大假合,无中生有,结此幻形。乃天地之委物,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败,岂是真正不坏之物乎?既是有坏,则生死亦属於假。祖师教人了生死者,使其齐一生死,至於无生无死而后矣。庄子所谓摄精神而长生,忘精神而无生。然则长生之道,犹非了性了命之极功,必至忘生无生,不生不灭,方是了的生死,而出乎生死造化之外矣。盖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能役有心,不能役无心。无心则无气,无气则无形。无心於生死,而生死不能累,几於道矣。 世之糊涂学人,妄想成道者,皆由怕死也。怕死即有求生之心。既有求生之心,或怕饿死,或怕冻死,或怕疾病而死,或怕夭折而死。或登大山,怕有狼虎来伤;或入茂林,怕有蟒蚺采咬;或宿古坛,怕有鬼魅来侵。贪生怕死之心,存于宥密之中,惊悸不安。形虽存而心先丧,生气之苗已败,死气之根已栽。石固不化,柴草堆胸,机谋乱出,神头鬼面,千邪百怪,纷纷扰扰,削磨精神。真者俱失,假者皆发,日损夜伤,不死岂能之乎?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生死关口打通,将生死二字,置於度外。未死先学死虽生不知生。生也由他,死也由他,饿死也由他,冻死也由他,狼虎来伤也由他,蟒蛇来咬也由他,鬼魅来侵也由他,即遇水火之灾也由他,即遭刀兵之害也由他,即生疾病而死也由他。犹如死人,不识不知,任凭天断。只有道之一字,常褂胸前。始始终终,久而不忘。祖师暗中护佑,不肯教真正学人苦坏。否则,贪生怕死,推前缩后,即此一关,紧锁牢封,寸步难移,妄想明道,难矣。



  

自满关





易曰:“巽在牀下,用史巫纷若,吉。”道德经曰:“虚其心,实其腹。”上阳子曰:“道有三戒。凡学道者,心虽慕向,而乃骄其富贵,不肯下问,似不芥意,是谓奸谲,戒而弗与。次学道者,略闻旁门小法,惟事强辨,以逞私慧,是谓夸眩,戒而弗与。三学道者,疑信相半,不以生死为忧,重财轻身,是不知命,戒而弗与。”此皆言不满不盈,方能受益也。夫圣贤大道,无穷无尽,无边无岸,有体有用,有本有末,层次细微,工程遥远。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意见无穷,非能下於人者不能学;非能屈於人者不能知;非能示己之无者不能进;非能尊人之有者不能得。盖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屈於人者,方能高於人;能示己之无者,方能受人之有;能尊人之有者,方能济己之无。故曰:满则溢,洼则实,满不如虚之贵也。昔周公一沐三握而礼贤。淮南子遇八公,被发跣足以拜接。石杏林遇紫阳,解缰脱锁以供奉。长春祖初从王祖学道,后随马祖受教而全事。上阳子初遇缘督而有得,后求青城指点而完功。以上圣贤,皆从虚心而成大道。假令周公挟贵而不尊贤,焉能为圣?淮南自尊而不礼八公,焉能成仙?邱祖自满不从马祖,焉能了事?上阳自足不求青城,焉能大就?特以性命之学,一处不知一处迷,差之毫发,谬之千里。明的一事,行的一事;明的一法,做的一法。倘知体而不知用,知假而不知真,知性而不知命,知始而不知终,知收而不知放,知进而不知退,知急而不知缓,知吉而不知凶,知大而不知小,知本而不知末,知有为而不知无为,知下手而不知结果,皆不得谓明道。倘稍知门户而即自满自足,以为道即在此,目空四海,再不求人,何能彻始彻终,纵横顺逆,自由自专,无遮无拦,直达圣域哉? 世间糊涂学人,恃自己聪明,妄议猜量,自是而不求人。或丈自博学,高谈阔论,自满而不求人;或得些旁门小事,不辨是非,自负而不印证;或遭逢高人指点,知个入门,自足而不深进。更有一等势利之辈,书囊俗儒之流,拿起身份,高着胸膛,怕人笑话,不肯屈身卑下。如此之类,皆是以满为害,怎能听的真师奥语,入的通衢大道,进的圣贤堂室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自满关口打通。低心下气,作个不如人人的模样。不论老少贤愚贵贱高低,恭敬一切,莫可分别。见人稍有一长,即便诚心求教,不可放过。博学审问,人人是我师,处处可以学。何患理不能明,道不能成乎?否则,自满自盈,无而为有,纵有真师,意欲指引,无隙可入,妄想明道,难矣。



  

畏难关





易曰:“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至圣曰:“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邱祖曰:“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此皆言修道必须志念坚固,而不可有畏难之心也。夫天下至难之事,必是至大之事。至大之事必须下至大之功而方成。若至容至易,一作即成者,则事必小而不大矣。性命之学,大事也。其事包罗万有,超越人天,脱五行,出三界。先天地而立其体,后天地而发其用。为圣为仙为佛,其事顾不大哉?事大而欲修此大事,为永久不朽之业,岂不难哉?然知其难而不畏其难,以生死为一大事,立志坚固,一念不回,至死方休。可以明道,可以行道,则难者不难矣。倘知其难而畏其难,不以性命为大事,始勤终怠,志念不专,疑信各半,逡巡不前,不特不能行道,而且不能明道,则难者终难矣。昔神光断臂求法,即得达摩心传;王中立立雪三尺,卒得伊川指示;邱祖净身折肋,感得神明报信。盖专心学道,诚一不二,且能感天地、通鬼神,而况於人乎? 世间糊涂学人,不知性命是人生第一大事,望冀得个工夫,便要作仙;妄想学些小乘,即要不死;闻说圣道精奥,须深钻研,即便作难;闻说修道路远,要舍身掩命,饥寒不避,即便退步;闻说道有始终,功有层次,火有时刻,至细至微,即便坠志。如此学道,进退不果,四大无力,志气不振,怎能尝得道中滋味,岂不误了大事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畏难关口打通。另换一个铁石心肠。不避艰险,猛力前进,废寝忘食。不管他得力不得力,见效不见效,愈久愈力,愈远愈勤,一心前行,终必有得,难而不难。否则,畏难不果,若存若亡,口说而身不行,欲前而即退后,妄想明道,难矣。





轻慢关





中庸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於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老祖曰:“天上地下,惟道独尊。”复命篇曰:“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此皆言道之至大至尊,匪人弗行也。夫道之为道,广大无际,高深莫测,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形而能生有形,无象而能生万象,包罗天地,推迁日月,运行四时,育养万物。无处不有,无物不存。昔孔子得之,而为儒教之圣;释迦得之,而为诸佛之祖;老君得之,而为群仙之宗;黄帝得之,而跨龙升天;女娲得之,而炼石补天;旌阳得之,而拔宅飞升;天师得之,而分人判鬼;五祖得之,而位证天仙;七真得之,而不生不灭。古今成道圣贤,历历有考,不可以数计。道之尊贵如此,岂可轻亵慢视乎?若以平常小事观之,而轻亵慢视,则非载道之材,乃是背道之辈,尚可以语道哉?盖轻视乎道,则必以学道为容易知,而不能钻研深入;慢视乎道,则必以行道为不足为,而不能苦力前进。不能入,不能进,凭何修持以成天下希有之事耶?故学道者,先要知的道是至尊至贵之物。非可容易而知,等闲而得。方能发的狠心,用的苦功,经久不怠,必至成道而后已。 世间糊涂学人,不知道为天地所秘,鬼神所宝,轻慢小视,绝无诚心。或仗自己小聪明,以为能以会悟;或记几句野狐禅,以为道即在此;或捉风捕影,以为实有所知;或指鹿为马,以为实有所见;或遇明人询问,大言不惭而绝无诚心;或逢同道考究,强辨自是而略无忌惮。又有一等口孽魔头,闻人言道而便毁谤;见人看书而便憎嫌。以圣贤经典科论为包皮外象,以志士积功累行为下乘小事。偶遇高人,不肯低头而反以高人自居。即能暂时低头,又耐不得年月,受不得磨磋。殊不知学道求人,所以求人救我之性命耳。求人救性命必象个惜性命之人,然后,能明则感动真师指引,暗则感动鬼神扶持。若不象惜性命之人,便是不以大道为尊贵。既不尊贵大道,如何得闻大道,岂不愚之甚哉?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轻慢关口打通。信道笃实,郑重性命。奉师诚敬,小心谨慎,兢兢业业,脚跟着地,不敢稍有轻视慢亵之心。如登高山,步步出力;如渡大江,刻刻防险;何患不能登於道岸也。否则,不知道之高低贵贱,当有如无,懈怠为事,牧羊拾柴,妄想明道,难矣。





懦弱关





中庸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至圣曰:“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悟真曰:“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古经云:“道不虚行,待人而行。”此皆言修道必须勇猛精进,而不可懦弱懈怠也。夫人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正气而生,为万物之首。不论贵、贱、贤、愚、刚柔、强弱,皆俱天地之全功,即可以载天地之大道。故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是在有志无志之间耳。有志,则柔弱者可变为刚强,刚强即可以渐登道岸。无志,则刚强者亦为柔弱,柔弱便不能超出苦海。所谓志者,刚决也、果断也。有此刚决果断之志,则世事不能染,恩爱不能牵,私欲不能起,名利不能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患难不能动。只知有道,不知有他;只顾性命,不顾别事,一切身外之物,俱不能碍的。可以闻道,可以修道。无刚决果断之志,世事看不破,恩爱摆不脱,私欲扫不去。见富贵而动心,处贫贱而移志,遇患难而不受,日在假境而不识其假,身在苦海而不知其苦。纵有一时道心发现,刚气不振,旋生旋灭。前怕狼,后怕虎,又怕饿着,又怕冻着,又恐劳碌身体,又恐学道不成耽误现在,推委不前,主意不定,懦弱畏缩。凭何而学道,凭何而闻道,凭何而行道?世间糊涂学人,虽名学道,并不象学道之人;妄想闻道,并不作想道之事。一日十二时中,何尝有一时在身心性命上着意?只是讲衣食、说是非、图热闹、争胜负。一举一动,与世人一般;或作或为,与俗人无异。 见有利处,钻头觅缝;遇行功处,藏身退步。苦中作乐,梦里行事。弄虚头浑身是刚,作正事四大无力。绝不思身穿道衣,头顶道巾,吃了十方脂膏,与自己作正经事,岂不是大便宜之事?而反懈怠不力,虚度岁月,挪账累债,无功受禄,如何开消?况此修真之事,又不要你身躯出什么大力气,做什么莽活路。不过是心头一点长久念头,刚决志气,便能有造。释迦佛不是天上降下的,李老君不是地下长出的,孔夫子不是风中化成的。同人耳目,同人皮肉,皆系先尽人功,而后得证圣位。故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盖以圣贤仙佛,皆自人修而成。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为仙佛。特患懦弱无能,不肯自立刚志耳。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懦弱关口打通。稳定柱杖子,发勇猛志,坚长久心,举步向前,单刀直入,时时刻刻在性命上留心,行行步步在道理上穷究。不知而必强求知,不明而必苦力明。如遇明师,只是一味诚心去参学。亦不妄想口诀,亦不急问心传。就是教苦即去苦,教死亦要死,教饿亦要饿。至於打骂磋磨,通皆喜受,绝无一点嗔恨,方能济事。特以受人之所不能受,始能得人之所不能得;苦人之所不能苦,始能知人之所不能知。否则,一味懦弱,刚气不振,便是无有力量,如何载的大道?妄想闻道,难矣。





不久关





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至圣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子思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缘督子曰:“学全真者,得师略指门径,而不知逐节事条;知神气相依,而不知铅汞交姤;知铅汞交姤,而不知性命混合。妄拟火候,进退不知,此皆无成。”古经曰:“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不到不方圆。”此皆言修道立德,必须有长久之志也。夫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穷理必穷至於无一毫有疑,无一毫不知,方是大彻大悟。知之真,见之的,而理始明矣;尽性必尽至於无一些气质,无一些私欲,方能空空洞洞。明不昧,暗不迷,而性始尽矣。至命必至於脱离阴阳,跳出五行,方谓功力悉化,不动不摇,自由自专,而命始立矣。然穷理尽性至命之事,非一朝一夕之功。必要立长久之志,行长久之功,方能明的理,尽的性,立的命,处乎造化之中,而不为造化所拘。特以经久不易之大事,必须经久不已之大功而方成。已往群真,哪个不是立长久之志,用长久之功而成者。试观世间小巧技艺,亦必专心致志,听师指教,多年功夫,方能得心应手,因材造作。况此性命大事,岂是无恒心者所能知?世间湖涂学人,不知理是何理,学些着空执相事务,即谓明理;不知性是何性,或疑性在天谷顖门,神存头上,即谓修性;不知命是何命,或疑命在丹田气海,意定下元,即谓修命。噫!以此谓理谓性谓命,妄想超脱,以冀不死,如缘木求鱼,捏目生花,有何实济?理与性命且不能知,何可望仙?即有一二学人,分的邪正,辨的是非,却又妄想速得,急欲见效。日久懈怠,无长久之心,少坚固之念,忽进忽退,忽行忽止。方欲向前,却又缩后,悬虚不实,恍惚不定。如此等类,怎能见的堂奥真物?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不久关口打通,立长久志念,下永久功夫,莫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愈久愈力,愈难愈苦,终久有个得意之时。否则,始勤终怠,言行不顾,妄想闻道,难矣。

  



暴弃关





至圣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颜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老祖曰:“吾非圣人,学而得之。”上阳子曰:“释迦闻佛半偈而欲舍其身,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问广成子治身奈何而可以长生。”此皆自贵自重,而不可自暴自弃也。夫人秉天地五行之气而生身,有气而即有性,有性而即有命。是理、气、性、命,即寓於一身之中,不论贤愚高低,同此一理气,同此一性命。凡夫圣贤,原无分别,惟能了性命者,即是圣贤;不能了性命者,即是凡夫。孟子所谓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者是也。仙传云:自古飞升者三千,拔宅者八百,坐脱立亡者不计其数。凡此皆是学而知,苦而成,未有不学不苦而能知能成者。世间生知者有数,学知者居多。虽云生知,翻个筋斗,即有迷处。不学不成,学而方成。故释迦亦必师然灯;孔子亦必师项槖;老子亦必师元始。至如玉、钟、吕、刘、王、张、石、薛、陈、白诸位祖师,皆是脉脉相续,口口相授,可知能学而即成,不学不能成。学之功力,岂小焉哉?世间糊涂学人,不将自己性命看重,不将自己身心修持,身在道中而不知自己有道,身居宝林而不知现在有宝,认假弃真,以虚为实。或曰性命长短,乃有定数,非人所能胜;或曰仙圣是天生,非凡人所能学;或曰大道至深至奥,非等闲所能知;於是自暴自弃,自画其限,甘居苦海,蹈於沉沦,枉为人类矣。殊不知既在人类,负阴抱阳,即有天地之造化,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成仙佛,但要至诚进步,屈己求人,由近达远,经久不怠耳。试观山中狐狸猿鹿,乃畜类耳,存神养气,静处於窟穴,年久功深,亦能隐形变化,延年益寿,而况人为万物之灵,焉有修道不成者?如曰人不能成道,岂乃兽之不如乎?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暴弃关口打通。立不易方,把有生以后气质偏病,习染累赘,一齐扫去。专心慕道,从艰难困苦中磨炼出去。不知者必欲学而知,不能者必欲学而能。迁善改过,存诚去妄,始终如一,永无更变,大道可冀。否则,自暴自弃,不以性命为重,不以道义为贵,打混过日,醉生梦死,空空一世,一失人身,万劫难矣。





累债关





至圣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於议也。邱祖曰:粒米文钱皆农夫之血膏,岂无功而可受?此皆言学者须当以道为重,而不可苟图衣食也。夫修道者,所以为性命也。此身未离尘世,虽衣食不能废,但不因衣食而误性命大事。自古祖师教人素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不必一定乞衣食於十方。因其上智少而中下多,故行持有安勉之分,难易之别,教人量力行之耳。盖上智者有大身分,有大力量,不妨在市居朝,处於富贵场中,而能做出不染富贵之事。不待借人之力,直登道岸。若中下者,身分低,力量小,不能一了百当,居富贵便为富贵所累,有妨大事。故教脱离富贵,忍辱乞化,随缘度日,困心衡虑,磨炼性气,从实地上做事业,在艰难处用功夫。亦有上智之人,不爱富贵,摆脱恩爱,而甘受贫淡。一衲一瓢,游食护口,潜修密炼,使人不识,易於为功。凡此皆不在衣食上留心,但不过借十方之力,暂以养此皮囊耳。世间糊涂学人,不知十方血汗,非可轻易空受,舍其性命大事,乃以衣食为重,东募西化,饱食暖衣,正事不干,闲游浪荡,绝不思出家所为何事。既不能报父母养育之恩,又不能报皇王水土之恩,累下十方账债,怎的消化?更有一等作孽汉,头顶道冠,心藏盗蹠,苟图衣食,设法哄骗:或借烧炼而窃人财物,或装高明而受人供养,或借修庙而善中生机,今日入善人之家而化钱,明日寻学好之人而乞米,东拐西骗,耍钱赌博,吃酒嚥肉,挪下十方口债,将何抵挡?邱祖所谓两双角或有或无,一条尾千定万定者是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累债关口打通。随缘护口,淡泊养身。一丝一线,当思来处不易;一饮一食,须知成就惟难。时时努力,步步加功,期必至於道成德备而后已。果能到道成德备之时,不但消化十方债账,即无始劫以来宿孽,皆一笔勾消,方且衣天衣,食天禄。而况尘世之物乎?否则,只知累债,不知消债;只知挪帐,不知还帐,无功无行,罪积如山,妄想知道,难矣。





高大关





道德经曰: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谚云:自小天下去的,刚强寸步难移。此皆言其人宜自卑自下,而不可有自高自大之心也。夫所谓高大者,予圣自雄,刚强好胜,有己无人也。惟不自高者,终必至於高;不自大者,终必至於大。何言之?不自高者能卑於人,不自大者能小於人。能卑能小,有若无,实若虚,有才而不使,有智而不用,藏其所能,示其无能;本自有知,示其无知,以之应世而世人皆喜,以之学道而师友皆悦。昔禹闻善言则拜,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皆是自卑自下,而不自高自大,故为大圣大贤,而万古不没也。但不自高自大之事,须要真心实意行去,方有所济。倘外而勉强卑小,内而傲气暗藏,是伏戎於莽,内外不应,其心不真,其行不远。外恭而内不敬,所谓“巧言令色,鲜矣仁”,不但不能去高大之病,而反增其窝祸之病。故不自高,必至於不知有高;不自大,必至於不知有大,才是高大之病悉化矣。 历代祖师,已往群真,俱在自卑自小路上修道立德,久而不怠,是以大成其事,终为人人之所不能及也。世间糊涂学人,在俗者或有富贵势利,而不肯卑小於人;或恃才能学问,而不肯卑小於人;或仗年老齿尊,而不肯卑小於人。在道者或记几卷丹经,自谓有得,而不肯卑小於人;或学几段工夫,自负抱道,而不肯卑小於人;或随心任性,高傲无忌,而不肯卑小於人;或急欲速得,不耐久长,而不肯卑小於人。更有一等诡诈之徒,罔知诚心受教,而反窃取祖师法言,东挪西扯,混说乱讲,引诱露话。或师心自用,捉风捕影,班门弄斧,称能夸长。如此等类,皆是自高自大,不能自卑自小,以性命为大事也。殊不知性命大道,为世间希有之事,岂可以自高自大而妄想,又岂可以自高自大而轻得乎?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高大关口打通。把一切自满自足、傲气雄心,一笔勾消。从至卑至小处下脚步,实实落落学去。不但应世无祸无灾,而且学道必多受益。否则,自高自大,不能卑小於人,谁肯以高大之事来说?妄想明道,难矣。





妆饰关





道德经曰:田甚蕪,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道夸非道哉。南华经曰:凡外重者内拙。孟子曰:令闻广誉施於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凡此皆言其修道者,决不可务外失内,弃真以从假也。盖性命之学,真着实用之事,一些虚假入不得,一毫做作用不着。稍有虚假做作,不但不能修性命,而反有以坏心地。故自古修真上士,以性命为重,一衲一瓢,蓬头跣足,随缘度日,不爱华美,并无些儿妆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和光同尘,与庸俗为伍,使俗眼不识耳。昔慧能大士隐於四会猎人之中,道光禅师弃僧还俗以了大事,重阳帝君歇宿於活死人墓,长春大起尘劳,紫清把茅盖顶,三丰衣破鞋穿,皆系为性命大事,置色身於度外,而不在色身上打点装饰也。又如咸阳张疯仙隐迹於农夫之内,涅中张睡仙身卧於冰滩之旁,白石梁仙翁打水运浆以混俗,我仙留老师背河打樵以磨炼。以上群真,无非明里攻苦,暗中用功,何尝庄严身体,修饰外貌?特以所重者在内,所轻者在外,顾其真而弃其假也。世间糊涂学人,所重者在外,所轻者在内。认其假而弃其真,事事与古人相反。或怕人笑话,而必衣巾华美;或恐惧冻着,而必多衣多服;或装模作样,丫髻铜箍;或纳绦异样,大摇大摆;或耀人耳目,哄人供养;或坐圜闭关,沽名钓誉。如此行藏,只在假事中作工夫,何尝在性命上用心思?认其假而务其假,妄冀得真,如海底捞月,镜中摘花,终落於空。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妆饰关口打通。敛华就实,粗衣破裳,本本分分,淡淡泊泊,以性命为重,以道德为贵,反邪归正,事事落实,方有进益。否则,以无为有,以虚为实,务外失内,弃真从假,妄想明道,难矣。

  



假知关





至圣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祖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紫阳真人曰: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缘督子曰:学道之士,得内外药物之真,两段作用之全,合大造化,方得所传。苟有毫发差殊,未免天地悬隔。此皆言学道必要真知确见,而不可以不知为知,有误大事也。夫学人寻师访友者,以其不知而欲求其知也。求知必要知其何者是性,何者是命,何者是阴阳,何者是五行,何者是先天,何者是后天,何者是下手,何者是休歇,何者是有为,何者是无为,何者是锻炼,何者是温养,何者是接命,何者是了性。自始自终,大彻大悟,绝无一点疑惑,方是四通八达,真知确见,而行持无差矣。倘知性不知命,知命不知性,知阴阳而不知五行,知后天而不知先天,知下手而不知休歇,知有为而不知无为,知锻炼而不知温养,知接命而不知了性,总不谓之知道。既不知道,焉能行道?盖性命之学,知的一分,行的一分,知的十分,行的十分。未有不知而能行者。是以修道者,贵乎先求其知也。但求知须要先知的自己有知有不知,果是实实知的此一件事,方可云已知之。若稍有些儿疑惑,似是而非,不谓是知。再当求人开明,心地豁亮,疑惑尽释,方谓是知。万不可以不知为知,耽误自己。世间糊涂学人,不知性命是什么,修行是怎样。学些旁门做作,曲径摆弄,糊里糊涂,自谓知道,冒然下手,非徒无益而反受害。更有一等造孽汉,以无为有,以虚为盈,不辨是非,不究邪正,以假作真。自己受伤,明知有错,尚装高人,更将错路又去教人,使人又错,阴恶尤甚。亦有亲近明师,耳听几句话头,不晓细尝滋味,以记话头为知,便在人前卖弄。或有看过几卷丹经,循行数墨,随心猜量,无头无尾,亦谓有知。纵有明师在前,不求印证。如此等类,俱是以不知为知,是谓假知,而非真知。古今学人蹈此辙者,不可枚举。呜呼!性命之事为何事,而乃如是荒唐,自欺欺人耶?殊不知,知彻方能行彻。竭力审辨,细心追求,犹恐知之不到,行之不通,必要求师。而况不知自装其知者乎?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假知关口打通,把自作聪明心肠扫去。未知者急求其知,已知者更求深知。性命事大,至道幽微,必须极深研几,愈知愈入,必到水尽山穷,见得底落而后已。若假装高明,以性命为儿戏,未知者终不知,稍知者难深知,妄想明道,难矣。





阴恶关





易曰:同人於野,亨。至圣曰: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老祖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此皆言持身应世,须要性情和平,而不可暗藏阴恶,有妨於道也。夫学道之人,原因不好欲学好,有恶欲去恶也。但学好去恶,尤贵无心,最忌有心。无心则无我,无我则无人。无人无我,人即是我,我即是人,人我两忘。虽人有凌辱也不知,人来欺哄也不知,人来戏谑也不知,人故加害也不知,耳闻毁谤也不知,身遭大难也不知,一切外遇,逆顺境界,皆以无心应之,不结讐结冤,处於无事而已。即如同堂学事,善恶贤愚不一,一人一性,百人百性,怎合我意?或言语有伤,或行事有伪。耳闻如不闻,眼见如不见,皆当随人应,过而不计较。又如师尊教训指摘斥喝,必有过犯,更宜急速改去,加倍留心。况真师教人,拣选良材,果是志士,分外磨炼,以添志气。若是废材,听其自便,置於不问而已。故学道者,不论应世从学,皆要不起私心,常存公心,方有进益。世间糊涂学人,只要人顺己,自不去顺人。只要人奉承,不喜人直言。稍有触犯,即便不快。忘人大恩,记人小怨。阴毒藏于心胸,累年积月不能放过。虽外而巧言令色,内而暗伏锋芒。不至报复而不已。即或自有过咎,师友指摘规戒,不知自悔,明则强辩是非,暗则毁谤结冤,阴毒无比,便是匪人。绝不思性命大道,岂许匪人所知,阴毒所得?所谓嗔不除,态不改,坠入生死轮回海,可不悲哉。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阴恶关口打通,把生平嗔恨毒气,昏愚恶念,一概除去。和平应物,事事让人,担的重,受的辱,从大火坑中锻炼,在争胜场內挣出。万有皆空,一毫不纳,终久得遇真师,提出苦海。否则一言一语,不能受的,磕着撞着,便生烦恼,蛇蝎积胸,蜂蝱满肚,妄想闻道,难矣。

  



贪酒关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吕祖曰: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俱在里边藏。有 人跳出墙儿外,便是长生不老方。此皆教人不可贪酒而坏正事也。盖酒为四害之首,一贪于酒,酒醉性迷,色心於此而起,财念於此而生,气性於此而发。财色与气,皆由酒起,丧德败行,亦因於酒。甚至任性乱行,蹈 于水火而不知,陷于刀兵而不晓。古来多少聪明良才,英雄豪杰,往往皆遭此难,自丧性命。亦有性格良善,自有把持,贪酒不至乱,色与财气不能染者。虽不乱不染,而神昏气促,湿热薰蒸,津液涸而气血伤,无益有损。故佛家以酒为首戒,盖因为害最大也。世间糊涂学人,借祖师酒肉穿肠道在心之语,不忌腥晕不断酒之言,而便贪酒无厌,日在醉乡,昏昏沉沉,颠颠倒倒,纵性而行。或酒醉而失言伤人;或酒醉而记仇闹事;或酒醉而拿刀弄棒;或酒醉而赤身露体,信口乱说;或酒醉而倒街卧巷,廉耻不顾;或酒醉而呕吐伤气,神魂不安。甚至日久造作成病,饮食不入,至死不忌。亦有专心慕道诸多偏病皆能去的,惟于此糟粕之味,却不能戒。噫!修真之士,务要拔去历劫根尘,轮回种子,酒不过口头滋味,外来之物,不是历劫带来之根,于此小病,终身且不能去的,如何能拔去历劫轮回种子?如此之辈,岂不是以小害大,自寻死路耶?况此酒之一物,不比饮食汤水,饮食数日不进,即便饿坏,若酒终身不用,有何伤事?如曰解渴,汤水甚便,何必用酒?到底是贪酒之病深沉,不肯医治耳。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贪酒关口打通,把好酒的一番意念,用在尽心穷理功夫上。莫被曲魔搅挠。虽酒为小节,能坏大事,狠力除去,其益甚多。否则,贪酒无厌,醉生梦死,日在混沌之乡,常居迷闷之网,妄想明道,难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14 07: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