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東區開埠早期發展較慢,但近二十年已有後來居上之勢,現時人口約有六十二萬,是香港島的主要住宅區和新興商業區。早年該處居民沿海岸線居住,多以捕魚為生,和大海關係密切,故此亦產生不少和海有關的靈異傳說。
香港有不少地方及街道名稱都和地區傳說有關,例如港島區的鯉魚門、筲箕灣的阿公岩和北角的七姊妹道,就是因傳說而命名,而這些傳說恰巧皆和大海息息相關。
鯉躍龍門成九龍
傳說香港以東的海面住了九條鯉魚精,常常興波作浪,令出海作業的漁民擔驚受怕。漁民們惟有向他們的守護神天后娘娘稟告,希望天后娘娘能出手收服牠們。鯉魚精們知道後勃然大怒,決定向漁民報復,不停翻起巨浪,令他們不能出海,無以維生。鯉魚精們想進一步攻擊停泊在漁港內的漁船,但卻無論怎樣費勁也游不進港峽。
這時牠們遇見一位神仙─譚公,於是便向祂討?。譚公對牠們說只要一躍而起,便能越過港峽跳進海港,於是牠們便照辦了。一躍而起後,果然跳過港峽,不過卻落在陸地上,更化成了九條龍,並成了九座山。自此,牠們降落的陸地便命名為九龍,而漁港的入口便叫鯉魚門。漁民們覺得譚公是為了幫助他們才會?那些鯉魚精以此方法越過海港,為了答謝神恩,於是便在鯉魚門岸邊的岩石上建立一個神龕供奉譚公,而旁邊的地方便稱為阿公岩。
姊妹情深齊跳海
從前在廣東順德,有一種風俗叫自梳,意即「梳起唔嫁」。七姊妹的故事主角就是香港的七個自梳女,她們七人情同姊妹,並結義金蘭,約誓終身不嫁,並決意同年同月同日死。不過,排行第三的姊妹因父母見其已達適婚年齡,便替她作主安排婚事。她不願違背誓言,但又不敢忤逆父母。事情拖至婚禮前夕,當眾人正在想辦法解決之際,她提議以死解決問題,結果七人堅守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齊齊手挽手在北角海濱跳海自盡。過了一天,她們的屍體才一同浮上水面,而當時她們的手仍互相緊緊挽?。但奇怪的是她們跳海的地方(即今七姊妹道),在不久後竟然浮出了七塊石頭,街坊看後嘖嘖稱奇。故事流傳開去後,所有人都稱她們跳海的地方為七姊妹區。
後來,七姊妹區進行了多次填海工程,七塊大石早已填平,而海岸線亦愈移愈出,在填海的地方建了道路及電車軌,即現今的英皇道。那時很多人乘電車到那?的海灣游泳,後來泳客愈來愈多,更建有具規模的泳棚。不過,詭異事件亦陸續發生,有人在游泳時見到七個並不是穿泳裝的女子在水中游泳;而每當有人遇溺時,便傳聞是遭七姊妹「鬼?腳」。
雖然不少街道名稱的起源少不免和地區歷史相連,然而地區歷史多屬口耳相傳,當中少不免加了很多生動描述,以加強說服力和趣味性。上述兩則傳說,都是那一句:信不信由你!
譚公小傳
被視為漁民守護神的譚公,傳聞祂原籍廣東惠州,但得道前的身份則眾說紛紜。相傳祂經常帶?一頭老虎,並化身為小童顯靈,而農曆四月初八為譚公誕。筲箕灣阿公岩譚公廟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門額題上「譚公仙聖」四個字。廟內有一張橫匾,刻?「德蔭萬民」,橫匾下有木刻對聯,刻?:「振我公赫濯聲靈闔灣保障,沾仙聖深仁厚澤水陸康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