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松吉才仁 于 2012-12-4 17:50 编辑
修行这两个字,概念一定要清楚,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造作是身的行为,叫身口意三业。行为有了错误、有了过失,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这个名词不能把意思错会了,如果我们认为念经是修行,拜佛是修行,坐禅是修行,这个话是不是真的?不能说是真的,也不能说是假的,为什么?如果你做这些动作,心行没有转过来就是假的,心行能够转过来就是真的。我们能够做到这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现在就要做,要认真努力去做,你念的那个佛号跟佛就有感应,像电报一样,路就会通。
我们这里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里就有感应。如果你这四句都做不到,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阿弥陀佛一声都没听见,当中有障碍,不通,这个电讯不通。你要把这个做到了,那就是所谓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这个做不到,一天念十万声,古大德讲「喊破喉咙也枉然」。
所以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原因在哪里?就在此地,我们不能不懂。你懂得了,把这些过失、错误改正过来,我们跟阿弥陀佛就有交通、就有往来了,念念当中就有感应。从这个基础上,人天福德的基础再提升,这才入佛门。
三种过失:
1、耳根不专注的过失。闻法时耳根一定要专注上师所讲的法义,不能随随便便散乱于其他的地方,不然的话,就像把水器扣在地上,你在上面倒了多少水,里面也是一滴也不存,同样,有些人一边插着耳机听佛法,一边听一些别的音乐,这种态度能不能接受佛法呢?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听法时一定要专注上师到底在讲什么,特别恭敬地一直听。
2、心不专注的过失。听法时心一定要专注,否则,上师所讲的法语不可能在相续中获得,就像一个盆子的底是漏的,任你在上面怎么倒水,全部都会漏光、一点也不存留,同样,讲课的时候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听,每一句应该记在心里,铭刻于心。
很多人看其他上师的光盘时,边看边吃饭说话,就像对待世间的光盘一样,这种态度是得不到法益的。当然,我并不是说学院里有这种情况,这个范围大家一定要清楚,我平时所说的“网络”、“电视”只是针对外面的人,学院的纪律非常严格,如果用这些,就会被开除。外面的人在运用电视或网络时,如果一边做事一边听法,效果肯定不好,因为前面的内容还没有听懂,一下子就过去了,中间断章取义地了解一点,这是根本不完整的。所以,依靠现代设备来接受佛法的人,你们最好先把家里、单位的事情全部处理完,然后空出半个小时,把门关上,不要跟其他不信佛教的人一起,应该创造一个自己的小范围,或者跟金刚道友在一起,专注地听MP3或者看DVD、VCD,这样才会真正获得佛法的利益。我看外面的很多居士,行为确实不太如法,只不过把学佛当作一种享受,或者只是一个交代而已,佛法的利益能不能得到也不好说。
3、杂烦恼的过失。听受佛法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别人生嫉妒心、嗔恨心、贪心,经常起各种妄念分别,和别人胡言乱语,说些没有意义的话,听法时心不在焉,这些都叫做杂烦恼。我们听受佛法时,要把其他的琐事全部放下来,在这个时间里如理如实地听受佛法,若能如此,听法才有一定的功德,所以,每个人最好把自己的听法威仪摆正过来。
六种垢染:
1、傲慢:听法的过程中不要有傲慢心,不要认为上师所讲的、辅导员所讲的,我自己也讲得来,于是在别人讲法的时候,摆出一副傲慢相。
法王如意宝、麦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师、萨迦班智达等高僧大德,他们在别人面前听法时,也是非常的恭敬,因为对方讲的是法,所以一定要恭敬。有些人以前看过、听过《入菩萨行论》,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从某些行为来看,我觉得你们不一定真的懂。我本人在法王面前听过四次《入菩萨行论》,刚来学院时在堪布嘎多面前也得过颂词的传承,还有在其他堪布面前听受,加起来可能有七、八次了;为他人用汉文讲过三遍,藏文讲过四遍还是五遍,尽管如此,我想如果现在有一位自己很有信心的上师要传讲,我还是很乐意听的,因为里面的很多道理我都不懂。但有些人并不是这样,某些比我还笨的人,认为自己非常非常精通《入菩萨行论》,原因是他以前看过一遍讲义。昨前天有个人打电话对我说:“我看过你的那个讲义,现在不听可以吧?”我说不听肯定可以,但心里想:光看一个讲义是不行的,如果只看讲义就可以的话,藏文有二十多本讲义,相当一部分我都看过,《大藏经》大概有八到十本讲义,如果看一遍就可以了,历代的上师们也不用一次又一次地传讲了。其实,我们的傲慢心根本不容易发觉,所以在听受佛法的时候,最好把傲慢的包袱全部放下来。
2、没有信心:对佛法一定要有信心,就像印光大师讲的那样,佛法依靠信心而获得。
3、没有希求心:如果没有希求心、没有一点兴趣,不要说佛法,就连世间上的一件东西,也是不可能得到的。正是因为对佛法的希求,以前的高僧大德宁愿越过火海刀山,寻求佛法而得成就,如今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随随便便就能听闻佛法,大家务必要珍惜,因为这种缘分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4、外散:听受佛法时心不能往外散,因为凡夫人没有断掉自相续中散乱的种子,色声香味一出现,心马上就会往外面去,往往不能获得佛法的利益,所以听法时一定要专注。
5、内收:有些人在听课时一直打瞌睡或者昏沉,看他的表情也是迷迷糊糊的,这样听佛法能不能获得法益呢?肯定不能。不要说佛法,就算在世间的学校里,学生上课打瞌睡,老师也应该拿棍棒来“啪”地打一下。
6、厌倦:听法时应该要苦行,如果讲的时间稍微长一点,比如我今天就延长了五分钟,下面有人便不耐烦了,不停地看表,“为什么还不下课”、“为什么还在讲啊”,这种生厌烦心也是没有功德的。所以,上师在讲法的时候,不管夏天也好、冬天也好,都不能有厌烦心。不过,学院里的大多数人我确实非常佩服,那么早就去辅导,冬天那么冷在外面背书,听说有些喇嘛天还没亮就在路灯下背书,尼众那边早上背书的人也特别多,求法时确实需要这样的苦行,这是我非常高兴的事情!
五种不持:
1、持义不持文:只能抓住一些意义,对词句根本不知道。有些人这样讲:“背书有什么用啊,我把内容理解就可以了。”但内容是依靠词句来表达的,如果没有词句的话,内容肯定讲得不清楚。我们这里有些人能把好几部论典背下来,他们在讲法的时候,原文的整体框架全部了然于胸,但如果没有背过的话,大概内容可以抓一块,但实际上是不完整的,所以必须要依靠词句。
2、持文不持义:对词句方面,比如辞藻学、音韵学、诗学特别欢喜,只能了解一些词句,不能通达它的意义,就像我们听歌词一样。
3、上下错乱而持:本来佛经论典中的内容是不会上下错乱的,但我们把上面的内容加在下面、下面的内容加在上面来理解,就是上下错乱而持。
4、没有领会而持:佛经中有四种意趣、四种秘密,了义、不了义等差别,如果没有通达其中的真正意义,就是没有领会而持。
5、颠倒而持:比如,佛法本来是断除烦恼的根本,但你反而执着它是世间快乐的因,这就是颠倒而持。
今天简单介绍了一下闻法规律,在闻受《入菩萨行论》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按照这些如理如实地行持,远离三种过患、六种垢染、五种不持,还有依靠四种想:把上师作医王想,佛法作妙药想,自己作病人想,认真修学佛法作治病想。加上《华严经》的这四想,我们听受佛法就会非常圆满了。
【修行】(一)
学佛修行人的三种情况
[日期:2012/8/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管L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