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38869|回复: 63

发布些道家的基本功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0 06: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天功是道家内丹术的功法。从唐代钟离权、吕洞宾创立内丹派以来,道家各宗各派都对周天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以宋末北派王重阳和南派张紫阳的成就最大。从唐宋一直到近代,内丹术成为道家养生法中的主流,同时也是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养生瑰宝,为学习道家功夫的必修法门。  
    周天功分为大、小周天功。简单地说,内气沿任脉督脉运行,称之为小周天功;内气沿十二正经、奇经八脉运行,称之为大周天功。周天功基本上包括了道家内丹术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各个阶段。所以它既是道家内丹术的入门功夫,同时又是一种高层次的法门。如果修炼此功能够达到产小药,打通任督脉,运行小周天,这就到了炼精化气的阶段。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一百天左右,也就是古代丹书常提到的“百日筑基”。再经过一年修炼产大药,三年温养,胎息还丹,就到了炼气化神阶段。炼气化神是高层次的功夫,这一阶段许多功能都会开发出来。再经过九年修炼,也就到了炼神还虚的阶段,按照古人的说法,这一阶段能够达到超脱分形,羽化登仙的境界。  
    “周天”是借用古代天文学的一个名词。《礼记·月令》孔颖达疏:“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右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古人把天体的运行类比成人体内气的运行,因此称之为周天功。《大丹问答》:“运火一昼夜,像一周天。四时生成,阴阳合度,自然之道。  
    现在有些人提倡小周天速成法,也就是意念通周天法,并不是真气的积累已经达到积气冲关的地步。此法对疏通经络有一定的作用,本章也作了详细介绍。不过许多气功师不主张这种方法,认为有揠苗助长的弊病,弄不好容易出偏。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去选择学习,当然还是扎扎实实筑基,积聚真气到产小药的程度,自然冲开三关,沿任督二脉运行周天为最好。这种周天没有流弊,一旦贯通就说明功夫达到了较高的层次。   

-----------------------------------------------------------------

一、丹田内气功  
    为了通周天,必须积聚一定的丹田内气,如果内气不足,通周天不仅不可能,而且是有害的。揠苗助长,适得其反。一般丹田内气功分静功和动功两类,现分述如下:      
●静功心法  
练功者采取一般的坐姿,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  
(1)寂照法。口眼轻闭,头身中正,含胸沉腹,默运脑中先天性光,凝注丹田虚空境地。也就是把丹田看成一个空间,意念双目神光朗照这个空间,达到“万念俱寂,一灵独觉”。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丹田真阳自然萌生。  
(2)扩容法。练功时充分放松入静,意念与呼吸密切配合,把丹田、命门、会阴、尾阊这一区域看作一个容积,使之逐渐扩大容量。呼气时使脐部、小腹部及腰腹部往外扩张,吸气时气收丹田。这样持续练功,就会加大丹田的活动能量,起到快速积聚丹田内气酌作  
(3)压气法。呼气时用意念将内气向丹田、尾闾部催压、贯冲,使整个下腹部的气机都活跃起来。尾闾—定要充分放松。当真气向上冲时,呼气往下压,腹部压力增高,真气自然溢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凡有疾病之处,均经元气疏通修补。  
(4)转圈法。放松入静后,两手在腹前意想抱着一个红色的火球向左右、上下轻轻旋转,意想火球在两手的带动下转动,待两掌之间的气球实感形成之后,再用意念将火球送入脐内,两掌配合动作,然后两手轻贴于脐部。稍停再作丹田内气的转圈运动。  
(5)聚散法。在呼气时,意想气由丹田向周围空间成圆形幅射状扩散.同时身体也放大;吸气时,意想气由周围空间向丹田收聚。也可以意想丹田为宽阔无边的大海,呼气时如石击水,波浪由丹田中心向周围成圆形扩散,吸气时收聚丹田。吸气时宜配合轻微的提肛动作。  
(6)景观法。练功入静后,意想丹田有一个红色的太阳,或一朵金黄色的莲花,或——个发亮的电灯泡,照亮照透整个腹部及全身,温煦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内景生辉,意念的高度积聚,丹田可以在短期内凝聚真阳元气。  
   
2  道家内丹心法之筑基周天功法   
  (7)微动法。放松入静后,丹田、尾闾部或振动,或摆动,或蛹动,或转动,并使振波逐渐延伸到命门、脊柱、头部及全身。然后,缓缓放松意念,逐步调整振动幅度,同时凝神内照,静守丹田。  
(8)点火法。入静后,意想丹田有一团火按照点火、起火、养火的过程,养到丹田逐渐产生发热之景,这就是丹田内气萌生之时。  
(9)归元法。把全身毛窍孔穴都打开,呼气时意想内气通过周身毛孔放射到空间宇宙,放射得越远越好,吸气时意想自然宇宙清气归于丹田;或吸气时把意念放射到天际宇宙,呼气时向丹田催压。或者不用意念,通过全身毛孔的一张一合、一出一纳,与宇宙交换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达到内外混元归一,天人一体。  
●动功法  
(1)聚气法。这种功法主要是借助天地间的浑元气帮助丹田内气集聚。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观想自己在浑浑沌沌的宇宙真气之中,并默念口诀“我在气中,气在我中,天人合一,气为我用。”然后用手掌在下丹田处划圈,男左女右(见图5、图6),由小到大,大至把全身都划在内,再从大划至小。划圈时意想宇宙的真气、光能都被调集过来,向划圈的中心点小腹处聚集,进入下丹田。划圈时,意念用手把周围的气场搅动,好像把一盆水搅动一般,形成一个气场的旋涡,使真气集聚到下丹田。这种功法关键是意念,意念用到了,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丹田拍打功。此功是强壮内气的有效功法。练功时取站姿,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膝微屈,两手握空心拳。首先嘴中发出“唔”声,然后甩开膀子,一前一后照着丹田和命门打,同时鼻中发出“哼”声,并且双膝微微一屈。注意,此功应循序渐进、由轻到重、有节奏地打。声音一定要配合好击打,因为发出“哼”声是气贯丹田,丹田无气必会伤身。一般打八八六十四下即可,也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多打或少打。此功练一段时间会有上火现象,应配合多练静功或者马步站桩功,内火自然消失。  
----------------------------------------------------------------
二、小周天功  
●真气运行法      
这是一种分阶段逐步打通任督脉的功法。这个功法的最大优点是每个阶段都有具体方法可循,一步有一步功,一步有一步理,好学易记。  
  真气运行法共五步:  
(1)呼气注意心窝部。入坐后,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接着,用耳细听呼气,使不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念。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此步每日早中晚各练1次,每次20分钟。·练到3~5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10天左右每呼气即感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第一步功即告完成。  
(2)意息相随丹田趋。第一步完成后,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地自然向小腹(丹田)推进。但不可用力过度,操之过急。每日3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10天左右可气沉丹田。真气到达小腹时,往往感觉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由于脾胃、大小肠、膀胱、肾等功能都随之改善,一般都能增进食欲,使大小便异常现象得以改善。  
(3)调息凝神守丹田。当下丹田有明显气感时,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即“少火生气”。这一阶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需用时间较长,一般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开始小腹内形成气丘,40天左右可感小腹充实有力,并向下游动,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部发热。此时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真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疾患都应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患慢性肝炎者,肝功能也会有明显好转。  
(4)通督忽忘复勿助。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意识随之上行(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勿助)+上行的快慢取决于丹田的力量。若实力不足,它就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再充实,自然继续上行。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丹田力量脱节,无异于揠苗助长。练此步功时每日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60分钟。通督时间一般在1周左右(因人而异)。  

 
 
3  道家内丹心法之筑基周天功法   
      通督脉是一个飞跃,也是加深功夫的关键性进步。过去把这一段叫“积气冲关”(即尾阊、夹脊、玉枕三关),也称“后天返先天”,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即“肾间动气”。未通之前,常感背部向上拔状,头部周围拘紧,有时沉闷不适,这皆是必有的现象。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形成任督循环,即所谓“小周天”。这时就能体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感觉了。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有的因经络不通而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一般人则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判若两人。  
(5)元神蓄力育生机。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而在通督以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如头顶百会穴处出现有活动力量,也可意守头顶。每日3次,每次]小时或更长一些.越长越好。1月左右,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有下丹田与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这期间,浑身常有似电流窜动,皮肤发麻发痒,有似虫爬行,眉心鼻骨紧张,嘴唇麻紧,身体时热时凉,皮肤随呼吸而开合,吸则收,呼则放,有时轻浮飘渺,有时重如泰山,有时无限高大,有时极度缩小,有时身躯自发运动。这些感觉都是经络畅通、内呼吸旺盛、真气活跃的表现。坐到极静时,以上诸象消失,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而内行的真气越加集中旺盛,灵动活泼,明朗愉悦,非常爽快。在丹田则如水涵珠,在百会则如月华涌现。这种境界都是真气充足,生物电集中的表现。至此境界,原有的沉疗痼疾也可得到改善或痊愈,并能益寿延年。  
    以上五步应循序渐进,但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分割的统一体。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必然趋势。不管哪一步,都以集中真气,贯通经络,实现真气运行为目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三步主要是调整呼吸推运真气,使之集中于下丹田,叫做“炼精化气”,为初级阶殴;第四步是把下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称为“炼气化神”,为中级阶段;第五步以后,功夫纯熟精炼,经络畅通无阻,练功中产生的各种触动现象也逐渐平静,入静更深,表现为清清静静,心如止水的样子』匕阶段称为“炼神还虚”,属于真气运行的高级阶段。  
  ●武火周天功      
  武火,即为一种猛烈的呼吸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蒸熏、冲击、贯通任督脉,使之在较快的时间内通周天。武火周天一般是筑基过百日,小药产生。也就是在练功中出现阳根初起时采用的,初学者不要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容易出偏差。  
    第一步要熟悉十二时位。就是运周天时意念运行所经过的有一定呼吸和数数讲究的部位。这些部位共有十二个,象征一天的十二时辰,所以用时辰的名称来表示。从起到止的部位名称分别是:子位(腹腔底部中心)、丑位(尾闾稍上)、寅位(腰部稍上)、卯位(后心)、辰位(大椎上一节)、巳位(枕位)、午位<百会)、未位(眉中)、申位(喉窝)、酉位<心窝)、戍位(上腹中)、亥位(脐下二寸)。  
   第二步要掌握呼吸的方法,呼吸在周天功中被称为“火”,相应的轻重则叫“文武”。运周天过程中,分布于督脉的六个时辰部位与分布于任脉的六个时辰部位其呼吸的轻重程度有不同的侧重。前六个时辰部位(子丑寅卯辰巳),一般吸气较重,呼气校轻,吸气时自己能听见声,呼气时则轻柔无声;后六个时位(午未申酉戍亥)则是吸气时轻,呼气时重,吸气轻柔无声,呼气则重而有声。  
    意念在每个时位停留时,都要数数。前六个时位,一般是默数四个九,即吸气时数一至九,共重复四遍,呼气时不数数。后六个时位一般是数四个六,即呼气时数一至六,共重复四遍,吸气不数数。  
    十二时位中有两个特殊的时位,意念在该部位停留时,呼吸也随之停止,默数四次九(卯位,后心位置),或默数四次六(酉位,心窝位置),然后定位(神念仍在原处停留一段时间)。由于卯酉二位不用呼吸,即所谓不用“火”,所以叫“沐浴时位”。  

 
 
4  道家内丹心法之筑基周天功法   
      熟悉以上两个步骤以后,取坐式,放松入静后,从子位开始,在子位(即会阴穴)做“吸四九”,即做四次呼吸,每次呼吸时,吸气时重而有声,意念随气直达头顶,同时默数一至九,呼气时轻柔无声,不用数数,连做四次。  
    子位做完后,将意念移至丑位,做“吸四九”,要求上同,接着做寅位,卯位,辰位,已位,意念移到午位时,稍作停留,不呼吸,紧接着做“呼四六”,即呼气时重有力,意念随气直达下丹田。同时默数一至六,吸气时轻柔无声,不用数数。这样一直呼到亥位,就是转了一个周天。注意到卯酉位时,不吸不呼,但照样数数。  

-----------------------------------------------------------------

三、大周天功  
    大周天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目的是炼气化神。大周天形成后十二经脉俱通,五脏六腑之经气旺盛了,原有的体虚之疾患随之而愈。每日练功通达一次大周天,一般来说,人体不易生病。五脏六腑之精气旺盛了,则上主于脑的精气增加了,脑细胞的营养丰富了,脑细胞的代谢旺盛了,则大脑的记忆力增强了,甚至出现特异功能。  
    大周天是真气循头身手足转一周,叫大周天,由于各种功法有差别,真气具体运转路线略有差异,但循头足一周是无疑的。大约有几种运转路线:  
    第一种是真气循十二正经一周。即由下丹田以意领至膻中,沿手三阴由胸走手,接着沿手三阳从手背到头,再沿足三阳从头、背而下经足三里至足,然后,从足心沿是三阴太溪、三阴交至腹,再从腹到胸,如此循行。  
    第二种是真气沿着奇经八脉一周,即真气从足跟沿阴跷脉、阴维脉上行至腰部,再经阳跷脉、阳维脉下至足跟。  
    第三种是真气从涌泉穴开始,沿着冲脉下肢端上行至会阴,再经中脉上达头顶,真气冲出头顶,循三阴三阳经、奇经八脉,徐徐下降至足跟。  
O大周天的练功方法  
练功者高度入静后,以意引气在上述路线循行。关键是要熟习大周天的运行路线,行功之前定好运行模式,运功时意气一动,内气就会自动沿上述路线循行。  
    大周天通后,继续练功,慢慢形成丹。男子成丹位置在下丹田。继续练功丹上升一级至中丹田,再继续练功,丹又上升一级至上丹田,最后从百会出窍,即古书所说的元神出窍。女子第一次成丹的位置与男子不同,初起在中丹,继则下丹田,再继则上丹田,最后元神出窍。性功修炼好的人,在成丹时,可以在下丹田的位置上看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坐在莲花座上的婴儿,称之为“圣婴”,随着丹而升级,最后出窍,并且还能收回。  

-----------------------------------------------------------------

四、通周辅助功  
    以音助气通周法通过声音推动真气运行,也是——种快速的通周天法。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类,一是自发声通周法,二是师傅带功发声通周法。  
    先介绍第一种,练功者取站、坐姿势,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入静后,以意引气从下丹田沿督脉上行,同时自鼻中发出(EN)音,推动真气上行,经由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复降下丹田。  
    第二种是师傅带功的方法。练功者先要熟悉任督脉上的九个穴位: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见图13),然后,先由师傅发出声波:下丹田一一会阴——尾闾——命门一一大椎一一—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声音拖长。师傅的功能以语言为载体发射出去。学功者全身放松,呼吸自然,两脚踏地,站、坐、卧均可顺着师傅的声波信号以意引气,沿着任督脉九个穴位运行。  
    帮他人开周天法  
    施功者用剑指在对方的任督二脉上下用力划动几次,使对方任督二脉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同时也是用生物电刺激对方。会阴和尾闾部位由对方自己意守开。施功者站于被开者的左侧,让对方全身放松,眼帘下垂,用余光注意施功者的手掌。施功者用右手劳宫从被开者的尾闾起势(见图14),循督脉上行,在百会处换成左手劳宫(见图15),循被开者任脉下行至下丹田(见图16),如此反复进行。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尾闾  
    注意当手行到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百会、玉枕、大椎、命门、尾阊、会阴等九个穴位时,应稍稍停下,发发内气,这样效果更好。手与对方身体的距离要在20公分以外。被开者用眼的余光和意念跟着循行,注意体会自己体内气动的感觉。  
   通周站桩功    (1)小周天站桩功  
马步站桩,桩架稍高,沉肩垂肘,两手举于胸前,手心向外,大指与食指微微相接成圆形,其余三指微曲(见图17)。  
    意想内气从下丹田开始运行,下至会阴,然后上升至尾闾,再沿督脉而上升至顶门百会,再从百会沿任脉而下,至下丹田。沿督脉而上就是沿脊椎而上。共重复9次。在练功时,意想外界是个大宇宙,自身是个小宇宙,天人合一,效果更佳。  
    (2)大周天站桩功  
    马步站桩,桩架稍高,两手举起高于胸,与耳平,仍要沉肩坠肘,手心向外,大指食指微微接成圆形,其余三指稍曲(见图18)。  
    使周身之气团聚心上,结成一球,再意想此球由膻中起,下行神阙、关元,至会阴,分成两球下行至脚心涌泉,然后上行至会阴处仍合为一球,行至尾阊、背部、玉枕、脑后、脑顶、天庭、鼻端、人中、上腭、咽喉,再回到心部。重复9次。  
    在练大周天功时,大指与食指微微相接,不能接得太紧,意想外界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相合,效果更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 +6 收起 理由
????…????è????? + 6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06: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天

     1、随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不加干涉,叫随息。
     2、数息法:默念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到百,实者数“呼”,虚者数“吸”。
     3、听息法:两耳静听自己的呼吸声,排除杂念。
     4、观息法:如观者一样,去观察,体会自己的呼吸。
     5、止息法: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法的习练,久炼纯熟,形成一种柔、缓、细、长的呼吸。呼吸细若游丝,若有若无。称止息。也叫胎息。
     6、禅语入定法:(默念数遍)体会联想:“独坐小溪任水流”的意境。
     7、松静入定法: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
     8、观心自静法:用自己的心去观看、体察、分析自己的思绪杂念,任杂念思绪流淌,不加干涉,久则自归定静。
     二   
     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呼气注意心窝部
     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 8 — 12 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 1 — 10 ,再回头从 1 — 10 ,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 3 次,每次 20 分钟。练功约 3 —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 10 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
     意息相随丹田趋
     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 3 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 10 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
     调息凝神守丹田
     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 3 次,每次 40 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 40 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
     通督勿忘复勿助
     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 4 — 5 次,每次需 1 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通关后 ( 尾闾、夹脊、玉枕 ) 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
     元神蓄力育生机
     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 ( 脑中 ) ,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 3 次,每次一小时左右。
     三     
     在中午 12 点面向太阳和晚上 12 点面向月亮。全身放松,盘腿静坐,意守丹田,左腿在内,右腿在外,两手五指并拢,左手掌心向右竖立胸前,右手掌心朝上平放小腹前, ( 两手臂要放平,接近身体 ) ,行逆腹式呼吸,呼吸时要用口吸鼻呼。而且呼与吸隔闭 1 — 2 分钟 ( 注:吸气时肚子要收缩,出气时肚子要鼓圆,每次静坐练两小时 ) ,这叫做闭气。当你练闭气的时间一长,就是一口吸气或者一口出气能闭 3 — 5 分钟,你也就有了基本的丹田真气,你就会感觉到丹田 ( 小腹 ) 之内有一个圆球在动。
     闭气式盘腿静坐,深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经脉而相互流动。如果第一口外气只能使丹田真气上升,而不能顺经脉流动,这时再吸第二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 ( 注:呼第一口气时肚子要鼓圆,用鼻呼气,这样吸进去的第一口气就不会跑出门外,吸进去的第二口外气可对丹田真气压力更重,使丹田真气急速上升流动到全身各处的经脉 ) ,这叫做行气。
     深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后,同时左胳膊用劲 ( 注:除左胳膊用劲外,其余部位全部放松 ) ,丹田真气就会自然沿着两胸中间的任脉上升到胸部的膻中穴,然后再沿乳上三肋的中府穴,经过上肢内侧的云门、天府、夹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源、鱼际穴走到少商穴,紧接全身用劲,丹田真气就会自然沿十二经脉而走。从中府穴至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 ( 注:如第一口外气不能使丹田真气顺十二经脉流动,紧接吸第二口、第三口……直到十二经脉相通为止。)
     用任意式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流动到所需部位。如往哪个部位运气,哪个部位用劲即可。如要使用各种掌法,可按照各种掌法的说明和手式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丹田真气就会自然从所需的各个经脉走向所需的各个部位,这就是运气。
     发气前要先把丹田真气运至劳宫,然后把拳头对准目标猛的展开, ( 注:起臂时拳心朝下,在展拳的同时掌心要对准目标 ) ,气柱就会从劳宫急射而出。这就是发气。
     闭气后,丹田内的圆球就是丹田真气,如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使丹田真气能打通一条经脉为一成功力,如一口气能打通两条经脉为二成功力,如果两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而只能打通一条经脉,也是一成功力。
     在运气时,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到局部就是一成功力,如再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就是二成功力,如此推论下去,分成功力在练功中就会不算而知。
     在发气时,能发多远的距离,发出的气柱威力有多大,再算算你共吸了几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你就会知道你用了几成功力。
     四
     把自己全身都放松,调整自己的呼吸,争取做到深、长、细、匀,直至忘掉呼吸,使大脑处于入静状态然后 把注意力放在肚脐部位。注意:是放在肚脐周围的一个圆圈内的皮肤上,不是放在肚脐的一个点上,圆圈的大小不拘,以不超过身体的边缘为准。注意力放在肚脐周围时,意念不要过重,是自己仍能保持放松的状态,可以观想在肚脐周围的皮肤上有一个光团或者一个太阳在转动,一般敏感者很快会感到小腹中有热的感觉。
     五
     择一安静地方,盘膝而坐,头正身直,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掌相叠置于小腹处或抚于双膝上均可。摆好姿势后,双目内视下丹田(脐内一寸三分处),摒弃一切思虑、欲望、杂念,用自然顺腹式呼吸法,以鼻吸气,要求做到深、缓、匀、细,但不能勉力而行,须顺其自然。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内,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融为一体。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中轻轻呼出(以耳内无闻其声为准),呼气时,意念不要离开下丹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反复习练。开始可先练十多分钟,以后随功力进展,逐渐延长。 
      功法要领在功法锻炼中,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当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时,忽然会觉得下丹田一动,随之再动又渐温热,仿佛一团模糊之物从中超然而出,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如此情况,即是先天元阳真气产生,古气功术语称作“道自虚无生一气”。此时,练功者须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
     不断练功,入静境界日渐稳定,下丹田中的温热感,便缓缓弥漫开来,此时形神合一,仿佛全身都融入虚空之中。如能保持心性不为诸缘所动,意念达到如明镜,如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时,习者会感到下丹田气动,接着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流注循环,先达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再到百会,顺前额下至面颊,过“鹊桥”(指舌),接入任脉,仍然回到下丹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气通小周天”。气通小周天后,真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久之凝结成丹。 习练丹道小周天功,有一个采“小药”的过程。此时即闭目以意内视下丹田,呼吸的气息要深入该处,吸气时加意念,意随息而行,与元阳真气打成一片;呼气时不管它,随其自然。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意念集中于丹田。值得注意的是,吸气时意虽随息而行,但切不可执著于呼吸。大约十至数十息,外肾即会完全软缩,恢复常态。元精就被采回,归还于下丹田之中,复化为气态。此步功法,道家亦称为“炼精化气”。
     唯真气充足至一定程度,才会自动循小周天路线运行,打通三关,完成筑基之功。 在气通小周天的过程中,若真气充足,循经而行时,神意要随着真气走;若真气不足而停下来时,则神意也要停下来,继续温养下丹田,待真气力量充实了,再顺其自然而行。
     六
     (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膝微曲,目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舌抵上腭,全身要放松,要有丝毫不着力的感觉。站好上述姿势后,用鼻吸气一口,然后用口呼气,呼吸3次后可做下一势。
     (2)接上势,双手握拳,吸气一口,屏气,双手从两侧抬过头顶,交叉放置,随后双肘回收,同时全身用力绷紧。待双臂回收到身体两侧时,用鼻猛烈喷气。喷气后全身放松。本势反复练习36次,回复(1)势。
     (3)接(1)势,双腿曲屈成120度,成半高马步,双手抬起至身两侧,吸气一口、屏气,左手不动,右手猛力前插,同时用鼻喷气。此为左式。右式同此,惟左右相反。左右各一为一次,共36次,即左手36次,右手36次。练完后,回复(1)势。
     (4)接(1)势,吸气一口、屏气,同时双手上抬于胸前。左手不动,右手猛力下砸,用鼻喷气,此为左式。然后回复(1)势再练右式,左右各36次,回复成(1)势的姿势。

评分

参与人数 1 +6 收起 理由
????…????è????? + 6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06: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气运行法
真 气 运 行 法 (含高级功法)
                                        一、真 气 运 行 法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 本 内 容
                          (一)、练功姿式
                          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 1/2 —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
                          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
                          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 功 方 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
                        8 — 12 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 1 — 10
                        ,再回头从 1 — 10 ,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 3 次,每次 20
                        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 3 次不可缺。练功约 3 —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 10
                        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
                        3 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 10
                        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
                        3 次,每次 40 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 40
                        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
                        4 — 5 次,每次需 1
                        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
                        ( 尾闾、夹脊、玉枕 )
                        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 ( 脑中 )
                        ,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 3
                        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注 意 事 项
                           1 、练本法须在静室内,明暗强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当风。
                           2 、凡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不宁时,不宜勉强练功,须待心情平静后再练。
                           3
                        、练功时间内应昼避开一切干扰。凡天气剧变、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暂勿练功。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

                           4 、用本法者平时须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忌食辛燥、腥、粘腻之物。
                           5 、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戒绝房事,以免影响进程。通关后亦须有所节制,保持精力充沛。
                        临 床 应 用
                          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症的治疗,经近年临床验证,取得一定疗效者有:慢性鼻炎、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肾炎、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性欲低下、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癔病、焦虑、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无病者亦可修练本法以养生保健。

                        二、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辅导
                        真气运行法以功法简便易懂、收效卓著而为练功者所称颂,为气功爱好者、病患者所欢迎.学练真法,只要按照书中的功法要领,认真锻炼,是很容易成功的.自学练功者开始练功时,一定要把书中的有关功法实践内容反复阅读学习,仔细琢磨体会,暂时不要把论述功理部分的内容深加细究,以免给练功带来过多的思虑,带来杂念.开始只要老老实实,依"法"行事就是.为了给更多的真法练习者提供正确的辅导,经李少波老教授同意,现将"五步功成"的有关重点要求公布如下:


                        第一节 真法一步功辅导
                        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
                        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

                        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

                        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

                        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

                        第二节 真法二步功辅导
                        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
                        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
                        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

                        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

                        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


                        第三节 真法三步功辅导
                        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

                        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在进入第三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1、在第二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有人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象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徵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徵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气流环腰一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诀中“呵”字诀即平。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腿者,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丹田气不易积存者,改用盘坐式可以纠正。有因欲向后转而久不得过者,可以提肛吸气导之;有因真气充足致性神经兴奋而遗精者,在这一阶段最易发生,应严加注意,及时采用“吸(吸气)、抵(舌抵上腭)、摄(提肛)、闭(闭目)”采药四字诀方法防治。

                        4、达到第四步顺利通督,必须依靠第三步功的积累真气,所谓“积气冲关”。如果一旦走泄真气,通关就要推迟,因此要求练功者在筑基阶段睡前清心寡欲,睡眠姿势要侧卧卷足,即所谓“卧如弓”:衬裤要宽舒,避免磨擦;被要轻勿过暖,避免仰面睡式,如有性冲动即起勿睡。能关不过旬日,这短短的几天,又是这样重要阶段,应是能够坚持和必须坚持的。如素患遗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并应考虑平时多在什么时间遗精,即在那个时间起来练功,以改正其习惯。很多人都依此法治愈。素有患肠炎,在三步中出现大便脓血者,有患妇科病而排秽物者,此为真气作用于丹田周围脏器,发生良好的生理变化,推陈出新,因此不采用他法治疗也能自愈。要以丹田气足、全身经络触动现象逐渐增多,各处有不定点的跳动,及痒、麻或出皮疹,此为真气驱逐邪气的表现,不作治疗,邪尽也自愈。三步功后各种触动现象越来越多,详于第四步功辅导。

                        第四节 真法四步功辅导
                        第四步功是在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通过会阴,绕过尾闾而开始的,但也有未经会阴即到命门,以后才有会阴气动的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在四步功中,由于生理变化很多。兹将易出现的问题分述指导如下:

                        1、呼气太重,容易使丹田发生高热,如觉有发烫的情况,减轻呼气程度,或放弃呼气的注意,自然纠正;一般温热感是好的,有人呼气太过,或由性生活不禁导致前阴反应强烈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前阴漏气;越紧张,越注意,反应就更强烈,以致终日忧心忡忡,导致中气下陷,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调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气,或不注意呼气,在自然吸气时微微提肛,慢慢调治一个阶段,待真气绕过尾闾,沿督脉上行就好了,会阴处称为下鹊桥,有三歧:一路去前阴,一路去肛门,一路去尾闾。三叉路口,容易迷失方向,初学者宜加注意。

                        2、有人急于通关,未等丹田真气充足,即行意识导引,这样会使丹田真气不足,而导引的一部分真气无力上行,停在一个地方不上不下,时觉胀滞不适,纠正之法是固守丹田,继续培养真气,待真气充足后,自行冲关,千万不要再导引,“通督勿忘勿助”,就是这个意思。

                        3、第四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人喻为“脱胎换骨”。由于生理变化特别明显并有一些不适的感受,练功者不知所措,精神紧张而发生动摇,求人救治,这都是不须要的(书中已有说明)。如真气通过命门时,凡有腰痛病史的人,必有不适感觉。这些都是正邪相争,纠正病情的表现,等真气通过之后自愈,不必找人纠偏,或邀诊治。此时只有加紧练功,比平时次数增多,时间延长,待通关后全部缓解,切勿松懈自误。

                        4、李少波教授将四步功通督的过程和练法,反应用八句加以概括,名日“周天歌”。(详阅精华区),练功者须细细体味,方能领会。

                        第五节 真法五步功辅导
                        通督之后,即进入第五步,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经达到目的往往有人问,通关后如何练法?真气运行法有进一步提高的内容和阶段,这里概要地提出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为继续锻炼的要求:

                        1、真气运行法在沟通任督过程中,一步有一步的功法,及通关后,只要按照练功形成的条件,经常加功练习就成了。书中有持之以恒,循乎自然“的要求,功夫越深,效果越好。通关只是完成了基础阶段,以后坚持锻炼,才能出好效果。特别是练功治病者,通关前即能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一些轻浅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愈,严重、顽固的器质性疾病就需要累以时日,不断旺盛真气,积气驱病。不能以为通关了,就大功告成,百病皆愈。但只要坚持炼下去,各种病疾都有会慢慢地好起来。

                        2、通关后体内还会有很多气攻病灶的反应,练功者就不知怎么办好。如初通关时气在头上乱窜,前额有重胀感,可以不去理它。只守住上丹田,使力量集中在百会(泥丸宫,此处为百脉之会),则百脉扳依,其它乱行乱窜的现象就减少了,不过需要较长的时间。长守此窍还可以开发智慧,使人聪明。如果通关后反而感到真气不足或胃消化功能
                        不如以前好,那么可以意守中丹田,再培补中气,则下丹田真气也就更加旺盛起来。下丹田是长期意守之处,什么时候守这一部位都是对的。

                        3、以静为务,功夫越深,入静越好,只有能够深度入静,体内生理功能就恢复越好,这是静极生动的自然规律,过去叫做“道”,古人把这种功夫叫做修道。静字贯彻着修道的始终,开始都是不能入静,故必须有方法,渐进入门,慢慢达到入静。所以五步功以后就再不要求用这个方法,那种方法,实际上追求方法,反而成为杂念了。入静深了能体会到三田成一体,继而无物无我进入虚无境界,还有什么方法可追求呢?当然真法的高级境界也是分层次、分阶段一步一步达到的,这些就属于真法提高班的内容,可以在以后深造、提高。
                        三、高级功法内丹术的修光方法
                        元神蓄力育生机——李少波
                        自学真气运行法大部份人炼到“通督”,就以为完成了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其实才完成了真气运行法初级阶段前四步功,对第五步功法很少有人掌握。就是有人入静好,在静定中出现的一些高级境界,反而因恐惧不理解而消失,致使功力徘徊不前。为此,将第五步功练功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境界作一简介,为深入修炼真气运行法者指点路径。

                        “元神蓄力育生机”的含义是,高度入静“恬淡虚无”的精神意识状态,即元神,可以使生命的物质和动力“精气神”蓄集化合,从而孕育出旺盛的生命机能。真法第五步是在高度入静的状态下进行的。以此,在炼第四步功时,学者对通督和气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督只是入门的标志。炼气功气感仅仅是初级阶段的产物,随这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力的增加,气感稳定而转入胎息到虚空,进入光的境界&#8226;&#8226;&#8226;&#8226;&#8226;。这就要求在通督阶段,千万不要被变化不定的气感所缠绕而复生杂念,更不要在气感稳定时意念导引追求气感,一心在“静”上下功夫,就会自然出现以下四种层次的练功境界。

                        一。因势利导运周天
                        方法;当通督以后,即可重按第一步功意守心窝部。当心窝部的气感在练功过程中自然向下丹田运动时,可因势利导按第二步功将真气推进下丹田,然后再按第三步功意守下丹田。当真气进入督脉时,可按第四步功修炼,当真气活跃于头部时,不要急于向下导引,静以待之,真气自然会通过印堂,沿鼻部向下运行,此时,可顺其自然复炼第一步。这样前四步功随真气的自然运行因势利导,动静互化,运转周天,完成于一次功中。通常一次功中可自然运转周天数周。

                        反应:随着真气的旺盛,经脉的调通,局部的反应渐趋稳定,而出现全身整体的暖,凉,大,小,轻,重等感觉。所谓暖,指练功入静时,全身如春日沐浴,温暖舒适,心情愉悦;所谓凉,指练功入静时,如漫步皎月下,心胸开阔,清爽宁静。所谓大,指练功时感觉到身躯高大无比;所谓下,指练功时感到形体缩小。

                        时机:在因势利导运转周天的修炼过程中,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有时在练功中出现呼吸极其细微缓慢的现象,此为胎息产生的征象,可保持此时入静之佳境,寂然处之。如果念头稍动,元神即化为识神,入静的佳境即受破坏。胎息是通督以后入静程度加深后的自然反应,产生胎息的时间,每个人不同,谁入静好,谁的胎息就来的快。

                        二。静守胎息化虚空
                        方法:当练功中自然产生胎息现象时,可以不再守丹田,顺其自然保持入静的佳境。
                        反应:初起出现胎息的时间短,次数少,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出现胎息的次数就增多,时间也会自然加长,随每次功中胎息时间的增长,练功时就会出现感到自身虚空不存在的现象。初时是局部的虚空,功力增加后就会出现整个身体不存在的感觉,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时机:进入“物我两忘”的虚空境界后,就顺其自然,定守虚空。
                        三。打破虚空现光明
                        方法:当练功中出现“物我两忘”的虚空境界后,就顺其自然定守虚空,不可复求丹田,或产生追求的念头,破坏高度入静的佳境。

                        反应:随着虚空境界的稳定,此时,一般的慢性病可治愈,并已具备内气外放的能力,但最好不用。一心静定,直指上乘。
                        时机:当练功中出现印堂有明光闪现时,说明功力进入中等层次。初起明光闪现,一晃而过不稳定,随着静定纯熟,丹光自然稳定,就可于光明境中进行修炼。

                        四。祥光深处觅真身
                        方法:当练功中印堂显现有明光稳定时,可定守于明光之中心。明光之中又会凸显出明光,继续定守明光之中心,又会凸现明光,再继续定守。或者,当印堂明光显现时,将明光送入下丹田。在下丹田定守明光中心;或者将明光定于中丹田位置。

                        反应:光是气功修炼的中高级层次。在修炼光的初级阶段,由于心念不纯静,明光易于幻化,或化山水草木,或化人物形态,种种幻景,随心念变化,干扰静定,总要见如不见,一心静定,守住明光,幻景就会消除,而现赤,白,绿,蓝,黄,紫等祥光。一心定守于祥光中心,功力达到一定程度,光中会有自身的形象显现出来,道家叫“赤子”,佛家谓“法身”,其实质是自身的生命信息高度集中的反应。

                        时机:光的修炼是气功修炼的中高层次,属性功范围。功力愈高,越讲究悟性,越讲修德,在修德中提高悟性,彻悟练功之机。

                        (另此为内丹术的修光方法。还有李老对通督后用的混元坐及上,下河车。五行攥簇等方法〈真气运行学〉一书已刊登,在此不在贴录。)

                        四、真气运行法“周天歌”详解
                        周天歌是讲周天运行的过程,其中,也夹着方法。是从第三步丹田真气培养充足,有经过下鹊桥的趋势时开始说起。周天歌的内容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闾一转趋夹脊;玉枕难过目视顶,行至天庭稍停息;眼前便是鹊桥路,十二重楼降下迟;华池神水频频咽,直入丹田海底虚。

                        第一、二句话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闾一转趋夹脊”。就是第三步的后阶段丹田真气充实,会阴已经跳动了,就将进入第四步的时候,可以微微提撮谷道,微微地,有个提肛的意念。有的人使大劲的提着,往往不舒服。有人问这是经常提呢,还是有时候提?就是这个力量来了,练功时感觉得气到这个时候,才提着,也不是什么都提着,人也受不了。这样一提肛,打尾闾就过去了。命门是尾闾
                        上去到第二腰椎那个地方,发热了,跳动了,那地方就命门了。命门穴过去后又往上走,走到第五胸椎,那才是夹脊关。一到夹脊的时候,今天还有人问,怎么背上抽紧,有几十斤重一样,感觉不舒服。这个不舒服不要害怕,等到力量足了往上一冲过了就好了。尾闾一转趋夹脊,所以那个脊背上皱吧吧的不舒服。夹脊一过再往上走就是玉枕关了。

                        第三句“玉枕难过目视顶”。到了玉枕这是第三关,一是玉枕本身就难过,二是路程远了到了这过不去怎么办?这时就给了你一个方法“目视顶”。目视顶不是翻上眼珠向上看,而是意识头顶,起个导引作用,因势利导。什么时候才能够导,得因时因势利导。就是这个气到了玉枕关,冲不过去,感觉头脑胀的不得了,有的这个头还卡吧卡吧地响,好像拿凿子剔一剔,有响声,说明真气到这个地方不好过去。到了这个时候力量很大,那么因势利导一意识就过去了。在这儿给了一个方法,“玉枕难过目视顶”。有的一听目视顶能行,气还没到就目视顶,视了两天还过不去,这是时机未到。时机一到,用这个方法,玉枕关就可以通过。

                        第四句话“行至天庭稍休息”。意思是到了天庭了到这儿停住又不动,停的时间会很长,这就不必要着急,着急也没用。老是感到不下来,就跑到这儿纠偏,跑到那儿纠偏,还必须靠你自己练功,把功练到了就行了。到了这个地方真气就要停留,这个地方也是真气气流活跃、汇聚的一个地方,那就越来越聚的紧,越厉害,越来越难受。想拉也拉不下来,它就是不那么听话。你就不要管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有点难受,刚一通关,这个地方就有点不舒服,很重,好像揪住一样。你不管它,不要在意。我们这个功法,通了关以后,叫你守上丹田,就不会难受的现象。等功做到了一定的程度
                        ,真气运行的很好,经络通畅,就自然而然地下来了。什么叫通关,过了玉枕关就叫通关,再不要计较这个,说我这还没通,那还没通。

                        第五句话是“眼前便是鹊桥路”。鹊
                        桥在哪里,舌头屈上上去就叫鹊桥,是把督脉上来的真气,通过舌抵上腭搭桥的那个地方接引下来,回到丹田。
                        第六句“十二重楼降下迟”。十二重楼在那里,就是整个胸腔体,背后的十二胸骨。这十二个胸骨,一边附着一根肋骨,有十二对肋条,形成了胸腔,说十二重楼降下迟,不是说下降的迟慢,而是说你第一步就练通任脉了,这时就再没什么感觉了,通过了这个地方,就感觉不到了。所以大家不要认为这里不通了,而是没有了感觉。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着急了。

                        第七句是“华池神水频频咽”。什么叫华池神水?就是舌头底下口腔里的津液。舌头底下有金津、玉液,这时分泌的唾液多了,分泌了以后要咽津,把它咽下去。这个津液呢,能够平息五脏余热,帮助消化,这是很好的东西,有的练功感觉不自然,口干舌燥,心烦意乱,那是你着急了,练的力量大了。练自然以后,津液来的很多,能帮助消化,能灌溉五脏,觉着心情愉快,很自然。这里下来的津液就叫华池神水。“频频咽”就是有了就咽下去,不要吐。换古人说“气是延年药,津是续命芝“,就说明津液真气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直入丹田海底虚“。咽到那里去,往下咽就感觉好象通到丹田的一样。其实咽下去的津液是到不了丹田的,咽到胃里去到肠子里去了。说到丹田里去,那就是说是这么一咽对任脉有一种刺激,通过食道到胃里有一个刺激,刺激了一条植物神经,这么一刺激好象丹田里也有了感觉,就好象到了丹田里一样。这仅仅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咽到丹田里去了。假如说遇到一个懂生理的,就我们,一问就把你问的张嘴了,说不出来了。咱们知道这个道理就行了,咽下去是咽到胃里去,可是刺激了任脉的活动,所以丹田里也有感觉,就好象是到了丹田里一样。

                        从丹田下经督脉上去,又经任脉到丹田,这不是一个圈了吗,这一圈就是一个周天,所以叫周天歌。周天歌说明了这些问题,带上一些方法,讲清了周天道理。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练功练功就省事了。

                        五、李少波真气运行法辅助功法:捻指通经法
                        因<真气运行学>一书中没有收录此法,其属辅助功法,用时短,方便易行,能起到保健作用,现将此法登出.以食各位道友!!!
                        人体十二经络是联系内外上下,沟通五脏六腑,运行真气的通路.健康的身体首先是真气的充足,其次还要求真气在经络中任何经络,任何部位的碍滞都会导致身体的不适或人体的疾病,给健康和长寿带来莫大的影响.捻指通经法旨在通过双手十指的自然捻摩,对经络起止端部穴位的刺激,激发.调动气机活动,促进真气在体内经络的运行,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养生长寿的目的.
                        操作方法:冥目静坐,两足平行着地(或两足背相叠如混元坐).两手自然置于两腿上(或自然放置于椅子两边的扶手上),含胸拔背,沉肩垂肘,闭口,舌抵上腭,自然呼吸,注意呼气.先以拇指捻摩食指端螺面前缘(右手顺时针方向,左手逆时针方向),不快不慢,捻速适中,自然而然,以知为度;变拇指捻摩小指端螺面前缘,方向.速度如前;再变拇指捻摩中指,无名指端纹面前源;最后再变拇指捻摩另四指端.以体验真气在十二经络中顺畅运行,氤氲全体,酥酥融融,妙不可言.捻指暂停,两手互搓,浴面数遍后收功起坐活动.

[ 本帖最后由 sd1477626 于 2007-9-20 06:1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 +6 收起 理由
????…????è????? + 6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06: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疑难解答:
                        ----------------------------------------------------------------------------

                        1、真气运行法中的心窝部在哪里?
                        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2、练功过程中体位能随时改变吗?答:可以变化。以求舒适自然为最好
                        3、关于漏气问题。
                        放**的现象,有的是漏气,有的不一定是。如果长时间肛门排气,全身乏力,精神不佳,就属于肛门漏气。但漏气的现象却却并非专指肛门矢气而言,有时候气自己呼呼地往外冒,前阴、后阴都有这种现象,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漏气,如果偶尔放一个**,则属正常现象,肠腔里本存在积气,必须排除。即使肠腔积气较多,多放几个**,也不要紧的。肠子的生理功能恢复以后,矢气连连的现象就没有了。练第三步功时往往肛门排气频频,这是正在纠正肠道功能之故。过了第三步,肠子的功能基本上得到调理,不产生气体了,矢气的现象随之消失。当然,不见得经第三步的调整,肠子功能就完全恢复了,所以可能到第三步时,也还常有排气现象,这也不等于漏气。什么情况下是漏气?就是在第二步、第三步的时候,排气成了习惯,不断地在排气。那么练第三步时,肠子里,丹田里真气非常饱满,肚子胀得很。在这种情况下,它那个气压力大了,丹田的压力大了,也可能把真气推压到肠腔里去了而放**,这个叫漏气。漏气不只在前阴和后阴,而在各处都有漏气现象。前阴后阴漏气,就不容易把真气积聚起来。那么通关会推迟,会受到影响。纠正这个问题,如果是临时来的纠正,也不好办。那就站一站,两腿弯些,十趾抓地,两手撑在肋骨底下,牙齿咬紧,上提肛,这样能使气往上提,每天练功就站着练。有的人漏气时间较长,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得到纠正。需要有一个过程,十天、二十天,甚至长达几个月,坚持站着练功问题就慢慢解决了。必须坚持不懈,哪怕费事一些也要坚持。真气到了会阴,就好像面临一个三岔路口,前面是前阴、后面是肛门,都是歧路,所以在第三步后教给大家《周天歌》,一开头就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就是提醒大家要有意识地提肛,不让真气往后面泄漏,从而保证气通往尾闾之“正途”。所以尾闾是一个“关”,等过了尾闾,问题就不大了。如果气已到夹脊关,再放**就不是漏气了。

                        4、真气运行法属于哪派功法?它的功理来源于何处?
                        真气运行法是综合了历代各家各派的功法,去粗存精,以《内经》真气运行学说为理论依据,结合个人长期练功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功法。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真气运行生命活动的内在表现,也是强身祛病的根本保证。体内真气旺盛,并按着一定的规律和路线集中和运行,那么身体就精力充沛,健康长寿。反之,如果真气消耗而不能及时得以补充,或气机逆乱,不能循经运行,则身体就会衰弱,百病由此而生。一旦真气消失,生命即告终止。真气运行法就是根据上述原理,根据人体阴阳互根,动静相育,体用并存,保持动态平衡的生理机制的需要,通过特定的精神状态要求(《内经》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运用特定的方法(五步功法)培育和调动真气,并促使其正常运行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气运行法区别于其它社会上流行的功法,在于本功真正来源于祖国医学,又得到现代医学的检验,是一套能防病治病,定期取效的医疗保健养生功法。

                        5、“有欲望观窍,无欲观妙”,应该如何理解。
                           
                        “有欲望观窍,无欲观妙”,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有欲,说明你思想还不平静,还有想到这里,想到那里,这就叫有欲。这个时候还有杂念,那就用“观窍”的办法紧紧地守住丹田。窍指丹田,守住丹田,寄托你的思想,这样练得丹田活跃了,真气活动起来,头上也有了变化了,这是通关以后的现象。这个力量发挥出来后,你就守着这个力量,这就叫做妙,非常玄妙的意思。就是通关以后头上出来的活动现象,也有叫守上丹田的。这个是通关以后的现象。

                        6、<<真气运行学>>和《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法&#8226;练功指导》
                        李老少波教授于2002年六月由中国中医药局批准,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真气运行学>>在诠释<<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补全了"师之隐之"的第七卷,在原有的五步功法基础上,加进了五禽导引.漫步周天.鹤飞唳天.龙行挥云.健身十锦等五套动功.同时,对上述功法通督以后该炼什么第一次公开混元坐(混元桩).下河车搬运.上河车搬运.五行攒簇.五龙蛰法以及真气抟聚七种功法

                        上述十几种功法既各成一章又整体贯通给炼功指出了一个有章可寻的方法

                        7、性命双修并非指动静兼修。
                        性命双修并非指动静兼修。至于如何理解性命双修可参考《真气运行学》一书
                        真气运行法有静功有动功。静功就是使身体安静下来,用调息的办法,推动真气的运行,大脑皮层高度发挥它的调节管制机能,使内环境生机旺盛,从而防病治病;动功则是利用运动形式,配合呼吸,导引真气运行,用姿势来吸引自己的精神排除杂念,慢慢地使大脑皮层由动而静,发挥它保护性的抑制力量,旺盛机体的生理机能。前者是静中求动,后者是动中求静,所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不过动功者多收不到预期效果,因此练动功必须有静功的基础,动静结合,效果更加理想。

                        真气运行法的动功有“五禽导引”,“漫步周天”,“鹤飞唳天“等。
                        真气运行法有静功有动功
                        真气运行法有静功有动功。静功就是使身体安静下来,用调息的办法,推动真气的运行,大脑皮层高度发挥它的调节管制机能,使内环境生机旺盛,从而防病治病;动功则是利用运动形式,配合呼吸,导引真气运行,用姿势来吸引自己的精神排除杂念,慢慢地使大脑皮层由动而静,发挥它保护性的抑制力量,旺盛机体的生理机能。前者是静中求动,后者是动中求静,所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不过动功者多收不到预期效果,因此练动功必须有静功的基础,动静结合,效果更加理想。

                        真气运行法的动功有“五禽导引”,“漫步周天”,“鹤飞唳天“等。
                        另外我想告诉你真气运行法是真正丹道周天功,至于为什么,只有靠你的实修来验证了,很多东西是不能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的。

                        如果把十二经比作大河的话,那么奇经八脉就可以比作湖泽。故明。张介宾《类经》说:“经即大地之江河,络犹原野之百川也”。十二经中真气运行的盛衰要靠奇经八脉来平衡,其中尤以任督二脉为最重要。任脉在身前正中属阴,总领一身阴经;督脉在身后正中属阳总统一身之阳经。因此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在真气运行法实践中,任督脉一通,全身各条经络就先后都通了。

                        8、练功气到下丹田后,往往有 性欲亢动,甚至引起排精,是何缘故?有遗精现象,是不是还有通关的可能性?
                        练功气到下丹田后,往往有
                        性欲亢动,甚至引起排精,是何缘故?这个问题很重要,一般在练功过程中都会遇到,要引起注意。练功就是培养精气,精气神充足,才能达到通关,练功到了第二步后期和第三步时,下丹田之气渐渐饱满,达到一定程度后,真气开始下行,刺激性神经、泌尿生殖系统,引起性欲冲动,这时应怎么办呢?总的原则是既要继续练功,又不能放任自流。这是练功成败的关键时刻,马虎不得。出现性冲动和欲排精时,不能和平常一样练功,要用“四字诀“来解决。即吸、舔、撮、闭。具体方法:吸,就是吸气。舔,就是舌抵上腭,把上面两个孔堵住;有两个针刺的小孔,就象平常练功一样,堵住它。撮,就是提肛、闭锁肛门。闭,就是闭住五官九窍,耳不外闻,目不外视。呼吸要小心。过去有人把鼻子也夹住。总之,在这个时候不要像平常那么去做,用”四字诀“去控制。或者干脆站起来,练站功,改变一下练功姿势,使得精气不能自由放任地跑掉。就连平常的睡姿都要注意,不要把腿伸得长长的,要把腿卷起来,侧卧,这样睡觉可防止遗精。练功中一有这些情况时,就用这些办法,等到已经控制不住时,也就迟了。早点下手控制,叫它不要继续发展。

                        有的人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恼火得不得了,结果放弃了练功,很可惜。要坚持着练,总有一天会通的,就是要多费点时间,多费点功夫而已。不要因为这个就不练了,通关后遗精就好了。

                        9、吸,舔,撮,闭四字决:  
                        吸,舔,撮,闭四字决:鼻中吸气以接先天;舌柱上腭以迎甘露; 紧撮谷道内中提;
                        塞兑(口)垂帘(闭眼)兼逆听(耳)。 书140页(二)“气成精”一节之现象用此法
                        10、何为“文火温养”?
                        答:古人将呼吸比喻为风,将神意比喻为为。注意呼吸,风盛则火旺,呼吸用力则热能增强。反之,风微则火微,呼吸和缓则热能温和。在修炼过程中,根据炼功步骤进行呼吸调整,故有“进阳火”、“退阴符”、“武火烹炼”、“文火温养“等名称,这就是“火候”。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法,也随步骤程序不同,而火候要求各异。文火温养,是指呼吸微弱调匀,止于丹田,好象炼丹时用文火慢烧一样,通常应用于第三步功之后,意在培养真气,蓄积力量,为第四步通督充分的准备。从医学理论分析,这是宗《内经》所谓”少火生气“之旨,以使真气汇集丹田,旺盛生机,免致”壮火食气“之弊端,使阴阳调和。这是真气运行法的重要练功环节,必须充分认识和遵行。

                        11、练功火候适度应怎样掌握?
                        练功要很好地掌握火候适度。太过则壮火食气,不及则于功无补。为了掌握好这个限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1)不能强力意守,操之过急,追求高效能。(2)呼吸要以自然悠缓的外呼吸推动内呼吸,使真气正常地循经运行,决不可以意领气,违背自然。(3)姿势要以中正舒适自然为主。这样做就会使内分泌旺盛,唾液分泌增多,消化功能增强,进一步练习,可使体呼吸旺盛,微似出汗。至此可以止练休息,切勿使大汗淋漓,以免伤津。

                        12、练功怎么收功。
                        真气运行法的基本守窍是丹田,且无由丹田向外引气的要求,故可不作气返丹田的收功。练功结束时,只须摩擦一下双手和面部,自觉神气清爽就行了。

                        13、命门穴在真气运行法中有着重要功用,练习者不可不知!
                        命门穴在练功中发挥什么作用?其功用如何?
                        为什么丹田气不是很足的情况下不能意守命门,有何危害?
                        答:理解“命门”先要理解下丹田。下丹田位于脐下三寸。指膀胱之后,直肠之前的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为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也叫“命门”。

                        命门附与肾,他机理是把摄取的阴精阳精合并而化为真气。
                        “命门穴”在腰椎2、3节,丹田真气充足,,此处如汤煎之热。活跃非常。
                        丹田应长时温养保护,以培真气,宜勿忘勿助,使其自然生长,以固真气。

                        真气不足就意‘命门穴”,真气缘督上行,不能还脑,起了拔苗助长,反伤真气之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 +6 收起 理由
????…????è????? + 6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06: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筋经》原文

    总  论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膜  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 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注:①寿,《易筋经》作"圣"。

    ②二竖,指病魔。

    ③之,《易筋经》"之"后有"为寒为暑者易之"七字。

④节侯岁月,《易筋经》作 "火候岁月"。

    ⑤跻(ji基),登。

⑥筋,《易筋经》作"经"。

评分

参与人数 1 +6 收起 理由
????…????è????? + 6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06: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真九要
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著
门人张阳全校阅
后学怀清氏重刊
修真九要序
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以其至大至难,古人皆谓之天下希有之事。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之。后世学人,不究此事为何事,未曾学道,即欲成道;未曾学人,即欲作仙。无怪乎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也。予自幼慕道,未遇正人,不辨是非,乃乱乃萃,几乎受害。幸逢吾师龛谷老人,略闻香风,始知自己从前之错,亦知天下道人大半皆错。因述吾师之意,提其修真纲领,总为九条,名曰修真九要。其法由浅及深,自卑登高,为初学之人作个梯级。不论学道修道,依此九要,循序而入,终必深造自得,且能识的盲师明师,辨得邪道正道。纵不能行此天下希有之事,亦可以知有此天下希有之事,庶不至空过岁月,虚度一生矣。
时  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菊月九日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自叙於自在窝中
勘破世事第一要
吁嗟!人生在世,如梦幻泡影,百年岁月,瞬息间耳。无常一到,纵有金穴银山,买不得性命;孝子贤孙,分不了忧愁。若不及早打点,临时手忙脚乱,阎王老子不肯留情,一失人身,万劫沉沦。有志于道者,须将这个关口急急打开,方有通衢大路。否则,尘缘不断,妄想成道。虽身已出家,而心未曾出家,一举一动,无非在世事上用功夫,一行一止,总是在人情上作活计,不特不能成道,而且无由闻道,何贵乎出家?古今来无数学人,多蹈此辙。所以学道者如牛毛,达道者如麟角。悟真云:“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的不来无?”了道歌云:“先将世事齐放下,后把道理细研精。”是言世事皆假,性命最真,欲知其真,先弃其假也。何则?一认其假,则心为假役,一假无不假,与道日远,便不是自惜性命之人。不自惜性命,悬虚不实,空过岁月,老死而矣,何益於事?昔吕祖因一梦而群思顿脱,马祖因悟死而成道最速,是葢先勘破世事而后修真。所以成真了道易於他人。况出家修行原系勘破世事而然。若未勘破而强出家,有名无实,本欲登天而反坠地,适以取败,岂不枉费心机耶?吾愿学人,不论在家出家,若欲辨切身大事,将世事先须尝探一番。尝探来,尝探去,尝探到没一些滋味处,始知万缘皆空,性命事大,从此把身外一切虚假之事一笔勾消。脚踏实地,寻师访友,勇猛精进,为道忘躯,自然一诚格天,祖师暗中提携,当有真人度引矣。
积德修行第二要
悟真云:“若非修行积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可知积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务。倘离德以言道,便是异端邪说,旁门外道,差之多矣。故古之圣人,必先明道;古之贤人,必先积德。未有不明道而能圣,未有不积德而能贤。然欲希圣必先希贤,若欲成道必先积德。道德两用,内外相济,圣贤之学业得矣。道者,为己之事;德者,为人之事。修道有尽而积德无穷。自古及今,仙佛神圣成道之后,犹必和光同尘,积功累行,直待三千功满,八百行完,方受天诏。况金丹大道为鬼神所忌,非大忠大孝之人不能知,非大贤大德之人不敢传。即强传而知之,鬼神不喜,势必暗降灾殃,促其寿数。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予自得龛谷仙留之旨,以大公为怀,每遇志士,便欲接引。间或略示端倪,徐观其后,未几自满自足,不能深入,竟至日久懈怠,志气尽丧。其悭贪烦恼,甚於常人。前后数人,俱皆如此。噫!此等之辈必是祖先无德,自己无行,以是始勤终怠,迷失真宗,而不可挽回矣。予因自不小心,失言匪人,亦屡遭魔障。幸喜无大关系,真宝未被窃去。有鉴於此,后遂结舌,不敢轻露圭角,是必待有大力者倾囊付之耳。世之学人方入门户,直视神仙为至易之事,而遂骗化十方,罔知所忌。绝不思一丝一粒俱十方之血汗;一饮一啄皆众生之苦力。或有以口头禅笼人者;或有以假道法摄财者;或有以黄白术谋骗者;千方百计,不可枚数。异日欠下十分债账,不知如何消化。古人谓:“两只角或有或无,一条尾千定万定”者,必此辈欤?有志斯道者,须当以德行为重,自立节操,不要糊涂作事,担误了前程。何为德?恤老怜贫、惜孤悯寡、施药舍茶、修桥补路、扶危救困、轻财重义、广行方便者是也。何为行?苦己利人、勤打尘劳、施德不望报,有怨不结雠,有功而不伐,有难而不惧,见义必为者是也。能积德,能立行,愈久愈力,德服鬼神,品超庸俗,高人一见,决定入目,大道有望。否则,不积一德,不修一行,妄想成道,偶遇高人,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自谓可以欺人,殊不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矣。更有一等不务本分之流,作孽百端,朝酒肆而夕花乡,口道德而心盗跖,损人利己,千奇百怪,不知自悔,反怨自己无福无缘,乃毁谤丹经尽属诳言。真地狱种子,当入异类,求其为人而不可得,何敢望仙乎。吁!德者,自己人世之事;道者,师传成仙之事。不积德而欲修道,人事且不能,仙道怎得成,可不三思乎?
尽心穷理第三要
《说卦传》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可知尽性至命之学,全在穷理上定是非耳。穷理透彻,则性能全,命能保,直入无上至真之地;穷理恍惚,则命难修,性难了,终有到老落空之悔。今之学人,糊涂出家,糊涂学道,糊涂修行,生则既然糊涂,死时焉能亮净?性命何事,而乃如此妄为耶!金丹之道,包罗天地之道也,窃夺造化之道也,至尊至贵,至神至妙,非容易而知。学人不想自己性命为何物,不辨祖师法言是何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妄想一言半语之妙,即欲成道,日则浪荡打混,夜则高枕安眠,以丹经为无用之言,以子书为哄人之套。诈称有道者,以错引错,妄冀成真者,以盲诱盲。即有一二信心之士,亦不过是走马看花,何尝深用心思,穷究实理。古人亦有谓“若还纸上寻真义,遍地都是大罗仙”之语,是特为不求师者而发,非言丹经子书为无用。后人不知古人之意,多借此为凭证,而即置经书于不问,大错大错。夫仙真法言,一字一意不敢妄发,一言半语尽藏妙义,不知费尽多少老婆心,为后人作阶梯,与教门留眼目。而反毁之谤之,其罪尚可言乎!即后之高人贤士所作所为,总在古人范围之中,究其实落,未必高过于古人。今之高人不哄学人,则古之仙真不误后世也可知矣。吾劝有志之士,取古人之法言,细穷细究,求师一决,通前达后,毫无一点疑惑,方可行持,慎误自恃聪明,而有己无人;亦勿专听梆声,而任人误己;至于不通文字之学人,亦须于俗语常言中,辨别实义。盖俗语常言中有大道藏焉,特人未深思耳。如“没体面”,“没人形”,“有窍道”,“好自在”,“颠三倒四”,“随方就圆”、“随机应变”、“沙里淘金”、“无中生有”、“七死八活”、“有己无人”、“不知死活”、“不顾性命”、“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走三家不如守一家”、“礼下于人,必有所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等语天机大露,何妨拈出一二,作个悟头,朝参幕思。虽大理不明,而知识渐开,与道相近,亦不空过了岁月。此穷理之学,不论贤愚,人人可做,果能功夫不缺,日久自有所悟。但所悟者一己之私见,不得贸然下手。倘遇明师,必须彻始彻终,追究个清白,真知灼见,得心应手,方不误事。若知前不知后,知后不知前,知阴不知阳,知阳不知阴,知体不知用,知用不知体,或知有为而不知无为,或知无为而不知有为,或见元关而不知药生,或知药生而不知老嫩,或知结丹而不知服丹,或知结胎而不知脱胎,或知文烹而不知武炼,或知武炼而不知文烹,或知阳火而不知阴符,或知进火而不知止足,或知温养而不知抽添,毫发之差,千里之失,未许成真。不但此也,且阴阳有内外,五行有真假。性命工夫两段,先后二天各别,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此等机关究之不彻,即行之不到;辨之不清,即作之不成。是以吕祖三次还丹未成,后得崔公《入药镜》而始完功;紫清有夜半风雷之患,重复修持而方了事。如二翁者,神仙中之领袖,些子不明,犹有不虞,而况他人乎?学者须当三思之。
访求真师第四要
古仙云:“若无师指人知的,天上神仙无住处。”又《悟真》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诚哉性命之学,必有师传,非可妄猜私度而知,昔道光顿悟圆通,自知非向上事,后得遇杏林而成大道;上阳即得缘督之诀,不敢自足,犹必见青城而备火候;三丰嵩山苦历十余年,一无所得,后感郑吕二仙指点,方知大事。虽世间微艺薄技,尚赖师传而知,况性命大事,岂能无师而晓?盖性命之道,乃窃阴阳、夺造化、转生杀、扭气机、先天而天弗违之道,鬼神不能测,蓍龟莫能占,得之者立跻圣位,直登彼岸,是天下第一件大事,是天下第一件难事,苟非圣师附耳低言,如何知之?独是旁门三千六百,丹法七十二品,以邪害正,以假乱真,谁为盲师,谁为明师,甚难辨别。然辨别亦易,大凡高人出世,自命不凡,独弦绝调,不滥交,不谄世,不同党,不要名,不恃才,不谋利,不欺人,不怪诞,一言一语,俱有益于世道,一行一止,大有裨于圣教,贪、嗔、痴、爱而俱无,意、必、固、我而悉化,品节清高,人人所不能及,胸襟脱洒,个个所不能到。间或援引志士,亦必千磨百折,试其真假,果其白玉无瑕,方肯指示端倪;如其非人,决不敢轻泄天机。此所以为明师也。若夫盲师无而为有,虚而为盈,不肯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或有指男女为阴阳者,或有以经粟为黍珠者,或有以炉火为外丹者,或有炼心肾为内丹者,或有以存想为凝神者,或有行子午为抽添者,或有转辘轳为周天者,或有认顽空为无为者,或有以运气为有为者,或有以忘形为修静者,或有以炼睡为退阴者,或有服硫黄为进阳者,或有避五谷求延年者,诸如此类,不可胜数。此等之辈,功德不言,节操不立,身衲衣而腰钱囊,头簪冠而心蛇蝎,见富贵而留心,遇困苦而忘道,饮酒啖肉,不顾十方血汗,丧名败教,那知万劫沉沦,行步时、只在钱财上用功夫,举动处、尽于衣食上费心思,一头一拜,即收为徒,一茶一饭,即便传道,借圣贤之门户,而自欺欺世,窃仙佛之法言,而捏怪作妖,只知一身饱暖,那管他人死活。学人若听其言而不察其行,以有道目之,未有不入于网中而伤害性命者。况一惑其言,认假为真,固结不解,虽有高真圣师欲为提携,亦无门可入。天下道人遭此难者,不一而足。缁黄之流,东走西游,谁无几宗公案?谁无几句话头?只以口头三味取人,则人人是佛,个个是仙。试问学道者千千万万,成道者能有几人?大抵圣贤不常见,仙佛不多得,以其不常见、不多得,所以为高人。高人者,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岂得以口头三昧为高人乎!当年予师秘授试金石一方,善识人之高低身份。若遇修行之人,以酒色财气试之,而不能动者,必非凡品,更以《悟真》、《参同》诘之,而随口应者,即是明师。屡试屡验,百发百中,愿以此法,共诸同人。
炼己筑基第五要
《沁园春》云:“七返还丹,在人须先炼己待时。”《悟真篇》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盖修真之道,还丹最易,炼己至难,若不炼己而欲还丹,万无是理。夫还丹者,如房屋之梁柱;炼己者,如房屋之地基。未筑地基,则梁柱无处建立;未曾炼己,则还丹不能凝结。学者得师口诀,急须炼己,炼己纯熟,临炉之际,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铅汞相投,情性相合,自无得而复失之患。特以人自有生以来,阳极生阴,先天走失,后天用事,当年故物,尽非我有,加之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精漏、神昏、气败,将此幻身如破锅烂瓮相似。锅破瓮烂,盛不得水;人之身体衰败,还不得丹,同是一理。故虽后天假物,非还丹药料。然未还丹,尚藉赖以成功,而亦不可有损伤。古人云:“若无此梦幻,大事何由办?若还大事办,何用此梦幻?”又云:“不怕先天无真种,只怕后天不丰光。”盖后天足则先天可复,先天复则后天可化,炼己筑基之功,岂可轻视乎!何为炼己?少贪无爱,炼己也;牢固阴精,炼己也;打炼睡魔,炼己也;苦己利人,炼己也;大起尘劳,炼己也;心地下功,全抛世事,炼己也;勇猛精进,以道为己任,炼己也;脚踏实地,步步出力,炼己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炼己也;披褐怀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炼己也。炼己之功居多,总以无己为归着。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炼己炼到无己时,外其身而身存,后天稳当,基址坚固,先天真阳来复,混而为一。“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一时辰内管丹成矣。若为炼己,遽行一时之功,则后天不固,先天虽在咫尺,未许我有。盖其铅至而汞失迎,坎来而离不受,彼到而我不待也。噫!筑基时须用橐龠,炼己时还要真铅。炼己筑基,岂易事哉!
和合阴阳第六要
修真之道,金丹之道也;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也;造化之道,阴阳之道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相合,方能生育。金丹之道,惟采取先天真一之气也。先天之气,无形无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乃自虚无中来者。圣人以实而形虚,以有而形无。实而有者,真阴真阳;虚而无者,二八初弦之气。初弦之气即先天气,此气非阴阳交感,不能有象。若欲修金丹大道,舍此阴阳,别无他术矣。但阴阳不一,倘认假为真,徒劳心力,无益有损,不可不辨。男女之阴阳,尘世之阴阳也;心肾之阴阳,幻身之阴阳也;日月之阴阳,天地之阴阳也;冬至夏至,一年之阴阳也;朔旦望后,一月之阴阳也;子时午时,一日之阴阳也;二候四候,一时之阴阳也。凡此皆非金丹之阴阳。金丹阴阳,以我家为阴,以他家为阳;我为离,他为坎;离中一阴为真阴,坎中一阳为真阳。取坎填离,是以真阴求真阳,以真阳济真阴也。且阴阳又有内外之别:内之阴阳,顺行之阴阳,生身以后之事,后天也,人道也;外之阴阳,逆运之阴阳,生身以前之事,先天也,仙道也。内外阴阳皆无男女等相,非色非空,即色即空;非有非无,即有即无。若着色空有无之形,便非真阴真阳实迹矣。既知阴阳,须要调和相当,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急不缓,不有不无,不即不离,不躁不懦,或阳动而阴随,或阴感而阳应,或阴中用阳,或阳中用阴,或借阴以全阳,或用阳以制阴,或以内之阴阳而助外,或以外之阴阳而济内,内外合道,金丹自虚无中结就,取而服之,长生不死。《参同》云:“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悟真》云:“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三丰云:“世间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调和阴阳之道,尽於此矣。
审明火候第七要
古经云:“圣人传药不传火,火候从来少人知。”则是药物易知,火候最难。盖药物虽难觅,若遇明师点破,真知灼见,现在就有,不待他求,所以易知。至于火候,有文烹、有武炼,有下手、有休歇,有内外、有先后,有时刻、有爻铢,有急缓、有止足,一步有一步之火候,步步有步步之火候,变化多端,随时而行,方能有准。若差之毫发,便失之千里。所以最难。何为火?煅炼之神功也;何为候?运用之时刻也。运用时刻在鸿濛将判、阴阳未分之际;煅炼神功在天人合发、有无不立之内。且有外火候、有内火候。外火候,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内火候,沐浴温养,防危虑险。虽内外二药相同,而火候运用大异,不遇真师,焉能知的?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是盗天地之生机、窃阴阳之祖气,回斗柄而转天枢,开坤门而塞艮户,其妙在乎积阴之下一阳来复之时。此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所谓一年只有一月,一月只有一日,一日只有一时者是也。惟此一时,易失而难寻,易错而难逢,得之则入于生道,失之则入于死道。圣人于此一时运动阴符阳火,拔天根而钻月窟,破混沌而拈黍珠,回七十二候之要津,夺二十四节之正气。水火相济在此,金木交并在此,铅汞相投在此,安身立命在此,出死入生在此。若过此时,阴阳分离,真者藏而假者用事,已落后天,不堪用矣。至于“曲江岸上月华莹”,生药之火候;“风信来时觅本宗”,采药之火候;“水生二药正真,若待其三不可进”,老嫩之火候;“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急缓之火候;“忽见现龙在田,须猛烹而急炼;但闻虎啸入窟,宜倒转以逆施”,用武之火候;“慢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用文之火候;“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知止足”,温养之火候;“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丹成之火候;“托心知,谨护持,照看炉中火候飞”,保丹之火候;此皆还丹之火候。若夫大丹火候,别有妙用,“受气吉,防成凶”,结胎之火候;“混沌七日死复生,全凭侣伴调水火”,固济之火候;“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斯配当”,养胎之火候;“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抽添之火候;“丹灶河车休矻矻,鹤胎龟息自绵绵”,沐浴之火候;“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防危之火候;“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完入圣基”,胎成之火候;“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凡笼寿万年”,脱胎之火候;此大丹始终之火候。更有内外两用之火候,“凡俗欲求天上事,用时须要世间财”,采药火候中之火候;“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里水银平”,结丹火候中之火候;“第七日阳复起首,别妙用混合百神”,结胎火候中之火候;“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脱胎火候中之火候;内外二丹火候之秘,于此尽矣。其中又有细微奥妙之处,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临时变通,非可以文字传矣。
外药了命第八要
《悟真》云:“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缘督子曰:“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曰他家,曰虚无,则知非一身所产之物。说到此处,诸天及人皆当惊疑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人得天赋之正气,为万物之灵,具此气即具此理。气者,命也;理者,性也。是性命者,天之所与也。天始与之,而天终夺之,此势之所必有者。若以后天幻身之物与天争权,总在造化规弄之中,焉能脱的造化?不有金液还丹之道,妄想保全性命,万无是理。金液还丹之道,先天之道也。先天之道,包罗天地,运动阴阳,系天地之外机秘,故能了生死而避轮回,出凡尘而入圣基。但此机秘远隔千里,近在咫尺,可惜世人不肯认真,日远日疏,绝不返顾,自送性命。若有志士,穷究实理,忽的打破疑团,截然放下,直超彼岸,则赫赫金丹一日成,不待三年九载也。然丹成最易,而修炼甚难,使无虚实相应、阴阳变化、以术延命之道,而金丹不结。以术延命之道,乃夺天地造化之权,窃阴阳消息之机,转生杀,扭斗柄,先天而天弗违之道也。《阴符经》云:“其盗机也,天下莫能知,莫能见。”《悟真》云:“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盖人自先天失散而后,真阳有亏,形虽男子,其中皆阴,倘执一己而修,不过涕唾津精气血液,不过眼耳鼻舌身意,不过七情六欲、五蕴八识、三彭百穴,是以阴济阴,命何由接,丹何由接?故《参同》云:“牝雞自卵,其雏不全。”此其证也。夫丹经所谓外药者,以其我家真阳失散于外,不属于我,寄居他家,而以外名之。迷人不知,错会他字、外字,或猜为御女闺丹,或猜为五金八石,或猜为天地日月,或猜为云霞草木,以及等等有形之物。殊不知真正大药,非色非空,非有非无,乃鸿濛未判之始气,天地未分之元仁,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仙作佛。圣人以法追摄,于一个时辰内结成一粒黍珠,号曰阳丹,又曰还丹,又曰金丹,又曰真铅,以此真铅点一己之阴汞,如猫捕鼠,霎时乾汞结为圣胎,此外药之名所由有也。试细申之,“药出西南是坤位,欲寻坤位岂离人。”外药也;“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华莹。”外药也;“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外药也;“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外药也;“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外药也;“坎离之气和合,黄芽自生”,外药也;但药本在外,如何得向内生?药属于他,如何得为我有?经云:“五行顺生,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木本生火,今也火反生木;金本生水,今也水反生金;金木水火中藏戊己二土,和四象而配五行,一气运用,复成一太极,火功到日,炼成一粒至阳之丹,取而服之,长生不死,与天地同春,与日月争光,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者此也。噫!万两黄金买不下,十字街前送至人。金丹大道,万劫一传,至尊至贵,得之者立跻圣位,不待他生后世,眼前获佛神通,人何乐而不积德修道哉?
内药了性第九要
《道德经》云:“有欲以观其窍,无欲以观其妙。”此二语乃金丹大道之始终,古今学人之要诀。外药不得,则不能出乎阴阳;内药不就,则不能形神俱妙。上德者修内药,而外药即全;下德者修外药,而内药方就。外药者渐法,内药者顿法。外药所以超凡,内药所以入圣。“有欲观窍者”外药,窃夺造化之功,幻身上事;“无欲观妙者”内药,明心见性之学,法身上事。倘外药已得,而不修内药,即吕祖所谓“寿同天地一愚夫”耳。况大丹难得者外药,外药到手,即是内药,圣胎有象,阴符之功,即在如此。《参同》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所谓“无欲观妙”者此也。“无欲观妙”者,无为之道,但无为非枯木寒灰,绝无一事之谓,其中有朝屯暮蒙、抽铅添汞、防危虑险、固济圣胎之功。所以融五行而化阴阳,以至道法两忘,有无不立,十月霜飞,身外有身,极往知来,归于真如大觉之地,即佛祖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最上一乘之大道也。若非了命之后而遽行此功,根本不固,虚而不实,未曾在大造炉中煅炼出来,总然了得真如之性,若有一毫渗漏,难免抛身入身之患。后人不知古人立言之意,多以性理为不足贵,试问世间学人,有几个能明涅槃之心乎?有几个能见真如之性乎?涅槃心、真如性,净倮倮、赤洒洒、圆陀陀、光灼灼,通天彻地,非可以后天人心血性而目之。古人亦有了性不了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之语,是特为未修命而仅修性者言之。若已了命,焉得不修性?若不修性,则应物固执,空有家财而无主柄。若不修性,虽幻身已脱,而法身难脱。若不修性,只可长生,而不能无生。若不修性,虽生身之初能了,而未生之前难全。内药了性之功,所关最大,无穷的事业,皆要在此处结果,何得轻视性乎?吾愿成道者,未修性之先,急须修命;于了命之后,急须了性。阴阳并用,性命双修,自有为而入无为,至于有无不立、打破虚空,入于不生不灭之地,修真之能事毕矣。

评分

参与人数 1 +6 收起 理由
????…????è????? + 6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06: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道修炼100问答
                        问:修炼强调修德,认为“无德不养道”,试问修炼和修德有何关系?
                        答:
                        传统道家学说认为,人的先天真性,本与太虚同体,清静洁白,空洞虚无。下生之后,产生种种后天妄心,如云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碍,念想难除,妨害道修。修德的目的,从静修的角度来讲,是要培养个人谦虚、柔和、忘我、不争的坦荡胸怀,净化心灵,去妄归真,再去下功,则入静易而进功深,所谓:“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相反,若无修德之熔炼,则心神不清,性地不纯,如此心态,去做修炼功夫,无异沙地造厦。所以修炼强调修德,乃与个人的修功息息相关,有德就有道,无德即失道,道以德为基,德高道更高。

                        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提倡修德,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团结、互助、真诚、和睦的关系,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好转和生活环境的安定。

                        道家修德,进一步还要求推诚万物,“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提倡以好生之德,保护自然环境。
                        因此道家修炼所提倡的修德,并不局限于狭隘的个人修炼,这种广义的道德观,体现了真实的道德价值,既有社会价值,又有个人价值,个人修德有益于社会,利济他人就是升华自己。《老子》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出世的修真之学,与入世的为人之道,“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二者并不抵触,而是互补协调的统一。

                        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为,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问: 道家修炼,为何从静功入手?
                        答:
                        道家修炼,贵乎炼炁。《黄帝内经素问》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种种气的变化,可谓详明,但是这里所讲的“气”,均属后天情志所生之气。独有一句,医家不知,而为
                        道家所秘,这就是——“静则炁生”,这个“炁”,乃是 道家修炼所用的先天之炁。短短四个字,高度概括了
                        道家修炼的基本原理。盖种种内情外感,伤人内炁,
                        道家寡欲,而抱神守静。静则内炁得养,生机蕴藏,自会再生真炁,而为丹本。真炁发生,自有景象,须亲身体验,非字面可得。

                        再者,修真过程之中,一切炁的变化,都要求对境无心,不假人为,方合先天,倘无持静之训炼,夹杂后天念想,谓之炼意不净,功夫难以达到高层次。因此
                        道家修炼,须以静功入手。

                        问:道家修炼,是否就应当盘膝打坐?
                        答:道家修炼,非必盘坐。因为这是内在的功夫,并不取决于外在的形式。曾见有人盘坐一生,自我标榜道行不浅,结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内在丹诀之故。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于猴子捞月,执形而求,远道千里。

                        道家修炼,不拘外形,行、立、坐、卧、蹲、跪、趴,横竖均可,而以四大威仪较为常见。丹经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抱脐下之珠,卧则调丹田之息。”行,可缓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态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或双手相叠,放于丹田。坐,可以盘坐,盘坐较为稳固;亦可两腿放下坐于凳上,双手相叠
                        (或掐诀),放于丹田,或手抚两膝亦可。卧,可以平躺,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丹田;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丹田。以上各种姿势,皆须注意头脊正直,自然安适,以利气血流通和放松入静。


                        问:舌顶上腭的位置在何处?其作用何在?
                        答:舌顶上腭,是炼炁的起码常识,但其原理,无人深究。人之上腭部位,有两个小窝,伸进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称为“天池”,此非针灸之穴位,乃属修炼之关窍。其窍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脑,为神炁会聚之所,其窍不闭,则漏神漏炁,修炼家言“口开神炁散”,即是此义。故须舌尖反卷,上封此窍,抿口合齿,保养神炁。神炁相抱,则津液易滋,随口咽下,灌溉五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另外,舌顶上腭,还有接通任督二脉的作用,丹道术语称为“上鹊桥”。还丹之时,大丹亦从此窍降下,倘不接通,则易外漏鼻窍而走失,谓之“玉柱双垂”,毁人性命,不可不慎。


                        问:做功的朝向,以何方为宜?
                        答:方向问题,本与做功关系不大。丹道所炼者混元之炁,纯阳之体,超越有形之上,本无方向之可言。丹经云:“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

                        若对初学而言,为了容易入门,可以有所分别。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东方,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面向东方,以利采取生炁。其他如春季向东,以养肝脏,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养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养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养肾,有肾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时面向北方,寅卯二时面向东方,巳午二时面向南方,申酉二时面向西方,辰时面向东南方,戌时面向西北方,丑时面向东北方,未时面向西南方,皆为合法。


                        问:做功的时间,应当如何选择?
                        答:做功的时间,对于初学者来讲,可以有所选择,以便容易收到做功的效果。丹道认为子、午、卯、酉四正时,正是阴阳二炁相互消长的特别时机,因为子时纯阴生阳,午时纯阳生阴,卯、酉二时阴阳相胜。此时做功,便于体察阴阳二炁的动静,兼又多在工作之余,也便于自我安排。

                        如果针对专习丹功来讲,当以子、丑、寅三个时辰为要,因为子时一阳初升,丑时二阳来临,寅时三阳开泰,皆为炼炁之特殊时辰。故应于子时做功,以俟阳炁之来复,则效验易得;丑时乃为二阳来临,更能得炁;如果子、丑二时不能保证起来炼功,寅时生出三阳,自身阳炁旺盛,这时一般人都会醒来一次
                        ( 即使不修道的人也有可能如此 )
                        ,就应当于寅时醒后即起,开始做功,以采取阳炁。否则此时醒而又卧,阳炁即散,不复为我所用,则修炼失去良好时机矣。

                        问:据说本人所在地区的太阳位置,正午时的时间比起北京时间迟了一小时零五分,所以当地时辰的正午时应当从北京时间的十二点零五分开始,不知此种说法对否?

                        答:古人所定时辰与节气,是以中原地区为标准,如今是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这一时间,与其他偏远地方存在不同的时差。所言你方所在地区的时辰,应以太阳为准,而将时差计算在内,理宜如此,其他时辰,亦应当作相对正确的调整。

                        但是对于丹道修炼来讲,这仅仅只是一个侧面,要知所有炼功时辰的确定,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丹书云:“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成虚比。”“不易”之外,尚有“变易”,更有“中易”之“活”时辰,并非死法不变的,应当注意体会之。


                        问:盘腿打坐之后,可不可以马上下坐?
                        答:盘腿打坐之后,两腿疲劳,注意不可马上下坐,最伤筋骨。有人辛辛苦苦坐了一辈子,就在这个关口不知注意,坐完马上下地,到老落下毛病,筋骨难伸,举步维艰,悔之迟矣!我们不可重蹈此覆辙。

                        如果打坐之中,遇到其他事情,只要不是火烧眉毛,就不要勿忙下地,应在收功之后再作处理。因此做功一定要选择在自己说了算的时间进行,以防碰到其他外来干扰。过去道家有“三不起”之说,其中有一条就是“打坐不起”,意思是说,打坐之时,无论遇到何人来叫,也不起身招呼。


                        问:打坐之后,应当如何收功?
                        答:收功,在道家叫做“退符”。收功的方法很多,随着师传不一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坐完之后,须先将舌头从上腭放下
                        (因在做功时舌顶上腭),再将掐诀之两手分开(上坐之时的顺序与此正好相反,即先掐诀而后舌顶上腭),而后慢慢将两条腿向前伸平,双手轻抚于两膝之上,闭目存神,不加意念,道家又称为“文火封固”。如此静养一会,使鼎内蓄养之炁,自动散布全身,否则恐有积滞而成淤气,则易倾漏,直至此炁运化到周身为止。此时但觉神清炁爽,浑身轻灵,即是炁布全身之象,诀曰:“退符至身轻”,是其候也。或者此时再做一遍自我按摩,亦利气血之流通。如此“退符”之后,方可下地。有的炼师在上坐、下坐之时,还传有密咒,亦可见对于“退符”之慎重。


                        问:请问何种人可以炼气功?何种人可以做静功?何类病症适用于静功调养?
                        答:气功和静功二者,由于其炼功内容和炼功特点的不同,可以有所分别,以便同志们选择炼习,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争取获得最佳功效。

                        一般来说,凡是能够自我控制,对于自己的意念能够把握,如果自己感到不对劲,就立刻停止不炼,或者变换另外一种形式以应付之,象这种人可以做气功,不会出现偏差。若是心思死板而不灵巧,不善于自我控制,难以把握自己,等到身体发生特别的现象之时,又不知如何应付,炼气功一定要出毛病。

                        对于道家静功而言,就没有什么特别限制,无论性别男女、年龄老幼,身体强弱、心思灵活或不灵活,都可以做。好动不好静的人,不喜欢这种功夫,假若愿意试一试,也能做出相当的效验来,但是比较那些性格沉稳的人,见效要慢一些。

                        至于何类病症适用于静功调养,凡是一切本元亏损的病症,如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心跳、胆怯、失眠、多梦、烦躁、惊悸、易怒、易悲、多忧、多虑、情绪纷乱、遇事健忘、头重脚轻、肌肉瘦削、少食乏力、营养不良、消化不佳、工作不耐疲劳、生活没有兴趣等等,这些症状,服药难以见效,检查身体又难以查出病在何处,唯一的办法,只有实行静功修炼,可望痊愈。

                        当然这仅仅是针对静功调养特别有效的数种病症而言。若从道家修炼的角度上说,静功对于深化生命所起的作用远大于此。

                        问:做到入静的境界,对于身体有什么好处?
                        答:人体内部原有天然抗病的本能,但是由于身体衰弱或者遇到其他障碍,致使抗病的本能难以发挥出来,因而难以抵御疾病和衰老的侵入。静功的作用,就是通过入静的手段,使人体除去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负担,消除身心上的障碍,恢复人体之本能,使得人体进入自我调节状态,逐步培蓄人体内部的能量,把原有的潜能发挥出来,以增长自身的抗病能力,不光可以治愈疾病,并且可以达到自我更新、延缓衰老的积极状态,恢复对于人生的信心,永远保持青春活力。

                        再者,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无论物质享受如何充足,平时缺少的就是一个“静”字。昼夜二十四个小时之中,身体虽然能够休息,思想上却从来难得片刻清静。不但醒着的时候脑筋运用不停,就是睡着了也会做梦,而且睡梦里面所感觉疲劳的程度,和醒来之时所感觉的没有什么两样。这样积年累月下去,精神消耗越来越多,各种疾病乘虚而入,人体逐渐进入衰老状态。对于一般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每天忙里偷闲做两次静功,如果能够持之以恒,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能够延长寿命,这种长寿是必然的、健康的、积极的生命果实,每个有心修炼的人都有资格享受。


                        问:静坐时间越长越好吗?
                        答:针对初学而言,假如没有一定的做功时间作为保障,则难以收到静坐的功效,但也不是时间越长越好。任何东西,超过一定的限度,都容易走向反面,古人云“久坐伤肉”是也。

                        笔者最初学道之时,每天打坐至少保持四个小时,而且这也是在专事修炼的条件而言,平常的人恐难取法。一般来说,锻炼静坐,开始应当有一定的时间,充分作为保障,每天可以保持半个或一个小时,或者有可能的情况下再多一点。等到具备一定功底之后,也就可以灵活一些,可长可短,均能收效。但也不是说就可以偷懒怠惰,而致荒疏,则无以建功。

                        当然静功进入高深层次之后,则时时在在不必有心去坐,但又无处无时不在静坐之中,自无时间限制矣。

                        问:有的功法要求放松身体某一部位,对吗?
                        答:丹道修炼,要求全身放松,一松而无有不松。如果着意放松身体某一部位,容易造成其他部位的不平衡,反而破坏全身之整体放松。整体不松,则气血必有停滞之处,雍塞成患,容易发生问题。

                        只有做到全身放松,方可处处皆松,气血流行全身,而无丝毫阻滞之患,恢复人身自我调节之天然本能。如此气血周流,无时或滞,日日积累,自可坚固形体,保健延年。进一步还可以和合精炁神,达到更高层次的修为。


                        问:学习静坐已有年余,总是感觉杂念难除,无法解决,是否自己就不适合做静功?
                        答:静坐之时滋生杂念,这是初学做功常有的现象,丝毫不值得奇怪。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之中,均无时无刻不在起念,只是不自觉察,常常忽略过去。静坐之时,却才感觉杂念纷扰,浮游乱想,难以制止。有的人做功之后才知道,不做功夫好象什么都不想,上坐之后什么都会想起来了,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而已。
                        其实静坐之时,分明感觉到了杂念的存在,证明已经初步入静,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并不值得烦恼。犹如明镜一般,蒙尘日久,失去光明,不照有尘;及至初现光明,方才映出灰尘。人之心体如镜,杂念如尘,觉察杂念存在,是心体初显光明之兆。证明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入静,并非不适合做静功。须知有一分静,便有一分光明;有十分静,便得十分光明。

                        因此,初学静坐感觉杂念存在,可以不去理它,如果理之,成为一种负担,反而难以守静;亦不可故意放纵之。只须稍稍收摄心神,坦然求静。久则光明自现,杂念自息,恍然一觉,不知物我矣。这一境界,要在做功之中实际印证之。


                        问:静坐之时,为何杂念愈斩愈多,甚至烦躁不可持久,最好的止念之法是什么?
                        答:止念,是静坐的关键所在,杂念不去,静功难以进步。若欲强行斩除,效果适得其反。比如一杯混浊的水,当其混浊之时,无论如何作用,而浊者自浊,只有待其逐渐澄清,自然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变为清浊分明。《老子》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即是说“浊”者,只有以“静”之法,才能慢慢澄清,这就是静功的作用。水浊之时,好象念生之际,不辨清浊动静,强欲使之变清甚难。而且人的念头是无形之物,不似有形之物斩之即断。无形之念,往往斩而又生。故用方法止念,难以彻底奏效。

                        追究念头生起之处,其根在于自心,杂念犹如枝叶,欲使杂念不生,必应在其心地下功,断其根源,自然枝蔓不生。仅仅斩其枝叶,必致其根愈生,杂念愈多,难以制止。且易勾起心火,变得烦躁,难以久坐。故当寻其心性清静之本体,返还本根,以清静之法,逐渐涵养,不求斩除杂念,久则杂念自去。此自然无为之道,实为静坐修真之大法,胜过一切有为法门,且无弊端。


                        问:正在静坐的时候,有的人会发生身体自动的现象,但是有的人却不会发生自动,大家同样做静功,为何有的动,有的不动?自动之时身体不由自主,各人出现的姿势又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动作的姿势也是每次常有变换,但又不是自己让身体动起来的,请问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某些人在静坐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因为每个人素质不同的缘故,所以因人而异。比如用同样的药物,治疗一样的疾病,每个人获得的疗效,不会完全相同,也是这个道理。

                        静坐之时,当身体还没有完全放松,存在局部紧张,或者心中尚有隐藏的念头作怪,没有去除干净,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这种现象在气功上叫做自发功,或者有的功法认为这是出功能。

                        在道家修炼却认为此仅属于未能真正入静的一种表现,是身心尚未进入静功境界的一种现象。就是说心里面虽然好象已经入静,其实在潜意识之中还有念头作怪,还会在适当的时候出来捣乱,所以在做静功时就会引动身体发生自动。


                        问:凡做静功的人,是否都要经过身体自动这一阶段?自从第一次做静功出现自动开始,将来是否每次做功必动,永久如此?
                        答:并非人人都会出现自动,身体动的是少数,不动的是多数。不要认为凡做静功的人都会自动,这样容易产生自我诱导,也容易造成在做功的时候不由自主会动起来,千万不可形成这样的错觉。有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还以为是自然出现的现象。其实这是尚未真正入静的一种表现,因而不可以认为做功一定自动,或认为做功自动就是一种好的现象。入静功深,做静功就是内部炁动,而不是外部自动,二者之间存在根本上的层次差别。

                        身体出现自动的情况,也不是永久如此。等到全身放松、心念大静之后,这时静坐,身体即可安稳不动。但是,外部的安稳是一方面事,静功进入到一定深度之后,内部丹田之炁将来或者可能会发动,这是应该预先知道的,免得临时发生忙乱,不知如何对待,以致耽误功夫的进展。所以形体外动和内部炁动是两回事,须要认识清楚。只有外部形体不动,内部炁机才会积聚发动。


                        问:身体外部的动作,平常生活之中,能够受自己的意识支配。学做静功之时,忽然不听指挥,自发动作起来,就怕长期下去,弄得收拾不住,整天手舞足蹈、摇头摆尾,那将成何体统,不知可有方法能够自我控制?静功之中身体自动,对于人身是否有好处?请问究竟是控制好还是放纵好?有时身体想动,感到力量很大,甚至都要会跳起来,这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

                        答:只要能够按照前面所讲的方法,正确去炼静功,呼吸之气顺其自然,身体的动作不要用意助之,等于做柔软体操一样,那就没有大的妨碍,动的时间一长,自己就会停止。如果不想自动,要他停止下来,也有办法做到,只须停止做静功的方法,精神上放松下来,思想上稍微抑制一下,身体马上就不动了。不动之后,稍停片刻,仍然可以继续炼静功,这样就能令身体不动。

                        在古代修炼家的著作上面,只是讲到身体内部会发生炁机震动的景象,从来没有主张身体外部的自动。
                        道家也有太极之类的内家拳法,属于动功,但这与静坐自动是两码事。外部自动的结果,只会出现身体紧张,而且扰乱内部天然炁机,故为道家修炼所一贯反对。所以静功之中身体自动,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此时如能控制,才可进一步放松身体,静养身体内部炁机。

                        因此道家静功之法,总以身体不动为最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令身体外部入静,而内部炁机自己发动,从而达到调节和升华生命的高深层次。身体自动只是例外情况,不要误认为凡是做静功的人,身体必定出现自动的情况,这个错误的思想一旦注入意识
                        (或潜意识)之中,也会诱导发生自动的现象,反而成为弊端,这是不可取的,违反了 道家“静”的准则。
                        如果身体自动,甚至想要跳将起来,那就是发展严重,快要走火入魔了,更不是好的现象。必须赶紧控制,否则容易发生意外的情况。

                        须知道家修炼是从不自然走向自然,从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故不可任其自动,而以身静为上。

                        问:所言静功做到一定的程度,内部丹田之炁就会发动。是否须要经过外部身体自动这个阶段之后,丹田才会出现有炁发动的现象?

                        答:不然。根据很多人做功的经验,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少数做功夫的人,在身体外部自动将要结束的时候,丹田之内即开始有炁发动。
                        2、又有些人,身体自动的阶段过去之后,而内部毫无动静,中间再经过一段完全安静的时期,才慢慢地觉得丹田有炁发动。
                        3、更有些人,日积月累地把功夫做下去,身体内外并未发生什么特异的情况,但是自己的身体,无形之中已经发生了许多好的变化,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出现的。

                        4、还有些人,身体外部并无自动现象,功夫做到一定时候,丹田之炁便会有自己发动之感觉。
                        所以外部身体自动,和内部丹田炁动,并没有直接关联;也不是必须要经过身体外部的自动,才会出现丹田炁动。因此切切不要误认为做静功一定要身体发生自动才行,否则就是引魔上身。


                        问:静功做到相当的程度,身体内部有炁冲动,请问这时候应当如何对待?
                        答:此时身体应当仍然静坐不动,让内炁自己发动,只要运用轻微的意思照顾之,切记不要用意念去帮助之或引导之,也不要在心中存在疑虑或害怕,丹法有一句口诀,叫做“勿忘勿助,勿疑勿惧”。渐渐地,缓缓地,听候内炁自然发动、自然运行、自然收敛、自然停止。回复平常状态之后,再静坐二三十分钟,然后收功下坐即可。

                        内炁发动,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时候,不可用自己的后天意识做主将静功罢休,更不可受惊吓、被干扰、起妄念、动情绪,否则可能会出问题。


                        问:静功之道,所授听息、观光两大法门,一边要做听呼吸的事情,一边要去观眼前的光,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这样做不是分散精力吗?怎么能够入静呢?

                        答:这里所讲的听息与观光两大法门,各有各的用法,对于这一点首先要搞清楚,然后才会知道二者之间并不矛盾。非惟如此,两大法门之间还可以相互补充。

                        笔者所讲的听息法门,是要自然呼吸,然后凝聚注意力,专一于听呼吸,但又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而是通过听呼吸的法诀,使自己的心神安静下来,逐步达到“入静”的境界。所以静功的初步法诀,是要用在“听息”的上面。

                        笔者所讲的观光法门,是在听息的基础之上,逐步做到心神的安静之后,眼前自然就有性光的发现。因为通过听息,使心神凝聚为一,而当心神安静之后,则散乱的心性随之聚起,而性光亦随之逐渐现出。这时所讲的观光,是在有光之后,以似观非观的意思去体验。不是说在听息的时候,再分出心来去观光,这样自然无法专一用功。而是说通过听息,达到入静之后,性光发生,同时也就体会到了光的存在。

                        这个“观”光,是在“听”息的功夫有了效果,然后自然也就“观”到了光;而这个“听”息,如果在“观”到了光之后,也才会真正明白“听”息不是听到声音。二者之间有连带关系,但又能够自然进入道家静功之正轨。听息是随息而听,观光是有光而观;听息是有为的,观光是无为的;观光之后,听息也成为无为。由听息进入观光,也就真正达到了入静的境界。这样由不自然进入自然,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才符合道家修炼的基本原则。

                        问:古代道书上面讲“回光返照”,是要把光照入丹田,这里所讲的观光,为什么只是观看祖窍?
                        答:古代道书上所讲的“回光返照”,这个“光”是指的目光,因为平常人目视于外,心神随之外游,为了达到内修的目的,须要将其收归于内,以此光照入丹田,返照身内,然后从事内炼之功。这个“光”和我们静功所观的“光”,虽有连带关系,但不是一回事。当然修功深了,回光返照的“光”,也就是性光的作用了。

                        我们在筑基功夫第二步进入炼炁的层次之后,也要把性光返照身内,去从事修炼丹田内炁的功夫。但是在静功初层,性光还没有聚起来,怎么能够返照身内呢?而且我们如果用目光代替性光,那就达不到修“性”的深层次功夫了。所以把意念放于祖窍,因为此处是性之根源,欲使吾人散乱之心会聚一处,只有收归于此,才能见到性光。

                        一般的人,心性散乱而不知觉察,倘若还没有做到聚合性光,就令其回光返照,则心性尚未聚于其本来根源,又分到别处,反而阻碍“性”功的修炼。所以
                        道家筑基之正法,静功入手第一步,须要修性于祖窍,从道理和方法上面,自有其深刻含义。  



                        问:为什么我守静多日,还是两眼漆黑,从来也看不到光的现象?
                        答:这是入静还没有深入的缘故,继续静下去总会见到。不要着急,但是也不要追求。须知光的发生,是在心性凝聚之后,自然发生的现象,不是想来就来的。还应当在入静上多下功夫,逐渐领悟。将来就会发生眼前见光的现象,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可追求。


                        问:依照静坐之法,看到眼前有光,但是心中跟着高兴起来,这个光就忽然看不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心性未定阶段的表现。前面有言,心定光即定,而心不定光亦不定,起初阶段做到完全心定不太容易,会有不稳定的时起时伏,所以就要在具体功夫之中修正之。看到光之后,心中就跟着高兴起来,说明心性还未降伏,如果心性已伏就不会起心动念。

                        须知修炼之中,不好的心念属于杂念,好的心念亦属于杂念,所以必须做到心不动方可。即前面所讲的由初成“身不动”,进入中成“心不动”之后,才可以说心性初步定下来了,直至上成“意不动”之后,方可以说是心性大定。心静之后,见到性光,是在心无所思、一念不生之时所发生,此时心性已聚。但是一旦动了心念,则已聚之心性,又被扰乱而分散,自然性光随之消失。

                        所以我们说根据性光,可以检验自己的功夫。性光不见,即心性尚未进入清静,性光现而复失,则心又动念而入于散乱。所以根据性光,可知自己心性尚未完全凝定。这时就要注意扫除一切思虑念想,再从止念上下功夫,使心性做到完全不动念,则已现之性光,必然时时光明,而无得而复失之忧。


                        问:观光之中,光的颜色,是否会不一样呢?
                        答:这是一个有水平的问题,须要身心验证方能见到。一般来说,如果完全入静,眼前出现的是白光,古人云:“虚室生白。”

                        但是人的五脏之炁,亦应五色。白色之光,乃属肺炁,炁主于肺,静则炁聚,故为白色。其他心炁为红色,肝炁为青色,脾炁为黄色,肾炁为黑色。随着功夫的变化,都可能有所表现,但是不要管他,这是自然的。

                        如果从功夫的较高层次而论,五脏之炁,会聚于中宫丹田,逐步结成大丹,中宫为脾属土,则其所见之光,乃为黄色。这些都不要管他,功夫只管做去,只要见到光,就要顺其自然,就是正确的做法。



                  问:有人说眼前出现的光,就是丹书上秘而不传的“玄关”,请问是不是呢?
                        答:这是一个有层次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存在误解的盲区。“玄关”之义,在
                        道家修炼学是很关键的内容。但是若非功夫到处,则不易明白。所以秘而不宣,自有其难言之处。简要说来,玄关就是人天相通的一个机关,这是需要修炼达到一定层次之后,自然就会印证。但是在初乘的静功修炼,我们所讲修证的性光,和玄关并不是一回事。性光就是性光,玄关就是玄关,在此阶段,不可等同而语。


                        问:当我见到性光之后,思想上顿时感到与平时大不一样,自己看到光中好似有形象,有时看到象一条龙在云中翻腾,有时又看到仙室宫阙金碧辉煌,请问这些都是真的吗?

                        答:见到性光的境界,此时身心已然入于静地,当然在思想上与平时感觉不会一样,这时也须要正确把握。如果在光中看到某种事物的形象,就是说明在心念上尚未完全扫清思虑,还有一些潜伏的念头暗中作怪,因而无形的光会呈现有形的东西。这个还要在扫除心念上再下功夫,前面讲到无论光是什么形状,都不要管他,亦有这方面的含义。否则把光中感觉到的形象视为真的事物,就等于为自己的心念找到了另外的归宿,不光对于静功的修习制造了无形的障碍,而且对于以后更高层次的丹功修为都会产生阻力。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到,即使看到性光,也不要当成什么回事,心中有任何东西存在,对于道家的静功修习都有妨碍作用。所以即使观光,也要以不观的意思去“观”之,更不必说又在光中看到有形象的东西,更不可以视为真实。

                        这里在炼气功的人士看来,又会是一种功能出现的征兆,神秘的不得了,看到平时看不到的形象,又会当成什么天上发来的信号,证明自己的功力已经非凡,马上就要成仙了,真是无稽之谈!如果这样错认,只会进入魔境。

                        嗟夫!进道甚难,入魔极易!修炼之人,千万不可在此错认路径,进入魔道,误入迷途。

                        问:静功是许多人在一起做好?还是一个人单独做好?
                        答:这两种形式各有利弊,不能说哪一种就是最好。许多人一起做,在彼此的互相观摩与监督之下,容易对自己严格要求,也容易增强做功的勇气与信心,提高做静功的兴趣;但是人多难免互相嘈杂与影响。一个人做静功,虽然容易获得清静,身心较为自由,但是容易产生怠惰。

                        从前道家丛林的圜堂和佛家丛林的禅堂用功的方法,就是集体在一起做;深山老林里面住茅庵修炼的道人,就是单独做功。虽然宗教家做功另有信仰上的神秘含义,与普通人炼功的宗旨有所不同,但是其中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借鉴。今天我们炼功,最好是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互相增益。另外根据每个的的实际情况,再作取舍。
                        

                        问:您所讲授的静功,和其他人所讲的有何不同?
                        答:笔者所讲授的静功,和其他功法有所不同。一般人认为,静功就是静,就是什么都不想,这种认识不能说是不对。但是在具体的静功修习之中,还是要有一些方法,因为一般人如果不用任何方法去做入静的功夫,实际上不太现实。气功上许多方法就是用意念,炼到一定程度也就没有进展了。在
                        道家修炼学的目标,是把静功作为初步筑基的功法,筑基是为以后更高层次的修为打下雄厚的基础,所以道家静功的起步层次就已很高。这是为以后深层修炼的长远考虑,静功也就不是单纯的静功,即使不做静功以上的功夫,仅做静功也会达到较高的层次,这是道家静功的层次本身所决定的。

                        但是从前
                        道家人士,拘于闭关自守的陈规陋习,所谓“一诀天机值万金”,并不是要拿着口诀去赢利,自古道家从来淡泊名利,而是要把口诀传给符合修炼条件的人。所以道家本身修习静功的方法,从不轻传,知之者甚少,相对来说几乎失传。笔者所讲授的静功之道,是在道家内部传授的基础之上,经过自身验证之后,提炼出的静功法诀。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印证高层次的功夫。所以和历代丹经道书的宗旨,若合符契。

                        笔者所讲到的“听息”与“观光”两大法门,是自然而且无为的方法,不是强调用意念;静功止念的方法,也是提倡主要在日常生活之中,去行持静功的“清静心”。

                        陈撄宁先生五十年代写过《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问答》一文,那是当时在杭州屏风山疗养院讲授静功的讲义,因为主要针对治疗神经衰弱而言,所以和传统道家修炼静功的要求有所不同。里面谈到的“听息”法,是道家静功中的精华内容。从前做静功,身体出现自动的现象,现代气功称为“自发功”,在正统道家修炼而言,是不可取的,所以在有关静功的问答中着重辨析了这个问题。

                        须知道家静功的层次,所谈听息与观光两大法门,看似简单,其实高深。应当从功夫印证中实际走入去,就会明白。  
                        问:道家修炼,如何安排动、静功法?
                        答:上面说到“静则炁生”,因此
                        道家提倡以静功入手,这就好比是往身上挣钱。若直接从动功入手,则不易取得新生之炁,因为动功本身难免炁的消耗,这就好比是花钱,所以
                        道家不赞成以动功入手。
                        但是,道家并不反对动功,而是提倡二者之间的合理安排,即应当先炼静功后炼动功,先挣钱而后花钱。如此先从静功养炁入手,具备一定本钱之后,再用动功之炼习,将此炁运化于周身。如同挣了钱就要注意补养身体,再去更好地挣钱。为了不亏本,应以挣钱为主,无论如何花钱,都应保持入大于出,为了保住本钱,花钱之后,还要归结到挣钱上面。体现于动静功法的安排,宜多静而少动,即动功三分而静功七分。再就是动功之后,仍要回到静功之修习,则真炁不失,而生机长存。


                        问:内家拳是动功吗?
                        答:内家拳不可单纯称为动功,其中有动功,也有静功,更有动静合一的较高层次。
                        比如内家拳的入手功夫是桩法,属于静功;其套路动作,可谓动功,而其中之起式、收式之“无极式”,又是静功;拳法动作之中,讲究“有动之动,出于无动。”
                        ( 《太上大通经》 )
                        和“行乎其不得不止,而不可或止;止乎其不得不行,而不可或行”之拳意,以及“内外均整,心力合一”、“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等等,这就是动静合一的高层次了。


                        问:炼习太极拳,如何体会“炁”?太极拳怎样才能做到炼炁?

评分

参与人数 1 +6 收起 理由
????…????è????? + 6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06: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太极拳的口诀,就是“以意领炁,以炁领形”。因此炼习太极拳不懂炼炁,等于不明太极拳的真髓。但是这个“炁,不是呼吸之气,所以仅以呼吸配合太极拳的炼习,不属于上乘的方法。
要在炼习太极拳之中,体会“炁”的存在。首先在起势和收势的“无极势”之时,要静得时间长一些。因为越是能够静下来,越能有利于炁的生发。在中间炼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要用太强的意念,要似有似无,绵绵不断。尤其要注意利用起势养静所得之炁,用炁领动形体,则毫不费力,而且炼习之后不仅不累,反而精神饱满,这才是太极拳的真妙处。两手、两脚、手与脚、肩与胯、肘与膝、神与形、内与外等各个方面,要注意协调配合,用一炁贯通,则是炼炁而非炼形。这时就要注意一动则齐动,一静则俱静。就象太极图的阴阳鱼一般,阴鱼一移则阳鱼随之而动,阳鱼一动则阴鱼随之而移,总之互相配合而齐聚于太极之中,聚起来就会有“炁”。
   问:曾看不少修道书籍,如《太乙金华宗旨》、《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篇》、《伍柳仙宗》、《性命法诀明指》等,但是下手之处各不相同,请问应当如何从之?

                        答:下手之处,本来就不一定非得人人一致。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悟性各异,故须分别对待之,
                        道家向来强调“因才施化”。诸如健康者与多病者,体弱者与体强者,年轻者与年老者,聪明者与愚钝者,好静者与好动者,性刚者与性柔者,贫贱者与富贵者,男同志与女同志,寡欲者与多欲者等等,各自不同,其下手方法也不应该完全相同。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下手法,修功才会得到切实的进步。而且即使是同一老师传出的同一下手法,在每个人身上做出的效验也会各有差异。真正走过丹道修炼之路的明师,是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传授不同的下手法。
                        道家认为“道法自然”,这也是一个侧面的含义。
                        在缺乏师传的情况之下,如欲从事初步内丹修炼,由于这一步骤的口诀丹经书中都有讲述,因此悟习丹书即可。鉴于书中下手方法各不相同,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每种都试一试,以寻找适合自己的下手功法,如果感觉不合适,就改用另外的方法,即使走点弯路也无大碍。

                        道家内丹无有偏差之说,因而不必担心走火入魔。无论取得正面或是反面的经验,都会帮助自己寻找打开内丹之门的钥匙。  

                        问:初觉丹田发热,是否炁足的表现?其火候应当如何调节?
                        答:丹田发热,是初习炼炁常见的现象,此乃心火下降的自然效验,不一定就是代表炁足。炼炁之时,做丹田呼吸,是为了借助外呼吸的炁机,促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交合,则肾水化为真炁,而内炁之端倪始显。内炁充盈,自然能够做到“炁满不思食”,非不思食也,炁足则无以进食矣,这一点可以作为内炁是否充足的衡量标准。还要注意此处所言之“不思食”,乃是炼炁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出现的现象,不是人为想象的结果。

                        有些炼气功的人单凭意念作用而避谷,即不吃东西,与此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而丹田发热,有时反倒谈不上是炁足的表现。试看《黄帝内经》云:“热则炁泄”,炁泄何以能够达到炁足?

                        因此初步炼炁,丹田发热,是好的现象,逐步就应当调节火候,勿使热之太过,以免火多伤炁。真正内炁呈象、黄芽萌发之时,丹田的感觉乃是非热非冷,非寒非燥,一团中和之炁,这才是真火候,不可错认。然而非至经脉大开、先天炁生之时,不可得也。丹书云:“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正谓此也。


                        问:静修之时,感觉身内之炁如同水蒸气一般,冉冉上升,自身好象腾云驾雾一样,美不可言,有人说这种现象不对,内炁应当归入丹田,不应该往上走,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是一种误解。修真过程之中,不同的层次均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岂可死搬硬套,一概而论。纳炁归入丹田,只是炼炁初步的一种法门。炁归丹田的目的,是为了逐渐培蓄丹田之炁。丹田之炁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己就会发动,这种内炁的发生是一种自然,

                        修炼必须合乎炁机之自然。内炁发生之状,如果纯属先天轻清之质,自然就会冉冉上升,脱换自身阴浊之气,渐觉身轻如云,似飘云端,妙不可言,这些都是极好的现象。这时发动的内炁,是由体内自动发生,与初学之时炁归丹田有所不同。初学炁归丹田,是收纳空气之中的清炁,纳入丹田之中,是有为的;内炁自动发生,是无为的。引炁归入丹田,真正积累于丹田的清炁极少,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由丹田自己发动。

                        当然,内炁发动之后,仍当一意不动,令炁自主,否则意随炁走,不免产生“助”炁之失。又当须知内炁发动,并非全都表现出冉冉上升之状。有时会有种种形象,变化万端,难以具述,功夫到处,效验自见。


                        问:修炼若用守窍法,应当守在何处为宜?守窍之时,应当注意什么?
                        答:修炼用守窍法,也不能说守住哪一窍最好。守窍的法门很多,如守祖窍,守丹田,守命门,守会阴,守涌泉,守黄道,守黄庭等等。根据老师传授和修炼情况的不同,各有所宜。如炼性当宜守祖窍,此处为性之根;炼炁当宜守丹田,此处为炁之根;炼精当宜守会阴,此处为精之关;等等。

                        但是无论守于何窍,均要求不可死守,死守必出问题。犹如狂野之马,奔驰不守,今为约束起见,以缰绳系之桩上,即为之守,这时就不要再去管他,听其自然可也。守窍也是同一道理,守在一窍,即可听其自然。如果再加心力,守住不放,则其处气机凝滞,而不流通,必然产生问题。

                        丹经上对此颇有强调,如云:“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意求。”“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妙在有意无意之间。道家讲“守中抱一”,亦有此意。中即中道,不偏两边,一即一窍,不可死守。《周易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仔细参悟“浮游”之旨,即可明白。


                        问:守某些窍位,丹经上面说妙在有无之间,也就是书上所指的“若存若亡”,不知如何才能做到?
                        答:守窍的要妙,在于守而不守,既非死守,又非不守。假如死守一处,则易气机凝滞,淤塞不通,恐生弊端。假如失心不守,则易散漫无际,气机不聚,恐落空亡。

                        因此丹书强调守窍之功,妙在有无之间,谓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又曰:“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总之不可用意太过。亦不可完全无意。

                        具体做法,开始可将意念守于窍位,然后逐渐忘掉,但又不可全忘,还要时时照顾。诀曰:“先存后忘,知而不守。”其中精微,还要个人仔细悟解。


                        问:有的丹书,下手第一步要求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回光返照,又要求意守祖窍,还要求呼吸入于丹田。如此一来,心意岂不是更加散乱,而且不成章法了?具体的修法又当如何?应当注意什么?

                        答:丹书上面所讲的功法,下手各自不同,皆有一定程序,不可颠倒错乱。而且入手的种种方法,各有各的不同功用。首先要把道理认识清楚,然后依照次序去做即可。

                        二目垂帘的作用,起初来说是为了帮助入静。然后意守祖窍,祖窍为性之根,守此可以见性,此为修性之功。待等念去心澄,神光会聚,即可眼观于鼻,鼻观于心,心观于丹田,回光返照于丹田之中,随之呼吸入于丹田。丹田为命之源,此为修命之功。如此做去,虽属下手之法,已将性命双修之工,囊括其中。可见其中工程,皆有次序,步步分明,并无心意散乱之忧。

                        以上具体修为,应当注意,一者逐次做去,不宜躁进,二者意守非同死守,但留意在即可,不要执着。  

                        问:有人说两眉之间为“玄关”,对否?守此处可以结丹吗?
                        答:“玄关”二字,在丹道书中,多有提及,是修炼的重要机关。如云:道有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不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意思是说,明白了玄关一窍,即可超越于众多修道法门之上,得此一窍,即足以了道成真。又云:玄关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不离己身,身上又没有。这样说法,几乎要把人搞糊涂了。同时也应该明白,如果功夫未到,仅凭字面理解,很难明白其真实含义。再则功夫上的景象描述,也很难藉以文字真实表达。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玄关不是一个有形有象的窍位。所以如果说两眉之间为玄关,是未经明师指授和真功实践的错认。
                        但是对于最初学习修炼的人,不必追问玄关的真正含义。这是高层次的一个问题,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就可解悟。只要按照本书之中所讲的方法,按部就班地依次修习,功夫逐渐递进,才是最现实的得道。同时,结丹是一定要按照修炼精炁神的方法,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在下丹田烹炼温养,才能逐步成功。执守两眉之间,根本就不可能结丹。


                        问:我在白天做功之时,受到其他人的外来干扰,导致气机大乱,甚觉懊恼,感到元气亏损,难以恢复,找了几个气功师调治,也不见效果,现在我想换个环境治疗,能否介绍一个专门修道的地方
                        ?是否可能治愈?
                        答:做功之中,遇到这种情况的人并不罕见,只不过受影响的程度存在深浅之分而已。选择白天做功之时,注意一定要在自己说了算的时间进行,即在白天做功的时间段内,保证不会受到外来的干扰,然后才可以安下心来踏实做功,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另外注意,为了防备万一可能出现的外来干扰,就要在做功之前存在一个预先就有的心念,即在做功之时,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自心都不要为其所动,这样受到影响的程度就可以降低到最小,甚至完全可以不受其影响。须知修炼的人,随时都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魔扰,而且并不仅仅限于以上这种情况。同时这也是对于修炼者的一种考验,如能安全过关,功夫同时也会超升一层,所以笔者说“有魔即有道,无魔即无道”。修炼之士,应当明白此点玄机。

                        提问所述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平时炼心不够,所以受到外来干扰,自心随之动摇,不能自主,导致气机大乱。由于这种情况乃是自心决定,所以仅凭气功师的外用手段,试图调回原来的境界,恐怕难以奏效。道家修炼所云“入静”之意,如果不能够做到“心不动”,即自心尚随外界境象而动摇,不能算是真正入静。所以道家修炼以静功为基,自有其充分理由。

                        至于打算换个环境治疗,并非完全不可。但是请问茫茫世间,哪里是专门修道的地方
                        ?至少目前道教尚未有这样的组织。因为道家自古以来都是清静孤修,自修自得;民国年间陈撄宁先生曾经有过成立“仙学院”专门机构的设想,终因条件不足而搁置;目前道观都已开放,道众均忙于接待游人香客,无暇盛纳专事修道之人;本人亦有专设修真机构之期望,但是目前恐难以达到。

                        况且对于做功遇到的这种情况,本来就是平时炼心不足的问题。应当从其问题的根源入手,就是说还应当在做功炼心的方面调治,才有可能彻底治愈;而且今后即使遇到同样的情况发生,也不会再受到影响,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出路。试图以改变环境来保障做功的效果,也不是一种可靠的法门,即使暂时改变环境能够收到一定程度的效果,那么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外来影响,仍然不能避免不出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岂不悟之。

                        历史上的修真祖师,提倡“大隐居尘”、“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自有其充分考虑。只有在红尘之中持修,做到在尘出尘,在世出世,在家出家,在俗离俗,才是真正的大隐真修,能够做到在红尘之中炼心不动,才是真正的“不动心”,以此“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旷劫不坏的“金丹”。


                        问:我对修炼非常热爱,坚持做道家气功,发现到外地旅游,每次在道观或灵塔之处做功夫,就会产生极强的气感,请问是否和古代在此修炼的人有关
                        ?
                        答:道观和灵塔所建的位置,一般是在山青水秀的地方,比较具有生机,或者可以说是“风水宝地”,因而在此必然会有灵气会聚,并且做功之人更易觉察。古代的修炼之士,亦多选择此类地方,作为静修场所,这种环境一般保护很好,古人的修炼气氛也就能够保持至今。

                        再者这些场所,又能给人以一种清静、虚无、庄严、祥和的氛围,自然利于做功,而且往往能够得到极强的气感。
                        但是对于参修正道的人士而言,亦不可过于执迷外境。就象那些炼气功的人们,神秘得不得了,说是在道观和灵塔之中,有如何如何神灵之气,甚至如何如何云云……,这就未免变成一种迷信了。

                        而且修炼之人,自心能够做到自己做主,不可追逐外境,而生分别之心。要知大道无所不在,真炁无处不生。《庄子》有云:所谓道,无所不在。道在蝼蚁,道在薒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等。试看天上下雨,并不选择挑拣,大路上会下雨,庄稼地会下雨,厕所里也会下雨。所以修炼之人,自心不应随外境而产生变化,方才合乎无所不在之大道,无处不可修真。

                        当然,如果处于道观或灵塔之地,能够收到容易心静气生的效果,也是一件好事。对于初涉修炼或者定力不足的人来说,亦可借此环境帮助培养自己的道心,逐渐入于清静之门,不为无功。

                        但是对于证悟上乘的修真之士,就不应当追逐此境,即自心不可随外境产生分别,而应当能够以自心运化外境,就是说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中,都能够保障自身的功修。所以到此程度,自心将不为外扰所动,则时时处处皆在道中。由此入去,人生将无处而不可,修炼将无时而不行,乃至无处不可修,无处不自在,方才合于自然大道。到此地步,何等自如,何等洒脱
                        !


                        问:我喜欢阅读道家修炼丹书,并且做过一点打坐的功夫,现在感觉有人在和我说话的时候,言语之意是在盗窃我的精气,弄得我整天无精打彩,疲惫不堪,做功也静不下来,一天到晚惶恐不安,请问如何是好
                        ?
                        答:这是一种入魔的现象,应当速断此想。否则长此以往,将无法正常生活。须知修炼之事,是在先天境界用功夫。所谓先天,是一尘不染的虚无状态。这种境界,对于初学修炼的人而言,与后天世界的现实生活不可等同。如果都是一回事的话,也就不必用功修炼了。所以万万不可将修炼之中应持的心念,直接照搬到现实生活之中去,把现实生活之中的许多事情,与修炼的功夫纠缠到一起,搞得难分难解,撕扯不清,这样就会容易产生错觉。流弊所及,甚至把有人和你的说话,都错解成为别人从你身上盗气,真是荒唐无稽
                        !此种不良心理一旦注入,愈演愈烈,当然是会感觉气机衰减,无法安静,内心世界一片混乱,全部被“魔”占据了。这个“魔”是心魔,并不是外面有人能偷你的气。

                        发生这种现象,只有从内心深处彻底打扫干净,勿作此想。否则日复一日,只会作茧自缚。如果从内心深处彻底断绝此念,则自己完全能够做自心的主人,“魔”亦化为道矣。以后即使遇到其他魔扰,亦必能随时化解于无形之中;对于自身的功夫,又可以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如此使修炼与现实互不相扰,先天与后天互相依存。则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何不悟邪
                        !

                        问:做丹田呼吸,真炁在丹田涌动,直冲尾闾,忽觉尾骨疼痛难忍,再往上走,就没有感觉了,这是怎么回事?符合修炼吗?
                        答:所说丹田炁足,发生涌动,向后冲向尾闾,这是极好的现象,是开任督的征兆。但是冲到尾闾,发生尾骨疼痛难忍的情况,恐怕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可能用意导引,炁尚不够足,努气硬冲,所以发生疼痛。如果真炁充足,则自然冲关,绝不会发生疼痛难忍的情况。另一可能是尾骨处气血淤滞,也可能从前受过伤,中医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以炁行于此,滞碍难行,就有疼痛之感。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就不要用意念强行导引,必须等待丹田之炁养足之后,自然冲关,就不会出现这种疼痛的现象。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就要等待真炁慢慢通过之后,冲开淤滞的气血,则疼痛自然消失。

                        这时千万不可硬行导引,则不惟于事无补,反而加重症状,难以医治。既然到尾闾关炁未通过,当然再往上也就没有感觉了,而且炁行之后,其势已消,如同水流散开,也就无力流动。对于是否符合修炼的原则,这一点已经讲过,行功之中,只要不是感到痛苦的现象,或者出现神经失于正常的情况,一般来说都不是坏的现象。如果发生痛苦,那就应该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调整,以防不良发展。
                        

                        问:运用调息之法,呼吸出入丹田,入静之后,腹内隆隆作响,身体跟着晃动,请问是否先天真炁发动的景象?
                        答:这两种情况,都是静坐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不算奇怪,但是并非先天之炁发动的景象。腹内作响,只能说是入静之后,腹内炁机变化,引起肠胃蠕动,发生自鸣。本来也不是十分稀奇的现象,和先天之炁距离尚远。身体晃动,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时要注意控制,以免造成愈演愈烈,手足并动,拳打脚踢,甚至跳将起来,那就已经入于魔道了。

                        须知先天真炁发动之时,炁机会在腹中动转升降,决非平平肠鸣的情况;其震动之景也会发生,但是乃为身体内部的震动,不是身体外部的晃动。而且此时身心已经深入大静,周身舒畅,毛孔透爽,妙不可言。要在以真修实证体悟,功到自知。


                        问:丹道所讲的小周天和大周天,与气功上的小周天和大周天,二者是否相同?
                        答:并非相同,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丹道所讲的小周天,是在丹田之炁养足之后,炁足发动,下行阳关无出路,上冲心府行不通,自然冲开尾闾,穿过夹脊,直透玉枕而上泥丸,而后自前顶降下,由上鹊桥
                        (舌顶上腭之天池所在),沿十二重楼,下绛宫而归丹田,此即所谓后升前降之“小周天”。周天开通之时,炁流粗劲,力量甚巨,乃由脊髓而通关。要想达到此等地步,非得丹田炁足而后可。这一点在童真之体,真正入室下功,较为容易做到;若在中老年人,则较为困难,因为补足亏损,要费许多功夫。

                        小周天打通之后,八脉之中任督二脉已开,其后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冲、带等其余六脉,随之渐次冲开。普通之人,十二经络全开,惟八脉为阴气阻塞,独修真之士可以阳炁开之。较之常人所用十二经络系统,又打开了一个新的八脉系统,如是能够相互调节,功夫层次亦随之加深。

                        八脉开通之后,还要打开一个更深层次的大系统。因全身有一总脉,为周身炁脉之总持, 道家谓之“中黄”
                        (非中脉,前已有述)。此脉有两窍,称为“无孔笛”,上窍通天,下窍通地,旁通五心,达于四肢。此脉打开,方可谓之“大周天”。

                        一般来说,小周天开通之后,百病皆无;大周天开通之后,人天会通。小周天与大周天打开之时,皆有真实景象,炁足自动,绝非意想可为。而且真炁发动之时,后天意识泯灭,自身无法做主,全凭真炁所为。打开之后,则炁通有景,与初开之时,又有不同。初开之时,炁为有形,开通之后,炁为无形,其间变化,皆须亲身证验乃知。

                        因此,丹道所讲的周天,与气功上所讲的周天,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且,丹道周天,不加后天意念导引,完全是炁足自动,自然而然,功到自成。社会上流传的气功法,均以意念打开小大周天,其实不过属于后天意识导引之皮下气通,也许偶然能够得到速效的感觉,但与丹道所讲的小大周天之层次,有着云泥之别。


                        问:前些日子,看《文始真经注》、《乐育堂语录》,总觉看与不看的心境皆是稀里糊涂,偶尔增加了些修持之力,但维持不久便消失了。请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答:阅读丹经道书,而觉收效甚微,甚至稀里糊涂,这是缺乏行持的原因。须知古代修炼家留传下来的著作,都是根据他们的身心验证切实得出的结论,是理法合一的东西,必须知行并进,才有可能切身受益。倘若仅凭翻看书本,无异纸上谈兵。好比阅读拳书上面的所谓高招,自己不去训练,功夫依然到不了身上,与人对搏一触即溃。

                        修炼之道,贵在知行为一,知行并进,修真有份,有知无行非真知,有行无知是盲行。即便可以顿悟直超、即身证圣的上乘大法,若非超等根器,且有真实笃行,亦不免落于空亡。


                        问:无师看书上之法,采药之际守绛宫 (心窝),吸气,而觉心慌,无法控制。此为何故?采法对否?
                        答:道功之中,方法很多,其中优劣混杂,不可不辨。采药的作用,在于使其归炉,即归于丹田。然后兴功炼养,补益三宝。此际必须降下心念,以充炉火。所述采药之法,却将意念守于绛宫,又加吸气,极易导致心火上窜,无法降伏。故此才觉心慌,难以控制。如此一来,采药未见收效,用功先见其害,焉能说是采法正确?倘若刻意照此蛮干,惹起心火妄动,导致鼻血涌流,亦非绝无前例。

                        因此若无师传,仅凭看书,按图索骥,只求领悟性功之学理,尚无大碍;如果行持命功之采炼,无异盲修瞎炼,易有后患,学者慎之。


                        问:初习修功,收效显著,到达一定阶段之后,总是迟滞不进,如何才能改变?
                        答:初习修功,一般人都是较为认真,而且初级的功法,较为容易把握,因而收效显著。经过一定阶段之后,人们出于惯性心理,往往执守已往的成效,以为这样就能够继续进步,岂不知这种做法恰恰等于划地为牢,自陷囚笼,反而束缚自己不能进步。

                        因为修炼是一个连续不断、时时更新的过程,惟其如此,才能生生不已、深化生命、超越自我、步入圣域。故此功夫做到一定程度,就要打破守旧框框,才能继续前进,迈入更高层次,否则只会停滞不前。试图用昨日的流水填充今日的溪流,其结果只会使溪水停止流动。《礼&#8226;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8226;易辞下传》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皆合修为之道。

                        去年笔者师弟自宁来此,他已年逾七旬,相与谈道,他述每日如何坚持功法云云,余问之曰:这样用功,何日可以了歇?他在听后现出迷惘之态,转而问余,余即与之分析,方才令其心悦诚服。故修真途中,行进一层,就要打破一层,跳出樊笼,才能不断飞跃,直趋上乘。当然功夫必得脚踏实地去走,不可躐等而进,否则恐不扎实,甚至误入于岐途。

                        另外功夫停滞的原因很多,有人未得传授,不知下一步如何去做;有人悟性不敏,达到某个阶段迷失了方向。总之都在原地踏步、作茧自缚而已。只有不断更新,方合大道路数。
                        

                        问:初步锻炼丹田呼吸,便觉胸憋气闷,原因何在?如何改变之?
                        答:此乃“橐龠”未通之故,并不奇怪。对于修炼而言,人之肺与丹田之间,犹似存在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惟修真者知之,称为“橐龠”,为道家秘传之关窍。人在胞胎之时,此“橐龠”相通上下,连接脐带,从生母呼吸受炁,那时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并未形成口鼻呼吸,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丝毫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行于口鼻,变为常人之呼吸,即肺呼吸。橐龠管失去作用,也就逐渐迷塞了。老子在《道德经》上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即指此管。

                        初步做丹田呼吸,为什么会发生胸憋气闷的情况,就是由于把肺呼吸引入下丹田,上下不通,用意太过,行气失当,冲压之下,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当然有些人先天素质较好,橐龠管尚未完全迷塞,可能容易通过,就不会发生困难。

                        因此,行气之时,一定要注意顺其自然,不可以强迫压气,也不可以强制憋气,匆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感觉发闷就往上一点,功夫到了,即可慢慢冲开。层次一变,自有征候,个人是有感觉的。故此丹田呼吸的初步口诀,就是要开橐龠。当然橐龠在上乘丹法中自有妙用,这里不过是起首功夫而已。


                        问:早睡早起,与养炁有何关系?
                        答:早睡早起的卫生习惯,符合人身阴阳二炁的变化规律。
                        按照道家学说,戌、亥二时,乃为人身阴阳二炁相交之际,此时早睡,则体内阴阳二炁默会于中宫,念想俱泯,入于混沌,心炁自降,肾炁自升,二炁相和,抱神以静,静则炁生,产育而生炁矣。于子时开始生出一阳之炁,至丑时生出二阳之炁,又至寅时生出三阳之炁。此时阴阳二炁恰好平衡,成为“地天泰”之象,故曰:“三阳开泰”。这时人身的阴阳二炁,均已达到旺盛,无有偏颇,呈现一种中和状态,和炁来朝。既已炁机壮旺,睡眠便自动中止,一般人都会醒来一次,时间在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随着各人情况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这时醒来,最好起床做功,采取新生之阳炁,为我所用。即使不事修为,早上起来散步,或做其他运动,亦可将此新生之炁,充实于周身。这就是早睡早起的好处,以天然炁机寿养自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06: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反,如果不能保证戌亥二时进入睡眠,则阴阳二炁不得调和,神炁分离,失去人身自我调节的大好时机,也就无从培养新生之炁。如果不能及时早起,寅时醒来仍然贪睡,最易进入昏睡状态,则人身炁无所主,必然奔溃散乱,白白消耗,而不能为我所用矣。如果不能及时早睡,则戌、亥二时,阴阳二炁无从交和,无法产育新生之阳炁,亦必损害炁机。这样晚睡晚起,起床之后,定然炁乏力少,体倦神疲,戕害身体,于人何益!当然,修真之士,若能在戌、亥二时,静心养炁,调和阴阳,既济水火,其效又比睡眠,更为增益。


                        问:能够帮助炼炁的饮食有哪些?吃饭和炼功如何配合?
                        答:饮食为人每日所必需,是后天能量的摄入渠道,因此对于炼炁关系甚大,不可不讲究之。能够帮助炼炁的饮食,在道家十分讲究。每餐应当注意少荤多素,即多吃蔬菜,少吃肉类;但也不是多吃蔬菜就行,主食也不可废除;主食方面比较而言,面食较为益炁长力;饮料方面汽水能够把人体内的炁带出来,虽然夏天可以帮助散热,但是不属于帮助炼炁的饮食;水果或果汁较好,富含营养而且利于清炁上升,所以仙人都喜欢吃桃,神仙的供品也少不了水果。

                        吃饭和炼功之间的配合,这一方面也不可忽视。饭前如果太饿。就不要急于炼功,一定要吃过饭才行;如果不感到饿,也可以服炁代替吃饭。饭后不可马上炼功,要等半个小时左右再炼,因为饭后脾胃在做消化的工作,不可干扰,以免妨碍消化,有损健康。吃饭不可太饱,吃得太多则占据“炁”的空间,不利于养炁。修炼动功如太极拳之类,也不是吃得多了功夫才会棒。历史上功夫好的拳家不一定很长寿,因为没能照顾到养生的原因;懂得养生的拳法大师,一定是功夫好而且很长寿。


                        问:太极拳如果不使劲炼习,将来如何能够用于打斗?武松喝酒打死一只老虎,是不是喝酒之后炁会很壮,喝酒对于炼炁是不是有好处?

                        答:太极拳的炼习,当然是以松柔为本。至于打斗,在使用时是以爆发为利,但在炼习时就不一定。须知刚的东西要从柔的里面去炼,快的东西要从慢的里面去炼,极柔胜过极刚,极慢胜过极快,其中道理甚为精微,非三言两语所能解释清楚,亦非纸面文字可以测知。

                        姑且打个比喻,试看老虎在平时行走之中,必定是极松极柔,可是在捕捉猎物之时,却凶猛刚烈,势不可挡。当然武松喝酒打死了一只老虎,但不能就说喝了酒炁才很壮
                        (这是一个外国朋友提的问题,有点滑稽)。首先武松是一个英雄,他有很高的武艺和胆识,其次他在喝酒之后思想比较放松,没有太多的想法,不会害怕,所以能够勇往直前,全力以赴,以最佳的竞技状态打死了老虎。其后当他看到猎户借扮的老虎出现,才知道害怕,这时酒已醒了,即可说明问题。但是如果换一个人不是武松,试想就是喝再多的酒,可能也打不了老虎,弄不好成为老虎的一顿美餐,所以还是武松的内在功夫为主要因素,喝酒不喝酒并不重要。根据这个话题,决不能说喝酒之后炁会很壮。喝酒对于炼炁也没有好处,因为酒能乱炁。

                        但是道家修炼高真对于酒,却是情有独钟,乐于称道,这也是很有道家意趣的一个方面。如吕祖诗云:“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以及“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等等。不过这些高真所谈及的“酒”,就不是凡间俗子所饮的酒。而是修炼功夫成就之后,在自己体内所酿就的“琼浆玉液”。其他在修炼之中,“酒”的含义还有许多解释,在此不必扯得太远。

                        但是,可以领悟的一点,很有趣味的一点,在炼功之中可以用一点微微“醉意”理解。好象有点喝醉了酒,什么都不考虑,周身轻飘飘地,这就近似一种“炁”的状态。只是注意但有一点微微醉意即可,不要用意太过,作出有醉的形象来,那就不是炼功,而是神经失常了。修真有成之后,周身关窍俱通,即使饮酒千盅,也不碍炁,但这对于初习者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不必考虑。
                        

                        问:辟谷不食对丹道修炼有决定关系吗?下手修持内丹功夫,先从辟谷法开始,行吗?
                        答:这件事情,应当明确分析,才能认识清楚,不要盲从。首先必须明白,无论怎样一种辟谷不食的方法,只是能够解决不吃饭的问题,但是决不能达到成丹的目的。所以辟谷之法,对于丹道修炼并无决定关系。过去住山的修炼之人,遇到缺乏粮食生活困难的时候,或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带来的麻烦,可以使用辟谷的方法,专心修炼,逍遥物外,既能做到不去连累别人,又减轻了个人修炼带来的负担。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保证吃饭完全不成问题,因此不必多虑,当然也不一定非要辟谷才能修炼。

                        从健康的角度考虑,假如暂时有一段时间不吃东西,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之下,可以达到休息肠胃或者治疗某些疾病的效果,也有一定好的作用。但是如果想要专门依靠辟谷作为修炼内丹的阶梯,则完全不符合古代修炼家的本旨。

                        一般辟谷的人,只能达到某个阶段不吃东西,时间长了还是要恢复饮食,不能永久断食。丹道修炼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命功方面已经结丹,性功方面已入大定,则不用任何辟谷法,自然就能达到不食的程度,而且到此层次,已经远离人道,可以做到永久不食。

                        对于一般人的身体状况而言,总是多少存在一定程度的亏损,下手学习修炼功夫,必须要从入静炼炁入手。积精累炁,修养三宝,以培补亏损。为了达到积精累炁的目的,首先需要有充分的食物营养,才能提供后天的能量,以生发先天之资源。但是如果下手修炼,就从辟谷绝粮开始,好象连一粒米都不放,只用一锅水怎能做饭?这样怎么能够结丹呢?因此内丹下手先炼辟谷,未必就是正确的途径。


                        问:从事道家修炼是不是一定要吃素?请问吃素的道理何在?吃素不方便是否可以随缘?
                        答: 道家戒律,对于素食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决定应该吃荤吃素。
                        从事丹法修炼,照例开始是应当素食。因为肉食容易产生浊气,而且造成欲火上冲,滋生杂念,均对修炼功夫有妨碍。经过一定程度的修证,周身阳炁充盈,而且定力已足,在饮食方面就没有禁忌,无论吃荤吃素均无妨碍,关键在于心念之自我把握,但是仍以素食为主较好。

                        另外也要根据身体情况考虑,据说张三丰真人入室修炼,已经六十七岁,阳炁不足,他就吃了三年鱼补养身体,最后得以修成。

                        道家最上乘的斋法,是庄子所讲的“心斋”,即内心清净,这才是真正的“斋”,并不在于吃荤吃素,但这是对上智之人说法。

                        同时也不要误以为多吃肉食就有营养,动物在被捕杀的时候,由于惊恐,身体内部分泌毒性物质,人吃了以后就会得病。
                        对于一般的人,如果吃素不方便,笔者提倡“少荤多素”的原则,比较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且与丹功修炼无大妨碍。
                        另外,针对现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笔者劝人的养生口诀为:“吃饭要吃素,吃粮要吃粗,穿衣要穿布,出门要走路。”

                        问:对于有家室的人来说,从事修炼内丹功夫,如何处理夫妻房事?房事对于修炼有妨碍吗?是否应当断绝房事?
                        答:对于有家室的人来说,从事修炼内丹的功夫,笔者不提倡完全断绝房事,因为必须照顾到夫妻关系。
                        如果夫妻二人能够相互理解,有一段时间
                        (比如百日筑基阶段)分开,专门修炼;或者夫妻二人同时做功,进行双修,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是除非生就的神仙伴侣,在世间不太多见。在昔马丹阳、孙渊贞(即孙不二)夫妇二人,富甲半州,儿女成人,孙渊贞即劝其夫马丹阳离俗修道,二人将王重阳真人接至家中,舍弃全部家产,夫妇分居,同时用功,最后双双成就大道,留下千古佳话,是神仙史上不可多得的佳偶良伴。此乃对于正式入室修炼者而言,我们不可能提倡人人都学他们。

                        如果从事修炼功夫,对于现在一般的人来讲,可以先从筑基入手,这时对于房事要适当节制,以免损失三宝过多,影响功效。房事无度,人人都知道伤害身体,如要彻底断绝,则要男女双方情愿方可,若有一方不同意,就难以办到,所以不一定非要完全断绝。

                        而且有家室之人,往往在这方面形成熟路,如果强行断绝房事,反而有害功修。依理而论,男女行房,是人道之必然;阴阳结合,也是天道运化之正轨。做清修功夫的人,以身体内部阴阳二炁的交合,作为修炼大丹的基本途径;夫妇双方,以身体男女的阴阳交合,作为人伦之道的正常维系。均有合于天地大道,只是不可失之太过不及,则于身有害,二者一理。如果强行克制,亦有违天道,故为
                        道家修炼所不取。
                        我们所提倡的是“乐而有节,爱而不伤”,即行乐而要有所节制,相爱但勿太过放纵,这样做较为利于世俗之人。所以针对普通做功之人而言,不一定非要全部断绝,亦不可过分放纵而伤身体,守乎其中可也。


                        问:有时秘传采取活子时口诀,言当“外肾兴起,欲射未射”之时,谓之不老不嫩,即用炼精化炁之功,对否?
                        答:否!所谓炼精化炁之“精”,非交感之精,非有形之精,乃无形之炁,精即炁也,又名“元精”。《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云:“大道无形”,有形非道,故不可用。丹道所炼者,乃无形无象之先天元炁,而非有形有象之后天阴精。外肾兴起之时,是已见形,而非道机,岂可采用?

                        再以“活子时”而论:“活”者,无形之谓也;子时者,一阳初动之炁也。一阳初动之炁机,极其微而弱,丹经又称为“黄芽”,又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此时炁机萌发,未成其形,故曰“无形”,此时方为先天炁动之活子时,吾则称之为“先天活子时”。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有云:“阳不自举,内肾窍中之炁发出而外肾举也。”阳炁初从内肾发出之时,谓之一阳初动,是为活“子”时,此时炁机在内萌生,而外肾并无成形变化。及至阳炁继续发动,一阳变为二阳,为活“丑”时;二阳再变为三阳,为活“寅”时;三阳再变为四阳,为活“卯”时;四阳再变为五阳,为活“辰”时;五阳再变为六阳,为活“巳”时。及至六阳,阳炁盛满而成形,无形之炁,化为有形之精,已为精动,而非炁动。此时外肾成形而兴起,落入后天,已是六阳发动之“活巳时”矣,焉为“活子时”哉?与一阳初动之时,判然有云泥之别,充其量仅可称为“后天活子时”而已。此时六阳齐发,六阳已属老阳,药物成形已老,采之已迟矣,如何却谓之“不老不嫩”耶?何其荒谬,焉得不悟!

                        何况此时所谓“已射未射”者,有形之精已成,纵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其好不容易勒回不放,亦不过暂时逆收回于膀胱之内,最后还是逃不脱随着小便排出体外,无可奈何花落去,竹蓝子打水一场空。所以怎能够望文生义,把古人喻炁之“精”与今人喻形之“精”混为一谈。古仙有云:“若将有形成变化,细酒羊羔亦上升。”笔者在此直讲真传,学子当悟之!
                        




                        问:年轻人初学打坐,容易发生遗精的事情,请问是怎么回事?
                        答:初学打坐,容易发生遗精的现象,在有些人中的确是有,特别在年轻人中偶有发生。其中原因分为几种,难可一概而论。由于年轻人火气甚旺,打坐不得法,就容易发生遗泄的事情。比如有的年轻人身体过度虚弱,又要盘腿打坐,就很容易劳累,太累了就容易遗精;有的双盘打坐,造成一种向上的力量,引起心火妄动,摇动下元,也会导致遗精;有时打坐之时意念太重,心火上扬,火水不交,也会发生遗精;有时打坐意守丹田,下元火气太大,发生冲动,收摄不住,其后也会不自觉而遗精;等等。

                        所以要悟,就是要研究问题的症结所在,逐渐修正自己的做功方法。打坐之时不要过于劳累,不一定非要采取双盘,意念不可太重,意守丹田不可死守,等等,这些都值得注意。经过相应的调整,身上的气候变得和平,就不会发生此类事情,而且修功必然随之精进。


                        问:我因学习紧张,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和失眠症,于是开始炼气功。意守丹田,全身放松,收功时把身体内外之气收归丹田。初炼对身体有所改善,可是每炼一段时间,就会梦遗一次。我又不愿放弃炼功,就这样炼了三年毫无改善。请问为何丹田存不住气?应如何矫正?

                        答:神经衰弱者劳心过多,心火不足。心火不足,则无以董蒸肾水使之上腾。如此火不得降,水不得升,心肾失交,自然容易造成肾水下行而走失,此病之根也。再加炼功不当,执着于意守丹田,由于丹田靠近男子精室,加入后天意识,水源不清,极易令其变浊而下漏。况且又引身体内外之气均归丹田,则走失更甚,不如散布于全身,损失还小一些。

                        意守丹田,是中老年人借精补精的入手功夫,未必适应于青少年,年轻人当慎用之,不宜削足就履。如若不得师传,缺乏指导,盲目下功,难免误入岐途。针对上述情况,应当放弃意守丹田的做法,改用静功修持,以治疗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改善之后,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问:静坐用功,而体内之精终不能化炁,常有走失,请问年轻人应当如何用功?又与老年人有何不同?
                        答:欲使精化为炁,先要明白精与炁的相互关系。须知精与炁本是一物,炁为精之源,精为炁所化。未化精前为先天炁,炁既化后为后天精。炁所以化为精者,皆因后天情念之动,心火遂起,而先天炁化为后天精矣。欲使精化为炁,最易简的方法就要使炁不化精;欲使炁不化精,须使心念不起,不堕后天,自可摄精归源,这一点全仗性功之精纯。

                        而在年轻人,尤其容易做到,因其后天意识较少,童体无亏,容易保持先天真性
                        (元神),先天元神与先天元炁本为一物,“性住”则“炁自回”。而在老年人,尤其不易做到,因其后天意识较重,早已形成后天熟路,难以回复先天真性,先天元神与后天之精本非一事,欲返先天则难。当然二者并非绝对,因人而异,但就一般而言,年轻人在先天上占有一定优势。

                        故此年轻人可以直接从炼炁入手,而老年人就要从炼精起步。年轻人炼炁,其实就是炼炁化神之功,因年轻人精全炁旺,故须以神炼炁,以炁养神;老年人炼精,其实就是炼精化炁之功,因老年人精衰炁枯,故须炼精补精,以精补炁。老年人补足精炁,才能与年轻人一样起修。所以年轻人可以省略“炼精化炁”一步工程,较老年人修真为快。年轻人如果试图按老年人的路子修为,反而自走弯路,炼精不成,最易自伤命宝,可不悟哉!

                        只有从性功下手,入得清静,返还先天元性,性住炁回,自可保住先天之炁,而炁不化精,精自为炁,以炁化精,将不为而自成矣。此皆就功夫法则而言,其间分别甚为精微,若非实际印证,则不可拟议之。


                        问:每次走失,常在熟睡之时发生,采用念佛不起作用,应当如何避免?
                        答:初做功夫易患“道解”
                        (走失),这种情况前面已经有所谈及。关于这一现象,有外因也有内因,推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心火未降。外在的因素,比如座下垫得太暖,睡觉被褥太厚,打坐盘腿过紧,用功意念太重等等,这些都易引起心火上冲;内在的因素,就是浊念未除,心火遂起,心肾不交,水火未济之故。

                        因为人身无非阴阳二炁,阴者属水统于肾,阳者属火统于心。欲使肾水不失,须使心火不升。降下心火,薰蒸肾水,水化为炁,炁自上升,而无走失之患,如此谓之阴阳相交,水火既济。

                        因此根本上应该做到心地清静,以性炼命。一般人讳于言此,却又无法解决。试图求助于身体外部的方式,未必能够解决自身内部的问题。由此可见,性功在初步修持中的重要。然后才能以心摄炁,以炁养心,神炁合一,渐入内修之正轨。功夫深处,阳关自闭,永无漏泄,我命由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06: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洗髓法
准备活动:在身体状况允许的范围之内,做一遍全身性的活动,比如全身拍打(空掌切不要过重),广播体操,或者活动活动关节和肌肉均可。以达到通经络活血行气的效果。
   
体态姿势:站座卧三种姿势均可
              1.站姿为马步站立,双脚宽于肩,双腿轻微弯曲的高位桩,双手自然下垂;
              2.座姿要正襟危坐,不要靠着,含胸拔背,下颌微微回收,不要仰头,双手手心向下平放在双腿上(低血压患者手心向上);
              3.卧姿为平躺,头部或者上身略高,双手手心向下平放在双腿两侧(低血压患者手心向上)。
              三种姿势任取一种或因时因地取势均可,双目微闭或全闭都可以。但一定要切记:身体放松,不要勉强,以舒服自然为宜,心情要保持轻松舒畅。

    呼吸方法:1.自然呼吸法(鼻吸口呼或者鼻吸鼻呼)
              2.深呼吸(程度以自己承受范围之内,不感到憋气,很舒服就行了),
                注意:吸呼要均匀,要放松,慢慢的放松,越舒服越好,不要刻意去追求效果或者其他的感觉。

洗髓法(适合各类脊髓,骨骼疾病患者,健康人,本法也是打通督脉以及周天功的辅助方法。三种洗髓法,任选一种或多种单独或交叉习练)

1.        采光洗髓法
①        体态形势站,座,卧任选一种,以自然舒适为宜。练功地点选择在相对明亮,空气新鲜的地方。呼吸方式为自然呼吸,意想把阳光或者高能量的清洁之光捧来或者调来,从头顶百会进入,沿整个脊椎向下流动,到尾闾处,向两边分开,继续延双腿骨髓下行,到达脚底涌泉以后流出入地,一边向下流动,一边想象(或者加意念):从上到下,把脊髓中的所有疾病全部清洗掉(这个是重点),并随着光从涌泉一并流出入地。双手也可以配合意念进行相应的动作。时间为不少于一刻钟。
②        冲洗完毕以后,用下丹田采气。方法为:双手拇指和食指指尖相对,剩下三指交叉相叠,成漏斗状的手印放在下丹田部位,意想宇宙中的真气,光和能量通过“漏斗”源源不断的进入到下丹田。时间为五分钟
③        收式。做八个深呼吸。吸气时不加任何意念,呼气时注意:意想全身的真气沉到下丹田,收好
2.采气洗髓法
       方法同采光洗髓法,不同点在于:意想把宇宙真气或者高能量的真气捧来进行洗髓。
3.意水洗髓法
       ①体态形势站,座,卧任选一种,以自然舒适为宜。呼吸方式为自然呼吸,意想从宇宙中调来含有高能量的清洁之水从头顶百会进入,沿整个脊椎向下流动,到尾闾处,向两边分开,继续延双腿骨髓下行,到达脚底涌泉以后流出入地,一边向下流动,一边想象(或者加意念):从上到下,把脊髓中的所有疾病全部清洗掉(这个是重点)。也可以采用形象一点的方法就是:找一张瀑布的画(网络下载也可以),面对画面,意想自己站在瀑布下面。借用瀑布的清洁之水,从上到下清洗脊髓。时间为不少于一刻钟。
    ②冲洗完毕以后,用下丹田采气。方法为:双手拇指和食指指尖相对,剩下三指交叉相叠,成漏斗状的手印放在下丹田部位,意想宇宙中的真气,光和能量通过“漏斗”源源不断的进入到下丹田。时间为五分钟
③收式。做八个深呼吸。吸气时不加任何意念,呼气时注意:意想全身的真气沉到下丹田,收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3 20: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