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阵型大全(图)
, U( X9 r" |+ r: i' o. a注:本文转自中华历史网
( X' A5 p: d2 D, [( p5 I, D) J% z1 B a% l$ k4 Q
9 @; C3 _5 q0 N- ^7 L% t2 Z
一般而言,要达成古代战争的目的,阵形(队形)是相当重要的.但是阵形有以下4项因子,但可能是互相抵触的 4 j* C+ {! M, Z, l
1.机动力: 在山地狭道跟平地的机动力,一般而言,是不同的.山地狭道的行进,以线形的速度最快,所以最有名的就是樯L哧?在平地,速度行进最快则为三角形,你可以看看古代战争的影片,若是大军迅速前进,不管队形,那么自然而然队形会成为三角形.那是刚好在几何上人不会互相推挤,速度最快的阵形.在平地线形移动是很慢的.山地,由于草木多,三角形移动也很慢. Z# r1 {$ v% t+ O8 p. P: l
2.攻击力: 攻击力的因子比 ^复杂,你可能要等下看各种阵形的说明,才可瞧出端倪.一般而言,攻击力是要在跟敌人有最大接触面时才能发挥最大.阵形也就是要达成这个目的.也就是当你是单兵时,你身边有最多的战友们能够跟你一起作战,你们才不会被一一击破.甚至攻击力还跟是否能够激励士气有关(偃月阵).
& m f) G X; C# y& Y3.防守力: 在很多方面,防守力根攻击力类似,但仍有不同.防守力还包括队友是否能够掩护你,还有你是否能够做到"露出最小的背后".一般而言,单考虑攻击而忽略防守的阵形,背后都很脆弱( ~鳞阵).
8 s6 a# h1 v" W% }; d: Q+ \' u. y4.伤亡率: 这也叫做掩护力,这跟防守力又不相同.当你在 魰r若是有人能够在背后放攻击形兵器掩护你,这种阵最有名就是箕形阵,有点而类似在战争中步兵在前方,后方有部队放枪掩护他前进.
V; e* B" T! V, T( W4 o[所有常用阵形解说篇] 8 [1 ~. X/ e# S7 q# I( L7 `; y
东洋古代的战争阵形
+ E( L v; e e9 T1.鹤翼 2.鱼鳞 3.锋矢 4.冲轭 5.长蛇
3 f- k1 |6 W* A+ A5 }* T& y6.车悬 7.雁形 8.勾形 9.箕形 10.锥形 9 a* O& t0 ]7 X3 S. S4 t! J
11.偃月 12.方圆 13.水阵 14.八阵图 15.乌云之阵
5 @& k7 _$ ]! l9 j! q' `西洋拿破仑时代的战争阵形
% l7 K/ F! f1 F) x4 I( J4 F- ?4 X16.横队 17.纵队 18.散队 19.混合队形
0 H+ n! r7 R+ Y! q5 p1.鹤翼 # z. F1 z( X! h' F8 v
鹤翼是古代战争常用阵形.不用猜也知道这是人类一定会发展出来的.因此是专供包围用的阵形.此种阵形,主将位于中央(多半是弓步兵),两侧是副将.两侧最好使用强的部队(骑兵为多),当敌人后方有我方部队出现时,两翼立刻可以拉长,跟我方部队会合,立刻形成包围.三国志五代中有说到,是唯一可以积极攻击的阵形,其实严格说来,他说的就是要形成包围圈. @种阵形的弓箭攻击力较不集中,所以不强.等一下会跟雁形去比较.
. O! Z. F! V/ |' `# Z1 |7 e4 U假想图
/ B9 f6 n) [5 C! z 5 ]/ r' P4 m5 n
2.鱼鳞 ; L: G/ C- V" L( x9 K
鱼鳞是把兵团分成五到六段,一 层压一层的阵形.主将的位置是位于中后方.请注意,鱼鳞跟锥形的不同点,就在于三角形的宽度,锥 屋^宽.而且鱼鳞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的是一样是很密集的.这样的排列造成跟锥形不一样的结果.由于锥形的部队比较散,所以互相推挤效果小,移动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的 ~鳞却可以突击(因为最前方的部队很密集,全军才不会被冲散,锥形却会).不用看也知道, ~鳞跟鹤翼都是"文官阵形",也就是主将不用在前面亲自带头攻击,而是躲在后面(例如武田信玄,诸葛亮).但是 ~鳞防守力很弱,被人背后一冲,立刻全军溃散.因为背后露出太多了.. j1 A9 x0 v2 L2 G8 S
Z" c" \: j) i/ q/ ?8 r( P! r
3.锋矢 / g: ]" ]7 g0 G `
顾名思义,就是在全军形成箭状的样子.主将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适合战斗力高的勇将.由于最前面的部队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击阵形.请注意,所谓的突击阵形,并不是只有这种阵形可以突击,事实上所有阵形都可以下突击令但是不见得能够做到突击效果(全军穿入敌阵不会被冲散),也就是说,三国志五里面说的可以突击,是说真正战场上有突击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队可以下突击令.此外,此种阵形的后方是一平行队形, 所以在山地的移动效果相当好,当然此阵防守也是很弱的(背后露出太多).; |* f7 \, k# c1 x( {9 x
! ^. w) _6 H2 ]* v
4.冲轭
8 U; E. [! \/ I$ K" d0 ]: b$ W顾名思义是车前方的横木,也就是英文字母X形阵.把队形排成X形有什么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就是从前,左,右三方来的敌人,都如同前方一样(请注意两排的部队前方朝东北跟西北方).是个相当好的山地防守阵形(因为也是线形,所以山地移 舆够快). 8 z& r- n4 F" K2 r2 d/ P) y i

; a4 n% z+ Y) G) T! A* s0 L$ f5.长蛇 ( i' d' n: M/ c# l4 Q4 e6 j3 m
是人的自然会发展出的阵形.这种队形专为山地移动用.事实上攻击,防守均不利.不过历史上描述这种队形常常会有,例如陈寿三国志:"孔明观姜维阵形,势如长蛇."指的就是这种. g8 Q1 _* S9 C. N
% L5 ^$ S: E3 c, [
6.车悬
8 t8 F# \- F4 G6 h, O" [车悬在三国志五里没有,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车悬不是指形态,指的是涵义.车悬是一种骑兵阵.军队排成不互相推挤的多列,也就是说,这种是一车轮战法.谦信用此阵,说穿了就是要冲散信玄队形,取信玄的性命.
5 c& l C/ t4 P+ D4 ^& t4 R( |
" l/ ]8 L" Y v0 s6 l$ D# {7.雁形
$ Q7 u; \6 Q7 W5 Q: Y |雁形是英文字母V字型阵.两翼相当近,所以弓箭攻击效果奇佳.但是由于包角太小,所以无法包住敌人只能做射击.此外,跟鹤翼相同,由于是线形构造,所以平地移动也不快.
( g8 d/ m6 c0 J) H
! k) f/ ^! ?* M. ?1 d8.勾形 . D. I$ }" P& d9 z3 f: e% o4 `
看起来像是晒衣服的挂勾.由于雁形在山地移动很慢(型态如同缺一小口的倒三角).所以发展出此种山地里的射击阵形.山地里的情况特殊, @种阵形其实看起来像是长蛇,所以移动速度仅次锋矢.但是因为成为类似倒V的锐角,所以射击还是很集中,可以当作射击阵形.(注意,雁形跟勾形其实是V跟倒V,但是雁形队伍排列厚实,勾形则类似两条长蛇会合而成).
5 V Q4 i* F3 ^+ |! v6 s' i9.箕形
4 y+ V3 E. e: \0 Q& e: {5 m箕形其实就是W形阵.里面多了倒V.巧妙就在这里.里面的倒V多半是弓箭兵,长枪兵之类的远距离攻击兵种,所以可以在进攻提供掩护,但是因为排法巧妙,所以不会在正面不打到自己人.但是可惜中间有个倒V所以无法做包围,不能一齐攻击.所以是一种雁形发展出来的伤亡率小的平地阵形.
- ?: ]- N# N9 W; G2 T9 V# e w3 E( F! R10.锥形 % ~0 Y$ t4 \; C7 T5 F
正三角形阵.不用多说了,这种阵形主将位置在前方,也是勇将阵形.在平地速度极快.可惜防御力攻击力(不能有最大队友支持,攻击面小)都很差.这是骑兵在以最快速移动时,若不刻意排列,自然会产生的队形.2 A# F: N0 g2 M$ Q H2 \
11.偃月
" G0 ~2 {, Q5 n; G# ?偃月在古代赫赫有名,在唐代被当作宿营阵形.可能是韩信使用的背水阵 .由于全阵成为一种奇特的新月状构造,其实在士兵被敌人追到河边,然后倒转回来想攻击敌军时,这种新月状构造就会出现.使用这种背水阵必须 富有战争经验的将领 (也就是三国志五中说的 勇名要够高 ),要不然会控制不住士兵,新月状也不会形成(大家都吓的掉入河里.)唐代把当作宿营阵形是有道理的.因通常会找个依山傍水之处(有水,才可煮饭;有山才可砍柴).也就是险地,特别需要这种阵形. 9 Z6 @9 e* u/ K. s4 S- D

1 O9 U8 t1 L+ r& k) }2 z9 G12.方圆
5 j9 O1 ?0 y7 |" \/ C; r方圆不用多说,也是人类自然发展出的阵形.在印地安战争片中,白人常常把车子推翻然后排成圆状,全军枪口朝外,这就是圆阵.不用这种阵形机动力极差,因为可能有士兵要倒退走.不过防守力最高,因为根本没有背后.
* O4 Y$ T/ i$ ?/ b" u! @9 m5 u # y2 `4 t6 d. O- X+ `8 z/ T
说明一下,图是假想的,主要根据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阵型,这个时期容扩了以前经典和后人慢慢开发的著名阵型,例如上杉谦信的车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