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的春天,是一个难忘的春天。大饥荒已经从农村向城市蔓延。当时我在北京机械学院上学,由于学生的粮食定量一减再减,本来就吃不饱的肚子经常处在半饥饿状态之下。妈妈经常利用下班的机会从饭馆的外边捡些菜叶带回来做菜粥吃。那时蔬菜也是凭按人定量供... 0 E& }* O: L* H6 E
, X7 m5 Q& P$ _/ R+ _
2 S7 [% `! i. ]9 e# w. [这年春天,校外马路两侧的柳树叶,很长时间都没能长起来,因为经常有人一茬又一茬地撸柳树芽来充饥。学院里学生吃饭,开始使用饭卡,在每张卡上印满小方格,每个小格表示一顿饭,按照每个人的定量,留下空格,多余的空格,都打上×表示作废了。
6 W3 J5 G& }0 L% b% c1 g
. i- z1 X) S9 S: @+ Z: T, V; f
/ Q2 N! z% K( @" c4 F" n2 K& k% @
& X5 N5 k* F4 f; d. v, X后来发现有些人涂改饭卡“投机”,学院研究使用一次性的饭票,分三种颜色分别表示白面、大米、玉米面做的食品,面值有一两、二两和四两。卖饭的人,涂了饭票之后,随时就放入水盆里进行销毁,以防出现“漏洞”。 . }2 n; ?# c+ y5 i7 `9 z: k0 e
+ b: b) h1 c( R4 b- L3 |% H
7 A; r, y P* Z- r
# y7 e& ?( {# f3 E( l- Y# C最令人不解和恼火的是,三餐本来就吃不饱,现在竟然有人独出心裁,发明了什么双蒸法,这种方法,把人坑苦了。蒸窝头时,先把玉米面蒸熟,然后用开水烫面,再做成窝头蒸熟。卖饭的人用手很难拿起来,因为太软了,只好手持一把小竹铲子,把窝头铲起来放到碗里。 4 {- z( ` j K5 ]# K. i
% E5 T; H# x# D+ Z$ i1 l2 Z/ e7 t2 Q8 U& @
没有牙的人,吃着合适,一点咬劲也没有,像吃凉粉一样。做米饭时,先把米用水淘一下,放在屉上蒸熟。然后,再煮成粥状,捞出来放在屉上蒸熟,这么一折腾,大米哪里还像大米,一粒米发得有黄豆粒那么大,可以用手一粒、一粒地数着卖。
& }& d7 p3 j; q+ ^5 b+ z, A' Q' f9 w! F* e
8 S3 @ d/ f7 U: y/ E! N J3 v同学们管这种米饭叫三熟米饭,这种窝头叫三熟窝头。吃了这样做的饭,根本不顶用,一会儿就饿了,因为它有量无质。每天上午十点一过,下午三点一过,肚子就闹腾了,饥肠辘辘,怎么还听得了课?没办法,只有消极怠工了。有的同学请病假,回宿舍睡大觉去了。
9 Y2 W; O6 g/ j
8 s8 x1 Q* v% `( }$ R1 @3 _; k Y$ {, d, ~5 h" x+ Z* j
上课尚且如此,晚自习根本没有几个人上了。同学们的意见越来越大,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大家议论着,怎么办?光发牢骚没有用啊!有的同学说,干脆写大字报,让食堂负责人和院党委给同学们一个交待,这究竟是谁的主意?为什么这样干?
1 |0 [/ R( Z5 F7 Y, j
* S1 m* U5 H' P3 y% A8 S2 W# V i
$ m% G7 J" X+ }2 I' ]0 D说干就干,我们班首先贴出了大字报,题目是“这究竟是为什么?”大字报往大礼堂的西门外墙上一贴,不一会儿,就围满了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因为绝大多数同学是外地的,星期日根本不回家,即使北京学生,星期日下午也都返校了。 1 B5 R5 u9 j! d; x5 {
; K9 E5 h3 j& J K2 F! I
星期一早上一看,礼堂铺天盖地贴满了大字报。内容主要是质问食堂负责人和院领导,为什么对这种坑害同学、欺骗同学肚子的做法不闻不问,放手不管。你们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需要,欺骗同学、愚弄群众,请院领导和食堂负责人给予明确的答复并解决问题。 % o. w- C9 Z* H' I# O/ w
8 B% Q' Q) E8 K+ \' m( M9 `
0 N4 q4 C: g; t7 y& D# R' a% ~由于同学们积压了好长时间的怒火,一下子爆发了,有的内容在当时来讲还是很尖锐的。这大字报还真灵,星期二院党委就召集党、团和学生会的干部开会,宣布有关改进食堂管理工作、建立伙食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作了说明和解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