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130|回复: 2

粪水浇坟墓:中国古代盗墓贼第一奇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6 21: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虚冢设疑,虽然可以迷惑世人,给盗墓者干扰,但虚冢还是有坟头的,所以盗起来很容易的,一个个掘开不就真相大白了?元人陶九成曾称,“会须尽伐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藏操尸”,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以古制“不树不封”,显然与传统的丧葬习俗相悖,与孝道不符。而且,帝王们多喜欢张扬后事,造大坟高冢以显皇家威仪。于是,把墓穴凿挖在山崖岩石之中,“依山为陵”,就成了新的流行。 % `( Q& A4 Y+ L" G. v+ A! S

) j1 M' d) E' a9 y( F1 M& h
7 l: v; E; H$ o6 [5 [& O" v
8 C2 ^2 {7 D+ ~3 @1 A0 x4 }; r$ ~* z; M6 @4 y: l% k8 L; }& k

3 Y1 u9 c9 T/ D
9 M4 x3 Y8 D% n2 x# Q! a
. t" S# n) v5 |% K
* j- r; O! _# R+ J- O" D; I7 g  B0 ^1 M5 s

  C; Y3 f# [) ]& G. L. [* Y依山为陵,显然比平地起穴那种封土为陵防盗效果要理想得多,由于陵穴筑在山中,所以普通的盗墓者是不可能得逞的。但这种葬法一般人家也造不起,造不成,非帝王陵寑、王公贵族墓冢不可为。
) l7 j4 B* c8 a$ J9 h8 Q; S 1 f( c. l, q. R% O5 \

) H! e1 m$ s2 p+ P1 n
. t" \$ y  [! k) b& R
' P5 _7 }/ M/ _8 s' k
. ^5 b8 M8 R; L, V% Q' Z- P& d/ d' _+ H7 c$ m  o$ k5 Z
9 H9 Q, h- ^4 ~( ]

1 O! j' J1 U& A! t! A3 V1 v4 V6 ^
这种开凿于山崖之中,不另起坟丘类型的墓穴,考古界亦称“崖墓”。一般认为,这种依山为陵的崖墓兴起于唐朝,开创者为中国历史上的有为之君、唐太宗李世民,其昭陵玄宫地开凿了今天陕西省礼泉县境内的九嵕山而就。其后唐诸帝多兴师动众,将附近风水上佳的山体都凿空了,其后的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章、贞、简等十三陵也都是这种类型的“崖墓”。 : E0 _1 ^' C4 t# X( T. I5 Q- W1 v

% w3 L$ {1 b% ]. t5 @事实上,防盗效果显著的“崖墓”并非李世民首创,只不过到了唐朝,这种葬制更为成熟。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因山而藏,不复起坟”,即“崖墓”。此陵位于今西安市灞桥区境内,当时刘恒命工匠在此地的北山,斩崖为冢,凿洞为玄宫,以水为陵号。当地有一个很好听的叫法——“凤凰嘴”。有人认为,崖墓为刘恒所创,其实也不是,只能说是帝王陵中第一,这种墓在西汉时颇为流行,如现今考古发掘发现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山东曲阜鲁王墓,都是在山崖中开凿了巨大的洞穴而成。
5 N8 `* ^+ s: j  z5 L* F0 J0 L. {2 g9 b2 \

- ]2 G: d1 w  j
, D) X( t" ~) D
9 F5 [/ K9 e" i. ]) _2 i8 K7 G3 ]2 W, }( j* c8 N
  H, ^7 O& y# C- D$ w

& a9 Y1 x1 W, p* E; E
% z( A, x, y  O" D
' Z9 H% T! f4 U$ j; L& h% N
) `% u2 m5 v3 O4 k2 \当然,对于到底什么是“崖墓”有不同说法,一般人可能会认为,开凿于悬崖峭壁上的墓穴,更符合崖墓的原始含义。这种形制的墓穴在东汉时期民间俗称为“蛮洞”(见下图),后来的大唐帝王陵应该是这种墓穴的变种,是一种超豪华的“崖墓”,结合了传统土葬法的元素,当然也不会是开凿在悬崖峭壁上了。崖墓在普通民冢中很常见,与帝王陵所谓的“崖墓”自然不是一个等级,十分简易,直接凿空山体,可容一棺即成,有的则直接利用天然的洞穴。 # V4 R$ D3 o# q7 s* S! v

% w. {" ]) k5 a' W3 _! Y
5 G" b  k* A7 ?4 o& H) H+ e+ Y: a9 K9 }) t  C- M
2 V" E9 m) x& `
“崖墓”开凿在山体中,自然防盗效果非同一般。但,既然是开凿的总有通往玄宫的洞口,盗墓者很容易找到。于是,监工大臣在封闭洞口时煞费苦心,以铁水封闭就是其中的绝招之一。如被汉广川王刘去疾盗掘的战国古墓魏襄王冢就是这样,《太平广记·冢墓一》(卷第389)记载,“襄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正史所记的最著名的铁水封陵当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唐会要》记载,“乾陵元宫,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陈安利所著的《唐十八陵》记述, 1958年考古工作者对乾陵的考古勘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可靠性。乾陵墓道开在北峰南面的山坡上,墓道长 63.1米,宽3.9米,呈斜形坡。墓道与墓门间用石条填砌,多达39层,用石近四千块。石条之间用铁栓板拴拉,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工程如此浩大,为关中唐十八陵所罕见。石条上刻有文字(含石匠姓名),共发现“焦才”、“合一”等363字。考古勘查结果表明,没有发现乾陵被盗的痕迹。可见,武则天的反盗陵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 Y. s7 u  s/ {

1 u" {! J+ e1 y: b. M; `7 ^4 ]" u8 q3 s

# {! ^5 L6 l$ t
8 k- o" q% x9 I3 G3 D, }+ S- Q4 a; p$ ^! b% q: n
9 Z8 |) s3 t' W& k; c

& B) Q2 [' x: w
6 |5 U$ u. {" q+ d1 Q
$ m4 W8 E4 m; P1 L( t
4 y! l3 X. t) p; V# [' G在民间,这种以铁汁固墓反盗的方法也可见到。唐人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尸穸》(卷13)记述了一个故事: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悬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因官罢归庄,方欲勘责,见仓库盈羡,输尚未毕。邈怪问,悉曰:“某作端公庄客二三年矣,久为盗。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数十丈,遇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这段文字很有意思,盗墓者掘冢的方法很另类,固若金汤的墓穴竟然用很简单的方法就破了:天天用酸性很强的粪水来浇灌锈蚀铁汁,经过若干天,这种铁汁墓竟然也给打开了——此怪招堪称中国古代盗墓第一奇术
 楼主| 发表于 2007-8-26 21: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聪明不放在正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9 15: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可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18 00:50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