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8-26 21: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86岁的他依然清晰记得1940年9月的情形。唱着军歌,21岁的贺继光跟着部队到了苏北 : N9 ], p9 G- L/ c$ r7 p1 S) ` k0 Y
. z! N5 q+ V) d. \; R
6 g% V3 T6 X) x
5 U3 {1 d8 U2 I0 O( u' n* L: Y/ i6 ~/ }: y4 V9 @+ ^3 X5 I! T9 v
现在贺继光86岁了,在苏北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一个个走了。
' G1 Z6 b# q4 R
3 I' @9 A8 i2 V* y; b
3 L+ P4 J/ N( S2 z
; w/ n8 K6 T" I% ~9 f9 i8 f7 t( N7 o, ?5 |( M8 Y1 _; R) _
有时候贺继光也会想想过去的战斗,以前的战友,他的女儿说:“他想也自己想,不跟人家讲,因为人家也都不在了”。
" p9 l( y) \& M! d: ~- p
& d9 k6 f6 n& }8 i' Q* K! P! r$ R1 j6 a8 F' u
! W; }' j2 p/ V7 m
7 q/ `- n6 f w( w' ~) Y8 J 他再也没去过苏北,可是他依然清晰记得1940年9月的情形。 2 @# Y+ N, H( o; |
; b5 s3 K# t; D3 _9 g# N: B/ s( ^/ n9 A
' e' f# Q: }' K) I/ R6 l/ [( I n8 F! V& m* s) ?5 m
“秋叶红红在山头,高高照我们向前进,我们不忘南昌井冈山。”
! p b+ f$ s- J) n. ?+ U5 F3 g! q4 x5 ?; ]! d0 J
0 M. m5 n) `, y. [, [! w. i- b9 u" k% h
! n0 ?( V' }4 I5 A, }3 r$ I
V& V, m7 T3 p# G. n! J. Q 唱着军歌,21岁的贺继光跟着部队到了苏北。特派记者王吉陆 7 `7 u! R& }- L' w
" Y3 c7 G) U- N+ R$ R9 |% ]- Y b5 M, {4 w3 K& m1 x9 u5 Q
" ^0 ?7 c$ q e- e; h- K& x$ {- c' T, {/ F
新四军在苏北 1 w2 B' l2 ^' N3 i0 }
( R. B+ W% H; f, M( T% c$ a8 j1 K$ W
" o. |/ z* v, g/ W6 ]! A
6 ]* i; h; q0 S/ m% y9 ?3 T' p
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从1937年10月起陆续改编而成。以10月12日为建军纪念日,建军时共10329人。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 0 Y+ j2 e: y( \# W2 m8 k
( r: Y V8 u3 p/ d) U* @0 F
5 r5 m5 O; c0 y9 k
9 C R' Y. e4 f: ^8 w' l3 |2 r$ \1 y/ n T
1940年春,中共中央作出八路军应派部队与新四军合力发展华中的部署,陈毅率新四军主力北上,八路军黄克诚率部南下,准备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0 _4 b5 r7 ^" x; G
/ D8 n- |. { l
' D) s# d) _! @- ^( x+ }: e4 p
1 n' z+ w0 K' m/ S+ _( I' F; a4 A' S0 y& f
1940年10月,新四军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陈毅在盐城和黄克诚会师,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胡服(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新的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分别改编为新四军第1至第7师和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 / z2 U! W3 d0 y0 _) w- m
# ]$ ?9 X# I7 p7 }& ~4 @" s/ G
) Z2 p* W/ J3 s/ p( g; \6 s* _
) X0 k/ Q, j; _: p3 P" H6 n- h8 |4 O& D/ @$ @6 \7 G
开辟巩固苏北根据地的是第3师兼苏北军区,黄克诚任师长兼军区司令。苏北根据地包括淮海、盐阜两个地区,分别建立军分区和行政公署。第3师由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改编初期两万余人。
. Q4 U! x9 n/ h( m6 Y$ `% }. h l5 @0 ]' c
. }' m9 D4 V5 v1 E* N- [& w
* U7 n- V: N% J7 n
2 W0 A0 B, {8 c2 I( o: O$ L3 T+ b- F o$ L7 C* n* b+ w
此时的苏北大致上是第3师、黄桥决战中失败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部属王光夏部队、日伪军三角格局,三方相互间都会有战斗、摩擦,东北军霍守义部队也南下到达苏北。而对新四军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日伪军的“扫荡”和韩德勤部队的摩擦。 8 P& b. D$ a( E& z# i
8 X9 X; O G5 f( V2 |+ Y9 z2 S
* [9 |9 e" j/ }& l+ z* g
1 {! X2 B F5 v
$ R) D) J* n* o; t; a* Q* S# ~- ^
1942年冬至1943年春是苏北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期,1942年11月,日本华北派遣军调动第17师团一个旅团和伪军第36师对苏北淮海区进行分进合击式大扫荡。1943年2月,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调集日军第17师团、35师团、15师团之独立12混成旅团万余人及伪军八九千人,以海、空军配合,对苏北盐阜区分进合击,自北至南构成弧形大包围圈,以舰艇封锁沿海港口,在飞机掩护下,实行“梳篦式”反复搜索。 ( w* D/ n0 E% z' k, {4 X. y* ?
' O/ ?4 ]& X U/ U2 X; Z
4 G+ m0 G! U8 u
( i' s" ~. Q' h% u5 F& c
' l& J8 {2 ^0 N2 x 面对日军扫荡,新四军3师依靠游击战大部转移。其间的惨烈以3月18日的刘老庄战斗为最,3师7旅19团4连82名战士全部阵亡。
% p* V% Z# |# n8 d( c: @6 f& m) {3 V* B2 r
" W5 k0 C+ ~: `0 k3 t! p
/ T9 C. O) w& k. n6 G3 }% c
A3 _' n0 b. `- A 4月中旬,“扫荡”基本结束,新四军进行局部反攻,收复失地,攻克日伪军据点30余处,并争取一批伪军携枪归降。 6 u% e, Q0 d3 a4 c
" D, c: d! D1 {0 N0 Y- I
( e% G& y% i- ~: W" f0 d+ w3 t( w/ m+ Z' q a% S0 _8 P
1 P' U) z# k; \ 1944年,日军为加强太平洋战场和向中国战区正面战场进攻,从苏北抽走部分兵力,3师开始局部反攻。日伪军被压缩到一些孤立的城镇据点内,3师发展到7万余人。
+ ~2 W) ~, M4 t: c. Y
7 i9 c2 N' T+ E* A0 L) m
8 l; l% J3 B. B3 m2 [" W* H2 z- V3 ]7 C0 t* d
8 _2 I/ |9 [" x8 }3 Y- g* | 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3师进入战略反攻。分别于9月6日和22日攻下淮阴、淮安,加上此前已攻克的沭阳、宿迁、泗阳等县城,苏北主要区域都已成为新四军的根据地。 . ~, t4 M: e R% J
% G# j- }) u; ~3 s- U# |
* I; b R2 F1 X% z+ P; G
& w" C; B: \4 D$ b9 B3 T0 |' v! @1 ^
* p# p% b( E# e5 j
攻克淮安的第二天,黄克诚便接到命令开赴东北,并于9月28日率领3师主力出发,1946年整编入东北野战军第39、43、44军,新四军其他部队也于1947年2月完成了整编,新四军番号至此撤销。
1 l% o- M1 L9 W0 I; x& g' J; z; ]7 w& a+ M
, x9 U" k2 `; ]& o ~5 [
! P% j0 v! B2 h! t
; G* N6 ^0 a. Q- ?9 W7 \. Y (根据《黄克诚自述》,《苏北抗日斗争历史资料》)
. L3 v3 y& d6 H# k+ K6 S- @
" |4 @9 q" D' N) U, E* c# e, W
: {0 k4 s, ~ l3 |4 F0 x9 Q9 C6 g$ K
% [6 J5 |; ~3 {( t. o. l& g' n! s
老兵档案贺继光
B6 v* H6 n! [: s r' N& v- W4 o& E4 k
' B! O M4 T4 t
$ U3 k7 r0 f1 P9 D- t1 P, ~4 q% P
1919年出生于山西黎城,祖籍河北新台任县,在任县上完小学,做过“旧警察” - F% N8 t+ l1 M* d0 M' K% B! A
5 L* I. h p5 y: W
( v; N; D+ q9 W
' N9 J, E* B1 _. @
, E/ b* Z" H5 k# H 1937年9月在黎城加入红军新兵连。后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
2 _( w* E N' ~" G+ U4 ?3 _
* _& g6 }9 D0 |. z/ f" Z
, F8 v2 D8 Z) w4 G& ^. l
, T8 g; w" [' `5 X% r9 W! W. _
- e+ T0 R' f% |* q 1940年到苏北,参加黄桥战役,后随黄克诚编为新四军3师7旅19团3营。抗战胜利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抗美援朝
4 {& R, Y3 H/ H: o4 L3 b7 R; Q/ o- F( H! W5 T- y
4 l! r4 a) k8 P7 z9 J# `$ B' _
; c* f: u, x. c0 E
4 H$ o4 K( z, i
1952年到南京孝陵卫中高级部校学习,后到炮兵361团做政委,一年后转业到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做副部长,半年后到工农高中做书记、校长,一年后到外语学校做书记、校长。文革中受迫害
' S0 ]9 L% D6 ~2 [' ?6 |4 h# ?, X$ } `: }9 y0 Q1 Q
/ t; V) a x/ e1 n8 d( U3 G& u* y6 ?; O
{1 c( k+ n$ @$ _) m. E3 S! u) P
" `& R" ]! Z9 r: { 文革后到一家医药公司做党委书记 ! h; ^" S5 w8 w. C- _8 j
z1 Z9 _) z2 K# [
+ K& ^ W3 P4 A6 N
5 Z& J; w& A. [2 {
3 s+ A" o( E6 V, Q 1980年代初退休。现居南京,与小女儿一起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