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876|回复: 9

千字文

[复制链接]
狂野刀客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1-7 14: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狂野刀客 于 2012-11-9 14:03 编辑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千字文》全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所以历代书法家都竞相书写,如智永、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頫、文征明等都有留传至今的帖本。
现代人能把《千字文》从头到尾好好读一遍的机会不是很多。现在无论在海外还是中国大陆,能读《千字文》的不是研究生也是学中文的本科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史功底,确实不易读懂。且不说弄清引经据典与用韵,只翻字典查生字一项,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兴趣全无了。有感于此,我笨鸟先飞,先求古寻论一番,作一块引玉之砖。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藉此珍惜自己的文化,知道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贝。开讲以来大受欢迎,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听了倍感亲切,这倒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字编成的韵文,我们这次开讲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讲的人将字义、文义讲明白,听的人要随着文句的展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观去想。古文在理解上没有标准答案,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义”,完全看读者的领悟力和想象能力。如果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扼杀了。人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发明创造,这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传统教育的好处就在于处处给你留门,而不是老师越俎代庖,处处关门闭户。“讲不清,师之过;听不明,学之惰”。如果真的能够随文入观,我们这些吃腻了“洋教育”快餐的人,一定会发现古人的粗茶淡饭别有一番风味。五谷杂粮是养胃的,不会伤人,希望大家多吃。


http://b11.qzone.qq.com/cgi-bin/ ... ;ref=qzone&v6=1
鬼顽达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1-8 10: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贴子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狂野刀客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2: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字文》三个字是本文的篇名,说明这篇文章是由一千个汉字编排而成的。中国汉字发展到今天共有二万余个方块字。记载殷商和商以前文化的甲骨文,经过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多年的整理,发现共有三千字。其中二千个是占卜专用字,日常应用的文字仅有一千个。商朝有600年的历史,常用字只有一千个。当然,那时字少是一方面,但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如果你真正能够驾驭一千个汉字,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中国自古就把语言和文字分开来,语言是语言,文字是文字,不用口语化的文字。因为古人发现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交流用的语言也不同,大概的规律是每30年一变。但是文字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永远流传下去。今天我们读到这篇《千字文》,感觉就像又回到南北朝时代一样,与作者周兴嗣对面而坐,听他侃侃而谈。一切都是那样鲜活,栩栩如生。
周兴嗣,字思纂,生活在南朝宋、齐、梁、陈之中的萧梁时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梁武帝时官拜员外散骑侍郎,武帝常命他作文章。六朝历史上著名的《铜表铭》、《檄魏文》等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本文作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即公元535~543年之间,距离现在有1400多年了。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曾写过一篇《千字文》,但毁于西晋的动乱之中。王羲之又重新编缀过一篇,但文理音韵皆不佳。梁武帝为教育子侄,令周兴嗣再次编撰。相传武帝从王羲之所书的碑文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把这一千张没有秩序的纸片交给周兴嗣,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作一韵文可也。”周兴嗣绞尽脑汁,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编好了,但当他交文的时候,已经鬓发霜白了。(故事见于《梁史》)
他只能用武帝给出的一千个字编排文章,像小孩子玩拼图,而且还要押韵,所以说“周兴嗣次韵”。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狂野刀客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2: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字文》三个字是本文的篇名,说明这篇文章是由一千个汉字编排而成的。中国汉字发展到今天共有二万余个方块字。记载殷商和商以前文化的甲骨文,经过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多年的整理,发现共有三千字。其中二千个是占卜专用字,日常应用的文字仅有一千个。商朝有600年的历史,常用字只有一千个。当然,那时字少是一方面,但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如果你真正能够驾驭一千个汉字,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中国自古就把语言和文字分开来,语言是语言,文字是文字,不用口语化的文字。因为古人发现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交流用的语言也不同,大概的规律是每30年一变。但是文字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永远流传下去。今天我们读到这篇《千字文》,感觉就像又回到南北朝时代一样,与作者周兴嗣对面而坐,听他侃侃而谈。一切都是那样鲜活,栩栩如生。
周兴嗣,字思纂,生活在南朝宋、齐、梁、陈之中的萧梁时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梁武帝时官拜员外散骑侍郎,武帝常命他作文章。六朝历史上著名的《铜表铭》、《檄魏文》等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本文作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即公元535~543年之间,距离现在有1400多年了。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曾写过一篇《千字文》,但毁于西晋的动乱之中。王羲之又重新编缀过一篇,但文理音韵皆不佳。梁武帝为教育子侄,令周兴嗣再次编撰。相传武帝从王羲之所书的碑文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把这一千张没有秩序的纸片交给周兴嗣,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作一韵文可也。”周兴嗣绞尽脑汁,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编好了,但当他交文的时候,已经鬓发霜白了。(故事见于《梁史》)
他只能用武帝给出的一千个字编排文章,像小孩子玩拼图,而且还要押韵,所以说“周兴嗣次韵”。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21:3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哪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狂野刀客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4: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又开 发表于 2012-11-8 21:30
文章哪呢?

l连接已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玥倾城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11-13 12: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字文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始写起,作者写千字文的目的是什么?千字文仅仅只是一篇训蒙教材?个人感觉不是,网上的译注不一定正确,上古我们不知道发生的什么,不可能凭借古时候遗留的书籍来论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7 15: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已经失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0 09: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 ▓路▓过▓打▓酱▓油▓◢▅
╭╯╭══╮ ┌══════┐
☆╭╯让路║═║ 顶贴专用车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5 23: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2-4 01: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