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上的基督徒主要分属于三大教派,即罗马公教、新教和正教。罗马公教在中国称为天主教,新教在中国称为基督教或耶稣教,正教在中国流行的称法是东正教。
原先,基督教是一个统一的名称。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以后,以希腊语地区为主的东派教会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主的西派教会之间,矛盾更加激化。罗马主教为了取得基督教会的首席地位,同东派教会的四大主教区(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和耶路撒冷四大主教区)在神学和其他一系列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论争,最后终于导致了公元1054年基督教会的第一次大分裂,形成了罗马公教和正教两大派别。
以罗马为中心的教会,自称是"普世性的教会",故自称公教,因以罗马为中心,故称罗马公教。在外文中,亦称加特勒教。与正教分裂后的罗马公教,以罗马教皇为首,主要分布在西欧各国。其势力迅速扩大,逐渐形成了西欧封建社会最强大的政治势力。罗马教会按照封建等级制的原则,建立了自己的教阶制度,形成了一套严密组织系统。教皇之下有大主教、主教等。主教各有辖区,每个主教区,设有许多教堂和修道院。教堂和修道院中,有神甫和修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