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645|回复: 1

精英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5 1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即,不适应嘈杂的物质社会,它是人们内心渴求却常常被世俗生存需求驱逐时才能感悟到的,它是在人们静心思索或遭遇物质失利而需要情感慰藉时才冉冉上升。 关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而来的评价问题,有较大的讨论空间。

精英文化概念界定:
国内学者邹广文认为,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   西方社会评论家列维斯认为,精英文化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   按他们的解释,精英文化当是知识分子及其精英们创造及传播的文化。现代以来,我国出现过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文化精英为主导的精英文化,其后也出现过以政治精英为主导的精英文化,现在初见端倪的则当是经济精英主导的精英文化。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思考:
社会学家李德顺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有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这是一种误解。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对文化之“雅”和 “俗”的两种不同理解:  
   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说一种文化现象是“雅”还是“俗”,与它“是谁的文化”不同,而是适用于一切人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判断。它的前提是承认:文化文化,就是要以“文”为上,以“雅”为上,不“文”不“雅”便是缺少文化,便是蒙昧、落后和野蛮。比如:我们把精美的艺术成果、深刻的学术著作、文化品位极高的行为和思想、崇高的社会人生理想等称为“高雅”和“优秀”,而把与之相反的判断为“庸俗”和“低俗”。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总之一句话:是“好”还是“差”,意味着褒贬评价。这也就回答了划分的意义问题,意味着:社会文化的建设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因此必须旗帜鲜明扶持高雅文化,反对庸俗文化。
   种理解,应该说是“雅俗”概念的本义。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以下的另一种含义。即是取它们的主体性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贵族文化”、“君子风度”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其中并不包含(至少在我们看来,也不应该包含)褒贬的含义,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
     上述两种含义是不应该混淆的。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并不是谁家固定不变的专利。不要忘记,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此外如《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应该说,不论大众的还是精英的文化,都有自己“俗”和“雅”,都有自己从低向高、从浅入深、从粗到精的发展提高问题。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往往不大注意对“雅”和“俗”的两种含义加以区别,由此造成了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例如在某些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以静为雅、以动为俗;以庄为雅,以谐为俗;以虚为雅、以实为俗,等等。在这些观念中存在着一种片面化、表面化、简单化的倾向,实际上是以少数人的口味为准,把他们所欣赏的文化风格当作了唯一的标准,无形中已经预先地包含着脱离现实、轻视群众的成分,从而忽视了大众世俗生活的文化权利。
     从我们的现代观点看来,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对“文化世俗化”的现象应有冷静的思考 :
    “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精英或大众)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而在涉及根本文化立场的问题上,我们更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人民主体论的马克思主义宗旨。
    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精英文化”却在市场上受到某种程度的冷落。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清晰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每一个不把自己同大众对立起来的人,都不应该视之为“危机”和“失落”,而应视之为一种“归位”和“落实”。因为多年来,为我国广大群众所乐于和便于参与的文化形式和活动并不丰富、并不充分,实际上是太简单、太贫乏了。至于“雅文化”的“失落”,则应该从其他方面找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0: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中国精英文化?
海子为什么为此而死?
当代中国精英文化真如海子认为已经破碎了吗?
究儒、道、墨、法之辩,可以精英。
至于今,群丑乱舞耳。
君我尤在,九州才俊未绝,何以破碎?
彼向夷黔首者,将终已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2 21: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