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618|回复: 4

道家丹道静功练习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3 15: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家修炼筑基之正法,就是静功。静功由“听息”、“观光”入手,入静之后,聚合性光。虽为修“性”,其实不是单纯的“性功”。此中奥妙,极为深刻。
    一、 静功总说
  道家修炼筑基法,先从开始。其实修炼过程的每一小功夫,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还是蹭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每一个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的称为静功。
  静功,在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为基础的东西;而在气功之中,属于高层次的功法。内丹与气功的层次之差别,由此可见。
  二、 静功之道
  1、 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气、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做好之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这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这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的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的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交叉,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
  2、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亿;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 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鸸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三、静功如何止念?
  初做静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心中有念,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惯性。以至于有错误地认为,心中无念的境界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实平时不觉得心中有念,乃至做功之时始觉念头搅扰,这已经是心中初步进入静态的一种标志,因为惟其心中有静,才能体会到念头之动。那么,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如何处理,才能达到一念不生的入静状态?据笔者的经验,这里讲述几种道家修炼所用的办法:
  (1)有念即止
  静坐之中,始终保持警惕,如有杂念生出,随即除去,这样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当下无念,即是清静。或者有的念头,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可以考虑一下,有了结果马上停止。这样心中不抱负担,停止这后一般不会再来。倘若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考虑,仍用这个办法解决之。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题,就先放下再说,不必苦思冥想,耽误做功。这样逐渐减少,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老子《道德经》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者减少之意,无念即无为境界。
  这种做法的好处,比较便于掌握。就怕杂念太多,脑子不断地思考问题,此起彼伏,按下葫芦又起瓢,弄得不可招架,一旦急躁,杂念更多。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以试行,短时间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2)收回忘掉 
    这种方法,属于心法,需要有点悟性才能做到。静坐之时如有杂念,即用微意归身内,然后忘悼,一忘而杂念自无。可以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炉,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杂念如似雪花片片,入炉即为消熔。这样杂念生出,即收归身内,“忘”了之后,化为乌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渐渐导心入静,自臻清静无为之妙境。为什么说修炼需要悟性,这个“忘”字需要“悟”(领会)了才能做到。所谓“忘”,非是一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忘,乃是对于自性心性层次的一调节,即由杂念丛生的心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静地。马丹阳祖师曾言:“无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耐我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此中“无心”即“忘”之本义,“邪心”即邪忘之心,可见“忘”字,非猫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无心之忘,乃是修炼所要深入所要深入的一种境界。以“忘”的境界来行持入静,这是道家内丹独有的心法。
  (3)顺其自然
  这种方法,是一种易简法门,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入静。假若浮游乱想,萦绕心怀,虽然杂念不重,但是暗里许多,一时分辨不清,如同乱丝无头,用“有念即止”法难以清理,用“收回忘悼”法难以控制。这时就不用管他,只须自己静坐不动,顺其自然,听其自生自灭。只要自心将其置之不理,这些杂念也就成为“假想”,因为念自心生,心中静坐不理,杂念失去市场,也就无奈我何,只有仍归自心,化为静念。在做功夫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任他杂念自动起伏,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想”之后,杂念自然也就慢慢地平息下去,而自然归于清境。中间猛然一觉,杂念全消,此时身心自静,舒畅难言。就象不听话孩子,淘气玩耍,大人劝其回家安份,反而和大人较劲,这时索性不去管他,等他玩累玩乏之后,无处可去,不用劝说,自然乖乖地回家了。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有一点须要注意,倘系恶念,必须马上用第一种办法除掉,决不姑息,否则其害更烈。
  以上三种办法,以最末一种办法为上善之法,第二种办法为中善之示。因为做功夫的时候,杂念纷扰,已经够人厌烦,再加上去除念这个心念,又是一个念头。譬如两个人在那里吵架,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难分难解,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制劝和的人,三个人闹成一团,如何能够解决问题?劝和原是好意,总要等他们二人火气将消,再用巧妙的手段打动人心,则一劝自然平息。如果劳神费力,强迫压制,手段未免太拙。但是这些用法者要因势利导如果两人争吵激烈,非用强迫不可制止,也未必不可强制使之平息。比较起来,上述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有念即止”,属于意念法;第三种“顺其自然”,属于无意法,我们练习止念入静的功夫,当然以不动意念(或微用意念)者为优。故以第一法为上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相互配合使用。
  四、 静功之层次
  静功筑基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身静,身体不动谓之身静。
  起初做功夫的时候,不论是采取坐式、站式还是卧工,总要周身放松,不使身体存在局部的紧张,亦不让其有丝毫的拘束,腰带可以松一松,鞋也不要系得太紧,不宜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体放松之后,自己感觉非常的舒适,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练功时间虽然长久,自己心中并不厌烦,身上也没有坐立不安、难以忍受的情况,能够坐得住,坐得轻松,这样就是**已经得到安静了。这种境界,谓之“身不动”,即身静。此为静功之初层。
  2、 心静,念头不动谓之心静。
  做到身体安静之后,思想上的束缚尚未解除。这时,要用“听息”的方法,做到以心听气,心气合一。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以往事情不回想,眼前事情不牵挂,未不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全进入休息状态,这样就是精神世界得到安静了。心中起念,谓之“心不动,即心静”。此为静功之中层。
  3、意静,不知有我谓之意静。
  心中做到无念之后,功夫尚未彻底。此时还有一个自我存在,心中并未完全干净。更进一步,由心气合一,逐渐做到忘记自我,入于混混沌沌的境界,似乎睡着一样,什么也不知道,并且也不是做梦,此时当然不知有我,进入“忘我”的境界。一般人睡着了还要做梦,梦境中依然有一个“我”的境界。一般人睡着了还要做梦,梦境中依然有一个“我”在那里活动,凡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男女、金钱、名誉、地位、利益、争斗、烦恼等等,见景生情,心旌摇曳,醒时也许有把握,梦中全都无把握,不能做到自己对自己说算,这样不能算是真正的忘我,所以做静功,一直应当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忘记自我,谓之“意不动”,即意静。此为静功之高层。
  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念头不动,即心静的境界,只能到达中层。气功家讲静的念头把握,仅能维持身静;而且强调用意念,不忍割弃,不过到达中层。道家修炼学之筑基静功,认为心静并不彻底,由心静进入意静,方为静功之高层。于此可见道家修炼学之高妙,筑基尚且如此,往上功夫之层次,更非一般气功学说所能望其项背。除静功之划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之外,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于修“道”一方面事,非修“丹”之范畴。故此略去不述,确定修炼筑基法之静功为三大层次。
  虽然初层身静、中层心静、高层意静之三层境界,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内中所含奥妙,直指修炼玄机。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气,意不动曰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气、炼神之功包揽无遗,成为一部性命双修这*。炼精就是补精,炼气就是补气,炼神就是补神。精气神三宝于是补满无亏,直至“精满不思欲,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而这也正是道家修炼筑基法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总之,道家修炼筑基之正法,就是静功。静功由“听息”、“观光”入手,入静之后,聚合性光。虽为修“性”,其实不是单纯的“性功”。此中奥妙,极为深刻。听息之作用,在于听,而听在耳,耳属于肾,肾主气;观光之作用,在于观,而观在目,目属于心,心主神。故此静功之道,所炼的就是人身之神气。因此虽为修“性”,其实不只炼性,乃为性命双修。功夫成就,自然神气合一,进入化境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参悟真静。

道家真正筑基法

    由于人们对气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当世气功始终停留在养生与保健方面。对初学者来说,这些已经很“高深”,属“上乘功法”了,但对玄门羽流而言,只不过是一些养生小术罢了。离修真的门径还有好长一段距离。为了使一些捷足先登的功友们在修炼中更上一层楼,真正体会气功的最高层次“道”的妙境,笔者愿将一己之得奉献给大家,作为练功的参考。
  丹功修炼,须明顺逆。顺即顺天道,逆即逆天行。顺天道即筑基,包括炼神、炼气、炼精的三种实功,乃后天也。逆天行即上乘仙功,还丹以上的层次,包括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虚合道的化功,乃先天也。要想真正进入气功神秘的殿堂,必须经过筑基一关。下面具体谈谈筑基中的三炼实功。
  —、筑基炼神
  张紫阳曰:“吾别无他术,为能定心。”又曰:“目不乱视,神返于心,乃静之本。”炼神可分四步,即收心、守一、止念、入静。
  具体炼法:室内练功,须选光线适中、通风无干扰为最好。后净手、净口、净心以去邪念,焚香三支,以去秽气。另自做二尺见方、一寸半厚软垫一个,做为静坐用。室外炼功,须选空气清新、并且避风无干扰的高地为佳。如果有山水更好,不可靠近坟场。因在坟场内炼功,如功力不深,坟场阴秽气太重,可能出现各种幻景,有碍炼功。并自做护法宝圈一个:中药房买雄黄64克,均匀地装入64个小布袋中,用黄布3寸宽,12尺长,使宽度对折,缝成筒状,并把小布袋装入筒内,两头缝上,即成一个圈。炼功时座在圈内,以避虫毒。
  自然端坐后,即取心法口诀:手掐子午诀(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掐中指尖,右手拇指掐左手无名指根)净心片刻,收神光,观鼻端白,待白茫茫时,暝目,上注日月天罡(两眼与天目成“品”的上口处),用意须轻。片刻,天罡处即有气旋,渐忘却,入虚空。
  如杂念纷纭,可用以下四法:1、斩念法:待念刚生,立即忘却,使其无法连续;2、顺念法:如旧念未消,新念又起,无法斩断时,可顺此念,任其天南海北遨游,久之念尽,即无念也;3、紫阳以事炼心法: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中知抑,则不喜,种之皆然,久而自静;4、庄子听息法:耳听于息,心相随之,久之听亦不听,息亦不息,念住矣。
  二、筑基炼气
  吾师有云:“筑基炼气乃炼呼吸之气与内气。炼呼吸气又称调息,属后天中的后天气。而内气包括营卫之气和丹田元气,总称后天气。”故炼气当先调息。
  1、调息:张三丰曰:“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意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跻之息与心中之气相会与神,凝气穴之中也。”
  伍冲虚曰:“古人托名调息者,世人之息一呼一吸均平,无用调矣。仙家托名调息者,非世法之用,乃调其无气,而至有为。其以神驭气,行之必住,住之必行,在乎停住之间而调之也。随往来之理,而不执滞往来之行,欲合乎似无之呼吸,似心息相依之说。”
  张紫阳曰:“静坐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即生,而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续之缓缓也。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息未止而心已动矣。”
  闭息与息定,因内气已生,已脱出调息范畴,下一步可行运气之法,促其法轮自转:
  2、运气:《性命圭旨》曰:始而有意,终于无意,起初用意引气旋转,由中而达外(以脐为中心),由小而至大,口中默念十二字诀:“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于西位。”一句一圈,数至三十六通而止。乃至收回,由外而旋内,从大而至小,亦念诀曰:“青龙潜于西位,白虎隐于东方。”亦数至三十六遍,复归太极而止,是为一周天也。久则不必用意,自然璇机不停,法轮自转,真个有歇手不得处。
  通八脉:晚清丹师赵避尘所传的通八脉地,简单易行,在筑基炼气中起很大作用,今引之:
  每天清晨早起,先行八脉之气,闭口鼻气,心意先由生死窍(会阴)起,一吸由尾闾升至头中为督脉;二乎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上升至气穴为带脉;双分至背后双腰眼,双上两膀凹定住;四呼由两膀凹双走两肘外为阳俞,走中指至手心定住;五吸由两手心走阴俞,双回至胸前定住;六呼由胸前双降至带脉,合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直升至绛宫定住为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为阳跻脉,过脚指至足心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双回两腿内面为阴跻脉,过生死窍至气穴定住;十呼由真气降至生死窍定住。此八部脉通后,能驱逐一身之阴邪。盖阴气不除,为结丹之障碍,则无法采药结丹。
  三、筑基炼精
  道德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悟真曰:“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陈致虚曰:“养生之士,先资其气,资气在于寡欲,欲情不动,则精气自相生也。”
  具体功法:
  1、心法口诀:接炼神之法,四门紧闭(即眼不观,鼻不嗅,口不言,耳不闻),万缘不动,一意守中,久之万念归一念,一念归无念。持此无念,静待,忽觉心花怒放,周身稣快,万缘净尽,心地空明,此时有一虚灵不昧之念乃真念,不须引动,自然下潜北方极幽之地,此地在阴跻一脉,会阴穴上二指,乃一虚无圈子也。守此,自然水火交而真阳产矣。
  2、具体火候的运用,亦可取诀:“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实。”能真正理解这四句修道古诀,并能在修炼中确实做到,证明你已经进入到上一个层次,自然阴精足而无精补也,很快基成无漏而产真阳,进入还丹功程,采后天中之先天也,乃逆运之法。
  3、补漏:吾师曰:”夫修道之士,欲全后天形体,需谨防梦中走丹。即睡梦中无我无相,忽一震而醒,自觉阳物壮起,此乃真阳初动,后天精气旺盛标志,需急坐起,用法收回,自可保命长存也。“
  其法:端坐,左手雷印(拇指压四指,使其不露指甲)置脐下,右手剑诀(食中二指伸直,拇指尖掐食指靠掌处横纹,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抵尾闾,吸提阳物,意注丹田。几息后,阳物缩,鼓巽风三十六通(逆呼吸),运坤火(性光下凝),产至宝注黄房(精化气收入中宫),渐忘却,入虚空。
  又法曰血河车:静坐,忽觉丹田气旋,鼓荡,并上冲心府,须用意引归丹田。再上,再引,久之其上冲之力渐大,可引归丹田后,斜下尾闾,循脊椎内侧上升至玉枕内侧,斜上泥丸宫(天目内三寸一虚无圈子),轻守之,自然化甘霖直下丹田也。
  又法曰天星小法轮:如丹田气壮,下冲铁门关(尾闾),并有刺痛感,可引此气循督脉黄道上行至命门。为防气弱无力冲破上二关,可引此气从命门进入丹田,再到脐中,循任脉下行至会阴,轻提肛,至尾闾,如循环36圈,再从丹田到命门、尾闾、会阴、脐中,回丹田,如此逆旋24圈止。
  又法曰气河车:如上所行,觉丹田气足,有气循黄道上升,可引此气直撞二关,从玉枕斜上泥丸,静守,此阳气自然化做一股清凉之气从身体正中直下丹田,后封固(即轻守丹田一会)。
  以上几种方法,虽有导引成分,然入手筑基必须有为而作,故紫阳《悟真篇》曰:”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也即是这个道理。
  四、行功效验
  炼功须知行功效验,以此为凭,并参照身体反应,可知自己进入何种层次,是否筑基完成。
  前为修复功程,自觉百病皆愈,精力充沛,犹如脱胎换骨。
  后为调补功程,有以下效验:在行动期间,有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并日赋万言而不疲。形体见有:精足现于牙,齿则健全,气旺现于声音则宏亮,神全现于两目则有光,并且白发复黑,面如童颜,步×娇健如飞。每次行功中,丹田翻滚盘旋,百脉尽开,阳物兴起次数特勤。此时药源活泼,水质清真,即可转入上乘仙功——还丹功程。
  五、须懂修道常识
  1、收功后,可引丹田气遍布四肢,后收回丹田,此乃古经曰:“真火焚身”,可解因静坐而产生的经脉失调,四肢酸麻无力。
  2、若头晕者,乃心高妄想,可猛睁两目,意注足下,口中深呼气几口即愈。
  3、若乱引气运行,丹田跳动,气散入百脉游走不定时,五倍子磨粉和盐调糊敷脐上,放松入静即可,或用散气法只守涌泉穴。
  4、若炼功伤神而至失眠者,可两脚相互摩擦涌泉穴36次,能使你很快入睡。
  5、四肢潮热者,乃意念过重,虚火旺盛所致。可引冷息从头流到足心,反复多次即愈。
  6、念六字真言,吐不出声,可解以下偏差:
  “咝”字补虚治疲劳,
  “嘘”字消满解腹胀;
  “吹”能使人全身暖,
  “呼”能使人身清爽;
  心中烦躁应念“呵”,
  关节酸疼“嘻”来医。
  综上所述,可见仙家筑基法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不但具备功、理、法,而且包括行功效验、注意事项、修炼场地、纠编方法等等,这也是区别一般气功的,如果我们再去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只从养生的角度来审视,就会发现它是万法的总纲,不愧是中国气功的最高层次。
发表于 2012-7-3 15: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比我的要全面些,,,。。。{: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ngyiyl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7-3 15:4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练易筋经  安全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7 16: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说这是真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2-23 16: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