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圆明道人

宇宙人生真相

[复制链接]
圆明道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3: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道行者,眼观三界众生,流浪生死,受尽无量苦难,终不得觉悟,浪迹生死,永受沉沦。菩萨观众生之苦而发菩提心,悲心彻骨,广度众生,不休不息。菩萨的行为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萨上求智慧使自己成佛,以慈悲心度化一切众生,做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引导其他众生也能走上解脱之路。菩萨抱着广大的志愿,要将自己和众生一齐从苦恼和愚痴中救度出来,而得到究竟安乐和彻底的觉悟。佛对于一切众生大慈大悲,这种慈爱是平等的,是没有条件的,佛菩萨怀着无比强大的慈悲愿力,无有止境的在十方世界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同体大悲心,是成佛之根本。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仁慈博爱之心,是无条件的,无要求的,无任何索取回报的,利于世人万物而不辞其劳。对一切众生都如同慈母关爱自己孩子那样舍我地爱护备至,是以慈母的这种慈爱悲心将之完全彻底的扩充到慈爱一切众生身上,成为其无量无边之慈悲心,以平等彻底的慈悲心,怜悯一切众生的痛苦,对一切众生,无论是所谓善还是所谓恶,都一律平等,牺牲自己而成全他人,牺牲所谓的小我而上求佛道,成全真正之大我。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然后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念念不被愚痴染,念念不被邪迷染,念念不被骄嗔染。念念都能把自己的身口意行为安住在戒定慧之上。再进一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发誓愿后,应立即依照愿心去行,使自己所发的大愿,一点一点的聚积福慧资粮,得以渐次渐次的充实。凡夫在生死之欲界,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心和大悲心,发心之后,依从本誓愿去修行, 从六度的实行中,渐渐制伏烦恼,降服其心,逐渐悟到性空的境界。

  不发菩提心,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故发菩提心是修持的根本。所谓金刚非坚,愿力最坚,虚空非大,心王最大。如果只是贪求成佛之心,没有要救度众生之心,那不等于说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要以大悲心为基础,见众生受苦,就要以智慧、悲心救度之。

  一个佛法行者真正发菩提心是极为难得珍贵的,所获得的功德也是极为广大的。发了菩提心的人,虽然还是个普通的凡夫,但已不是博地凡夫,而是成为凡夫菩萨。菩提心易发,长远心难持,虽然现在发了菩提心,但过去无始以来的妄想烦恼习气业障很多,会令我们退失菩提心。在修行路上将会经过无数次情绪的挣扎和起落。在菩提道路上如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受不了种种挫折,而又一旦丧失菩提心时,那他的菩萨资格也就因之取消。

修行菩萨道应发起大勇猛的心念,救度一切众生的心永不退转。断除一切恶行,得身口意三业清净,枯竭贪欲之海,断除邪见的网,烧尽烦恼的薪,照亮一切使人迷惑的树林,断灭对于生老病死的恐怖。不背离大慈,不舍弃大悲,深刻发动追求无上道的愿心并时刻不忘求一切智;教诲化导众生,永无厌倦的情绪;为护持佛教正法,不惜捐躯失命;广泛地培植善行的根苗,永无厌足;常怀行善度生的宏大志愿,并不失时机地将功德回向众生;孜孜不倦地追求佛法;诲人不倦地施与佛法;殷勤不倦地供养诸佛;对于世间的荣辱泰然处之,无忧无喜;对于未入佛道的人不加轻视;对于修学佛道的人敬之若佛;对于堕烦恼中受苦无量的众生,尽力启发他们的正确知见;对自己的法乐不耽迷,对他人的法乐能随喜;能发起大悲悯心,去救护一切众生使其出离痛苦;要发起广大的慈善心,平等无差别地去护佑一切世间众生,使其生欢乐;要发起安乐之心,令一切众生能够身安心乐灭除爱嗔、别离、生老病死等烦恼痛苦;要发起利益众生心,令一切众生远离恶劣偏狭的认识;要发起哀悯心,去守护安慰那些心有恐怖畏惧的人。能够证知到一切事物如影如幻,所以在世间不会有任何的恶劣作为;知道一切事物迁流变化,所以对于种种欲乐不曾受其染;知道一切事物的体性都归无我,所以教化众生不曾有过疲倦;以广大慈悲为万法体性,所以摄受众生不曾觉得劳苦。时常观照一切世界都虚幻无实,迁流不住,都是依缘而生起;观照一切众生都是虚妄无实,迁流不息,都是因为识心烦恼造作业行的缘故而生发出来;观照一切世间世界都虚幻无实,无所安住,都是因为无明、爱、取、有、生、等等有情流转,若生若灭而此起彼伏;观照一切法都虚妄不实,无所安住,都是因为将一切事物妄执为我而生出的见解等等虚幻攀缘的缘故;观照一切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虚妄不实,无所安住,只因以自我见识为真实这些种种颠倒认知而虚幻攀缘的结果;观照一切众生的生、灭、老病、忧悲苦恼等等都虚妄不实,无所安住,这一切都是因为心生虚妄分别而无缘而生出来;观照一切国土都虚幻不实,无所安住,这一切都是颠倒梦想,颠倒心意,颠倒见解等等无明所生所现。

  如要深入人群,普度众生,须行四摄法。第一,布施:在经济上、学识上、精神上帮助他人,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第二,爱语:随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令其生欢喜心,感到和蔼可亲而接近。爱语能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爱语不是好听的话,不是谄媚的语言,而是赞美或赞叹。第三,利行:身口意诸行皆有利于人,以损己利人的行为,感化众生。第四,同事: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做朋友同事,互相亲近,共同生活,共同甘苦,随机说法。行同事这法门,是十分不容易做到的,虽然人现处在世俗的尘埃和劳作之中,但心却是永远清净的。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有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定力才能成功。以善良的根性来感化无德行的人;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帮助众生完成除恶向善的修行。以四弘誓愿自我策励: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圆明道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3: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要礼拜恭敬十方三世诸佛;称扬赞叹一切如来无尽的功德;广修财供养法供养;忏悔往昔的业障;对诸佛菩萨以及一切众生的善根德行生随喜心;常时请佛(法师)说法;请佛(法师)长久住世;常以佛陀为修学的楷模;恒常随顺众生;所有一切功德,普遍地回向一切众生,愿成佛道,愿证真常。通过修行,断除我们的悭贪心、吝啬心、自私心、瞋恨心、忿恼心、痴爱心、酒色心、名利心、贪婪心、嫉妒心、计较心、欺诳心、坚固心、贡高心、狂妄心、胜负心、攀比心,抗拒心、谄曲心、诡计心、残酷心、邪见心、怀疑心、自卑心、懈怠心、放逸心、虚伪心、虚荣心、轻慢心、人我心、能所心,隐藏过失心、谄媚巴结心、恼害众生心、无惭无愧心、烦恼心、分别心、散乱心、执着心、颠倒心以及一切不善的心。转贪嗔痴为戒定慧,在心中生起出离心、感恩心、慈悲心、持戒心、忏悔心、惭愧心、谦下心、恭敬心、宽恕心、包容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柔和心、谐顺心、长远心、大恒心、喜舍心、禅定心、安详心、精进心、菩提心、深信心、至诚心、不望报心、利他无我心、发愿回向心、以及一切善心,最终成就一颗无住心。要利用有限的生命,转恶成善、转邪成正、转染成净、转识成智。

   定是精神上既不昏沉又不纷驰的安和状态。由于定,身心远离爱欲乐触等的粗分别,逐步发得身心轻安,终于能够把心(精神思想)集中于任何一境之上,内心宁静、安祥、喜悦、自在,不受扰乱,进而引发一种无漏的智慧。真得大定的人,摆脱了种种烦恼的系缚,内心没有执著。动静一如,闲忙一致,于事既无成、败、得、失之心,亦无爱、嗔、取、舍之意;于心既无喜、怒、哀、乐之情,更无见、闻、觉、知之染;心空如洗,活泼泼地任运随缘,应机起用,绝不会在清净山林中即定,到繁嚣都市即乱;也不会遇事失照,而移易本位的。是以大定乃超越于事物之表,逍遥于情尘之外,不为任何事境所左右。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这「三心之不可得」这是针对「世事无常」的一句非常重要之经典名言。「过去心不可得」,是指过去发生的事,已经过去了,覆水难收,是无法追得回来的;「未来心不可得」,是指未来的事,还未发生,无以预测,更不可能掌控;「现在心不可得」,是指说一声「现在」,马上成了过去,驷马难追,依然得不到。众生刹那生灭的心,念念不住,息息流变,不住于过去、现在、未来。因此,若要觅心,皆了不可得。既然三心皆不可得,难道我们就只能任其自然而无可奈何了吗?其实也不尽然。过去的虽然无法追回,但还可反省、忏悔与修正;未来如云,无以预测与掌控,但却可策划与展望;至于「现在心」,我们同样地留不住,但它却是三心之中,我们唯一能触及到的,「现在心」就是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对过去的反省、忏悔与修正,须求助于「当下」的这一念,对未来的策划与展望,亦非「当下」的一念莫属。我们每个众生,时时刻刻,心中都有「当下」一念,而此「当下」一念,瞬息间即成了过往之念,继而起之的又有新的「当下」一念,穷穷无尽地下去,而所有过往之念,就成了过往的历史,同时也形成了一股个别累积的因果「业力」,影响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再扩大以整个社会的观点观之,集合了诸多众生无穷无尽的「当下」一念,就成了推动这万有世界的动力,造就了万有世界的种种,如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等,这个动力,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形成了众生的共业。因此,我们千万别小看了我们自己的「当下」一念,如果我们能同时改变了我们一己的「当下」一念,就能改变这个万有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圆明道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23: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如不仰仗佛力求生西方净土,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万亿修行人之中,难得一人,万难万难。比如一颗沙子放入大海中,必定沉入水底,如果有一大轮船运载,那么再大的千万斤石也能漂洋过海。沙子和大石比喻我们所造的恶业,大轮船比喻阿弥陀佛的大愿力接引加被,大海比喻六道轮回的生死业海。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智慧、道力、神通直升八地菩萨,修行成佛只需要三劫到四劫的时间。我们在轮回的长夜中,时善时恶,时升时堕,时进时退,而欲靠自力修行成佛,一个转世投胎,就忘记了前世所学的善知识,又开始迷惑颠倒了。特别是在佛门中布施修来了大福报,有钱有势但却遇不到善知识的指点,仗着钱势大造恶业,福报享尽又堕落恶道。

我们的娑婆世界在华藏里第十三层的中间,华藏世界总共有二十层,最下的一层有一个佛土的微尘数的世界,每上一层,就多加一个佛土的微尘数的世界,以此类推,到了第十三层,就有十三个佛土的微尘数的世界。一个佛土的微尘数世界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把一个佛管理教化的国土研磨成微细的灰尘那么多的世界。极乐世界也在华藏世界第十三层,同了我们娑婆世界是平的。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面,隔开十万亿个佛世界。

  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则无生苦;寒暑不迁,则无老苦;身离分段生死,则无病苦;寿命无量,则无死苦;无父母妻子,则无爱别离苦;诸上善人同会一处,则无怨憎会苦;资生用具应念而至,则无求不得苦;观照空寂心得清凉,则无五阴炽盛苦。诸往生者离欲清净,则无苦苦;依正二报,无衰无变,则无坏苦;超过三界,则无行苦。

   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地由金、银、琉璃、珊瑚、琥珀、车渠、玛瑙七种宝物铺成。每一种宝物皆发出五百种颜色光芒。宝池、亭阁、宫殿由无量妙宝所构成,色彩缤纷,富丽堂皇,光彩夺目。有些楼阁能随意大小,浮在空中,宛如云气。百味上妙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只是见色闻香,意识觉知心便感觉食用过了,自然饱足,身心柔软,不会再贪着其色香味。如不想饮食,自然隐没化去。各种花鬘、罗网、吉祥饰物等等饰严,美丽的不可思议。宝池中的八功德水能够随心所欲,或深或浅、或冷或热,沐浴其中,开神悦体,身触光明,身意柔软,善根增长。极乐世界处处有花,弥漫着香味,这些花在开完后自行掉落,又有微风把它们吹走,在原地又长出鲜花。生活环境穷微极妙、美不胜收。极乐世界有无量种类的高尚美妙衣服、宝冠、环钏、璎珞、华鬘、珍宝自然穿戴在身上。极乐世界到处有很多珍奇的宝树,时常吹拂清风,只要微风吹来,就自然发出相互和谐的各种美妙音律。空中时常飘下很香很好看的曼陀罗花,和风将树上的花朵吹落在地上,整个地面到处布满了厚厚的一层花絮,其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过了十方一切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将得到不可思议、说之不尽的利益。只要能往生极乐世界,在莲花中自然化生,清净无垢,神通智慧,放大光明,得弥陀愿力加持,安然住入大乘正定聚,做不退转菩萨,从此绝对不会再堕落三恶道,永了生死、永出三界、永脱轮回,永不退转、直至成佛。在极乐世界身体与佛一样,都是紫磨金色身,其体坚固如金刚,其力强大如那罗延,等同如来之金刚不坏身。形貌与佛一样庄严,没有美丑之分。寿命也与佛一样,无量无边。能知道过去无量劫中的一切宿命。能见无量世界以及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事,无所不知,无所不见。能听见十方世界的声音,并且听到十方诸佛说法。能够清楚的知道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的心中所想。能够在一念之间分无量数的身形,同时到达无量世界遨游。若欲返秽土,救度众生,蒙佛加持,来去自如。到了极乐世界,可化无量无边的身形,到十方世界去供佛、闻法、度化众生。

极乐世界的相貌,神通,道力,比天人超过万亿倍。往生到西方净土,便能了达多维空间的真相,获得自由出入各维次空间的能力。极乐世界的一切享用胜过他化自在天宫百千万亿倍;他化自在天宫的一切受用胜过胜过兜率天宫百千万亿倍;兜率天宫的一切受用胜过夜摩天宫百千万亿倍;夜摩天宫的一切受用胜过忉利天宫百千万亿倍;忉利天宫的一切受用胜过人间帝王百千万亿倍。日月虽有百千光明,但与帝释天相比,就如一团墨一样;帝释天虽有清净之身闪现的神妙之光,但与大梵天王相比,所有的神妙之光,就如瓦砾一般;大梵天王虽有净洁神妙的百千光明,但与如来相比,所有的光明犹如墨团一样。如来放射的佛光,可以远照十方世界。

  极乐世界的所有众生,容貌、色相都非常微妙,远超世间,绝无仅有。比如世间穷苦讨饭的人,站在帝王的旁边,他们的面貌、形状、是没办法类比的。而帝王如果和转轮圣王相比,帝王就是鄙贱、丑陋的了,犹如那乞丐站在帝王的身边。转轮圣王,威风的形象是第一了,可是与忉利天王相比,又是丑陋劣下的。假如让帝释天王和第六天天王相比,又是百千倍的不相类。第六天王如果和极乐国中菩萨、声闻的光颜、容色相比,就是万、亿分之一也不如。极乐国众生的威神功德、阶地品位、神通变化,一切天人都无法作为比较对象。差别有白千万亿、不可计算的倍数。极乐世界的下品下生,它的快乐的法的喜悦,超过娑婆世界的三禅天的百千万倍。

八万四千法门,用各种不同的方便法就是要把这个心沉淀、净化、清净,所谓的心也称为妄心、妄念。百川汇于一海,无论修行哪个法门,只要修到心地清净,发愿往生,把修持的功德回向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力佛力二力合一,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法法平等,无有高下,然求生净土法门能令凡夫带业往生,横超三界,速疾成佛,此乃阿弥陀佛不共之妙法,其功德利益最尊第一。应当发无上菩提心,专心忆念极乐国土,随自己所能勉力修行,做各种善事功德,积集善根,坚持回向,以此回向,发愿往生到极乐国土。从初发心念佛直至命终恒常而不中止地专心念阿弥陀佛名号,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之心发愿生到极乐国土。往生极乐世界是我们修行人的终极目标。以恭敬心、至诚心、清净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诸佛的大光明法藏。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常得诸佛菩萨护念加持;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四十里之内一切恶鬼皆不能害;过去所造罪业消除;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花,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修学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读诵大乘,一切大乘佛法经典都是佛慈悲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智慧灵文。这三种佛业,就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修净业的正种。念佛要修三福十善来累积往生极乐世界的善根福德资粮。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会聚一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0 23: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0.0佛经集汇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1 00: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圆明道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21: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章    净土法   

愿佛慈悲,加被摄受,愿佛哀悯,垂手相迎。一发愿求生极乐,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就长出一颗莲花,修行的勤,莲花就一天比一天大,修行的不勤,莲花就长得慢,如果不修了,退失求生的道心了,莲花就会枯萎。花的大小是念佛人的勤惰不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带着这颗莲花来接引我们,我们心识就托在这颗莲花里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这颗莲花里化生。

我们凡夫修行者,虽然有很大的慈悲心,愿意来世继续在五浊恶世救度众生,但是并不能有多大作为。因为恶世中众生的烦恼尤其强烈,自己没有定力,还容易被境界所牵烦恼所缚。一个转世,能不能遇到善知识都还是个问题,一旦造恶,自己先堕三途了,又怎么可能救众生呢?我们凡夫力量不够,只能籍着往生极乐净土,在净土见阿弥陀佛修行成就,证无生法忍,再来三界恶世,有了大能力、大智慧、大自在,承担如来家业,广救苦难的众生。我们这些凡夫通过一生的修持,能够出离六道轮回达到不退转的法身,只有求生极乐世界才有办法如此。在临命终刹那之间超过了点尘劫的辛苦修行。

有时,我们会看到有些人一生没有行善修行,却在临命终时念佛往生了。甚至五逆十恶之人为何能临终十念生西方呢?其实他们在前世善根非常非常深厚,只是这辈子没有机会遇到修行人开导度化他们,不明因果,无心犯错,在临命终时突然遇到善知识开导,一闻欢喜生信,正念分明,放舍身心,不顾病苦,当下忏悔,消除心业,一心念佛,求生极乐,十念往生。这种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我们千万不可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学他们。因为在临终谁也没把握一定头脑清楚,更没把握在临终时一定会遇上善知识助念团。还是老实念佛最为稳妥。往生极乐是当下的事情,而不是临命终的事情,靠临命终别人助念,那是赌博。再者,已信佛修行的人再犯罪,是明知故犯,罪加一等。我们修道念佛所消之罪业只如爪上土,未消的业障如大地土,虽然我们一辈子精进念佛,但未消的罪业还很深厚,不是这一生能消完的,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就不免带着这未消完的罪业而往生了。带业往生只能带未消完的余业,千万不可边念佛修行,边造业害人,那是绝对生不了西方的。

净土法门必须恳切专勤,行住坐卧,动静闲忙,蓦直念去,如果需要用脑专心做事,就一心把事情做好,然后继续专心念佛。如果路上走路,除了念佛之外,也要注意交通安全。遇到一切顺逆境界时,总要使一句佛号不离心口,若有事打断,处理完后必须记起再念。只有这样,久久方能业消智朗,净念现前。方能在临终苦迫之际提得起这句佛号。

念佛有默念,金刚念、高声念、觉照念、观想念、追顶念、礼拜念等各种方法。平时以金刚念最为适宜。所谓金刚念就是绵绵密密声在唇齿之间的一种念法,虽然不出声,但嘴唇必须微动,来帮助忆念佛号。高声念易于费力伤气,默念又易昏沉散失。觉得费力时不妨默念,觉得昏沉时应振作精神高声念佛或拜佛、绕佛。但也不可执定,看环境情况与适应个人的方法而调适得宜。绕佛,当由东至南、至西、至北。此顺绕有功德,如反之逆绕有罪过。在思考、分析、听讲时不便念佛,因为一念佛就无法专心了。念佛的得力之处,不在声音大小,而在于心中清楚分明。念佛的速度,应不缓不急。急则导致气之不顺不调,而使身心无法安定;反之念慢,则空隙多,妄念纷扰形成散乱。每个人各当仔细揣摩,以拿捏出适当的速度而念。念佛的得力之处,也不在次数之多寡,许多人误以为念佛的次数愈多,愈有功德效用,因此念的急急躁躁,于是既因计数而掺杂妄念,且又急躁而不得分明。

念佛时,假使头顶上有物在抚摸、发痒、发痛等情况,这是念佛时心往上想,以致心火上升了。发现这种情况,应将眼皮下垂,心向下想,把注意力集中在脚底下,那么心便沉潜不再浮动,火就不会上升了,切不可认为这是念佛的功夫,也不要以为这是魔境而心生恐惧。念阿弥陀佛的“阿”字,发音要正确,念拼音字母中的“a”字,不是念“e”,也不是念“o”。念“a”字气机向上,震动头部,逐渐冲开天门,临终时神识从顶门出,往生极乐世界。打开顶门是功到自然成,不可求,有执著打开的念头也是障碍。

念佛之前,我们心念乱动无法察觉,念佛后心比较静了,会发觉很多妄念在动,这犹如从缝隙间照进阳光见到屋内灰尘一样,这是大好事,这是始觉慧光,得空的前兆,不须害怕念多,只要耐心的念下去,把我们念贪、念嗔、念痴的散乱妄心渐渐转换成念佛、念法、念僧的清净佛心。众生有不能无念的习气,不念佛法僧,即念贪嗔痴,今善巧方便地用一句佛号来代替妄念,在念佛中间,纵有一个杂念,要立即自净其意,要以念佛之念来遮断一切杂念。使人于不知不觉中将妄心转换为佛心,染心换为净心。所谓“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妄念就渐渐的由多而少。阿弥陀佛的光明即是明净的般若智慧,能除凡夫众生的愚痴暗冥,执持名号即是与佛光沟通,能消业障、开智慧、成佛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圆明道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6: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时既不能操之过急,追赶次数,以致伤气耗血;也不能疏漏缓慢,让妄念有孔可钻;更不可追求一心不乱,以至于妄上加妄;最不可认为念佛成片很难而畏惧不前。我们如果真能看破红尘,明白一切是虚幻,心中丝毫没有挂念,死心塌地的抓紧一句佛号,句句相接,心不外驰,句句分明地随着呼吸细细缓缓地念去,久久功纯,不怕念佛不能成片。如果用一颗诚心一直念下去,念得妄想杂念越来越少,正念越来越分明,一句阿弥陀佛圣号绵绵密密、历历明清地现在心中,像流水一样相续不断,能念所念的念头没有了,就得事一心不乱。如果懂得法界理体,能所不二、离言绝相、以胜观见解摄持,念圣号时能了知心是能念,圣号是所念,离能念无所念,离所念无能念。能念心无内、外、中,无生、无住、无灭、无形、无相,所念圣号也是如此,能所双亡,能所融合,称为理一心。

分别是所知障,执着是烦恼障。念佛时把心里的一切分别、一切执着、一切忧虑、一切情爱、一切迷恋,身心世界一切牵挂统统放下,心里没有挂碍,没有留念,没有颠倒、没有烦恼、没有污染,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心平气和的念阿弥陀佛,以欢喜心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放下妄缘,现在放不下,死的时候还是要放下。这个放下是心里面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情没有障碍,心会产生障碍,所以事情要做,但心里清净没有挂碍。念佛必须具备信、愿、行三个条件,要深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其庄严殊胜如经所说,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接引众生,深信念佛法门。发愿一切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愿意如法修行、至诚恳切、内心放下万缘、老实念佛、求生大愿、至死不变。果能如是,临终一定成功往生极乐。修行要去除贪、嗔、痴、慢、疑五盖,财、色、名、食、睡五欲。利益、衰败、毁谤、荣誉、称赞、讥讽、苦恼、快乐,这八风动摇不了我们。念佛要伏住淫、怒、痴、慢、妄念、烦恼、习气。儿女的私情财产娇妻美妾,人情世故,财富名利都要放下。

念佛方法很多,其中持名念佛最理想,不管是出声念、默念,必须要字字念的明白,句句听的清楚。若睡眠、裸露、澡浴、大小便利以及秽污不洁之处,只可默念,不可出声。躺在床上需默念,因为出声念伤身伤气。念佛时,要把心中一切的心事烦恼都要放下,不可胡思乱想。眼、耳、鼻、舌、身、意不受外界干扰,不被贪嗔痴等烦恼念头所杂乱,在称誉毁谤、利害得失、善恶等处都是一心念佛,不论行住坐卧六字洪名从心里生起来,从口里念出来,再从耳朵听进去,印入心中。必须想的清清楚楚,念的清清楚楚,听的清清楚楚。这一句心出入耳又入心,连绵滚动,自然都摄六根,净念不断。这样念圣号,久久功深,不除妄想,妄想自然消灭;不求三昧,三昧自然现前;不求感应,感应自然获得。

  晚上就寝时,最好的姿势是右胁卧,心中观想极乐世界光明庄严,全身放松,心里默念佛号,直到入睡。若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即便在睡梦中,也照样能念佛。一旦观想光明相成功,那将不是在迷迷糊糊的情况下睡着,而是睡在清凉自在的光明世界中。而且很容易消除疲劳,并使精神饱满,身心愉悦。像这样,醒时能做主,睡中也能做主,如此念佛,还有不生净土的道理吗?

修行人如果喜欢有灵感,那么妖魔就会让修行人有预感,预知一些小事,然后就欢喜的不得了,失去清净心、失去定力,渐渐被魔所控制驱使,自己越陷越深,还以为自己功夫很高,明人劝也劝不悔改。念佛求见佛,求有感通是修行的大障碍,急欲见佛,多生冤家,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一见便生欢喜,一起欢喜心就失去定力,心动了,心就不清净,就被妖魔控制,愚痴的以为自己修行到家,以为自己已成圣道,由此妄念坚固,渐失正念,发颠发狂。即使在念佛时见到佛、菩萨、神、鬼、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等各种幻想,一概不要追、不要理、不要执着这些看见、听见的假相,也毫无奇特,谁知道到底是真佛示现还是魔所化现,不必夸张欢喜,自己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不管是真是假都不能动心,不理不睬,见怪不怪,其怪自亡;见魔不惊,其魔自灭。种种瑞相,不起胜解,若做胜解,即着群邪。不为外境所动,不为内境所夺,任他们来来去去,更加专一其心,只管认真念佛,以清净心不取着,魔就没办法下手骚扰,如能这样,所见好坏境界皆是助道之缘,道业自然增进。否则,皆是障道之缘。即使遇到被魔所扰乱身心,必须下定决心,一声佛号总不离心,不管利害死活,只管念下去,誓不退转,最后必蒙佛力加被,障缘必定消灭。念佛修行之人,遇到磨难病苦或身家变卦,切勿退志,一旦气馁,则魔胜道败也。看似逆境逼迫,实为无量劫来业力所现,因精进念佛的缘故,转后报为现报,转重报为轻报。生一场病,看病吃药,应当庆幸,不知消除了多少劫的三恶道苦报,佛力难思,佛恩难报。也有修行人因宿世恶业极其深重而横死,由此苦报,消灭、了结了所造三途恶道之报而得生善道、往生极乐。假若重病缠身、无法医治,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乞求接引往生,若世寿已尽,即往生极乐世界;若世寿未尽,通过念佛、医疗,病自好转。众生世缘未尽,不可用自杀的方式强求往生极乐,身强力壮,不多念佛、不为社会多做贡献,如此愚痴不但西方无份,而且成为痛苦枉死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圆明道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6: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急于求成,非但不能称心如愿,还将成为障道的因缘。不急不躁老实念去,只要辛勤耕耘,不必去问收获数量多少或迟早,到了功夫成熟自会得到应有的成果。有时念佛会从内心感到快乐、舒畅、寂静、法喜的状态,此时佛号自动停止,这种功夫是很浅的轻安状态,不能自以为有所成就了,应当继续念佛。妄念和佛号同时存在,我们专注在佛号,不要理会妄念,这样,虽然断不了妄念,时间久了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在降伏妄心杂念方面,至心持念弥陀名号,正是降伏妄念的妙法。念佛不是强行降伏妄念,不是与妄念对峙按捺,妄想起来,既不要讨厌它,也不要压制它,更不要怕它,而是不理睬它,不跟它走,不随它跑,将它转空,就自然轻安入定了。假如压制念头不起,就如搬石头压草,石去草又生,不能压念不起,压是无效的,终不是究竟法。应善巧地做功夫,念佛的人只要提起佛号,参禅的人只要提起话头,修密的人只要提起咒语,妄念自然消失了。巧用转移法,妄念一来,就觉而化之,或念咒或念佛,把心转移到佛法上去,转染念为净念(佛念),最后归于无念。心不住在相上,妄想就没有了。如果念起不觉,跟着他跑,这就不对了,心粘在境上不放,就成妄想了。妄心其实不用灭掉,因为妄心就是真心,波浪就是水,把波浪去掉,水就没有了,所以妄心起来亦不压灭它。只要转,不跟它跑即是。不欢迎也不抗拒,妄想来去不要理它。念佛、念咒即是活泼泼地转妄念的最好方法,心摆在佛上、咒上,妄念就转化了。我们要专心致志地用佛号扫荡妄想、扫除妄习,一切不着,一切不染,连佛也不可得。借阿弥陀佛的圣号,把我们心里的肮脏扫清,把我们着相的烦恼、愚痴都扭转过来,把心中的思虑、情绪、妄想消灭,得心念宁静,心自在、安宁、法喜现前,这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内心宁静,即使身处车来人往的闹市也不觉其烦;内心烦恼,虽夜深人静也会嫌虫鸣烦扰。以静心处理顺境,以善心安于逆境。以至诚心念佛能积德灭罪,以往生极乐心能安于寂寞。

无论出现什么事情,心中只管一句“阿弥陀佛”蓦直念去,不着任何境相,一念代万念,摄伏一切妄念归于一念,不动不摇,念至一念不起,念到一心不动,最后一心也无,达到清净心。当心清净下来后,即在行住坐卧中保持此清净心,一切世法均是佛法,尽管去做,不要执着,就是佛法。放下一切执着,是我们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修行念佛很重要,但是放下心里的执着更重要。

念佛人不能只躲在家里念佛,必须要入世行善累积福德、入世修行累积资粮。让我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广学多闻的菩萨行中。广学多闻到了极乐才能一闻千悟;执持净戒则三业清净,花开才早。多积累福报才能品位高。以广学增智慧;以慈悲为方便;以利生为积福;以佛法融于生活,以佛法指导人生;唯有如此,人间佛教才可以建立,佛法利益世间的功能才得以发挥,才能与社会、家庭、道德不冲突。才能做一个快乐的学佛人!年轻人若要在世间办企业赚大钱利益众生、弘法利生,必须要广学多闻、求解修证,如不解何以度众生?不让求解是针对那些老年人,没几年就要往生了,深入经藏时间来不及了,还是抓紧时间赶快念佛吧!念佛时要与阿弥陀佛的心相应,与阿弥陀佛的愿相应,与阿弥陀佛的解行相应。发救度众生的大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绝不是为了个人的享乐,而是为了救度众生,这样就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相应。要为众生尽心尽力去做事,虽然身口天天在忙,但心里不执著,心里无事可做。愿心有多大,力量就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发大愿心,诸佛菩萨加持、龙天护佑,自然突破一切困难,直至成就。到了极乐世界,看到我们有无量无数无边的手足同胞在轮回的苦海中浮沉,诸位忍心在极乐世界自在逍遥快乐吗?如果只为了自身求安乐,则这种贪爱就染污了自己的身心,会障碍进入菩提涅槃之门。修学佛法要发救度宇宙一切众生的无限广大悲愿,更要了解甚深般若义理,一切法毕竟空中的空有不二的妙理。

念佛和其他法门一样,也要有师承。师承很重要,依止过来人,才不会走错路,才能及时解决念佛时产生的具体细节问题。修行到何种境界,需要师父的印证,如果印证有进步,应保持平常心,谦虚谨慎,不到处吹嘘。在修行的过程中,若有什么特殊的感应或境界,不要随便渲染,一定要找师父验证,由师父依据他的证量来指导我们,评断我们的修证是否正确,如此方不致偏颇。否则,有些是魔来试道,我们却当做佛来加持;有些是佛来验证,我们却恐惧退缩;有些是心中执着的幻境,我们却认为已得到神通。种种不一,所以要师印证,以免入魔境。

   时时检查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否如理如法的符合佛陀的教导。世间不管听到、见到什么事,统统不要放在心上,心不能被外境外事外物所牵住,顺境时,心能不动不喜,还是佛念当前;逆境烦恼时,也不忧忿难当,仍是佛念当前,谁也不能动了我们的心,自我作主,见如不见,闻如无闻,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心。在日常动用中,随缘应用,不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不粘着于心,不动摇于中,转一切物,不为物转,使一切时,不为时转,即是见性。须知一切唯心造,欲生净土,必先净心,心若不净,净土难生,心若清净,自得一心不乱,决定往生净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圆明道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6: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个世界有一个爱念不能放下,则临命终时必定为此爱念所牵引,何况是有众多的爱念执着呢?求生极乐有一念不专一,则临命终时必定为此散乱之念所转,何况是有多念的散乱不一呢?所谓爱念的种类有父母妻子、兄弟朋友、功名富贵、诗词文章、法术技艺、衣服饮食、地皮地产、花草树木、奇珍异宝、古董玩物等等。应该知道,妻子骨肉缘尽则散,散后都随各自业力转生,互不相识。想一想,多生多劫以来的妻子骨肉今在何处?还恩爱吗?只要是世界的东西,转眼成空,看破吧!如果对世间的一切事物有一念爱念就是障碍。有一念之心不能忘怀不能放下就是爱念。有一个爱念存在心里,则心念不专一,如果有一念不能专一,那么就不能够往生净土了。想要心念专一,莫过于淡薄爱念。凡是心念不能专一,都是由于散乱心向外攀缘他物的缘故。若是想要断绝外境,则没有比体悟万物的虚幻不实更好的方法了,体悟到万物的虚幻性,则情执自然就断除,情执一断,则爱念就不会产生。修行之人应当在这地方尽心尽力去下功夫,体悟缘起性空。真能一心念佛,放下对身心世界的执着,即是大布施。真能一心念佛,不再生起贪嗔痴等妄念,即是大持戒。真能一心念佛,不计较人我的是非好坏,即是大忍辱。真能一心念佛,没有稍微间断夹杂的情况,即是大精进。真能一心念佛,不让妄想奔驰追逐不停,即是大禅定。真能一心念佛,不为其他的修行歧路所迷惑,即是大智慧。

信愿持名,消伏业障,带惑往生者,即是凡圣同居土;信愿持名,见思断尽而往生者,即是方便有余土;信愿持名,豁破一分无明而往生者,即是实报庄严土;信愿持名,持到究竟之处,无明断尽而往生者,即是常寂光净土。凡圣同居土是没有断惑的,断见思惑的到方便有余土,断尘沙惑的到实报庄严土,顿悟的人直接进入常寂光净土。

初学佛时,是用意识心,必定有个住,住在阿弥陀佛圣号上,执持佛号,在事相上念佛,但烦恼一来,被境界所牵,就念不下去了。在有信有愿有行的念佛过程中,慢慢的修持,体悟事相的本身就是无常,无常当下就是空,然后烦恼会逐渐的减少,在建立了空的思想以后,就没有了得失的观念,没有了取舍的观念,对于世间的名利、男女、幻化的一切大地万物都不执著了,逐渐达到一切无住。大千世界变幻莫测、净垢无常,心的清净或垢染决定了个人是在净土还是秽土。我们念佛,初念佛都是在相上,逐渐由相上过渡,达到无相,这才清净,这才是本性念佛的功夫。达到无相清净就能生方便有余土。如果达不到空、无我的境界,只要能伏住心中的烦恼、妄想、分别、执着,念佛能炼得如此定力,西方有份,能生凡圣同居土。就如持戒,开始持戒在相上持,逐渐的功夫到了,从有到无,心清净了,那时就无戒而戒,因为心地清净了不可能会去犯戒。

念佛念至无念而念才算有点进步,但还有“我”在,有我仍是有为法,要念至无我念佛,才是无为,才能悟无生法忍,若还有我相在,有我便有生,那又如何可以花开见佛悟无生法忍呢?所以念佛是从有念而念、无念而念、再进一步无我而念,即念佛时无我相。无我相,心即空,以无相念佛的心,才可以得无相的道。以无念得智慧,以无着离烦恼,以无相证智慧。修净土宗的人,也必须有禅定的功夫,念佛时心才能定。在修行当中,我们必须以不执著的心来做每一件事。一切相都无所着,无有一法可得,如果有法可得就不是自性了,自性就是放下、放下、放下、不断的放下,舍掉、舍掉、舍掉一切内在的执着,达到绝对的心理状态。所谓绝对的心理状态就是说,无相、无念、无住,无相就是一切相在他的眼中是无常的,无念就是他不会动到一个念头去执着外在的境界,那无住就是对一切事情无所着,让它像水一样的流畅,内在里面无所着,什么事情到他面前里面,多么的洒脱,多么的自在,那一种大智慧,永远充塞在我们的本性,用我们的本性永远不会迷惑,就是那么的安详、快乐,就是我们自己。所以无有一法可得,若有法可得,即非自性,如果有任何一法可得,就不是我们的本性。

念佛要使杂乱心不起来、念到无念才是真念佛。有念,还是在有为法中。念佛的目的要达到无念,就是接触到一切的境界不动心,需要动心的时候动一下;不需要动心的时候心中什么东西也没有,心无挂碍,不被境界所牵制,不被境界影响这颗清净心,有了这一心清净,就有了定力。即使佛法讲的天花乱坠,但处于顺逆二境心动还是没功夫。念佛时要把身心忘掉,耳能听见自己念佛的声音,心不住声相,要心气相合,无有我相。都摄六根,至心念佛,不为五欲六尘所动,即是无住。正无住时,一句佛号孤明历历,即是生心。无住生心,生心无住。到了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是念佛三昧。念到能念的我,所念的佛,一无所有,那就能所双亡,实相现前,不等弥陀接引,就证无相菩提了。无念不是没有念,而是有清净的念。无念是没有一切世俗的尘念,具足自性本有的大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圆明道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6: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所念的心叫做应无所住;却又净念相继地念佛,这叫做而生其心。没有所念的心叫做从无住本;而修行念佛叫做立一切法;没有所念的心叫做念即是空;而修行念佛叫做空即是念;这正是中道双寂而又双照的境界。虽观照而常处空寂,即是没有能念的心;虽空寂而常起观照,即是“而修行念佛”。这就是念佛三昧的境界,也是诸佛如来空寂而又观照的三摩地。

持名念佛深妙法,八万四千一句含,念得一心三业净,弥陀接引十方游。修行是修清净心,这法那法是起因,一旦身心都修好,无法无我也无心。唯有行到无法我,暮然回首皆是幻,修行能到三业净,不求真如已真如。

在净土圣贤录中也有道士每天礼佛念佛,临命终预知时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公案。可见只要发心求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会慈悲接引。但愿全世界的人都能敦厚伦常克尽本分,防范邪恶枉曲之念,存养诚信真实之心,一切恶行莫去造作,万般善业奉持勤行,以此为念佛修行的坚固基础,并且真正为了了脱生死,发起无上菩提心,具备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深信切愿忆佛念佛,以求生西方极乐净土为一生的修持。

临终时念佛耐心等待阿弥陀佛西方三圣前来接引,其他佛菩萨或天神来,一定不能去。到临命终时,有一些恶鬼恶神会变作亡故的父母或祖先或平时最喜欢亲近的人,临终人一看就起了贪心和欢喜心,就跟着他们走了,结果跟着他们走入了恶道,被他们骗到那里受折磨。也有些冤情债主会变现成佛菩萨来接引,护法神知道这是业债因果循环,也不好干涉,但如果冤情债主变现阿弥陀佛就会干涉阻止,因为西方三圣是我们修行的本尊。

修行人不论念经念佛或做完善事功德后,一定要念回向偈,把功德汇集到一个目标上去。把我们所修学的功德,毫不保留的回向给十方法界的一切众生,悉皆回向往生极乐,把自己的心量不断的拓开,把自己的心融入到尽虚空遍法界,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如果不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各种功德会结出人天果报,第二世倚仗修来的福报享乐并造下种种恶业,而且福报越大造恶越多。第三世便是福尽了,无始劫的恶业现前,又堕落到三恶道去了,难免第三世怨。堕入了恶道,想再做人而且遇上佛法,那就太难太难太难了,几乎没有指望。就算修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还是出不了轮回,天福享尽,还是要轮回堕落。不生西方必定轮回,轮回必定堕三恶道。回向要念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年纪轻的要广学多闻,发愿弘法利生的人更要多闻。多参访各个寺院、僧团、修行人,也可不必急于奠定自己修行的法门,先广学多看,然后选择对机的法门而行之。学佛需要信、解、行、证缺一不可。若选定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主修,修成了再修其他法门。专念一部经为专修,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说,若站在心性的角度,心有定,念得再多也是专,心不定,念一部也是杂。一切修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在这末法时期,我们不求生极乐世界,我们无路可走。若一部无量寿经念到底、一句阿弥陀佛念到临终,这样做也是对的。问题是内心的烦恼、执着、分别、颠倒解决了没有?烦恼不是等临终的时候去解决,是要在当下解决。现在就要处理这些执着、颠倒、烦恼,要好好的把它处理。往生是现在的事,不能等到临命终。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要多听祖师大德与法师的开示,多听开示能够解开我们心中的心结、破除无明。多看经典,逐渐的体悟佛法真实义,有了般若空性智慧,就自然的能解脱烦恼、执着。不论修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如果修行不能离相,不能通达空性和无相,要忍辱和断除烦恼很难。年纪大的老人家,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广学多闻。

佛说法,有权说,有实说;有了义经,有不了义经;有小乘,有大乘;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是随顺时节机宜,对不同根基人讲不同法。众生根器各各不同,佛才演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对治,门门都是妙法,味味都是好药。只有当机不当机的问题,不必强分法门的高下。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不同的药对治不同的病症,并不是一味药就能对治一切众生的病,每一个法门都是应众生的根机而逗教的,只要众生的根机能够与法门相应,那就是无上法门,同时能极速入解脱门,因而成就佛道。只要是修持佛陀的正法,都可以回向求生极乐。不是所有的众生都只适合一部经一句佛号,如果一部经一句佛号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话,佛何必讲那么多的经典?如果都只念净土五经,其他的经典都没有人修学,岂不是促成其他经典早灭?如果偏激执着于只可念一句阿弥陀佛,又喜欢干涉排斥别人的修法,是非常可惜的。现在有些修净土宗的念佛人,偏执到非净土宗的书籍不予流通,不是净土的书不看,不是净土的经不听,甚至演变成不是某某法师的书就不看。听到别人念金刚经地藏经等其他经典,就说要念无量寿经;听到别人念大悲咒就说要念佛,听到别人修禅或修密宗,都说那不行,要念佛。网络上偏执者人多势众,偏又喜欢干涉别人的修法,使得修学其他法门,其他宗派的人,都不敢讲话,噤若寒蝉。切莫对大德的说法断章取义而理解偏差。佛法五宗:禅、净、律、教、密,不能强分,也分不清楚。禅中有净,净中有禅;密中有净,净中有密。如果自己接受某一个法门,而排斥其他法门,说他宗的不是,祖师大德认为这等于“兄弟残杀”,也是违背佛意的。须知佛法本无诤,诤即失道意;失道意,即是违背佛旨。破坏佛法,岂佛弟子?佛门弟子,若欲佛法昌明,即应除去门户之诤,各依各法,各持各戒。佛教法门说起来虽然有八万四千种之多,但究极而言,却还是同归到一实相本体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9-25 20: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