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fengzhitaotao

《唐朝的黑夜》 魏风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1: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虢国夫人颖艳记
  
  
  
  唐朝最奢华的一位外戚——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也在《酉阳杂俎》中露一小脸:
  
  宣阳坊奉慈寺,开元中,虢国夫人宅。安禄山伪署百官,以田乾真为京兆尹,取此宅为府,后为郭暧驸马宅。今上即位之初,太皇太后为升平公主追福,奏置奉慈寺,赐钱二十万,绣帧三车,抽左街十寺僧四十人居之。
  
  虢国夫人是唐朝最奢华、最风骚的一个女人,据说胜过高阳公主和安乐公主,每每出行,银车宝马,长安顾盼,艳香飘十里,经久不散。后世指责此女,也多集中在奢华和风骚上。奢华自不必说,玄宗时代,因贵妃得宠,杨氏一门,具得富贵,竞相争比。其实,就古人而言,奢华是有特定含义的,并不能直接与腐朽画等号。在古人的心目中,奢华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品质和一种正当的追求,并不是一个带有过多贬义色彩的词语。对于一个贵族妇人来说,有条件享受奢华,她是没有理由拒绝的。至于风骚,对虢国夫人本人来说似乎也没什么错,人家是女的,你还不允许人家风骚么?从对女性的终极审美而言,风骚其实是必须的,每个女人都应该具有一种健康的风骚,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一种美德。至于虢国夫人的风骚是否健康,不得而知,反正这是个既奢华、妖娆,而又决绝的女人。说她决绝,是因为她的死。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从长安出逃,行至马嵬坡发生军士哗变,宰相杨国忠被诛,在将军和士兵的要求下,杨贵妃自杀。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方向,出逃的虢国夫人也被地方武装包围了,虢国夫人先是将两个儿子刺死,后又挥剑自杀,脖子被切了个大口子,但人却没死掉。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用利刃切开自己的咽喉的。当然,我们的虢国夫人多日后还是死了:脖子上的伤口复发。
  虢国夫人之死如此暴烈。由此可见,其性格也是复杂的。安史之乱前,长安歌舞升平,诸显贵比富,各起豪宅,虢国夫人就广购地产,建了多所别墅。按照本故事记载,长安宣阳坊奉慈寺,在开元年间就曾是虢国夫人之宅。后安禄山起兵,长安陷落,因虢国夫人之宅最为奢华,于是将这里改为新政权的办公场所。再后来,安史之乱为郭子仪等人平息,皇帝还都长安,虢国夫人旧宅又转到了郭子仪之子郭暧手里,郭暧是驸马,他的老婆是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如此说,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一提到京剧《打金枝》就都清楚了,以上诸人正是该出戏的主角。
  我们还是说说虢国夫人吧。夫人精通骑术,上面说过,安史之乱中她曾骑马奔逃。事实上,唐朝时很多贵夫人都会骑马,皇室很是重视这方面的训练,这和唐朝皇帝的鲜卑血统有关。精于骑术的虢国夫人曾作为主角,被画家张萱画入著名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原画已世传,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宋书画天才徽宗皇帝赵佶的摹本。从这幅名画中,我们可以一睹虢国夫人的风采:画面上的游春人物,共乘八匹骏马,其中前三匹马大致呈“一”字排开,第一匹马和第三匹马上,乘坐的是作为前导的内官,着男装,但从面相上看,应为女子,这正切合了盛唐时女子多着男装的风尚。第二匹马上,是一个模样俊秀的丫鬟。随后的两匹马并列而行,靠近观众视野即居画面之中者,正是虢国夫人,与她并行的是其姊妹韩国夫人。再往后的三匹马,也是并列而行,中间骑马者是个抱着小孩的保姆,其左右乘马者分别是丫鬟和内官。这幅画在结构上很完美。居中的虢国夫人的装扮和面容,集中体现了唐朝贵族妇女的审美标准,往脸上看:面庞圆润,体态丰满,肤色白皙,不上浓妆,与户外游春的主题相贴切;往身上看:乌发高挽成当时颇为流行的坠马髻,着淡绿色窄袖袄,低胸的桃红色拖裙,纯白色绫纱的披肩和束腰,微露的锦鞋,显得雍容而华贵,使得画面之外长安曲江畔的明媚春光,从虢国夫人那淡定高贵的神色中映现出来,也使千年之前大唐盛世的某个春日午后的慵懒,一点点生动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1: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寒食夜
  
  古人重寒食,该节源流久远:春秋时晋文公重耳,历尽艰险做了国君后,欲请恩人介之推出绵山,遍寻不得,一急之下举火焚山,介之推终被烧死,文公悔恨不已,颁布法典,规定介之推死难之日全国不得烧火,只吃冷食,是为寒食节的来历。这一天,也渐渐演化为给家人扫墓、祭奠亡魂的日子。寒食在清明前一天,二者合一,在标称以孝治天下的古代,成为最重要的节日。到了唐朝,寒食被政府法定为全国的公共假期。《唐会要》有如下记载:“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在假期里,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前往郊野扫墓,随后便是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包括踏春、角力、咏诗、夜宴、放风筝、插柳、蹴鞠、荡秋千等等。当然,寒食也是与冥鬼相联系的,《酉阳杂俎》中即录有一首《寒食诗》,读上去很是阴森:“戚戚复戚戚,秋堂百年色。而我独茫茫,荒郊遇寒食。”下面的故事,也发生在寒食节。在这一天,那些有人祭奠的亡魂得到安息,而无人祭奠的野鬼,便开始悄然活动了:
  
  荆州百姓郝惟谅,性粗率,勇于私斗。武宗会昌二年,寒食日,与其徒游于郊外,蹴鞠角力,因醉于墦间。迨宵分方始寤,将归,历道左里余,值一人家,室绝卑,虽张灯而颇昏暗,遂诣乞浆。睹一妇人,姿容惨悴,服装羸弊,方向灯纫缝,延郝,以浆授郝。良久,谓郝曰:“知君有胆气,故敢陈情。妾本秦人,姓张氏,嫁于府衙健儿李自欢。自欢自大和中戍边不返,妾遘疾而殁,别无亲戚,为邻里殡于此处,已逾一纪,迁葬无因。凡死者肌骨未复于土,魂神不为阴司所籍,离散恍惚,如梦如醉。君或留念幽魂,亦是阴德,使妾遗骸得归泉壤,精爽有托,斯愿毕矣。”郝谓曰:“某生业素薄,力且不办,如何?”妇人云:“某虽为鬼,不废女工。自安此,尝造雨衣,与胡氏家佣作,凡数岁矣。所聚十三万,备掩藏固有余也。”郝许诺而归。迟明,访之胡氏,物色皆符,乃具以告。即与偕往殡所,毁瘗视之,散钱培榇,缗之数如言。胡氏与郝哀而异之,复率钱与同辈合二十万,盛其凶仪,瘗于鹿顶原。其夕,见梦于胡、郝。
  
  说的是荆州有人名叫郝惟谅,性情粗野,擅长打架。唐武宗会昌二年的寒食之日,郝惟谅与几个哥们儿在郊野上坟完毕后,四处游荡,踢球角力,饮酒高歌,后醉卧于一处坟地,醒来时已是夜里,郝惟谅举目张望,四周古木参天,枭鸣磷闪,甚是阴森,虽然说他有些胆量,却也未曾于坟地长睡,不觉心生恐慌。最重要的是,他发现身边一个哥们儿也没有了,他们不知什么时候都已离去。
  这是唐朝的一个黑夜。
  郝惟谅从坟地里爬起来,感到一阵眩晕,口干舌燥,摸索着走了一里多路,见旁边有一户人家,屋舍简陋,里面虽张灯,但颇昏暗,隐隐传来妇人的歌声:“春生万物妾不生,更恨魂香不相遇……”郝惟谅叩门乞水,一妇人开门相迎,姿容惨悴,面色煞白,以水授郝惟谅,后退回屋内于灯下做女工。郝惟谅喝完水后,将碗还于妇人,顺便往屋子里扫了一眼,只觉得里面的陈设有些不对劲,但一时半会儿也说不上哪不对劲。郝惟谅后退一步,此时他才感觉出,那屋中陈设:无论是桌子,还是椅子,抑或盆罐,似乎都缺乏立体感,仿佛纸做的一般。郝惟谅暗自吸了口冷气。正欲疾走,妇人说话:“我知道您素有胆气,所以有一事想拜托于君。”
  郝惟谅站在门前,只觉得双腿不听使唤,动弹不了啦。妇人接着说:“我原籍陕西,姓张,嫁于荆州军士李自欢,但自欢于大和年间西去戍边,至今杳无音信,我思念心切,加之遇疾而病亡。因在此地别无亲戚,所以死后为邻里草草埋葬于此,至今已十来年。因无亲人,我的坟墓甚为简陋,刚埋了没多长时间,尸骨就暴露于地上了,而阴间有规定:死者尸骨如不能为土所埋,便入不了阴间户籍,所以至今我亡魂游荡,无有归所。”
  郝惟谅听后再望妇人,觉其脸色更加惨白:“你的意思是?”
  妇人说:“没有别的期望,只想拜托您将我另行埋葬,入土为安。”
  郝惟谅说:“我乃粗人,亦无甚产业,手头上没有银子,即使我想将你另行安葬,也力不能及啊!”
  妇人说:“莫担心,我虽为鬼,但这些年不废女工,善制雨衣,你看——”
  妇人伸手指向身后,郝惟谅一看,果然整齐地放着一件件油纸雨衣,看得郝惟谅心里有些发毛。
  妇人说:“我平时给附近的胡家做女佣,已多年,积攒了十三万钱,以此做安葬费,当会有剩余。”
  最后郝惟谅承诺而归。
  转天,郝惟谅出城相访,果然有胡氏庄园,于是将昨天晚上的遭遇如实告知,胡员外说其家确实有一张氏女佣,其人只言住于附近,每到太阳落山后,才来庄园中做活,没想到竟是女鬼。后来,郝惟谅和胡员外带人在附近相寻,果然于不远处的乱坟岗看到一个已经暴露在地面上的棺材,打开棺材后,是一具骷髅,旁边是些纸做的雨衣,以及一堆堆的铜钱,数后正是十三万钱……
  后来,郝惟谅和胡员外又添了些钱,将那妇人迁葬于一处叫鹿顶原的地方,当天晚上,张氏托梦于二人,再三道谢。不说胡员外,只说郝惟谅,在梦中,张氏说没有什么相赠的,只是善于做雨衣,遂于梦中赠送雨衣一具,随后又歌一曲:“莫以贞留妾,从他理管弦。容华难久驻,知得几多年。”及至郝惟谅从梦中惊醒,竟神奇地发现枕边有油纸雨衣一具,亮蓝色,大小一如手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1: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勒律治之花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在一篇作品中提到著名的“柯勒律治之花”:19世纪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曾大胆幻想:“如果一个人在梦中穿越天堂并收到一枝鲜花作为他曾经到过那里的物证,假若梦醒后那鲜花还在手中,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实际上,早在千年以前,唐朝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就已提到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在梦中吃了两个樱桃,等他醒来时樱桃核就在身边,那又会怎么样呢?
  
  成式表兄卢有则,梦看击鼓,及觉,小弟戏叩门为衙鼓也。又,姊婿裴元裕言,群从中有悦邻女者,梦女遗二樱桃,食之,及觉,核坠枕侧。李铉著《李子正辩》,言至精之梦,则梦中之身可见,如刘幽求见妻梦中身也,则知梦不可以一事推矣。
  
  在这里,段成式听其姊婿裴元裕说,其子侄中有一人喜欢邻家一姑娘,后梦到该女扔给他两个樱桃,便将其吃了。等到睡醒后,竟发现樱桃核就在枕边。对这个梦,谁又能解释呢?中国古代志怪笔记中常出现梦的故事。关于梦产生的根源,更多的人认为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后来,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否定,认为梦是“欲望的达成”。在古中国,有人认为人魂于夜间出游而成梦;有人则认为梦是淫邪之念所致。在本条中,段成式除了提到类似于“柯勒律治之花”的“樱桃梦幻”外,还提到梦与现实的交融问题:表兄卢有则曾于梦中看人击鼓,醒后发现小弟正在叩门。此外,他还提到刘幽求。关于此人的故事,见于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那篇著名的《三梦记》中。在《三梦记》开篇中,白行简提出书籍中不曾记载的诡异之梦有三种:一、一个人闯入另一个人的梦中;二、一个人所经历的事在另一个人的梦中出现;三、两个人所做的梦相通。为此,他列举了三个故事:
  A.武则天时代,大臣刘幽求一日夜归,路过离家十余里的一个佛堂,突听里面歌笑欢畅。刘俯身偷窥,发现堂上有数十人环绕共食。随后,奇异的事出现:在这几十人中,竟有其妻。其妻不时说笑,面色从容,刘大为愕然,欲进佛堂,但不得入,遂投掷瓦块,里面的人一哄而散。这时刘才得以带随从闯入,但里面空无一人。刘于惊异中归家,其妻刚在睡梦中醒来,无意间告诉刘,她刚才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与数十人共游一寺,后会餐佛堂中,但被人搅了饭局。刘细问之,其妻回答:不知道是谁从外面往里投掷瓦块,随后她便从梦中惊醒了。我们可以设想当时刘幽求的表情。
  B.唐宪宗元和四年,诗人元稹奔赴边塞梁州。在他去了多日后,白行简与哥哥白居易以及好友名叫李杓直的,同游长安郊外的曲江。后又逛慈恩寺,出来时已是傍晚,随后二白到了李杓直的府邸,三人夜宴。席间,白居易说:“元稹现在应抵达梁州了吧!”说罢,在墙壁上作诗一首:“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这一天是当月二十一日。十几天后,有梁州信使抵长安,其中一封信是元稹寄来的,里面有一首叫《纪梦》的诗是这样写的:“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落款日期与白居易题诗之日相同。
  C.唐德宗贞元年间,官员窦质、韦珣自毫州入陕西,夜宿潼关。入睡后,窦质梦至华岳祠,见一女巫,身着白衣蓝裙,于路边相拜,希望窦质能照顾一下她的生意,接受其祈祷。窦质答应,后问其名,其人自称赵女。及醒后,窦质将梦中的事告诉韦珣,后者觉得此梦蹊跷,于是转天二人飞马至华岳祠,见有女巫相迎,模样、衣服一如梦中所见。窦质对韦珣说:“梦竟灵验了。”说罢,叫人给那女巫一些银两。女巫拿着银两对同事说:“与我昨夜之梦丝毫不差!”韦珣好奇,遂问之,女巫说:“昨夜入梦,有两人自东来,我为其中长须短身者祈祷,得到一些银两……”窦质惊奇不已,问其姓名。女巫回答:“叫我赵女好了。”
  对于这三个奇异的梦,鲁迅的评价是:“皆叙述简质,而事特瑰奇,其第一事尤胜。”白行简则在故事的后面说:“史书中没有记载以上三个样式的梦,而民间也没有流传过,这三个梦难道是偶然出现的吗?还是有什么冥冥中的缘由?我也说不清楚,只能把它记录下来交给你们评说。”《三梦记》虽诡谲,但未必把所有奇梦囊括其中。在《酉阳杂俎》中,段成式还提到另外两种更诡异的梦境:
  A.越州有卢冉者,时举秀才,家贫,未及入京,因知顾头堰。堰在山阴县顾头村,与表兄韩确同居,确自幼嗜鲙,在堰尝凭吏求鱼。韩方寝,梦身为鱼在潭,有相忘之乐,见二渔人乘艇张网,不觉入网中,被掷桶中,覆之以苇。复睹所凭吏就潭商价,吏即擢鳃贯鲠,楚痛殆不可忍。及至舍,历认妻子婢仆。有顷,置砧斫之,苦若脱肤。首落方觉,神痴良久,卢惊问之,具述所梦。遽呼吏访所市鱼处洎渔子形状,与梦不差。韩后入释,住祗园寺。时开成二年,成式书吏沈郅家在越州,与堰相近,目睹其事。
  唐文宗开成二年,段成式的秘书沈郅向段叙述了一则发生在其老家越州的故事:越州有叫卢冉的,因家贫,中秀才后未能去长安作进一步发展,只是做了个管理河堰的村干部。该河堰在越州山阴县顾头村,卢冉与居于该村的表兄韩确住在一起。韩确自幼爱吃鱼,这一日他在河堰边向一个小吏求鱼;当天晚上,韩确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化身为鱼,自由地泳于深潭,甚是欢畅。但好景没多长,便发现有俩渔民乘船张网,将自己捕捉上来,扔于木桶中,用苇席覆盖。随后,又看到那个小吏在潭边跟那俩渔民划价,随后交易成功,小吏用草绳从鱼鳃处穿过,令他感到楚痛不已。小吏回家,化为鱼的韩确被其妻置于案板上,不一会儿,他就疼得感到皮被刮掉。随后,又感到自己的脑袋被剁下。直到这时,韩确才醒来,他坐起身,在床上愣神。后来韩确找到小吏,把自己的梦境告知,竟真与小吏的经历一样,随后他们一起去市场,找到了那两个渔民……
  B.柳璟知举年,有国子监明经,失姓名,昼梦依徙于监门。有一人负衣囊,访明经姓氏,明经语之,其人笑曰:“君来春及第。”明经遂邀入长兴里毕罗店,常所过处。店外有犬竞,惊曰:“差矣。”梦觉,遽呼邻房数人语其梦,忽见长兴店子入门曰:“郎君与客食毕罗,计二斤,何不计直而去也?”明经大骇,解衣质之,且随验所梦,相其榻器,省如梦中,乃谓店主曰:“我与客俱梦中至是,客岂食乎?”店主惊曰:“初怪客前毕罗悉完,疑其嫌置蒜也。”来春,明经与邻房三人中所访者,悉上第。
  大臣柳璟掌管科考的那一年,国子监有一举人,曾于白日做梦,梦到自己在国子监门口转悠,此时过来一个背着行囊的人,问举人的姓氏,举人告诉他,那人笑道:“你明年春天一定会中进士。”举人听后自是高兴,邀请其到长兴里的一家毕罗店吃饭(毕罗为唐朝时的一种西域小吃)。二人来到店里落座后,点了饭菜,还未开吃,就听到外面有两只狗打架的声音,举人大声说:“不好!”就在这时梦醒了。随后,他把所梦之事说给同伴听。正说着,突然传来敲门声,打开房门,只见一人站于门外,直言道:“公子,我是长兴里毕罗店的店主,您刚才与人在我们那吃饭,要了二斤毕罗,为什么不结账就走了呢?我一直在后面追您,看您来到这儿!”举人惊恐异常,他不能明白,自己现在是身在梦境,还是身处现实?举人说:“实不相瞒,我与那客人大约是在梦中到您那儿的……”“梦中?”店主大惊。举人说:“请问,你上完毕罗后,我们吃了吗?”店主说:“我上的毕罗你们一个也没吃,我还奇怪,以为里面蒜放多了……”
  上面两个故事的类型大致相同,即主人公韩确和国子监举人于梦中进入了另外的人的现实生活,此类型在《三梦记》之外。我们无言,而世界多么神奇。为什么不相信它是真的呢?一如柯勒律治之花,一如刘幽求的遭遇,一如段成式笔下的樱桃,以及茫然的韩确和国子监举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1: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甘露之变
  
  
  
  唐文宗大和(或言太和)九年即公元835年冬的“甘露之变”,结果实在令人心碎,它是唐朝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令人惋惜和扼腕的事变:这次以扑杀专权宦官仇士良为目的的事变失败后,包括四名宰相在内的诸多大臣及家属共计上千人被诛杀,作为大唐皇帝的唐文宗也被架空,软禁于后宫,在悲伤中发出千年一叹:“我又怎么比得上汉献帝?汉献帝受制于曹操;而我却受制于家奴!”“甘露之变”失败后,长安士民人人自危,以致事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大臣及文士都不敢提及此事,但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从侧面写到了这段痛史:
  
  永宁王相王涯三怪:淅米匠人苏润,本是王家炊人,至荆州方知,因问王家咎徵,言宅南有一井,每夜常沸涌有声,昼窥之,或见铜厮罗,或见银熨斗者,水腐不可饮。又,王相内斋有禅床,柘材丝绳,工极精巧,无故解散,各聚一处,王甚恶之,命焚于灶下。又,长子孟博,晨兴,见堂地上有凝血数滴,踪至大门方绝,孟博遽令铲去,王相初不知也,未数月及难。
  
  “甘露之变”时,朝中一共有四名宰相:李训、贾餗、舒元與和王涯,李训是主脑,其他三人中只有舒元與参与了计划,本条故事的主人公王涯实际上并没参与,但最后在刑罚逼迫下,被迫承认作乱,最终与其他三名宰相和数位大臣一起被腰斩于长安。王涯与韩愈同期中进士,其人诗写得也不错,有名作《塞下曲》:“年少辞家从冠军,金妆宝剑去邀勋。不知马骨伤寒水,唯见龙城起暮云!”“甘露之变”爆发这一年,他已经70岁。
  在《酉阳杂俎》中,时在荆州的段成式通过采访“甘露之变”后自长安逃到该地的王涯家的厨师苏润,得知事变爆发前王家出现的三件怪事:一、王家宅南有一井,每到夜里,便有沸腾之声,白天苏润曾窥视,有时见铜厮罗,有时见银熨斗,打其水,水质有腐味而不可饮;二、王涯家中有一禅床,以柘木和丝绳制造,但后来无故地解散;三、其长子王孟博于一日晨见厅堂地上有凝结的血迹一串,到大门口才消失,遂令家人铲去。以上怪象王涯并不知道,几个月后死于“甘露之变”。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唐文宗大和九年即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到底发生了什么:
  此前,被专权的宦官仇士良欺凌而忍无可忍的皇帝唐文宗李昂,联络李训、舒元與两宰相和近卫军首领左金吾将军韩约以及在外地的凤翔节度使郑注,欲一举诛杀仇士良。整个行动的主脑是宰相李训,当时在长安参与计划的除了舒元與、韩约外,还有未上任的太原节度使王璠、邠宁节度使郭行余、代京兆尹罗立言、御史中丞李孝本。原计划是:当日上朝后,先由左金吾将军韩约向文宗报告,说大明宫左金吾庭院内的石榴树上突现预示吉祥的甘露,报告完毕后宰相李训等人一起向皇帝祝贺,此时韩约悄悄返回已伏有兵士的左金吾庭院,等候宦官到来。按照当时的计划,文宗在听到韩约的报告后先表示惊诧,然后派宰相李训前去查看甘露降临是否属实,李训回来后对甘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此时文宗再派当权的宦官左神策军中尉仇士良、右神策军中尉鱼弘志带人去查看,这时候由埋伏在左金吾庭院中的韩约率人将宦官一并扑杀。计划的前面的部分进行得很顺利,大家戏演得都不错,问题出现在后面的环节上,直接点说出现在左金吾将军韩约的身上,这名将军看到仇士良、鱼弘志等宦官进入左金吾庭院后,也许是平时怕宦官怕惯了,一见大名鼎鼎、阴险狠毒的仇士良来了,心里过于紧张,致使在大冬天里脑门冒汗,还未将其引入庭院深处,即引起仇士良的怀疑;与此同时,风吹幕起,仇士良发现幕布后伏有士兵,于是怪叫一声“不好”,退出左金吾庭院,随后并未惊慌出逃,而是狂奔至文宗所在的含元殿。这一举动在后来被证明是反政变成功的关键。经验丰富的仇士良显然已意识到:要想保命,反戈一击,只有将文宗皇帝劫持,不能令其落入大臣手里,否则即使手里掌握有神策军也是死路一条。所以,在含元殿见到文宗后,仇士良冲上前去高呼“有变”,随即指挥宦官将其劫持到轿里,然后直奔有神策军驻扎的宣政门。此时,朝堂上的大臣们都惊呆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宰相李训知道事情不好,大声引金吾卫士和入援士兵上殿诛杀宦官,并抱住文宗的轿子不让其走,与仇士良发生肉搏。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想像当时宫中的紧张情景与一片乱象,此时未参与政变的大臣才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他们多夺门出宫,以免受到牵连。当时,为了防备万一,作为宰相的李训在靴子里藏了匕首,在与仇士良的搏斗中,举匕首刺之,但却未中,聪明的仇士良并不恋战,而是劫持了文宗退入宣政门,随后将大门紧闭,与众宦官一起高呼万岁。
  再随后,宣政门又开了,宦官率作为禁军的神策军反扑,皇帝和大臣的这次计划彻底失败。仇士良指挥神策军,一路追杀参与政变的宰相、大臣及兵士,死伤无算。随后,全城戒严,大肆搜捕漏网分子,又有很多人被杀。这次政变,可以说以皇帝、宰相的完败而告终,“甘露之变”的参与者竟然一个都没跑掉:
  李训:时任宰相,逃至凤翔途中,被捕,遭处决;
  王涯:时任宰相,逃至长安永昌坊一茶馆,被捕,遭处决;
  贾餗:时任宰相,逃至长安兴安门,被捕,遭处决;
  舒元與:时任宰相,逃至长安安化门,被捕,遭处决;
  郑注:时任凤翔节度使,于军中被逮捕,遭处决;
  韩约:时任左金吾将军,逃至崇义坊,被捕,遭处决;
  王璠:时任太原节度使,逃至长安长兴坊府邸,被捕,遭处决;
  郭行余:时任邠宁节度使,未逃出长安,被捕,遭处决;
  罗立言:时任代京兆尹,逃至长安太平坊,被捕,遭处决;
  李孝本:时任御史中丞,逃至咸阳外郊,被捕,遭处决。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三个朝代之一,如果说其他两个朝代东汉和明朝宦官专权,还不敢把皇帝怎么样,顶多是干预朝政,对抗大臣,那么在唐朝中期以后宦官的嚣张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他们敢直接杀害皇帝,而且一如游戏。在唐朝,唐宪宗、唐敬宗都是直接被宦官杀死的,而唐肃宗、唐顺宗、唐文宗、唐僖宗等直接被宦官架空。到仇士良这儿,虽然没有亲手杀害皇帝,但在其掌权的二十年里,诛杀了四名宰相,刺伤了一名宰相,处决了二名亲王,斩了一名皇妃,如此“成绩”,可谓古代宦官史上之最了。更令人心绪难平的是,他竟然有一个这样的结局:专权几十年,把皇帝和宰相们也欺负够了,最后平安地退休了。
  在“甘露之变”前,另一关键人物郑注出京就职,带姬妾百余骑,按《酉阳杂俎》的记载:“香气数里,逆于人鼻。是岁,自京至河中所过路,瓜尽死,一蒂不获。”由于铺天盖地的香气的袭击,自长安至河中的瓜都死了。而这是不是也预示了不久后“甘露之变”的结局呢?
尸解
  
  
  《酉阳杂俎》中记叙道术的,除了“壶史”外,还有“玉格”一类,此二字为道教用语,初指玉制笔架,又指书架,后泛指道教之书。在“玉格”中,有下面一段诡异的描述:
  
  人死形如生,足皮不青恶,目光不毁,头发尽脱,皆尸解也。白日去曰上解,夜半去曰下解,向晓、向暮谓之地下主者。太一守尸,三魂营骨,七魄卫肉,胎灵录气,所谓太阴练形也。
  
  尸解来自道家。道家认为,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就可登天成仙,具体的形式之一就是尸解。《后汉书》注中对尸解有这样的定义:“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尸解时,会发生怪异事端:
   A.尸骸消失不见,只留下空空如也的衣服在那里(这叫人想起美国作家爱伦坡的恐怖小说《红死魔的面具》);
   B.尸骸不见,停放尸骸的地方会出现剑、杖等器物;
   C.肉身在短时间内消失,只剩下骷髅……
  唐朝时,民间流行着关于尸解的传说。按道教秘籍《云笈七籤》的说法,尸解的方式“有万途”,比如水解、火解、兵解、杖解等。其中以兵解为例,修炼到一定程度后,抱木而卧,可羽化登仙。杖解更为神奇,按《赤书玉诀》秘载:“当取灵山阳向之竹,令长七尺有节,作神杖,使上下通直,甘竹乃佳。书黑帝符著下第二节中,白帝符第三节中,次黄帝符第四节中,次赤帝符第五节中,次青帝符第六节中。空上一节以通天,空下一节以立地。蜡封上节,穿中印以元始之章,又蜡封下节,穿中而印以五帝之章。绛文作韬,长短大小足容杖。卧息坐起常以自随……此道九年,精谨不慢,神真见形,杖则载人空行。若欲尸解,杖则代形,倏歘之间,已成真人。”不仅说了具体的技术问题,还提到杖可“载人空行”,有点哈利的意思,只是令人毛骨悚然。
  尸解是很讲究的,最高境界是白天尸解,被成上解,而在傍晚尸解属下解。上解的特点是尸骸消失,而下解的特点是尸骸转化为一件物体。上面提到的太阴炼形也是尸解方式之一种。什么是“炼形”?这是道家最重要的自我修炼的方法之一。道家炼形法共有六类:太阳炼形、太阴炼形、金液炼形、玉液炼形、内视炼形、真定炼形。太阴炼形是其中一种。古时月亮别称太阴,又为女性的代名词。在道家里,太阴炼形指根据女性特点进行修炼,“先炼形,而后炼神”,特点是“以血化气”,不同于太阳炼形的“炼精化气”。
  正如我们所知,道家在修炼时注重“神形双修”,道士认为即使人死之后,也可炼形于地下,其地上的尸体面容不改,且头发、指甲照常生长,功成后可成仙。在羽化前,地上的尸体被称为“守尸鬼”。《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两则关于太阴炼形的例子:“朱道士曾游青城山丈人观,至龙桥,见岩下有枯骨,背石平坐,按手膝上,状如钩锁,附苔络蔓,色白如雪。云祖父已尝见,不知年代,其或炼形濯魄之士乎?”又,“上都务本坊,贞元中有一家,因打墙掘地,遇一石函,发之,见物如丝满函,飞出于外。惊视之次,忽有一人起于函,被白发,长丈余,振衣而起,出门失所在。其家亦无他。前记之中多言此事,盖道门太阴炼形,日将满,人必露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1: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叉的爱
  
  
  
  下面的故事,是段成式采访同时代的博士丘濡而得到的。唐朝时,朝廷设有太学博士、国子博士等职位,下面又设有州府一级的博士,能当上博士的都是些特别精通于相关知识和技艺的人。本故事中的丘濡,不知是哪类博士。在《酉阳杂俎》中,这个故事是这样叙述的:
  
  
  博士丘濡说,汝州旁县,五十年前,村人失其女。数岁忽自归,言初被物寐中牵去,倏止一处,及明,乃在古塔中。见美丈夫,谓曰:“我天人,分合得汝为妻。自有年限,勿生疑惧。”且戒其不窥外也。日两返,下取食,有时炙饵犹热。经年,女伺其去,窃窥之,见其腾空如飞,火发蓝肤,磔磔耳如驴焉。至地乃复人矣,惊怖汗洽。其物返,觉曰:“尔固窥我,我实夜叉,与尔有缘,终不害尔。”女素惠,谢曰:“我既为君妻,岂有恶乎?君既灵异,何不居人间,使我时见父母乎?”其物言:“我辈罪业,或与人杂处,则疫疠作。今形迹已露,任公踪观,不久当尔归也。”其塔去人居止甚近,女常下视,其物在空中不能化形,至地方与人杂。或有白衣尘中者,其物敛手侧避。或见枕其头唾其面者,行人悉若不见。及归,女问之:“向见君街中有敬之者,有戏狎之者,何也?”物笑曰:“世有吃牛肉者,予得而欺之。或遇忠直孝养,释道守戒律、法箓者,吾误犯之,当为天戮。”又经年,忽悲泣语女:“缘已尽,候风雨送尔归。”因授一青石,大如鸡卵,言至家可磨此服之,能下毒气。一夕风雷,其物遽持女曰:“可去矣。”如释氏言屈伸臂顷,已至其家,坠之庭中。其母因磨石饮之,下物如青泥斗余。
  
  
  故事发生在汝州旁县,该县有一村,五十年前,该村有村民丢掉一个女孩,几年后该女返回,追忆往事如下:一日夜里,她正在睡眠,被一只大手从床上掠去,飞至一古塔中,见一美男,对她说:“我非人间之物,今得你为妻,但有年限,所以你不要害怕。”每天,那美男下塔两次取饭,有时带回来的饭还是热的。他警告那女孩,老老实实地塔里呆着,不要往外窥视。就这样,女孩在幽暗高耸的塔中生活了一年的时间。有一天,美男又下塔而去,女孩禁不住偷窥,见他腾空而飞,在空中的模样却不再是美男,而是赤发蓝肤,两耳竖起如驴,面目狰狞。女孩大恐,见他落在地面后才恢复美男人形。后来,那怪物返回塔上,说:“你今天偷窥我了,对吧?那就实话告诉你,我原本是夜叉,因与你有缘,所以才将你劫持到这里,你也看到了,这一年来我也没有害你。”聪明的女孩接话道:“我现在是你妻子,自然不会厌恶你,我所不理解的是,你既有法力,为什么不带我居住于地上人间,而把我搁在这高耸入云的暗塔中?如果居于人间,我还能时不时地见到我父母。”夜叉说:“我身上有罪业,如与凡人杂居,定会引发瘟疫。现在,你已经知道我的原形了,我的行踪也就不对你保密了。不久后,我会送你回家的。”他们所呆的那座高塔,离一个小镇很近,每次夜叉离去,女孩都好奇地观察,她发现那夜叉在空中不能变形,只有双脚落地,才可化为美男。有一天,女孩看到夜叉化作美男行于小镇上,有白衣居士过往,夜叉就垂手而立,一副恭敬的样子;又遇屠户模样的汉子,夜叉就张口唾弃,但无论是居士还是屠户,都似乎看不到夜叉。等夜叉归来,好奇的女孩又问:“你在大街上行走,为什么尊敬一些人而欺负另一些人呢?”夜叉道:“我欺负的那些人,都是屠户或者喜欢吃牛肉的;我所尊敬的,都是忠义之士或佛教信徒。如果我冒犯他们,会遭上天杀戮的。”又过了一年,夜叉突然哭泣着对女孩说:“你们缘分已尽,等风雨之夜,我会送你回家的。”说罢,夜叉取出一块鸡蛋大的青色石头,告诉女孩,到家后可将其磨碎服下,以解毒气。一天傍晚,风雷大震,夜叉说:“今天晚上我当送你回家。”遂负女孩飞出高塔,如佛经中描述的那样,胳膊一伸的工夫,女孩已被送回家,落于庭院中。女孩回头张望,再不见那夜叉的身影,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其父母见到失踪多年的女儿,自然大惊,听女孩将往事追忆完后,父母唏嘘不已,问:“你爱上他了?另外,你的气色怎么如此晦暗?”女孩忧伤不言,从怀中取出青石一块,叫母亲磨碎后饮下,后去厕所,排出一斗多的青泥样子的秽物,随后其气色才如人。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吗?不太好说。
  
  说到夜叉,自是佛教中的人物,相貌凶恐,为护法神之一,可分为地夜叉与天夜叉两大类,后者的特点是善于飞行,由此看来本故事中的夜叉当为天夜叉。后来夜叉中国化,在更多的时候成为了地狱厉鬼的代名词,甚至连手中拿的兵器都是铁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1: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暗夜卖油人
  
  长安宣平坊为王公显贵集聚之所,在长安各坊区中赫赫有名。这个夏天,宣平坊出现了一件怪事:每到傍晚,在宣平坊坊口就会出现一个卖油人,其头硕大,皮肤甚白,言语不多,他所卖的油,不但鲜美,而且价格便宜,引得各豪门厨师的青睐。
  随后,又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夏夜,有一官人赴饭局回来,入得坊子深处,辗转街巷,其时夜已深,四周僻静,前面突然出现一个人,戴着毡帽,赶着一头毛驴,驴身上驮着两个油桶,见官人一行后,并不躲避。如你们所想,这正是那个卖油人。官人的侍从上前呵斥,对方也不理会,侍从大怒,手搏卖油者,哪知其手刚碰到卖油者的脑袋,那脑袋就落地了,随后滚入旁边的一处大宅门。
  官人惊异,与侍从一起跃门而入,见那脑袋在一棵大槐树下消失了踪影。随后,官人征得该户人家的同意,对槐树进行挖掘。掘到数尺深,已见槐树之根,根旁有一只因害怕正在哆嗦的蛤蟆,它的身边有两个笔匣,里面尽是槐树的津液。在旁边,有一巨型白蘑菇,蘑菇盖已落。原来,那蛤蟆就是驴,笔匣就是油桶,而那白蘑菇就是卖油人。
  后来,当初吃其油者都病吐不已。
  故事虽小,却颇有趣味:遥远的唐朝,夜深的长安,可爱的怪物,在曲折的街巷间卖油归来。想必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也喜欢过安康的日子,所以当被人发现时很是害怕。在《酉阳杂俎》中该故事记述如下:
  
  京宣平坊,有官人夜归入曲,有卖油者张帽驱驴,驮桶不避,导者搏之,头随而落,遂遽入一大宅门。官人异之,随入,至大槐树下遂灭。因告其家,即掘之。深数尺,其树根枯,下有大虾蟆如叠,挟二笔錔,树溜津满其中也,及巨白菌如殿门浮沤钉,其盖已落。虾蟆即驴矣,笔錔乃油桶也,菌即其人也。里有沽其油者,月余,怪其油好而贱。及怪露,食者悉病呕泄。
  
  《酉阳杂俎》中有一些精怪,属植物,与那些鬼怪相比,它们并非凶煞模样,也比较老实,甚至为人欺负。如唐时邓州有寺,寺中有僧智通,于冬夜打坐,有怪物摸入禅房,那怪物黑衣青面,大眼长嘴,见智通后合手相拜,很有礼貌。智通随口问:“你冷吗?可以烤烤火。”那怪物便坐于厅中,在壁炉下烤火。智通不再搭理他,只顾念经。五更天后,那怪物竟在温暖的壁火下,闭着眼睛,张着大嘴巴,睡着了,不时发出鼾声。智通心生一念,用香匙点了些炭火,塞到怪物张着的嘴里。无论如何没这样办事的。怪物被炭火烫醒,大叫着奔出厅堂。天亮后智通在后山上寻得一棵青色梧桐,正是该怪,遂将其烧毁。在这里,和尚做得有些过分,毕竟人家没伤害你,而且还颇知礼仪,修炼到现在,大家都不容易,为什么非要将它弄死呢?相比之下还是唐朝宰相郭震的做法更洒脱:郭震曾居于山中别墅,一日入夜后,在灯下夜读,突有巨脸现于灯影中。郭震戎马一生,自无惧色,信笔于那脸上题诗如下:“久戍人偏老,长征马不肥。”那脸一红,顿时消失不见。几天后,郭震闲步山中,偶见树上有白木耳一只,形大如斗,上面有诗两句,正是他当夜所题。在这里,郭震与木耳精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1: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剑
    
  下面的故事,仍是关于剑客的,文中主人公的剑术之精湛,随读而知之。在《酉阳杂俎》中是这样描述的:
  
  黎干为京兆尹,时曲江涂龙祈雨,观者数千,黎至,独有老人植杖不避,干怒,杖背二十,如击鞔革,掉臂而去。黎疑其非常人,命老坊卒寻之,至兰陵里之内,入小门,大言曰:“我今日困辱甚,可具汤也。”坊卒遽返白黎,黎大惧,因弊衣怀公服,与坊卒至其处,时已昏黑,坊卒直入,通黎之官阀,黎唯趋而入,拜伏曰:“向迷丈人物色,罪当十死。”老人惊起,曰:“谁引君来此?”即牵上阶,黎知可以理夺,徐曰:“某为京兆尹,威稍损则失官政。丈人埋形杂迹,非证彗眼不能知也。若以此罪人,是钓人以贼,非义士之心也。”老人笑曰:“老夫之过。”乃具酒设席于地,招访卒令坐。夜深,语及养生之术,言约理辩,黎转敬惧,因曰:“老夫有一伎,请为尹设。”遂入,良久,紫衣朱,拥剑长短七口,舞于庭中,迭跃挥霍,换光电激,或横若裂盘,旋若规尺,有短剑二尺余,时时及黎之衽,黎叩头股栗。食顷,掷剑植地如北斗状,顾黎曰:“向试黎君胆气。”黎拜曰:“今日已后性命丈人所赐,乞役左右。”老人曰:“君骨相无道气,非可遽教,别日更相顾也。”揖黎而入。黎归,气色如病,临镜方觉须剃落寸余。翌日复往,室已空矣。
  
  黎干为唐朝中期大臣,喜欢左道旁门之术,唐代宗时任京兆尹即长安市长,其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年入夏,长安无雨,黎干组织人在曲江畔祈雨,观者有数千人。怎么那么多人呢?因为作为长安市长的黎干,将亲自扮演巫师,登台求雨。当黎市长的车队开到时,众人皆躲避,唯有一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那里。黎干大怒,叫人打了那老人二十棍子,那老人似乎没什么反应,转身而去。
  后施刑者向黎干报告,棍子打在老人身上,就如同打在柔软的皮革上。黎干怀疑老人不同寻常,于是叫身边的老卒去查访。至长安兰陵里,左寻右觅,入一小门,听到那老人的声音:“我今日受辱,你们给我打点热水去。”
  老卒回去后把事情告诉黎干,后者很害怕,穿了便衣与老卒赶至兰陵里,其时天色已昏,黎干入得院内,拜倒于老人面前。老人大惊:“谁把你引到这里的?”
  黎干再拜,也为自己开拓了一下:“我为长安市长,若威仪尽失,也不是为官之道。您混迹于众人间,除非有慧眼而不能识。现在,我已知罪,您若不原谅我,也非拥有义士之心。”
  老人笑道:“那是老夫之过了。”
  黎干没答茬儿。老人也不再问,随后设酒席,一起喝起酒来。至夜深,老人纵论仙道侠义,黎干敬畏。老人说:“老夫有一技,请允许我为您表演。”遂入屋中,良久而出,已换上一身紫衣,双手竟拿着长短宝剑七把之多,舞于庭中,腾步飞跃,上下挥动,剑光一如星月闪烁,劈斩所至,自觉裂盘断石。只见那老人,飞速旋转,一如陀螺,只见剑光而不见其人。其间,有剑不时掠过黎干的面前,使后者战栗不已。最后,老人掷剑于空,落下后,七把剑插于地上,呈北斗七星之形。老人对黎干说:“我只是试试你的胆气,还不错。”
  黎干又拜,说:“我命为您所赐,希望能拜您为师。”
  老人说:“你骨相无道气,我不可收你为徒,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说罢,转身进了屋子。
  黎干在惊悸中回到家,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的胡须被老人剃掉了一寸多长。转天,黎干再去兰陵里寻找那老人,但屋院内空无一人。
  黎干是唐朝时担任首都长安市长时间最长的一个官员,先后八年。对于他,人们的评价是毁誉参半。此人仕途之路甚为奇怪,既非进士出身,也不是以顶级大族的后代接班,而是靠其所擅长的星算占卜之术,被聘为翰林学士,在唐代宗时颇为受宠,升任京兆尹,封寿春公。这也是为什么在曲江求雨时,作为首都的最高行政长官,黎干自己登台扮演巫师的原因。这是导致他口碑不好的一个原因,史上的评价是:性情险涩,好旁门左道之妖术。但也有人说黎干不错,在长达八年的长安市长任期中,其人虽刻薄,但办事效率颇高,把长安治理得井井有条。
  唐代宗在时,黎干与受宠的宦官刘忠翼交往密切,德宗即位后又多次化妆后秘密与刘会晤,也不知道想要干什么,终被告发,被贬流放。韩前市长出发之日,“市里儿童数千人噪聚,怀瓦砾投击之,捕贼尉不能止。”也就是说,当日长安儿童好几千人冲着黎干扔石块。可见其人缘确实不佳。代宗时,黎干与刘忠翼曾欲改立太子,后德宗想起此事情,觉得流放黎干实在是便宜他,于是又追加了一道命令:赐死蓝田驿。我们不知道在被赐死时黎干是否会想起当年兰陵里的一幕:那位剑仙老人又去哪里了?能否会神奇地出现在他面前将他拯救?那老人终于没来,但他最后说的一句话,黎干还记得:“你骨相无道气,我不可收你为徒,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这“以后”竟是阴阳永绝,只有那七把宝剑在生命最后的光阴中惨淡地飞舞。其的一把,终于属于了他。这一次,不是割他的胡子,而是要他的命。
  黎干生时不受长安市民待见,但他的一位部下没有忘记他,在路过长安开化里黎宅时,写有一首《至开化里寿春公故宅》:“宁知府中吏,故宅一徘徊。历阶存往敬,瞻位泣馀哀。废井没荒草,阴牖生绿苔。门前车马散,非复昔时来……”这位部下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韦应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1: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唐朝鉴宝
  
  
  
  据说现在是收藏的时代。其实,在唐朝时收藏古玩字画就已是风尚了。《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则这样的故事:
  
  
  翊善坊保寿寺,本高力士宅,天宝九载,舍为寺。初,铸钟成,力士设斋庆之,举朝毕至,一击百千,有规其意,连击二十杵。经藏阁规构危巧,二塔火珠受十余斛。河阳从事李涿,性好奇古,与僧智增善,尝俱至此寺,观库中旧物。忽于破瓮中得物如被,幅裂污坌,触而尘起,涿徐视之,乃画也。因以州县图三及缣三十获之,令家人装治,大十余幅。访于常侍柳公权,方知张萱所画《石桥图》也。玄宗赐高,因留寺中,后为鬻画人宗牧言于左军,寻有小使领军卒数十人至宅,宣敕取之,即日进入。先帝好古,见之大悦,命张于云韶院。
  
  
  长安翊善坊保寿寺是唐玄宗时的宦官高力士的久宅。在讲发生在该寺院的故事之前,需要先说说高力士,力士本广州人,武则天时期入宫。武后末期,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恢复李唐江山,中宗李显即位,在此期间,力士认识了英姿飒爽的临淄王李隆基。后中宗皇帝为其妻韦后所弑,李隆基发动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的政变,力士参与其中,是为智囊。从此,高力士对李隆基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追随。以至后来,我们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不得不顺便提到另外两个人,一是杨玉环,另一个就是高力士。在我们的印象中,作为内庭宦官的高力士,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意,深受宠信,其人也飞扬跋扈,专权于开元、天宝年间。其实我们误会了。力士确实深受唐玄宗宠信,其本人也有骄纵时,但他与历史上那些真正专权的、干涉政治的宦官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皇帝身边最被宠信的宦官,力士虽也有翻看大臣奏章的记录,但从不恶劣地对政治进行直接干预,他只知道忠心耿耿于他的皇帝。这从他的死上可以看出来。安史之乱后期,作为太上皇的唐玄宗和高力士从成都还长安,此时的皇帝是肃宗李亨,肃宗身边的专权宦官是李辅国,这可不是个善茬儿,大权独揽,跋扈到可以处决当朝皇后的地步,早已将皇帝架空。在李辅国的指使下,唐玄宗后来不被允许再见他的皇帝儿子肃宗,随后李辅国又借故将一直侍奉唐玄宗的高力士流放南方,后力士遇赦北还,途中闻唐玄宗死去,悲痛不已,终绝食而死。可以这样说,宦官高力士和皇帝唐玄宗是一对很好的合作伙伴。高力士本人,是古代宦官的一个好榜样。
  开元、天宝年间,是高力士人生的辉煌期,既是皇帝身边的红人,那么就挡不住人家富贵长安了。当时,宦官人家有一个习惯:将宅子施舍为寺。大约在天宝九年,高力士将自己在翊善坊一处地产施舍为寺,即后来的保寿寺。据说,保寿寺建成之初,寺钟铸成,高力士在寺内设饭局庆贺,朝中大臣都来了,按照潜规则,大臣们不管是谁,只要击一下新钟,就要现场施舍成百上千的铜钱。有大臣知道了高力士的小计,于是撞起那钟没完,以过手瘾,反正不管击多少下都得扔下一堆钱呗。从这一点上看,高力士有点贪财。
  下面的故事就发生在该寺。唐朝中期,在河阳郡做文书工作的李涿,爱收藏古玩,曾居长安,与该寺僧人智增友善,而游览该寺,无意间在其仓库的破瓮里发现一卷东西,上面满是尘土。李涿仔细观看,竟是一幅画。他知道该画不俗,定有来历,于是以别物与看守仓库的僧人宗牧交换,得该画而去。装裱之后,李涿带该画去拜访大臣、书法家柳公权,后才知道那画是盛唐时著名画家张萱的《石桥图》,可谓价值连城。当初,唐玄宗将其画赐于高力士,因此留于寺中。李涿很是愉快,但高兴了没多长时间,就有官差找上门来:
  官差:听说你最近在保寿寺得到了一幅画?
  李涿:正是,你们是……
  官差:承认了就好,把画交出来吧!
  李涿:为嘛?我是收藏……
  官差:少废话,我们是带着圣旨来的。
  原来,那叫宗牧的僧人后来觉得不对劲,于是将事情报了官,说被换走的有可能是一幅皇家名画,于是发生了上面的一幕。无论如何,这是令人愤怒的一幕。可怜的李涿不得不把心爱的画交出来。而皇帝看到张萱的《石桥图》后,也喜欢得不得了,把玩一番,叫人将其张挂于云韶院。这是哪个皇帝,我们不太清楚。但可以介绍一下张萱,张是大唐开元年间著名的皇家宫廷画师,以画仕女画著名,代表作有我们熟知的《捣练图》和更为著名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同时,又擅长绘画风景,《石桥图》即是其代表作。
  上面说的是识宝的,但也有不识宝的。《酉阳杂俎》中还记载了另一个故事:平康坊有菩提寺,在宰相李林甫宅之西,李林甫每至生日,多请寺僧为之设斋。有僧曾为其颂经,得赏马鞍一具,卖后得七万钱。又有一僧,奔着赏物也去了,但李林甫只给了他一朽钉般的物件,长约数寸。其僧归来,很是失望,带到长安西市,被一胡商发现,惊道:“你从哪得到的?我一定得买下,不划价!”僧人想了半天,说:“一千钱吧?当然,如果你觉得高,我们还可以商量。”胡商笑:“不是呀!这样吧,我给你五千钱!”僧人大喜,遂把那物件交给胡商,后者拿到手后,说:“此为佛之宝骨,价值一千万钱。”那自以为得了便宜的僧人,想必只有愣神儿的份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1: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刹那光阴
  
  
  
  
  
  仙境一时,人间N年,似乎是这样,如《酉阳杂俎》所记:
  
  贝丘西有玉女山,传云晋泰始中,北海蓬球,字伯坚,入山伐木,忽觉异香,遂溯风寻之,至此山,廓然宫殿盘郁,楼台博敞。球入门窥之,见五株玉树。复稍前,有四妇人,端妙绝世,自弹棋于堂上,见球俱惊起,谓球曰:“蓬君何故得来?”球曰:“寻香而至。”遂复还戏。一小者便上楼弹琴,留戏者呼之曰:“元晖,何谓独升楼?”球树下立,觉少饥,乃以舌舐叶上垂露。俄然有一女乘鹤而至,逆恚曰:“玉华,汝等何故有此俗人!王母即令王方平行诸仙室。”球惧而出门,回顾,忽然不见。至家,乃是建平中,其旧居闾舍皆为墟墓矣。
  
  
  主人公是西晋泰始年间的蓬球,他是山东北海即今之昌乐人,一日入山砍树,闻香而寻,看到玉宇琼楼,有美女四人自弹自娱,蓬球上前“套瓷”,有一仙女驾鹤而来,喝道:“这里怎么会有俗世之人!西王母马上派王方平巡察各仙山了,你们要注意!”后来,蓬球回到家,已经是后赵石勒建平年间了,自己家的宅子已变为废墟墓地了。故事中,驾鹤而来的姑娘提到王方平。此人是中国古代由人而修炼成仙的典型,也是丰都成为“鬼城”的关键人物。他是东汉桓帝时人,精通天文和占卜,做到中散大夫一职。后放弃官位,入丰都县山中修炼,在三国魏国青龙初年与另一位修炼者阴长生一起升仙成功,登上天境。王的故事在东汉以后颇有影响,成为普通人在毅力和信念的支持下羽化成仙的成功例子。自那以后,从魏晋六朝开始,到唐宋,很多人都前往丰都寻找王方平的登仙处,其中包括唐朝的吕纯阳即后来传说中的吕洞宾。由于阴长生和王方平曾在丰都修炼,人们并称其为“王阴”,又称“阴王”,后代称丰都,渐渐将其演化为“鬼城”。在本故事中,王方平显然在天上混得不错,已成为西王母的巡游使者。
  此类故事为志怪笔记所常载。同在《酉阳杂俎》中,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卫国县西南有瓜穴,冬夏常出水,望之如练,时有瓜叶出焉。相传苻秦时有李班者,颇好道术,入穴中行可三百步,廓然有宫宇,床榻上有经书,见二人对坐,须发皓白。班前拜于床下,一人顾曰:“卿可还,无宜久住。”班辞出。至穴口,有瓜数个,欲取,乃化为石。寻故道,得还。至家,家人云:“班去来已经四十年矣。”
  这类传说的滥觞有可能出自南北朝时刘义庆所撰《幽明录》,在其书中记载了刘晨、阮肇天台山迷路遇仙的故事。相比起来,蓬球和李班实在是不走运,人家刘晨、阮肇山中遇见仙女后,成了亲,还过了性生活,虽然最后返回凡间,也不白遇仙一场。而蓬球呢,光瞎转悠了一圈;至于李班,仙是遇到了,但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想吃个瓜,还变成了石头。
  按照上面故事所讲,仙境一时,人间N年。这讲的是仙境,到了冥界就反过来了,《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唐宪宗元和初年,长安东市有恶少名为李和子,性残忍,常杀狗吃猫。一天,这哥们儿臂上架着鹞鹰,站在路口,突见两紫衣人,言为冥界使者:“今有被你害过的猫狗共计四百六十只,在阴间将你告了。”李和子惊惧,弃鹞赢而拜,要请二鬼使吃饭,以便通融。至一家卖西域食品的毕罗店,二鬼使捂住鼻子不肯进去。后至一酒家,李和子要了九碗酒,自己喝了三碗,其他六碗给二鬼使喝。李和子那与二鬼使推杯换盏,搞得周围的顾客很奇怪,因为他们自是看不见那二鬼使的,只看到李和子一个人在那忙活,以为此人神经了。二鬼使既然接受了贿赂,于是说:“我们一定为你说点好话。”说罢,不见了踪影。不一会儿,又回来,说:“办妥当了,但需要你在明天中午前交四十万钱,这样可以为你延长三年的寿命。”李和子大喜。二鬼使走后,李和子将他们喝剩下的酒拿过来,喝了一口,只感觉其味如水,冰冷寒牙。回到家,李和子凑齐了四十万钱,然后在院内焚烧,恍惚间见火焰中有二鬼使取钱而去,随后才松了一口气。但三天后他就死了。鬼使不是答应延长他三年寿命吗?确实是三年,但人家说的是冥界的三年。冥界的三年,相当于人间的三天。李和子到底是空欢喜一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7 21: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好咯(Ov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9-27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