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遵生八箋》TXT已發表,在線未發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9: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具
  竹冠
  制惟偃月、高士二式為佳,他無取焉。間以紫檀黃楊為之亦可,近取癭木為冠,以其形肖微似,以此束髮,終少風神。若帶唐巾漢巾,可以簪花。漢巾之制,去唐式不遠,前摺較後兩旁少窄三四分,頂角少方。二制之外,皆非山人家所取。但五岳真形圖,人當佩帶,入山可拒虎狼,尋壑可遠魑魅。今以唐巾玉圈取作方式篆圖琢成,帶之甚雅,且圈非徒設。五岳圖有二三篆法,惟《道藏經》所載似真,圖具後幅。
  披雲巾
  踏雪當制臞仙雲巾,或緞或氈為之。扁巾方頂,後用披肩半幅,內絮以綿,或托以氈,可避風寒,不必風領暖帽作富貴態也。
  道服
  不必立異,以布為佳,色白為上,如中衣四邊延以緇色布亦可。次用茶褐布為袍,緣以皂布,或絹亦可。如禪衣非兜羅綿,以紅褐為之。月衣之制,鋪地儼如月形,穿起則如披風道服。二者用以坐禪,策蹇披雪避寒,俱不可少。
  文履
  用白布作履,如世俗之鞋。用皂絲絛一條,約長一尺三四許,折中交屈之,以其屈處綴履頭近底外取起,出履頭一二分而為二。復綴其餘絛,於履面上雙交,如舊畫圖,分其兩稍綴履口兩邊緣處,是為絇。於牙底相接處,用一細絲絛,周圍綴於縫中,是為繶。又以履口納足處,周圍緣以皂絹,廣一寸,是為純。又於履後綴二皂帶以繫之,如世俗鞋帶,是為綦。如黑履,則用皂布為之,而以白或藍為絇繶純綦是也。
  道扇
  其扇有二:有紙糊者,有竹編者。近日新安置扇,其竹篾如紙,編織細密,制度精佳。但不宜漆,輕便可攜,何扇勝此?紙糊如此式樣亦佳,但得竹根紫檀妙柄為美。舊有鵝毛扇,即羽扇也。但無能者制度精致,今制似不堪執。
  拂塵
  古有紅拂麈尾,紅拂乃富貴家用物,毋論麈尾,似不易得。近有以天生竹邊如靈芝如意形者,斫為拂柄,甚雅。其拂惟以長棕為之,不必求奇,以白尾為妙。余有萬歲藤一小枝,玲瓏透漏,儼肖龍形,制為拂柄,可快披拂。
  雲舄
  以蓑草及棕為之,雲頭如芒鞋。或以白布為鞋,青布作高挽雲頭,鞋面以青布作條,左右分置,每邊橫過六條,以象十二月意。後用青雲,口以青緣,似非塵土中著腳行用,當為山人濟勝之具。
  竹杖
  惟合竹為佳,有以之字竹、方竹、老竹鞭為之者,亦雅。近日以荊木如杖形者,原其上有雙枝厚根處,雕為雙芝,摩滑如玉,亦可人意。得有三代商嵌金銀碧瑱古銅鳩鳥杖頭,須用棕竹為杖。余見有全身鏒金銀者,形亦古甚,下有銅管,亦三代物也,制甚可愛,得此全副,老人受用無量。外此用萬歲藤、藜藿為杖,形雖奇怪,此為老衲行具,恐非山人家扶老也,姑置不取。
  癭杯
  取木之癭肖杯者,琢磨成杯式,惟三種為最:桃杯,蓮杯,芝杯。余所藏三杯,克肖真形。其外種類甚伙且奇,要之,適用無如三者。
  癭瓢
  有形如芝者,有如瓠者,山人家攜帶用以飲泉。大不過五六寸,而小者半之。惟以水磨其中,布擦其外,光彩如漆,明亮燭人,雖水濕不變,塵污不受,庶入精妙鑒賞。
  斗笠
  其制有二:一名雲笠,以細藤作笠,方廣二尺四寸,以皂絹蒙之,綴檐以遮風日。一名葉笠,以竹絲為之,上以檞葉細密鋪蓋,甚有道氣。二物貴在輕便。
  葫蘆
  有天生一寸小葫蘆,最可人意,用以綴為衣紐,又可懸於念珠,價高不甚多見,惟京師有之。若用杖頭掛帶盛藥者,二三寸葫蘆亦妙。其長腰鷺鷥葫蘆,可懸藥籃左畔,似不可少。
  藥籃
  即水火籃也。制有佳者,惟遠紅漆為佳。內實應驗方藥、膏藥,以便隨處濟人,山童攜之,亦多物外風致。近有藤絲編者不佳,以大毛竹車旋者太重。
  棋籃
  圍棋罐子,近日永嘉以藤編為罐,制巧用堅,雖墮地觸石,曾無損裂。外以藤編為籃,攜此一罐,其輕便可愛,誠游具中一妙品也。書室中不宜有此。
  詩筒葵箋
  白樂天與微之常以竹筒貯詩,往來賡唱,故和靖詩云“帶斑猶恐俗,和節不妨山”之句。既有詩,可無吟箋?許判司遠以葵箋見惠,綠色而澤,入墨覺有精采。詢其法,乃採帶露蜀葵葉研汁,用布揩抹竹紙上,伺少乾,用石壓之。許嘗有詩云:“不採傾陽色,那知戀主心?”不獨便於山家,且知葵藿傾陽之意。
  韻牌
  余刻詩韻上下二平聲為紙牌式,名曰韻牌。每韻一葉,總三十葉。山游分韻,人取一葉,吟以用韻,似甚便覽。近有四韻,刻已備矣。恐山游水泛,無暇作長篇仄韻,此余始作意也。
  葉箋
  余作葉箋三種,以蠟板砑肖葉紋,用剪裁成,紅色者肖紅葉,綠色者肖蕉葉,黃色者肖貝葉,皆取閩中羅紋長箋為之,此亦山人寄興岑寂所為。若山游偶得絕句,書葉投空,隨風飛揚,泛舟付之中流,逐水浮沉,自有許多幽趣。
  坐氊
  花時席地,每用鹿皮為之,人各一張,奈何毛脫不久。以蒲團、棕團坐之甚佳。余意挾青氊一條,臨水傍花處,展地共坐,更便捲舒攜帶耳。
  衣匣
  以皮護杉木為之,高五六寸,蓋底不用板幔,惟布裏皮面,軟而可舉,長闊如氈包式,少長一二寸。攜於春時,內裝綿夾便服,以備風寒驟變。夏月裝以夾衣。秋與春同。冬則綿服暖帽圍項等件。匣中更帶搔背、竹鈀,并鐵如意,以便取用。
  便轎
  入山用之,如今市中俗云兜轎式也。但坐身涼簟兩旁,用銅或鐵打成橋樑,雙鉤下鑻涼簟兩頭,鉤上作眼待箾;杠上用銅制二鑻下垂,作竅以受銅鉤,對眼用箾釘住,如懸掛然。人坐其上,背靠杠上圈圍,不惟安適,且上山下山,如履平地,以其機關常平故耳。何有前撲後仰之患?扛子得有閩產紫荊木為之,輕細而堅,愈重愈力,他木俱不勝也。
  輕舟
  用以泛湖棹溪,形如剗船,長可二丈有餘,頭闊四尺,內容賓主六人,僮僕四人。中倉四柱結頂,幔以篷簟,更用布幕走檐罩之。兩旁朱欄,欄內以布絹作帳,用蔽東西日色,無日則懸鉤高捲。中置桌凳。後倉以藍布作一長幔,兩邊走檐,前縛中倉柱頭,後縛船尾釘兩圈處,以蔽僮僕風日,更著茶爐,煙起惚若圖畫中一孤航也。舟惟底平,用二畫槳,更佳。
  疊桌
  二張,一張高一尺六寸,長三尺二寸,闊二尺四寸,作二面折腳活法,展則成桌,疊則成匣,以便攜帶,席地用此抬合,以供酬酢。其小几一張,同上疊式,高一尺四寸,長一尺二寸,闊八寸,以水磨楠木為之,置之坐外,列爐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賞。
  提盒
  余所制也,高總一尺八寸,長一尺二寸,入深一尺,式如小廚,為外體也。下留空,方四寸二分,以板匣住,作一小倉,內裝酒杯六,酒壺一,箸子六,勸杯二。上空作六格,如方盒底,每格高一寸九分。以四格,每格裝碟六枚,置果餚供酒觴。又二格,每格裝四大碟,置鮭菜供饌箸。外總一門,裝卸即可關鎖,遠宜提,甚輕便,足以供六賓之需。
  提爐
  式如提盒,亦余制也。高一尺八寸,闊一尺,長一尺二寸,作三撞。下層一格,如方匣,內用銅造水火爐,身如匣方,坐嵌匣內。中分二孔,左孔炷火,置茶壺以供茶。右孔注湯,置一桶子小鑊有蓋,頓湯中煮酒。長日午餘,此鑊可煮粥供客。傍鑿一小孔,出灰進風。其壺鑊迥出爐格上太露不雅,外作如下格方匣一格,但不用底以罩之,便壺鑊不外見也。一虛一實共二格,上加一格,置底蓋以裝炭,總三格成一架,上可箾關,與提盒作一副也。
  備具匣
  余制以輕木為之,外加皮包厚漆如拜匣,高七寸,闊八寸,長一尺四寸。中作一替,上淺下深,置小梳匣一,茶盞四,骰盆一,香爐一,香盒一,茶盒一,匙箸瓶一。上替內小硯一,墨一,筆二,小水注一,水洗一,圖書小匣一,骨牌匣一,骰子枚馬盒一,香炭餅盒一,途利文具匣一,內藏裁刀、錐子、挖耳、挑牙、消息肉叉、修指甲刀銼、發刡等件,酒牌一,詩韻牌一,詩筒一,內藏紅葉各箋以錄詩,下藏梳具匣者,以便山宿。外用關鎖以啟閉,攜之山游,似亦甚備。
  酒樽
  注酒遠游,古有窯器甚佳,銅提次之,近以錫造者惡甚。余意磁者負重,銅者有腥,不若蒲蘆作具,內用堅漆,挾之遠游,似甚輕便。山游當與已上三物,束以二架,共作一肩,彼此助我逸興。
提盒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9: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爐式 匏樽式

五岳圖【四式具後】

  右五岳圖二式,一出《道藏》,一出唐鏡模下,不特制為唐巾玉圈用之,當以此用黃素朱書,裱作小卷,長可三四寸,飾以軸帶,掛之杖頭,與葫蘆作伴。山人持以逸游,謂非負圖先生輩歟。其所當佩,說如《藏經》云。
  《藏經》曰:“五岳之神,分掌世間人物,各有攸屬。如太山乃天帝之孫,群靈之府,為五岳祖,主掌人間生死貴賤修短。衡岳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魚龍。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羊食啗。華岳主宰金銀銅鐵,飛走蠢動。恒岳主掌江河淮濟,四足負荷等事。”《抱朴子》曰:“修道之士,栖隱山谷,須得五岳真形圖以佩之,則山中魑魅虎蟲、一切妖毒皆莫能近。”漢武帝元封三年七月七日,受之西王母,流布人間。後太初年中,李充自稱馮翊人,三百歲,荷草器負圖遨游,武帝見之,封負圖先生。故世人能佩此圖,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凶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魎、水怪山精悉皆隱遁,不敢加害。家居供奉,橫惡不起,禎祥永集云。故此圖不獨用為佩軸,家居裱成畫圖安奉亦可。
  三才避忌條
  天時諸忌
  聖人曰:“勿怨天。”又曰:“君子敬天之威,則省其過咎而改之。”故吾人起居,不知三才避忌,必犯災害,何以能安樂哉?故人當勿指天為證,勿怒視日月星辰。行住坐臥莫裸體,以褻三光。勿對三光濡溺,勿月下歡淫,勿唾流星,勿久視雲漢。大風大雨大雷大雪大露不可出行,當靜坐敬畏。勿嗔怨風雨,勿指虹霓。重霧三日必大雨,未雨不可出行。雷鳴勿仰臥,遠出觸寒而歸,勿面向火,勿就吃熱食。衣濕汗即脫,勿開口喝冷。大寒大暑勿可出入。伏熱者勿驟飲水,沖寒者勿驟飲湯,勿瀆寒而寢。日出則出,日入則入,朝出莫飢,暮息莫飽。朔不可泣,晦不可歌。此天時避忌之要略也。
  地道諸忌
  坤主厚載,萬物生成,人賴以生,敢不寅畏,以褻地靈。勿以刀杖怒擲地,勿輕掘地,深三尺即有土氣,傷人。勿裸臥地上。入深山當持明鏡以行,使精魅不敢近。入山念儀方二字以卻蛇,念儀康二字以卻虎,念林兵二字以卻百邪。入山至山腳,先退數十步方上山,山精無犯。入山將後衣裾摺三指挾於腰,蛇蟲不敢近。渡江河朱書禹字,吉。寫土字於手心,下船無恐怖。深山流出冷水不可飲,水有沙蟲處不可浴。有水弩蟲處不可渡,蟲射人影即死。先以物擊水,蟲散方可渡。行熱勿以河水洗面。陂湖水有小影,是魚秧勿食。井水沸起者勿食,屋漏勿誤食,冢井中有毒勿食。凡濁水要急飲,入杏仁泥,少攪十數次,即可飲。夏月冰勿多食,莫貪一時之快,久則成疾。此地忌之大略也。
  人事諸忌
  人為萬物之靈,有生之所當重者也,豈可不以生我者為急,乃以賊我者為務也?遵生者,當知所重。五臟喜香潔,惡腥膻,食必擇可。勿搔首披髮覆面。肝惡風,心惡熱,肺惡寒,脾惡濕,腎惡滲。發不可誤入鮓食。甲寅日割指甲,甲午日割腳指甲,此為三尸游處,故以斬除之。不可向北唾,犯魁星。唾遠損氣,唾多損神。汗出毛孔,勿令扇風,恐為風中。凡汗之所出,本於五臟,飲食飽熱,汗出於胃,飽甚胃滿,故汗出於胃也。驚悸奪精,汗出於心,驚奪心精,神氣浮越,陽內薄之,故汗出於心也。持重遠行,汗出於腎,骨勞氣越,腎復過疲,故持重遠行,汗出於腎也。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暴役於筋,肝氣疲極,故疾步恐懼,汗出於肝也。搖動勞苦,汗出於脾,動作用力,谷精四布,脾化水谷,故汗出於脾也。故勞傷汗出成病。勿令汗入飲食,食後以紙撚入鼻,引嚏數次,令人氣通,明目化痰。勿強忍大小便,勿努力大小便。夜間宜開眼出溺。行走勿語,行遠乘馬勿回顧,傷神。行遠常存魁星在頭上。夜行宜數叩齒,鬼神畏齒聲也。夜行及冥臥,心中懼者,當存日月光,入我明堂中,百邪自散。勿久行,傷肝;勿久立,傷骨;勿久坐,傷肉。勿跂床懸腳,勿竪膝坐。大樹下不可坐,防陰氣傷人。坐臥莫當風。冷石不可坐,成疝。日曬熱石不可坐,生瘡。雞鳴時叩齒三十六遍,舌舐上齶,待神水滿口,漱而咽之,口誦四海神名三遍,止鬼辟邪,令人無疾。東海神阿明,南海祝良,西海巨乘,北海禺強。早起食生薑以辟穢氣,下床先左腳,吉。嗽齒勿用棕刷,敗齒。夜半勿哭泣,勿對北詈罵,勿卒驚呼,勿恚怒,令神魂不安。勿大樂,使氣飛揚;勿多笑,傷臟;多喜,令人妄錯昏亂。食勿語,寢勿言。勿多念,內志恍惚。勿多思,神怠。勿思慮,傷心。勿久臥,傷氣。勿頭向北,春夏向東,秋冬向西。夜臥防床頭有隙進風。夜眠勿以腳懸高處。臥勿開口,以泄真氣。勿以手壓心口,令人夢魘。勿尸臥,勿以筆畫人面為戲,使魂不認尸,多致死者。勿露臥。睡醒覺熱,勿飲水又睡。凡夢勿語人。勿燃燭照寢,令人神魂不安。人臥忽不醒,勿急以燈照之,殺人。就黑暗處,以指甲掐其人中,或口咬大拇指甲處,而唾其面。勿當風沐浴,勿沐髮未乾即寢。勿冷水洗沐,飢勿浴,飽忌沐。洗頭不可用冷水,成頭風。勿沐浴同日,沐者,洗頭,浴者,澡身也。有眼疾不可浴。午後勿洗,頭汗出勿洗,沐浴無常,不吉。當考之《月令》沐浴日,吉。旦起勿開眼洗面,勿以大熱湯漱口,凡有腳汗,勿入水洗。凡夏至後丙丁日,冬至後庚辛日,不宜交合。大月十七日,小月十六日,此名毀敗日,不宜交合。大喜大怒,男女熱病未好,陰陽等疾未癒,并新產月經未凈,俱不可交合。勿醉飽入房。勿每月二十八日交合,人神在陰。帳幕內忌燃燭行房。凡本命甲子庚申不可入房。雷電風雨不可交合。此為人事之忌大略耳,人能謹而戒之,心獲安樂,無諸疾苦,再加調和飲食,餐服藥餌,百年之壽,人皆可至,幸毋忽之。
  賓朋交接條
  序古名論
  《白虎通》曰:“朋友之道有四,近則正之,遠則稱之,樂則思之,患則死之。”
  《揚子法言》曰:“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家語》曰:“夫內行不修,身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
  《禮記》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苦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漢書》曰:“李德公所交,皆捨短取長,好成人之美。時荀爽、賈彪,雖俱知名,而不相能,德公并交二子,情無適莫,世稱其正。”
胡質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貪,奔北知其不怯,聞流言而不信,故可終也。”
  禰衡,字正平,少與孔文舉作爾汝之交。時衡未二十,而文舉已五十餘矣。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伯曰:“吾且死矣,子可去。”伯曰:“遠來視之,今有難而捨之去,豈伯行耶?”賊既至,謂伯曰:“大軍至此,一郡俱空,汝何人獨止耶?”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己身代友人之命。”賊聞斯言,異之,乃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乃偃而退,一郡獲全。
  山濤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濤與二人異常交,問之,濤曰:“當年可以為友者,惟此二人。”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趙狐,意欲窺之,可乎?”濤曰:“可。”他日二人來,勸濤止之宿,具酒食,妻穿墻視之,達旦忘返。濤入曰:“二人何如?”曰:“君子致不如正當以識度耳。”濤曰:“伊輩亦以我識度為勝。”
  晉王越鎮海昌,以王安期為記室參軍,雅相知重。敕世子毘曰:“學之所益者淺,體之所安者深。閑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諷味遺言,不如親承音旨。王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
  齊太原孫伯翳,家貧,嘗映雪讀書,放情物外,栖志丘壑,與王令君亮,范將軍為莫逆之交。王范既相二朝,欲以吏職相處,伯翳曰:“人生百年,有如風燭,宜怡神養性,琴酒寄情,安能栖栖役曳若此?嵇康所不堪,予亦未能也。”
  梁王繹博覽群書,才辨冠世,不好聲色,愛重名賢,與裴子野,蕭子雲布衣交。白居易與元相國稹友善,以詩道著名,號元白。《集》內有哭元相詩云:“相看掩淚俱無語,別有傷心事豈知?想得咸陽原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
  許棠久困名場。咸通末,馬戴佐大同軍幕,棠往謁之,一見如舊識。留連數月,但詩酒而已,未嘗問所欲。忽一旦大會賓友,命使者以棠家書授之。棠驚愕,莫知其來。棠啟緘密視久之,乃是言馬戴已潛遣一價恤其家矣。其用情周渥,人所不及如此。
  《風土記》曰:“越俗性率樸,初與人交有禮,封土壇,祭以犬雞,祝曰:‘卿乘車,我帶笠,他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卿乘馬,後日相逢卿當下。’”
  自昔士之閑居野處者,必有同道同志之士相與往來,故有以自樂。淵明詩曰:“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又云:“鄰曲時來往,抗言談往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則南村之鄰,豈庸庸之士哉?杜少陵與朱山人詩曰:“相近竹參差,相過人不知。幽花欹滿徑,野水細通池。歸客村非遠,殘尊席更移。看君多道氣,從此數追隨。”李太白與范居士詩曰:“忽憶范野人,閑園養幽姿。”又云:“還傾三五酌,自詠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為千載期。風流自簸蕩,謔浪偏相宜。”觀此則朱山人、范居士者,可為非常流矣。
  周益公嘗訪楊誠齋於南溪之上,留詩云:“楊監全勝賀監家,賜湖豈比賜書華?回環自辟三三徑,頃刻能開七七花。門外有田供伏臘,望中無處不煙霞。卻慚下客非摩詰,無畫無詩只漫嗟。”誠齋續賀相歡,好事者繪以為圖。誠齋題曰:“平叔曾過魏秀才,何如老子致元台?蒼松白石青苔徑,也不傳呼宰相來。”誠齋長嗣東山先生,以集英殿修撰致仕家居,年八十。曾云巢年尤高,嘗攜茶袖詩訪伯子,其詩云:“褰衣不待履霜回,到得如今也樂哉。泓穎有時供戲劇,軒裳無用任塵埃。眉頭猶自懷千恨,興到何如酒一杯?知道華山方睡覺,打門聊伴茗奴來。”伯子和詩亦佳,其風味不減前二老也。二老相訪,高誼如此。
  古延方士,湖州東林沈東老,能釀十八仙白酒。一日有客自號回道人,長揖於門,曰:“知公白酒新熟,遠來相訪,願求一醉。”公見其風骨秀偉,跫然起迎。徐觀其碧眼有光,與之語,其聲清圓,於古今治亂、老莊浮圖氏之理,無所不通,知其非塵埃人也。因出酒器十數於席間,曰:“聞道人善飲,欲以鼎先為壽,如何?”公曰:“飲器中鐘鼎為大,屈卮螺杯次之,梨花蕉葉最小,請戒侍人,次第速斟,當為公自小至大以飲之。”笑曰:“有如顧倩之食蔗,漸入佳境也。”又約周而復始,常易器滿斟於前,笑曰:“所謂杯中酒不空也。”回公興至即舉杯,命東老鼓琴,回公浩歌以和之。又欲以圍棋相娛,止奕數子,輒拂去,曰:“只恐棋終爛斧柯。”回公自日中至暮,已飲數斗,無酒色。東老欲有所叩,回公曰:“聞公自有黃白之術,未嘗妄用,且篤於孝義,又多陰功,此余今日來尋而將以發之也。”東老因叩長生輕舉之術,回公曰:“四大假合之身,未可離形而頓去。”東老攝衣起謝,有以喻之。回公曰:“此古今所謂第一最上極則處也。”飲將達旦,瓮中所釀,止留糟粕,而無餘瀝。回公曰:“久不游浙中,今日為公而來,當留詩以贈。然吾不學世人用筆。”乃就劈席上石榴,畫字題於庵壁。其色微黃而漸加黑。其詩曰:“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已而告別。東老啟關,送至舍西,天漸明矣,握手并行,至舍西石橋,回公即先度乘風而去,莫知所終。
  古延名衲,成都一僧,誦《法華經》甚專,雖經兵亂,卒不能害。忽一仙僕至,云:“先生請師誦經。”引行過溪嶺數重,煙嵐中一山居。僕曰:“先生老病起晚,請誦至《寶塔品》見報,欲一聽之。”至此果出,野服杖藜,兩耳垂肩。焚香聽經罷,入不復出。以藤盤、竹箸,秫飯一盂,枸菊數甌,無鹽酪,美若甘露,得襯錢一環。僕送出路口,問曰:“先生何姓名?”僕於僧掌中書‘孫思邈’三字,僧大駭,僕遽失之。三日,山中尋求,竟迷舊路,歸視襯資,乃金錢一百文也。由茲一飯,身輕無疾,天禧中僧一百五十歲,後隱不見。
  李東谷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友之者,友其德也。當親密之時,握手論心,必使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之倫,粹然一出於正,此交友第一義也。夫何世變日薄,友道掃地,惟酒饌追隨,有無周濟,穢言相謔,術數相勝。於規圓便利,諂諛取容,此妾婦耳,非友也。啖以濡沫,甘效奔走,此奴隸耳,非友也。恐少有攖拂,而取疏遠,故隨事苟徇而顗親密。乘人父子之睚眥,即導之以不慈不孝;乘人兄弟之鬩墻,即導之以不悌不恭;乘人夫婦之反目,即導之以不琴不瑟。謬引古今,眩亂是非,指鹿為馬,以鳥為鸞,皆此輩也。取友又當以此自鑒,毋為人欺,毋過責於此輩,遠而敬之,以為友道戒。”
  又曰:“‘故舊不遺,則民不偷,’世俗薄,故舊衰。友人平日同筆硯,同出處,同貧賤,同患難,相與相愛,不啻骨肉。一旦得志,視若路人,因而多以忘舊為憾。此特不能理遣耳。宜如何?若故人死亡而終身不相接,足矣。故友道難乎其振哉!”
  林可山《山林交盟》曰:“山林交與市朝異,禮貴簡,言貴直,所尚貴清。善必相薦,過必相規,疾病必相救藥,書啟必直言事。初見用刺,不拘服色,主人肅入,序至稱呼以兄及表,不以官講。聞必實言所知所聞事。有父母,必備刺拜報謁同,自後傳入,一揖,坐。詩文隨所言,毋及外事、時政異端。飲饌隨所具會,次坐序齒,不以貴賤僧道易。飲隨量,詩隨意,坐起自如,不許逃席。乏使令,則供執役。請必如期,無速客,例有乾,實告。及歸,不必謝。凡涉忠孝友愛事,當盡心。毋慢嫉前輩,須接引後學,以追古風。貴介公子有志於古道,必不驕人以自滿。苟非其人,不在茲約。凡我同盟,願如金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9: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子交友論
  高子曰:《毛詩序》云:“自天子以至庶人,未有不須友道以成者也。”但今之世,友道日偷,交情日薄,見則握手相親,背則反舌相詆,何人心之不古乃爾?此輩自薄,非薄我也。不知詆我以悅他人,他人有心亦防爾詆。自己輾轉猜忌,智巧百出,視友道為路塵,宜管鮑陳雷之絕世也。吾意初與人交,深情厚貌,不易洞曉,何術以知其心地之善惡,情性之邪正也?但以吾心之美惡邪正以交其人,彼雖奸險,欲伺我隙,我無隙可伺,彼將奈何?彼雖貪婪,欲窺我敗,我無敗可窺,彼將奈何?與之談,必先以仁義,彼之愚我邪我之言,勿聽也。與之飲,必敬以酒食,彼之誘我亂我之事,勿行也。我無私,彼將何以行其私?我無好,彼將何以投吾好?自防謹密,則郛郭堅完,外操矛盾,何以禍我?但今之人自作惡業醜行,始欲人協己謀,取必與,乃厚人若骨肉,雖父母妻子不若也。苟所謀幸成,則人必挾我,求不遂,即變交好為寇仇,非金帛貨殖不解也。果人禍我?抑果自禍而然耶?人心孰不樂為善?但以正感正,以邪感邪,邪正分於應感,豈果人人皆小人,而世無君子耶?道誼之在天下,亦未全滅也,但千百中一二耳,奈何移君子之道誼,而近全於市人,在在有之也。此又何說哉?近輩有與勝己者談,不問其言之是非、■■【口+寅,音演,大笑也。】是贊,聽彼大言不慚。與不若己者談,不論其言之可否,嘐嘐是詆,愧彼緘言似訥。遂使過無從知,善無從進,直諒之道,三益之友,淹沒無聞矣。夫貴者能以直友為可重,則事功日進,而望譽日隆。富者能以直友為可寶,則家業日昌,而聲名日著。奈何對貴者而言直,不惟交疏,且目為妄人;語富者而言直,不惟友薄,且名為惡客。求其德賢者而親之,恥佞人而遠之者,幾人哉?非富貴之高品,不能自別也。但以直自居,以道自重者,是果為妄人?又果為惡客?乃曲譽取憐,求為富貴交耶?借得貴者一顧盼,所榮幾多?富者一饜飫,所飽幾日?靡靡焉以直道自委,甘心效奴隸之恭、妾媵之媚以悅人哉!古者貴擇交,且交以心,匪交以面也;交不能擇,友不以心,是誠面交矣,何能久且敬哉?故君子寧寡交以自全,抱德以自重,乃鄙泛交以求榮,趣附以自賤也。又若一輩,與富者交,惟欲利其利;與貴者交,惟欲利其勢。使世人不以勢利橫胸中,不以智巧媒徑路,則人人聖賢矣,又何慕富之德,貴之賢,乃委身於白日,相從於朱門哉?即其口食自足於一朝,家將何物供廚煙於三炊?人當以此心諒人之心,勿以世道求古之道,則交全而誼厚矣。他如同門同業,一貴一貧,在貴者當念其窮,勿以路人視故人,分所有以周急,厚道也。在窮者亦當安其窮,勿羡人以怨人,希所有以自足,亦厚道也。奈何貴者不古,而窮者不明?昧此二者,何得於友耶?舉世皆爾爾,果何人為丈夫哉?交情乃見矣。彼山人詞客,邁德弘道,賁於丘園,抱河岳之靈,而飄然浪游,欲出與寰宇為友者,此正吾人所欲交與游,願聞其藝而甘心焉者。惜乎今之時同調者罕其人,而朱門無容轍,遂使諸君冥心物外,介然絕俗,高枕岩阿,而無意海宇,使中原意氣,化作秋雲,尚友之心,不得圓滿如意,是一恨也。彼堪輿諸家,欲兆我先知富貴禍福之機者,皆高賢也。奈老人無意無榮枯,何能從人起朽骨而辟山靈,轉災年而為福日,汲汲乎逐高賢之腳輿力騎哉?敢謝所聞,而且從吾之僻也。余寡交,自少及老無幾人,皆余社友也。況性不能附人就事成苟合,追復古道雖拳拳,奈何世之涼德往往耳。吾於友道重有感於今日,安得大執金剛如達摩西來,化度友道,使復古敦素,頓脫一切業心惡劫,共歡無我無人法界,證上菩提?此余第一大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9: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延年卻病箋 上卷
  高子曰:生身以養壽為先,養身以卻病為急。《經》曰:“我命在我,不在於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故人之所生,神依於形,形依於氣,氣存則榮,氣敗則滅,形氣相依,全在攝養。設使形無所依,神無所主,致殂謝為命盡,豈知命者哉?夫胎息為大道根源,導引乃宣暢要術。人能養氣以保神,氣清則神爽;運體以卻病,體活則病離。規三元養壽之方,絕三尸九蟲之害。內究中黃妙旨,外契大道玄言,則陰陽運用,皆在人之掌握,豈特遐齡可保?即玄元上乘,罔不由茲始矣。噫!顧人之精進如何。余錄出自秘經,初非道聽迂說,讀者當具天眼目之,毋云泛泛然也。編成箋曰《延年卻病》。
  序古名論
  《金匱妙錄》曰:“凡欲求長生卻病,大法有三:一保精,二行氣,三服餌。凡此三事,亦各有法,不得真傳,卒難得遇也。故保精之術,列敘百數,服餌之方,略有千種,皆以勤勞不強為務。夫行氣可治百病,可袪瘟疫,可禁邪魅,可止瘡血,可居水中,可辟飢渴,可延年命。其大要旨,胎息而已。胎息者,不以口鼻為之,如在胞胎之中,則以成道。”
  又曰:“道以精為寶,施與人則生人,留於己則生身。生身求度世,名在於仙位。生人即功遂,功遂而身退。身退陷俗已為劇,何況妄施而廢棄?棄損不覺多,久廢老而墜。天地有陰陽,陰陽人所貴。所貴合於道,但當慎無費。”
  《玄禾》曰:“志者氣之神也,氣者體之充也。善者遂其生,惡者喪其形。故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心定自安,志堅自通,意專自達,久則神矣。若人服氣者,日午後至子時前,為死氣,不可服。惟酉時日近明凈,不為死,亦可服也。冬三月子時寒,夏三月午時熱,二時俱不可服氣。若腹中寒,午氣可服,腹熱,子氣亦可服也。”
  真人曰:“天道盈缺,人事多屯,居處屯危,不能自慎,而鮮有成。”故養性之士,不知自慎之方,未可與論養生服氣之道。故向道者,以自慎為第一事。
  太清中黃胎臟論略
內養形神除嗜欲
心不動搖,六腑如燭。常修此道,形神自足。專修靜定身如玉。
內絕所思,外絕所欲。
一者上蟲居腦宮
《洞神玄訣》曰:“上蟲居上丹田,腦心也,其色白而青,名彭居。使人好嗜欲凝滯,學道之人宜禁制之。”
萬端齊起搖子心。常思飲膳味無窮,想起心生若病容。
學道者,不得內行扶身,卻為三蟲所惑亂也。
二者中蟲住明堂
《洞神玄訣》曰:“中蟲名彭質,其色白而黃,居中丹田。使人貪財,好喜怒,濁亂真氣。”
遣子魂夢神飛揚。或香或美無定方,或進或退難守常。精神恍惚似猖狂,令子坐臥敗穀糧,子若知之道自昌。
怡然不易,其道自成也。
三者下尸居腹胃
下尸,其色白而黑,居下丹田,名彭矯。使人愛衣服,耽酒好色。
令子淡泊常無味
若常守淡泊,三尸既亡,永無思慮矣。
靜則心孤多感思,撓則心煩怒多起。服氣未通,被三尸蟲較力,或多怒,或多悲思,或多嗜滋味。
使人邪亂失情理,子能守之三蟲棄。
得見五牙九真氣
五牙為五行氣,生子五臟中。
五牙咸惡辛酸味
若五味不絕,五臟靈氣不生,終不斷思欲想。為有三蟲鎮隨子,尸鬼坐待汝身死,何得安然不驚畏。
  三尸之鬼,常欲人早終,在於人身中求人罪狀,每至庚申日白於司命。若不驚不懼,不早修煉形神,使年敗氣衰,形神枯悴,縱使志若松筠,亦復無成矣。
勸子將心捨煩事
靜持心神,止捨煩務。超然自得煙霞志。超然洞悟,煙霞之暢,在乎目前。
咸美辛酸五臟病,津味入牙昏心境。
但是五味入牙,皆通於兩眼之穴,散沾於百脈之內。
致令六腑神氣衰,百骸九竅不靈聖。
九仙真氣常自靈,三蟲已死復安寧。
由子運動呼吸生
神氣若足,呼吸運動,興起雲霧,自然得成,隱化無滯。
居在丹田內熒熒
服氣成者,居在丹田中,凝結若雞子,炳煥,肌膚堅白,筋骸清勁。
地府除籍天錄名,坐察陰司役神明,內合胎仙道自成。
入胎息至五百息,當入異境,地籍除名,三天錄仙;至千息,魂游上境。
胎息真仙食氣得,卻閉真氣成胎息。
服氣二百日,五臟虛疏,方可學入胎息,准九天五神。《經》云:“先須密室無風,厚軟氈席,枕高四指,才與身平。求一志人,同心為道侶,然後捐捨心識,握固仰臥,情無所得,物無所牽,靈氣漸開,心識怡然。初閉息,經十息至五十息,至百息,只覺身從一處,如在一房中。只要心不動移,凡一日一夜十二時,都一萬三千五百息。”故《太微升玄經》云:“氣絕曰死,氣閉曰仙,魄留守身,魂游上天。”至百息後,魂神當見其魄,緣是陰神常不欲人生耳。
  羽服彩霞何所得,皆自五臟生雲翼。蟬為飲氣乘露,故生羽翼;人服元氣,而天衣不礙於體。
  五臟真氣芝苗英,《太華受經》曰:“元氣含化,布成六根,吉凶受用,應行相從。內氣為識,胎氣為神,子能胎息,復還童嬰。反魂五臟之始,先布於水,內有六腑,外應六根。”
肝主東方其色青。《五緯經》曰:“肝主於木,生於水,克之於土,來自東方,其色蒼。”當存想青氣出之於左脅,但六時思之不輟,當見此氣如青雲。用此氣可治一切人熱疾,時行臃腫,疥癬急嗽。但觀病人疾狀,量其淺深,想此氣攻之,無不癒者。如觀病人肝色枯悴,不可治也。
子但閉固千息經,青氣周流色自成。胎息經千息為內養,此氣青色,當自凝結。
  心主南方其色赤,服之千息赤色出。《五緯經》曰:“心主於火,生之於木,克之於金,來自南方,其色赤。”每日午時,想赤氣在心,大如雞子,漸漸自頂而出自散。咒曰:南方丙丁,赤龍居停,陰神避位,陽官下迎。思之必至,用之必靈。如此三咒之。能常行此氣,存想五十日不闕,當為赤氣,如火光自見。用此氣可治人一切冷病。當用氣攻之,若病人面色帶青,即不治。
  肺主西方其色白,服之千息白色極。《五緯經》曰:“肺主於金,生之於土,克之於木,來自西方,其色白。”每至丑時,存想肺間有氣,狀如白珠,其光漸漸上注於眉間。後乃咒曰:西方庚辛,太微玄真,內應六腑,化為肺神。見於無上,游於丹田,固護我命,用之成仙。急急如律令。存念一遍。如此四十九日,肺中有氣如白雲自見。此氣照地下一切寶物,及察人善惡。如寒,用心氣,緣是火氣。如熱,用腎氣,緣是水氣。不辨用氣,即無效也。
  脾主中央其色黃,服之千息黃色昌。《五緯經》曰:“脾主於土,生之於火,克之於水。”閉氣千息,不敢伏藏,存想黃氣,但一念一想,不限時節,亦無咒。其脾藏存之四十九日,自見此氣。已後能用,可能自蔽形影。
  腎主北方其色黑,服之千息黑色得。《五緯經》曰:“腎主於水,生之於金,克之於火。”此五牙神氣,但至五更初,各存想氣色都出於頂上訖,即止。亦不假一一別存想,只是較遲,滿百日,方有效驗也。
驅役萬靈自有則,服氣,心志正,兼行內行,內外相扶,一年後應,是人間鬼怪精魅,及土地神祇并不敢藏隱。所到去處,地界神祇隨衛道者,陰司六籍善惡具知。
乘服彩霞歸太極
《胎息伏陰經》曰:“內息無名,唯行想成,若不行戒,行入胎息,未得合神。”《太微靈隱書》曰:“凡人入胎息,游人間,行尸解術,隨物所化,故有托衣衾所化者。”常以庚辛日,取庚時,於一凈室內,焚名香一爐於所臥床頭。又須設几案,上著香爐,下著所拄龍杖及履鞋等物,盡安置於頭邊。身衣不解,以衾蓋之,首西而臥,自念身作死人。當陰念此咒七遍,咒曰:太一玄冥,受生白雲,七思七召,三魂隨迎,代余之身,掩余之形,形隨物化,應化而成。
此存念一食間,但依尋常睡如常,存念之起一食久,輒不得與人語。若與人語,其法不成。如此常行四十九日,漸漸成法。後要作,不問行住坐臥,陰念此咒七遍,隨手捉物,身便別處去,眾人只見所把之物,身以死矣。後卻見物,還歸本形。此法即可以下界助身,不可以便行非法之事,大須護慎。其法大須隱默,若臥在床上,但以被覆身,隱念一遍,便卻出入,只見所臥衾被是身,不見被形。若於財色留心,當為神理銷折矣。
九行空門至真路,大道不與人爭怒。動息能持勿暫停,陰神返照神常助。
持心不息,其道易成。
諸行無心是實心,因心運得歸天去。
無心之心,因心運心。雖無有心,還因心有。
除苟無心是謂真,眾事曰苟,無事曰除。除心上念,萬行歸余。
自隨胎息入天門。胎息以善行為要機,無念為至路。
玄元正理內藏身,無曲潛形體合真。
《洞玄經》曰:“心無曲,萬神足。”三
部清虛元氣固,六腑翻成百萬神。
三元靜,六腑調,真氣歸於真形,二理相合。五臟六腑諸神共有百萬,自然相和應也。
大陽之府主肺堂,肺為首三焦之主。
中有元神內隱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9: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陽經》曰:“大腸主肺也,鼻柱中央為候色也,元氣自足,其神當見。”
腎府當明內宮女,外應耳宅為門戶。
  《內神經》曰:“精主腎,腎為後宮內宮列女主。耳,腎之官,承氣於耳。左腎為壬,右腎為癸,循環兩耳門,內有元神,守自都管,兼主志。”凡人好嗔怒,即傷腎,傷腎即失志,俱喪元神。故道者忌嗔怒。
膀胱兩府合津門,氣海循環為要路  
膀胱是兩腑氣,腎合膀胱,乃受津之府,上應於舌根也,津液往來,常潤肥澤。舌岸以應兩膀胱氣,若少不潤,服氣人未成,當欲少語,以養津也。語多即口乾,難用氣也。中有神,其神常抱無貪之行,故道者不貪,志合神理。子當自見內神章,終身不泄神常助。
  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
  進取訣第一
  凡欲服氣,先須高燥凈空之處。室不在寬,務在絕風隙,常令左右燒香。床須厚軟,腳令稍高,衾被適寒溫,冬令稍暖尤佳,枕高三寸餘,令與背平。每至半夜後生氣時,或五更睡醒之初,先吹出腹中濁惡之氣一九口止。若要細而言之,則亦不在五更,但天氣調和,腹中空則為之。先閉目叩齒三十六下,以警身神畢,以手指捏目大小眥。兼按鼻左右,旋耳及摩面目,為真人起居之法。更隨時加之導引,以宣暢關節,乃以舌拄上齶,撩口中內外,津液候滿口則咽之,令下入胃存,胃神承之。如此三,止。是謂漱咽靈液,灌溉五臟,面乃生光。此後去就,大體略同。便兀然放神,使心如枯木,空身若委衣,內視反聽,萬慮都遣,然後淘之。每事皆閉目握固,唯臨散氣之時則展指也。夫握固所以閉關防而卻精邪,凡初服氣之人,氣道未通,則不可握固。待至百日,或半年,覺氣通暢,掌中汗出,則可握固。《黃庭經》曰:“閉塞三關握固停,漱咽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食三蟲亡,久服自然得興昌。”
  轉氣訣第二
  訣曰:凡人五臟,亦各有正氣,夜臥閉息,覺後欲服氣,先須轉令宿食消,故氣得出,然後始得調服。其法:閉目,握固,仰臥,倚兩拳於乳間,竪膝舉背及尻。閉氣則鼓氣海中氣,使自內向外,輪而轉之,呵而出之,一九或二九止,是曰轉氣。畢則調之。
  調氣訣第三
  訣曰:鼻為天門,口為地戶,則鼻宜納之,口宜吐之,不得有誤。誤則氣逆,氣逆乃生疾也。吐納之際,尤宜慎之。亦不使自耳聞。調之或五,或七,至九,令平和也,是曰調氣。畢則咽之,夜睡則閉之,不可口吐之也。
  嚥氣訣第四
  訣曰:服內氣之妙,在乎咽氣。世人咽外氣以為內氣,不能分別,何其謬哉?吐納之士,宜審而為之,無或錯誤耳。夫人皆稟天地之元氣而生身,身中自分元氣而理,每因咽及吐納,則內氣與外氣相應,自然氣海中氣隨吐而上,直至喉中。但候吐極之際,則輒閉口,連鼓而咽之,令鬱然有聲汨汨,然後男左女右而下,納二十四節,如水瀝瀝分明聞之也。如此則內氣與外氣相顧,皎然而別也。以意送之,以手摩之,令速入氣海。氣海,臍下三寸是也,亦謂之下丹田。初服氣人,上焦未通,以手摩之,則令速下。若流通,不摩亦得。一閉口,三連咽,止。乾咽號曰雲行。一嗽口咽,取口中津咽,謂之雨施。初服氣之人,氣未流行,每一咽則旋行之,不可遽至三連咽也。候氣通暢,然後漸漸加之,直至於小成也。一年後始可流通,三年功成,乃可恣服。新服氣之人,既未通,咽或未下,須一咽以為候。但自鬱然有聲,汨汨而下,直入氣海。
  行氣訣第五
  訣曰:下丹田近後二穴,通脊脈,上達泥丸。泥丸,腦宮津名也。每三連咽,則速存下丹田,所得內元氣,以意送之,令入二穴。因想見兩條白氣,夾脊雙引,直入泥丸,熏蒸諸宮,森然遍下,毛髮、面部、頭項、兩臂及手指,一時而下,入胸,至中丹田。中丹田,心宮神也。灌五臟,卻歷入下丹田,至三里,遍經髀、膝、脛、踝,下達湧泉。湧泉,足心是也。所謂分一氣而理,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是也。只如地有泉源,非雷霆騰鼓,無以潤萬物。人若不回蕩濁惡之氣,則令人不安。既有津液,非堪漱咽,須堪溉灌。五臟發於光彩,終不能還精補腦,非交合則不能泝而上之。咽服內氣,非吐納則不能引而用之。是知回蕩之道,運用之理,所以法天則地。想身中濁惡結滯,邪氣瘀血,被正氣蕩滌,皆從手足指端出去,謂之散氣。則展手指,不須握固。如此一度,則是一通。通則無疾,則復調之。以如使手,使手復難,鼓咽如前閉氣,鼓咽至三十六息,謂之小成。若未絕粒,但至此常須少食,務令腹中曠然虛靜。無問坐臥,但腹空則咽之。一日通夕至十度,自然三百六十咽矣。若久服氣息,頓三百六十咽,亦謂之小成。一千二百咽,謂之大成,謂之大胎息。但閉氣數至一千二百息,亦是大成,然本色無精光。又有煉氣、閉氣、委氣、布氣,并諸訣要,具列於文,同志詳焉。
  煉氣訣第六
  訣曰:服氣煉形,稍暇入室,脫衣散髮,仰臥展手,勿握固,梳頭令通,垂席上布之,則調氣咽之。咽訖,便閉氣候極,乃冥心絕想,任氣所之通理,悶即吐之,喘息即調之,候氣平,又煉之,如此十遍即止。新服氣之人未通,有暇漸加一至十,候通,漸加至二十,至五十即令遍身汗出。如有此狀,是其效也。安志和氣,且臥勿起沖風,乃卻老延年之良術耳。但要清爽時為之,氣昏亂欲睡,慎勿為也。常能勤行,四支煩悶不暢亦為之,不必每日,但要清爽時為也。十日五日,亦不拘也。《黃庭經》曰:“千災已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凶殘,亦以卻老年永延。”
  委氣訣第七
  訣曰:夫委氣之法,體氣和平,身神調暢,無問行住坐臥,皆可為之。但依門戶調氣,或身臥於床,或兀然而坐,無神無識,寂寂沉沉,使心同太空,因而調閉,或十氣二十氣,皆通。須任氣,不得與意相爭。良久,氣當從百毛孔中出,不復吐也。縱有,十分無二也。復調復為,能至數十息以上彌佳。行住坐臥皆可為之。如此勤行,百關開通,顏色光澤,神爽氣清,長和新沐浴之人。但有不和則為之,亦當清泰也。《黃庭經》云:“高拱無為魂魄安,清凈神見與我言。”
  閉氣訣第八
  訣曰:忽有修養乖宜,偶生疾患,宜速於密室依服氣法,布手足訖,則調氣咽之。念所苦之處,閉氣想注,以意攻之。氣極則吐之,訖,復咽,相繼依前攻之,氣急則止,氣調復攻之。或二十至五十攻,覺所苦處汗出通潤即止。如未損,即每日夜半,或五更,晝日,頻作以意攻及。若病在頭面手足,但有疾之處則攻之,無不癒者。是知心之使氣,甚於使手,有如神助,功力難知也。
  布氣訣第九
  訣曰:凡欲布氣與人療病,先須依前人五臟所患之處,取方面之氣布入前人身中。令病者面其本方,息心凈慮,始與布氣。布氣訖,便令咽氣,鬼賊自逃,邪氣永絕。
  六氣訣第十
  訣曰:六氣者,噓、呵、呬、吹、呼、嘻是也。五氣各屬一臟,余一氣屬三焦也。呬屬肺,肺主鼻,鼻有寒熱不和,及勞極,依呬吐納。兼理皮膚瘡疥,有此疾則依狀理之,立癒也。呵屬心,心主舌,口乾舌澀氣不通,及諸邪氣,呵以去之。大熱,大開口呵,小熱,小開口呵,仍須作意,是宜理之。呼屬脾,脾主中宮,如微熱不和,腹胃脹滿,氣悶不泄,以呼氣理之。吹屬腎,腎主耳,腰肚冷,陽道衰,以吹氣理之。噓屬肝,肝連山,論云:肝盛則目赤,有疾作,以噓氣理之。嘻屬三焦,三焦不和,嘻以理之。氣雖各有所理,但五臟三焦,冷熱勞極,風邪不調,都屬於心。心主呵,呵所理諸疾皆癒,不必六氣也。
  調氣液訣第十一
  訣曰:人食五味,五味各歸一臟,每臟各有濁氣,同出於口。又六氣三焦之氣,皆凑此門,眾穢并投,合成濁氣。每睡,覺熏熏氣從口而出,自不堪聞,審而察之,以知其候。凡口中焦乾,口苦舌澀,咽頻無津,或咽唾喉中痛,不能食,是熱極狀也,即須大張口呵之。每咽必須閉戶出之,十呵二十呵,即鳴天鼓,或七或九,以舌攪華池而咽津,復呵,復咽,令熱氣退,止。但候口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熱退五臟涼也。若口中津液冷淡無味,或呵過多,心頭汪汪然,飲食無味,不受水,則是冷狀也,即當吹以溫之,如溫熱法,伺候口美心調,溫即止。《黃庭經》云:“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行之可長存。”又云:“嗽咽靈液災不乾。”
  食飲調護訣第十二
  訣曰:服氣之後,所食須有次第。可食之物有益,不可食之物必有損。損宜永斷,益乃恒服。每日平旦食少許淡水粥,或胡麻粥,甚益人,理脾氣,令人足津液。日中淡面、餺飥及餅并佳。乍可餒,慎勿飽,飽則傷心,氣尤難行。凡熱麵、蘿蔔、椒、薑羹切忌,鹹酸辛物宜漸漸節之。每食畢,即須呵出口中食毒濁氣,永無患矣。服氣之人,腸胃虛凈,生冷、酸滑、粘膩、陳硬、腐敗難消之物不可食。若偶然食此等之物一口,所在處必即微痛,慎之。不可沖生產死亡,并六畜一切穢惡不潔之氣,并不可及門,況近之耶!甚不宜正氣。如不意卒逢以前諸穢惡,速閉氣上風,閉目速過,便求一兩杯酒蕩滌之。覺氣入腹不安即須調氣,逼出濁氣,即咽納新氣,以意送之,當以手摩之,則便吞椒及飲一兩盞酒令散矣。服氣一年,通氣;二年,通血實;三年功成,元氣凝實,縱有觸犯,無能為患。日服千咽,不足為多,返老還童,漸從此矣。氣化為津,津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髓,髓化為筋。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髮,九年易形,即三萬六千真神,皆在身中,化為仙童,號曰真人矣。勤修不怠,則關節相連,五臟牢固。《黃庭經》云:“千千百百自相連,一一十十似重山。”是內氣不出,外氣不入,寒暑不侵,刀兵不害,升騰變化,壽同三光也。
  幻真注解胎息經
胎從伏氣中結
臍下三寸為氣海,亦為下丹田,亦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為玄牝,非也,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門。蓋玄者水也,牝者母也。世人以陰陽氣相感,結於水母,三月胎結,十月形體具,而能生人。修道者常伏其氣於臍下,守其神於身內,神氣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結,乃自生身,即為內丹,不死之道也。
氣從有胎中息
神為氣子,氣為神母,神氣相逐,如形與影。胎母既結,即神子自息,即元氣之不散。
  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
  《西升經》云:“身者,神之舍;神者,身之主也。主人安靜,神即居之;主人躁動,神即去之。神去氣散,安可得生?是以人耳目手足,皆不能自運,必假神以禦之。學道養生之人,常拘其神以為神主,主既不去,宅豈崩壞也。”
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
  《道經》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天地所患,人不能知。至道能知,而不能行。知者但能虛心絕慮,保氣養精,不為外境愛欲所牽,恬淡以養神氣,即長生之道畢矣。”
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
所謂意是氣馬,行止相隨,欲使元氣不離玄牝,即先拘守至神。神不離身,氣亦不散,自然內實,不飢不渴也。
若欲長生,神氣相注
相注者,即是神氣不相離。《玄綱》云:“錙銖陽氣不滅不為鬼,纖毫陰氣不盡不為仙。”元氣即陽氣也,食氣即陰氣也。當減食節欲,使元氣內運,元氣若壯,即陰氣自消。陽壯陰衰,則百病不作,神安體悅,可覬長生矣。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神之與氣,在母腹中本是一體之物,及生下為外境愛欲所牽,未嘗一息暫歸於本。人知此道,當泯絕情念,勿使神之出入去來能不忘,久而習之,神自住矣。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修真之道,備盡於斯,聖人之言,其可忘乎?凡胎息用功後,關節開通,毛髮疏暢,即但鼻中微微引氣,相從四肢百毛孔中出,往而不返也。後氣續到,但引之而不吐也。切切於徐徐,雖云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於喉中,微微而散,如此內氣亦下流散矣。
  胎息銘解
  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於喧雜,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實曰內丹。非只治病,決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高子曰:上《胎息訣》,與後《李真人十六字訣》相同。但此條每於半夜子後,或丑寅時候,冬月恐子時嚴寒,夏月恐午時太熱,故冬以寅時,夏以酉時,亦不為敗時。初起如此,習久坐下即是子午,何必因時?初起握固,以腳後跟曲轉,頂住玉莖柯根,使精氣固定,手趺足盤以行其氣。務依此銘,一咽一吐,皆從鼻竅中出入。出聲宜細,不令有聲聞之於耳。三十六咽數畢,舒伸四肢,鼻引清氣,亦勿咽入喉中,只昂頭引向遍體四肢,以手足徐徐伸縮而導引之。凡腹中氣轉噦上,亦勿使之直放口中出,往亦用昂頭,徐徐舒伸手足,導而引之,使氣遍轉四肢。凡行持間忽遇此氣轉動上達,皆如此以導引之。余則日得空閑,即以唐李真人十六字行之,自然不飢不渴,如常飲食一般,不可厭倦間斷。久久行之,功不盡述。
  胎息詩贊
  氣本延年藥,心為使氣神。能知行氣訣,便可作真人。
  〖唐〗李真人長生十六字妙訣
  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右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錠金,乃至簡至易之妙訣也。無分於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務,在士商不妨本業,只於二六時中,略得空閑,及行住坐臥,意一到處,便可行之。口中先須嗽及三五次,舌攪上下齶,仍以舌抵上齶,滿口津生,連津咽下,汩然有聲。隨於鼻中吸清氣一口,以意會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臍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謂之一吸。隨用下部輕輕如忍便狀,以意力提起使歸臍,連及夾脊雙關腎門,一路提上,直至後頂玉枕關,透入泥丸頂內。其升而上之,亦不覺氣之上出,謂之一呼。一呼一吸,謂之一息。氣既上升,隨又似前汩然有聲咽下,鼻吸清氣,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輕輕提上,與臍相接而上。所謂氣氣歸臍,壽與天齊矣。
  凡咽下,口中有液愈妙,無液亦要汩然有聲咽之。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七九,或十二,或二十四口,要行即行,要止即止。只要不忘,作為正事,不使間斷,方為精進。如有風疾,見效尤速。久久行之,卻病延年,形體變,百疾不作,自然不飢不渴,安健勝常。行之一年,永絕感冒痞積、逆滯不和、癰疽瘡毒等疾,耳聰目明,心力強記,宿疾俱瘳,長生可望。如親房事,欲泄未泄之時,亦能以此提呼咽吸,運而使之歸於元海,把牢春汛,不放龍飛,甚有益處。所謂造化吾手,宇宙吾心,妙莫能述。
  《修真至要》曰:“精根根而運轉,氣默默而徘徊,神混混而往來,心澄澄而不動。”又曰:“身外有身,未為奇特。虛空粉碎,方是全真。”可謂至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胎息秘要歌訣
  閉氣歌訣
  忽然身染疾,非理有損傷。斂意歸閑室,脫身臥本床。仰眠兼握固,叩齒與焚香。三十六咽足,丹田氣越常。隨心連引到,損處最為良。汗出以為度,省求廣利方。
  布氣與他人攻疾歌訣
  修道久專精,身中胎息成。他人凡有疾,臟腑審知名。患兒向王氣,澄心意勿輕。傳真氣令咽,使納數連并。作念令其損,頓能遣患情。鬼神自逃循,病得解纏縈。
  六氣歌訣【病瘥即止,不可過,過即敗氣。】
  一曰呬。呬法最靈應須秘,外屬鼻根內關肺。寒熱勞悶及膚瘡,以斯吐納無不濟。
  二曰呵。呵屬心王主其舌,口中乾澀身煩熱。量疾深淺以呵之,焦腑疾病自消滅。
  三曰呼。呼屬脾神主其土,煩熱氣脹腹如鼓。四肢壅悶氣難通,呼而理之復如故。
  四曰噓。噓屬肝神主其目,赤翳昏昏淚如哭。都緣肝熱氣上沖,噓而理病更神速。
  五曰吹。吹屬腎臟主其耳,腰膝冷多陽道萎。微微縱氣以吹之,不用外邊求藥餌。
  六曰嘻。嘻屬三焦有疾起,三焦所有不和氣。不和之氣損三焦,但使嘻嘻而自理。
  調理津液歌訣
  人因食五味,壅滯閉三焦。熱極苦澀盛,冷多淡水饒。便將元氣療,休更問壺瓢。熱隨呵自退,冷宜吹始消。口中頻漱咽,津液自然調。若得如斯妙,冷熱可無交。
  服氣飲食所宜歌訣
  修道欲得見真的,庖饌之中堪者吃。淡粥朝餐渴自消,油麻潤喉足津液。就中粳米飯偏宜,淡面餺飥也相益。好酒飲時勃氣消,生椒服之百病息。食前宜咽六七咽,以食為主是準則。飯了須呵三五呵,免教毒氣煩胸臆。
  服氣飲食雜忌歌訣
  密室避風隙,高床免鬼吹。藏精身有益,保氣命無虧。喜怒情須戢,利名心可灰。真神兼本屬,禽獸及蟲魚。此等血肉食,皆能致食危。葷茹既敗氣,飢飽也如斯。生硬冷須慎,酸鹹辛不宜。雨雲風罷作,雷電晚休為。蘿蔔羹須忌,白湯麵勿欺。更兼避熱食,瓜果勿委隨。陳臭物有損,死生穢無裨。須防咽入腹,服氣勿多疑。
  休糧歌訣
  千日功夫如不輟,心中漸得尸蟲滅。更教充實三丹田,轉得堅牢百骨節。只欲思惟斷食因,懶將品味加餐啜。腹虛即咽下臍輪,元氣便將為休絕。飽即寧心勤守中,飢來閉咽忘言說。如斯勵力久成功,方信養生在秘訣。豈并凡常服藥人,終朝修煉無休歇。營營藥力盡成空,矻矻忍飢守不徹。爭似常服太和精,便能精凈生光悅。如貪外美亂正元,百疾臨身自尪劣。
  慎守歌訣
  精氣切須堅慎守,益身保命得長久。人多嗜欲喪形軀,誰肯消除全永壽。未病憂病病難成,已災去災災遣否?臨終始解惜危身,不及噬臍身已朽。胎息縱然勵力修,欲情不斷也殃咎,陰丹體得道方全,如此之人還鮮有。
  九載功變歌訣
  氣并血脈共肉髓,筋骨發形依次起。欲遣衰老卻童華,一年一變九載矣。
  先端坐澄定,閉目息氣,然後鳴天鼓四八通,以舌掠上唇外九遍,次掠下唇外九遍,又掠上唇裏九遍,又掠下唇裏九遍。即上唇外為南方,下唇外為北方,上唇裏為東方,下唇內為西方,即以舌柱為中方。待津滿口,即數努兩腮內氣二十一遍,微從鼻出些子便咽。咽時須喉中鳴,即汩汩也。想津氣入下丹田,如此三遍五遍。又咽時須俟氣出便咽也。
  治萬病坐功法
  凡治諸病,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臍下者,去枕。以口出氣,鼻納氣者,名曰瀉。閉口溫氣咽之者,名曰補。欲引頭病者,仰頭。欲引腰腳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俛足十指。欲引去腹中寒熱諸所不快者,皆閉氣。脹腹欲息者,須以鼻息,已,復為,至癒乃止矣。
  一、平坐伸腰、腳、兩臂,展手據地,口徐吐氣,以鼻納之。除胸中肺中之痛。咽氣令溫,閉目行也。
  一、端坐伸腰,以鼻納氣閉之,自前後搖頭各三十次。除頭虛空花,天旋地轉之疾。閉目搖之。
  一、〖將〗左脅側臥,以口吐氣,以鼻納之。除積聚心下不快之證。
  一、端坐伸腰,徐以鼻納氣,以右手持鼻搖,目昏若淚出者,去鼻中息。亦治耳聾,亦除傷寒頭痛之疾。皆當以汗出為度。
  一、正偃臥,以口徐出氣,以鼻納之。除裏急。飽食後小咽,若咽氣數至十,令溫為度。若氣寒者,使人乾嘔腹痛,可用鼻納氣咽之七,至十至百,則大填腹內,除邪氣補正氣也。
  一、右脅側臥,以鼻納氣,以口小吐氣數至十,兩手相摩,熱以摩腹,令其氣下出之。除兩脅皮膚痛悶之疾,癒即止。
  一、端坐伸腰,直上展兩臂,仰兩手掌,以鼻納氣閉之,自極七息,名曰蜀王台。除脅下積聚之疾。
  一、覆臥去枕,竪立兩足,以鼻納氣四,復以鼻出之四。若氣出之極,令微氣再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熱,及背痛之疾。
  一、端坐伸腰,舉左手仰其掌,卻,右手同。除兩臂及背痛之疾,氣結積聚之病。
  一、端坐,以兩手相叉抱膝,閉氣鼓腹二七,或三七,氣滿則吐,以氣通暢為度。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一、端坐伸腰,左右傾側,閉目,以鼻納氣。除頭風。自極七息,止。
  一、端坐伸腰,鼻納氣數十為度。除腹中飲食滿飽。若快則止,未便者復為之。若腹中有寒氣亦為之。
  一、端坐,使兩手如張弓勢,滿射數四。可治四肢煩悶背急。每日,或時為之,佳。
  一、端坐伸腰,舉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脅,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瘀血陰氣等,并皆治之。
  一、端坐伸腰,舉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脅,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胃寒,食不變則癒。
  一、兩手卻據,仰頭,自以鼻納息,因而咽之數十。除熱,身中傷死肌肉等,治之而癒。
  一、正偃臥,端展足臂,以鼻納氣,自極七息,搖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嗽。
  一、偃臥,屈膝,令兩膝頭內向相對,手翻兩足,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痹疼熱痛,兩髀不遂。
  一、平坐,兩手抱頭宛轉上下,名為開脅。身體昏沉不通暢者,并皆治之癒。
  一、踞坐,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難屈伸,及拜起髀中痛瘀痹等病,并皆治之。
  一、踞坐,伸左足,兩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難屈伸,及拜起髀中疼。一本云:除風,并目晦耳聾。
  一、正偃臥,直兩手捻胞所在,令如油囊裹丹。陰下濕,小便難傾,小腹重不快。若腹中熱,但口出氣,鼻納之數十,止。亦不須小咽之。若腹中不熱者,行七息,以溫氣咽之十,止。
  一、覆臥,傍視兩踵,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腳中弦痛轉筋及腳酸痛。
  一、踞坐,兩手抱兩膝頭,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腰痹背痛。
  一、偃臥,展兩髀兩手,令兩踵相向,亦鼻納氣,自極七息。除死肌及足髀寒疼之疾。
  一、偃臥,展兩手、兩髀、左膀、兩足踵,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胃中有食不消、苦嘔之疾。
  一、踞坐伸腰,以兩手引兩踵,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向兩膝頭者。除身痹嘔逆之疾。
  一、偃臥,展兩手兩足,仰足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一、偃臥,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厥疾。若人腳錯踵不拘拇指,依法行之。
  一、偃臥、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周身痹。
  一、病若在左,端坐伸腰,右視目,以鼻納氣,極而吐之數十,止。閉目而作。
  一、若病在心下積聚者,端坐伸腰,向日仰頭,徐以鼻納氣,因而咽之,三十而止。開目而作。
  一、若病在右,端坐伸腰,左視目,以鼻徐納氣而咽之數十,止。
  《元陽經》云:“常以鼻納氣,含而漱之,舌撩唇齒咽之,一日夜得千咽者,大佳。當少飲食,多即氣逆,逆則百脈閉,百脈閉則氣不行,氣不行則疾病生。”
  《太上三尸中經》曰:“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飽味於五穀精氣。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蟲,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記人之造罪,分毫奏錄,欲絕人生籍,減人錄命,令人速死。死後魂升於天,魄入於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四時八節企其祭祀。祭祀不精,即為禍患,萬病競作,伐人性命。上尸名彭倨,在人頭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髮落,口臭面皺齒落。中尸名彭質,在人腹中,伐人五臟,少氣多忘,令人好作惡事,噉食物命,或作夢寐倒亂。下尸名彭矯,在人足中,令人下關騷擾,五情勇動,淫邪不能自禁。此尸形狀似小兒,或似馬形,皆有毛,長二寸,在人身中。人既死矣,遂出作鬼,如人生時形象,衣服長短無異。此三尸。九蟲種類群多,蛔蟲長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蟲貫心人死。白蟲長一寸,相生甚多,長者五寸,躁人五臟,多即殺人,兼令人貪食煩滿。肺蟲令人多咳嗽,胃蟲令人吐嘔不喜,膈蟲令人多涕唾,赤蟲令人腸鳴虛脹,蜣蟲令人動止勞劇則生惡瘡顛痴、癰癤疽痿、癬疥癇癩,種種動作,人身中不盡有之。亦有少者,其中有十等,就中婦人最多也。其蟲凶惡,好污人新衣,極患,學道欲調去之即可矣。凡至庚申日兼夜,不臥守之若曉,體倦少伏床。數覺莫令睡熟,此尸即不得上告天帝。”
  又《太上律科》云:“庚申日,北帝開諸罪門,通諸鬼神訴訟,群魔并集,以司天下兆人及諸異類善惡之業,隨其功過多少,賞勞謫過,毫分不遺。”經曰:三守庚申,即三尸震恐。七守庚申,三尸長絕。乃精神安定,體室長存,五神恬靜,不復騷擾,不迷不惑,不亂不淫,瞋怒平息,真靈衛佐,與天地相畢。每夜臥之時,叩齒三七,以左手撫心上,呼三尸名,使不敢為害耳。
  符絕三尸秘法【符并朱書】
  《太上》曰:“三尸九蟲能為萬病,病人夜夢戰鬥,皆此蟲也。可用桃板為符,書三道埋於門闑下即止矣。每以庚申日書帶之,庚子日吞之,三尸自去矣。常以六庚日書姓名安元命籙中,三尸不敢為患也。”
符式如左
書符之法,須閉目存想金光自空中圓焰如火,取來吹入筆中,書符無不應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9: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符消九蟲,當以六庚日服符、以白紙竹紙硃書服。每庚皆如之,惟庚申書之不限多少。從庚申日早朝服止,次庚午日又服一道,值六庚勿失,蟲皆不貫五臟,人身無病也。敕符咒曰:“日出東方,赫赫堂堂,某服神符,符衛四方。神符入腹,換胃蕩腸,百病除癒,骨體康強。千鬼萬邪,無有敢當,知符為神,知道為真。吾服此符,九蟲離身,攝錄萬毒,上升真人。”
  三寶歸身要訣
  《蕊珠洞微》曰:“息之出也,天地盜我元陽之氣。息之入也,我盜天地之氣。若能真人潛淵,心息相依以歸根,則息息盜天地之氣矣。”
  魏伯陽曰:“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這三件如何喚作三寶?如此鄭重?蓋耳乃精竅,目乃神竅,口乃氣竅。若耳逐於聲,精從聲耗而不固;目蕩於色,神從色散而不凝;口發言語,氣從言走而不聚,安得打成一片,以為丹基?如此緊要,豈得不謂之三寶?修生之人,不於此三寶關鍵,收捨向裏,無有是處。
  今人精從下流,氣從上散,水火各背,不得凝結,皆是此心使然。心苟愛念不生,此精必不下流;忿念不生,此氣必不上炎。一念不生,萬慮澄寂,即水火自然交媾矣。本來面目,雖無念慮,常常靈湛者也。若一向虛靜去了,則此靈渙散,所謂頑空,亦謂之痴痴者,不靈之謂也。所以佛有貪、嗔、痴三戒也。貪即欲也,嗔即忿也。欲與忿,水火不媾之源也。無貪嗔,斯定;不痴,斯慧矣。慧以培定,定以資慧,定慧相忘,道斯成矣。
  服五牙法
  凡服氣皆先行五牙以通五臟,然後依常法乃佳。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在形為脈。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舌,在形為血。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在形為肉。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在形為皮。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耳,在形為骨。
  肺為五臟之華蓋,第一,肺居心上,對胸,有六葉,色如縞映紅。肺脈出於少商。【左手大指之端內側,去爪甲二分許,陷者之中。】
  心居肺下肝上,對鳩尾下一寸,色如縞映絳。心脈出於中沖。【左手中指之端,去爪甲之二分許,陷者之中。】
  肝在心下,少近後,右四葉,左三葉,色如縞映紺。肝脈出於大敦。【左足大指端,乃三毛之中。】
  脾正掩臍上,近前,橫覆於胃,色如縞映黃。脾脈出於隱白。【左足大指端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左腎右腎,前對臍,搏著腰脊,色如縞映紫。左為正腎,以配五臟。右為命門,男以藏精,女以繫胞。腎脈出於湧泉。【左足心陷之中。】
  凡服五牙之氣者,皆宜思入其臟,使其液宣通,各依所主。既可以周流形體,亦可以治療疾病。服青牙者,思氣入肝中,見青氣氳氳,青液融融分明。良久,乃見足大敦之氣,循股而至,會於脈中,流散諸脈,上通於自然。次服諸方,仍宜以丑後澡漱冠服,入別室焚香,坐向其方,靜慮澄心,注想而為之。四方同此服法。
  養五臟五行氣法
  春以六丙之日時加巳,食氣百二十,助於心,令心勝肺,無令肺勝肝,此養肝之義也。
  夏以六戊之日時加未,食氣百二十,以助脾勝腎,不傷於心也。
  季夏以六庚之日時加申,食氣百二十,以助肺,令肺勝肝,不傷於脾也。
  秋以六壬之日時加亥,食氣百二十,以助腎,令腎勝心,不傷於肺也。
  冬以六甲之日時加寅,食氣百二十,以助肝,令肝勝脾,不傷於腎也。
  右,此法,是五行食氣之要,明時各有九,凡一千八十。食氣各以養臟,周而復始,不相克,精心為之。
  服氣有三膈說
  凡人腹中有三膈處:一、心有膈。初學服氣者,覺心下胃中氣滿,是一膈也。但少食,惟以咽氣存想,充關而下,自能通也。二、生臟下有膈。亦須以上法減食,或口咬甘草并桂些少以通之。三、下丹田有膈。須固志,如上法以通之,或服蜀椒一二百粒,自然氣周通身中矣。咽氣須乾咽,不得和唾,亦須用出息咽之。若用入息,恐生風入,當用心也。
  凡咽氣,喉中深咽,不得淺,淺即發嗽。
  凡初服氣,氣未固,腹中作泄,勿令有此,以意運令散,或以藥食治之。
  凡服氣,得臍、丹田常滿。叫喚讀書,終日對人語言,氣力不少,出入行步無倦怠也。
  凡服氣人不可過勞,勞即損氣。仍須時常行步,使氣下行。
  凡服氣者,小便黃赤不礙,行之日久,自然如常。
  凡人飲酒食肉,一時雖勇健,百病易生,瘴癘蠱毒,逢即被傷。若服元氣,久而行之,諸毒不能傷,一切疫病不能染。如能堅持,自知其妙。
  服日氣法
  平旦伺日初出,乃對日,坐立任意,叩齒九通,心呼日魂、珠景、照韜、綠映、回霞、赤童、玄炎、飆象。仍冥目握固,存日中五色流霞皆來接身,下至兩足,上至頭頂。又令光霞中有紫氣,如目童,累數十重,與五色俱來,入口吞之,四十五咽氣。又咽液九過,叩齒九通。微祝曰:“赤爐丹氣,圓天育精,剛以受柔,炎水陰英。日辰元景,號曰大明,九陽齊化,二煙俱生。凝魂和魄,五氣之精,中生五帝,乘光御形。探飛以虛,掇根得盈。首巾龍蓋,披朱帶青,轡烏流玄,霞映上清。賜書玉簡,金閣刻名,服食朝華,與真合靈,飛仙太微,上升紫庭。”再拜而止。
  服月精法
  伺月初出,對月,坐立任意,叩齒十通,心呼月魄暖蕭、芬艷、翳寥、婉虛、靈蘭、鬱華、結翹、淳金、清瑩、炅容、台標。仍冥目握固,存月中五色流精皆來接身,下至兩足,上至頭頂。又令光精中有黃氣,如目童,累數十重,與五色俱來,入口吞之,五十咽氣。又咽液十過,叩齒十通。微祝曰:“黃青玄暉,元陰上氣,散蔚寒飆,條靈斂胃。靈波蘭穎,挺濯渟器,月精夜景,玄官上貴。五君夫人,各保母位,赤子飛入,嬰兒續至。迴陰三合,光玄萬方,和魂制魄,五胎流通。乘霞飛精,逸虛於東,首結靈雲,景華招風。左帶龍符,右腰虎章,鳳羽朱帔,玉珮金璫,騫樹結阿,號曰木王。神蟆控根,有虧有充,明精內映,玄水吐梁。賜書玉札,刻名靈房,服食月華,與真合同,飛仙紫薇,上朝太皇。”再拜。【若天陰,可於寢室存之。山林中旦夕恒行。】

  拘三魂法
  其日夕臥,去枕,向上伸足,交手心上,瞑目,閉氣三息,叩齒三通。存心有赤氣如雞子,從內仰上,從目中出,外轉大覆,身實成火,燒身周幣,內外洞徹如一。覺體中小熱,叩齒三通。呼爽靈、胎光、幽精三神急住。因微祝曰:“太微玄宮,中黃始青,內煉三魂,胎光安寧。神寶玉室,與我俱生,不得妄動,監者太靈。若欲飛行,唯得詣太極上清;若欲飢渴,唯得飲徊水玉精。”
  制七魄法
  其日夕臥,向上伸足,兩手掌掩兩耳,【當使指端接交頸中。】瞑目,閉氣七過,叩齒七通。【上下叩數遍為一通。】存鼻中,端有白氣如小豆,須臾漸大,冠身九重,忽又各變成天獸。【兩青龍在兩目中,兩白虎在兩鼻孔中,頭皆向外。朱雀在心上,向人口。蒼龜在左足下,靈蛇在右足下,頭亦向上。玉女著玄錦衣,兩手各把火光當耳門。】如此良久,咽液七遍,叩齒七通。呼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又微祝曰:【尸狗以下七神名也。】“素氣九迴,制魄卻奸。天獸守門,嬌女執關。煉魄和柔,與我相安,不得妄動,看察形源。若汝飢渴,聽飲月黃日丹。”
  齋見不祥之物
  凡進齋入室見不祥之物者,常念北帝咒,南向叩齒三下。咒曰:“二象回傾,玄一之精,七靈護命,上詣三清。雙皇驅除,赫奕羅兵,三十萬人,侍衛神營,巨獸百萬,威攝千精,揮劍逐邪,馘落魔靈。神伯所咒,千妖滅形。”畢,又叩齒三十六通。
  治急病法
  凡受三五法,在存識三天貞名、三司貞名,有急災困病,大喚三天名,密呼三師名,即災病皆消。
  上清微天貞名【防中】
  中禹余天貞名【元】
  下大赤天貞名【德丘】
  右三天貞名也。
  左無上貞名【■(上天下天天),即天字也。】
  右玄老貞名 【■(上人下人人),即人字也。】
  中央太上貞名 【 ■(上地下地地),即地字也。】
  右三師名。
  反舌塞喉法
  凡守一者,身神常安。若體中不寧,當反舌塞喉,漱汩醴泉滿口,咽之,訖。又如前咽液無數,覺寧乃止。止而未寧,重複為之。須臾之間,不寧之痾,即應廓散,自然除也。當時有效。
  制三尸日
  凡甲寅、庚申之日,是三尸鬼競精神之日也,不可與夫妻同室寢食,可慎之。甲寅日可割指甲,甲午日可割腳甲,此是三尸游處,故以割除,以制尸魄也。
  寢室臥時祝法
  凡人臥,床常令高,則地氣不及,鬼吹不乾。鬼氣侵人,常因地氣而逆上耳。人臥室宇,當令潔盛,盛則受靈氣,不潔則受故氣。故氣之亂人室宇者,所為不成,所依不立。一身亦爾,當數沐浴潔凈。
  《黃素四十四方經》云:“夜寢欲合眼時,以手撫心三過,閉目微咒曰:‘太靈九宮,太乙守房,百神參位,魂魄和同,長生不死,塞滅邪凶。’咒畢而寢。此名九宮隱祝寢魂之法。常能行之,使人魂魄安寧,永獲貞吉。”
  耳鳴咒
  耳神嬌女云耳鳴,外使入也,如鐘聲以聞九宮。鳴者常掩耳而咒曰:“赤子在宮,九真在房,清聽神命,亦察不祥。太乙流火,以滅萬凶。”
  合氣治病真符訣法
  斗印:喔吸吽。斗諱:魑■【鬼旨】■【鬼火】■【鬼夭】■【鬼尊】■【鬼胜】。吸南方氣入筆,病在外,自中出;病在內,自外入。吸病人氣擱筆放吹去。
  
  身中三寶精氣神,子能煉之可長生。九竅固兮神歸腹,元神一舉升昆侖。要識歸根復合處,下手之初須定意。以我之氣合彼氣,我病去兮彼病去。
  服日月光芒法
凡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錢,在心中,赤色有光芒,從心中上出喉,至齒間即不出,卻回還胃中。如此良久,臨目存見心中胃中分明,乃吐氣,訖,咽液三十九過,止。一日三為之,日出時,食時,日中時行之。一年除疾,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得道,日中行無影,辟百邪千災之氣。常存日在心,月在泥丸中,晝服日,夜服月。
服月法:存月光芒白色,從腦中下入喉,芒亦至齒而咽入胃。一云,常存月,一日至十五日以前服,十五日以後不服。月減光芒,損天氣,故即止也。
  惡夢吉夢祝
  太素真人教始學者辟惡夢法,若數遇惡夢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試,三曰尸賊,此乃厭消之方也。若夢覺以左手捻人中二七過,叩齒二七通,微祝曰:“大洞真玄,長煉三魂,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受心節度,速啟太素三元君。向遇不祥之夢,是七魄游尸來協邪源。急召桃康護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各守體門黃闕,神師紫戶將軍把鉞握鈴,消滅惡精。返凶成吉,生死無緣。”畢,若又臥,必獲吉應,而造為惡夢之氣,則受閉於三關之下也。
  明耳目訣
  《真誥》曰:“求道要先令目明耳聰,為事主也。且耳目是尋真之梯級,綜靈之門戶,得失繫之,而立存亡之辨也。”今抄經相示,可施運用之道。日常以手按兩眉後小穴中三九過,又以手心及指摩兩目顴上,以手旋耳,行三十過,唯令數無時節也。畢,輒以手逆乘額三九過,從眉中始,以入髮際中,仍須咽液,多少無數。如此常行,耳目清明,二年可夜書。眉後小穴為上元六合之腑,化生眼暉,和瑩精光,長映徹瞳,保煉目神,是真人坐起之上道也。
  存日月訣
  青牛道士口訣:“暮臥存日在額上,月在臍下,上辟千鬼萬邪,致玉童玉女來降,萬禍伏走。”甚秘驗也。
  服食靈藥忌
  女仙程偉妻曰:“服食靈藥,勿食血物,使三尸不得去。乾肉可耳。”《鳳綱訣》曰:“道士有疾內視心,使生火燒身及疾處,存之要精如彷彿,疾即癒。凡痛處加其火,必驗也。”【以意火攻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9: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思三台厭惡法
  上台【虛精】  中台【六淳。又作六停】 下台【曲生】
  右三台內諱,知者眾惡悉除,諸善備至。
  凡於靜房端坐,思三台覆頭,次思兩腎氣從胸中出與三台相連。久久思畢,二七叩齒,二鼻微微內氣,閉口,滿便咽之。咽畢乃咒曰:“節榮節榮,願乞長生,太玄三台,常覆我形。出入行來,萬神攜營,步之五年,仙骨自成;步之七年,令藥皆精;步之十年,上升天庭。”
  步台日
  正月三日 二月二日 五月五日 九月九日 十月二十六日
  厭惡夢咒
  若人夢寤不真,魄協百氣以校其心,欲伺我神之間伏也。每遇夢惡,但北向啟太上大道君,具言其狀,不過四五則自消絕也。
  《青童君口訣》曰:“夜遇惡夢非好,覺當即返枕而咒曰:‘太靈玉女,侍真衛魂,六宮金童,來守玉門。化惡返善,上書三元,使我長生,乘景駕雲。’畢,咽液七過,叩齒七通而更臥。如此四五,亦自都絕也。”此咒亦返惡夢而更吉祥也。
  行路畏恐法
  凡行來畏恐,常鳴天鐘於左齒三十六通,先閉氣左噓之,叱叱五通。常行之,辟精邪惡物不祥之氣。常夜寢臨欲眠時,以手撫心,叩齒三通,閉目微咒曰:“太靈九宮,太一守房,百神參位,魂魄和同。長生不死,塞滅邪凶。”咒畢而寢。此名為九宮隱咒寢魂之法,常能行之,使人魂魄安寧,常保吉祥。
  守庚申捷法
  存頭中有太上老君泥丸真人,著遠游冠子,服玄袍,坐於冥光帳中,下視口目耳鼻,清滌氣,渭之上一,拘上部之魂。心中有太上帝絳宮真人,著九陽冠,服丹南逸景之袍,坐於朱陵帳中,下視四體情狀,肝脾膽腎皆令清潔如五色玉,謂之中一,拘四肢之邪精。存臍內有太黃老君黃真人,二人戴十靈之冠,服黃羅之袍,坐於黃綿帳中,下視脾腸之孔竅,皆令分明如素,謂之下一,拘腸胃,制骸魄。於是三尸無從得動也。
  太上真人除三尸七魄要訣
  以春乙卯日,夏丙午日,秋庚申日,冬壬子日,冥目臥時,先搗朱砂、雄黃、雌黃三分等,細羅之,綿裹如棗大,以塞鼻中。此謂消三尸煉七魄之道,秘法勿令有知者。明日日中時,以東流水浴畢,更整飾床席,三尸服新衣,洗除鼻中綿裹,及掃灑寢席床下,通令所止一室潔凈,便安枕臥,閉氣握固良久,微咒曰:“天道有常,改故易新。上帝吉日,沐浴為真。三氣消尸,朱黃合魂,寶煉七魄,元與我親。”咒畢,此道是消煉尸穢之上法,改真新形之要訣,四時唯各取一日為吉。
趙先生曰:“欲除三尸九蟲之法,常以月建之日夜半子時,密出庭中,正東向,平體正氣,叩齒三十六通訖,舉頭小仰,即復下頭小俯,因咽液二七過,又雙前卻兩手二七遍,首後卻,授手為之,竊咒曰:‘南昌君五人,官將百二十人,為某除三尸伏尸,將某周游天下,過度災厄。’語訖,徐徐左回還臥。行之三尸消滅。若月中有重建者,為修之法,欲得齋戒獨住,不欲人雜錯,務令寂靜,勿使人知之,及六畜鳥獸并無聲為妙。此法易行,無恍惚之患。”
  老君去尸蟲方
貫眾【五分,殺伏蟲】 白雀廬【十二分,殺蛔蟲】 
蜀漆【三分,殺白蟲】 蕪荑【五分,殺肉蟲】 
雷丸【五分,殺赤蟲】 僵蠶【四分,殺鬲蟲】 
厚朴【五分,殺肺蟲】 狼牙子【四分,殺胃蟲】 
石蠶【五分,殺蜣蟲】
  右九件,炒微香為末,蜜丸桐子大。輕粉一分,調漿服五丸,日三服。已後,淡白湯加至十丸,三十日見效,百日病癒,眾蟲俱盡滅,須至誠服之,無不效也。甲子日為之。
  左洞真經按摩導引訣
  高子曰:人身流暢,皆一氣之所周通。氣流則形和,氣塞則形病。故《元道經》曰:“元氣難積而易散,關節易閉而難開。”人身欲得搖動,則穀氣易消,血脈疏利。仙家按摩導引之術,所以行血氣,利關節,辟邪外乾,使惡氣不得入吾身中耳。《傳》曰:“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體,亦猶是也。故延年卻病,以按摩導引為先。
  夜半子候
  少陽之氣生於陰分,修生之士於子時修煉。古人一日行持始於子,一歲功用起於復。【一陽之月是也,即今之十一月。】
  轉脅舒足
  《混元經》曰:“戌亥子三時,陰氣生而人寐,寐則氣滯於百節。養生家睡不厭縮,覺不厭伸。故陽始生則舒伸轉掣,務令榮衛周流也。”
  導引按蹻
  踴身令起,平身正坐,兩手叉項後,仰視舉首,左右招搖,使項與手爭。次以手扳腳,稍閉氣,取太沖之氣。【太沖穴在大指本節後二寸,骨罅間陷者。】左挽如引弓狀,右挽亦如之。令人精和血通,風氣不入。久能行之,無病延年。
  捏目四眥
  《太上三關經》云:“常以手按目近鼻之兩眥,閉氣為之,氣通即止。終而復始,常行之,眼能洞見。”又云:“導引畢,以手按目四眥三九遍,捏令見光明。”是檢眼神之道。久為之,得見靈通也。
  摩手熨目
  捏目四眥畢,即用兩手側立,摩掌如火,開目熨睛數遍。
  對修常居
  《內景經》云:“常以兩手按眉後小穴中二九,一年,可夜作細書。亦可於人中密行之,勿語其狀。眉後小穴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暈,和瑩精光,長珠徹瞳,保煉月精,是真人坐起之道。”紫微夫人曰:“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兩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兩眉之角,是徹視之津梁;鼻下人中,是引靈之上房。”
  俯按山源
  紫微夫人云:“俯按山源,是鼻下人中之本側,在鼻下小谷中也。”楚莊公時,市長宋來子灑掃一市,常歌曰:“手為天馬,鼻為山源。”每經危險之路,廟貌之間,心中有疑忌之意者,乃先反舌內向,咽津一二遍畢,以左手第二第三指,捏兩鼻孔下人中之本,鼻中隔孔之內際也。鼻中隔孔之際,一名山源,一名鬼井,一名神池,一名魂台。捏畢,因叩齒七遍,又以手掩鼻。手按山源,則鬼井閉門,手薄神池,則邪根分散,手臨魂台,則玉真守關。鼻下山源,是一身之武津,真邪之通府。守真者,所以遏萬邪,在我運攝云耳。
  營治城郭
  《消魂經》云:“耳欲得數按仰,左右令無數,使人聽徹。所謂營治城郭,名書皇籍。”
  擊探天鼓
  天鼓者,耳中聲也。舉兩手心緊掩耳門,以指擊其腦戶,常欲其聲壯盛,相續不散。一日三探,有益下丹田。或聲散不續,無壯盛者,即元氣不集也,宜整之。
  拭摩神庭
  《真誥》云:“面者神之庭,髮者腦之華。心悲則面焦,腦滅則髮素。”《太素丹經》云:“一面之上,常欲得兩手摩拭之使熱,高下隨形,皆使極匝,令人面色有光澤,皺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所謂山澤通氣,勤而行之,手不離面,乃佳也。”《潁陽書》云:“髮宜多櫛,齒宜數叩,液宜常咽,氣宜常煉,手宜在面。此五者,所謂子欲不死修昆侖也。”
  上朝三元
  《真誥》云:“順手摩髮,如理櫛之狀,使髮不白。以手乘額上,謂之手朝三元,固腦堅髮之道也。頭四面以手乘順就結,唯令多也。於是頭血流散,風濕不凝。”
  下摩生門
  《黃庭經》云:“兩部水王對生門。”生門者臍也。閉內氣,鼓小腹令滿,以手摩一周天三十六度。
  櫛髮去風
  《谷神訣》:“凡梳頭勿向北,梳欲得多,多則去風。多過一千,少不下數百,仍令人數之。”《太極經》云:“理髮欲向王地櫛之,取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櫛也。於是血液不滯,髮根常堅。”
  運動水土
  《真誥》云:“食勿過多,多則生病。飽慎便臥,臥則心蕩。學道者當審之。”《登真秘訣》云:“食飽不可睡,睡則諸疾生。”但食畢須勉強行步,以手摩兩脅上下良久,又轉手摩腎堂令熱,此養生家謂之運動水土。水土即脾腎也,自然飲食消化,百脈流通,五臟安和。《養生論》云:“已飢方食,才飽即止。申未之間,時飲酒一杯,止飢代食。酒能淘蕩陰滓,得道之人,熟穀之液皆所不廢。”酒能煉人真氣,靈劍子《服氣經》云:“酒後行氣易通,然不可多及吐,反有所損。”
  太上混元按摩法
  兩手捺髀,左右捩肩二七遍,左右紐身二七遍。兩手抱頭,左右紐腰二七遍。
左右搖頭二七遍。一手抱頭,一手托膝,三折,左右同。兩手托頭三舉之。一手托頭,一手托膝,從下向上三遍,左右同。兩手攀頭下向,三頓足。兩手相捉頭上過,左右三遍。
  兩手相叉,托心前,推卻挽來三遍,著心三遍。
  曲腕,築肋,挽肘,左右亦三遍。左右挽,前後拔,各三遍。舒手挽項,左右三遍。
  反手著膝,手挽肘,覆手著膝上,左右亦三遍。手摸眉,從上至下使遍,左右同。兩手空拳築三遍。外振手三遍,內振三遍,覆手振亦三遍。兩手相叉反覆攪,各七遍。摩紐指三遍。
  兩手反搖三遍,兩手反叉,上下紐肘無數,單用十呼。兩手上聳三遍,下頓三遍。
  兩手相叉頭上過,左右伸肋十遍。兩手拳,反背上掘脊,上下亦三遍。掘,指之也。
  兩手反捉,上下直脊三遍。覆掌搦腕,內外振三遍。
  覆掌前聳三遍。覆掌兩手相叉交橫三遍。覆手橫直即聳三遍。若有手患冷,從上打至下,得熱便休。
  舒左腳,右手承之,左手捺腳,聳上至下,直腳三遍。右手捺腳亦爾。前後捩足三遍。左捩足,右捩足,各三遍。前後卻捩足三遍。
  直腳三遍,紐髀三遍,內外振腳三遍。若有腳患冷者,打熱便休。
  紐髀,以意多少。頓腳三遍。卻直三遍。
  虎據,左右紐肩三遍。推天托地左右三遍。左右排山,負山拔木,各三遍。
  舒手直前,頓伸手三遍。舒兩手兩膝,亦各三遍。
  舒腳直反,頓伸手三遍。捩內脊各三遍。
  天竺按摩法
  兩手相捉,紐捩如洗手法。
  兩手淺相叉,翻覆向胸。
  兩手相捉,共按髀,左右同。
  兩手相重,按髀,徐徐捩身,左右同。
  以手如挽五石力弓,左右同。
  作拳向前築,左右同。
  如托石法,左右同。
  作拳卻頓,此是開胸,左右同。
  大坐,斜身偏欹如排山,左右同。
  兩手抱頭,宛轉髀上,此是抽脅。
  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三舉。
  以手反捶背上,左右同。
  大坐,伸兩腳,即以一腳向前虛掣,左右同。
  兩手據地回顧,此是虎視法,左右同。
  立地,反拗身三舉。
  兩手急相叉,以腳踏手中,左右同。起立,以腳前後虛踏,左右同。
  大坐,伸兩腳,用相當手勾所伸腳著膝中,以手按之,左右同。
  上十八勢,但逐日能依此三遍者,一月後,百病除,行及奔馬,補益延年,能食,眼明,輕健,不復疲乏。
  婆羅門導引十二法
  第一,龍引。以兩手上托,兼似挽弓勢,左右同。又叉手相捉頭上過。
  第二,龜引。峻坐,兩足如八字,以手托膝行搖動。又左顧右顧,各三遍。
  第三,麟盤。俱臥,屈手承頭,將近床腳,屈向上,傍髀展上,腳向前拗,左右同。
  第四,虎視。兩手據床,拔身向背後視,左右同。
  第五,鶴舉。起立,徐徐返拗引頸,左右挽,各五遍。
  第六,鸞趨。起立,以腳徐徐前踏,又握固,以手前後策,各三遍。
  第七,鴛翔。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轉,各五遍。
  第八,熊迅。以兩手相叉,翻覆向胸臆,抱膝頭上,宛轉各三遍。
  第九,寒松控雪。大坐,手據膝,漸低頭,左右搖動,徐徐回轉,各三遍。
  第十,冬柏凌風。兩手據床,或低或舉,左右引,細拔回旋,各三遍。
  第十一,仙人排天。大坐,斜身偏倚,兩手據床如排天,左右同。
  第十二,鳳凰鼓翅。兩手交捶膊并連臂,反捶背上連腰腳,各三。數度為之,細拔回旋,但取使快為主,不得過度,更至疲頓。
  擦湧泉穴說
  其穴在足心之上,濕氣皆從此入。日夕之間,常以兩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指,一手摩擦,數目多時,覺足心熱,即將腳指略略動轉,倦則少歇。或令人擦之亦得,終不若自擦為佳。
  擦腎腧穴說
  張成之為司農丞監史同坐。時冬嚴寒,余一二刻間,兩起便溺。問曰:“何頻數若此?”答曰:“天寒自應如是。”張云:“某不問冬夏,只早晚兩次。”余諗之曰:“有導引之術乎?”曰:“然。”余曰:“旦夕當北面。”因暇專往叩請,荷其口授。曰:“某先為家婿,妻弟少年遇人有所得,遂教小訣:臨臥時坐於床,垂足解衣,閉氣,舌拄上齶,目視頂門,仍提縮谷道,以手摩擦兩腎腧穴,各一百二十次,以多為妙。畢即臥。如是三十年,極得力。”歸稟老人,老人行之旬日,云:“真是奇妙。”亦與親舊中篤信者數人言之,皆得效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9: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針灸百病人神所忌考
  百忌歷載:【人神所在,四時十干十二支十二時各有住處,不止黃曆後聞一月三十日也。針灸治疾者,當慎擇用之,毋為庸醫所誤。】
  春在左脅 夏在臍 秋在右脅 冬在腰間
  十干日人神所忌:
甲日不治頭 乙日不治喉 丙日不治肩 丁日不治心 
戊日不治胰 己日不治脾 庚日不治腰 辛日不治膝 
壬日不治脛 癸日不治足
  十二支日人神所在:
子日在目 丑日在腰 寅日在胸 卯日在脾胃 
辰日在足 巳日在手 午日在心 未日在頭手  
申日在頭背 酉日在肩 戌日在面 亥日在頭項
  十二時人神所在:
子時在足 丑時在頭 寅時在目 卯時在面上 
辰時在項 巳時在手 午時在胸 未時在肚腹 
申時在心 酉時在背 戌時在腰 亥時在兩足
  男子針灸忌除日,婦女針灸忌破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9: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延年卻病箋 下卷
  高子三知延壽論
  色欲當知所戒論
  高子《三知論》曰:人生孰不欲倚翠偎紅,沉酣曲蘖,明眸皓齒,溺快衾綢?何知快樂之悅吾心,而禍害因之接踵矣。故莊生曰:“人之大可畏者,衽席之間不知戒者過也。”故養生之方,首先節欲,欲且當節,況欲其欲而不知所以壯吾欲也,寧無損哉?夫腎為命門,為坎水,水熱火寒,則靈台之焰藉此以滅也。使水先枯竭,則木無以生,而肝病矣。水病則火無所制,而心困矣。火焰則土燥而脾敗矣。脾敗則肺金無資,五行受傷,而大本以去,欲求長生,其可得乎?嗟夫!元氣有限,人欲無窮,欲念一起,熾若炎火。人能於欲念初萌,即便咬釘嚼鐵,強制未然。思淫逸之所,虎豹之墟也,幽冥之徑也。身投爪牙而形甘嚅嚙,無云智者勿為,雖愚者亦知畏懼。故人於欲起心熱之際,當思冰山在前,深淵將溺。即便他思他涉以遏其心,或行走治事以避其險,庶忍能戒心,則欲亦可免。此為達者言也。平居當熟究養生之理,守靜之方,秉慧劍截斷塵緣,舉法眼看破幻影。無為死可以奪吾生,清靜恬淡,悉屏俗好;勿令生反速就其死,定性存誠,務歸正道。俾仙不誤我,而我不誤身,久住長年,不為妄誕。然余所論,人孰不曰嚼過飯也。余亦知為熟談,但人知為嚼過飯,而不知飯所當食;知此談為熟,奈何熟此談而不行?所以百日沉痾,經年枕席,芳華凋謝,早歲泉扃。皆由厭常談而希平地可仙,薄淺近而務談說高遠,於爾身心,果何益哉?徒云自哄自己,畢竟終無一成。吾豈欲人人知予言有本耶?聊自信耳。因錄諸經法言,覺彼色欲知戒,俾得天元之壽。
  黃帝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陰陽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為聖度。聖人不絕和合之道,貴於閉密,以守天真。”
  素女曰:“人年六十,當秘精勿泄。若氣力尚壯,不可強忍;久而不泄,致生癰疾。”
  老君曰:“情欲出於五內,魂定魄靜,生也;情欲出於胸臆,精散神惑,死也。”
  全元起曰:“樂色不節則精耗,貪妒不止則精散。聖人愛精重施,則髓滿骨堅。”
  《仙經》曰:“無勞爾形,無搖爾精,歸心寂靜,可以長生。”又曰:“道以精為寶,寶持宜閉密。施人則生人,留己則生己。結嬰尚未可,何況空廢棄?棄損不竟多,衰老命已矣。”故人肝精不固,目眩無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腎精不固,神氣減少;脾精不固,齒髮衰白,疾病隨生,死亡隨至。”
  《書》曰:“服丹石以快欲,腎水枯燥,心火如焚,五臟乾烈,大禍立至。勿大醉入房,勿燃燭入房,勿遠行疲乏人房,勿忍小便入房,勿帶瘡毒疾病未瘥入房。”
  孫真人曰:“大寒、大熱、大風、大雨、大霧、大雷,日月薄蝕,星辰之下,神佛之前,更忌元旦、三元、五臘,每月朔望,庚申本命,春秋二分、二社,五月九毒日,每月二十八人神在陰,四月十月純陰用事,皆不可犯,否則損神,不惟父母受傷,生子亦不仁不孝,戒之戒之。”
  高子曰:寡欲者,無伺時日之戒,而自無欲;多欲者,雖律以時日,而一日不能無欲。若盡如太上五百戒中,犯者減算除年,則人壽盡夭亡矣。故立教太嚴,使人反不知信。然而立教之意,戒人節欲,借時日以懼之耳。余於多戒中僅取以上數條,此大不可犯者為戒。善養生者,當知所恐懼,而無犯此數者。
  高子曰:色欲知戒者,延年之效有十:
  陰陽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入房有術,對景能忘,可以延年。
  毋溺少艾,毋困倩童,可以延年。
  妖艷莫貪,市妝莫近,可以延年。
  惜精如金,惜身如寶,可以延年。
  勤服藥物,補益下元,可以延年。
  外色莫貪,自心莫亂,可以延年。
  勿作妄想,勿敗夢交,可以延年。
  少不貪歡,老能知戒,可以延年。
  避色如仇,對欲知禁,可以延年。
  身心當知所損論
  高子曰:吾人一身,所藉三寶具足。足則形生,失則形死。故修養之道,保全三者,可以長年。夫人一日之中,一家之事,應接無窮,而形勞百拙,起居不知節宣,萬感不令解脫,乃恣意行為,盡力動蕩,不知五臟六腑之精,所當珍惜,以養吾形;六欲七情之傷,所當遠避,以安吾體。恃年力之壯,乃任意不以為勞,何知衰朽之因,死亡之速,由此而致?令人髮槁形枯,蠶眠蝟縮,欲求金石以起吾生,草木以活吾命,有是理哉?故當日用起居,喜怒哀樂,行住坐臥,視聽笑談,逐髮戒謹,則身無所損,元氣日充,精神日足,彭鏗比年,嵩喬同壽,敢曰迂妄以自欺哉?當與同志者,共守此道。因錄諸經法言,覺彼身心之損,俾得地元之壽。
  《素問玄珠》曰:“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脈絡傷。傷陽則衄,傷陰則下。”
  《莊子》曰:“人有畏影惡跡,而走以避之,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
  《書》云:“凡人於外事,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蓋敢於有為即殺身,不敢有為則活其身也。久行傷筋勞於肝,久立傷骨損於腎。故行不疾走,立不至疲。大霧不宜遠行,宜飲酒一杯以出。久坐傷肉,久臥傷氣。坐勿背日,勿當疏風。臥間閉口,使真元不失,邪氣不入。”
  《淮南子》曰:“大喜墜陽,故喜勿極,極則傷魄,魄傷則狂,使意不存而皮革焦。忿怒則氣逆,大怒破陰,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而陰縮拘攣。”
  庚桑曰:“全汝形,抱汝生,毋使汝思慮營營。故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則形體不弊,精神不散,可以延年。”
  《靈樞經》曰:“內傷憂恐則氣上逆,六輸不通,血凝不散,津液滲漏,恍惚不寧,四肢不耐。恐懼不解則精傷,骨酸瘈瘲,五臟失守。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故臨危冒險則魂飛,戲狂禽逸獸則神恐。”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心有所憎勿深憎,當運心於平等;心有所愛勿溺愛,不令偏頗而改正。不然損性傷神。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心之神發乎目,久視則傷心。腎之精發乎耳,久聽則傷腎。
  《書》曰:“疑惑不已,則心無所主,正氣不行,外邪來干,失寐忘寢,昏昏默默,漸成虛勞。”
  《書》曰:“談笑以惜精氣為本,笑多則腎轉腰疼。行走勿語,傷氣。語多則住而再語。故老君曰。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真人曰:“常習不唾地,有則含以咽之,使人精氣常留,面目光彩。故曰:‘遠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又曰:‘津液者,吾身之寶,寶聚則為富翁,寶散則為貧客。’”
  《閑覽》曰:“目疾切忌洗浴,令人目盲。飽食沐髮,冷水并熱泔洗頭,冷水濯足,皆令人頭病。炊湯隔宿洗體成癬,洗面無光,作甑哇瘡。”
  真人曰:“髮宜多櫛,手宜在面,齒宜數叩,津宜常咽,氣宜常煉,五者修昆侖之法。”
  《書》曰:“大小二便勿強閉忍,忍小便成淋,忍大便成痔。或澀或滑,又勿過度,皆傷氣害生,為禍甚速。”
  《書》曰:“羅綺成於天蠶,制造出自人力,勿輕剪裁,以為華美,以折福壽。春冰未泮,當下厚上薄,養陽收陰。大暑宜脫汗衣,勿冒風觸。冬日之衣,急脫急著,棉衣不可頓加,稍暖又宜暫脫。北方語曰:若要安樂,不脫不著。南方語曰:若要安樂,頻脫頻著。”
  高子曰:身心知損者,延年之效二十:
  四時順攝,晨昏護持,可以延年。
  三光知敬,雷雨知畏,可以延年。
  孝友無間,禮義自閑,可以延年。
  謙光辭讓,損己利人,可以延年。
  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
  人我兩忘,勿競炎熱,可以延年。
  口勿妄言,意勿妄想,可以延年。
  勿為無益,常慎有損,可以延年。
  行住量力,勿為形勞,可以延年。
  坐臥順時,勿令身怠,可以延年。
  悲哀喜樂,勿令過情,可以延年。
  愛憎得失,揆之以義,可以延年。
  寒溫適體,勿侈華艷,可以延年。
  動止有常,言談有節,可以延年。
  呼吸精和,安神閨房,可以延年。
  靜習蓮宗,敬禮貝訓,可以延年。
  詩書悅心,山林逸興,可以延年。
  兒孫孝養,僮僕順承,可以延年。
  身心安逸,四大閑散,可以延年。
  積有善功,常存陰德,可以延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1 23: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