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3-19 11: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
我来自台湾,从小就在台湾土生土长,也是说闽南话。厦门这个地方,我很早就想过来看看,因为我的祖先来自福建漳州、厦门这一带,今天能够回到祖先落地生根的故乡,可说悲欣交集,非常感动!
现场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能听懂闽南语,希望今天我们彼此就用闽南语以亲切、轻松、自在、活泼的方式来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佛法。
佛法浩瀚,有所谓八万四千法门,甚至无量法门,由于法门太丰富了,一般人不易掌握了解,所以佛法传到中国之后,祖师们将之归纳为八大宗派,这八大教中,由古至今最能够普遍化、长期不衰、历久弥新的就是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也就是净土宗,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法门。尽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佛教的教理在说什么,但是都知道有「阿弥陀佛」这句话,遇到出家人,也会念一句「阿弥陀佛」,即使不懂佛理的教外人士,遇到学佛人或出家众,都会联想到「阿弥陀佛」。由此可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普遍为佛教内外所有人所熟悉的。
然而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呢?今天我就分别以事、理两方面来述说:
第一、阿弥陀佛是本愿成就的佛。
第二、阿弥陀佛是救度众生的佛。
第三、阿弥陀佛是光明摄取的佛。
第四、阿弥陀佛是临终来迎的佛。
第一、「阿弥陀佛是一尊本愿成就的佛」。阿弥陀佛之所以成为南无阿弥陀佛,是因为祂的本愿,如果阿弥陀佛没有本愿,就没有这一尊伟大、能够救度我们的佛。当然,每一尊佛之所以成佛都各自有祂的本愿,只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有别于其它诸佛,是十方诸佛所没有,是超越于十方诸佛的本愿。所以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后,依祂的本愿所成就的大力就特别的殊胜广大、弘深。
「本愿」有「总愿」跟「别愿」之分;本愿的这个「本」 也有分「因本」──因地的本愿,以及「根本」──主要的本愿,这二种区别。我们在此就先从「本愿」两个字简要来说明一下。
每一尊佛要成佛之前都必须要先发「四弘誓愿」,所以佛门弟子每一天都会在佛前称念「忏悔文」,忏悔自己的业障,同时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实际上就是称念四弘誓愿这一首偈:「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一切诸佛都同样要发的。所以「四弘誓愿」是属于「总愿」,通于每一位菩萨、每一尊佛。
至于「别愿」就各有不同,比如释迦牟尼佛发了五百个愿,药师佛有十二愿,阿弥陀佛则是四十八大愿等。
在《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说:「我建超世愿」,意思是说,阿弥陀佛祂当初所发的愿,是超越十方诸佛,是十方诸佛所没有的。释迦牟尼佛在介绍阿弥陀佛的时候也说「发愿逾诸佛」,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是超逾十方诸佛的愿。
在《无量寿经》中介绍阿弥陀佛发愿的时间有多久呢?经言:「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阿弥陀佛详细地考虑、计划,要如何很简单、很容易地来救度十方众生?要如何才能使十方众生一旦到了极乐世界就可以快速成佛?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阿弥陀佛经过了五劫那么长久的时间持续不断的周详思惟。
愿发了之后,如果不继续积功累德,修六度万行,广学无量法门的话,这个愿就等于是空愿,所以阿弥陀佛又经过多久的时间累积功德呢?经典说:「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是经过了不可思议的兆载永劫那么漫长的时间,不间断的积功累德。
「兆」跟「载」这两个数目都是很大的;「兆」我们还可以想象得来,至于「载」,在中国数目之中,几乎没有比「载」再多的数目了;而「兆载」之外还有一个「永」,这个数目就更长了;「永」是永远的,超越时间性;「劫」是天文数字,也还可以算得出来,可是「不可思议的兆载永劫」,这「不可思议」四个字就算不出来了。因为所谓的「不可思议」是不可说、不可称、不可想象。阿弥陀佛以这么长久的时间来累积菩萨无量德行,方使得祂的四十八大愿能够愿愿完成,愿愿如实的圆满具足。
阿弥陀佛为了完成这四十八大愿,是经过了那么漫长的时间,在这一漫长的时间里,其它的佛从因地修行,又从果地返回广度众生进入涅盘了,阿弥陀佛还在修行,还在为众生累积功德。为什么四十八大愿要经过那么久的时间去思惟?为什么要圆满四十八大愿必须要经过那么长久的时间呢?这是因为在这四十八愿当中有一个最重要关键的根本、主要的愿要彻底成就。
从因地来讲,因地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因本的愿,但其中有一个最根本的愿,就是第十八愿。为什么净土法门谈到阿弥陀佛的本愿都是指第十八愿呢?因为四十八愿当中如果没有第十八愿的话,四十八愿就谈不上可贵与殊胜了,只因为有了第十八愿才显现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可贵。
因为第十八愿是要救度十方众生的愿,而十方众生范围宽广无边,有所谓「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包括四圣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与六种凡夫法界(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饿鬼、畜生)。四圣法界是已超凡入圣,不在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圣者,其它六种法界则是仍在六道中生死轮回的凡夫。这十种当中,除了佛法界以外,其它九法界有情通通都是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这个就是第十八愿救度的十方众生。
第十八愿是净土法门的根本,不仅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亦是十方诸佛的本怀,甚至也是十方诸佛所要劝说、称扬、护念的。《无量寿经》言:「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释尊说要将这第十八愿的弥陀救度法门永远保留在宇宙当中,即使前一位佛涅盘了,下一位佛还没有降生人间,也都要使这个法门永远流传下去。
第十八愿总共有三十六个字,这三十六个字大家能够背的话就尽量把它背下来,因为这是我们这一个法门的根本,可以说是阿弥陀佛的生命,也是我们的生命。因为有第十八愿法藏比丘才能成为阿弥陀佛,因为有第十八愿,我们今生今世才能够解脱生死轮回。
第十八愿三十六个字,请大家合掌,我们来虔诚恭敬地念一遍: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 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 诽谤正法
请放掌。
这三十六个字, 主要是阿弥陀佛自我发露,祂的成佛是要救度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只要十方众生愿生极乐世界,专一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这样阿弥陀佛就必定使这一位众生当生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有任何众生,阿弥陀佛不能够使他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祂就不成佛。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众生不能往生,表示祂的力量还不具足,还没有资格成佛,还要再修行,还要再累积功德一直到祂有足够力量能使所有众生只要称祂名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才成佛。
这么讲起来,要成为其它的佛较容易,只要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了,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可是阿弥陀佛这一尊佛之所以要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积累菩萨无量的德行才能够成佛,乃在于因为祂要普遍的、简易的救度所有众生,所以必须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
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是「十方众生」,我们娑婆世界贪瞋痴特别强盛、罪业特别深重的凡夫也通通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既然是十方众生,包含圣人、凡夫,凡夫包含善人跟恶人,也包含着阿鼻地狱的众生。这就表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没有分别的、是平等性的。不管是圣人还是凡夫,是善人还是恶人,是出家众还是在家众,会修行还是不会修行,心清净还是不清净,通通都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只要众生愿生极乐,称念名号就必定使他往生。
那么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条件是怎样呢?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条件很简单,就是第十八愿所讲:「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样就可以往生。
「至心信乐」的「至心」就是虔诚的心、真实的心。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内心要真诚,不是嘴上讲要往生,但心里却不想往生,或是希望将来还要再来做人享福。这样就不是「至心」。所以这个「至心」包含「信乐」,包含「欲生极乐世界」,包含「乃至十念」。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真心,人和人在一起如果没有真心就是虚情假意,那就没有意义,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何况是要往生极乐世界、脱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这么重要的大事,怎么可以没有真实心呢?
简言之,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条件,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至心」这两个字是贯穿「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的。「信乐」就是「信」,「欲生我国」,愿生极乐就是「愿」,「乃至十念」的念佛就是「行」。所以「信乐」就是「信乐欲生」,加上「乃至十念」就是「信、愿、行」。由此可知。第十八愿是信愿行具足。而「至心」是贯穿信、愿、行。
再详细一点说,,「至心」就是真心,我们信有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必须要真的相信,不是虽然听说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可是自己不怎么相信,内心打一个问号,那就不是「至心」了。所以,信有极乐,信有弥陀,信有弥陀的救度,信有极乐是我们的归宿,这都必须是真正的相信。就阿弥陀佛来讲,阿弥陀佛呼唤我们说,「你要往生到我的极乐世界来」;就我们来讲,就是「我愿生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去极乐世界是真心的,我们愿生极乐世界也要真心,而不是只跟人家念念回向偈而已。
「乃至十念」,就是从此之后,我们有一天的时间就念一天的佛,有两天的时间 就念两天的佛,有七天的时间就念七天的佛;如果七天寿命到了就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寿命延长,若八日就念八天的佛,若八年或者八十年,就尽一辈子都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需要假借其它的法门来回向,当下往生的功德都是具足的。
第十八愿就是在说「信、愿、行」。「信」就是「至心信乐」,而「欲生我国」呢?就阿弥陀佛来说,阿弥陀佛都时时刻刻在呼唤我们,拜托我们,叫我们要让祂救度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阿弥陀佛「欲生我国」的佛心;对我们众生来说,就是「愿生彼国」,就是愿生西方净土中,随顺阿弥陀佛的呼救,这就是「愿」。「行」就是「乃至十念」,从今以后只要专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
那阿弥陀佛虽跟我们订下救度的条件,但这种救度的条件,其实几乎也可以说是没有条件的。因为只要我们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此后我们有多少的时间就念多少的佛,不管我们念佛的时候有没有烦恼,有没有妄想杂念,都不用管。阿弥陀佛给我们规定条件只是这样,所以虽然有条件,也可以说是没有条件。因为只要我们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就对了,也不需要付出金钱,也没有什么损失。
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简单的,我们只要会说话就会念佛,就是如说话一样来念佛而已,所以,念佛、愿生极乐,对我们来讲是非常简单容易的,既不用费金钱,也不会亏本,尤其是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就比较没有妄想杂念、比较没烦恼,这样的念佛使我们更轻松,是不是?
(众答:是)
如果烦恼来的时候,或者身苦病痛、心里很郁闷的时候,在念佛中,不知不觉心就会平静下来,这样说起来,阿弥陀佛用这句佛号让我们念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不对?
(众答:是)
愿生极乐世界是一种心,向往、愿生的心,它本身并不需要付出什么,既不需要多付出时间、金钱,也不需要付出劳力,同时也不会亏本、不会损失,往生极乐只有百利而无一害。若用打赌的方式来讲:我虽然不太相信有极乐世界,不肯定有极乐世界,可是我还是愿生极乐,为什么?如果真的没有生死轮回、没有极乐世界,那也没有什么亏本损失嘛!但假若有生死轮回、有极乐世界,岂不是白白赚到了?而且赚到的是无法计算的,是宇宙的大善根、大福德通通赚到了。因为只要真的有极乐世界,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就必定成佛,必定脱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必定拥有跟佛一样的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智慧、无量慈悲,跟阿弥陀佛一样具足四十八大愿,能够分身到他方世界、十方世界、无量世界去广度众生,所以,这一个愿心岂不是大大赚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