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天文学家发现了3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他们的大小要远小于以前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与海王星的大小相仿,大约是地球质量的10-20倍。而从前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至少与木星的大小相仿,即大约是地球质量的318倍。
行星是围绕恒星运动的小天体,由于自身质量很小不足以使它发生热核反应成为恒星,行星仅通过反射光而被看见。行星的质量上限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20,或是木星质量的50倍。因此太阳系外行星很难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到。1995年起天文学家开始用多普勒效应去搜寻这些“看不见”的行星的。即利用由于行星的存在所导致的恒星光谱多普勒位移来推测太阳系外行星的存在。最初,天文学家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都是质量巨大、紧靠着恒星运动的巨大气态行星。这是由于行星的质量越大、离所属母恒星越近,恒星越易受旁边行星的影响,因此具有较大围绕共同质心的转动速度,导致多 普勒位移较大,因此较容易被观察到。迄今已有大约140颗太阳系外行星被发现,它们大多属于巨大的气态行星,质量至少与木星类似。
2004年,一组欧洲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属于“阿拉艾”恒星的行星,其大小约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4倍。这颗行星围绕恒星的公转周期非常小,只有9.5天,公转半径则只有约130万公里。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又宣布发现两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一颗质量是地球的25倍,公转周期只有2.5天,公转半径仅约410万公里。另一颗质量是地球的18倍,公转周期不到3天,公转半径仅约560万公里。这3颗行星,由于距离恒星非常近,比水星和太阳间的距离还要近很多。根据经典的行星形成理论,在如此近的距离下,大部分轻元素(氢和氧)将被恒星的光辐射吹走,剩下的将是较重的元素。因此天文学家认为,这些新的更小的太阳系外行星很可能是岩石构成的,或是由岩石和冰构成的,这都与地球更类似,而与木星不同(主要由气态的氢和氦构成)。显然在这些恒星上发现生命是不可能的。下一步,天文学家将努力发现地球大小的太阳系外行星。欧洲的天文学家似乎在这场竞争中拥有更领先的地位,他们发现的行星是已知太阳系外行星中最小的,只有地球质量的14倍,因此更可能是象地球一样是由岩石构成的。
而为了发现质量更小公转半径更大的太阳系外行星(更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天文学家正准备发射新的太空望远镜。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发射更新型的太空望远镜,而欧洲航天局则计划发射类似用途的太空飞船。那时,我们期待会发现更多的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