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唐高祖李渊。公元626年,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伏兵 玄武门,把入朝途中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一齐杀掉。这时的李渊正在皇宫的内湖上泛 舟嬉戏,突然一群兵士拥至跟前,声称奉秦王之命为皇父护驾。李渊得知两子被杀,惊慌莫 名。刚刚坐了九年皇位,皇帝瘾还没有过够,但他深知朝廷局势已为次子控制,迫不得已, 只好下诏退位,宣布由李世民承继大统。李世民既想做皇帝,又不愿背上逼宫篡位的千古恶 名,于是他的谋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尊奉皇父为“太上皇”,以保全皇父的体面。可 以说,李世民是发明“太上皇”的始作俑者。李渊做了10年太上皇,于公元635年抑郁而逝 。
4 P, W c3 Q# |+ O
, m$ V; U& i9 I4 Z! ?3 I ?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杀掉毒死唐中宗李显的韦后,拥立父亲李旦即位,是 为唐睿宗。睿宗知道自己的皇位是儿子为自己争得的,三年后便知趣地传位于儿子李隆基, 是为唐玄宗。李旦做了5年太上皇,在孤寂中死去。 / [2 z: U, n' p: Y0 ^
( g/ M B$ `; V# U' a ?李隆基让父亲做了太上皇,他儿子李亨如法炮制,也让他做了6年太上皇。公元755年, 安史之乱暴发,次年叛军逼近国都长安,已做了45年皇帝的71岁高龄的李隆基在仓惶之中西 逃成都。但他仍舍不得放弃帝位。当时承担抗击叛军重任的太子李亨在距长安千里之外的肃 州灵武宣布即位,同时根据祖宗先例,遥尊远在成都的李隆基为太上皇。安史之乱平定后, 李隆基回到长安,不得不承认这个既成事实。
- q2 b8 |: s$ D! H7 u: z, D' d" y7 f4 A* C; v8 C% d
?在两宋300余年的历史中,也出现过3位太上皇。 $ L* n& ]$ ^1 X% N* g% Q- B
- @) ^; D; n' Y2 s' y ?第一位是宋徽宗赵佶。公元1125年,金兵借口宋朝君臣背盟毁约大举南下,对北宋都城 汴京形成合围之势。兵临城下,朝内一些当权大臣以非帝退休不足以平金人之怒为由,逼迫 徽宗传位于太子赵桓,是为钦宗。但金朝并不因此罢兵,公元1127年,太上皇赵佶与钦宗赵 桓双双被金兵俘虏,史称“靖康之耻”。父子二人被掳至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先后 客死他乡。
; G) c1 Y7 S8 l0 Y3 U
, o7 X$ ?6 ~5 {0 G6 Y ?第二位是南宋时期的宋高宗赵构。赵构没有亲生儿子,立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为太子。由 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将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因此开国200余年他的嫡系子孙一直没有人做 过皇帝,为此朝野中常常有各种议论。尤其是金兵压境、局势危急之时,满朝文武大臣越来 越倾向于尽快让赵匡胤的后裔担负护国重任,坐了35年皇位的赵构在各方压力下不得已宣布 禅位于太子赵·,是为孝宗。孝宗做了27年皇帝后,在内忧外患中将位传于赵·(宋光宗), 自己也做起了太上皇。孝宗成为宋朝历史上第三位太上皇。孝宗做了6年太上皇,而高宗做 了26年太上皇,是在此位上坐得最长的太上皇。
) @# N, H; H3 R4 ^: Q! r9 S3 Z# d( @: v: R& ~2 ^8 i. o- U
?明朝唯一的太上皇是明英宗朱祁镇。公元1449年,蒙古族瓦刺部进犯明朝北部边疆,前 锋很快逼近大同。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瓦刺。明军由于指挥不灵 ,行动迟缓,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被瓦刺军包围,明英宗被俘。留在都城的兵部 尚书于谦等拥立·王朱祁钰为帝(明代宗),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一年后双方议和,明英宗 被送还北京。明英宗做了7年太上皇,于公元1457年在“夺门之变”中复辟,重登大宝。
8 B" l5 U# `& c7 Y, S' K- {7 L4 S: G' T
?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弘历25岁登基时,曾经烧香祷告上天, 自己如果能做60年皇帝,就把皇位自动禅让给儿子。但这并不说明他不想做终身皇帝,而是 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长寿。他于公元1735年登基,到1796年已坐够了61年皇位,与康熙做 皇帝一样长了,再不兑现诺言,实在无法向上天和臣民交待。于是他宣布禅位给太子·琰( 即嘉庆),但他同时又宣布自己身体康健、精力充沛,仍要过问军国大事,指导新皇施政。 其时,嘉庆已人到中年(37岁),根本不需要这样一个顶头上司。但皇父执意如此,他也无可 奈何。乾隆做了4年名副其实的太上皇,嘉庆也只得伴随皇父当了4年实习皇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