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4294|回复: 2

文革秘闻:周邓对毛最后一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0 22: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13事件以后,文 革败相已露。但是在周恩来的努力之下,局势有所缓和。从某种意义上讲,周恩来使毛泽东的文 革没有迅速崩盘。
# g" d# d. X2 X/ c- D& B5 k% j: t0 ~/ g7 x

3 }+ _4 K1 f0 s: k- {9 v
! B) A7 p( P0 n) D# U* {) ^/ ~& r*毛不让四人帮一手遮天* 0 q/ d% a( ]$ u" n7 h

/ u0 P& V! q3 }9 k' W. u
  t5 w- E9 }. {' \! M& L+ u) R: U+ }
毛泽东为什么不让别人来做周恩来的副手,为什么一定要邓小平?为什么不让文 革派的人物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方说直接就让张春桥? 3 w, H% F6 ]& j! [, v: ?" h
% a$ {' p$ h% O- S3 K8 r$ b% v3 O

* E3 A1 b5 ?6 o5 H" Y
/ o0 P- ~5 l4 I/ o7 U第一个方面来讲,是毛泽东是比较现实的。张春桥的能力和邓小平来比毕竟差得又远。第二个方面呢,他对四人帮也是要敲敲打打,也是要防的。他也不愿意他们把所有的政权都拿下来。如果说他任命了张春桥,那么很简单,张春桥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四人帮那个班子就把国务院都拿下来了,把行政这条线都拿下来了。这个也是毛泽东所不愿意看到的。
4 S2 k7 o" ]7 S5 \; i- a$ [0 i& |- u* ?! O* N" I/ Z5 w9 ]# p1 i/ B
$ s  M$ W1 Y) n5 T. Y/ A
* v! ^0 ]! x8 w4 R' j- ~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重新起用邓小平。
- Y4 d8 \5 p  V! A2 L* j
1 k: P. P3 a4 Z7 @1 p+ d*邓曾与文 革派合作*
3 i; _" J2 m0 X' M9 h8 p4 K( h: K. W% _  X! K! v
4 p3 s. }/ x2 [/ |% b
! P" }) B7 p" J
刚刚复出以后,邓小平不仅没有同江青的文 革派对抗,而且进行过合作。例如,1973年中共政治局批判周恩来时,邓小平也对周恩来讲出重话,警告周恩来不要觊觎毛泽东的权位。 ! y# C6 l$ g, z$ T6 V( v* t. G2 F
2 ~+ g' Y0 y+ q; m3 r( f
1 O9 r1 t6 ~: ?4 u
4 i" g) @! [2 K( L" t6 k
同年年底,文 革派指责与周恩来关系密切、不愿意买江青帐的中共副主席李德生“上林彪的贼船”,是“大军阀”。邓小平第一个提出让李德生辞去党中央副主席和政治局常委的职务。邓小平的表现被毛看在眼里。 1 J& M5 M$ C. Y3 [8 z
4 W% X/ {3 ~3 i
7 }/ N* H  G* M" i6 Q
4 ]6 P1 r: y  |% O
高文谦:“到了73年的12月份,批周会议上邓的表现叫毛感到满意,所以毛那个时候把他又更进一步,提到政治局里面来,主管军 委。邓的高峰是在1975年1月份的四届人大。当时他是党的副主席、军 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和总参谋长。党政军四个职务。”   F1 E8 I5 l/ [& C

9 \) V1 Z6 W5 ]( q: w$ i: [
9 }% A- x8 A0 ]/ }# I/ s- |
! z% t3 F8 ^. }  X*毛让谁接班?*
, g% ?% Z7 `9 R" t) ], E" T
2 G& _0 ?% x% W1 \! u) ~; o6 u% ]  g5 s! Q

& l: i! u- Z5 U7 S! T此时的邓小平位高权重,已经超过了文 革前的水平。江青为首的文 革派强烈地感到邓小平有可能接毛泽东的班。不过,美国三一学院副教授文贯中博士认为,当时毛泽东未必是这么想的。 6 G$ K* W1 G6 t: X. ^$ R, J9 r

+ U7 L% L! ^) O3 y& f$ `
2 t7 ^4 b" A5 I( s! [
7 m& D2 h5 U1 E: x文贯中:“没有一个确切证据说毛泽东当时已经下定决心让邓接班,但至少是给了邓小平这样一个机会。同时,毛泽东对毛远新其实是费心栽培的。另外在这之前,对王洪文也寄予希望,但是他很快看出王洪文既不懂文,又不懂武,不学无术,个人的品质又有问题,毛是比较失望的。 1 D( e3 u* k; q; S) m- U

8 z7 |& h" Y" [) b0 {2 I! |) k) Q7 I, _8 _* w( u- b. R

1 m6 I! j' s& T0 N  @; O“所以,可以说他当时有几步棋。先是试用王洪文,然后是邓小平,然后是华国锋,他当然是作为接班人把他调到北京的。另外还有毛远新。如果毛再活几年的话,我看会不会最后是毛远新,而不是华国锋。”
) ?- h+ F7 J  ?; n
5 U3 u5 f" S: N9 L5 P) R% D. t
( h, y( M4 v7 |9 e/ f0 P3 u
7 r3 r$ [. A% ~, P*重在争权* 7 Z5 s- t. n. F& W' V" t
' p' G5 j+ c7 S) M6 j
+ r8 ^" O1 X9 t( z
+ _& \* d7 f7 T" s# z! R. q; k
文 革专家高文谦认为,双方斗争的关键在于权力之争。 9 E) r) o. u. A& N( m" P# D  r
& d2 j) s, C* i3 t5 H9 Q
: y5 ?: z' W: [7 |4 d0 n  _

; M+ R' n8 V- H2 q8 z) p高文谦:“既有理念上的分歧,同时也有权力斗争的问题。毛自己知道,这么大一个国家,天天搞革命,那是不行的,总是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他知道文 革派搞不了这个,需要有人来维持这么一个局面。周之后,毛安排邓的话呢,用意也就是这样子,'右派’就是要去抓生产去。文 革派就是要抓革命嘛。 5 U$ \, r6 r! N$ s3 r. _) a% f

! ~6 Y& M+ _) B; U* m0 s" |0 y4 `' @! I+ @
1 M) u# p0 Z0 \3 L5 p
“同时,江青这一派人也看出来,毛那个时候有意识地要把邓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江青这些人当然心里就不甘了。所以这里面还是有权力斗争。”
( F: s4 N4 h( r+ s; f: ?4 K7 H. H( I2 J2 p* d
# G; w  Z1 k1 q" m0 |- N9 T, j6 g
# G- ]+ Z+ U# f8 e
*周邓结盟* . h/ M/ S; q1 P# Y- I
# n8 i. J! u7 m" y6 R8 V- b
3 G4 F$ ], B+ U$ z9 e

6 d4 I2 J0 @) L4 r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文 革前关系并不密切的周恩来和邓小平结成了联盟。文 革的一大成绩就是打倒了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复出,靠文 革起家的江青等人显然不会满意。因此他们之间似乎注定是天敌。周恩来也许是看准了这一点,主动接近和扶植邓小平。他不仅直接处理了邓小平正式复出和工作安排问题,而且加强两个人之间的私人关系。
9 O- m' s3 Q" @0 c
6 X* p0 c) d: x+ u" h& \! b" P  X7 Y# U
( U! ^% m0 [; t) A' E$ c
1973年4月9日,刚刚结束休病假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夫妇见面长谈,并且共进晚餐。期间,周恩来对邓小平讲:“张春桥是叛徒,但主席不让查。”周恩来很清楚,张春桥是毛泽东的爱将,毛泽东并不想查张春桥这个问题。周恩来对毛泽东忠心耿耿,他把这件事告诉邓小平绝对不是想对毛泽东有所不恭不敬,而显然是想在同文 革派的斗争中拉住邓小平。 ' C6 t9 h4 A& @9 o; ~$ t
* `3 B) L$ P! X9 c7 f- a# [

3 i+ Q6 y0 L* y7 m8 v
+ t9 Z( B1 O! p+ M3 R& R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教授郭建博士说:“周恩来一直尽力地扶植邓小平。周恩来好像对邓小平出来一直是非常支持。而且我觉得,他很可能觉得邓小平干了一些周恩来本人愿意干又没有能够干的事。” % [. s$ g9 U7 R6 @: j

! n( ^* s5 W: w  n
$ R2 ~! N7 f2 Y( k1 F8 s/ T0 z' z8 ?  E# T
*周封锁“最高指示”* 6 N6 g  D6 F4 W4 j6 D
; d1 Q! z+ U; L& d7 J3 O

# Q- W- q0 M! E# e8 \' |7 k7 j. T
) K6 B# _; s' t2 y, z  g4 B周恩来1975年年初在中国四届人大以后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上曾经赞扬邓小平说:“毛主席说,小平同志'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积极为邓小平接管国务院创造环境。其实毛泽东在说这番话的同时还称赞了第二副总理张春桥,说他“有才干”。而对这一点,周恩来却只字未提。 . `7 o' h/ F$ x, A* }. V

/ T$ _# _7 `8 h& `) E: o  a6 i9 U% r* q
6 J2 Q; z1 A5 T! R
1975年9月20日,周恩来在手术之前当着中共政治局的主要领导人对邓小平说:“小平同志,你这一年多来的工作,证明你比我强得多!” : B! t# F+ t' P$ b- f' \/ d

) e  g% L1 F: _  l' B8 T
  n6 X( z( d1 k2 J7 i
& u+ T) }' [" _  \4 ~& j+ S7 f*毛曾挺邓批江青* ) g/ C) g' W5 Y( C4 i9 O8 J/ x
5 T0 D; y/ T) V6 }
! }, m* R4 r) ]/ A& a9 I$ ~/ D" M+ o; k
5 [+ J' @4 e8 \- n1 l
从邓小平1973年复出,一直到1975年10月之前,在邓小平同江青的文 革派的矛盾中,毛泽东基本上是支持了邓。例如,在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会议问题上,在风庆轮问题上,在四届人大人事安排问题上,毛都支持了邓,甚至罕见地在1975年5月和6月让邓小平主持中共政治局会议批评江青,并且迫使江青等人写出书面检讨。还将王洪文派回上海,不让他继续主持中共政治局工作,让邓取而代之。
) g. K+ S6 a# @4 o: [2 |  e$ _, y, F7 q  L0 \# i6 w* v! P6 n' T; h

9 M+ C. r" R8 ^" P1 C. M2 d
+ `; ]( O# K: y) V) b# P4 i毛泽东还直接批评江青等人说:“不要搞四人帮,你们不要搞了,为什么照样搞呀?为什么不和二百多个中央委员搞团结?”
( H" \& n$ w4 T, u8 ^7 ~) K& Q) |3 V. m7 i$ Y6 G# a# n; q2 M
$ T" L8 T! r" u; h3 o8 ]' x

8 W2 t' h# b$ A& Z8 C9 M% C6 R8 q不过,毛泽东对邓小平并没有绝对信任。高文谦说:“毛对谁也不真正信任。对邓,他既要去用他,让他把经济给搞上去;同时要提防着他,用张春桥,用文 革派来制衡他。”
; ^8 O" ^. q# j. y: U6 b
' G: J( g/ s# T8 _, [
+ b" ^. {) c! G& o+ I$ {- u/ w4 I) c+ E# D
*“永不翻案”靠不住* - S" j+ [2 s& t3 m" L
4 S) K* n* D4 r- r) I- ?

% P# w5 w, O4 V( U" L! D: p" |" S* E* N! B
邓复出前曾保证永不翻案,毛后来认为靠不住
$ c: B1 e* C  G1 D; W" H+ Q7 i! ~- R8 S

- h* o( m4 G6 }' f" K
3 n+ q2 A8 F; R/ e' r7 A3 E而文 革派也“不辱使命”。从1975年6月开始,邓小平开始主持中共政治局日常工作,并且以毛泽东的三项指示为纲,即“要学习理论,反修防修;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在全国上下进行整顿。中国经济的确有很大改善。但是文 革派指责邓小平不搞阶级斗争,否定文 革,进行复辟。 ! p- x4 K: O# U$ u3 ]; K
0 q6 _# ?1 [0 c0 U, X+ r

& I- A2 E: {6 J+ t8 R
" N+ N/ A- N. K" J, k对于毛泽东来说,文 革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之一。他对邓小平的最大担心就是害怕他否定文 革。文 革专家高文谦说:
; D  z4 x/ L) E" b! y4 r7 @2 ~- v1 w, D' W

& h& h/ |' ~3 Y! z+ _" f( X2 k- p! \3 z# [; q9 B8 A% O- E
“我当年采访纪登奎。纪登奎多次讲,周当时就跟他讲,“主席还在看,主席还在看。”这个'还在看’就是说这个事情他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但是对这个问题已经注意到了。毛有感觉,他发现邓虽然说“永不翻案”,但是那个东西都是靠不住的。用毛的话讲就是,“'永不翻案’靠不住。”这是后来批邓的时候讲的话。 4 u6 R3 x6 P* Q4 i! {" i/ a. P. s

# A+ v3 P7 c/ y" K$ b
0 ~& `3 Y8 p5 A* }8 s- h5 Z4 G
: X8 r/ v, Q7 U  U“再一个,邓的个性非常强硬,就是硬碰硬。毛在,掰一个小手指头,就在政治上给你打倒了。但是毛不在,谁能管得了邓?毛必然是在想这个问题。 8 K4 U( S/ C- L- n6 H, o* \- C; c

2 }; C. M$ f6 D' X$ x7 {& k/ a" Z; S1 r. }. y: M3 O0 W( z+ V( `' `3 U; Q9 W
+ d3 Q( l& e) H  w
终于,到了1975年接近年底的时候,毛泽东阶级斗争的神经再次主导了他的大脑。他希望邓能够认识错误。邓小平态度强硬,拒不低头。 & R: h$ X& p$ W3 [% h; [& I: m; J
! _: z! M( d0 t  w7 A4 A6 X

, j2 y2 d5 M4 s( Z3 r. W0 S8 K
' I, Q' \# }0 l! ^. e; U* G! o*邓为何抗上?远见还是误判?*
& V/ r, A) N; K  b1 T. X6 y* A) C( f* J- }& S. X& h+ J) }9 T
1 w) h4 Q# x" J3 m% N, A' s9 X
, s# _9 J' O0 C, N
美国三一学院副教授文贯中博士在谈到邓小平态度强硬的原因时说: % \( O" Y$ O& ~2 m5 `2 b

- X2 A$ t# i0 C% o$ Y' z1 @6 E8 Q
5 _- k8 _: P6 A' f3 u$ T
" O" W1 j! Y8 F2 a: w. E“75年的时候,他比较强硬地拒绝承认江青加在他头上的一些指责。例如说他否定文 革,说他反对毛泽东和他的权威,对他的思想不忠等等。他都是拒绝承认的。这实际上表明,他认为自己是忠于毛泽东的,是忠于文 革的某些理念的。 / G3 S6 u5 j9 {5 A& Q1 _

- f$ ]9 r5 a5 K3 S# |  Y6 \( c, m! s% b; M- W0 A" C

* u7 p/ a3 T3 O1 _0 O3 L6 K“当时毛的情况也在恶化。面对当时国内外对文 革的这种不满,他非常清楚地感觉到历史即将发生重大的转折。他采取了顺从大部份人意愿的立场。
" V5 R) F& q; e9 M6 R. A
& d. U( e. v: V# @& S: W* _8 a7 \) w/ A
3 D/ w! h9 n( |2 a8 t
文 革专家高文谦分析说:“到了75年批邓的时候,邓态度非常强硬,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因素都应该考虑。第一,邓实际上在政治上有一个误判,他当时对形势的判断认为是形势一片大好。毛对他非常信任,而且毛身体已经明显地来日无多了。 ) d( G! G' \- W( x
8 |0 l0 B1 B7 P% f

* o# q2 J2 i# G1 w$ P# |
) y+ Q  ^2 `1 _0 S! B$ }“第二,他也看到了,文 革这套搞法持续不下去,他并没有错,在党内是得人心的。因此当毛给他开这个价码,让他牵头,写一个关于文 革的决议,作为三七开,邓就给回绝了。周那些人那时都劝他忍一忍吧,邓不接受,结果只有彻底给打倒。
1 Y# {* G8 q9 `8 A1 ^1 [  ?2 \# \' y% w! G4 I1 N$ N0 k6 ~1 M
! X" e/ u  x$ m* B" `

' I# ?& n- _5 A+ f; ^$ Y$ m) h1975年12月8日,邓小平看望弥留之际的周恩来。周恩来问邓小平:“态度会不会变?”邓小平回答说:“永远不会!”周恩来说:“那我就放心了!”
& b5 {: R+ _2 `' H5 B/ C( h
% _$ z5 I7 M9 O' \; G/ y) {/ N. k2 K8 Q- I4 `- g

1 T+ S( y! m& x/ e' [( y*悼念周恩来 剑指文 革派*  % Z. z3 W% w. q7 a7 e' `9 b

3 P6 p6 Q3 w+ Y6 v1 h3 S+ A$ g: J7 j1 _, c" J9 t
, B0 ^  W6 o' j4 h! [/ I
1976年1月,周恩来去世了。然而,与其说周恩来的去世使邓小平少了一个盟友,还不如说周恩来的去世使人们自然联想到邓小平就是周恩来的继承人,实际上加强了邓小平在道义上的力量。 6 n8 d) H2 B, p. m9 X! w2 A

1 \9 Y" w: M" u& p8 o% G# I3 C, S* I+ _/ k& R- y) h; N

: M* D% p+ T8 c. L3 T& S8 M至此,毛泽东想要维持的在文 革派和元老派之间的政治平衡已经破局。无可奈何的毛泽东只好于1976年1月21日任命名不见经传的华国锋接班,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
/ Z- ?9 ]# T: q! I) B
% T$ v- `  r# [- q" {+ ?$ f/ }% i% K% _6 L

# S7 z2 _- h1 x" h7 k2 r然而,邓小平同文 革派的斗争还在继续。从1976年3月下旬开始,南京、杭州、郑州、西安等地出现人民自发的悼念周恩来的活动。
0 O* s" s: ^  W9 k7 a6 K4 g- I
6 X0 u" e4 z$ U) U! |4 L
6 o0 j# ~/ U+ M' |7 D# e! m, w$ x; m# e6 b
很快,北京的人也开始在天安门广场上聚集。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围摆满了花圈。人们在各处讲演,朗读悼念周恩来的诗词。有些诗词表达了对文 革派的不满。还有人甚至把矛头直指毛泽东和江青。 5 H* W/ H+ M' R
, b$ A& k( f& h5 a8 [

  S( `3 Y& Y& {5 d/ p4 }+ h" q3 m5 t8 l
当时最著名的一首诗写道:“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便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四.五天安 门 运 动”。 7 F, l$ R, w  Q# ?/ C
6 U! P- F& K, b/ D4 W5 Q  ^: S8 Q
  I& ~- Z: r1 c/ R  p
2 x) \9 k6 ?( G, ?* I$ i4 F4 S
4月6日,中共政治局将这次事件定为“地地道道的反革命事件”。毛泽东说:“士气大振,好,好,好。”毛泽东第二天又指示说:“据此开除邓的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与此同时,毛任命华国锋担任总理和党的第一副主席。
  R$ d4 m- T! T9 R% }  J. I1 T" x; Z3 h' c: }
$ ?( H' @: z% S% o9 P8 H" U3 Q

7 p! E1 M$ X1 r5 e*万夫所指 文 革将死*
' J  E7 l# ]& r. e1 L6 N5 P
4 o- `; U7 a. C# x+ D9 t1 W8 r* \8 P% W8 v* `7 V3 m% s* G
$ D" P0 f; ?" Q7 t; a+ L
美国三一学院副教授文贯中博士说:“周恩来去世,邓小平再次被打倒,民众又去怀念周恩来,这些事情都已经表明文 革已经是“万夫所指”、全民声讨的一种罪行。在文 革进入第十个年头的时候,大部份人对文 革有过的幻想已经彻底地幻灭。
/ h4 B$ F: t8 D7 E% n$ U
7 R" j+ M! j( s' B0 m: Z2 m6 D3 T* C" C/ H, [
, {/ V  v) b% d) y/ V
“文 革到这个时候,它的倒行逆施,它的那种反动的性质,完全没有是非,一切以毛一人的喜怒哀乐为转移,全国随文 革小组的心血来潮被迫跟着起舞。这么一个荒唐的局面,那时候已经非常明显了。
' B- m$ J9 a1 \3 H" ]$ r
9 y, }: Q/ D7 M/ R( x5 h$ c
$ s: [; [5 F" I
# I6 s. {: t  m1 H' M+ ~6 v周恩来死了;邓小平再次被打倒了;但是毛泽东的文 革也就此彻底失败了。周恩来和邓小平给了毛泽东的文 革致命的最后一击。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22: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中国人的好斗的性格,误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0 22: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就是这样
* U  j% E  g9 @4 w: p9 `' H0 z9 v( c3 k0 Q
小平确实是个很伟大的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9 10:22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