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远’舰是被日舰的数颗榴弹同时命中水线,致使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而导致沉没的。”新近出版《海疆英魂——记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和致远舰》一书的作者、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教授陈明福,日前回家乡宁波探亲时,向记者明确否定了沿袭百年的“鱼雷击沉”说。
" M& Z" c' G+ ^% G/ L
3 N+ ]3 V. C% V3 @1 y 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中,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舰艇多处受伤、船身倾斜情况下,为保护中弹起火的旗舰“定远”免受攻击,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舰击中沉没。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自沉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自甲午海战以后百余年来,从《清史稿》、近代史著作,到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电影《甲午风云》和大、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叙述黄海海战时,几乎都认为“致远”舰系被日舰鱼雷击沉。直至近期播出的电视系列片《走向共和》,仍照搬“鱼雷击沉”一说。& ^5 Y, X& S C( [
0 R! L# y, L$ \; ?4 T' ]! ~ 为给邓世昌立传,年逾六旬的陈明福历时4年,研读浩如烟海的中、日史料,足迹踏遍祖国万里海疆。在研究“致远”舰沉没原因时,陈明福发现了疑点。他是文革前大连舰艇学院鱼水雷系本科毕业生,又曾担任过驱逐舰鱼水雷部门长,深知发射鱼雷必须有较长准备时间,日舰不可能仓促间立刻发射,且“致远”舰是以舰首主动迎敌,不易被鱼雷击中。他进一步研究后发现,黄海大战中,整个日本联合舰队没有发射过一枚鱼雷。最终,他从史料中找到“致远”舰沉没的真相:
% T c1 D; Y1 i( M( B2 C
2 Y0 J- p9 t. j+ Y A+ t 其一,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第三卷的“汉纳根书信”中有一段话:“二千三百吨的护卫巡洋舰致远号,被日舰三十二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军舰立即沉没海中。” $ G2 n6 v# w& z: o, q6 T2 y
$ {, A, b% Q9 W: G/ e
其二,“镇远”舰枪炮官曹嘉祥和海军守备高承锡等参加黄海海战官弁的呈文,皆称“致远”等舰都是中炮沉没。. G# l% w* j6 k- @ d1 \6 I0 k
; `8 H7 B, D. g4 a! u 其三,浅野正恭所写的《日清海战史》对“致远”舰的沉没作了记载:“一边游击队与‘致远’战,‘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
! a4 K4 r# d a& t7 m
% W$ Z& c. w G G3 q5 t 其四,国内鲜见的1895年版《普拉茨塞海军年鉴》对导致“致远”舰沉没的原因的记述较为合理:“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奋然挺进,便以群炮萃于致远,连连轰击。) e6 |% i) [* K( F7 A
& p, J5 P$ Y1 x- c3 t1 i0 l; `# e
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下沉。” 7 c) |9 I# \6 p/ X
( P9 t% T A- F: l 在这部首次为邓世昌立传的著作中,陈明福还以其独到的见解、翔实的史料,澄清了涉及甲午海战的多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