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佛人认识并走出“男女双修”的误区
+ |: E+ t1 G, K7 W* J' ]4 I 密宗对于男女双修,基本是处于秘密不公开状态。而修《大手印》中,总共有三种密修:一种是实住大手印;一种是空乐大手印;一种是光明大手印(恒河大手印)。而“空乐大手印”其中的“渐空次第运”密修法,也就是渐生空二,逐渐融空,最终达到空有不二的禅定境界,就是密宗所修的“男女双修”。这在修《大手印》前的“四不共加行”中的“观想金刚萨埵”中就有明确的观修对象。而“观想金刚萨埵”中有两种观修密法:一种是以单身观修(单身的金刚萨埵);一种是以双身观修(男女双身)。而以“双身观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男女双修”。大家在看西藏密修“唐卡”中就有明显的“双修”色彩。譬如:金刚持(蓝色身。一头两臂。显祥和安乐寂净相),他怀抱“明妃”,以“双运”坐姿。这种“男女双修”在密宗来讲有着严格详细谨慎的观修“密态”。
0 H* L; z; h8 c9 c. N3 G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说“男女双修”的实相,目的是让诸多学佛人走出对于“男女双修”所产生的误区,让大家更好地直观地客观地重新认识真正的“男女双修”密修价值,避免在佛教密修界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没有学佛的人对正宗密法的误解。这是鼎然写此文章的初衷。+ y; M8 E& a3 w) V" q2 }
8 { e5 C( N" N$ A4 @ k
什么是真正的男女双修?大家一定要清楚,才不至于产生神秘感和好奇感。所谓真正的男女双修,指的是空性与纯觉识的完美融合。再此融合当中所产生的空明状态。而空性,就代表金刚佛父体(男性);纯觉识(空明)就代表金刚佛母体(女性)。金刚佛父就是空性的化身;金刚佛母就是妙(般若)智慧的化身。这就是真正的男女双修的实相。男性就是金刚佛父;女性就是金刚佛母。而“金刚”是坚固不坏之意,也即是“可以摧毁一切烦恼妄想之爱欲而达纯粹的空明禅定状态”。如果大家明白“男女双修”的了义之说,自然就不会产生“以自我妄想思维去无限揣摩甚至好奇或反感于佛教密修”了。8 |; _/ H6 h7 O6 G" I! A
密宗(噶举派、格鲁派或东密、蒙密等等)为什么要修“男女双修”呢?下面,我们详细解说:
; n3 w% ~6 H9 J. s. @# [( m
, h1 N; Z5 s1 x* o1 c6 Y4 H 密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观修与明点双运法”而悟道。而观修大体借助密咒以及密咒与明点双运而渐行悟道。在密宗密修当中,上师是非常重要的传导角色。所以,密宗所处的“三根本内依止与三皈依外依止”便自然诞生了。所谓的三根本内皈依,指的是皈依本尊、皈依根本上师、皈依护法;所谓外三皈依,指的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密宗密修当中,必须依止根本上师为首皈依,而不皈依外。因此,根本上师就是自己一辈子所依赖的“父母”了。这就形成了密宗杂乱的帮派组织和顽固的宗教派别。也导致了密修群落产生了相互的排斥和攻击。尤其是佛教末法时期,大陆修密的人逐渐增加,导致某些密宗帮派日益扩大,形成了以自我上师为中心的顽固宗教势力。这就完全违背了佛教“四依”里面的“依法不依人”的宗旨。有的伪修密人以各种狡辩借口来为自己辩护说“依法不依人”就是我们依止的根本上师,他代表一切法。如此愚昧的观点,又怎么可能不使正宗密法失传呢?4 X1 ~2 Z& v6 F# g; D! R9 a, ~. O
密宗当中的“男女双修”是一种不公开的“暗性密修法”。目的是通过“暗性双运”的状态,时常保持无限的空明安乐,持久于禅定当中。能够相互不断地保持或融合甚至完全融合“双运”的妙乐当中。在此“双运”过程中,金刚佛父与金刚佛母同时达到寂空无我状态,是一种“暗性空明”的双运。最终双双步入“卡雀净土”。在此“男女双修”状态中,有着严格谨慎的观修密骤以及精确的双运观想,还有较为隐藏的“暗性色彩”以及“乐与空、空与舍、舍融空、常无常、间断与相续、咒运与色观”等等密修步骤。在此密宗“双运”法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苦于当代佛教末法时代,某些打着“男女双修”(双运密修)的旗号,到处潜行**,坏我佛教戒律,增他魔界威风。灭我正法,破我正见。所以,鼎然奉劝诸多学佛人,千万不要轻易修学“双运”。为什么?因为正宗的“双运法”已经基本失传。而得真传的密修大师,也不可能到处传播。所以,诸多学佛人,尤其是修学密宗的人,千万不要盲目去修,否则,“十个双修九个堕,剩下一个在发展”。7 L% H- O8 y6 A# a
《楞严经》当中,佛祖对阿难言:末法时期,彼等愚昧无知之人,尽搞双修。; G" T) z; `# A' p
/ w; Y. Y* E0 `( U5 }# P
如今*爱泛滥的社会,诸多学佛人若不加努力精进持戒,则地狱与魔界,将是你们最好的归宿。《楞严经》当中,佛祖对阿难说:杀、盗、*、妄不除,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尘不可出。7 d8 |6 O8 X4 C
: \8 D, }& @, Z3 N; j& W2 g 密宗已经基本失传的两种密修法就是:一是《双运法》,也叫做“男女双修”;二是《夺舍法》,也叫做“神识牵移”。此两种密修上等等法,不可能也绝对不可能大力传播。甚至某些所谓的“金刚高人”花费数十多万美元来买已经基本失传的“双运”来修。这个所谓的“金刚上师”,鼎然在这里就不公开他的名字了,否则,跟随他的信仰者是很痛心和疯狂的。
4 C) k8 A% K" J H 正宗的密宗双修,在朗王年代灭佛运动中,就早已在西藏失传了。后经西藏密修上人*****亲**赞巴经过诸多磨难,终于在西藏的一个非常寒冷而偏僻的*****桑**地方,找到了已经隐藏多年的密修“夺舍法”与“双运法”的后代传承者***洛**巴(详细地名和人名不便公开,望读者谅解鼎然)。
* Z2 B I& G4 z 〈夺舍法〉甚至比〈双运法〉更加神奇,更加殊胜,更加令人不可思义。这个无上密宗珍宝〈夺舍法〉是现实活生生的密宝。在过去西藏历史上,惟独有一个人公开演示过〈夺舍法〉,他就是玛尔巴。在现代佛教末法阶段,有两个人公开演示过〈夺舍法〉,一个是“简”上师(他真名中的一个字);一个是****钦巴巴(不便公开)。什么是〈夺舍法〉。请看鼎然偈一首:. G& E; Z7 ^6 y+ k8 e% {
哀怜我生母,慈悲无限怀。
. }* e+ J2 y- q& K! S+ D
. F2 ~( _- F7 w$ ^; w 今我施夺舍,还我慈母命。" Z/ o9 Y1 L3 ]. w" ]3 }+ H3 C
: s0 X7 h0 I0 @8 G 一根夺舍线,三种引神咒。
* R1 n$ x" f2 H, u$ f. ~* f( k' ]0 l
我将入禅定,神识速牵移。
7 s7 X1 J& k$ A1 g3 [, j3 U$ e. u- d. g: m$ Q+ [
我母已复苏,而我成不动。 ?7 I+ Q( ~% L/ I' }
' e- E# J1 t0 G9 E" X* ] 色身安详间,定香三四里。5 U$ O1 W) ?+ O9 [
7 z" \$ `$ x: \4 ~
红光常围绕,三界皆震动。
6 s& I7 [9 }% {/ }% A0 ?% ~" t: ~* M' r( E3 D
母怜我舍命,还我神识身。
+ E. V$ [. c9 m3 E- y/ |9 |
5 a1 d! u. r. h1 q# s 我出定后时,慈母往卡雀。3 j1 L- P; H$ `" I. V! E* {
! }+ b( [) i- B' F, u7 J2 x
鼎然注:此无上密修公开演示〈夺舍〉,是在甘肃〈龙隐寺〉上“观音窟”当中演示。其间鼎然与诸四位同修参与,真实不虚,令人称奇,不可思义。我这才相信,人已死七天,能够复活再往生卡雀净土,让人难以想象自己的眼睛。当时我就相信中阴成就法和成就中阴身,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这与我在禅定中所见一模一样。怪不到有部经典〈佛说四十二章经〉言:阿罗汉神识上天,能动天地,确实如此。上师在施“夺舍法”时,方圆数里清香缠绕,上师红光满身萦绕,香味十足。虽然上师色身僵硬挺直,但红光圆润清透。因第二天,诸多村落传言说,晚上从哪里来的香味,我这才知道。第二天下午三点,平凉有轻微的地震。施夺舍法的对象:死者是女性,经过法医鉴定,确实已死。年龄72岁,已信佛修行四十八年。1 L7 ~+ r( t x
佛教正宗密修密法已经逐渐灭度,打着“男女双修”的魔子魔孙们逐渐泛滥。而在印度所谓的“男女双修”邪法当中,胜为流传的某个人,虽已经死去,可他传教的“男女双修”已经侵入到我们大陆的沿海地区,譬如厦门。这个印度的所谓大成就者是谁呢?也许大家并不陌生这个人的名字,他就是“奥修”。而在厦门搞“男女双修”的**场所,已经被大陆公安机关摧毁,烟消云散。可惜,逐渐隐藏的“男女双修”的死灰已逐渐露头了,尤其是流窜到我们中国大陆和沿海地区的伪西藏所谓的密修活佛或法王甚至在家的伪活佛或法王,已经逐渐渗透进来了,希望诸多学佛人谨慎修密,否则,下一个魔子魔孙也许就轮到你了……0 |0 j% K# `$ B4 |4 i& Y
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1 O8 M) L) M7 I/ {# E
" S3 E/ a& i. q5 @. Q' A9 V/ ? 今天,把这三种“依”(另一个依在这里不作解释)的实相告诉大家,便于大家有所真依。& P2 i+ ?* {. i9 h8 K* X
; L# ?. L0 }5 n) O' V y
依法——此法,指的是清净心。法即是心,是心作佛,故为心法。此依法,才是真实究竟的皈依处。若依人相,眷恋不放,那就是在灭佛、灭法、灭僧。
) n( a- k6 z: l% I 依了义——了者,无住,无所住着;无所念,无所念着的意思。义,究竟实义,也名大智慧义,也名法义,法心。而不是法理文字名相,千万不要依经文而解表意,那就是在谤佛、谤法、谤经。
4 v3 G8 M$ c: m N0 E
, q! M d0 j; f8 |3 v( x) L 依智——智者,慈心。慧者,悲心。慈悲之心,名为智慧。所以,依智,就是把诸佛菩萨的慈心与悲心完全融合到自心,彻底了悟诸法实性,于中妙用现前而朗然空净。这就是智的最大美德,也是心法的微妙演义。若依识,则是染佛、染法、染僧。
5 m1 D0 K! j+ Q8 E2 e 最后,我们共同以〈金刚经〉末一句话来结束此文章:
% k% J2 e* ?6 a2 R# m& F e; N) @$ S" t, {0 C9 q1 J
, y& \5 i8 S( L& q. y
+ e, n4 Z( H3 S6 I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也如电,应作如是观2 f/ b$ k4 T% n
: }$ b7 u& d2 J6 {
' R0 x x- C0 c' S( r3 ~5 d- X3 S
5 H- ]5 F( e4 ~( v( w' o9 q
摘自《金刚经》——释迦牟尼佛〈语〉
' o- a/ w& | | S# F$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