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了不好的梦怎么办呢?% T, A9 ?/ R( P, e" m* `
1 p0 O8 b# h$ _/ p7 ~7 w$ d& C% l$ F
$ |$ l6 f7 X1 H/ `3 U8 v' @$ n: q! c7 B
丹真绒布仁波切开示:
+ G6 }6 c" h* H) V如果梦境不好,醒后可以马上念诵金刚萨垛心咒。另外,不管吉祥梦还是不好的梦,醒后或者早上念诵缘起咒3遍,这样做就功德殊胜,效果非常好。
( s7 ?# y; }& X7 `( l
9 P) h; I' L! `( ^* I$ n% G, A- `
& ^8 R4 r! d& Q1 X1 M, T
4 h9 I( b! w* p. o索达吉堪布开示 1 M& j% Y3 {3 z
, v) W, k4 `+ b" r梦到自己的亲友,不一定就是亡人托梦【当然也有例外,是自己的亲人托梦,不过这种现象特别罕见。】。这个人已死好多年了,之所以会在梦中出现,上师如意宝说,一般是夺命鬼所变的,因为对其他形象你不一定执著,但以亲友的形象,你跟他之间有感情,天天梦到就会有些害怕,你越是害怕,鬼神就越高兴。但如果安住在空性中,或者根本不在乎,那鬼神也无机可乘。所以,我们平时做噩梦时,应当念一些缘起咒【缘起咒:“嗡,耶达玛,黑德抓巴瓦,黑顿得,堪达塔噶多,哈亚挖得,得堪杂哟,尼若达,诶望巴德,玛哈夏玛呢耶索哈”】,以空性来摄持。假如不奏效,晚上还梦到那种景象,则可请僧众念经,或者自己念《金刚经》、观音心咒,这样以后,分别念中的鬼神会自然消失。3 G- _1 s/ M& B5 O4 C ?
, v5 W/ J3 N, Z# K( ^. }* } N+ l(博主个人认为,当你右眼皮跳时,也应该赶紧念缘起咒)
5 t6 d6 E' M6 [/ C) P
& T, h; j! J2 v 0 c9 e+ E" c+ L
# A! b& c, B2 E. w: ]大家注意了,两位大德提到了缘起咒,可见这个咒非同一般。我们很多法本上有这个咒,比如放生的法本,还有大圆满前行仪轨的法本。那么,这个咒到底有什么功德呢??本博主经过查找资料,归纳了以下内容,以利益有缘。$ W k; Y- O- u9 t
( e9 }3 d- P4 g% }
$ h$ L# E, H. H8 B. U1 E# l# A缘起咒功德(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的《净除业障百咒功德》中宣说):* l. |! m3 p6 ^
9 b, q( }) v* ^+ U7 ~# P E' M
缘起咒是一切善逝的法身,谁见缘起即见善逝。哪怕是将它放在油柑子大的小塔当中,今生中也能生起梵天福德。! m T8 e, Y$ a5 h0 P5 l8 R0 U
7 p- ]. h7 k( T
- b) R2 [6 [ M# s# u+ K9 S0 f
7 x, p7 k- S2 W) s( u. }& O
持诵一遍缘起咒能清净一切罪业,平息,遣除一切违缘,如果观想任何事物而诵,相当于造佛像或佛塔。( ?# _' v. b, G$ o# d6 D1 x$ E0 O5 z
" T p* U1 d: f4 c( Z& B
( _$ `9 S1 d" L& h5 }' w( F+ F" ^+ c4 `' r9 g8 u" V8 B D5 d
若观想任何供品而诵,则等于供养遍满世间界的供品。如果恒时念诵,则圆满一切心愿,任何损害也不能侵害,完整受持一切正法。
2 m" @/ q5 s0 ?( _1 B% ]& [) o% ] k0 h) l6 j
/ F. s& V; m/ z5 Y: ]: J5 D+ r! ^, z% L" `7 U; ?2 t+ X
如果诵十万遍,那么将如愿实现一切所求之事。在它的各种事业仪轨中也有宣说。大圆满系解脱咒中说这也是能获得化生安住相续解脱的心咒。9 ?" l w' M0 W0 ]$ N9 C
) L! w* m4 U; N- ^% h0 G) [ & s- ~+ L5 K9 r" w: t& Z9 W
k! U' Z. j# T1 r; U
总之,一切如来得手印,犹如诸法的生命一般,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的《净除业障百咒功德》中宣说的。
# ^& T# a1 V* x+ X# ~
" r: P" v, o$ w& s; o) U' F ]
" C& @/ l- u# w. b% h
, Q7 Z3 l3 O \+ ^) K6 l缘起偈(咒):又叫法身偈,不译句意,直读音即称缘起咒。
8 R3 X- F$ @" M R& m: }& T
4 _1 a. d3 t* H4 \3 N这首偈的巴利文:
& q1 w3 N/ B+ H8 [- t2 M" X) o# x; s% _2 T- b J q
Ye Dhammā Hetuppabhavā, Tesam Hetum Tathāgato āha。 Tesam Ca Yonirodho,Evamvadi Mahāsamano。. Y5 ^+ S7 ~8 Z2 G: S2 m5 ~# w: _
% T& a% `% Q5 ~8 ^/ J ] [4 e) R$ k : f, W* X- a. H2 v+ Y
; n! }7 W0 G K& n
这首偈被称为法身舍利偈,这也是说明缘起教义在佛法中的重要地位。+ ^: G/ O& u8 s
' U2 D" K, B* c2 S) @, m意思是: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 Z6 Q4 P- W7 s, q Z, f' G# g% h3 @0 q1 T1 W/ m$ y G$ G# s/ i
亦有译作: 诸法从因起,如来说其因,大沙门如实,亦说彼还灭。
, D+ l% p: I& {* \* z2 y' ]* x
亦有译作: 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
+ C- q1 h1 r! s- l8 L3 \- F
+ C- \( E7 i3 j) D( i亦有译作: 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 p1 b, ~) U) @5 \# Y$ b/ g: d
6 r! S" |. ^9 x等等译文.) S8 ^& }5 r- Y: I* \/ _
2 k% O% r1 \+ {
2 Z* g& x' g5 j3 R( P
1 N ~0 w% d9 K/ M2 z
藏地念(第五世伍巴活佛.土登降称仁波切逐字教授):
/ U8 F& _, u! D) X7 x' Z, r9 J2 @; a/ Z; i
嗡 耶 打儿玛黑都扎儿巴哇黑敦得 吭 打他 嘎打 哈亚 哇儿 得
0 b; D) X; ~7 \4 n* @( u8 P
6 } c/ h: O v* j$ ]4 b: N9 F得 吭 扎儿 哟 尼 罗打 黑瓦巴爹玛哈沙儿玛拿耶梭哈
' Q: [: ], C" S( f* I6 i% p0 k1 N4 V, p% [6 t4 i4 H+ r4 }5 C4 ?
0 [( `0 |$ t% K
3 c1 M, T' |8 F
我们的法本上的念法: + Y8 _: J$ y$ O
& a( B' o0 v7 {" H9 L4 D嗡 耶达尔嘛嘿度扎巴尔瓦嘿敦迭 堪达塔嘎多 哈雅瓦德
+ a6 q7 c5 O( a
: t: y& U$ ]- B2 t* _9 d& R6 p迭肯扎犹尼若达 埃旺巴迪 嘛哈夏尔嘛纳耶 梭哈+ ~, K4 I/ e2 d3 p& y8 Z6 Y
& {) |( g3 k$ D( k" ]5 G' s, Q+ i
4 t/ G, ^# g/ h
. K1 C& w) P" D9 h缘起咒是起连接因缘作用的。这个缘起咒很重要,不管跟佛、佛法连接因缘也好,跟任何一个善因缘的连接,都是依靠缘起咒。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包括在缘起咒的内容中,也可包括在名言的缘起和胜义的缘起当中。因此缘起性空是佛陀教言中最主要的窍诀,是无死的甘露,是能摧毁黑暗的一盏明灯,是断除分别念和邪宗的锐利宝剑,是医治烦恼痛苦的妙药。
0 h9 m3 J- z4 F1 w% o& O7 v5 A6 M! m( C9 N6 Y$ D* K
5 L: m5 }* \6 {
6 R6 A7 R2 m* q) O' A" S, l7 W
缘起偈(咒)非常有名,当年,释迦佛座下的第一双弟子——舍利弗、目建连——由闻此偈而证初果。现在我们每天念诵,也希望能得到此智慧的熏染。% v, N8 }+ y4 b: H3 s
5 g+ }0 v9 g& z# @3 s5 X ; B# [" [/ @/ D, b0 {- J
5 ^7 ?+ N7 a. ^# H* X# T& |
在北传和南传佛教的文献中,都有舍利弗、目犍连闻偈悟道,皈依佛陀,成为佛陀的上首二大弟子——“如来双胜”的记载。如南传律藏犍度《大品》(Mahavagga)对此事的记述大致如下:4 _4 s& B, W2 V' \; a |4 ]
6 ^& l8 a* E: g: Z# z9 W( B当僧伽已扩大到千人以上时,佛陀率领大比丘众来到了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与频毗沙罗王会面,并接受了国王供养的竹林精舍。当时在王舍城有散惹夷(Sasjaya)及其二百五十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也在其门下并且是会众之首。他们二人约定,无论谁先得到“不死”,即解脱或涅盘,就应立即告诉另一个人。8 m: t$ Z, ^* j8 `
; c6 c9 J M. r! l+ A一天,舍利弗遇到佛陀的大弟子、最初五比丘之一的马胜(Assaji)尊者,被尊者行乞时安祥、庄严的神态所吸引,趋前请问。当得知尊者是大沙门乔答摩的弟子时,他十分渴切地想要了解佛陀的教法,因此请求尊者无论如何也要告诉他一些佛陀教义的心要。于是马胜尊者便对舍利弗说了一个偈颂,这个偈颂就是后来佛教经典经常引用的“缘起偈”,又叫“法身偈”(流行的汉译先后有几种,译句出入略有不同,以下是对照梵文和巴利文之后的重译):
7 A0 n( n* e x0 P& K9 e
0 T& ?* z! Z( e5 y1 ]( R “诸法从因起,如来说其因;, i, T# J/ l& a
大沙门如实,亦说彼还灭。”
! q L4 k* F: J5 ~4 K9 l- z! P/ Y6 c; [
舍利弗听了这一偈颂后,当即证得清净无垢法眼——“一切观待因缘而生者,亦必观待因缘而灭。”并对马胜尊者说:“如果这就是(佛陀所说的)法,那么你一定已经证得了往昔多无数劫所未曾见的一切苦的寂灭!”% }8 |; ]3 B& Q9 f! w
) n9 K# I2 _4 T0 U% H舍利弗回去将此偈颂转告了目犍连,目犍连也同样当即证得了清净无垢法眼。他们二人劝说其他二百五十弟子离开了散惹夷,一同去皈依佛陀,而散惹夷本人则拒绝接受劝告。当他们远远地向着竹林精舍走来时,佛陀预先告诉众比丘说:“这两个正在到来的人将成为我最殊胜的弟子。”
( {0 ]; j$ a( @* {/ S- u. [3 e5 R7 \
这则故事,在诸多有关佛陀和弟子的传记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因为从这里体现出佛陀时代,人们在知见抉择上的严肃不苟。这种抉择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而决非仅靠某种权威或对权威的仰信。在知见上抉择的过程,本身也是觉悟的过程,而觉悟不仅是知性上的,同时也是实践意义上的解脱。1 P" e, j) k) E! w( L
/ D6 Z' V$ q! u5 N7 J2 n
佛陀教义的核心即缘起,见缘起即见如来,见缘起即见解脱。“诸法从因起”,这里的法指的是生死等烦恼法,这些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有导致它们产生的原因。“如来说其因”,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烦恼或扰乱的心态,如无明、贪著和嗔恨等;一是由烦恼或在扰乱的心态下引发的有害行为。“大沙门如实,亦说彼还灭”,大沙门指佛陀,我们现在所经验的种种无法令人满意的问题,是由无始以来的烦恼和有害的行为所导致的。因为我们现在仍然产生新的烦恼和造作新的业行,所以今后还要继续经验由此而生的种种苦恼。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改变这种命运,相反,佛陀如实地告诉我们:当导致苦恼的因息灭时,这种因所导致的苦恼也将随之息灭,就如同当我们停止向灯盏里注油的时候,这盏灯必将熄灭一样。
) @& o: q0 E/ n9 l& j; Q- r" F4 c) J
- q% f K8 [, m3 B; i
! N5 \% ] I% y' j" Y( U) j( g5 k
" Y0 w i; P3 ]. ~% |: D因此虽然我们从无始以来经历烦恼业力的生死轮回,但我们却完全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身的命运,那就是对治生死苦恼的因——心的扰乱状态和由之而来的有害的行为。这样,由此缘起偈所揭示的佛陀教法的心要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解脱之道。缘起偈总摄佛说四谛法。其初二句“诸法从因起,如来说其因”摄四谛的初二谛:法=苦谛、因=集谛。后二句“大沙门如实,亦说彼还灭”摄四谛后二谛:还灭=灭谛、如实说彼还灭=道谛。因此总摄无我、十二因缘和中道等教法。$ E+ S' l' T6 U
( U9 u q6 @. X8 W! w
! X& c9 z8 T, U7 T8 O2 W此偈实际还开示了四圣谛(至少在南传佛教里是有这样解释的):9 }) V* y9 T% _5 R$ z7 g, ^6 B+ P- D
( |! d3 i" D0 d
“诸法因缘生”——苦圣谛;
/ a1 v+ N. G+ g& }
7 C5 P. Z l7 T; ?“如来说其因”——苦集圣谛;# P3 U: c; w( w+ w
3 E6 g6 W' D# ?8 K
“ 彼法因缘灭”——苦灭圣谛;. T0 ?2 L. @9 K2 P& f
1 ~- p2 v$ r$ N“(此寂灭的因)是大沙门说”——苦灭道圣谛。
3 K+ `! ^8 H L/ P! q% F, e5 ^5 X; J)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