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代表人物简介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都是代表小国贵族的思想家,《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他们反对侵略,反对富贵,主张和平,反对压迫。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们主张小国寡民,公社复归,并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不尚贤,反对儒家提倡的礼制。从主流上说,老子、庄子都是反封建压迫的哲人。在哲学思想上,老子、庄子都认为天下万物出于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他们都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从《道家思想解密》来看:老子、庄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完整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的学者。
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后退隐。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五千言,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道德经》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其思想的传播,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和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老子的思想曾对孔子和孙子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直接继承道家传统的庄子思想对后来的佛教禅宗和中国文艺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曾为蒙漆园吏。庄子家境贫穷,曾居住陋巷,以织屦为生。庄子信奉老子的学说,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世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曾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否定知识,有浓厚的消极情绪。
现存《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所作;其《外篇》十五篇及《杂篇》十一篇,有些学者则认为是后世道家学者所依托。庄子通过“象罔得到玄珠”的寓言,用老子“有”“无”“虚”“实”的思想对《辞系传》“立象以尽意”的命题作了修正,强调只有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形象(“象罔”)才能表现宇宙的真理(“道”)。庄子的这个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意境结构有着巨大的影响。
老子和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主流学派,对道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道家并不没有被官方的学说所采纳,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