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致远 朱清如
. { \7 Q2 M# h e* K E- n
d( i( @0 ?7 x8 h2 A 一 伯力审判揭开日本细菌战史黑幕- J, c0 n, A6 I
1 S6 _! z# R5 F' |1 O (一)伯力审判的背景/ B+ ?8 A, ]! M
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调查、追究日本在华细菌战罪行。美国在战后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获取了日本大量细菌战情报资料。为了独占这些资料以有助于美国的细菌武器研究,也为了阻止苏联获得日本的细菌战资料,美国操纵远东军事审判法庭,以牺牲中国人民清算日本细菌战罪责的权益为代价,掩盖了日本二战中的细菌战犯罪。2 C) w7 e" j# q y! x
为了制衡美国这一行为,在东京审判结束后的次年(1949年)12月下旬,苏联在其远东滨海军区伯力城(哈巴罗夫斯克城)设立军事法庭,对苏军出兵我国东北期间俘获的日军12名细菌战罪犯进行了审判,即著名的“伯力审判”。事后,苏联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以俄、中、日、英等文字出版了该审判的审判记录,(【注】该审判记录最初由苏联莫斯科国立政治书籍出版局以俄文出版,随后由外国文书籍出版局译成各国文字出版『见该书中文版菲页说明』。)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揭露了日本侵华期间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的事实。
# y1 P8 B) I5 d& b(二)伯力审判对日本细菌战黑幕的揭露/ j$ \/ u$ F. A6 S% U
该审判记录一书全名为《前日本陆军军人因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审判材料》(以下简称《伯力审判材料》),1950年初出版。全书约35万字,分为六部分:1、预审文件,2、被告和证人在法庭上的供词,3、检验委员会结论,4、国家公诉人的演词,5、各辩护人的演词,6、军事法庭判决书。0 }9 G8 @9 I; ]: w H9 s
其实美国并未达到独占日本细菌战情报资料的目的,苏联通过对其俘获的七三一部队的日军细菌战相关人员,如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关东军医务部长梶塚隆二中将、关东军兽医部长高桥隆笃中将、七三一部队第四部部长川岛清少将、七三一部队第四部分部长柄泽十三夫少佐、一○○部队科学工作员平樱全作中尉等人的审讯,已知悉日本细菌战部队的建立过程、组织体系、命令系统、经费来源和七三一平房基建、一○○部队孟家屯基地细菌武器研究的基本状况,包括人体试验、特殊输送、细菌的生产、细菌弹的研制,以及七三一部队在诺门坎,七三一和一六四四部队在浙江、湖南、浙赣等地使用细菌武器实施细菌战的基本情况。
, P* D7 [# J8 j* l7 B苏联对日本细菌战技术和情报同样感兴趣。在美国解密的二战国家档案中,有一份1948年4月19日美国情报部门作成的《俄罗斯细菌战研究》的情报,其中说:“大约有30名原七三一部队及其他部队成员成了俘虏,在莫斯科近郊的细菌研究设施中工作。”(【注】美国解密档案,第441反谍部队:《俄罗斯细菌战研究》,1948年4月19日,藏马里兰州美国陆军情报安全部。转引自[美]谢尔顿•H•哈里斯著,王选等译:《死亡工厂——美国掩盖的日本细菌战犯罪》,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46—347页。)
: h/ V! ^+ c0 c$ b$ E" o伯力审判实质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伯力审判本身也更多的是追究日本细菌战针对苏联的企图和行为,并非全力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但是,它第一次全方位地向世人揭露了日本细菌战的黑幕。正如英国学者所评价:“俄国人捕获的日本细菌战人员很少,但有代表性和综合性,对于七三一的过去及其何所欲为,已足够作成一个清楚完整的图画。”(【注】[英]彼得•威廉斯、大卫•瓦雷斯著,吴天威译:《731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细菌战》,台北:“国史馆”1992年版,第325—326页。). {( |1 H) g% ~- _9 _, ~# K. G
同时,伯力审判记录下来的日本细菌战各种事实,迄今已不断为各种新史料和新成果所证实,具有极强的可信性。对此,英国学者评价道:“伯力审判已35年了,它为西方当作(苏俄的)宣传伎俩而被忽视,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在那里所记下的证据是最为详尽而正确的。”(【注】[英]彼得•威廉斯、大卫•瓦雷斯著,吴天威译:《731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细菌战》,台北:“国史馆”1992年版,第314页。)日本学者也认为:“时至今日,伯力审判记录无疑仍然是有关七三一部队和细菌战的极其重要的史料。”(【注】[日]松村高夫:《关于细菌战调查研究工作的回顾》,载《战争与恶疫——731部队罪行考》,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62页。)4 T7 f7 b/ c& m& n; k, K8 k
的确,如果没有60年前因苏联与美国的抗衡而产生的伯力审判的揭露,今天人们可能对日本二战时细菌战内幕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今天的大量相关研究,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是伯力审判揭露的补充和证实。. ?' M w, A! |9 ?& c. Z
(三)伯力审判的“不足”
/ `3 y0 [ J% K4 }% R, w3 z+ x毫无疑问,《伯力审判材料》是日本细菌战史研究最重要、最基本的史料之一。但它也不乏令人遗憾之处。( \- V: C+ r+ O. x/ s& w, `. }
1、苏联检察官和法官主要注重对苏细菌战的企图和活动的追诉,相对漠视日军在华细菌战犯罪行为。如对俘获的曾担任过南京一六四四部队长和广州八六〇四部队长的被告佐藤俊二军医少将,竟没有通过对他的审讯去了解一六四四和八六〇四这两大中国内地细菌部队的基本情况;又如对中国内地另一支驻北京的代号为一八五五部队的细菌部队,审判者竟无所知之。# }+ F9 c0 _6 ?2 O: c3 Q) O0 |( ?. u/ `
2、《伯力审判材料》一书只是公开了整个审判材料的一部分,还有大量材料未予公布,因为从该书的《起诉书》看,所有审判材料的供词至少有18卷,每卷数百页。另外,苏联缴获的日军细菌战档案文件也有相当部分未予公开。(【注】伯力法庭搜集的日军细菌战的档案文件其编号高达“869号”[《伯力审判材料》,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0年版,第163页]但书中仅公布了10份。)20世纪80、90年代英国学者和美国学者曾向前苏联政府申请查阅伯力审判档案,但均未获允许。(【注】[美]谢尔顿•H•哈里斯著,王选等译:《死亡工厂——美国掩盖的日本细菌战犯罪》,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51页。)
/ L& T3 z# M' J) b7 ]7 J* J* {' Q% ]1 x' n# n
二 1950年代初的调查高潮和此后冷战时期的零星揭露
1 R2 l) C, `, _7 W S& Z
1 k+ N" G; d1 N (一)1950年代初的调查高潮
+ o: |4 y b2 X- j伯力审判后一个月,1950年2月1日,苏联驻美大使正式照会美国,要求美苏中等国合作成立特别国际法庭,审判日本细菌战犯和七三一和一〇〇部队头目石井四郎、北野政次、若松有次郎等人,以及裕仁天皇。(【注】《解放日报》1950年2月3日。[美]谢尔顿•H•哈里斯著,王选等译:《死亡工厂——美国掩盖的日本细菌战犯罪》,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49页。[英]彼得•威廉斯、大卫•瓦雷斯著,吴天威译:《731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细菌战》,台北:“国史馆”1992年版,第324页。)美国政府对苏联的这一照会不予答复。. B6 Y0 B) h% \- w, h* O
但是,苏联的立场得到了刚成立的新中国的积极支持,1950年2月以《人民日报》为首的中国中央到地方的报刊,纷纷刊登伯力审判揭露的有关七三一部队和一〇〇部队等在中国进行细菌实验和实施细菌战的罪行的调查报道。(【注】《人民日报》1950年2月5日、2月9日,《新华日报》(南京)1950年2月5日,《文汇报》1950年2月11日,《新湖南报》1950年2月11日、2月12日,《长春新报》1950年2月14日,《东北日报》1950年2月16日等。)
# s( a( i9 W% H5 ]/ R6 G0 X; ?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指示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对七三一部队和一〇〇部队在哈尔滨和长春以及东北各地的活动和罪行进行调查。(【注】辽宁档案馆编:《罪恶的“七三一”“一〇〇”——侵华日军细菌部队档案史料选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其调查结果被整理为《关于调查731和100细菌部队罪恶活动的报告》、《关于平房细菌工厂纪实》、《关于安达鞠家窑细菌工厂纪实》等调查报告。(【注】辽宁档案馆编:《罪恶的“七三一”“一〇〇”——侵华日军细菌部队档案史料选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第9—88、100—114、115—119页。)
" ?6 r7 C1 ^. S$ H# R L当时形成一个调查和声讨日本细菌战的高潮。这种调查主要是在伯力审判已经揭露的罪恶事实基础上的一种“增加证据”式的调查,而且这种调查很大成分是服务于政治上的“声讨”,但还是给后来的研究留下了一批宝贵资料。如北京的调查发现了伯力审判未知的一八五五部队。(【注】见《原日军细菌部队卫生兵松井宽治的证言》,《人民日报》1950年2月21日。)' b* d) Z' ~9 P* e
1951年3月,上海大东书局出版了储华编著的《日寇的滔天罪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争》一书,该书以《伯力审判材料》公布的日本细菌战罪行为主要内容,结合当时各地报到的相关调查揭露,陈述和声讨“日寇”在中国实施细菌战的“滔天罪行”。该书反映了当时中国大陆对日本侵华细菌战史的整体认知情况。7 H8 [% ?6 F, [/ i0 K; v+ n
1952年中国向世界舆论控告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细菌武器,国际社会组成“国际科学委员会”进行调查,发现美军使用的细菌武器及其方法,有一些“显然是日军二战中在华使用细菌武器及其方法的延续和发展”。(【注】参阅《国际科学委员会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报告书》,《科学通报——反细菌战特刊》,中国科学院1952年版,第43页。)在这一国际调查活动中,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国内日军细菌战罪行的调查与揭露。4 n' t) M$ f w, G
1953年至1956年,中国司法部门陆续对羁押于中国的一批日本战犯进行审讯和审判,发掘出一批颇具价值的日军细菌战资料。有百余名日本战犯供述了他们所知的日军细菌战内情,许多资料补充了《伯力审判材料》的不足,还有一些资料则是新的发现,如一〇〇部队早期情况、七三一部队的各支队具体情况、一八五五部队及其支队情况、山东霍乱细菌战情况等。这些供词于1989年被收入中央档案馆等单位编成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细菌战与毒气战》(中华书局)一书。
1 I6 h! `% k0 ^% @2 b(二)冷战时期研究的冷落
. Z5 g- x0 K+ ?; ?8 H! s进入1950年代中叶以后的冷战时期,中国国内调查研究出现了偃旗息鼓状态,只在各细菌战受害地,由当地政协文史部门等在《政协文史资料》等刊物上不时刊登一两篇相关的会议或调研文章。
' `5 ?" W/ F* M; J 这一时期的日本,在1956年,原七三一部队队员秋山浩(化名)冲破社会的重重压力,出版了揭露日军细菌战黑幕的《特种部队七三一》一书(11万字,日本京都市三一书房出版),(【注】秋山浩《特种部队七三一》一书,1961年由北京编译社以《七三一细菌部队》为书名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群众出版社)。)引起社会关注。此后断断续续有零星的相关揭露著作,如1967年出版的高村乔著《三千人的活体实验——关东军之谜的细菌秘密兵器研究所》(日本原书房),1973年出版的高杉晋吾著《日本医疗的原罪——人体实验与战争责任》(日本亚纪书房),1980年出版的荟山良昭著《追踪细菌部队的医生》(日本讲谈社)等。(【注】参阅[日]近藤昭二:《日本“七三一部队”相关图书一览》,2002年“日本细菌战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但是,这些揭露并未显现出十分重大的研究意义。) t0 s- e6 X! r% l
1 k b$ {7 K( y# e, H4 O9 d
三 1980年代研究高潮的再兴起
# v% P- E) z; t. ]1 ]1 s2 u( I3 S, z# w" E, L. E
1980年代,世界冷战体系渐趋解体,在日本,兴起市民运动;在美国,已解密一批二战档案;在中国,正走向改革开放。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促成了国内外再次研究日本细菌战史的新高潮。
% [3 W! z' }- M2 t4 O+ P(一)日、美学者重启研究日本细菌战之门0 J$ t- ?- N9 H7 c2 o
1981年,日本作家森村诚一以采访30余名原七三一部队队员所获得的资料著成《恶魔的饱食》一书(【注】[日] 森村诚一:《恶魔的饱食》,东京:光文社1981年版。此后森村又于1982年、1983年出版了该书续集和第三集。),用大量骇人听闻的史实公开揭露了七三一部队的罪恶面貌;同时,日本神奈村大学教授常石敬一以《伯力审判材料》中的资料,结合日本国内相关资料著成《消失的细菌战部队》一书(【注】[日] 常石敬一:《消失的细菌战部队》,东京:海鸣社1981年版。),从文献资料的角度揭开了七三一部队的神秘面纱。1983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成立了“太平洋战争史研究会”,七三一细菌部队成为该会重要研究对象,1984年该会会员在东京神田旧书摊发现七三一部队在中国所做人体试验的两份《试验报告》(【注】1984年8月16日,《人民日报》对这一发现进行了报道,当时美国媒体也给予了报道。),这一发现对日本乃至中国和美国的日军细菌战研究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后,日本出现大量有关七三一部队的著述,日本学者统计,整个1980年代这类著述数量达90种。(【注】参阅[日]近藤昭二:《日本“七三一部队”相关图书一览》,2002年“日本细菌战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日本学者评价他们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是:“主要着眼于查明七三一部队本身的真相,没太注意实际在中国撒布细菌和受害的情况。”(【注】松村高夫:《关于细菌战调查研究工作的问题》,见解学诗、[日] 松村高夫等:《战争与恶疫——731部队罪行考》,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8页。)的确,当时日本正出现“篡改历史教科书” 问题,所以日本研究者首先要证实七三一部队的存在。+ e/ K3 T9 c& N
1981年10月,美国学者约翰•鲍威尔利用美国解密国家档案资料撰成《历史上被隐瞒的一章》,在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上发表,首次向世界揭露了美国为本国利益而掩盖日本细菌战犯罪的黑幕,引起西方学者对七三一部队问题的兴趣。1988年,两位英国记者彼得•威廉斯和大卫•瓦雷斯以数年调查之功著成《731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细菌战》一书,随即在英国和美国出版。(【注】该书1989年在英国和美国先后出版,1992年由美籍华裔学者吴天威翻译成中文,在台湾由“国史馆”出版。)该书运用前苏联《伯力审判材料》,和他们从日本调查所得资料,以及美国的解密档案资料等,对七三一部队罪恶史和美国与日本的细菌战犯的肮脏交易,以及朝鲜战争中美军的细菌战等进行了揭露,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0 @7 V" c. C/ W2 ~6 o# ^: @
日、美学者们的这些研究,重新开始了已冷落近30年的日本细菌战的研究之门。0 S7 P/ m$ }& `: Q5 }
(二)中国研究的跟进
. s1 d0 A4 s+ Z: @% z# O7 {! M1982年,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到哈尔滨平房等地访问调查,以继续写作《恶魔的饱食》续集,森村的中国之行大大推动了中国国内对日在华细菌战罪恶历史的研究。首先,黑龙江省在哈尔滨平房组建起“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第一任馆长韩晓等东北学者开始着力对七三一部队进行研究。(【注】韩晓:《关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的研究》,《揭开黑幕——细菌战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19页。)继而,全国有湖南、福建、吉林、黑龙江、北京等数家出版社先后翻译出版森村的《恶魔的饱食》一书,引起了各地对日军细菌战罪行研究的热潮。/ A) X4 `+ I5 x2 \9 c
1985年,韩晓等东北学者在《黑龙江文史资料》发表《日军731部队法西斯暴行辑录》、《关东军平房细菌工厂纪实》、《背荫河“中马城”细菌工厂》等调研文章。1987年佟振宇、周世魁等在《吉林文史资料》发表了《日本关东军第100部队》、《日本关东军第100部队遗址调查》等文章。, b; U( J/ W0 c# |, _0 n' V. }( q
1984年《宁波文史》发表了王祖同的《抗日战争时期宁波鼠疫纪实》一文,1985年《常德市文史资料》发表了邓一韪的《日寇在常德进行细菌战经过》一文。当时南京大学高兴祖和浙江大学徐绍全还分别写成《荣字1644细菌部队》、《试论日本侵略者在浙江的细菌战》的单行本。 _& ^, q' R: b5 } R; }! T
著名台湾学者洪桂元1985年出版《日本侵华暴行实录》一书,其中论及七三一部队甚详,台湾大学许介麟也发表了多篇日军细菌战研究论文。(【注】[美]吴天威:《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简介与研究概况》、[美]日本侵华研究会编:《日本侵华研究》第21—22期合刊,1995年8月,第18页。)
- A/ e6 ], M( s* T. B6 B% X1 }, c1988年香港电影导演牟敦芾拍成《黑太阳七三一》的影片,向世界揭露七三一部队活体试验等灭绝人性的罪恶。# W' c# A; R0 ^# S8 o6 K! Z4 M1 u
当时在中国最重要的研究是,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于1989年选编出版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细菌战与毒气战》一书(中华书局)。该书以大量日俘的口供档案、日伪档案和中方抗战时期档案,揭露日军在华细菌战罪行,对于推动日后国内外日军细菌战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K \' U# V$ Z5 u
总的来看,这十年中,日本学者和美国研究者重启了二战时期日军细菌战史研究之门;同时,日本学者与市民运动相结合,努力查证原日军细菌部队的真相,并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绩。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这时期也随之兴起研究热潮。
7 d6 g+ n4 o3 }& n. ?# G8 J# ]
( {: p( D, L' z) l! b 四 1990年代研究状况
; m) V! r0 \" j' |' M4 `- E/ C
1 c! d9 d/ Y2 I& R (一)日本的研究
- p+ N4 ~3 j3 D' R1 N8 }3 W1990年代,是中、日、美各国学者在日本细菌战史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10年。
+ z" i; X1 m4 D8 ^1991年,江田宪治等学者翻译中国中央档案馆等编的《细菌战与毒气战》一书相关日军细菌战的档案资料,并在日本出版;庆应大学“太平洋战争史研究会”学者田中明和松村高夫搜集七三一部队遗留的关于人体细菌试验、冻伤试验等多种试验报告记录等,编成《731部队作战资料》一书(不二社)。日本学者以中国资料和日本资料相结合来研究日军细菌战问题。此外,日本静冈中学教师森正孝还于是年组成调查团到浙江考察日军细菌战史实,开启了此后众多日本学者来华调研细菌战史实之先河。
* @; O% q& c( b* D4 P+ u1992年4月,日本NHK电视台播映《731细菌部队》电视片;1993年7月,日本市民运动团体在日本各地开始巡回进行“731部队罪恶展”活动。
' B4 v) V, L8 G1 k2 G1993年,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吉见义明与其助手伊香俊哉,在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图书馆发现了原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曾负责联络实施细菌战的作战参谋井本雄男大佐的工作日记《井本日志》。该日志记录了参谋本部指令七三一部队、一六四四部队和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联合于1940年、1941年、1942年,在浙江、湖南和浙赣等地实施细菌战的情况。吉见与伊香将该日志的有关内容摘抄下来(防卫图书馆禁止复制和复印),并撰成论文《日本军的细菌战》在学术刊物《战争责任研究季刊》第2号(1993年12月)上发表,后撰成《731部队和天皇•陆军中央》一书由岩波书店(1995年)出版。(【注】参阅[日] 吉见义明《从日本方面的文书记录看731部队的细菌战》,2000年12月8日吉见义明在“731部队细菌战国家赔赏诉讼”法庭上的证词,载[日]731细菌战裁判宣传委员会、ABC企划委员会编:《细菌战裁判资料集》第3集。《井本日志》被揭露后,防卫图书馆以“私人日记”为由不再对外公开。)《井本日志》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细菌战史的研究,它证实了日本细菌战部队与陆军中央的关系,提供了日军在中国实施细菌战的铁证。+ X) _6 c5 n- P- Z t; k0 W" n7 W
1994年,松村高夫编成《论争731部队》一书(晚声社);常石敬一著《医学者们的组织犯罪——关东军第731部队》(朝日新闻社)。
, N1 ^+ j" z6 ~4 y1995年夏季,一些日本学者参加了在哈尔滨举行的,研讨侵华日军细菌战和毒气战罪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会上提交了一批有分量的细菌战研究论文,(【注】杨玉林、辛培林主编的《细菌战》一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翻译收录了这些日本学者论文。)会后这些论文被编成《日军的细菌战•毒气战》一书在日本出版。(【注】《日军的细菌战•毒气战》,东京,晚声社1996年版。)4 i7 S7 J) S$ x4 E4 H" K, B1 J
1996年,日本学者将20世纪90年代站出来揭露日军细菌战事实的一批原日军细菌战部队队员的证言辑集为《细菌战部队》一书在日本出版,(【注】[日]七三一研究会编:《细菌战部队》东京,晚声社1996年版。)这些证言除言及平房七三一部队外,还涉及诺门罕事件、农安鼠疫、一〇〇部队、一八五五部队、一六四四部队、八六〇四部队和新加坡九四二〇部队,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5 \( S+ T5 C4 _/ ~- y' H" R' F' U" n1997年,中国浙江和湖南的细菌战受害者在东京地方法院对日本政府提起索赔诉讼。在这一诉讼过程中,一批日本律师和学者对浙江和湖南的细菌战受害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取证,有力地推动了日军细菌战史研究的深入。
; Q( ^8 w7 j, w* V c) j1997年,日本学者邀请中国学者参加的日中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战争与疾病——731部队所带来的》(【注】[日]松村高夫、[中]解学诗等:《战争与疾病——731部队所带来的》,东京:书友社1997年版。)一书在日本出版。
" G& g e& {6 N1999年,日本学者近藤昭二翻译的美国学者谢尔顿•H•哈里斯著《死亡工厂——被隐蔽的731部队》一书,在日本由柏书房出版。) M" k0 C- N) L: O
据日本学者统计,1990年代日本国内出版的有关日本细菌战研究的著述共计127种。(【注】[日]近藤昭二:《日本“731部队”相关图书一览》,2002年“日本细菌战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
" Z1 H7 r* H# j! Z* L' A, e综观这10年日本的细菌战研究有以下特点:1、发掘出《井本日志》和七三一部队人体试验报告等重要史料;2、日本学者主动与中国学者联合进行日本细菌战探索,由1980年代注重证实七三一部队的存在转变到研究揭露日军在中国各地实施细菌战史实的新层次;3、日本学者的研究与市民运动相结合,促成了“细菌战索赔诉讼”在日本的展开,从而又推动了日军细菌战罪行的研究和揭露。$ [4 }8 W7 s. d
(二)美国的研究
. q- r$ u" F4 p& K4 Y1990年代初一些美籍华人及其团体联合组成“日本侵华研究会”,并创办华文刊物《日本侵华研究》,由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华裔学者吴天威等担任编辑,时常发表关于日军细菌战罪行研究的论文。1995年该刊出版《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专辑》(第21—22期合刊)(【注】[美]日本侵华研究学会:《日本侵华研究》(季刊)第21—22期,1995年8月。),在旅美和港台华人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E. z& l, Q$ {6 t& H' e, F1994年12月,世界各地20多个华人团体在美国加州集会,成立“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该组织以揭露和追究日本侵华战争罪责(包括细菌战罪责)为宗旨(【注】陶瑜:《记“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的诞生》,[美]日本侵华研究会:《日本侵华研究》第21—22期,1995年8月,第141—142页。),在美国和港台及中国大陆展开积极的活动。
; Q8 k* F# e" [5 n- B0 H美籍爱国华人团体,从1991年至2000年,联络港台、大陆和日本学者,曾举办6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些学术会议上产生了一些关于日军细菌战问题的研究论文。(【注】参阅[美]谢尔顿•H•哈里斯著,王选等译:《死亡工厂——美国掩盖的日本细菌战犯罪》,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该书多次提到和引用这些论文。)
" i) O* s* z" J1 T- A1994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名誉教授,谢尔顿•H•哈里斯著成《死亡工厂——1932至1945年日本细菌战及美国之掩盖》一书,由美国纽约路特来基公司出版,此后于1995年、1997年、1998年、1999年连续再版。$ p! |! U& O; j& C
1995年尼克拉•克利斯脱夫在《纽约时报》(3月17日)发表长篇文章《日本对残酷的战争暴行——揭露恐怖》,首次披露1944年至1945年日本曾计划对美实施细菌战。(【注】[美]吴天威:《浅评美国对日军“七三一”细菌部队的研究》,《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第4期。)
) j' \1 K0 T- q# L# F综观1990年代美国的研究,当以哈里斯的《死亡工厂》一书为最高成就,其学术上的重要贡献在于它运用大量的美国国家解密档案等资料来证实日本的细菌战罪恶历史,以及美日如何狼狈为奸掩盖这段历史的历史。正如有评价所说:“(该书)是英文著作中有关二战期间日军细菌战的最全面的历史研究著作。”(【注】[美]谢尔顿•H•哈里斯著,王选等译:《死亡工厂——美国掩盖的日本细菌战犯罪》,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79页。)
0 L1 [- l+ p7 j! k) a; F(三)中国的研究
1 b1 @3 e, l& K$ \: C1991年,韩晓、辛培林撰成26万字的《日军731部队罪恶史》一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该书在中国首次较全面地阐述了日本侵华细菌战的历史。1992年,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郭成周等在《军事史林》第6期上发表了《侵华日军的细菌战》一文,该文给日本侵华细菌战的历史勾勒了一个简要的轮郭。1993年,云南保山地区史志办学者陈祖梁在《云南文史丛刊》上发表《侵华日军滇西细菌战实录》一文,以文献资料结合田野调查首次揭露了日军在云南疯狂实施细菌战的罪行。1994年,浙江学者黄可泰、吴元章以多年的调查研究为基础,著成《1940年宁波鼠疫史实》(东南大学出版社)一书,用丰富的史料证实日军宁波细菌战的罪行,1998年该书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5 n% D" g( E, @, ^: u! A- Q
1995年,韩晓、金成民合著《日军731部队罪行见证》(上、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一书,进一步揭露了七三一部队的罪恶历史。同年,湖南常德党史办的邢祁、陈大雅编著《辛已劫难——1941年常德细菌战纪实》(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书,该书首次对日军常德细菌战做了档案资料的搜集、口述历史的调查和初步的研究。是年,辽宁省档案馆编成《罪恶的“731”“100”——侵华日军细菌部队档案史料选编》一书(辽宁民族出版社),进行了有关档案史料的整理汇编工作。
, y6 b) F0 ^0 ^0 O1 V1 M1996年,广东社科院研究员沙东迅在《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2期)上发表《侵华日军在粤进行细菌战之研究》一文,以日本老兵的悔罪回忆和作者在广东各地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首次揭开了日军在华南的细菌部队“波字8604部队”的神秘面纱。
' c( z0 L4 F2 ]5 V1997年6月,郭成周、廖应昌编著的《侵华日军细菌战纪实》一书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该书45万字,收集了大量中外有关日军细菌战史料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当时国内关于日本侵华细菌战史的研究。同年11月,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教授藤井志津枝著成《日本魔鬼生化的恐怖——731部队》一书,由台北文英堂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特色是较多地运用了海外的相关史料。
) ]& ` \- @ b; [199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日学者解学诗、松村高夫等合著的《战争与恶疫——731部队罪行考》一书,该书着重探讨了七三一部队在中国实施的几次主要的细菌战等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I+ o5 D1 q- z8 }& J
1999年,浙江学者邱明轩编著《罪证——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史实》(中国三峡出版社)一书,以扎实的史料证实了日军1940年、1942年在衢州实施细菌战的罪行。
X; }) Q6 ^# F; y5 D/ }$ e/ ?综观1990年代中国学者的细菌战研究,较10年前有了很大的进展。东北学者对七三一部队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云南学者首次对滇西细菌战进行了调查揭露,浙江学者对宁波和衢州的细菌战做了详尽的证实,湖南学者对常德的细菌战进行了努力的调研,广东学者揭开了八六〇四部队之谜;韩晓、郭成周和台湾的藤井志津枝则对于日军在中国整个细菌战的概貌作了各自的研究和著述。8 g L; ~1 f: ~
0 ~: } N8 ?- Y" M. E$ D& S
五 2000—2009年的研究状况5 g; B P* S8 D+ w
" j( K- J$ u9 w9 a$ L% w
(一)日本研究状况
9 q4 p9 M7 y9 M( n6 u2000年11月至2001年2月,在东京地方法院进行的中国细菌战受害者向日本政府要求谢罪和赔偿的诉讼的法庭审理中,先后有6名日本学者以其研究成果为中国受害者出庭作证:日本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及其证词《浙江义乌崇山村的细菌战被害》(【注】[日]731细菌战被害国家赔偿请求诉讼律师团、731细菌战审判宣传委员会、ABC企画委员会出版发行:《细菌战审判资料集》第2集,2001年1月,第69—221页。);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吉见义明及其证词《从日本方面的文字记录看731部队的细菌战——以,<井本日志>为中心》(【注】[日]731细菌战被害国家赔偿请求诉讼律师团、731细菌战审判宣传委员会、ABC企画委员会出版发行:《细菌战审判资料集》第3集,2001年2月,第9—47页。);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中村明子及其证词《中国发生的鼠疫与日军细菌战的因果关系——以1941年常德细菌战为例》(【注】[日]731细菌战被害国家赔偿请求诉讼律师团、731细菌战审判宣传委员会、ABC企画委员会出版发行:《细菌战审判资料集》第3集,2001年2月,第49—130页。);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教授聂莉莉及其证词《湖南常德日军细菌战的被害状况——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加以审视》(【注】[日]731细菌战被害国家赔偿请求诉讼律师团、731细菌战审判宣传委员会、ABC企画委员会出版发行:《细菌战审判资料集》第4集,2001年2月,第11—201页。);日本庆应大学教授松村高夫及其证词《从日、美、中历史资料证实731部队的细菌战》(【注】[日]731细菌战被害国家赔偿请求诉讼律师团、731细菌战审判宣传委员会、ABC企画委员会出版发行:《细菌战审判资料集》第6集,2001年3月,第11—124页。);日本资深电视新闻记者近藤昭二及其证词《日本国家意志对细菌战的掩盖》(【注】[日]731细菌战被害国家赔偿请求诉讼律师团、731细菌战审判宣传委员会、ABC企画委员会出版发行:《细菌战审判资料集》第6集,2001年3月,第125—225页。)。这些学者递交法庭的证词,实际上也是十分严谨的日军细菌战罪行的研究论文。: B) i6 _2 b- [) l& a% P
2001年近藤昭二、松村高夫著《关东军“特殊输送”解说》一文,反映了日本学者对七三一部队“特殊输送”问题的深入研究。(【注】[日] 近藤昭二、松村高夫著《关东军“特殊输送”解说》,载黑龙江省档案馆等编《“731”部队罪行铁证——关东宪兵队“特殊输送”档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1—452页。) P5 A7 R; U- N* B
2006年,西里扶甬子发表了《关东军宪兵队的“特别输送”》(【注】2006年“第二次日本细菌战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南文理学院主办,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协办)参会论文。),近藤昭二发表了《各国关于731部队的调查与研究现状》【注】2006年“第二次日本细菌战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南文理学院主办,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协办)参会论文。)。聂莉莉出版了《中国民众的战争记忆——由日军细菌战带来的伤迹》一书(【注】[日]明石书店2006年版。)。2009年,上田信出版了《鼠疫之村——731部队细菌战和受害者的经历》一书(【注】[日]风响社2009年版。)。0 F6 T* q) p0 B
2003年,关注日军细菌战问题20余年的日本记者近藤昭二,将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大量关于日本细菌战资料以及多种英文的相关资料,制成电子版的《CD—ROM版•731部队•细菌战资料集成》(Japanese Biological Warfare;731:official Declassified records),由日本柏书房出版发行,使日本研究细菌战的史料储积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也给中国学者提供了方便。
; I/ j* Z- U, h3 {; d8 R! ~1 S, R(二)美国研究状况 _; f9 \: p; `" X6 |
美籍华裔作家尹集钧以4年调研之功撰著的《细菌战大屠杀》(The Of Biological Warfare)一书,于2001年7月由美国旧金山北极光出版公司出版。该书侧重于从宏观上分析和揭露日军细菌战的战略规模、对中国和平居民造成的重大伤害和对美国战俘的人体试验以及对美国的细菌战企图等。(【注】杨万柱、陈致远:《<细菌战大屠杀>一书评价》,《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第3期。), q' a: u2 K5 v; M
2007年1月12日,美国国家档案管理局(NARA)解密10万页日本细菌战等二战战争罪行方面的档案(【注】《侵华日军细菌战解密文件显示:731部队研究成果移交美国》,《参考消息》2007年1月19日,第3版。),存放于马里兰州美国国家档案馆Ⅱ馆向公众开放。这些解密档案和以往解密的细菌战档案,都经整理制成索引目录以便研究者查找利用(【注】这次解密档案的索引目录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网站http://www.avrchives.gov/iwg/japanese—war—crimes/免费下载。)。但这次解密档案也只是经过一定选择后的“解密档案”,并非毫无保留的解密(【注】孙伶伶:《美国解密日本二战档案考察》,《日本学刊》2008年第1期。)。
- ] v7 v0 g9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