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14 22: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_︴弥泱゛尸衣 于 2011-12-14 22:19 编辑
从老子《道德经》的角度解读《清静经》
老子《道德经》的道体论,认为道无始无终、无所不在、无所不为、无形无象、无声无味。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所以,道是超越表象的,是一种自然运行的法则,人是自然万物的一员,当然也存在于这个运行法则中,如果人抗拒这个自然的法则,即是违背天体运行的规律,只有自取灭亡一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强调自然即道,并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看似消极,其实却是处世安邦最佳的利器。将「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应用于人类社会,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只要是不为害的就无所不为,这样才合于宇宙的自然真理,才是人类必须遵守的宇宙自然法则。
老子强调无为,重视自然。道生长万物,都只是自然的作为,不是刻意的经营,不偏不私,虚静无为,即清静自然的生活;老子认为,人生的痛苦,主要是因为私心太重、欲望太多、世俗的荣辱与福祸,都会动摇人的心志,使人沉迷于贪、嗔、痴的欲念之中,趋荣避辱、患得患失,无法知足、节制,最后陷于感官声色之中,沦为欲念的奴隶,终至无法自拔……。《清静经》中也提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一个人如果常常心为物转,神为心役,心神无法清静,那么道将如何存在呢﹖如果人心能守静,则能制欲,能制欲则道存哉!如果真能「如此清静,则能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这才是得道最后的目的与意义。
《清静经》提到,人之所以不得真道,乃因人有妄心、贪求、好争,故烦恼孳生,真道堕失。在老子的人生哲学中也告诫世人要不争、守柔、善下,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处世哲学,一个好争的人,即使争到了想要的,也会为他自己带来痛苦和不安;而一个不好争的人,由于他不争,所以内心平静自在,反而没有人能够和他争,容易获得最后的成功。
老子亦主张抱朴守真,致虚守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崇尚自然无为的生活,强调心常清静、节制欲望,知足,无欲,这样的思想衍生到《清静经》中,便是心要能守静,不为物役,而神自能清,六欲不生,才能潜心悟道;倘若心不能守静,常为物役,追逐欲望尚不及,那还能悟道?
人如果凡事不强求,不刻意妄为,知足而且节制,常保一颗清静心,让自己过着自然简单的生活,那么痛苦与烦恼将无从生起,也才有可能悟得真道。故《清静经》中最后提到:「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准此以观,《清静经》实是老学的进一步发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