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451|回复: 4

人类文明探源工程: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9 17: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伏羲 以木德继天而王  2 n5 y, T7 S% q# }
元年 前64430年辛未 路傍土  , G4 _4 V7 s% h8 j& O
~前63315年丙午  $ u8 `! W/ K9 C6 R+ @8 Q, b7 {0 v
在位1115年 1150岁崩  
% U, i) Q8 M' [2 a, H, N! x1 t4 N. ~$ u: [0 J
) R7 \1 `  G' T9 G& Q& y% q
女娲 亦以木德王  
& b# R5 z9 X% M' @元年 前63314年 丁未 天河水  
- A  y: s% F' X( {' u~前62514年丁卯  : K3 _4 C. P$ {" A# I& W5 k- W2 }
在位800年 900岁崩  0 w( J" U5 `. ]" L, w  n

3 F* m3 w" a! q3 `- y
7 [  [2 R+ ^# q& B; H; O' u9 `+ N8 C: J5 g
7 y/ L0 ~, }2 p" m% `# u& [- s
- E9 Q* D5 j7 c6 A6 C! K

& C6 N5 f+ J) I十四氏之治    v( M0 P& x2 o
$ t) R3 H% l6 M/ s: _
元年 前62513年戊辰 大林木   # P% d: K) E9 Z% M9 `
~前6549年壬子  , f! n4 m# x! a
共55964年  
- o5 E. G1 _8 G7 ]+ b6 h
) Y* b, h; q* x2 i! C$ d, u- V共工氏 柏皇氏 央皇氏   
* ]/ }: D' s" K) b" A! b4 h) _5 W3 D2 V% [# x7 h
大庭氏 栗陆氏 骊连氏  ( \; R' i, m" }9 R# T. A4 p  Q1 ]  ?
7 G$ \2 a, a. q  d. r  Q: {
& j' I- r5 G5 V$ R! P. U! d, u+ k5 a! a
混沌氏 赫胥氏 尊庐氏   
1 ]* c9 L# i- E* f3 e/ }4 A: e) z
3 l/ U7 g* M  d. J  w+ v: i5 k# H' y* |( F  x% I
昊英氏 朱襄氏 葛天氏     n& [+ T" |* g8 @$ w, j
6 \+ h, `8 t( F& K$ E
0 x, t$ K' T6 u* R
阴康氏 无怀氏   
+ P2 @) w  k' W, R* C' n) Y& G" I5 L
4 w4 p( D1 H: ^
7 d+ ~  r0 Y( L, M/ T9 S- y+ o8 Q. i( q

' u+ o. |/ U* t. g$ m3 N0 H6 z) N  o6 v' w2 O+ i5 T
: j+ J9 H7 R! J' Y8 z& E/ m
炎帝神农氏 以火德王  2 _1 e  c$ k/ K+ }1 G
元年 前6548年癸丑 桑柘木  
9 _' [; ?: x' b, H! m0 G% _) r~前6429年壬子  
! T2 l9 G  v9 T! a在位120年 寿181岁  # G4 k( }5 [& ~! E5 P/ N; n4 u
传八世 共540年  
3 p5 ~" D9 b4 ~# X5 ^: y# v* A
) Y; ~) l) ~( i$ O( u. I- G: h. P9 v& g% b: X
临魁  * q9 v2 P$ H' x
元年 前6428年癸丑   
3 C6 q" K: s' X/ A~前6349年壬申  ( Y# t1 K2 Z3 y1 k$ `* T+ G
在位80年   
! ?) b- ]' ]2 ~& p/ Q6 X! h# O, T$ g4 m' y
' A8 ~/ G; s& ^7 A% c
承  0 M5 c* P6 n  ]% t
元年 前6348年癸酉   " W( J8 J( c: t$ A
~前6289年壬申  7 g) a" I3 n8 }" X) h& f
在位60年   
# Z3 x+ K2 W  o; t7 Z
. n( t$ x, J1 o& n  k0 S- r, M# m4 v
庆甲  
# s7 J+ t" y1 v7 p4 q% z1 q) F元年 前6288年癸酉   1 u& B2 o( {/ S- [, @: N6 q2 @* I
~前6249年壬子  
. `# p, p. ^' l+ \3 ~在位40年   
6 K4 [0 m; e  i/ C
' u. |! k( t+ }8 t7 z% i
, C3 \1 v- n( Q0 y
/ a7 a- D/ d& W4 e
6 R+ `' F$ W/ o! w明  + m5 @1 \! U9 T
元年 前6248年癸丑   
5 b5 `  d; H! L~前6200年辛丑  * u$ Y0 _& O; W$ S; T: U/ _
在位49年   
# N. a$ L. E$ G3 v' j# ~3 p& l2 g6 a* X2 K: E! [  R3 s4 y+ x

; {' o4 ^  Q  s2 s" e  R: s4 m宜  
1 \$ n4 k9 l! L# f( \3 ~元年 前 6199年壬寅  3 B2 P7 t" [7 ^, @, p
~前6155年丙戌  % M: e& h7 |) t; ^2 |* n! d! D
在位45年  # x6 v0 O  P0 I: Y" v
3 ^7 e6 w! B6 z& Y$ _1 c- }  l

/ N% n7 M% p# `: d6 ?2 B来  
  Y8 s, Z! M% N' r" h$ j/ `元年 前6154年 丁亥   2 Y* V( @) d" O3 c( B* F  T6 R
~前6107年甲戌  
& m; N% B0 v- x' V3 H% n3 Y5 f在位48年   
5 t- ~5 n; G7 U+ b0 `5 P' x0 _1 _, W  G4 @: h1 n/ c+ C

1 w7 T# Q+ X" |里  
% I; g& p6 A: a. c元年 前6106年乙亥   / f: @' X) t* z- ^) Q9 K
~前6064年丁巳  
$ b  \2 m+ m& h  p6 I% i6 f在位43年  
3 t- y3 Q1 l5 r% X( }, R4 F  A& [6 X) f

( P/ K, s+ d* e+ F6 x- n1 }7 [9 a7 B2 Y( l( o6 k* q

1 B5 F& q7 @% j, e3 l  \. s器  
$ R3 F# F; Y4 I4 G) M在位4个月  
7 d' F1 p$ z! M) i$ E
2 D2 q' J9 U( Z2 ?8 x* L; J- ~' @/ |" `
榆罔  " }/ v5 T- s, }- @5 L
元年 前6063年戊午   
8 t. y6 J6 Z) t' r8 E~前6009年壬子  
4 T. D" h8 G( l% h4 u' S; ^在位55年  
# p$ X8 ^; T: j5 b+ ]" N( x3 L) d. u- t5 T) |" q) R. a6 M

9 X: D  `+ V& [8 l2 e- _- R* [8 `
* ?  B$ t6 F; D% N, k' z
' _7 E0 T3 U* _, s0 T/ X3 R黄帝 以土德王  
6 k% J  ?8 r7 |元年 前6008年癸丑 桑柘木  
7 g# F  j  F1 s# v. ~~前5908年癸巳  9 t. v7 x9 t# S1 d. C
在位100年 寿300岁   
' V) j, V+ g4 G, d9 H* W4 r& U4 b0 G传十世 共2520年  9 j& M) Q- B% q1 f
9 X9 L3 u  Z" u
, @7 R) S8 V# V6 x9 M$ o" b) f
8 v. a6 ^1 F8 {9 f! S% L

& D# s2 M! H, U9 `/ Z0 |~前3489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7: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伏羲至秦年代数由来及解释  
( s  f' t* @0 }4 Q2 }. D1 _# d, G, A- O4 o4 C
《易稽览图》:  
4 }  ^2 u3 q* l$ ^甲寅伏羲氏,至无怀氏,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神农五百四十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禹四百三十一年。殷四百九十六年。周八百六十七年。秦五十年。  2 z: |$ l1 m6 `$ S4 {0 Q
已上六万三千六百十二年。庚戌年四万九十一年算。  
9 M0 G$ u7 s, g9 r1 w5 N! Q! k右总六万四千一百三年。相基加二年。  5 x1 H# T2 c9 H: p* |
解释:  . N1 I( d5 u0 N3 k2 a) a1 ^
(一)  0 @& ^+ M* G1 R& U7 b
伏羲~秦: 63186年  $ z. L  a' L' [/ v
(57882+540+1520+400+500+350+100+50+431+496+867+50)  & y2 i* i9 c/ Y  x8 x* v8 M! R& j, v
伏羲~东汉结束(公元219年)实63610年。  
" u8 L  K$ z, Y4 P% B魏~景云元年: 491年 (220年~710年)  
) F2 o: U6 R7 b4 C220+491=711, 故为公元710年  
5 f# A9 X* K1 L# r) \! X  F5 \伏羲~景云元年710年  
8 F$ F2 R8 |. p63610 +491 +2 = 64103年 (相基加2年)  
0 @) h( }! n+ c6 n/ W% F- k伏羲元年:  
( ?* _2 b/ K4 Q( w/ O# ~5 Y64103-710-2=前63391年庚寅(相基减二年)  0 ?- o& Q$ h7 d; ~8 r5 T) ~
神农元年:  7 Q8 A( h8 i" Q3 @, \" R! o
63391-57822=前5509年  
9 H! P% Q! `% v7 E7 J/ W+ S(二)  " a3 Y6 S7 N" {' n4 a: A5 @
黄帝朝诸本皆为2500年,并经易学标准模型勘验校正,今取此为准。  ; X" G7 f7 l8 I
(三)  
' c; p- B* U8 K9 T《春秋命历序》:“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合520岁”。今取此为准。并经易学标准模型勘验校正。  
0 E  g, x( `' @* C/ y(四)  
) {6 ~) @: q! z4 f. A5 s5 ?8 A% P《帝王世纪》:“太昊在位一百一十年,子孙五十九,传世五万余岁”。  
1 j4 c, C" V; z; c(五)  - B+ s1 b) {( s/ k' S
《唐文粹》卷95,陈鸿《大统纪序》:太昊在住一百一十年。又云:子孙五十九姓,传世五万余岁。转录自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 h3 M; p% S; c1 Q* j% d3 T
(六)  
: @9 X8 W" v8 T8 w
8 }! t& J9 q+ n. n2 |2 l8 O) m$ x7 N0 E5 [. U
黄帝至尧帝数千年:“洪崖(即黄帝时代广成子)年已数千岁,姓氏数易,今呼为务成子。”,参《历代神仙通鉴》p153、118、107、95。  
' A; y* @( z: c9 j  V
. K7 `! ]  N( \, n2 F# e$ W1 J6 j/ |9 j/ i
(七)  
6 w- i" L$ e; ~! @& l《汉书人表考-卷一》:“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疏阔,又言黄帝至元凤三年(前78年)六千余岁。丞相属宝、长安单安国、安陵杯育治《终始》,言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 。  - N2 j& b6 N/ ?% r
注:  
. \( u9 h3 A) c- j# ~3 z. M1、“六千余岁”者,当为黄帝朝上限。  - Y) q# G" i( p6 W. L4 h
2、“三千六百二十九岁”,即公元前3707年,当为黄帝朝下限。  2 [+ _( ^' c' o0 g
(八)  
* S4 v  ?: A, u3 M. J《历代帝王年表》:    s9 W5 E5 L3 a- a6 O9 S
“炎帝神农氏,育于姜水,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都陈,迁曲阜。在位百四十年,崩于长沙之茶乡。传八世至帝榆亡,共五百四十年。”  
1 Y6 w8 V- ^" ~# ^/ l
5 t" P- }( Q3 ]' {% ?《史记补三皇本纪》:  / @, G. Q/ g4 e) S/ F4 w, N5 v- D  l
“炎帝神农氏…立百二十年崩,生帝哀,哀生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  0 M: ?& y  @2 [& S( w4 t/ `

/ ~- j% p* F. d% e$ v0 r. z6 p. T《帝王世纪》:  
4 d/ q* Z$ p/ l/ z- G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於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於常,生炎帝,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於陈,作五弦之琴。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揄罔。又曰本起烈山,或时称之,一号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帝炎。时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营都於鲁。重八卦之数,究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卦,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 B/ w6 H. c/ o% d& r, {/ a+ w0 o% N  p: ~* |; T) P/ j. v
《春秋命历序》:  & y) K( X5 y+ U- d1 U0 x
“炎帝八世,五百二十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7: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资深的考古学家伊文斯告诉我们:“现在,我们知道古老的传说是真实的……”考古学的问世,使被地球灾变湮没、毁灭,完全消失了的文明重见天日,神话变成了现实,幻想变成了存在,传说变成了真正的历史。这在美索不达米亚、特洛伊、米诺斯等等空前的考古工作上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 A0 q! j" ]5 n& ?6 V6 X) C) @, U
因此,可以说考古学的发现和取得的成就,不只是证明许多“古老的传说是真实的”,把整个人类文明的起源上限大大向前推进,而且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对上古神话传说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新的理论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7: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上世三十年代初,疑古之风盛行。他们常以“先秦古籍里也没有此类的说法”为依据来否定先秦之有。例如顾颉刚,他认为《左传》是最喜言先秦事,然却不多言三皇五帝之事。  
  p' v; K0 x- g2 w  W 由于历史久远,秦皇焚书等原因,故而我们,甚至汉初之古人,对先秦历史已经陌生漏失,故而我们决不能以“先秦古籍里也没有此类的说法”为依据,来否定先秦历史!例如:女书、以及甲骨文,先秦古籍里也没有此类的说法”,然却事实存在,已不容质疑了!对待先秦历史,轻易言一声疑何其易,然要证其实又何其难,难并不是言其不存在,而是我们的功夫未到家,或固执难化,没有解放思想,常疑心生暗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9: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是在讲神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2-22 21: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