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吾LOVE零 于 2011-10-1 16:30 编辑
得怀着感恩的心情,在因缘际会下,我第一本在内地发行的书,是关于快乐/不快乐的课题,跟内地朋友分享自己这几年的体会。
当前大势。不失为反思“拥有与失去”的黄金机会,能借此想到拥有的代价、失去的回报,内心得以从外在环境与际遇中释放,堪称千金不换。
过去写下不少勾引别人眼泪的歌词,有时会反省自己是不是美化了伤感,有时又觉得让人落泪,可得到发泄,但愿也不算是作孽、遗害人间。
有时看到内地网民在在线讨论我最伤感的歌词,看着看着,不期然想到所谓悲伤,不把它写得透彻见血见肉见骨,不把“苦”解剖,也难以找出解药,这样看,也算符合科学发展观吧。如果多难能兴邦,多了解苦,查找苦的成因,大抵亦能兴建乐的心灵国度。
四川地震时间,在书中也写下了我边看新闻边流泪边对悲伤的体悟,甚至以身试法,用研究的心态重温这些场面,从废墟中意图提着灯笼找一个重建终极心灵安乐窝的图则。
这本书的企图心虽大,可在如今的金融海啸下,如能让一个读者找到一个救“心”圈,在浪奔浪流中得到浮起来的力量,已是我最大的快乐。
林夕
2008年11月
前言:未知苦焉知乐
如果你寄情于许冠杰所唱:“快乐,是回家往浴缸里的一浸。”擦干身后呢?那只是用肉身的享受减压。那是一时的快感。
假若你把快乐寄托于每晚的节目,节目完毕后呢?那是一时高兴。乐极不可能永远忘形。
要是你将快乐交于爱情,以至结婚生子,那是长期替欢愉幸福卖力的豪赌,付出代价后赢了快活,万一输了呢?
即使你天生乐观到对老兵生死视若无睹,总难逃幸福并非必然的现实。
的确,快乐有太多近亲,开心 、放怀、高兴、快活、狂喜、兴奋、喜悦,在生活逼人及时行乐的大势中,很容易令人忽略了快乐的母亲,安乐。心境不能安乐,如何可保飘忽无常的快乐?
其实,快乐的天敌比近亲更多,不用佛家的三毒五欲五盖无明又长又深奥来吓人了,这些人性带来的,就简称烦恼与痛苦。从写作的思考过程,生成长的经验,以及我的信仰都告诉我,不面对认识痛苦,找到灭苦的方法,就只能靠逃避来享乐,依然与快乐无关。
说白了,这本书没有列出一千种快乐的方法,一万个快活逍遥好去处。还没放下心里的包袱,逍遥得到哪里去?没提供心灵的鸡汤,汤只能补身,我不自量力试图扮神农尝草药,所以选择残忍地把这包袱打开,理解痛苦的来源,才能为心把关,中有心无挂碍,才能让烦恼与痛苦贬值到视而不见,才能找回快乐的生母:安乐自在。
再说白点,举例,关于爱情,因安乐而快乐,就是做到“不错过任何挑逗,也不为任何人等候”,“不给我的我不要,不是我的我不爱”。
书名叫《原来你非不快乐》,副题该是“得你一人未发觉”。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快乐本由心决定,一如空气存在,用力呼吸才会发觉,但用力呼吸到喘息,便生了害怕失去之心,执著于快乐,便不快乐。
本书分为八章,小心的是,最后一章讲死亡,因为我深信未知死焉知生,正如未知苦焉知乐。对终极结局忌讳,没有想过探索之后的出路,之前的快乐都是一场快活的幻觉罢了。
可能,这都是讲得出还未完全做得到的一些体验,看完让大家失望,那么,在这里补充一个资料,原来快乐并不抽象,美国威斯康星州有一间实验室,采用最先进的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技术,居然能捕捉脑部深层电流活动的细微变化,测出一个人对抗情绪痛苦的能力。试验中胜出者全是禅修有道之士,我看过他们的书,最重要的得着是:快乐不可能从外境追求,因为现实挫败难免,只能往自己内在的心修炼,才能无敌无惧于外在遭遇。不用找,不用追。
自语:我的快乐时代
该是九五年,曾在报章专栏道:“我写过最悲伤的歌词是‘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写《再见二丁目》的时候,是衷心觉得,即使原来自己在众人眼中本该快乐,遗憾在,当事人无知无觉,那对于快乐,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时间,是最幽默的,十三年后看这曾让我惊心动魄的两句歌词,如今看来,竟然让我对快乐开了窍。
不是因为时间令我遗忘当时的心情,而是在时间中希望又失望又希望,循环往复,终于证明快乐的确不用发觉,是正觉,“原来”两个字,提醒了我,所谓感觉,是随心境而生灭,并无绝对的真相或事实的概念,原来为同一遭遇,可以快乐,也可以不快乐。
听闻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将自己性格来一次检阅。自问拥有在世俗主流观念中认为是优点的一些性格:不惜代价追求理想,意志坚强不达标不死心。加起来,原来只落得个偏执。
有所热爱,本来是莫大的幸福。但热爱变酷爱,就成了偏执,酷爱歌词到对自己残酷的地步。曾经在车祸后缝了十几针,回家还是继续写;坚强意志,不睡就不睡,换来创作的快感,然后为那快感而不断追求更痛快的快感,与酷爱别人一样,忘了以坚强意志跟烦恼忧心不安硬碰,会抵消所得的快乐,其实那也是不快乐,是兴奋或诸如此类。与嗑药一样,会越服越多,永无止尽,直至效应递减到因兴奋泡沫爆破而失落。
吊诡的是,写歌词逼我对感情及生命的问题,为写得更深入而不断思考,如何有效地安慰失恋的人,如何让人把悲伤看透,那过程等于对着水中月,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因执著而生的失望,真如水中的月光,既不是月球,又何必执著于可实可虚的美丽。
要灭苦,先破执,不固执于追求,不以坚强为手段拥有为目标,心才能没有牵挂,没有负担故无重,才能自由自在。所谓心事,不过是不如己意,那就是我执,执著与自己的描画的理想,一有落差,即生烦恼。
现在回看对过去因坚持而收集到的回忆道具,虽然无悔,只是如果能放开一点,实战经验其实早告诉我知,没有压力随心而写,反而容易出彩,越逼人太紧越两败俱伤。早点把性格微调,可能,我随心的快乐时代会得早点来临。
感谢佛法,让我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的工画师,对自身所感,最周遭的环境,既然都源于我见而生出声色香味触法,多没有必然的形态,为何不可能随心而涂改,删除?
感谢《道德经》的箴言,若能心如流水,流到哪里是哪里,随自然环境而改变形状,心无所住而不假外求,与自然成为一体,不为拥有而拥有,内心的空间任我行,无须向天问,于江湖笑而不傲。
于此等道理,我还是个练习生,成绩大概可以举个例子。从前越美丽的东西我越想碰,但贪痴的我,摔破了心爱的琉璃艺术品,弄花了如命的家具,如今都可以一笑带过。没摔破,也不过安静地存在,少见身外物,更加逍遥。给弄花的都是时间的痕迹,有下次不等如不美,再完美的身外物,都将消失,看比我饿生命长还是比天地长。
万物溶烂,一念无限,一个人的生命全是姻缘和合而成,生老病死处于巧合,喜怒哀乐何必固执,把自己看得太大,在天地面前惭愧犹恐不及,何苦之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