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藏(拼音:zàng)是一部汇集收藏所有道教经典及相关书籍的大丛书。有某些学者认为他是模仿的佛教的大藏经而创制的。事实上,南北朝时陆修静公元471年编的道教《三洞经书目录》大大早于最早的佛教《大藏经》的编辑。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版本,原来收藏在北京的白云观,现在由北京图书馆收藏。
道藏的历史
在南北朝时陆修静编的《三洞经书目录》是道藏的雏形。到唐玄宗时已有3744卷。
唐玄宗开元(公元713 ─ 741)时,令史崇玄等四十余人撰《一切道经音义》。 在此基础上,又发使四处搜访道经,加上原来所藏,纂修成《道藏》,目曰《三洞琼纲 》,总计3744卷(一说五千七百卷,一说七千三百卷),称《开元道藏》。《开元道藏》的编纂体例采取三洞分类法,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天宝七年( 748 )诏令传写,以广流布。至唐末五代,毁於兵火 。
宋朝时,宋真宗自己信仰道教,并用6年时间编成《宝文统录》4359卷。后他又派道士张君房增编道藏4565卷,并采用千字文编号,天禧三年(1019年)编成7部,称《大宋天宫宝藏》。宋徽宗崇宁年间增至5387卷,称为《崇宁重校道藏》。政和年间又增补至5481卷,并雕版印刷,称《政和万寿道藏》,此为道藏的木刻本的开始。
金朝时,道藏增加到6455卷,元朝时为7800卷,称《玄都宝藏》。然而在元朝中叶,道教在与佛教的争执中受到了打击,道藏被烧毁。
明朝时又重印道藏。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印行《正统道藏》,共5305卷。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607年)又刻印《万历续道藏》,增加了180卷。
道藏的分类
道藏中的各种典籍,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三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四辅
太玄部
太平部
太清部
正一部
十二类
本文类
神符类
玉诀类
灵图类
谱录类
戒律类
威仪类
方法类
众术类
记传类
赞颂类
章表类
道藏的内容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 ,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