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自:《现代快报》2010年11月29日第A31版,作者:白雁,原题:《女人们开始逃离“鬼门关”》, Z9 f- q. ]- p( [0 o
1 j0 Y x5 P1 M2 P6 h在医学落后的年代,女人生孩子被比喻成过鬼门关。为了帮产妇们逃离鬼门关,80年前的南京市卫生局,曾试图把一批民间的接生婆培养成合格的现代产科医生。1930年11月29日,他们委托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了一则题为《市卫生局定期开始训练接生婆》的消息。消息称:“对于旧式接生婆,自当严予淘汰,只因旧社会间犹狙于积习,而接生婆遽予汰斥,不无予其生计发生影响,故经筹划,特办接生婆训练班。”- @8 s8 U0 C+ ~* ]! w
. S/ ?1 g+ L) Z; Y( v那么,这些以文盲居多的产婆,能成功转身吗?即使她们成功转身,千百年来已经习惯了在自家床上生孩子的妇女们,有勇气走出家门,把最私密的部位暴露给医院吗?9 M- u# q$ X1 o8 v, h$ A
- |! G# w" y# A$ v" @7 w) b
+ X4 |: k4 W* F( r/ M) B6 v
' A1 L& m. }& O+ b1 R9 p9 o. t1 I4 N6 r+ v y9 J7 F9 l. N
清末《点石斋画报》描绘了在中国进行的第一例剖腹产手术(来源:现代快报)/ R* o6 U& q3 Z3 ~# d
6 D9 N: Y' Q& \, W9 [6 ^& J: Q( h
6 y. ~9 N' L3 ?) |8 X; w6 K: p! [2 e* B
死于无知$ }# y. f% h, G8 N' F
; J' e) i- v& ~9 _0 S+ p, i* ~' L1901年,接生婆用指甲为婴儿“开路”
* T; E f" L5 ?& y% f
/ }0 D' _0 z% p! z( l20世纪初,我国的产科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产妇在生孩子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求助于“稳婆”,也就是民间的接生婆。这些接生婆大多是一些没有医学知识的中老年妇女,她们的接生方式往往令人毛骨悚然。
3 `+ E% w4 c5 x$ v6 f
3 U9 W$ h: C: r0 b5 V! W: G s$ I3 ~3 |毛骨悚然到什么程度?清朝末年,来自英国的医生波尔特,在他撰写的医学报告里,有生动的描述。波尔特是1901年到福州附近的福清县工作的,是第一位到这个小城市的西医产科医生。在福清,他看到所有的产妇都在家中分娩,一般的场景是这样的:产妇坐在床边,丈夫坐在身后支持产妇身体,接生婆在产妇前面忙碌;为了给婴儿“开路”,这些缺乏医学知识的接生婆会用长指甲抓破孕妇的会阴、阴道甚至宫颈。无情的抓挠,常常给产妇留下无法治愈的伤害,甚至带来名为产褥热的夺命产后症。在高烧、寒颤和下腹部疼痛中,产妇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最后丢下宝宝,撒手人间。
+ d) C+ r8 I/ T5 W8 {& u
2 o5 y4 i; c- h3 ^( S$ t' V; i同一时期的西方,早已经开始实施科学的助产方法了。. t( |6 _8 G! o5 k4 \4 Z
! c% _+ B2 G* I; r& Y! ~
产褥热的魔影也曾经笼罩着欧洲各地,为什么会这样?19世纪中期,为此感到迷惑的匈牙利产科医生塞麦尔维斯仔细地作了一系列调查研究。他发现,他所在的这所供医学院学生实习的产科医院里,每当放假时,产妇的死亡率就会降低。更令人迷惑的是,有的产妇临产匆忙,在来医院途中自己就分娩了,进院后不再需要医生接生和检查,这些产妇往往反而不会得产褥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r# S. h2 j; z9 C( I3 A) v0 z
. r7 }! U; K7 o& o: L0 p塞麦尔维斯经过反复研究分析得出了结论:医院里发生的产褥热,主要是医生们受到污染的双手和器械,把“毒物”带给了产妇。找到原因后,塞麦尔维斯立即行动,实行了严格的产科消毒法。结果很快扭转了危局,医院的产褥热发病率下降到0。6%。
2 P9 _4 ~$ Y( X; ?! t8 t' V+ N) j |3 `* P& m) v) a1 I
塞麦尔维斯之后,西方的产科开始实行严格的消毒制度。而此时的中国,产妇们仍旧在用生命为接生婆的无知埋单。
1 N8 C. Y) B% }! m6 c7 s5 x# s
( g0 i- Y( U7 K9 |" X& l% s+ v6 [数字惊人 F0 e2 \! u9 N X- d$ U) y, p& R
$ U6 F1 G- l! N" P0 y9 {( z$ _
1928年,全国每天500个产妇死亡
+ s1 C& t( V9 L" d/ t' P
1 m5 @: q: F2 q9 a* P在西医产科刚刚进入中国时,民众普遍持怀疑态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她们即便去了医院,也不肯好好配合医生治疗。在中国进行的第一例剖腹产,就最终因此半途而废。这次手术,是在广东博济医院进行的,病人是一位生第三胎的妇女。她因难产被送到医院,医生为她剖开子宫,顺利地取出婴儿。手术后,产妇发烧,并出现盆腔感染,但她的家人却坚持要求出院。博济医院医生斯万提供的报告中猜测:“未能随诊,产妇可能死亡。”& N3 \# n+ }' k# s$ G- q" `0 S/ m# ` X
9 @5 \3 k/ y7 E9 J+ \
接生婆助阵孕妇分娩,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20年代。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张慰丰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在1920年到1930年之间,估计有20万无知识的旧式接生婆分布全国,导致产妇死亡率千分之十五,婴儿死亡率千分之150到千分之300。“同一时期,英、美、法的产妇死亡率是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婴儿死亡率是千分之八十到千分之九十。中国是他们的三到五倍。”7 D( _4 Z% z, R" m
' t7 Y6 l- b9 X+ [
被称为我国妇幼卫生事业拓荒者的杨崇瑞,在1928年做过一个统计,“中国每日孕产妇死亡不少于500人,其中400人非无法抢救,救治方法为产前保健。”, P# O, v$ \5 Q x0 J( a# Z3 ]
* a( U T: d6 j8 f9 K
产前保健和科学助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则,产妇和家人对西医不了解、不信任,不愿意去医院;二则,即便有心想去,昂贵的费用,也让人望而却步。于是,培养一批合格的助产人员,让更多的产妇和婴儿远离鬼门关,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I9 J) u7 C( g1 f# u
! _/ v3 |: i& |/ C# N
从《中央日报》刊登的消息不难看出,南京市卫生局为此已经拿出了具体的措施——开办接生婆训练班。对旧式接生婆进行专业改造,不仅可以壮大合法的助产人员,而且不至于让原来的接生婆因失业而生计无着落。
3 B" ^6 p8 C, S# j
) U/ D+ Y+ ~9 |* p7 _7 H那么,如期的愿望达到了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