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清初之际,风云突变,王朝更迭,南京秦淮河边虽说照旧是歌舞升平,繁华热闹,但无形中也多了一股慷慨凄怆。
0 U! W9 i4 ?, H* B' n/ A
; ]6 [1 J d; @9 ~8 w4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大明王朝的达官贵人们卖国求荣、摇尾争宠的时候,“秦淮八艳”脱颖而出。她们,不仅具有沉鱼落雁的姣容,卓尔不群的才艺,而且大都具有难能可贵的民族气节,叫人击节称叹,欷歔不已。
( E0 A7 t4 Y: I# ~+ R& c9 K6 Q* P5 c9 [1 ~
相府下堂妾# L: v9 m. K4 H/ h& j
) M* X: q9 ?6 Y“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清新、优美的词句打动了一个青楼女子的芳心——她给自己取了一个清纯优雅的名字:柳如是。* S+ k* F0 u! a9 a, Q
/ g. X5 Q1 }7 C. _柳如是,本姓杨,名爱,后改姓柳,名隐,号河东君。浙江嘉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因家境贫寒,很小就被卖到松江盛泽镇归家院做婢女。8 C# a& h$ j+ _. H6 e* j5 N' Y
1 m- v3 c3 k: H6 B. O: j7 `
所谓归家院,实即一妓女院。当时盛泽镇声伎风流之盛,几乎可与金陵(南京)相比。
7 F6 i! X$ i8 N+ p
* a! B5 ^# O! ~) M归家院的掌门人叫徐佛,会操琴,擅画兰草,长得姿容不俗。幼小的柳如是受到徐佛的熏陶,也能诗词,擅书画,才艺出众。稍长,相国周道登告老还乡,到归家院挑个婢女侍候他的母亲,挑去挑来,就挑上了柳如是。( f/ Q/ \" ^" J s' \$ X' i
i5 U7 P) r8 ^) p( ?9 j周母常居深宅大院,见到伶牙俐齿的柳如是自然欢喜。柳如是在归家院见识到许多人物,察言观色,应对从容,伺候起周母来自然得心应手。可惜不久,青春美丽的柳如是就被妻妾成群的周道登看中,把她收为最末一房小妾。9 A3 | P! \; C/ P
% p, L- Y5 B* t: P& W: Y. ~她很快就受到了专房之宠。清钱肇鳌《质直谈耳》卷七载:“(她)年最稚,明慧无比,主人常抱置膝上,教以文艺,以是为群妾忌。”不久,群妾诬告柳如是与男仆私通,周先生本来就是个糊涂蛋,众口铄金,竟然不辨真假,勃然大怒,要柳如是自尽。最后是周母念及柳如是服侍之情,幸免一死。1633年,十五岁的柳如是被逐出周家,再次回到了归家院。
9 c, h+ R8 `8 W# p1 S' _. C- G* M# S" a, A# H/ x% H
柳如是走后,周家老爷相思成病,含恨归西。这等于给柳如是做了一通实实在在、轰轰烈烈的广告。凭着“相府下堂妾”的名人效应,她很快在众多青楼名娃中脱颖而出。* U6 A) w3 j4 z( e+ Y- {
q* v) G5 k+ X. x- `
明末吴越一带,人文荟萃,文社林立,名流交相唱和,咏诗著文,清议朝政,裁量人物。柳如是天生聪慧,又自小周旋于名流士大夫之间,受到了难得的熏陶与教益。翰墨丹青,吟诗作词,弹唱度曲,样样精通,更是增添了一种出尘脱俗的美。每次集会分题命韵皆能顷刻而就,颇有曹子建之捷才。她性格豁达开朗,常以南宋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梁红玉自比,一时闻名而来者应接不暇。
5 ?2 { Y" c$ o- ?' [; b* l/ t. k0 R c3 `8 r+ H
颠踬在婚姻的道路上
0 x& x/ o k7 ]# F( L9 Z) r) L
! P7 y' l& Q, D* _. Z1 {可叹的是,柳如是具有超人的才情,却没有常人的命运!“心比天高”,地位却是比苦命的晴雯还要低下的妓女,这就注定了她在婚姻的道路上必然要颠踬一生。" M" v- i+ P2 n% O1 N( S
! o% T& R% J, h* |6 w3 G9 r+ v) [
宋辕文出生于云间望族,聪敏好学,年未弱冠就已名噪乡里,和陈子龙、李雯并称为“云间三才子”。
5 U! r$ X) y0 @# D( {
j( O% |% z5 g, |8 p崇祯五年(1632),他在陈眉公的寿宴上与柳如是相遇,为她写下了著名的《秋塘曲》。其序云:“坐有校书新从吴江故相家流落人间,凡所叙述,感慨激昂,绝不类闺房语。”诗中又有“校书婵娟年十六,雨雨风风能痛哭。自然闺阁号铮铮,岂料风尘同碌碌?”之句,对柳如是的身世才华感佩不已。
$ _, W/ F+ \4 ^6 P6 B" v5 }' _0 v! v% O% D1 E+ |* y4 a
他开始同柳如是交往。柳氏才情横溢,或浅唱低吟,或高谈阔论,或袖舞回风,或即席分韵,都叫宋辕文迷醉、倾倒。他决心娶柳氏为妻,但柳如是对这位公子哥儿的话却是将信将疑。她狡黠,要试试他的决心和诚意。
3 n4 x6 o" |& H% S0 @' E+ d# E6 \
4 E8 f0 E3 D/ S* |, L& E& ?0 \. E8 `( t《柳如是别传》这样写道:" b$ Y/ S4 ~2 n# c: m" \+ i
7 \" d: x) v: U- x# D2 x1 Z如是约泊舟白龙潭相会。辕文蚤赴约,如是未起,令人传语:“宋郎且勿登舟,郎果有情者,当跃入水俟之。”宋即赴水。时天寒,如是急令篙师持之,挟入床上,拥怀中煦妪之。由是情好遂密。
% e8 l" V) n/ s
2 z1 e9 H/ o! a尽管如此,柳如是要想成为他明媒正娶的妻室却是困难重重。宋母听说儿子爱上了一个妓女,怒不可遏,让他罚跪受训。宋辕文辩解说,柳如是并没有索要钱财,其母更怒,说:“财算什么,她不要钱,却要你的命!”3 o9 T* U5 ~9 o8 B
0 x( _# {6 i- l3 ^
迫于家庭的压力,宋辕文拜访柳如是的次数越来越少。
3 L- u; x6 j1 j! g: O% r% K- ?. [5 X% S' n1 ^" w0 ^
不久,松江知府方岳贡下令清理流妓,柳如是找来宋辕文,希望他出面以他家“客人”的身份将自己留下,宋辕文怯懦了,挨了半晌才说了一句“姑避其锋”。
* z9 R$ M; n% m, c4 L9 m! J
! O \9 y7 r. r& w, K% r3 `柳如是听了,凄然地说:“别人这样说也就罢了,你却不应如此。从此以后,我与你恩断义绝!”说完,亮出一把武士刀,向桌上的那张七弦琴砍去,铿然一声,琴弦根根断绝。3 o2 K3 n, V9 g+ G% _: s
0 U7 b: f! F/ X$ F( M3 X& U
另一个令柳如是心仪的男子是陈子龙,他比柳如是大十岁,是当时“几社”的领袖人物,他慷慨豪侠,志大才高,到处收徒讲学,自然也十分傲气。* j9 U( L6 e% @. W; \8 m" K' ^
" S7 R: E) O- H' ]# ` z
柳如是平时喜欢“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同文人名士交往时,常自称为“弟”。近代王国维惊叹于柳如是之放诞,曾写诗赞道:, Q _1 R( a! b/ H `
! q) e4 z$ b# A% b
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
2 H7 `8 e) P v" i" D T9 e/ `- ?9 J; D
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6 O+ h. M- I3 |& h
$ |7 p; y7 D3 X \; y) ~但当她给陈子龙写信自称为“弟”时,陈却不高兴,没有回信。据说,柳如是“登门詈陈曰:‘风尘中不辨物色,何足为天下名士?’”,子龙大惭。从此,两人开始了文墨之交,关系日益亲密起来。8 B) c) R: ^5 \# Z
) h( k4 z. n: h/ X7 V/ X
有一次,二人乘舟游玩,陈子龙看着裙裾飘飘的柳如是,情不自禁地赞叹:“美哉,洛——神!”- \; L7 y/ R0 o
* G2 c8 x& m/ J. v+ F8 _: z8 F柳如是听到了,半开玩笑地说:“你们男人总是对女人说三道四,品头论足,好像女人生下来就是供你们欣赏把玩的。今天我偏要对你们男人欣赏欣赏、评说评说不可。”% G- w% O" G' {( |, I* ^5 }
/ u& R6 X! H$ D( ?7 l% J" ]说着,柳如是就写了一篇《男洛神赋》(收在柳如是《戊寅草》诗集中),将陈子龙比做了男洛神,真是千古妙想。这篇赋完全秉承了六朝文风,文辞华丽,用典繁复精当,既评品了陈子龙的人品和文才,也表达了对陈子龙的爱慕之情,其心气之高,胆子之大,叫陈子龙既惊讶又感动。
! G+ n' D, h" v( f2 g" e; J- [: B X: F1 L3 [3 ?3 a
此时,陈子龙两次名落孙山,碰上了抑郁不得志的柳如是,两人见面无所不谈,评品天下大事,切磋诗词艺文,惺惺惜惺惺,不知不觉地坠入了情网。
: x" j# k+ k! ^3 q' G i( E# ]1 f; X4 e4 @( S7 \7 W
崇祯八年(1635),陈子龙背着家里人,在松江外一座名叫南楼的小红楼里,和柳如是同居了。柳如是将此楼称为鸳鸯楼,把这段时间写的词集命名为《鸳鸯楼词》。在此期间,柳如是为人校书取酬维持生活,陈子龙则埋头攻读以备科试。清茶淡饭滋润着恩爱美满、缠绵悱恻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