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467|回复: 3

秦淮八艳中的才女柳如是为何上吊自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9 13: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末清初之际,风云突变,王朝更迭,南京秦淮河边虽说照旧是歌舞升平,繁华热闹,但无形中也多了一股慷慨凄怆。
+ H$ \! {8 b. b& y- K0 @4 a6 O, D( \+ N# ^! a" q* ^; P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大明王朝的达官贵人们卖国求荣、摇尾争宠的时候,“秦淮八艳”脱颖而出。她们,不仅具有沉鱼落雁的姣容,卓尔不群的才艺,而且大都具有难能可贵的民族气节,叫人击节称叹,欷歔不已。
8 ^2 m  c  Q6 k% I5 O! o
; F1 Y1 N$ i& P+ D# M7 a  [+ b相府下堂妾
# M4 o% e& C6 D7 H, `8 ]% K
7 G7 C) D7 P' j6 U; e( F“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清新、优美的词句打动了一个青楼女子的芳心——她给自己取了一个清纯优雅的名字:柳如是。+ N& p6 S. r/ j: p: b; N! f) M
* I2 f; b! d. _' z" {4 ~! s
柳如是,本姓杨,名爱,后改姓柳,名隐,号河东君。浙江嘉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因家境贫寒,很小就被卖到松江盛泽镇归家院做婢女。' r; ^8 a/ j% D0 K' r% o: G( c
" O) b  S0 w- k
所谓归家院,实即一妓女院。当时盛泽镇声伎风流之盛,几乎可与金陵(南京)相比。
) I0 \1 i! V8 e
3 D' r# `1 ^1 S  b归家院的掌门人叫徐佛,会操琴,擅画兰草,长得姿容不俗。幼小的柳如是受到徐佛的熏陶,也能诗词,擅书画,才艺出众。稍长,相国周道登告老还乡,到归家院挑个婢女侍候他的母亲,挑去挑来,就挑上了柳如是。
  s- u  w+ i9 _5 [5 B' I
$ e5 s5 J  v( m5 T& N" }周母常居深宅大院,见到伶牙俐齿的柳如是自然欢喜。柳如是在归家院见识到许多人物,察言观色,应对从容,伺候起周母来自然得心应手。可惜不久,青春美丽的柳如是就被妻妾成群的周道登看中,把她收为最末一房小妾。
/ A  j, V8 _3 h" q& P+ R2 Q
; [; [* I4 l: I5 _& \0 V她很快就受到了专房之宠。清钱肇鳌《质直谈耳》卷七载:“(她)年最稚,明慧无比,主人常抱置膝上,教以文艺,以是为群妾忌。”不久,群妾诬告柳如是与男仆私通,周先生本来就是个糊涂蛋,众口铄金,竟然不辨真假,勃然大怒,要柳如是自尽。最后是周母念及柳如是服侍之情,幸免一死。1633年,十五岁的柳如是被逐出周家,再次回到了归家院。. N3 k# _! D9 H! \

7 u( f4 T$ m9 j  s柳如是走后,周家老爷相思成病,含恨归西。这等于给柳如是做了一通实实在在、轰轰烈烈的广告。凭着“相府下堂妾”的名人效应,她很快在众多青楼名娃中脱颖而出。
/ ~% w4 w: ]/ C1 w5 _+ p. ~
8 Y& E* E* A' W明末吴越一带,人文荟萃,文社林立,名流交相唱和,咏诗著文,清议朝政,裁量人物。柳如是天生聪慧,又自小周旋于名流士大夫之间,受到了难得的熏陶与教益。翰墨丹青,吟诗作词,弹唱度曲,样样精通,更是增添了一种出尘脱俗的美。每次集会分题命韵皆能顷刻而就,颇有曹子建之捷才。她性格豁达开朗,常以南宋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梁红玉自比,一时闻名而来者应接不暇。0 `: F+ M; ]- B) W

; h' D8 C8 c0 U" `: o, _& `/ x颠踬在婚姻的道路上
" A5 C/ ~9 _: K) c" w/ G0 n9 G+ \3 M: ]
可叹的是,柳如是具有超人的才情,却没有常人的命运!“心比天高”,地位却是比苦命的晴雯还要低下的妓女,这就注定了她在婚姻的道路上必然要颠踬一生。4 B7 ?/ p7 [7 |- N) l
: l5 ~5 u0 Z( ]* ?8 m8 o9 r- ]
宋辕文出生于云间望族,聪敏好学,年未弱冠就已名噪乡里,和陈子龙、李雯并称为“云间三才子”。, }% V9 M, c6 j
8 b2 C& o: x/ r8 F* |4 t/ J
崇祯五年(1632),他在陈眉公的寿宴上与柳如是相遇,为她写下了著名的《秋塘曲》。其序云:“坐有校书新从吴江故相家流落人间,凡所叙述,感慨激昂,绝不类闺房语。”诗中又有“校书婵娟年十六,雨雨风风能痛哭。自然闺阁号铮铮,岂料风尘同碌碌?”之句,对柳如是的身世才华感佩不已。6 E3 P) I4 O; y) k4 u& o5 A
, Q" w6 L. Z- Q; @
他开始同柳如是交往。柳氏才情横溢,或浅唱低吟,或高谈阔论,或袖舞回风,或即席分韵,都叫宋辕文迷醉、倾倒。他决心娶柳氏为妻,但柳如是对这位公子哥儿的话却是将信将疑。她狡黠,要试试他的决心和诚意。5 z: b0 S* V5 W1 M7 a7 ^7 \% `
9 m  z5 q3 _' I; Z4 C6 t0 ~
《柳如是别传》这样写道:2 [3 W: V+ q, S1 q, n  J  J
+ R7 z: X7 O* n
如是约泊舟白龙潭相会。辕文蚤赴约,如是未起,令人传语:“宋郎且勿登舟,郎果有情者,当跃入水俟之。”宋即赴水。时天寒,如是急令篙师持之,挟入床上,拥怀中煦妪之。由是情好遂密。
$ n: N, h0 R7 ~; x" ^4 U9 Z) `. D% B( r0 c3 O( }
尽管如此,柳如是要想成为他明媒正娶的妻室却是困难重重。宋母听说儿子爱上了一个妓女,怒不可遏,让他罚跪受训。宋辕文辩解说,柳如是并没有索要钱财,其母更怒,说:“财算什么,她不要钱,却要你的命!”
; W6 M  j4 A2 S5 ?- Y, g" Q
3 P% c0 y7 e7 O. K& |迫于家庭的压力,宋辕文拜访柳如是的次数越来越少。  ?2 p1 X( r; T
1 u: ~, C1 L" U. }% g' a) c
不久,松江知府方岳贡下令清理流妓,柳如是找来宋辕文,希望他出面以他家“客人”的身份将自己留下,宋辕文怯懦了,挨了半晌才说了一句“姑避其锋”。
% x) W/ u' g3 V, D
7 B$ i# S' c) m柳如是听了,凄然地说:“别人这样说也就罢了,你却不应如此。从此以后,我与你恩断义绝!”说完,亮出一把武士刀,向桌上的那张七弦琴砍去,铿然一声,琴弦根根断绝。- b! q, Z) c2 ~
; k" [) j/ q2 h+ R/ Z
另一个令柳如是心仪的男子是陈子龙,他比柳如是大十岁,是当时“几社”的领袖人物,他慷慨豪侠,志大才高,到处收徒讲学,自然也十分傲气。
) ~4 c  j, R% X& u
% e% S2 K" N2 c3 I1 m柳如是平时喜欢“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同文人名士交往时,常自称为“弟”。近代王国维惊叹于柳如是之放诞,曾写诗赞道:
6 I8 F, u. \/ W6 a. {
4 m( z3 P& ?. B4 k; S" R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 x- [8 E: f1 r$ n# ?! Z

7 k  v1 B+ Z( f# `: p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 s9 W2 u7 J' j8 I9 t; N- y" h4 A# U' j% T( ?
但当她给陈子龙写信自称为“弟”时,陈却不高兴,没有回信。据说,柳如是“登门詈陈曰:‘风尘中不辨物色,何足为天下名士?’”,子龙大惭。从此,两人开始了文墨之交,关系日益亲密起来。: _) a. x, P8 i( c2 j0 x
3 V% W9 N$ G- g
有一次,二人乘舟游玩,陈子龙看着裙裾飘飘的柳如是,情不自禁地赞叹:“美哉,洛——神!”
& T$ F* T. }) n- h8 T' l7 k) G
9 H" P- ~' N8 L) V; L$ s4 \$ w  c) Z8 v柳如是听到了,半开玩笑地说:“你们男人总是对女人说三道四,品头论足,好像女人生下来就是供你们欣赏把玩的。今天我偏要对你们男人欣赏欣赏、评说评说不可。”$ [/ H& I  _$ e* x  d

1 g; z* g: \7 o' P, L( @说着,柳如是就写了一篇《男洛神赋》(收在柳如是《戊寅草》诗集中),将陈子龙比做了男洛神,真是千古妙想。这篇赋完全秉承了六朝文风,文辞华丽,用典繁复精当,既评品了陈子龙的人品和文才,也表达了对陈子龙的爱慕之情,其心气之高,胆子之大,叫陈子龙既惊讶又感动。7 k& a" L4 p' M3 z
0 G5 Y  K& [( R& c7 \" E, U4 G
此时,陈子龙两次名落孙山,碰上了抑郁不得志的柳如是,两人见面无所不谈,评品天下大事,切磋诗词艺文,惺惺惜惺惺,不知不觉地坠入了情网。
0 M0 Q' w+ ^5 }7 z9 V6 x- j: ?* J3 z- z9 ~# M
崇祯八年(1635),陈子龙背着家里人,在松江外一座名叫南楼的小红楼里,和柳如是同居了。柳如是将此楼称为鸳鸯楼,把这段时间写的词集命名为《鸳鸯楼词》。在此期间,柳如是为人校书取酬维持生活,陈子龙则埋头攻读以备科试。清茶淡饭滋润着恩爱美满、缠绵悱恻的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13: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 T- l9 z' M+ c
陈子龙此时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春日早起》:* q! j+ V! N' u- t) c, @
& j1 G3 T/ d! O2 \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
" I: f5 I% j) u
) C! o& x9 M  b% d$ x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3 R/ S" F/ b4 ^! I- p$ g* J# s
, p* G  t  f, a. u# U
有人认为,它就是《红楼梦》书名的来源。
8 j; l& k, L' `# r0 G+ ]) L' n7 M5 w
然而,这一段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一开始就注定了要以悲剧收场。陈子龙毕竟是一个已有家室的人,于情于理,他们之间的感情不管多深,也只能被放浪不羁的士大夫们看做才子佳人之间的一段风流佳话,柳如是永远无法堂堂正正地走入陈子龙的生活。
5 X: e4 b8 Z5 b- }2 G7 A  H( [9 w6 F7 F: M& X9 u3 g
半年后,陈子龙妻张氏带着一干人等,大闹鸳鸯楼,柳如是不甘受辱,悲切而毅然地离去。" T& M* _" e  j5 z: G1 y- Q3 N- s% @

4 F# f! L$ b% l# u' ]7 I3 j与陈子龙被迫分手后,柳如是独居横云山。她追思这份深情绮怨,依依难舍,曾一气呵成《梦江南·怀人》,洋洋洒洒二十阕,逐一追忆南园之“画楼”、“棠梨”、“鹭鹚洲”、“木兰舟”等景物。前十首以“人去也”为首句,后十首以“人何在”为首句,低回倾吐,字字深挚,眷恋之情和怀人之苦,如泣如诉。
5 z. {9 L& _$ |& U' k0 X; S: U. V. r! t' D/ F' o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
& q- L( c4 E1 J- @9 b9 K$ u( e" [7 q* ~$ {/ K/ W
柳如是竟以绝世之才,作此伤心之笔!悲伤中,却透露出坚强。柳如是之性格,可见一斑。
- ~; I3 h8 c# `. _
: Z! Q" T; K5 @! N1 P! ]# |# A在“秦淮八艳”中,最有美貌的,当属陈圆圆;最温柔适意的,为董小宛;最有气度尊严、最有自主精神、最有勇气和胆魄的,就是柳如是。+ J* O  _- A/ B! h7 @

8 ], m( u# I0 C6 }二人分手之后,陈子龙还曾经为柳如是的诗稿《戊寅草》作序,与柳如是后来的丈夫钱谦益也有交往,颇有谦谦君子之风。清兵攻陷南京后,他参与抗清活动,事败被捕,矢志不屈,投水自尽。事在顺治四年(1647),陈子龙四十岁。  q+ U. x7 q9 M" l; }: P8 r# U
8 k+ E2 A2 z# a' I! I, H. m/ r
倾城之恋
+ w5 {, l! L$ `  @/ j( _0 ^# g9 M" w  S. s. m
钱谦益,号牧斋,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第三名进士。他少年得志,本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然而仕途坎坷。一开始,就因为极力攻击阉党而被罢官回乡;好不容易等到崇祯上台,被重新起用,然而又因与温体仁争做内阁辅臣而被排挤出局。不得已再次回家,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隐居生活。9 y1 g% U+ l7 O

+ L& F9 B6 H; y( Q( P) ~, A明崇祯十三年(1640)的一个冬天,钱谦益正坐在他“半野堂”的书房打盹,家人送来一张拜帖,写着:“晚生柳儒士叩拜钱学士。”
+ i5 x/ F& O  [, p2 \. ~
  b2 }: V% g7 K4 O9 M“柳儒士?”他心里起了疑问,不署名号,自称儒士,这会是谁呢?也许是慕名而来的无名晚辈吧?  f" K/ L4 Y  D4 }

8 z6 T2 R" J& d- }3 L1 }* v钱谦益来到客厅,只见来客深深一揖,恭恭敬敬地说:“晚生见过钱老先生,冒昧造访,还望见谅!”
) A* r* z) l! S/ L$ B7 _2 d' ^# o4 n% g
钱谦益见来客一身兰缎儒衫,青巾束发,一副典型的富家书生打扮,但身材娇小,皮肤白皙,清秀有余而刚健不足。看来确有几分面熟,可搜索枯肠,始终想不起是谁,在哪里见过。$ r# K. ], f5 B* h: g

  V4 H% S* u2 i& f来客看着钱谦益若有所思的神态,不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轻悠悠地吟道:
1 B" f" l' i$ _$ u
8 y) H" d7 v5 Y' U! s7 |+ s0 J8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 B! a2 l' f: G
, u. c+ U9 |8 o+ O7 V3 i3 h近日西冷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 `+ v+ J% ~9 J7 N. h
' A0 [# T. g# p& |& W“真没想到啊!是柳姑娘光临寒舍,有失远迎!”钱谦益连忙请柳姑娘落座,命侍婢上茶奉酒,给柳姑娘驱寒消疲。
' n" ]! G* a7 K6 Z3 h6 [! L  ^' ?7 g) o9 h9 R
说起柳如是与钱谦益的交情,那还是两年前的事。钱谦益被排挤出朝后,一路游山玩水,途经杭州时拜访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在她客厅的书桌上,一帧淡雅的诗笺上写着一首小诗:
/ C1 k& j2 x+ V& Y, h; I7 w
+ o: `+ y6 ~" ?9 J& Y7 h' @垂杨小苑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 Z% z# g' F7 `' ]. V( D
2 z! L' Z* ~- R0 L# S7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u0 x) M1 n( W  n
2 D* V) K; ]/ _" J
“好清丽别致的诗句,谁写的?”
) c, g, R# b- l
- o' I3 l0 _1 y% x2 \9 p) |0 ?. _" w' k“柳姑娘。”0 C# p# N  o/ y" _! F. L
- J8 ?; Q3 I' s5 G- b' ~$ x7 ]
“是名满苏杭的柳姑娘柳隐么?”4 V  a4 Z, H* y+ n, C

. Q# {# j- o7 [9 O% o2 e6 w“正是。”( F0 Q, {  k) b  b

) B' I1 H2 @- {“真个名不虚传啊!”钱谦益本是诗词大家,一边读,一边叹,不由得诗兴大发,立马步原韵和诗一首,即柳如是刚才见面时所吟的诗,不赘。# Z4 m$ l" ~& |' s/ d

3 \0 b' S9 I1 P! L第二天,经草衣道人引见,钱谦益、柳如是泛舟西湖,煮酒论诗,以文会友,格外尽兴。钱谦益对此一直念念不忘,想不到今天,这位风华绝代的才女竟女扮男装,乘一叶小舟翩若惊鸿地出现在自己的“半野堂”上。
8 c0 g) c+ T3 X/ t( w3 [) ]* {/ C3 h# c
柳如是本是有备而来,当即赠钱谦益七律一首,名曰《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
# I1 v! n+ q4 J7 C, ]' ^  q0 \  u" p8 w$ X* ?* M/ n
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规更不同。8 p/ b. h; [: e) I

+ F: @( Y) A# T6 a& g  M6 b6 _0 A一室茶香开澹黯,千行墨妙破冥濛。4 _: ]! A6 ~2 c

0 }4 I9 M$ q# h/ [% I: B6 h竺西瓶拂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
& A: D  j% x* k% H3 n" P0 a# s1 k) @' Z  k; {
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
8 T; v( y/ Y" t9 |6 G
$ e. q9 Q  G/ J. I1 S+ I" ~; H# @7 M! z诗中把钱谦益比做东汉大儒马融,而风流儒雅更在马融之上,直把钱谦益夸得眉开眼笑。钱谦益早就知道柳如是择婿标准颇高,但今得美人亲访,不妨大胆一试芳心。钱谦益也题了一首诗《柳如是过访山堂枉诗见赠语特庄雅辄次来韵奉答》:, c- T( n) g6 ?# D
& |. i/ B) H1 H
文君放诞想流风,脸际眉间讶许同。) _* C& w" }2 Y/ q
$ ~, s* L1 _* W) s( e
枉自梦刀思燕婉,还将抟土问鸿蒙。" {1 K) z; R! `- L' @" k# u

% z! b# x' W4 Z* I/ y% a( y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雄。% d' L2 i# j4 t. r& P9 d4 W; l
, k, e& }. ]5 I* U1 D* Z, E
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从。
! o. Y% n, G. H- H9 [! r4 ^: v5 R* D7 _3 L7 a/ f# B
钱谦益把柳如是比做私奔的文君,又用了章台、王昌等事关风流的典故,聪明的柳如是岂有不明之理。她敬钱谦益学识渊博,钱谦益怜爱她出淤泥而不染,一敬一爱,一段有声有色的忘年之恋揭开了序幕。
/ o) S- I4 H( Y9 M; R+ m
9 r# `+ F5 v) q% m钮琇《觚剩·河东君》有一段记载:“(柳)昌言于人曰,‘天下唯虞山钱学士始可言才,我非如学士者不嫁。’适宗伯丧偶,闻之大喜,曰:‘天下有怜才如此女子者耶?我亦非才如柳者不娶。’”正所谓惺惺相惜,至此已是水到渠成。8 A: H* L0 K2 I2 E& \# B5 d  p$ C

8 Z0 ~2 k: L4 [  q! d从此,寂静的“半野堂”中时时荡漾起一老一少忘年之交的笑声。他们踏雪赏梅,寒舟垂钓,湖中荡舟,山上看月,诗酒做伴,日子过得快乐、和谐。
& ]1 Y' J5 D1 A3 T: N, o
8 i" N7 {& N/ K+ R* c5 j第二年,也就是1641年,钱谦益摆脱家庭干扰及世人非议,与青楼女子柳如是在杭州西湖芙蓉舫中结为伉俪,并花费巨资为她建造了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楼,命名为“绛云楼”,楼中藏书为江南之冠。又根据《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之句,将柳氏起居之室命名为“我闻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 @; A- _0 D! N+ l6 I2 c

  B1 S; v, o( I' `其时钱已五十九岁,而柳则年方二十三岁,虽是老夫少妻,却是情投意合,恩爱无比。顾公燮《消夏闲记》载:有一天,柳如是问丈夫爱她什么,钱谦益说道:“我爱你白的面、黑的发啊!”言外之意是无一处不爱;接着,钱谦益又反问娇妻,柳如是偏着头想了想,娇嗔地说:“我爱你白的发、黑的面啊!”/ D; O2 ^1 U! X6 w
' f/ K4 y, U" s( n- t
闺中戏语,没想到竟不胫而走,一时传为美谈。
0 C& A+ e! O1 Q( R,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13: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4 v0 G" G$ V, |) P; t: B+ m4 A" ^
国破之后) x. b- K, U) D$ V! D0 o1 U0 ^' x
0 z8 G: d' t0 l% d
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江南旧臣谋划拥立新君。钱谦益本来是拥戴潞王朱常淓的,但马士英带着军队武装推福王朱由崧上台,做了弘光皇帝。钱谦益摇身一变,赶忙巴结当权的马士英,竟也当了个礼部尚书。
: q* g. |$ i. W  H$ @0 ~6 f. @9 U* e  ^+ T* N5 @
不久,清军攻破南都,弘光朝廷土崩瓦解,高踞朝堂的弘光重臣们纷纷迎降,投效新主人,成为当时的一道奇异的风景线。钱谦益作为旧朝遗臣,又是一方名士,不奉新朝,便忠旧主,他面临着命运的选择。0 t5 q9 o) Z5 `, A  [) q
! Q" N/ K( J  ~4 @0 C2 S
柳如是目睹了清兵破城、扫荡江南的种种惨象,内心悲愤不已。她亲自备办一席酒,举杯向钱谦益说:“此时应当取义全节,以副盛名。”钱谦益思索再三,也点头同意。
/ `3 O* R" K) X6 G( z7 M* p& X
) l( W9 E! y7 U, y& S1 t5 r第二天,两人泛舟湖上,约定双双投水自尽。没想到钱谦益在船上四顾茫然,伸手探水再三,抬头对柳如是说:“今夜水太凉,我们不如改日再来吧!”“水冷有何妨!”“老夫体弱,不堪寒凉。”柳如是想不到他所敬重的夫君竟然说出这样毫无气节的话来,深感绝望,二话没说,转身就扑向水中。钱谦益仓皇失措,幸亏船上用人及时救起,柳如是没有死成。
$ t: s8 H6 H( \1 {( s: a, q) ~5 Z! o$ a
柳如是见事已如此,又说:“隐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对得起故朝了。”但钱谦益表面唯唯,实际上却已剃发留辫,投降清朝了。柳如是也无可奈何。. e1 M1 j7 g4 Q3 M; i# ~
8 v" f% _5 R" X0 x0 p8 @
当年秋季,清廷颁旨令众降官赴北京授职,大家都携妻妾同行,唯独柳如是坚决不肯随钱北上。动身那天,柳如是竟身着象征朱明王朝的大红衣衫站在道边为丈夫送行。同路的降官见柳氏此举不仅又羞又愧,同时也为她的大胆捏了一把汗。然而柳如是此时已是心如止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 A! M. L5 t# Z3 x6 f# \* X1 g  K9 Z* ?. A4 g* x
钱谦益北上入京,半是迫不得已,半是对功名富贵还存有一丝眷恋之情,没想到清廷只给他授了一个编修《明史》副总裁的闲职。钱谦益变节降清本来就于心有愧,现在官也做得窝囊,不到半年便称病辞职回家了。
* {* S: J3 w0 O2 E5 s% m' _
) I- B0 _; L0 ~9 Y( U3 H& i/ ^/ T顺治五年(1648),三十岁的柳如是生下了一个女儿,钱谦益喜不自胜。在柳如是的劝说和推动下,钱谦益表面上隐居在家,醉心于平淡而欢乐的小家庭生活,暗地里却与西南及东南海上的反清复明势力,如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人联系,柳氏更是全力资助,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尽管没有成功,但人们对钱谦益的看法却有了一些改变。
" {1 L$ _- b, u9 u7 G- `3 Q% ]
* x% ~  [( e, E1650年,绛云楼突遭失火,藏于楼中的数万卷藏书、名瓷奇石均付之一炬,损失巨大。
4 c0 G/ A/ ^5 y. ~) X3 n
! n, X4 e0 f& B3 @4 o3 s$ g1664年,钱谦益八十三岁,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五十三天,四十六岁的柳如是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 J: h" e! g+ ]6 O- G1 N% ~3 w
2 ^$ _  f2 _( q; L, ^3 z1 l" w+ Q
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y  O0 ^! F. u9 F1 i
7 {! m& N* H' k' @3 X
是殉情,还是被逼自杀?
, M0 v. k& U6 [; |" R
" m1 u% F& o( b( J# y* J8 b/ G柳氏为什么自杀而死?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4 B! j" H+ [( ~5 q4 w! [6 W
3 N2 v* E% J6 _1 S其一,为钱徇情说。: ?  L! `) C$ P/ u
$ s: v+ S8 f0 L9 i, u) [
钱柳结合时,钱的嫡妻陈夫人尚在,钱谦益却公然对柳“礼同正嫡”,并且忍痛卖掉珍藏多年的宋版《汉书》,“挥霍万金”专为柳如是建绛云楼。这种违礼之举,招致当地缙绅哗然攻讨。结婚那天,“琴川绅士沸焉腾议,至有掷砖彩缢,投砾香车者。牧翁吮毫濡墨,笑对镜台,赋催妆诗自若”。这对有过侧室小妇经历、曾经任人蹂躏的柳如是来说,当然是感激万分的。
' s+ B+ T* q# J# k$ ^
: W' u  j6 R& O, ?& j婚后,柳如是狂放不羁,不改风尘本色,常和钱谦益的一班朋友比酒作乐,酩酊大醉,颇有太白遗风,实无闺阁风范。钱谦益竟毫不介意,反称她“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对于钱谦益的娇宠和宽容,柳如是也是铭刻在心的。6 d3 u8 b4 n' h- e9 S
% L* s0 G/ p5 s9 F1 `
所以,当顺治五年钱谦益因黄毓琪一案被捕问罪时,曾经拒绝以新婚宠妇身份入京的柳如是,这次却甘做犯人家属“抱病蹶然起,冒死从”,经多方打点,竟使钱得以无罪生还。为此,钱感激涕零,竟不顾嫡妻尚在,写下了“从行赴难有贤妻”的诗句。钱谦益曾为“东林党”领袖,在社会上声誉极高。钱死后,柳如是为其殉情是可以理解的,也在情理之中。; y9 E! p( A) t

6 {" ?  E4 R; d( [其二,被逼自尽说。
+ o' k, O3 }& ?& c& h9 x0 ?- g) O1 [9 I: H% B" r/ `' ?  {
柳如是在嫁到钱家后的二十多年中,一直掌握着钱家的经济大权,这让钱氏家族中的人不可容忍。钱谦益一死,抢夺家产的斗争爆发了。钱家的族人钱朝鼎指使钱曾等人趁家主新丧,大吵大闹,逼迫柳如是交出房产钱财,当即夺田六百亩,僮仆十数人。六月二十八日,又向柳如是逼索钱财三千两,“有则生,无则死。毋短毫厘,毋迟瞬息”。登堂入室,摩拳擦掌,秽语恶声,扬言要把柳如是唯一的女儿及入赘的女婿打出家门。但绛云楼失火后,钱家财力大减,钱谦益重病时服药都是向药铺赊账。即使有钱,以柳氏之傲骨,又怎容得这伙无耻刁徒如此强横?但她毕竟是一个失去靠山的弱女子,既无力抗争,也不甘妥协,最后只有走上绝路。) M" Y& ~! \; V) S( S
( U" S/ U* }" M) F
死前,她在给女儿留下的遗书中说:“我来汝家二十五年,从不曾受人之气,今日竟当面凌辱。我不得不死,但我死之后,汝事兄嫂,如事父母。我之冤仇,汝当同哥哥出头露面,拜求汝父相知。”因此,《中国历代才女小传》等书认为:柳如是是被族人追逼而自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13: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6 h0 Y6 B9 R8 D  u; {! l7 U
其三,绝望自杀说。
& u! T2 A! H& f( m" D; [+ `1 z3 i# A6 H# f& Z
柳如是豪侠一世,我行我素,无论在国事和家事上,都充满了壮美的幻想和追求,但现实给她的回答却是严酷的。2 r) W: G, M9 t9 H. w) x
% s1 o2 y5 A9 T/ `- T. ]! f
她曾接受过宋辕文的爱,但宋母的威压、宋辕文的暧昧,使得柳如是挥刀断弦,情义两绝。后来宋辕文发迹,位列新朝之卿相,其才情,其人品,看来早就被柳如是看透。
4 R- f8 g/ |9 a7 Q9 o/ }
; v) S4 h! d1 _8 {1 ]她主动追求过陈子龙,陈子龙是明诗三大家之一,气节人品为当时之冠。尽管陈氏正妻棒打鸳鸯,但柳如是对此无怨无悔。后来她不只同陈子龙保持着诗文交往,而且大力支持陈子龙的抗清活动,直到陈子龙失败被俘,以身殉国。2 `# ~: b" u8 D: f0 h; y) z" ]
. ]/ n5 m! z- i( h+ |
后来,她又主动投靠钱谦益,看重的是他的学识和东林党领袖的名气。但是,清人渡江,钱谦益迎降,柳如是激愤异常,留下了“你殉国,我殉夫”的名言。钱谦益归隐后,她又利用钱氏影响,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反清复明活动,自崇祯十七年(1644)郑成功来常熟师事钱谦益后,柳如是更是以师母身份与他切磋时政,评品得失,为郑氏的抗清复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l) x1 V0 v4 Z

  k" l& ^' H" z但是,顺治二年(1645),弘光政权被剿灭,三年(1646),隆武政权、鲁王、绍武政权先后被摧毁;十八年(1661),永历帝被俘,并于次年被吴三桂缢杀。随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的垮台,复明的希望也彻底破灭,而今丈夫一死,正所谓国事家事两凄然。她绝望了,早就有“殉国、殉夫”之志的柳如是,怎么可能偷生呢?: Z3 y; J- S$ R* m" v2 a" T
* U% e6 P4 P- v( C$ k4 V' D" I( i6 z- a
她在遗书中写道:“死后棺木不能入土,因国土被人占去了,要在土室中悬空置铁索,再放棺木于铁索上……”其爱国之情,溢于言表。绝望之后,她的自杀是必然的,族人们的逼索钱财,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而已。2 }8 Y2 q( q" U( c, [
( J" B4 j7 |, B7 L  H" h
柳如是后话
% h" t/ T, C  L/ I
7 y3 C9 i) R, h- r柳如是文才诗艺高居“秦淮八艳”之首,有《戊寅草》、《湖上草》、《东山酬和集》、《红豆村杂录》、《河东君诗文集》、《尺牍》、《我闻室鸳鸯楼词》等作品传世。其数量之多,文辞之美,足以令人咋舌。其《尺牍》,清人认为“艳过六朝,情深班蔡”。她的书画也极负盛名,后人赞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历来为收藏珍品。( x  H  E; A$ q" Y

. P6 x1 ~+ s: G( L: O当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不仅赞誉柳如是为“女侠名姝”,并在八十高龄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为她写了八十余万字的专著《柳如是别传》。他在《柳如是别传·缘起》中说:“搜寻钱柳之篇什于残缺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使陈先生“不能自已”的不只是她绝代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她难能可贵的气节。陈先生诗云:
; M* u. b+ p8 b4 Z1 k6 `1 R
) S3 r" z. {1 g( Q高楼冥想独徘徊,歌哭无端纸一堆。
" m% ]; V$ f5 W# C$ L& K( H5 r* O% ^! m" m
天壤久销奇女气,江关谁省暮年哀。
4 _* |0 \) g1 H
9 S" I. r- P8 q6 B) X残编点滴残山泪,绝命从容绝代才。
( j' P2 F1 o' E/ C* J6 [6 W8 v2 F/ Y# N
留得秋潭仙侣曲,人间遗恨终难裁。  r! G7 j! Y9 M; s+ M

5 r6 C: m$ q( y6 O6 L" }  i4 [8 w柳如是如地下有知,真应为此三百年后的痴情叟回眸一笑!0 C& e  t1 u  I( s6 S/ Z

! G0 @" H5 c( i& b9 l: l0 q柳如是死后,未能与钱谦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钱家坟地。
% U0 x. K8 H+ b( [$ [. n; i, f
7 v3 ^# {. V2 |) H7 C柳如是的墓在虞山脚下,那是一座孤坟,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点,上面刻着:河东君(柳如是号)之墓。; i+ I0 Q1 U/ r& |- O% S

* \5 Y1 _  B' N, T5 W4 B  t* g百步之外,钱谦益与原配夫人合葬在一起。
  _8 g+ [+ d+ S5 S
6 r! N& c7 ~+ w& p7 |* m. g  q哀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19 07:40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