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a" L/ J2 W5 _, G% R5 C
( ?3 P) D4 u. p" W- l
; Y7 @- r" X9 q" R3 e5 w8 O
# ^9 s0 D, W1 z3 k5 f唐朝之所以能够将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的文学发展推向顶峰,一方面固然与当时可观的社会环境和涌现了一大批文人才子有关;另外一方面,也得益于大量有利于文学创作的题材的出现。杨贵妃这个人物登上唐朝的历史舞台,便为唐朝的文人骚客舞文弄墨创造了大量的灵感。据不完全统计,唐朝文人描写与杨贵妃有关的诗歌高达几千首,其中许多还成为后世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尽管无论是诗歌还是词赋,都经过了作者的一番加工,在原来史实的基础之上进行了适当的夸张,但是,从数量如此巨大的诗词歌赋中可以看出,杨贵妃得宠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 E2 `! p4 M; z( w3 R9 H, A: V0 [7 Y) P
杨玉环(杨贵妃)先是做了唐玄宗将近20余年的妃子,被封为贵妃之后,又在玄宗身旁待了将近15年,从时间上来说,唐玄宗完全有足够的理由、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封杨贵妃为皇后。更为主要的是,在原来的皇后王氏被唐玄宗废除之后,皇后之位一直空着,如果唐玄宗真想封杨贵妃为皇后的话,完全合情也是合理的。可为何唐玄宗不将杨贵妃册立为皇后呢?这一问题引起了后世学者的争论和探讨。
" [8 b& W% d; I, i4 q) A: [1 d0 K' X7 g* t4 u0 l( v
有的人认为,唐玄宗之所以不将杨贵妃册封为皇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p! g% C/ g. y2 J" {
8 M/ o2 I1 f/ D% U其一是,唐玄宗李隆基对杨贵妃曾经是自己儿子寿王妃这一点有所顾虑。早在杨玉环还是唐玄宗之子寿王的妃子时,唐玄宗便被她倾国倾城的容颜和精妙绝伦的舞姿所折服,一心想将其纳为自己的妃子,无奈她已经是自己儿子寿王的女人,也不好明目张胆地跟儿子抢女人。但是自从喜欢上杨玉环之后,后宫的数千佳丽便再也激不起他的兴趣,整日上朝也郁郁寡欢。为了让玄宗从阴霾中解脱出来,臣僚们迎合其心意,给他推荐了已经成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尽管杨玉环已经在尼姑庵“改造”了一番,表明已经脱胎换骨,不再是以前那个寿王的妃子杨玉环了。但是,她曾经是“儿媳妇”的历史是无法改变的。& `- J3 e) y: f. X2 \
; x8 q6 f$ h3 I: y& \其二是,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环最为主要的原因并非其美貌,而是为了寻找一个文艺上的知音,恰好杨玉环的才气满足了他的要求。李隆基是个十分热心的文艺爱好者,他不但喜欢欣赏文艺演出,还精通多种文艺形式,他“素晓音律”,作曲、吹笛子都很在行。杨玉环之所以能得到唐玄宗的宠爱,正是因为她也是一个文艺爱好者,两人在一起有着共同的爱好。至于皇后的身份,对于他们两人而言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唐玄宗也从来就没有让杨贵妃“母仪天下”的想法。9 ^ V" ]& Q' ^
3 ^! D. ~" _" N- N8 ?7 ?3 Z! i有种观点认为,杨贵妃之所以没有被封为皇后,是因为尽管她聪明伶俐,能够迎合皇帝的意思,但是她在很多方面也令唐玄宗产生了反感。据史料记载,杨贵妃曾经两次被李隆基驱逐出宫,尽管驱逐出宫的原因史料上没有详细载明,但是如果两人之间不存有矛盾,唐玄宗是不可能将自己宠爱的妃子驱逐出宫的。很显然,对于唐玄宗而言,杨贵妃是让他欢喜让他忧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只适合做贵妃,而不适合做皇后。. `' E- t0 Q& x+ ^: e" U; k2 p0 ]
! C7 ?+ Q3 j0 S; s5 n. {
还有的人认为,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将杨贵妃册立为后,是由于杨贵妃不愿意做母仪天下的皇后。一方面她酷爱文学,日子过得很充实,不愿意被名分所累;另外一方面,她对李隆基所给予的宠爱已感到很满足,不需要这种形式上的“宣誓”。还有种观点认为,唐玄宗晚年尽管纵情于男欢女爱,沉湎于声色娱乐,但是他的头脑还是相当清醒的,不会随意给予任何人以官职,尤其是皇后的名号,他更是不会轻易赐予。在他感觉杨贵妃不适合做皇后之后,当然不会册封她为皇后。* Y6 p& _$ T. s: K f
) _4 c/ ]4 |! J3 v* s, ^& F实际上,长达20多年时间集唐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没有被册立为后,绝不可能只是一个或者两个原因左右的结果,而应该有着众多的原因。综合以上几种观点,或许可以得知唐玄宗没有册封杨贵妃为皇后背后的真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