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575|回复: 2

探讨历史之谜—歼灭金军主力的究竟是蒙军还是宋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0 15: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吉思汗一生东征西讨,以征伐为乐。当时的金国也是成吉思汗的目标之一。成吉思汗在世时,蒙金双方经过多年的战争,蒙古军队已经占领了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区(一些地方为依附蒙古的汉族军阀所控制),金国仅余陕西、河南两地,在黄河以北只剩下河中等少数据点。 " {5 x/ Q' C3 ]' R' f2 L
3 A) d1 i8 e2 b/ C" o* M6 Y- C

' m! H% S9 f$ H6 i% K+ r# }. A" d9 D. q4 O1 h1 K$ v

. |" q; O0 v6 w# u+ K6 B蒙金战争期间,宋朝不再给金岁币,嘉定十年,金为扩大疆域,弥补对蒙古战争的损失,以宋岁币不至,派军度淮南侵。金军的野蛮侵略理所当然遭到了宋朝的抵抗,双方陆续打了数年,据《金史.完颜合达传》记载:“初,宋人于国朝君之、伯之、叔之,纳岁币将百年。南渡以后,宋以我为不足虑,绝不往来。故宣宗南伐,士马折耗十不一存。”金军在南侵中损失惨重、损兵折将,不得不停止了攻势。 0 z" B- r% d+ g& q( H6 w8 u% J

* Y; {5 g" |: C% K
7 W  j/ p! Q+ \! D4 J! x: ?9 l9 p6 I3 t; {( R* Z
* `2 \" B8 {# }

; {' A- M; t! V' c
9 ^% G! j/ f4 L( @6 l) A  v
5 ~" e  Q6 F, g# z$ A2 G
9 Q# v; C1 z- u, n3 e6 r7 f& D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窝阔台继位,继续执行成吉思汗的灭金政策,大举攻金。双方军队在三峰山进行了一次著名的战役,据《续资治通鉴》记载:“乙未,蒙古游骑至汴京,金完颜哈达、伊喇布哈自邓州率步骑十五万赴援。蒙古图垒问苏布特以方略,苏布特曰:“城居之人,不耐辛苦,数挑以劳之战,乃可也。”遂以骑三千尾之。哈达等谋曰:“敌兵三千而我不战,是弱也。”进至钧州沙河,蒙古兵不战而退。金军方盘营,蒙古兵复来袭。金军不得休息、食饮,且行且战,至黄榆店,距钧州三十五里。丁酉,大雪三立,金尺僵立,刀槊冻不能举。图垒以其众冲出,蒙古兵自北渡者毕集,前后以大树塞道。杨沃衍夺路而前,金军遂次三峰山,军士有不食至三日者。蒙古兵与河北兵合,四面围之,炽薪燔肉,更迭休息,乘金困惫,开钧州路纵之走,而以生兵夹击之。金军溃,声如崩山,武仙率三十骑入竹林中,走密县;杨沃衍、樊泽、张惠步持大枪,奋战而死。哈达知大事已去,欲下马战,而布哈已失所在,乃与完颜彝(即《金史》中的完颜陈和尚)等以数百骑走入钧州。”
" `: c$ Q  `9 r+ Z% `7 M; H% {7 e0 e' T7 f) N

9 D0 `3 z' J& a5 d4 B& B/ J5 k7 j7 H2 l4 Y" _# Z# {+ k$ \
% |$ j$ s& |7 k
历史界传统的观点认为,三峰山之战后,金的主力已经不复存在,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将予以分析。
9 a: o' Z* T+ v
4 R6 p% P8 ~2 C9 o/ @( ~7 r4 ]. {" }5 B; h3 Q0 l

3 f. o& h) J4 q  h1 t
( l, W6 ~9 a  ^. m, m; ]+ W在三峰山之战战死的金军主要将领有樊泽、张惠等、上文所引的《续资治通鉴》称:“(金军统师)布哈已失所在,”布哈在《金史》的名字叫“移剌蒲阿。”移剌蒲阿其实在三峰山之战被蒙古军活捉。“蒲阿走京师,未至,追及,擒之。”
  m7 }+ Q: u1 \% @8 W& j' t% ]  Q# Y) m5 f% T) }

& u' n: c# d) |# W$ n; R; n0 D
2 z  m# D8 J, E+ o
在三峰山之战成功逃跑的金军主要将领有完颜哈达、[1]完颜陈和尚、[2]杨沃衍等,《续资治通鉴》称杨沃衍在三峰山之战中“奋战而死”是错误的,根据《金史.杨沃衍传》的记载,杨沃衍逃到了钧州。完颜哈达、完颜陈和尚成功逃脱之后本来应该收扰溃兵,以便再战,可是完颜哈达、完颜陈和尚却以“数百骑走入钧州,”坐困愁城。这其实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后来,蒙古军包围了钧州,完颜哈达、完颜陈和尚马上成了瓮中之鳖、束手待毙。完颜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衍都在蒙古军攻陷钧州之战中死亡。 * s5 F1 @! p) ?6 L! G
4 ?% H' D: p6 m% e( W) A' w, b) `

8 j( m* I( V0 z' l. \/ V3 w$ B8 E) g7 t9 d% N- d' C0 r; d

8 x8 ~+ I* h, E9 V/ K根据上文所引的《续资治通鉴》的记载:“金完颜哈达、伊喇布哈自邓州率步骑十五万赴援。”可见金军在三峰山之战的全部兵力是十五万,也就是当时金军的主力。那么,这十五万金军究竟是否在三峰山之战中被蒙古军全歼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蒙古军在三峰山包围了金军之后,采取了“围三缺一”的战术,结果有大量金军逃出了重围(“蒙古兵与河北兵合,四面围之,炽薪燔肉,更迭休息,乘金困惫,开钧州路纵之走,而以生兵夹击之。”)[3]
5 H" E4 |7 d1 F. G  @$ F- ~! ^* k& e3 I: e: h" L
2 \2 k. m# a; z  ?6 X. K

% f# a* I" Q5 X" H* X( i8 ^+ |& F* ~8 h0 L, t0 a! ~
那么,到底有多少金军逃出了重围呢?据《金史武仙传》记载:“合达、蒲阿败绩于三峰山,仙从四十余骑走密县,趋御寨,都尉乌林答胡土不纳,几为追骑所得。乃舍骑,步登嵩山绝顶清凉寺,谓登封兰若寨招抚使霍琢僧秀曰:‘我岂敢入汴京。一旦有急,缚我献大国矣。’遂走南阳留山,收溃军得十万人,屯留山及威远寨。立官府,聚粮食,修器仗,兵势稍振。”武仙竟然在三锋山之战后还可以“收溃军得十万人,”而这个数目占了三锋山之战中十五万金军的三分之二左右,可见,那些认为三峰山之战后,金的主力已经不复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蒙古军并没有能够在三锋山之战中全歼金军,只是打了个击溃战。
9 p0 d# B( F( }2 V) M9 s4 q8 |& F4 p+ C& x

2 _4 H- O7 F1 ^- }
, b2 j: @2 ?. ]0 O6 E
' e3 ]4 A) b% x8 Y) P: {" P  d2 Z) C9 Z5 ~: |# Z) I
武仙率领的十万金军虽然在其后与蒙古军作战中也受了一些挫折,但实力并没有受损,直到“(金天兴二年)二年正月,仙阅兵,选锋尚十万。”[4]
: e0 g/ @6 H' Q: M0 H5 {% j
# Q9 C; c$ \$ B" k) F# l! A* j7 u# B6 u6 c. ^" m2 D
( o1 w1 T5 ]" S) L# b3 z

2 T7 ^; |7 U8 {- S& v. ]真正全部歼灭在三峰山之战中漏网的十万金军是什么部队呢?答案是宋将孟珙的部队。史载孟珙曾多次击败武仙,迫使武仙“易服而遁。”[5]孟珙最后“降其众七万人,获甲兵无算,”[6]七万人只是投降的数目,并不包括歼灭的人数在内。由此可知,武仙部在孟珙的打击下已经全军覆灭了,这是发生在宋朝绍定六年的事。我在《南宋灭残金史事之考、评》一文中说得较详情,现不厌烦,引用如下:
8 o. F" A: ~+ c  q, p+ q; `+ C0 E, k% p, s7 }0 T
6 ~) m( n( t4 ?" z, i9 _  ~8 y. |
: ~6 ]  ?, f5 }

1 P/ J, _' I6 @8 O& ^......金国一些将领在与蒙古人议和失败且北窜无望的情况下,购思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即是企图集中力量占领宋朝四川,以待时机卷土重来。被《续资治通鉴》誉为“南迁以后,将相文武忠亮,始终无瑕者,仲德一人而已”的金将完颜仲德,自始至终都是这一战略决策的拥护者。《金史.完颜仲德传》记载:“仲德提孤军千人,历秦、蓝、商、邓,撷果菜为食,间关百死至汴。至之日,适上东迁。妻子在京师五年矣,仲德不入其家,趋见上于宋门,问东幸之意。知欲北渡,力谏云:‘北兵在河南,而上远徇河北,万一无功,得完归乎?国之存亡,在此一举,愿加审察。臣尝屡遣人奏,秦、巩之间山岩深固,粮饷丰赡。不若西辛,依险固以居,命帅臣分道出战,然后进取兴元,经略巴蜀,此万全策也。’上已与白撒议定,不从,然素重仲德,且嘉其赴难,进拜尚书省右丞、兼枢密副使,军次黄陵冈。”可惜,金帝忧柔寡断。不过,即使是后来在坐困蔡州之时,完颜仲德也念念不忘西迁。“仲德有文武材,事无巨细,率亲为之,选士括马,缮治甲兵,未尝一日忘奉幸秦、巩之志(《续资治通鉴》)。”
1 O3 j, X) B1 a8 q& q: k7 y/ F! K. Z6 N' n' n$ \4 P
金国一些将领购思的占领宋朝四川的计划,与辽亡之后,残余的辽军进军中亚,建立西辽,实在是有某些相似之处。
9 m* b! F1 T5 j+ A, F$ d- C0 \- ^& J8 }7 v% O0 [
金将武仙是执行这一战略决策的急先锋。武仙是残金的实力派,他在三峰山之战后,“收溃军得十万人。”[7]这个时候,“武仙时与武天锡及邓守移剌瑗相掎角,为金尽力,欲迎守绪入蜀,犯光化,锋剽甚。”[8]而金将武天锡亦实力超群,“天锡者,邓之农夫,乘乱聚众二十万为边患。”[11]邓守移剌瑗也一样实力不靡,残金凭着这庞大的数十万大军,似乎复兴有望。 + j: b; |+ f" D/ X  M
* F* M0 A4 t% S7 J
然而金国占蜀的计划遭受到宋朝名将孟珙的力挫,武天锡在与孟珙作战时全军覆没,“珙逼其垒,一鼓拔之,壮士张子良斩天锡首以献。是役获首五千级,俘其将士四百余人,户十二万二十有奇。”[9]另一金将邓守移剌瑗因为作战失败,不得不向孟珙投降,“瑗遣其部曲马天章奉书请降,得县五,镇二十二,官吏一百九十三,马军千五百,步军万四千,户三万五千三百,口十二万五千五百五十三。珙入城,瑗伏阶下请死,珙为之易衣冠,以宾礼见。”[10]孟珙多次击败武仙,迫使武仙“易服而遁。”孟珙则“降其众七万人,获甲兵无算。”[11]至此,数十万金军灰飞烟灭......
2 V; r% c3 i3 v# ?0 [  _2 S! F7 ~6 X. f

, i2 W" l* N3 V2 w* i. k# j7 g3 _$ Q  n; B$ h; A
2 l% I( N  E6 m. U# G0 d! d: O* C
( D- B& o7 p: C+ A: s% j
宋将孟珙在绍定六年期间成功的全歼了数十万金军,而蒙古军在同一年中没有一场战役有这样的辉煌的战绩。因此结论是,歼灭金军主力的实际是宋将孟珙部。 ) k0 ~% k9 Z% x  w% h

. k. o  C. R% a3 r) j4 Z7 f4 ?
9 u" K) D; p/ R) D4 F2 n
! e* Y- Z, ~8 M, Y1 v; F8 M6 b( I3 S/ x, O7 R* v- D' y

1 f1 u  ?7 |# a9 V  W; g' o5 {; {
) W6 B3 U  ]+ Y# D, j" z  ]: ^
[1]]《金史.合达》:“合达知大事已去,欲下马战,而蒲阿已失所在。合达以数百骑走钧州。”
9 _. F# |6 u5 B0 E& s; J3 @4 W1 \- I- D9 ~: _3 j5 _6 ]* _
[2]《金史完颜陈和尚》:“三峰山之败,走钧州。” ; p6 n; c# c6 S3 o+ R8 w5 Z, R/ G

" z; B; \, j& R* l; P[3]《续资治通鉴》 ) M, p/ V) t# o- ?: B8 S* h

5 r/ B$ v" T/ m$ m: X+ j/ F[4]《金史.武仙传》
8 F3 w& b  {" _* ^! w2 F3 R! I1 P
[5][6][7][8][9][10][11]《宋史孟珙传》
发表于 2007-7-10 16: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军有此能打败金军,也与金后来的衰落有关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0 16: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贏了就好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11 05:21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