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751|回复: 3

满族语言、文化、历史渊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7 03: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满族我国东北地区一支古老的土著民族。满族的前身源自先秦的“肃慎(与后来的‘女真’为同一词的不同音译,意译为:强壮者)”到汉代又称“挹娄(与后来满语的‘呜率尔’、‘富欲尔’为同一词的不同音译,意译为:绿松石之地)”《后汉书/卷85/东夷列传》记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馀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脂涂周身,以御风寒。南北朝时这一民族又称“勿吉(与后来满语‘窝及’为同一词的不同音译,意译为:树林)”隋唐时又转译“靺韍(‘靺韍’之‘韍’为古汉语通假,根据唐代崔辛使渤海纪井碑文的记载‘韍’字应‘羯’,‘靺韍’即‘靺羯’同样为满语‘窝及’的音译。)”《北史/卷94/东夷列传》记载:勿吉国在高句丽北,一曰靺韍。.......其部类凡有七种:其一号粟末部,与高句丽接,胜兵数千,多骁武,每寇高句丽;其二伯咄部,在粟末北,胜兵七千;其三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其四拂涅部,在伯咄东;其五号室部,在拂涅东;其六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其七白山部,在粟末东南。胜兵并不过三千,而黑水部尤为劲健。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肃慎氏也。东夷中为强国。在唐代靺韍七大部之一的粟末部曾一度建立渤海国。辽代建立后以武力灭渤海国,将靺韍从新改称“女真”后为避讳又改称“女直”《金史/本纪第一/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韍氏。靺韍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其在南者籍契丹,号熟女直;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辽末女真另一大部黑水部完颜氏灭辽并不久又灭亡北宋问鼎中原,建立金朝。公元1234年金朝为蒙古所灭。元代女真族被编为色目人,生活于辽阳等行省。明代女真主要分为三支《大明博物典汇/第9卷/建夷考》记载:女真即金余孽也。国初分为三种:曰建州、曰海西、曰野人。永乐元年,野人酋长来朝,建州、海西,悉境归附。先后置建州等卫,置都司一,曰奴儿干,以统之。官其酋。17世纪初明政权在东北边疆的统治日益衰落,建州女真兴起,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并逐步吞并海西扈伦四部,皇太极时期又统一了北方的野人女真同时融入汉、蒙、朝鲜等民族,新的民族共同体逐渐形成。公元1635年农历10月,皇太极颁布御诏,将过去不相统一的‘女真’‘女直’‘珠申’‘窝及’等称呼统一改为“满洲”,满洲族名从此确定。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人口为982.118万;2000年人口普查时,满族人口为1068万。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现在只有黑龙江省爱珲镇和富裕县,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其他地方绝大多数满族人民已通用汉语文。语言文字 女真人初无文字,受契丹政权节制初期亦鲜通契丹语文。大致从阿骨打祖辈颇剌淑(金肃宗)起始习契丹语;阿骨打本人已擅契丹语;在其破辽获俘后始识契丹文及汉文;遂令子弟主习契丹文。金立国后的内外公文交往几乎全用契丹文,这与金人女真语毕竟颇有距离,阿骨打即令曾习契丹字和汉字的臣僚完颜希尹和叶鲁仿依契丹大字和汉字为基础试制女真文字并于1119年(金天辅三年)诏令颁行,此即后世所谓女真大字。20年后的1138年(金天眷元年)熙宗完颜亶参照契丹字创制颁布另一种女真文字,此即后世所称女真小字。金代女真文字在金朝灭亡后曾一直沿用到明朝初年,明廷会同馆所编《女真译语》为这种文字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但金代女真文与辽代契丹文一样,是借用汉语文习惯创制的孤立表意字,而女真语属多音节黏着语,语音加坠,动词变格的频率相当高,孤立的表意字并不能很好与语言相适应。金代女真文缺少格助词,也不能表示动词词尾变化,长期以来只能用于书写官方公文,根本不能表达口语,加之教学难度大,到16世纪初就逐渐失传了。 满语来源于古代女真语,属阿尔泰语系 满-通古斯语族 满语支,是典型的黏着语。满文是1599年清太祖命满族语言学者额尔德尼借用蒙古字母创制的新型文字,起初这种文字只是单纯模仿蒙古语音拼写满语,被称为“老满文”“无圈点满文”或“额氏满文”。后来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又命另一位学者达海对这种文字加以改进。又字母右侧上加"圈"加"点",以更加方便读写。后来被称之为"有圈点的满文新满文或“达氏满文”。清朝建立后由于大量满族人迁入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与汉族交往密切,满族人逐渐习用汉语文。历史渊源 建州女真大约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大多集结到以阿木河(又作斡木河、吾音会,今朝鲜会宁)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准备进攻朝鲜以图大业 明成祖即位后为了扼制建洲女真向北发展,进攻朝鲜 于永乐元年十一月诏设建洲卫军民指挥使司,以阿哈出为指挥使。并遣千户王可仁等至朝鲜迎接招抚建洲女真。 永乐二年置奴儿干卫、七年四月又置奴儿干指挥使司,先后置卫所一百八十四,凡来中国居住者均加官,授印绶,赐耕地。 1406年(永乐四年)猛哥帖木耳进攻朝鲜,但在朝鲜的境内遭到反扑,进攻失败 明永乐八年(1410年),建洲女真斡朵里部酋长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耳率部从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宁古塔(今海林市旧街乡)定居下来,这一支女真在历史上被专称为建洲女真。 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毛怜卫的居民。猛哥帖木儿所统斡朵里部人世与胡里 改部为婚,两部关系密切。所以当因在"庚寅事变"中参与了进攻源府(朝鲜地名)",担心朝鲜卷土来攻,亦于1411年(永乐九年)率部众迁到凤州地面。 1583年,建州部努尔哈赤势力逐渐壮大,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并在赫图阿拉称汗对抗明朝。1635年10月13日,皇太极自称皇帝,改国号清,改族名为满洲。    东北历来就是中国的土地,有人说“努尔哈赤是搞分裂,又进行异族入侵”这话显然自相矛盾,如果真是搞分裂那何苦又要定都北京呢?只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才有入侵与反入侵的区别,某些人既然认为后金是搞分裂,那就是认定后金是中国的地方政权,后金作为地方政权要取代明朝,这分明是内战,怎么又能说是入侵呢?    有些人既然承认“今天的中华民族是几千年融合形成的”却又说“一些民族在历史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中华民族”这话启不是也在表达汉族也不是中华民族么?    某些人说“满族入侵明朝是赤裸裸的异族侵略和民族压迫。不能因为今天的民族融合就偷换概念”如此说来今天的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反而成了历史的障碍?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又错?民族之间难道就应该把过去的矛盾拿到今天来继续相互仇杀?这就对了?某些人就可以幸灾乐祸了?    清朝取代明朝就是改朝换代这是历史的事实。某些人说“异族侵略”难道民族与民族之间有矛盾有冲突就是侵略吗?谁规定不同民族就不能生活在同一国家?种族隔离政策难道是合理的吗?    分析历史必须用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衡量,过去的矛盾仇恨都是一时的,而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共同进步才是历史的主流,逆历史潮流而动破坏民族团结阻止民族和睦迟终将遭到历史的惩罚。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郑氏割据势力,平定新疆与青海的叛乱,在西藏设立常驻机构,为国家的统一与民族融合作出了历史贡献。为今天的中国版图奠定了的基础。中华民国成立后,满洲族也简称满族。 满族的直系祖先长期以来,有语言,没有文字。到了唐朝时期,公元698年,满族先民靺韍人在现今牡丹江流域,建立了"震国",其首领大怍荣受大唐册封为"渤海郡王",即古渤海国。渤海国历经15代国王,229年后被契丹族建立的"辽"所灭。当时渤海国民间使用的是古老的原始森林象形符号(原始象形文字),其上层人物及官方通用汉字。大约在五代时期,黑水靺韍在物竞天择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兴旺起来,改称女真。辽灭渤海国后,恐女真人为患,将数千大户迁于辽阳之南,号"熟女真";散居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各部落称"生女真"。公元1115年,生女真的完颜部强盛起来,在现今黑龙江阿城地区建立了金国。完颜希尹仿汉字和契丹字创制成女真文。蒙古灭金后,其文字也随着消亡。到了明末清初,女真建州部努尔哈赤崛起,建立后金。努尔哈赤于1599年,命额尔德尼等人借用蒙古字创造出老满文。到了1623年,达海对老满文进行了关键性改革,也就是有圈点的满文。满文使用了二百多年,对满族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到了满族占领中原后,满文逐渐被汉字所代替,满族人逐渐学习汉族的语言、文字。对汉字学习和应用的普遍性,使提高书写艺术性成为必然趋势,一批满族书画文人随之出现。到了康熙、乾隆年间,直至嘉庆年间,满族上层社会书法家以群体规模登上文坛。文化娱乐 康熙玄烨主持编纂的《音韵阐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早期满文著作,除《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和图理琛的《异域录》等,还有大量学习满文必备之书,如《清文启蒙》、《清文典要》以至《清文鉴》等等。《清文鉴》经多次增订,编纂成5种不同民族文字的满文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对满、汉、蒙、藏、维吾尔等各民族相互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重要参考资料。译书也很普遍,主要汉文名著,大多为满文译本。除官书不计外,民间说部如《三国演义》、《西厢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都有满文译本。其中以扎克丹译的《聊斋志异》译文最好,文字水平很高。同时,涌现出一批满族文学家。早期著名的词家纳兰性德著的《侧帽集》和《饮水集》,清新婉约,生动自然,足与当时词坛上负有盛名的汉人朱彝尊和陈维崧媲美,合称"三大家"。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满族喜爱的娱乐活动还有跳马、跳骆驼及滑冰等。18世纪中期,"八旗子弟"创作了一种新的鼓词,配合鼓板、三弦演唱,名为"清音子弟书"。
发表于 2011-9-14 22: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文明都有巅峰的时候,也有落寞的时候。但也是历史中一段辉煌的篇章。我很喜爱历史,对些很好奇。历史的神秘感真得很让人向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0 13: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历史总是让人向往的神秘,就像楼兰古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2 11: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文章  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22 23: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