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物、艺术大师达·芬奇有一幅名画: 《蒙娜·丽莎》, 通过画中人的面部表情, 尤其是嘴角浮现出來的永恒的微笑, 显示出了一种不朽的艺术魅力.此画现悬挂在巴黎卢浮宫的一间正方形大厅内, 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据统计, 1989 年有295 万人次, 1990 年为400 万人次, 1991 年达634 万人次.
《蒙娜·丽莎》真是迷煞人! 且看: 拿破仑將《蒙娜·丽莎》挂在卧室中, 每天早晚都要独自欣赏多次, 有时面对画中人竟然仁立一天半日, 被迷得如痴如醉.戴高乐总统在遇有棘手問题或心绪不宁时, 便驱车前往卢浮宫赏画, 当他从《蒙娜·丽莎》殿厅走出來时, 令人惊奇的是, 原先的烦恼早已烟消云散, 而是神采奕奕, 春风滿面.《蒙娜·丽莎》這幅名画, 又称作"微笑", 画中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充滿了神秘莫测.但是, 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却是实有其人的.她是佛罗伦萨一位富有的女市民.达·芬奇刚开始为她画像时, 她年仅24 岁.据說, 在這之前不久, 蒙娜·丽莎心爱的女儿刚刚去世, 因此她整天愁眉苦脸, 闷闷不乐.为了唤起模特儿发自内心的微笑, 画家一边为她画像, 一边请人在她身边奏乐, 如此這般千方百计地引出這位美人的一刹那的微笑, 仿佛稍纵即逝.你看: 蒙娜·丽莎嘴角微皱, 眉宇舒展, 脸部则显出了刚可察觉的微笑.這微笑似乎是从脸上掠过似的, 既显示了她内心的激动, 又没有失去安详的表情, 显露了人物内心深处微妙的心理活动, 引人遐想, 令人神往.不是吗?蒙娜·丽莎的微笑, 有时让你觉得温文尔雅, 令人陶醉; 有时仿佛内含哀愁, 似显凄楚; 有时又略呈揶揄之状, 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自从《蒙娜·丽莎》問世几百年來, 人們在她面前品味着、揣测着、争辩着, 神秘莫恻,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讨论蒙娜·丽莎的笑容, 关系创作者的艺术思想及表现手法.這一問题的探讨决不同於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們争论一枚针尖上可以站几个天使那样无聊.学者們是从科学的观点, 认真地在研讨着蒙娜·丽莎的微笑因何神秘莫测?
有的从审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认为, 同一件艺术品, 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观赏, 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人們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 能从中不断发现作品的新含义.
有的学者如美术史学家詹森, 从美学角度指出, 這一神秘微笑的造成是因为作者力图要在一个个性非常具体的人物身上, 创造出他理想化了的美的典型, 力图要使一闪即逝的面部表情, 成为一种喜悦的永恒的象征, 正是這种矛盾的结合产生了令人觉得出奇的客观效果.
有的画家则从绘画技巧上进行探讨, 說达·芬奇为這个坐在阳台上的少妇, 设置了一幅透視不一的背影, 当人們的視线集中在左边, 感到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 反之, 当人們集中到右边看时, 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画像中的人物五官, 其位置亦在游移不定之中.加上作者把体现人的笑容的嘴角、眼角部位, 又画得若隐若现, 界线不甚分明, 這就使得画中主人公的微笑颇费猜疑.
有的研究者从医学角度, 别出心裁地研究了蒙娜·丽莎的"生理状况", 认定她患有内斜視, 甚至发现她右下脸上有一霰粒肿.而现代派画家迪费则坚持认为蒙娜·丽莎应是有胡须的, 为此他大笔一样, 硬給蒙娜·丽莎嘴上添了兩撇八字翘须.令人观后啼笑皆非.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說的创始者弗洛伊德则將此問题同达·芬奇的母亲联系起來.他认为, 画家由於离别生母, 多年來随父与继母生活, 不免思母之情甚切, 他从"蒙娜·丽莎"模特儿的脸上和嘴唇间发现了他母亲那样的微笑, 唤起了他无意识中对母亲的爱, 但画家已不能再从那唇上得到亲吻, 於是便以高超的画艺把那迷人的美连同他自己的感情全部表现在画布上, 以至使那微笑具有诱人的魅力.
需要指出的是, 不仅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莫测的, 而且有关画中主人公的身份、年龄及该画真品究竟藏在何处, 也莫衷一是, 众說纷坛, 這就使得蒙娜·丽莎的微笑越发显得扑朔迷离了.且略举一二: 据意大利学者皮德利梯和苏联教授昂斯基研究的结果, 认为《蒙娜·丽莎》实际上是"一个妓女的肖像"! 一反过去此乃贵妇人之說, 此论一出, 学术界哗然.
至於画中人的年龄, 一些研究家也认为并非如过去"定论"說的只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妙龄女郎, 而已经"人到中年"--她应该在三十七八岁或四十岁以上.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原画藏於巴黎卢浮宫.但几百年來, 不少收藏家各自称他們藏有真正的《蒙娜·丽莎》.此画1911 年失窃, 兩年后失而复得, 這就使得《蒙娜·丽莎》的真品究竟藏在何处的公案, 更显得"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了.据說, 全世界已有形形色色的假《蒙娜·丽莎》200多幅,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有4 幅, 她說: "我实在太喜欢《蒙娜·丽莎》了, 但它又是一件孤品, 所以只得以赝品自娱."更有趣的是, 1984 年美国东部缅因州波特兰美术馆又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 经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一测定, 此画确是当年达·芬奇的手笔, 画中的人物除"不微笑"外, 其余都酷似蒙娜·丽莎本人.画家們由此推测, 這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可能是作者同时画的一幅底稿......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广为流行的诗歌: "青春多美丽, 时序若飞驰.前程未可量, 奋发而为之! "它充分地显示了那些摆脱神学思想禁锢, 憧憬未來与锐意进取的人們的精神境界, 且抛开"蒙娜·丽莎"的微笑何以神秘莫测不论, 說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這首流行诗篇作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恐怕不为过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