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凝成晶,晶合为宝,宝磨成器,器就为权。古有三皇,又有五帝,周朝天子,
以鼎为权。后六朝者,过五代至,犹有玉石,当以权威。此而复言,如是听闻,
玉即是权,玉即是合。权合人意,无量威名,若有上玉,可为号令。
玄玉之秘,玉皆有奇,人有生性,玉有灵气。玄之为天,玉之为权,
天赐之权,无量受持。法业虚空,人生渺茫,玉存意存,情传千秋。
玉之术也,非石之术,虽为同一,但分两极。故有阴阳,故天地开,
故一切明,故是善恶。玄玉如梦,权贵如风,握玉有权,释玉有成。
玄黄之道,是以空灵,无象之变,是为大道。有形之权,人谋夺之,无形把权,
无机篡之。故上必有虚怀若谷之情,避实就虚之智。
以虚疑人,以实束人,虚实并进,威振无量。然德与智,不可分离,虚实之力,
当以把持。待时而施,适时则息,生生不息,故无穷尽。玉与石者,亦有此道,
玉未得君,则是石也。明君顾之,即是天日,天日重开,玉还真玉。万象皆空,
然心生明,心暗则浊,有无之势,当以虚探,而以实获。心中有力,见智则出,
心中有才,遇知则述。故时不到,勿以妄作,主人未至,忌夸耀本。
玉之精髓,在于静侍,若有若无,无言不祸。玉承圣主,不为而显,
玉落民家,不失其贵。玉之道也,犹如凝神,神聚无形,奇袭不异。
故凝神道,效玉可矣。玉之灵气,源于天地,人之体肤,源自双亲。
玉有天地,人有双亲,亲近而过,非才智也。
故玉不出土,则是埋没贵,人溺俗世,则失其智。
亲而有度 断其私欲,了却尘杂,方可凝神。
神归心灵,当以上言,若有善心,可招真魂。凝聚之初,面四方敬,感天恩泽,
谢地厚德,敬六方佛,尊众生灵。感德入定,心系万千,则为人合,此为静也。
得之境也,亦有忘我之功,念众生之恩,可以得万物之道。
玉沉避忌,是以忘我,忘却富贵,还得自然。勿记玉藏,可以存形,
玉若出世,则受万劫。人凝神时,当以除欲,正凝无杂,真神无欲,
若以愿弃,则可得之。得之无量,心亦富足,无欲之贪,一切幸福。
玉归圣明,凝神之求,即得心安,何须再恼。故一切空,一切实者,
若有不安,则求归正。正位回归,亦有安神。安神之道,凝神所求,
心神安宁,精气无漏。故此补足,而损益少,神宁神道,是以养气。
气达则清,心清亦明,明若比智,照破混沌。
玉石护形,凝神之未,神聚心归,终有散时。故此之刻,物极必反,人心之强,
亦可得闻。凝神千分,一时俱发,厚藏薄释,如洪水至。聚沙成山,聚露成河,
山河之势,力如破竹。亦是急盛,复说滋聚,万力一出,势力剧异。
玉之术,石之术,一切术术,皆需净心,故念大乘法,融天地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