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我发到‘初学求道、寻师访友与实修问答’三个版,希望初学的道友都能看见了。
我很感谢‘修真网’提供了这样优秀的平台给各地的道友交流的机会,提供了很多修炼的资料,弘扬道法非常好啊!但我也在论坛上看了很多的帖子,有拜师的,有收徒,有传功的,甚至是对修炼的质疑,对仙的误解,很是热闹,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很多的道友心态浮躁不入其道,甚至把玄幻小说的艺术加工当成修真,让我觉得很是惋惜!有必要把自己修炼的心得体会与道友分享,希望能有所帮助。
来到‘修真网’的大部分道友在现实中应该是练过气功或吐纳或因为看过修真的小说而想学道的,又没遇到师傅传授,或自己修炼不得其法的。
我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同大家分享。
1.不要把修道神秘化,她是一门通过自己真修实证来体悟的科学。
2.打通了周天,练出了丹,也不会有神通的,还是凡人一个,修真不是玄幻小说。
3.仙只是修炼达到某种层次的称呼,鬼仙,人仙,地仙等如同小学,中学,大学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并不是电影电视小说里那种神话传说里的神仙。
4.历史上的很多修炼有成的真人如老子,吕洞宾等,是被道教神话了的成了无所不能的 存在,他们的很多事迹是被夸大或编造的,修道和道教不是一回事。
5.不要东练一套功法,西练一套吐纳,到老什么也不成。
6.筑基需要节制性生活,当然如你能斩断淫根那最好了。(不是真的用刀斩断)
7.能不能悟道德行比功法更重要。
8.能不能筑基成功,除了必须修德,我泄露天机点醒各位道友了,各个门派修炼的筑基功法都是只能在一种状态下才能体悟的,那就是‘入静’,入静的层次越深,体悟就也深刻,长功越迅速,筑基的时间就也短。真正的进入‘入静’的状态吧! 这是重中之重,切记!切记!
9.关于筑基的功法,其实各门派面世的典籍中的筑基功法都是真的,不难找,各位道友可根据自己的缘分选择修炼。再露一点天机吧,这是各门派选择有缘分有资质的徒弟的方法之一。你练到一定的层次,有缘的话,师傅会来找你的,或你找到师傅。
10.据我知道的这应该不算天机吧,因为其他的我不能说了,书面上能找到的真功只有筑基功法,其他的均为伪法假的,筑基以上的功法都是师傅口传,而且是六耳不传的,而功法最高也只到出阳神止。阳神以后的修炼功法已不是人间有的了。(后面的一句是我猜的)
11.请各位道友不要随便在网上拜师,没那回事,自己静下心来好好修炼,等待有缘,就算没有师傅,身心(心指德)的修炼也能开智健体,延年益寿,平和自己心态,让你受益匪浅。
就这些了,有缘者受用。
附:此筑基修炼功法与辅助功法乃"江南道友"提供,是正宗的道家筑基功法.
中华道家修炼筑基法要
一、中华道家筑基修性法——静功法
静功总说
中华道家修炼筑基法,先从静功开始。其实修炼过程的每一步功夫,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还是中间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每一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体称为静功。
静功,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为基础的东西;而在气功之中,属于高层次的功法。内丹与气功的层次之差别,由此可见。?
静功之道
静功的外在动作
中华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炁、神三宝。因此外在的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姿式,一般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式做好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修行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
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便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察觉,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容易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
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帘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
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为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炼功必须堵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鼻息自然
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 随着静功层次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逐步锻炼“听息”的功夫。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用功,只用耳听,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似听非听的慢慢体会,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逐渐相恋相依,杂念不知不觉泯灭,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了入静的境界。
5、两手抱诀
两手的掐诀法,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之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之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须放在阴手的虎口里面,这样两手拇指交叉,这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炁,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炁接通之效。
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中华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最好。
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列死地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是为了精神集中,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时,用前面所讲“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须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之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炁;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
静功止念法
平时如何止念
1、欲正人,先正己;欲人敬,先敬人。
2、事来则应,事过则忘。
3、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静功如何止念
1、有念即止
2、收回忘掉
3、顺其自然
静功之层次
静功筑基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身静(身体不动谓之身静)
起初做功夫的时候,不论是采取坐式、站式还是卧式,总要周身放松,不使身体存在局部的紧张,亦不让其有丝毫的拘束,腰带可以松一松,鞋带也不要系得太紧,不宜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心放松之后,自己感觉非常的舒适,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炼功时间虽然长久,自己心中并不厌烦,身上也没有坐立不安、难以忍受的情况,能够坐得住,坐得轻松,这样就是肉体已经得到安静了,这种境界,谓之“身不动”,即身静。此为静功之初层。
心静(念头不动谓之心静)
做到身安静之后,思想上的束缚尚未解除。这时,要用“听息”的方法,做到以心听炁,心炁合一。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想,眼前事情不牵挂,未来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全进入休息状态,这样就是精神世界得到安静了。心中不起念,谓之“心不动”,即心静。此为静功之中层。
意静(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
心中无念之后,功夫尚未彻底。此时还有一个自我存在,心中并未完全干净。更进一步,由心炁合一,逐渐做到忘记自我,入于混混沌沌的境界,似乎睡着了一样,什么也不知道,并且也不是做梦。此时当然不知有我,进入“忘我”的境界。一般人睡着了还要做梦,梦境中依然有一个“我”在那里活动,凡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男女、金钱、名誉、地位、利益、争斗、烦恼等等,见景生情,心旌摇曳,醒时也许有把握,梦中全都无把握,不能做到自己对自己说了算,这样不能算是真正的忘我。所以做静功,一直应当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忘记自我,谓之“意不动”即意静。此为静功之高层。
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念头不动,即心静的境界,只能达到中层。气功家讲静功,能够做到身体不动即可,并不深入内在的念头把握,仅能维持身静;而且强调用意念,不忍割弃,不过到达中层。中华道家修炼学之筑基静功,认为心静并不彻底,由心静进入意静,方为静功之高层。于此可见中华道家修炼学之高妙,筑基尚且如此,往上功夫之层次,更非一般气功学说所能望其项背。除静功之划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之外,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于修“道”一方面事,非修“丹”之范畴。故此略去不述,确定修炼筑基法之静功为三大层次。
虽然初层身静、中层心静、高层意静之三大层次,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内中所含奥妙,直指修炼玄机。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炁,意不动曰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包揽无遗,成为一部性命双修之大法。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精炁神三宝于是补满无亏,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而这也正是道家修炼筑基法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总之,中华道家修炼筑基之正法,就是静功。静功由“听息”、“观光”入手,入静之后,聚合性光。虽为修“性”,其实不是单纯的“性功”。此中奥妙,极为深刻。听息之作用,在于听,而听在耳,耳属于肾,肾主炁;观光之作用,在于观,而观在目,目属于心,心主神。故此静功之道,所炼的就是人身之神炁。因此虽为修“性”,其实不只炼性,乃为性命双修。功夫成就,自然神炁合一,进入化境。
静功与生活?
静功修炼成就的高低与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安排自己,以保障修炼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兹将其中较为主要的地方,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环境
修习静功,环境的优劣十分重要。俗语说:“环境决定人。”试看道观佛寺,多建在山青水秀、景色优雅的地方,这是作为修道所必须具备的地理要求。作为当今社会,人们的居住条件受到各种限制。但是如果修习静功,在环境方面就要有所讲究。
做静功时,应当选择在植物众多、空气新鲜的地方。最好是在山海林泉之间,其次是在郊外旷野之处。如果在城市里面,可以去公园,或绿地,或河边,或寺观均可。这些地方环境较为优雅,而且一般较为僻静。如果身居闹区里面,周围有噪音污染的地方,就不适合做静功。有的同志认为“的厅”的高级音响,可以撞击人的大脑,变得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了,可是其后仍然还是杂念丛生,可见这不是调节神经的最好方法。又如人声、车声、吵闹声、叫卖声、机器轰鸣声、欢庆锣鼓声、音响喇叭声、戏曲歌声、小儿哭叫声等等,都应尽量躲避。这样才能使得环境清净,利于入静意识的培养。
2.空气
空气方面,直接影响到大脑神经,因而颇关生要。选取择做功周围的空气,应当十分新鲜、干净,而且以自然气味为佳。树木花草茂盛的地方,比如森林、苗圃等没有污染,空气于人更为有益。在瀑布和海滩的地方,由于水流的撞击,空气会产生一种负离子,对人有益。根据中华道家的一种说法,上六时即子时至巳时(半夜11时至中午11时)为生炁,应当做功;下六时即午时至亥时(中午11时至半夜11时)为死气,应当停止做功。
做功的周围,不应当有灰尘、烟雾及其他一切秽浊气味,如腐烂味、发霉味、汽油味、厨房味、油漆味、化学药水味、浓重化妆品味等等,均有妨碍。屋里家具陈设越简单越好,摆放的东西太多,也容易发出不好的气味。这样才能使鼻根清静,从嗅觉方面培养心神的安静。
3.视觉?
关于视觉方面,对于室内光线的明暗问题,古代修炼家很有讲究。因为光线直接给人心理影响。大都强调阴阳调和,不使偏盛,所以说光线太明和太暗,都不太合适。光线太明,则易使神经兴奋,杂念横生,干忧入静,因而不利于做功;光线太暗,又嫌其偏阴,容易昏沉,亦不利于做功。
对于初学做静功筑基而言,为了培养神经保持安静,避免受到外界的刺激,可以让光线稍微偏暗一点,太明则不利于入静。因此不宜对着直射的太阳光做静功,室内灯光也不要太亮。另外对于房间所用的油漆、粉刷、壁纸、窗帘等,皆宜用浅淡颜色,不宜用大红大绿的鲜艳色。还有房间的摆设品,不应当有刺眼的东西;窗户往外望去,不应当有令人讨厌的印象。这样才能做到眼目清静,从视觉方面培养心神的安静。
4.气候
气候条件,由于是天气环境的关系,对于做功的人影响很大,应当注意讲究。气候温和清爽,可以帮助做功的进步;气候极热极寒,就会给做功带来障碍。极热到穿单薄衣服还要出汗,或极冷到穿过冬衣服还不觉温暖,或者梅雨天气湿气太重,这些天做静功,都难以见到理想的效果。遇到狂风、暴雨、惊雷、闪电的恶劣天气,也应当停止做功夫,防止惊动心神。
正在做功的时候,如果赶上天气太热,不能让电风扇直接对着自己吹,防止风气进入毛孔腠理,这样就会生病;如果赶上天气太冷,最好不要在室内使用烧煤的火炉,因为煤炉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有损健康。如果一定要升火炉,切记不要把门窗关得太紧,以便让室外的空气流通进来;但是又要防止冷风直接吹到身上,以防伤风感冒。如室内安有暖气,可在室内放一盆水,或用空气加湿器。
一年之中,没有多少日子是好天。学做静功修炼的同志,如果遇到天气合适,就应当及时用功。人生苦短,切莫错过良机。?
5.饮食
日常饮食,日三餐,不可偏废。身体虚弱,就要注意补养;身体强壮,就不宜吃太过肥厚的东西。
一般来说,含有蛋白质的各种食物,虽然对于身体有益,但是也要考虑能不能消化,否则多吃反而有害。尤其是消化系统不良的人,对于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就不应该过量食用。其他一切滋补与营养食物,也要搭配适宜,避免造成过量。不卫生的零碎食物,也要禁止。
暴饮暴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况且吃得太胀太饱,占据炁的空间,也不利于做功的入静。晚上不要吃得太饱,以免夜间睡觉破坏炁机。不要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造成损害健良的大事,实在是不合算。
饮食调味,不宜过于浓厚。各种口味,均应比平时食用再加淡薄。过分鲜美的味道,也不合适。白煮清蒸的食物宜多,煎烧烹炸的食物宜少。烟酒这类东西,最好能够彻底戒除。这样就能在饮食口味方面做到淡泊,从而培养身心方面的安静。
6.人事
专门做功期间,应当屏去外缘,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在家里正式用功静坐的时候,须要减少一切零碎琐事。但是家中老小的有关生活问题,及自己经手所办还未办完的事情,也要提前有个安排,免得临时手忙脚乱,破坏入静。
自从开始做静功期间,亲戚、朋友和有关来往,要减少见面和聊天,对于外界的事情要尽量少接触,主要思想用在身心上面。不宜多接电话、多写信件、多看电视。如果拥有手机和呼机,正在做功之时,忽然来了信号,嘀嗒响成一团,如何还有心思入静。
所以对于外面的人事,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安排,自己心中也不要去想这些事情。这样才能够让情绪得到安定,使自心经常处于平静如水的状态,做功夫也就比较容易入门,对于养病的人更为有利。
再者,卫生条件差的地方,虱子、跳蚤、蚊子、苍蝇等也要消灭干净。否则,人事上做到没有干扰了,可是有几个这样的小东西进来捣乱,功夫也是做不好。
7.心念
在心念方面,对于一般人来说,做静功期间,能够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很难。这样就需要平时在日常生活之中,注意少动念头,加强对入静意识的培养。
要想生活得真实,就要在平时注意去除各各样的念头。这一点可以参考前面所讲述的静功止念部分,尤其要注意平时如何止念。因为一个人专门做静功的时间相对很少,许多时间是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度过,因此平时配合静功进行止念功夫,非常重要。
如果一下子不可能全部掉杂念,可以在平时逐渐培养“专一”的心念。专一,就是只想一件事,干什么事情就想什么事情,不要另外再想其他事情。比如正在做静功的时候,思想就集中在“听息”和“观光”的体验上面;出外散步的时候,思想就寄托在周围的景物和空气的感受上面;炼习太极拳之类的动功之时,思想就贯注在肢体的运动上面。这样做一事想一事,就能逐渐做到控制自己的心念,同时也能获得生活和生命的真实体验。对于修炼静功层次的提高,更不会起到不可思议的推动作用。
8.读书
现代社会,纷纷扰扰,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写字,也是一项极好的修养,对于做静功能够起到良好的配合作用。
如果配合静功的需要,把看书作为养性之用,可以随意阅读前人的道论、修炼著作、养生文献、山水游记、笔记小说、笑话趣闻等,可以帮助领悟或放松心情;或者今人的气功文章也可参考,只是气功方面华而不实的文章太多,要注间甄别。
浪费脑筋的书籍,如苦涩的理论性著作,或怪味的文学书藉,对于入静不太有利。带有复杂算法及许多数目字的专业书籍,也会妨碍入静的培养。
这只是针对一般离退休或闲职人员而言,如果学生功课或者工作需要,运用脑力不可避免,就不可废弃专业。而用静功调节脑力,反而对于智慧上的开发大有帮助。
9.动止
静功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为原则,对于外部动作关系并不太大。行、立、坐、卧四种姿势的基本要求,前已有述,皆可根据个人的情况,随意安排。
其中坐式,自腰以上,身体应当正直,不要弯曲,但也不要使劲地硬挺着;四面凌空,不要有依靠。总之做功之时,无论何种姿式,均应保持头脊正直,勿使五脏受到压迫。另外注意全身尽量的放松,这样才利于达到完全入静的境地界。
为了配合静功的需要,也可以同时兼炼动功,以做到动静结合,但是应当静功多而动功少。古人去:“有动乎中,必有其静。”是说动功对于引导入静,亦有良好的作用。
10、时间
一般来说,子(半夜11时至1时)、午(中午11时至1时)、卯(早晨5时至7时)、酉(晚上5时至7时)四个正时辰,称为“四正时”,做修炼功夫最好,而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便于自我安排。
每天早晨三点到五点之间,正常睡眠的人都会醒来一次,这个时候起来做静功也比较好,脑子比较干净,容易入静。其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有空闲时间随意可做。
若用坐功,至少要做半个钟头,最多不宜超过两个小时(对于一般人而言)。若用卧功,则睡下之后则不拘时间长短均可,可以在刚睡和临醒之时,运用听息、观光的方法入静;如果睡到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时,可以起身在床上做功,坐到又有浓厚睡意发生,身体支持不住,然后再卧下,一定能够睡个好觉。
只是在饭饱之后尚未消化之时(或吃饭之前腹中甚饿之时),不可马上做静坐,亦不可马上倒下睡觉,应当使身体稍微活动(或先解决吃饭问题),过半个小时再做功夫。
以上十个方面的内容,用在静功修炼上,自可培养心性,增益功修。即使不是专门从事修炼,如能依照实行,亦必有祛病健身、延长寿命之效验。
静功与气功?
静功着重在一个“静”字,不必要在“气”上做什么功夫;气功着重在一个“气”字,未必就能符合“静”的原则。试看社会上各处所流传的气功,多数功法都要运用意念,不是用意念引导动作,就是用意念引导行气,或者动作、行气、意念都混在一起。可见气功的法门虽多,总是要用意念,然后加上气的动作。静功则完全是静,在气上只是顺其自然。并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动作,如果有意念使之动作,就失去了“静”的意义。这样对比而言,静功比气功的起点要高。许多气功把静功作为本派功法的最高层功夫;而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静功只是最初下手的筑基功夫。由此可见,静功和气功在层次上存在差别。
静功和气功之利弊,亦有所不同。气功做得好的,能够去病健身;做得不好,不但旧病不愈,反会增添新病。静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够治好医药难愈的病症;做得不合法,身心也能多少得点益处;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大的效验,绝对不会又添新的毛病。可见气功是有利有弊,而静功则是有利无弊。
有些气功,虽然也有静坐法。但就其本质而言,气功的静坐法,不合修炼静功之原则。气功静坐,身体外表虽然坐在那里不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身中运用,没有休息,虽然说是静坐,实际上仍然属于动的一方面,算不得真正的静功。
对于各种病症的治疗而言,气功的作用离不开静功,离开了静功,气功的效果很难保障。比如胃溃疡病和神经衰弱,如果不用静功,单靠气功很难保证能有切实的效验;假使不用气功,专做静功也完全能够痊愈。近些年来治病效果较好的气功,实际上总是包括有静功的作用在内,于无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关系甚大。病愈之后,一般人都认为是气功的效果,不知静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恢复健康的主导作用,气功只是辅助作用。因此在治病方面,气功和静功不可分离,练过气功的人士,进一步深造修炼筑基之静功法,对于身体的健康长寿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都将会登上一个新的阶梯。
静功之行持
以上所谈,基本上囊括了中华道家修炼静功筑基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恐有修习者对于具体的实行,还有不明之处,因此再作说明如下:
主要一个问题,就是具体用功的时间安排。这一点已在“静功与生活”第10条谈到,就是每天保持半个小时以上,坚持下去。一般来说,持之以恒,修炼一百天,就是“百日筑基”之功。可以完成两大法门中所谈到的初步境界。时间可以选择在早晨、晚上、中午、半夜之时,即子、午、卯、酉四正时。早上三点至五点钟,这时一般人都会醒来一次,因为经过睡眠,大脑较为纯净,如果能够起身静坐,会有较好的效果。
我们谈到的静功两大法门,即听息和观光;三大层次,即身静、心静、意静三层。如果一定要说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这一点由于每个人秉赋的不同,一定会有所差异,因此不好硬性规定,即使筑基百日之说,也不过是大概需要一百天而已。不过若为学道者方便起见,在百日筑基的阶段之内,专以静功修习,可以勉强规定一个时间的次第,以便体验修习的功效。
因为听息和观光两大法门,听息是经常的做法,观光不可能限定多长时间就能见光,这个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才会出现。也许最初养静,就能见光。一般来说,能够达到第二层次“心静”的阶段,就能见光。因此我们只能从静功的三大层次,勉强划分时间如下:
前半个月,专修第一层次“身静”。听息必须要听,观光顺其自然。
中间一个月,专修第二层次“心静”。听息仍旧坚持,观光有之即可。
后一个半月又十天,专修第三层次“意静”。听息、观光,无心用之即可。
如此分段,在具体修习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比较容易把握。听息之法坚持要用,观光之事不可追求,开始是有心而用之,以后均归于无心。对于三大层次,修第一层时不管后二层,修第二层时不管第三层。在限定时间之内,只体悟一个层次的效验,这样逐层递进。
另外,做功者应当经常阅读本书,反复理解,以求自悟。即使看不懂也没关系,先将其大意含藏心中,不知不觉在做功之中,将会发生不可思议的潜化作用。
二、中华道家筑基炼炁法——吐纳法?
? 中华道家修性学,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着重延年益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这些均需修性炼命,性命双修,才能达到。
前面所述,静功的修炼之道,是为了修“性”(当然前面已有所述,静功听息、观光两大法门,所讲即属性命双修。此处所言,是依其侧重面而言)。修性功夫到达一定程度,就要“炼命”。命即炁也,炼命即炼炁,这是中华道家修炼筑基法的第二步功夫。这也正是中华道家修炼学所独具的精华所在。佛家修炼,只讲修持心性,对于炼气功夫则不重视,所以性命双修是中华道家的独特学术。
中华道家虽讲炼炁的功夫,但是与社会上所传的气功绝不相同。观见社会上各派气功,五花八门,杂而多端,颇令学习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或见异思迁,或误入旁门,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养生而反戕生,此气功本身之弊端也。盖中华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现任何偏差,且与他家气功都可相通,更在社会上所传一切气功层次之上。
笔者在此所讲的中华道家吐纳法,即是中华道家修炼筑基炼炁之法。从前仅在道门内部传授,不传外人。为了使得人们获得大道真传,不为各种气功所误,故此不自保守,谨将吐纳功法之真诀真法,公开于世。
功理篇?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炁,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炁,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炁”对人体的作用。认为“炁聚则生,炁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炁以生之。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闾,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炁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炁,谓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炁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禀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炁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炁,炁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丹经谓“欲点常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篇?
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 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间可以选择在子、午、卯、 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身法?
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可缓步徐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入静。
炼功时要求舌顶上腭,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因人之上腭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 神漏炁。故炼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哺乳之状。
两耳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仍旧按照前面静功所讲的方法,凝韵听息。《庄子》云:“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此即“庄子听息法”。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心养炁。
炼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炁不利。微闭时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这时可用前面静功“观光”炼就的“性光”回光返照。即眼光观鼻,鼻下观心,心观丹田。观丹田者,观丹田之炁是也
心法?
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炁。?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静无物。如《老子》所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华秘文》论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入静功夫,主要还在自己悟解。?
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补充呼出之气。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回收,叫做顺呼吸。初学吐呐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之心窝正中,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老子》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有人初学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就是由于行气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所以行气之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呐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作用在于吸入空中太和之炁,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通,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炁,心性渐渐伏下,与肾炁交合。《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炼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入静。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盖当可化炁,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炁”,肺主炁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吕祖喻为“长生酒”,曰:“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行炁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炁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吸引力,橐龠已通矣。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至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无梦,《庄子》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气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静到极处,但觉炁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中,是为胎息。《老子》云:“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但是达到如此境界,随人秉赋有早有晚。要在慎终如始,勿懒勿怠。《太上老君内观经》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