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4-11 01: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t1984 于 2011-4-12 05:35 编辑
回复 11# 薄伽梵歌
呵呵,我怎么觉得你和我怎么有相同的兴趣呢?
其实我觉得清朝的凌迟,所谓的8刀、12刀、16刀、24刀。。。。等等,并不是说的要在犯人身上剐多少刀,而是指的凌迟刑法等级的程序,比如8刀法,就是8个程序,先剐哪里,后剐哪里什么的。。。
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于凌迟用得最多,最广泛、最讲究、最残忍的一个朝代,其要求在数千刀之后,必须出现受刑者一副完美的骨架,所以我认为明朝是凌迟(即剐刑)最鼎盛的朝代。而清朝则是把凌迟更程序化了,但却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残忍了,对于太平天国,那只是根据所定罪行而采用的剐刑,只是人数较多,却不广泛。在太平天国之后,凌迟的滥用也是由于当时清朝政局动荡所至,再说凌迟也不是止于清朝吗(1905年)?
另外,我认为刘瑾并不是死于炎症,而是因剐刑所至的极度恐惧、疼痛及失血,导致心力衰竭而猝死,也可以理解为通常所说的痛死,在医学上有理论可据,也有案例可查。。。还有就是,刘瑾虽被判4200刀,行刑3日,但却是在第二天死的,所以我认为,其第一天所受刀数,史书为357刀是不可信的,而确切倒数已无从查证,只有3357刀的总数应该是真实的,因为行刑者要为自己没有满足4200刀和行刑3天的要求而找寻免责的理由,所以也玩上了数字游戏。。。。
凌迟之刑每刀割的肉块大小,其实早在宋朝就已有了规定,只是因为当时凌迟还没有进入宋朝的法定刑法之中,所以就没有官方的书面规定,但却是已经在侩子手当中,作为技艺传承,那就是每片肉如指甲盖般大小。
凌迟最早出现于公元920年的辽,但其真正的起源其实要追溯的商朝,那时候叫“醢”,就是将人杀死后剁成肉酱,那个著名的伯邑考就是受过此刑,但这种刑罚相对凌迟,就要仁慈得多啦。后来凌迟主要是受到“醢”刑的启发,把活人生剐,而不是在死后。。。。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