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 E' U2 ?" H
野蛮的秦始皇
6 F$ b! D. c+ o: c$ H, l7 Z, J" [5 V3 b. ?% y" `+ M
! x( h7 r! O' |( w2 B* s4 W4 c: Q( S: h7 O
( L! _/ A+ I6 a
3 l m3 J$ h& V5 O( t5 o5 p从古城西安西行,经过著名的灞桥,临近临潼时,可以看到大路南侧一座高大的土丘。这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虽然历经两千多年风雨剥蚀,面对渭水平原,依然显示着雄奇的气势。秦始皇陵工程繁巨,据说动用工役多至70万人,而陵墓的防盗设计,如铜椁、机弩等,也见于司马迁的记载。
+ _* [, G* w6 _4 y
2 m+ B' [ S) V: S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陵的修建及陵墓内部结构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水,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着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为烛,度不灭之者久。”
9 P$ a7 Y& ~0 ?' L( A0 \ V. S9 B/ c! Q% @& U/ F R1 J! N
古代修建王陵是重大盛典,所以工程大都是由相邦主持的。如1978年河北中山王墓出土的铜版兆域图铭文说,国君命相邦“为兆乏(法)”,即指明了由相邦主持陵墓工程的事实。根据这一史实这推断,秦始皇陵工程的督建者应是当时的相邦。然而秦始皇陵的工程十分巨大,因此其修建可分为几个时期,据史记载,在不同的修建时期,主持人也不同。
; B/ m6 X. v( [
! ~# ^! p6 w5 d( }* W2 S; t# O 第一时期:从选择陵址到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47年-前238年)。这段时间应是由相邦吕不韦具体负责的。吕不韦是秦始皇时代第一位相邦,秦始皇继承王位时只有13岁,所以当时的吕不韦已成为秦国的实际执政者。虽然他名义上是相邦,但是权力已达极点。秦始皇陵从陵园位置的选点到陵园的整体规划,从调配人力、物力到陵园的施工,作为陵园工程的第一位主持者吕不韦无疑起了关键作用。 8 m2 @# U: D% p# v' I5 q5 w
/ y4 e3 I) q6 \% Y! {+ x4 }+ C 第二时期:从吕不韦被罢官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37年-前221年)。这段时间,秦始皇陵墓工程由谁来负责历史上并没有确切记载,但是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一段记载,我们还是有迹可寻的:秦始皇九年,长信侯作乱,秦始皇“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吕不韦被秦始皇罢黜相位之后,秦国相邦为昌平君。但是在昌平君之后,秦国仍有隗林等其它几位相邦,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那时的秦陵工程,应该是由这几位来负责的。 & P. Y( s+ j/ P1 J: G8 v% t
# p8 c4 p: C$ {& y6 z; d 第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至二世继位(公元前221年—前210年)。李斯是继隗林之后升任丞相的,那时陵园工程正处于大规模营造时期。《汉旧仪》说秦始皇“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隶徒七十二万人作陵。”说明李斯是修建陵墓的主要主持人。全国统一之后,李斯以廷尉的身份参与了秦始皇建立和巩固封建帝国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因此由他继隗林来主持秦陵的修建是极有可能的。 5 x2 A. V$ y- \: x3 w1 }, t: i( K
' x( i9 k* y9 @* q! u1 h0 N( [ 第四时期:二世继位至工程停工(公元前210年-前208年)。秦始皇死后,秦始皇陵工程并没有彻底完工。此时,秦二世胡亥继位,由于他的懦弱无能,秦国内政混乱,丞相李斯被赵高迫害致死。毫无疑问,修陵工程也应换人负责。这一点历史上仍无确切记载。但《史记》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陈胜起义军进兵至戏水,少府章邯就向秦二世皇帝奏说:“强盗已经很近了,他们的势力又很强大,向附近的郡县请求增援已经来不及,但是给始皇帝修陵墓的人很多,请您现在下令特赦他们,我将他们编成军队抵抗强盗。”据此可以推测,章邯此时应是陵园事务的负责者,二世批准他的奏请,修陵刑徒被赦编为军队,由章邯率领去和起义军作战,直至秦朝灭亡,秦始皇陵园的工程也就结束了。 3 E9 O% z& q1 @+ h3 N' y7 T% n
9 d5 e' K2 c; n* n$ a 据说秦始皇入葬时,出于防盗动机,甚至处死宫人,活埋工匠以保密,杀害施工人员和葬事劳务人员数以万计。这样一座特殊的陵墓自然引起史家和文士的关注,长期以来,秦始皇陵是否曾经被盗,众说不一,已经成为千古疑案。7 p1 u" l& }! p9 o) `9 @
' H/ p9 U# Y8 x* @2 T: t+ q
白居易《草茫茫》诗有“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句,鲍溶《经秦皇墓》诗也写道:“白昼盗开墓,玄冬火焚树。哀哉送死厚,乃为弃身具。”都说秦始皇陵在秦末动乱中被盗掘。而“三月火”一句,暗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史事,与《史记》关于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相应,说组织盗掘的是项羽。最早说到项羽发掘秦始皇陵的,是楚汉两军对峙广武时,刘邦列举项羽十大罪状,其中第四条就是“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
8 g1 o9 H% v' v1 E ~. r2 [ D3 S, O# o# z, b( J2 ~* y
班固的《汉书》说得更详细,称,“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大师至其下矣。项籍焚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球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紧闭之祸,岂不哀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渭水》记载得更具体,“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作物不能窜,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 ~, g9 d! V% X& M, u6 b/ ~
" Y* n/ p, [) N" u3 Z' Z( J8 W
5 V4 K+ g. t: J/ }8 b$ z" ]
1 n8 J* \* v* X/ \
( Z. m0 U6 ? Z; i% U& l
# h& i' d; t/ d. n, I/ y
3 X& J# Y. t( F/ y4 L X' R4 N9 F, @- b% U. Y$ D9 {
) y. O) k7 w6 }* K和秦始皇一样野蛮的项羽$ O$ T8 l6 _! ?" I- o
8 q3 h7 n+ n) a. |' R" L3 S0 C q
! T1 t# H D( m& w
( J/ e6 ]* w. v
6 f5 C3 ~: a: L+ t0 |% K7 o
- Y, C% X m' X( D: P( S# t/ v, o不过,以现在掌握的通过长期认真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资料分析,秦始皇陵未曾经过大规模盗掘。( m D0 b- k6 D
; C( n6 a$ s% ~+ K/ C$ H M
对于项羽“掘始皇帝冢”的谴责,后来虽然沸沸扬扬,千年不息,却并没有确定的实证。《汉书》有些文句说到秦始皇陵遭到盗掘,但是发起者与主持者却似乎并不是项羽。《论衡》说,“秦始皇葬于郦山,二世末,天下盗贼掘其墓。”《太平御览》卷八一二引《皇览》也写道:“关东贼发始皇墓,中有水银。”看来,秦始皇陵可能只是遭到局部破坏,而发掘秦始皇陵的,是起义部众,也就是所谓“天下盗贼”、所谓“关东贼”。盗发秦始皇陵如果实有其事,看来也并不是项羽军有组织的行动。- A0 {" v+ J8 Y. N2 I9 z( I+ e
+ y1 e3 \- j/ h& }
“天下盗贼”在王朝破灭的时代发掘帝王将相陵墓,是历史上惯见的情形。王莽败亡,赤眉军入关中,就曾经大规模“发掘诸陵,取其宝货”,由于当时尸体保存技术的优越,可能入葬一二百年之后体貌仍一如生前。据说甚至吕后的尸身也因此受到盗掘者污辱。
, G9 {7 a: S7 E
# p6 U2 J) h0 N u# a3 o/ O. E% G; w( q& V
! k! D$ [7 P( N& O. o3 ^
^5 F' k7 ]4 k. ^
& h O: p: o4 o7 u4 b9 D
/ c. u3 q3 \$ J8 ] [2 d6 F9 p9 w0 r. B3 j+ n
$ e. |9 m9 ]8 |0 Q。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