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这一句话因为唐憎这傻小子而流传于世,但谁又知道飞蛾的奋不顾身为的仅仅是成全与烛的相恋呢!
前世烛是西藏的活佛,外表俊朗、庄祥,受到众信徒的崇敬。蛾,一个山脚下放牧的女子,自幼无父无母,懵然不知世事,混混惑惑的过着平静无波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这两条平行线竟然相交了。
活佛烛受到一些野心份子的迫害,被赶出殿堂,被迫流亡逃命。
在山脚下他遇到了牧羊的蛾,蛾的与世无争、蛾的善良正直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蛾将其藏于羊群中,避开了狗腿子的追捕。
在逃亡的日子里烛一直匿藏在蛾的家中,因为谁也不会料想到这么一个牧羊女会藏着活佛烛。烛常望着天空的浮云,充满无限的惆怅,蛾始终守护着羊群,在烛的身边三尺以外,不敢向前,也不曾远离。
烛凝视着穹苍,蛾痴望着烛。
日子就这么悄悄的流逝了,烛等待的心情一点点消逝,由希望转为无奈,由无奈转为淡泊。蛾却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爱向谁倾诉。
是日,黑暗的日子过去了,信众们四下寻找活佛烛,终于在这条小山沟里找到烛了,此时的活佛眼梢眉宇间竟多了一丝挣扎,一丝属于尘世的情绪,令人甚感纳闷。
在众人迎回活佛的那一天,蛾眼望着烛渐行渐远的背影,倏地冲上前去,死命的拥住烛,信众们先是不解,继而大怒,而后鄙夷。烛的眼睛凝视着前方,口中念念有词的,依稀是“色既是空,空既是色”。人们强行将蛾挣脱,烛重回到金碧辉煌的殿堂里,青烟袅袅的香火中,原本那么清澄明净的眼神竟多了一丝牵挂。听到赞偈梵唱,看到顶礼膜拜的芸芸众生,他竟然会走神。
蛾静守在宫殿前,一如继往的痴望着宫门,在爱中挣扎煎熬焚烧着,终日不语。
蛾的心中噬咬,一点一丝,撕筋剥骨,血肉斑驳。
一缕魂魄飘飘荡荡,走过奈何桥,她执意不喝喝孟婆汤。
卸不下前世的情仇,没有忘却前世的爱人,睁开眼,又是一生。
烛终日于佛前暝目静修,但是那一天,他不知为什么,睁开了眼,感觉殿外的经幡在动,穿堂的风在动。一股突如其来的揪心裂肺的痛,他不知道那是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何会如此的痛,他只知道这痛来得莫名。自他出生以来他就无情无欲,何来的痛呢?想不通!
烛圆寂当日,他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一双澄净无波的眸子,那是佛祖。烛没有听见佛在说什么。那一刻,所有的声音俱都远去,没有禅唱,没有讲经声。他忽忆起毕生中唯一的一次痛,他向佛祖请问所故,佛祖睁开眼睛,微微地叹息,叹息:“劫。”
一念间,烛失去知觉,转醒时已又堕入三千凡尘。
此时他已身为蜡烛,世人将其点燃。
是夜,一只飞蛾萦绕着烛飞旋,轻声低问:“烛,是你吗?”烛默不作声, 但烛闪烁不定的眼睛——火焰早已泄露了烛的秘密。飞蛾再也没有疑惑过,那从来不曾死心的爱恋,她拍打着翅膀,扑向了烛。烛闪避不及。
“哧——”
飞蛾满足的与烛拥抱着,即使是短短的瞬间。蛾临死的眼眸中,看到烛的眼中依然留着她的倩影。蛾柔柔地笑着,真好。
烛呆了一呆。那一个瞬间,宛如刀子狠狠地刺入他的胸膛。
烛再也无法漠然了,他凝视着蛾,忍不住潸然泪下。
只有唐僧那个不知情的傻子看到这情景后,反复向世人劝说:“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其实飞蛾的扑火为的只是成全心中那点不熄灭的爱火,她从来没有放弃她的痴嗔,只为了完成前生的爱恋,执着于爱。
记住,不要纱罩灯.
因为蛾的爱情就在那一瞬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