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 {- m' |2 P/ U+ W# G
/ k5 m A5 h0 u, x, S
- ~( R# U! T# }香山碧云寺的万花山,这里埋葬着一个京剧演员——梅兰芳。他的尸体装在一口楠木棺材里,这口棺材堪称“天下第一棺材”!/ ^; y* `0 v; q! k$ F) j2 O
1 O; p3 M/ B2 y/ v! M. f8 \ 这是从故宫博物院搬出来的文物!这口棺材原本是给孙中山预备的,不爱占便宜的孙中山,死后占了四副棺材。+ i4 }# t7 m" k q/ ?/ _0 s
, A3 f5 R7 U4 Z! ^6 A' m 孙中山逝世后的第三天,遗体被运到北京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然后被装殓在一副美式楠木棺中。这是孙中山的第一副棺材。
5 r$ }7 P" z i& w. k
j% t1 |+ J: e- e2 z! A& C 孙中山遗体入殓后不久,孔祥熙嫌这副楠木棺太小,又换了一副大的楠木棺。这副楠木棺为椭圆形,前端呈方形,棺中用玻璃作隔层,揭开棺盖便可瞻仰孙中山的遗容。这是第二副棺材,称楠木玻璃棺。
* d) d1 {# o* |' A) U# Q ! I% p' v3 t3 V r& k
孙中山临终前曾说,愿如列宁那样保存遗体,供后人瞻仰。所以,治丧处向苏联订购水晶馆。该棺的外盖及外层均系钢质镀镍,银光闪亮。但经专家检查,此棺质地较脆,且易于传热,加之长途运输,稍有裂隙,所以没有使用。后停放在北京碧云寺中山纪念堂,供人瞻仰。这是孙中山的第三副棺材。- q) K" A/ [1 _7 u% F E5 _) B' g6 M
; K4 Z; m) k+ n
孙中山的第四副棺材是从美国订购的紫铜棺。这副紫铜棺长2.24米,宽0.8米,高0.65米,制作考究,外形精美,价值1.5万两白银,于1925年8月运到上海孙中山先生丧事筹备处。宋庆龄看后很满意。1927年4月,上海葬事筹备处迁到南京,紫铜棺也运到南京。1928年12月30日,紫铜棺被运往北京。7 x o2 B2 c1 @; q
7 l. b1 C+ Z4 G6 `5 X* R3 a+ Y/ ?5 G
1929年5月22日,国民政府在北京西山碧云寺为孙中山举行了隆重的换棺仪式。孙科请协和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将孙中山的遗体揩拭干净,加裹白绸,并理发,然后由孙科、郑洪年、马湘为其穿了内外衬衣、白绫内裤、白丝袜、黑缎鞋,外加素蓝纱袍、黑素缎马褂、白丝手套。穿戴整理完毕之后,孙中山遗体被小心翼翼地移入紫铜棺内。棺四周放白绸棉垫和白绸丝棉袋,身上盖锦缎方被。1929年6月1日,紫铜棺柩运到中山陵,由孙中山的8名卫士抬入墓穴安葬。, y' q8 U4 a* z! k
/ j# j: |( H; v7 U- s 易换下来的那副楠木玻璃棺,放入了孙中山的衣服、鞋袜后,被封入北京西山碧云寺石塔内,立法院长胡汉民为之题写了“孙中山先生衣冠冢”石碑。第一副楠木小棺则存放在北京中法中学。
% R ]8 q2 {* u
% P& H( i5 X; Q6 z5 }6 K6 c. H
3 q# s6 h2 _2 O1 j) d0 J碧云寺内有孙中山纪念堂,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时,苏联造的那一副水晶棺材,来不及给孙中山用,这空水晶棺材至今仍放在碧云寺里。+ y) S) b; [) z
% v6 r2 ~, S- Q, K' O(蒋介石晚年,“反攻大陆成泡影,只好在台北买棺材)) g8 I# S2 S; R$ i
于是,这口棺材理所当然属于蒋介石,但蒋某逃离大陆时要带的宝贝实在太多了,只好将它留在故宫。
5 X9 ]3 e( B8 Z% Y 3 [" h. T8 c3 k a( M9 A" i
' D; p j% Q' k( r! M# v/ ]
( ~- p' O+ `/ U/ M! ~$ |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这口楠木棺材最后作价4000元卖给福芝芳。几年前,梅兰芳就和夫人福芝芳商量好百年后要葬在香山碧云寺的万花山,那儿已经长眠着他的夫人王明华。如今,他去了。福芝芳按照他生前遗愿,嘱咐孩子们将他安葬在万花山。王明华的棺木在他墓穴的右侧,左侧是福芝芳的寿穴。
3 R# i9 e; Q a9 e, W c. J$ X) k& _3 A
1 Y" }2 f/ d/ e' }
周恩来又指示有关部门准备为梅兰芳修建墓地,梅兰芳的长子梅葆琛参加设计制图。然而,未及正式施工,“文革”开始了,修墓一事暂时搁浅。“文革”期间,当造反派、红卫兵扛着工具冲向万花山试图挖掘梅兰芳的坟时,却因为墓前尚未立碑而始终找不到坟的准确位置而无奈作罢。直到1983年,梅葆琛关于修缮梅兰芳墓的报告得以批准。墓地最终采用的是梅葆琛的设计:“汉白玉墓碑高2.5米,宽1米,被镶嵌在墓后的虎皮石弓形围墙的中间,在墓碑前正中间安置长方形花岗石墓头,四周是一朵四瓣花形的梅花。”这朵四瓣花形的梅花极具象征意义,象征着“梅氏兄妹四人,一人一边陪伴在父亲的身后”。(梅葆琛语)/ D: v% ` A9 ?; \7 i6 Y0 ?; g3 P2 |
5 U( U8 p6 @9 h0 N
梅兰芳在美国各地访问时,在火车站月台上受到华侨的热情欢迎。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灵隐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