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7243|回复: 8

明朝宫廷美女惨绝人寰的“虐待”和“杀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3 04: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宫廷的大型选美,一般是在全国各地物色出13岁至16岁的淑女几千人,通过层层选拔,最后选中的不超过一百人。这真是几十万里挑一啊,宫女们肯定是人间绝 顶 美 女。 3 t! a# ?* F. J# {
2 s- e6 J5 f6 j" v/ \
   悲 惨人生9 g# \" @5 V7 T9 l. v2 S8 \

5 a" i) W5 q7 ~$ Z+ D5 F# \# ^; x   明朝宫女们一经选入宫内,便失去自由,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简陋,终身苦役,不能与父母相见。繁琐的礼节,森严的等级,不时的凌 辱,几乎无出头之日。 $ j* b: o  h1 K2 C. w' g( W

3 y/ W! z% t% u1 Z3 N" g   1、“提铃”和“板著”之罚。宫女们是被严格控制的 。她们除了完成各种苦役之外,她们还要经常在知书女内官的教习下读《女训》、《女 孝经》等书以扭曲她们的心灵。宫女稍有违规者,将被处以“墩锁”“提铃”和“板著”。 “提铃”就是受罚宫女每夜自明宫德乾清宫门到日精门、月华门,然后回到乾清宫前。徐行正步,风雨不阻,高唱天下太平,声援而长,与铃声相应,这是一般的。“板著”就是受罚宫女面向北方立定,弯腰伸出双臂来,用手扳住两脚。不许身体弯曲,一直要持续一个时辰,即两个小时左右,一般情况是受罚宫女必定头晕目眩,僵仆卧地,甚有呕吐成疾,至殒命的。 % e' w$ S9 Q+ [( V6 g
: F5 g) Q6 t4 n% F, m) O
   2、宫女生病无医,自 生 自 灭。 明朝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以证取药。”宫嫔尚且如此,宫女自不待言。据《明宫史》载:在金鳌玉?X桥西、棂星门迤北羊房夹道(今名养蜂夹道),有内安乐堂,“有掌司总其事者二三十人。凡宫人病老或有罪,先发此处,待年久方再发外之浣衣局也。”这就是说,宫人得了病,或是年老了,要和有罪的人一样,发到这里,靠自己的生命力延续时日,或者等死。如果少数人偶被皇帝看中,地位略有改变,生得子女者尚能晋封,否则也只能幽闭深宫,了此一生。 ! c: |6 J$ p: O3 ^; M. t& N

" T- w, O1 B4 ~: t; D   3、死无葬所,火烧后尸灰填入枯井。明朝宫女一生锁闭深宫,供帝王玩弄、使役到死亡(包括各种死亡)后,如果不是有名的,都不会赐墓,而是火葬。火烧后将众多尸灰一起填入枯井。到了嘉靖年间,有一个贵嫔捐钱买了几亩民地,宫女不愿其尸灰入井的,则埋此地中。 据清人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三说:“墙固垒垒,碑亦林立,……每于风雨之夜,或现形,或作声,幽魂不散。”清初的沈椿《宛署杂记》中说,宫女临死时,都遗言不要把棺材埋得太深,她们认为埋得越浅越可以早些转世投胎,重新过个有生命、有意的人生…… 5 @! {) ?, \0 ?* a: }
* U- ~" Q( u, r* U. R
   残 忍变 态的“性 虐 待”
5 i1 D+ ~2 ?5 G( Q( P
& D& w6 G; G& p. V8 O& v   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的荒 淫 无耻臭名昭著。然而明朝很多帝王更比隋炀帝厉害,他们的糜 烂、淫 乱更上一层楼 。 8 X0 V5 [2 [2 p* e0 n8 |

) W6 ~& S# x, Z7 `2 R- v" U1 `   据史记载,自宪宗至熹宗160多年间(1465~1627年),皇帝和大臣见面的次数约略可数。宪宗在位23年,仅召见大学士万安等一次,只说了几句话就在万安高呼万岁之声中退朝了。武宗在位16年,一次也没有召见大臣。世宗、神宗在位都达四五十年,都是20多年不视朝政,都忙于淫 乐,其间不知道有多少宫女遭受过各种残酷的“性 虐 待”。
1 m/ |! K8 K8 N- P+ N% ^" J6 N
& V- J+ F- E& `& N' B- }" D2 v8 o. P   明人笔记中记有神宗与宫女淫 乐之事说:夏日,明月高悬之夜,与后宫嬉。令人自轻罗制成之囊中,放出流萤无数。再令宫女以轻罗团扇争相扑捉,若流萤落于谁簪上,则是夜帝必幸之。故宫女争以香水洒于簪上,以待流萤。 秋日,帝题唐人王建宫词前二句于红叶上,令宫女题该词后二句于另一红叶,一起放入御沟,若遇两叶相叠,令人取观,如成全首宫词,则书后二句之宫女,是夜必获帝幸。 冬日,于洛阳殿大池,注满香汤,挑选柔肌雪肤之宫女,同浴于池,效鸳鸯戏水之乐。浴罢,则坐于锦绣上拥美饮酒,谓之“鸳鸯之会”。 # A) n/ V$ {( J8 m  P& c# y; Y$ m

3 `+ F& W6 o; R+ @% H# S; W  荒 淫的明武宗让当时的大太监刘瑾设置豹房。豹房就是修建的特定建筑物,内设宫女和从外强来的民女等供帝王淫 乐的场所。明武宗在内淫 乐不够 瘾,大肆对宫女“性 虐 待”,传说,还有强拍宫女与兽类交 媾的事等,其“性 虐 待”之变 态和残酷啊。
+ |" g& K! `9 m  o: P: K( c' }: O. z. P' _6 N" g5 O
   残酷而悲怆的“殉葬”
( ~! \( u/ j- ]6 N, ^' ~
0 d1 }4 f1 \. B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把变态 残 忍的殉葬之风推向又一个高 潮,妃嫔殉葬成为明初封建统治的一种制度(到明英宗朱祁镇时被废止),而且民间也深受影响。明代皇帝死亡后,一些绝美的宫女,是被钦点“殉 葬”的。据有关史料记载:朱元璋死以后有40个妃嫔殉葬,朱棣死时有30多妃嫔殉葬,明仁宗朱高炽(朱棣的儿子)执政不到一年,葬礼极为简略,但是也有 7个妃嫔殉葬,明宣宗朱瞻基有10个妃嫔殉葬等。 & F6 N- q. G0 ~( T

; z% a. q9 H/ E; D, c  U   《明史·后妃传》记载一个民间少女郭爱被选入宫中仅20天,朱瞻基死了,她得知自己被列入殉葬名单之后,含泪写下一首绝命词:“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失吾亲而归兮,不足较也;惭余之不孝也,心凄凄而莫能已兮,则可悼也。” 6 T* x- ]; F. H7 Q, V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出版)记载明成祖朱棣死后明朝宫廷内逼宫人殉葬的情形:等待殉葬的三十余名宫女吃完饭后,被引入一宫殿,凄惨的哭声震动宫殿。宫女们依次被送上木床,太监们将宫女的头颈按入丝带的套圈内,然后抽去木床,宫女在惨烈的挣扎中停止了呼吸,一个个像伸着长长勃颈的雉鸡一样吊挂着。待宫女们死定后,仁宗(朱高炽)亲入“辞决”,“辞决”多么“谥美”的词藻啊。然后封这些怨寂的死尸为什么贞惠妃呀、贞丽妃呀、贞淑妃呀等等。这是多么的残忍和虚伪啊。
6 ?+ o( c3 f7 p% [& g! p+ p; x9 m* }# C/ W  j6 L
   千古反抗与“凌迟”杀戮
7 k$ M3 H, N! V% Y7 z. l/ G
) a! z. x4 k' m4 C2 a* q& k6 @   幽闭深宫的宫女长期堪忍受着明朝皇帝们变态和残忍的虐待(包括肌体、苦役、体罚、性虐待等)。据史书记载,仅嘉靖帝笞楚虐待致死的宫女多达200余人。
. T' u! H  K' y; C3 B) d, y2 b+ Z0 @% I- X# W" f" @7 g6 [
   嘉靖二十一年,即公元1542年十月,饱受虐待,濒于绝境的10几名宫女以柔弱素手干出了一件古今中外都不曾有过的大事——勒杀嘉靖帝,此大案历史上称作“壬寅宫变”。当时,由于宫女缺乏经验,误拴死结,没有把嘉靖帝勒死。后来,这10几名宫女都被凌迟处死。所谓“凌迟”,就是人们常说的“千刀万剐”的酷刑。转帖要厚道!
& P# d' e$ Z2 Y2 B. ^2 w+ U8 S' b
   宫女地位的低下,文献上是从来不记载她们的名字的,惟独此案有一个被剐宫女的详细名单。根据《明实录》记载:她们是杨金英、蓟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张金莲、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 7 k; u# g  F8 Z7 z
   这真是千古悲剧,万古绝杀啊!
( x4 V* n6 Q9 g; |( \* Q2 s& d% ~明朝宫廷中这些几十万里挑一的人间顶绝美女们,就是这样被惨绝人寰地“虐 待”和“杀 戮”啊,明朝的这些帝王们禽兽不如啊。
发表于 2010-11-23 11: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的罪行使得他们死后都得下地狱。现在妇女的社会地位已经提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3 18: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好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5 04: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旧社会对人命看的都比较低贱
- W1 ^/ c7 y6 n: T! g, u2 R: s看的麻木了,总有一天,会是咱女性掌权的!哼。。。。2 h# i5 Q+ x9 a
武则天的时代不会成为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5 14: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倒,不知说什么,真是吓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03: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明朝的残酷刑罚

  “凌迟”酷刑,亦作“陵迟”,是指山陵斜坡逐渐低下,含有慢慢之意,又俗称为“剐”。因其规例在千刀之上,“凌迟”还可通称为“千刀万剐”。唐律尚无“凌迟”,五代才特置。马端临《文献通考》说宋代中后期始用“凌迟”,但不常用。《宣和遗事》记章惇在越州时,专事惨刑,有“刀掊”、“钉手足”、“剥皮”、“斩颈”、“拔舌”,但不见“凌迟”。元代“凌迟”载于法典刑律,具体行刑较少。只是到了明代,“凌迟”用语频繁起来,较为典型的是明代《瑞严公年谱》、《渔樵话郑本末》,其中对“凌迟”的详述,使人见其具体步骤——
! a7 V6 r  c8 @( I4 V/ G0 o
( p6 m" p4 h" \0 y  “凌迟”时搭起一座棚子,棚前竖起一根上有分叉的粗木杆,刽子手手持磨得锋快的铁钩、利刃,三声炮响后便开始,规例是3357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剐得肌肉如大指甲片,一条一缕,密麻丛集,犹如刺猬。初动刀时,血流寸许,再动刀则无血了。主要是因受刑者受惊,血俱入小腹、小腿肚,剐毕开膛,血都从这里流出去了。“凌迟”后将受刑者五脏、躯体、头都吊在杆上示众,监刑官舞红旗,策快马,飞驰宫中,向皇帝报告刀数……2 Q. M6 O4 W0 B* u
3 o/ m% \1 ^5 Z6 V+ g5 P
  对犯人采取这样厉害的“凌迟”,是因明初朱元璋就执刑甚严,当时官员们竟用鸠血染衣带,一有捕拿,即吮带死,以免受酷刑折磨。据《明史》、《明实录》,当时刑法无所不用其极:
( h0 I  n5 V  f4 Y! Y
. b* Y- `4 r0 V6 N: g$ O2 z; I  朱有熺以掠食人肝脑为能事,朱宪逼奸妇女或生置棺中烧死,或手刃剔其臂肉,剜目耳。还有的活埋露首,使其慢死,或让受刑人吃自己儿子被割下的鼻、舌。朱国桢《涌幢小品》说两广都督韩观杀人成性,竟用人皮当坐褥,吃人眼。夏允彝《幸存录》说一徐姓术士,因骂魏忠贤被捕,手足被钉在门板上,遍体浇上沥青,用椎敲,一会儿举体皆脱,其皮壳俨若一人……
! i3 C7 x6 M% Y5 D" }+ i9 q2 Z0 f/ W
  人皮/ }/ s* U. J: Q" S* e

* G& N0 S: T* F1 j( W& Z5 R  祝允明《野记》中的有关记载更让人惨不忍睹:% R" J* H- X" ?$ V

! D' n/ }# J, w7 {- T3 A  高皇恶顽民窜逃缁流,聚犯者数十人,掘泥埋其头,十五并列,特露其顶,用大斧削去,一削去数颗头,谓之“铲头会”。国初重辟,凌迟处死外,有“刷洗”,裸置铁床,沃以沸汤,以铁刷刷去皮肉。有“枭令”,以钩钩背悬之。有“称竿”,缚置竿彼末,悬石称之。有“抽肠”,亦挂架上,以钩入谷道,钩肠出,却放彼端石,尸起肠出。/ n6 z' Y9 a8 u% {
8 d: g5 Q$ s% T9 [
  即使一般的刑法,执行起来也十分残酷。如《诏狱惨言》,记叙明代镇抚最为普通的五种刑具:一种是“械”。坚木制成,长一尺五寸,阔四寸多,中凿两孔,着臂上,就是受刑时也不脱,杀人最便利。一种是“镣”。铁制,又称“锒铛”。长五六尺,盘左脚上,因右脚受刑不方便。" A' c& B% ^( t' {* [" U( ^6 D( H' E

7 W4 I0 R0 b3 O$ T  一种是“棍”。杨、榆木制成,长五尺,曲如匕,执手处,大似人小指,着肉处径可八九分。每用棍,用绳束其腰,二人踏绳的两端,使受刑人不得转侧。又用绳系两脚,一人负之背,使不得伸缩。
* X, d" y9 N$ ]: C: j
  K+ b  u7 i3 @+ g2 r  一种是“拶”。杨木制成,长尺余,径四五分。每用拶,两人扶受刑者起,跪在索上,力束木的两端,随即用棍左右敲,使受刑者更加痛苦。
; m5 u9 p7 N+ i* {2 w. L* N
1 q& T. N9 P& t% v  一种是“夹棍”。杨木制成,长三尺余,去地五寸多,贯以铁条,每根中各绑拶三副。凡夹人,则直竖其棍,一人扶之,安足其上,急束绳索,仍用棍一具,交足之左,使受刑者不能移动。又用一根长六七尺、围四寸以上的大杠,从右边猛力敲足胫,使足流血洒地……% Q& T9 l7 i/ ^

) ^1 S( {/ `; A0 u' Y8 s2 g  这几种刑具,是中国古代刑法中最基本的,看来简单,但用起来极苦,如明人所说:“棍则痛入心脾,每一下着骨,便神魂飞越矣!”燕客《天人合征纪实》叙杨涟、魏大中等“六君子”在狱中受“棍刑”,毒打30棍,股肉就已经腐烂了,只得用帛急忙缠上。尤其是“受全刑”,即械、镣、棍、拶、夹棍等刑具同时上,被《明史·刑法志三》称为:“五毒备具,呼暴声沸然,血肉溃烂,宛转求死不得。”
  s3 s, `6 c7 i) f/ F" G/ v( b5 Z1 V% \% p5 M% Z
  以至在明代,许多来到中国的外国人,给他们感触最深的就是这几种刑具和酷刑:阿里·阿克巴尔《中国纪行》说中国犯人在监狱中带着镣铐和链子,固定在铁桩上,头发也被拴在铁钉上。即使这样还不让他们自在,他们的脚被板夹住,背上和胸上缠着100码长的链子和刑具,恐怕要压断了肋骨。带着镣铐和链子的犯人,被强力推进高度只有一臂长,三角形的又小又窄的笼子里时,“为了关上笼子把他的头压低到和四肢挤在一起,好像没有骨头的一堆肉塞在笼子里,打开笼子后,这个人带着链子和镣铐被拉上来时,使我们吓掉了魂”。
+ G( X1 A% v3 p& ^9 e. x. g7 x, }2 M& V0 g7 G
  克路士《中国志》这样说道:犯人“把指头放在棍里,然后使劲拉绳子使骨头嘎扎作响”,“足刑很厉害和痛苦,刑具是两块方木条,约四拃长,一边用一根绞链连接。他们拿绳系在另一侧,足踝夹在中间。他们用槌子打木条头”。
" n: ~, O# l$ v1 X9 y9 P2 {& w( ^1 x% r
  拉达《记大明的中国事情》记载:# k+ Q" H0 r# d& A. u  V6 ]/ ^6 C
1 l# w$ Y) |' I& t2 R' d" @
  官员一声吆喝,五六名刽子手就扑向可怜的犯人,马上把他按到地上,扒掉他的裤子。他这样面朝下爬着,一名刽子手紧紧按住他的脚,另一个按头,再一个高举上述的竹板或棍子,使劲打他大腿后的肉,直打到叫住手为止。他们每打五下,便转过身子好打另一边。这时候,另一名刽子手跪着大声报打的次数,那简直太野蛮,挨过六十下的人难逃一死。[NextPage], q* r- t  l. @5 Q5 M* q
7 y* `2 y; ~# c
  这三位外国人看到的只不过是明代最最普通的刑法,但已使人真切感到其刑的残酷了!这些酷刑一般来讲,主要是对下层官吏和平民施行的,特别是对那些“犯上作乱”者。清嘉庆八年(1803),因刺嘉庆而被当场捉住的内务府厨役陈德,在审讯时就已经是彻夜熬问,拧耳跪炼,掌嘴板责,刑夹押棍……经嘉庆亲审,陈德被处以“凌迟”。据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载:
- D# b9 g( J+ e
/ ~: [! t' F4 k$ A  i5 h7 A  执行时,从陈德的耳、鼻、乳割起,左右臂上碎割,成鱼鳞形状。然后再右臂,再胸和背。一开始还见血,过一会儿血流尽了,只流黄水。当割完上身时,陈德忽然张开眼睛叫道:“快些。”监刑者却说:“上有旨,令尔多受些罪。”仍慢慢碎剐陈德!
  I, H& {$ |0 S0 H' B# `2 B+ Q2 u+ p: U7 w4 f
  以仁义自我标榜的嘉庆,对“大逆不道”者是从不心慈手软的,对陈德的“凌迟”,充分暴露了统治者对反抗者所能够采取的极端的报复手段。可是把所有的酷刑,都用“阶级斗争与压迫”来概括,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像晋灵公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巢;王元吉当街而射,观人避箭;妲己置虿盆,观其楚毒以为乐;齐后主置蝎浴斛,令人裸浴,观其叫号则大喜……这些并没有直接刑事缘由的酷虐之刑,并不是阶级的、政治的影响,而是一种野蛮的文化观念的表示。《通典》记录北齐时对滥劣秀才饮一斗墨水的惩罚,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 J+ }' f* b$ N. [& l5 S' N. x+ \' x: l3 o" ^6 h( V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描绘了所谓的“炮烙”:“约高二丈,圆八尺,上、中、下用三火门,将铜造成,如铜柱一般,里边用炭火烧红”,人被剥去衣服,“将铁索缠身,裹围铜柱之上,只炮烙四肢筋骨,不须臾,烟尽骨消,尽成灰烬”。但此酷刑并非用于反抗的平民,而是对付臣僚。徐学聚《国朝典汇》说嘉靖年间朱观淫戏无度,常使男女裸体群浴,无复人礼,“左右有阴议及色忤者”,他就加用“炮烙”。这表现了一种残忍的文化心态。而东林党人左光斗,也受“炮烙”,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说他“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这却是阶级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的斗争所造成的。
, p9 S0 N" t2 Q3 i1 C. {3 ]1 B2 n' Q( ^- y4 f6 p
  所以,对酷刑要具体分析。而且,酷刑也不是单纯为摧残皮肉而设,酷刑施行的主要目的是警告,是示法。& s) ?  C( K/ s; {: g/ r

8 J/ i+ v) x. g* n  《草木子余录》记述朱元璋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府州县衙之左,特立一庙,以祀土地,为剥皮之场,名曰皮场庙。官府公座旁,各悬一剥皮实草之袋,使之触目惊心”。) y% I+ r* }! j0 F; R

$ |2 C6 Z7 p+ D3 P  这一惨无人道的酷刑,从本质上讲是统治者企图以残忍手段奴役下属的意识的投影,但它冠冕堂皇地归入了法制的轨道之中,这在客观上对贪污受贿的官员还是有很大的震慑作用的,就像历史学家分析的那样:明初吏治之所以较好,这与朱元璋常用、大用酷刑,也有一定的关系。为了使更多的人服服帖帖,古代统治者将酷刑的主要目标定在平民百姓身上,这一现象在清代尤为突出。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真实地记述了道光年间四川的酷刑:监狱里的犯人,有的装入笼内,一日而毙,有的则用锅煮,“惨酷不可言状”。如捉到造反的“匪”,不问真伪,先打400小板,还有重打二三千小板再讯供,罪名莫定,就在大堂上打死,脑裂骨折……由于酷刑滥施,甚至错捉入狱的人,也往往被屈打成招。清代刘省三所写的公案小说集《跻春台》,其中有一篇《双冤报》,就描述了王氏和魏有仁这对男女表亲,在酷刑下被迫屈招的情形:钉竹签十指鲜血喷,痛得奴死去又还魂。不招供太爷刑法狠,招得来又辱了先灵。……不得已把供来招认……这一阵夹得魂飞尽,痛得我屎尿一齐倾。想不招表嫂已招认,要辩脱除非问阎君。因奸淫谋毒表弟,大老爷施恩快松刑。- e6 ?) {+ Z: o% n6 C: G

* x) O/ R( S* \4 R  清代的官吏还挖空心思,不断在刑具上“推陈出新”。李伯元所写的《活地狱》,就较典型地反映出了由于刑具的厉害而造成的残酷景象:如,“一双铁鞋,放在火里烧红,着在脚上,这叫‘红绣鞋’”。其实这是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的义子许显纯发明的“红绣鞋”的延续。还有“过山龙”,“是叫锡匠打一个弯曲的管子,扯直了要够二丈多长,把犯人赤剥了,用管子浑身上下盘了起来,除掉心口及下部两处。锡管子上边开一个大口,下边开一个小口,用百沸的滚水,从这头浇进去,周流满身,从那头淌出去。这个开水,却不可间断”。
9 j$ n" T$ s" A$ q! A! k7 i- t
* F: o8 R9 }* l* Q) j  n  这与谢肇淛《文海披沙》所说的万历时福建某官府中盘在犯人腰间的“锡蛇”是一样的。审讯犯人时往“锡蛇”的空心里灌开水,犯人受不住烫,只好屈招……相形之下,清代“过山龙”要比明代的“锡蛇”更残酷,这是一个总的趋势。
5 \- N6 q( T% }4 i8 T) ^: C8 ~3 y, b% `& p6 [$ G, C; G
  再如行刑时最常用的板子。《活地狱》中已出现了铁板子,用它打人,“打上十几板子,大腿上的肉都会一片片的飞起来,连肉带血飞的满处都是。等到打至十几下,肉已飞完,便露出骨头。他此时便吩咐掌刑的,不要拿板子平打,却用板子横在大腿上乱敲,砍的骨头壳壳的响。有的还将骨头打开,骨髓标出来好几尺远……”& o  `% ~; R" v0 h/ ?, A5 ^
7 x7 L. ?4 }1 J2 b6 i
  通过打板子这一在古代最为常见的刑罚,人们看到的是残酷!这也正是李伯元创作《活地狱》的用意,旨在揭露清代官府衙门像地狱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7 17: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9 15: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ttttttttttttttt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 17: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现在好啊
" N( ]+ r) I; Y1 K/ D8 r+ Q4 {' m有人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19 21:22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