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所周知,吴佩孚是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一位中国人。6 X( [& P7 J! v1 m1 | P% x3 O
% u4 P. Y$ D; k- u; l7 Y2 w+ L
$ ~8 y; |$ ^6 W. C* L
当年美国人认为,这个北洋军阀直系实际头目,是“中国最强者”,是最有可能武力统一中国的人。
& v& I9 k* P/ ?. H( }) m0 z; Q; j% X9 ^" O
U( @0 M9 a0 U: l% N6 Z* }7 V& y$ A
诚然,吴佩孚的辉煌时刻,有“洛阳打个喷嚏,北京都要下雨”一说。这个意思是指,驻军洛阳的吴佩孚,是时任总统曹锟的“中流砥柱”,北洋直系军阀头目名为曹锟,实为吴大帅。0 g, L) m) w8 W* C% {
1 G! x9 j9 @1 a8 U: Y
& A" I# Z9 g/ n2 E. J( T ]吴佩孚最辉煌时候,南击皖系段祺瑞,北赶奉系张作霖,拥兵百万,屯扎洛阳,的确信誓旦旦,立志以武力统一全国。1 B0 Q) v! m4 e& z# v: G
0 `* F6 v U. u+ y
# n3 e$ J6 s# H; Q5 g$ y
然而,谁料想,1926年,当这位“中国最强者”与广州“学生兵”一交手,竟一败涂地,一蹶不振。堂堂吴大帅,载在学生兵的头儿——“蒋校长”手中。, g2 l: K2 [* F' L' V- r7 f( Z+ _
; A' s2 ~/ M: }' u' ^* Q: p # l, q3 ^: j2 Z6 Y
别人都怕吴大帅,唯独蒋介石不怕吴佩孚。" V* l! }' _3 X J) b' N
, n+ r! C+ o# A
7 c0 E, `: O U$ b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举行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北伐誓师典礼。蒋发表北伐誓词,主动向吴佩孚宣战:0 h1 j* k8 a, t3 L% R
+ I3 G1 g8 d$ V+ x
; ?1 `, J U; o1 [7 Z# D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吊民伐罪,迁厥凶酋;复我平等,还我自由。嗟我将士,为民前锋;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 e' H" I, _. v# T8 P6 t
4 @' G1 ^# G f0 [
$ K5 |" V$ ^0 u; v
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精明善战的吴佩孚仅仅抵抗了两个月,就一溃千里。北伐军攻克武昌,吴佩孚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开始了辗转流亡的落寞之路。
9 c n/ M1 |, i6 |$ h0 K6 h1 I$ V+ M0 C4 G3 C: I0 n3 c
, p7 D1 G) L) i) p! b! ] x
败于蒋介石之手的吴佩孚,并没有气急败坏,他出人意料地认输服输。+ r5 c& b% M5 `6 ^1 m3 U- M: k' o% ]
$ e, A- H4 K/ m. ]; p+ Z; M z& l+ L/ `6 F
1 H% V1 Y" d; a3 C: V战败后,吴佩孚曾赞蒋曰:“其用兵之妙和坚定撑持,我自愧不是对手。”4 T) r5 X9 ]- O7 K5 B( T1 y' L
3 ]8 g( ~7 ?- m, F& \$ h, ^+ ?
% m5 e' U$ M7 l% o由此看出,吴佩孚是真的钦佩蒋介石的军事才华,自愧不如。9 W2 q2 T+ t# }+ o, w) d( \- F& e7 L
5 F+ y! r2 ^- q' X
' K1 d4 j, }- v0 E: L但是,对于直系败于国民军的原因,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不知道,蒋介石高于他之处,不仅仅在“用兵之妙”,而还在取得了“道义的制高点”。彼时,民心相背已昭然,百姓夹道欢迎打败吴佩孚的北伐军,显然,吴佩孚已经成为时代的绊脚石。4 q, O, Q$ \) w
`; |: R2 h. `# z
* }: h: W9 @* B/ P' o
这个被美国时代认为“中国最强者”,“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为什么没能统一中国?被一股学生兵(黄埔北伐军)打败?被国民抛弃?, t) u0 E) n0 j: P
3 p9 P7 y0 ^! c& K, m8 F% n
; r% ^# P) O3 ~" \! ]因为他虽然一时军事力量强大,但却不代表最进步的政治力量。比起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这位空谈“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对争取民主权利的同胞大开杀戒,制造二七惨案的军阀,早已显得腐朽没落。
$ G7 D9 ^& u. v. K
# Z/ W1 q0 f# |7 C8 [ 4 Q3 U2 F4 x8 j7 \% j9 v9 X
吴佩孚曾以支持五四学生运动,赢得“爱国将军”美名,“不出洋,不住租界,不结交外国人、不举外债”——这是吴佩孚的“四不”宣言。他不仅说到了,而且还确实做到了。
- B: K& q' }( K. i( m) k7 ?
: u. k4 i# O5 p
( \9 T& a' J' W: x7 N4 i但是,除了这些爱国宣言,他没有系统的政治信念与进步的现代思想。存于大脑的主流价值观,还是封建军阀僚的“杀伐权谋”。 他的“爱国主义”与义和团的“爱国主义”在精神本质上并无二致。所以号召力有限。出国就是不爱国吗?结交洋人就一定要卖国吗?不住租界就是爱国者?梁启超还曾逃到过日本大使馆避难,但他后来对中国的贡献以及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一点也不比那些不出国的人差。! P# E9 R% D% ^. y9 C& ~; y' }
$ H; R5 R: v7 F5 E9 W( a
- r. u. T* h( M, j, R$ i% q, B败于蒋介石之手的吴佩孚,虽然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拒绝和日伪合作,晚节保持得不错,得到世人称道,但是,这并不能一举抹掉他的灰暗。如果在他最有权力的时候,顺应世界潮流,推动中国政治进步,达到富国强民之目标,那么北伐军能不能打败他,日本人敢不敢来侵略中国,还是未知数。* v1 v3 K, l' K1 h5 W
/ {- p$ Q! _2 ^( S: M3 |' C d
( C [/ Z# K$ D" ]所以,不能因为军阀的民族气节就认为他是英雄,关键是他代表了国家的进步势力还是落后势力。不难设想,即使没有出现蒋介石北伐军,吴佩孚以武力统一了中国,也注定不长久。因为他除了枪炮,拿不出指引国民前进的精神内容。/ e. {( _' {1 B) \) ~/ U0 R: y
- n, Y, U0 Q( y/ X- W4 W" n5 `
' K5 D! s+ f% B$ a/ W9 @
虽然蒋介石也带着军阀的身影,但毕竟打着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旗,这可是当时中国象征着最进步、最“正统”的精神旗帜,所以,徒有“四不”宣言的吴佩孚,打不过蒋介石,亦在历史洪流的规律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