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4663|回复: 12

易经中的四把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4 00: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经》为什么会成为诸经之首?《易经》中八个母卦是怎么来的,64卦和八个母卦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说八母卦简单叠加没有体现“三才”“四象”这一基本观念?为什么河图洛书是最早的信息数字化?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和先天八卦中数字顺序的矛盾是怎么回事?如果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为什么乾卦却对应数字“6”?

1:八卦是怎么来的?
《八卦》有先天伏羲八卦、后天文王八卦两种不同顺序,但八个母卦是如何来的呢?这是先人对“天时、地利、人和”三才在不同的情况下,互相影响关系的组合,试推如下:以乾 为例:
单 项 变 双 项 变 三 项 变
天变 地变 人变 天地变 地人变 天人变 天地人变
兑 离 巽 震 艮 坎 坤

2:《易经》中的四把泥

有了上面一个概念,知道了两条路径,可以学《易经》了。但现今社会普遍流行的、洋洋大观的《易经》书籍,有几个根本问题要仔细研究,这方面要说的东西太多,也是几天来屡屡下笔,想写又往往不成的原因。一提到这方面,就有无数感慨涌上心头,如同万人围绕,争吵不休,这也要辨、那也要驳,致使越写越多不能自已,可回头一看,已离本意渐远!如此几次,都是一样。后来干脆抛开一切,将所写扯成碎屑,扔在一边,而直抒己见!老子讲:善者不辩;俗讲:真法一张纸,假传万卷书。要尽量简捷、平实、淳厚、清静才行!
《易经.说卦》中讲:“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以立天道曰阴与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是以六画为卦象,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是以六画为章”。因而“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里面讲了《易经》建立的原理、使用规则等一系列内容,但这里面的问题不少,让我们来逐步分析!!
一、第一把泥,蒙住了眼:
《八卦》每一卦中由三“爻”组成,是天、地、人三“才”的代表和抽象化:其中上爻为“天”才,中爻为“地”才,下爻为“人”才,《八卦》也就是用来研究天、地、人三才之间的影响变化关系的。而其中每一“才”又有阴阳两性,从而三爻各分两爻为六爻,来演示三“才”中各“才”四象在不同情况下的综合影响,这就是六十四卦的来源,并不是什么乾三画,坤三画而分为六画,更不是八母卦的简单组合,如此一把泥,彻底蒙住眼也!
二、第二把泥,涂了面:
所谓:八母卦、乾坤、离坎、震巽、兑艮是三才相互影响的八种关系,它代表了万事万物中的内在原理,而并不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的代表,这里面有一个关系弄反了,就是《八卦》是怎么产生的,《易经》中讲由“象及理而知数”《八卦》是由自然界万事万物中的现象,变化中通过归纳总结而得出的内在道理,是本质,是普遍存在的规律,先不讲八卦和八种自然现象是否相符,如果讲代表,也应该是八现象是八原理的阐述,是八原理的形象代表,因此不要弄反了关系,那样就局限住了视野,也埋没了《八卦》“三才”的真相。
如果非要代表的话,也是古人的应用,如现代人用时间的十二点代表平面方位一样,是一种使用关系,也是表面型式的推广应用,而时间和方位不可浑为一谈,这是相同道理,但八卦中,各卦和其对应现象是有一定联系的,通过前面对“三才”的了解,可以知道《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在应用到不同领域中,代表的对象的各不一样,之所以出现上面的对应关系,是《八卦》原理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乾三才皆阳,可以用天代表,也可以用气代表;坤三才皆阴,可以用地的静性代表,震上二才都静,而下才燥动,而引起震动,自然界中采用雷的效果代表,但不确切,更确切的应是阳从地生,是万物萌动引起地动,如节气中的惊蛰更符合原意,雷只取其感觉而已,巽下才静、上面二阳相遇,而搅动可用风为代表,如此艮用山,兑用泽原则相同,而离和坎代表日和月,又是一种原理到现象再到引申的第二次引用,离二阳夹一阴,最符合的应是火,而代表日是火的进一步引用。坎为二阴夹一阳,最适合的应是水,而水主阴,用月亮代表也是如此引用。而这样引用还有一层意思,是“水火不相射”,古人认为日、月永远分开、不相见,因而也作为一种性质代表离、坎关系。同样,《八卦》中的东西南北四方向,因为天地日月的代表关系,进尔也就成了四向的代表。因此,不要以为《八卦》就是八种现象,或甚至认为《八卦》代表了自然界的八种基本元素,那就离《八卦》“三才”的本意差远了。
如此一把泥,涂了面,使人不得相识。

三、第三把泥,糊了心:
第三把泥不易发觉,我是在看《系辞》中发觉的,因为《易》中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为卦象和系辞,而《易传》则是指《十翼》,是辅助篇章,我最初看《易》,是为了寻找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根源。因此,只看《易》当中的《系辞》部分,确实收获不少,但因其文字简捷,内容跨度大,往往不得要领,而广西人民出版社的这套丛书,只是简介,筋骨虽有,但欠详实。如此,在看完《系辞》及书中对“德”的总结后,便想看的更深入一些、细致一些。谁知,这一看、看出了问题,按照《易》前面讲的原理,卦象和《系辞》无法连系起来。如按每一卦都由上、下两卦组成,根据不同卦象代表的“八种”现象,根本解释不了其中的道理!如此,疑情大生!而如果按“天时、地利、人和”来看,则要顺的多、矛盾少的多!那问题出在哪呢?自已对三爻的三才理解的对不对呢?不敢确定,于是又跑到安阳新华书店,去查书。果然查到了前面的《说卦》所言,但为什么《说卦》中那么明显的事,会被弄得面目全非呢?一看,其中有注解,虞翻讲:六画者,乾三、坤三也。而崔憬也无异议!!如此,天下人误矣!但不知二者何人?但这也给了自已一个压力,从而产生理一理《易经》的心来!!
而进一步看书,当看到其中的《彖》和《象》时,一下觉得非常别扭。直觉感到解释的非常片面、牵强,明显充斥着儒家思想,再一看其作者为孔子,不禁有些怀疑起来。从《易》学思想看,本来讲的是朴素的自然之理,其中并没有什么男尊女卑思想,并且一再用“母”性来比喻大地之德、万物生命之根、天地之母,怎么会有男尊女卑的念头呢?从《八卦》变易循环中,看不出此一观念来,而从《彖》和《象》中才有此解释,而这些又和原经中《系辞》部分差异很大。而所有这些是孔子所作,相传,孔子晚年好《易》,终日研习,以致于将绑书简用的牛皮绳都断了三次,因而作了《十翼》或是其中的几章。这里面孔子的意图不得不令人起疑了?
众所周知,老子和孔子对世事的观念有很大不同,且老子对孔子学说很不以为然,并在《道德经》中讲“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些言论和孔子有点针锋相对的味道!而道家学说,上出《易经》,是有圣人之学作基础的,可谓根正苗红!那孔子自已的学说怎样也言有所据呢?如此,孔子研《易》,颇有深意!而以前“三皇五帝”时治理天下,以《易》学为根基,以“让贤、养民、无为而治”为根本作法,且以身作则!抱朴守素、潜居养德,尽量不扰动民生,而使万民可以安居乐业,并且一有贤人,马上谦让天下!深以自已不能为万民表率而自惭,这些“应天治世,无为之道”,与孔子提出的忠君思想正好相反!那怎么办呢?三皇五帝的光沾不上,只有从《易》学下手了。于是废尽心机,终于在《易经》中找到了可依附的地方:乾坤卦象来!只有在此可作文章。其实,古人作《易》是以变化为主,并没有分出高低来,一切都是变化中的一部分,将卦排为圆形,一方面内显其理,另一方面外示其象,本无差别!而如果非要从《八卦》中找出好坏、高低来,也不应是乾、坤两卦,因为两卦是变化中的两极,不可持久、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状态,而且其卦意从发展眼光看,乾卦是盛极而衰,走的是下坡路;而坤卦反而是静极生动,是上坡路,从中也得不出男尊女卑的意思来。最好的反而是《泰》卦,从其命名就可看出,卦理是小往大来,且是生机调合的最好状态,而一切变化也可以达到泰卦为持久,而《泰卦》却是阴上阳下不能被其用,因而孔子从乾坤卦中挖出了天尊地卑的观念,并由此推广出去,则儒学有根矣!
这样做,孔子还觉得根扎得不牢入土不深,又将《易经》中的原始《说卦》这一讲解卦理的部分作了加工、修改,如《易经说卦》中的“以立天道曰阴曰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等句,从句式上和前面精短简捷的风格不符,且意思也前后矛盾,并且其中的“天道曰阴曰阳”本身也言不达意,天道指的是什么?如讲自然之天,则阴阳应具体化,如生、杀、恩养、寒热等,而如果讲的是万物本质之道则又与后文不连贯!并且其中“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明显失去了阴阳相对的本质,人之道如讲自然人似应为善恶,如讲社会众生当为民心向背或生息休养方面内容,怎么会出了仁与义这一对不能称为相对的关系来,如此,孔子之心明矣!而原文应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兼三才,而两之,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是以六画为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知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如此,以儒解《易》不亚于缘木求鱼,这第三把泥糊了心!
四、第四把泥,转了向
这把泥更不易发觉,非理解八卦原理而难知道,但你可以感觉出来,就是八卦中的数字问题,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事,你在地上画一个圈,走走看,非晕头转向不可。但你先转着,到后来就转明白了。
发表于 2007-6-24 02: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高手
真把易经研究的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09: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楼主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庆丰007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4-26 11: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找到的是 易 之归真的必然路。
俺知道的还有更直的路。夫物纭纭,各复归其根......    只要仔细把玩这段话,明白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最简的路就通了。
简单的几句话:1.事物的开始就是结束。 2事物开始发生的过程就是未来的过程。
能如此运用 易者皆易 万事完物万人皆易。
有时间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庆丰007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4-26 11: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 道德经 的博大精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个字符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4-29 13: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5663373028670280397_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15: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提一本书,焦氏易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 21: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14: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伏羲发明八卦的时候 文字都没有 只有八卦的八种符号

伏羲氏存在的时候是渔猎社会制度 那八种符号就是第二天的天气预报

让人们出海下水不会出事故·

仓颉发明文字也多亏了伏羲八卦 甚至有些文字都始脱那几个符号

所以易经 是群经之首当之无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8 20: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1 20: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