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363|回复: 3

宋朝人为何不吃生猛海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 13: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菜里有道名吃叫“东坡肘子”,相传是北宋文化名人苏东坡发明的,据说对后来淮扬菜系的形成也产生了颇多的影响。苏东坡这个人特有趣,除了诗词文章,最喜欢的莫过于吃猪肉,他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后,曾大发感慨说:“黄州的猪肉真好啊!”并讥笑黄州人“富者不解吃,贫者不解煮”。这十个字几近切中要害了,宋朝人确实不怎么会吃,也不怎么会烹饪,无论贫富。

  

  看宋朝人都吃那些东西,据《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两宋典籍里记载,他们一般喜欢快餐食品,而且清淡简单,鲜见出现炒菜和生猛海鲜,甚至连鱼类食品也十分少见。比如,面饼类有环饼、油饼、白肉胡饼、莲花肉饼、炊羊胡饼、天花饼、烙饼、馒头等等,肉类有连骨熟肉、爆肉、肉脯和干肉等等,羹汤类有缕肉羹、肚羹、玉糁羹和各种各样的“汁水”,甜品类的有各种鲜果干果,柑、梨、蔗、柿、炒栗子、新银杏等,以及莴苣、“姜油多”之类的菜蔬和玛瑙饧、泽州饧之类的糖稀,《水浒传》所谓“铺下果子按酒”,即指此类东西。

  

  中国古代人都有羹汤情结,而且很是流行,宋朝人也不例外。“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没听说是洗手炒肉丝。《水浒传》中林冲的徒弟说自己“安排得好菜蔬,端整得好汁水”,“汁水”也是羹汤一类的东西。《东京梦华录》云“旧只用匙今皆用筋矣”,可见都是可喝的汤水。苏东坡爱吃猪头,把猪头煮得稀烂,然后浇一勺杏酪调味,有些盖浇饭的意思,这种杏酪就相当于酸甜酸甜的羹汤。

  

  翻遍了两宋一代的典籍,愣是没有发现宋朝人有吃炒菜和吃海参、鱼翅、燕窝等滋补类菜肴的记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悬疑。据赵炎分析,应该有以下几个缘故。

  

  首先是烹饪技术尚未普及开来。中国古代在六朝以前基本的烹饪方法和现在的欧洲差不多,到了宋朝才开始出现炒菜,比如炒螃蟹等。由于炒菜技术过于繁琐,要用薄生铁锅,旺火热油,炝炒、生炒、小炒、熟炒等等,要多麻烦有多麻烦,初兴时期,也只在宋都汴京(今开封)的酒肆、饭馆里才有,属于首屈一指的绝活,且品种单一,价格不菲,只有官僚贵族才能消费得起。至于各种滋补性的高蛋白的生猛海鲜,恐怕当时的人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知道如何整治上桌了。

  

  其次是宋朝人吃喝非常讲究情调,吃东西是为了下酒,还有欣赏的意味。幽兰居士的《东京梦华录》里有一篇《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就详细介绍了这种饮食之风。吃东西不分几碗,而是以“盏”计算,刚开始喝的两盏酒,只能欣赏一下面前的菜品,谓之“看盘”,这是不允许吃的。第三盏酒开始,方能吃东西,每盏酒该吃那些菜品,都有明确的规定。民间饮食的风气更加趋于简单,随便搞些面饼子或干鲜果品,就可以喝酒,条件好些的,预备些肉脯和干肉,再做个羹汤,就成丰盛的宴席了。

  

  第三,宋朝人的饮食习惯很独特,采取的是“分而食之”的办法,而且“主食”好像是酒,米饭、面饼之类倒成了“从食”。这种奇怪的饮食习惯,决定了它的快餐化、简单化。看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画的是人各一份,不像现在大家合坐一桌,大盘大碗,筷子勺子一起来。如果每个人都准备许多菜品,对“分而食之”的宋朝人来说是不现实的。另外,现在人的主食一般都是米面食品,需要煮熟了才能上桌,所以,现在人有很多时间可以在菜肴上多琢磨。宋朝人以酒为主食,酒是现成的,倒上就喝,所以,一切用来下酒的菜品必须事先准备好,才能跟得上。

  

  第四,现今见于典籍记载的吃海参、鱼翅、燕窝的例子,大多发端于明朝永乐之后。有明一代,民风奢靡,人欲横流,也导致口腹之欲的空前高涨,使得烹饪技术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生猛海鲜,无所不有,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里多有叙述,这与明朝的纵欲民风有很大关联。宋朝民风则随意平和,纵欲者似乎不多,所以滋补类食品并不多见。
发表于 2010-11-17 11: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风则随意平和,纵欲者似乎不多这样也不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7 14: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中国人没有能吃而不吃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0 01: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11-22 00: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