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是一条铁血的河流。60多年前有一位忠勇之将曾无声地走过这条母亲河,之所以无声是因为溯江而上的是已经战死的他,这位忠勇之将就是张自忠将军。
; T7 w" M, ^/ g9 y8 _, x& S& m6 d- ~$ _% i% K, K; Z: W1 o
张自忠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盟军中阵亡的最高将领,也是现代战争面对面厮杀,贴身肉搏,喋血拼刺中唯一战死的将军。2 A) x4 m( |0 X/ O; R: i7 J6 y. \3 ~0 M
4 P B. _: s) H" _ u7 l& x" v
那是长江流域春夏之际的一个夜晚,张自忠将军率领着只有两千战士的部队渡过湖北襄河,直扑日军主力,死战不退,最终全部阵亡。张自忠将军浴血之战的真实意图,就是以决死的意志,扑向劈面而来的日军。“我生国死,我死国生!”将军呼啸着冲向敌阵。此一战他就是要杀敌,就是要战死沙场!' T6 H7 k! W% _8 A6 f4 _) [- A
3 o: [6 K m6 h/ }( c8 c: z) C% R 像岳飞、袁崇焕一样,张自忠也受过冤屈。1937年,“卢沟桥事变”张自忠奉命和谈,他没能与日军作战,成了全国一片骂声中的汉奸与卖国逆贼。张自忠将军无言地承受了这一切。他率领这些穿着草鞋的农家子弟,有的只有十六七岁,长得还没有枪高,就要和敌人去拼命。他们从南到北地行进着,谁能知道将军的心里一直在寻找机会,历史最终将给将军一条保留名节的血路。
% f, L( i$ Y3 T$ G t
% U( M4 p3 m: v9 C9 C O: Q9 W 这一天终于来了。% |+ U* ~5 O- p
1 X- M6 j( M3 R) ^+ v; U2 o
穿过冰冷的河水,暗夜里行进的他心里清楚,他要战死在这里。中日战争中最惨烈搏杀的战场是在长江三峡东口外的鄂北。据战报公布,张自忠将军生命的最后时刻,全身被数弹洞穿,可他没有倒下,仍面对日军挥舞着早已无弹的手枪,最后几位保护他的士兵也全部阵亡了。日军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一枪,击中张自忠额头,血污糊住了将军的眼睛,他大声呼叫杀敌!日军一等兵藤冈之用刺刀穿入了他的左肋。日军惊遇鬼神,说将军倒下时像一座山。, F* O: K x/ H" P% C
9 R' n5 O7 U$ w* ^6 X 当天夜里,日军确认战死的是张自忠上将时,发出了短暂的欢呼,接下来他们一起郑重地给张将军敬礼。第二天,日军又用柏木棺材埋葬了将军,当晚他们接到总司令部命令,把张自忠的遗体运到武汉。是夜,一支中国军队突袭此地,发了疯的中国军人敢死队冲向日本鬼子,二百多名官兵倒下,他们从敌人手中抢回了将军的忠勇之驱。中国军人作战的果敢、顽强,以前所未有的火力,使日军为之胆战心寒。将军以死激发了中国军人复仇的火焰。将军不惧死,士兵何曾怕死?正如张将军战前所言:“人生百年,终有一死,贵在死得其所!”他属下的士兵斩断了生的念头,毅然地冲向了敌人。$ o7 J" L- [: f; d1 A$ w7 u* r% k
4 p! t: t; ~9 t# G* r0 A1 r( n i
张自忠将军的灵柩,由湖北武昌起程运往重庆,举行国葬。当日,十万人口的宜昌,倾城出动,万人空巷。在将军灵柩经过的长江边,为他送行。日军飞机多次在宜昌上空盘旋,十万宜昌人眼睁睁地看着敌机,没一人惊恐躲避。日军看着这破天荒的场面没有轰炸。将军以死拼杀没能战胜的敌人,显然被将军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所震慑。( G5 j' a' C$ @1 {8 c' Q; ]
5 t9 J2 ~9 M9 a 轮船汽笛响彻长江,载着将军缓缓驶离宜昌码头远去,驶在长江上,开向流着中华民族忠勇之士热血的天险三峡。
$ X9 e9 ?8 I' U6 k, j& ~1 i
K4 y/ h* P/ p9 G# r9 W 张自忠上将的遗躯经过秭归,峡边高山上再一次立满了人群。这是屈原故里的乡亲,他们默默地望着。长江上传来一首古老的歌谣,这是两千多年前屈原的《招魂》,凭吊亲人,秭归人从来就是这么唱着:“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8 |! ^ V0 I9 g8 Z
& p7 E- P4 k+ b* T" \# O 一个人把自己置于死地,将军深义何在?一个民族,一条大江,正是有了这样的忠勇之子,其文明才能日夜不息地流淌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