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30 22: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部》载宋神宗精医理,有内侍病肿,太医言不治。帝为诊之曰∶阴虽衰,阳未竭,犹可疗也。令食蒜煮团鱼而愈。熙宁初,京尹吕溱上殿进扎,郎中周约随趋。帝问∶吕体中无恙否?吕以无对,顷之复问,且问周见吕如何?周对如吕。既退,吕引镜自照,顾周曰∶面有晦色否?周曰∶龙图无自疑,容彩安静。未几,溱果病,遂不起。+ Y, t* {1 z6 m+ Z; D1 J& x, s
废除中医是天灾之源?第二十四章[阳损及阴]
) J; Q, B6 [ ^+ ?许安安的话,倒让我安心了些,我道:“那这人便不是妖怪了。我这么说,原因有三,这人若是妖怪,爪牙间又何必带毒,试想若是一个妖物,将自己的爪牙间涂抹上毒药,那岂不是在自己身上藏毒么?妖怪虽然不同于普通人,但也是阴阳二气所化,将蝎子的毒性藏匿于体内,极为有害。这么做,实在不智,所以我判断他不是妖怪,这是原因之一。”9 Z9 B9 H) b/ |, \, N
我说完这段话,给了许安安些反应的时间。( h4 z; R) V6 t
又接着道:“虽然这人看似精于变化,但是他起初是个胖子形象,我开门后则是个鬼怪形象,最后又装作个怪物。试问若真是妖怪,又何必变化三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纯粹是为了以恐惧令我们措手不及,这种变化未免太滑稽了。这是原因之二。”/ ^' q, a7 G a9 D1 z& l
我说完这两个原因,许安安已经露出了思索的表情,想来她也对自己的结论有了怀疑。
5 ?; n" W1 s. ^, g4 p我接着道:“另外如果他真是妖怪,自然也精于符咒之道,他既然敢来找咱们,又怎么会害怕一道管公明符呢?何况这符咒并不是没法破解,只要用污秽对抗,这符咒自然也就不灵了。所以说恐怕他来的目的,就是要咱们认为他是某种妖物。而实际意义上,他只是个人罢了。”
6 o5 n" F3 b) T% O6 k我本想说明三个原因后,提醒许安安不要被表象所迷,能冷静分析此事。后来想到她本就中了毒,最近的事情又没有头绪,难免会被外物所惑。
' b% J5 d9 q2 Q+ t0 o1 C$ m何况我自己也一直对此事有些恐惧和不解,就更没有教训旁人的资格了。
% C, I, v8 x/ f* c过了半晌,许安安才开口道:“你的意思是,昨晚门外的,根本就是个人?”+ B/ E* w$ g, |
我点点头,道:“也不全对,昨晚在门外的,或许有三个人,或者两个人。第一个人你没有看到,就是引我开门的那人。第二个就是那鬼物模样的人。这人或许精于某种幻术,让你有了幻觉,所以之后你看到她变成了一只怪物。”2 ?+ {$ h% G3 e
我顿了顿,道:“或者还有第三个人,在你将我抛到一边时,以极快的速度换开这人。也是可以的。妖怪固然也能变化,但是大多不会以恐怖的形象恐吓别人,比如《潇湘录》中的棋盘怪,就是老者模样,精于兵法,而且了解人心变化,最后死于照妖镜,只是遇到了更为的马举,否则谁能识破他呢?” o7 E& U, B4 f3 }0 a% M9 y
许安安对我道:“抱朴子中不是也有妖怪变化成人形的模样骗人的吗?按你的说法,妖怪大多很精美,又怎么会化为人形去戏弄道士?”1 i6 ]; w% h( G" X
我道:“抱朴子里说的其实很明白,这些妖物出现的目的,大多是要窃取道士们的丹药,比如其中记载的鹿妖道士,最初便是个道士打扮。显然是为了窃取丹药,有意伪装而成,而且它被识破原形后,马上化为鹿的模样遁去了。足见妖怪不是以变化为能事,而是以不令人识破变化为能事。”
7 r, P4 D" U3 l: k) f许安安听了我的话,呼了几口气,才道:“你的话我明白了,我现在很累,要睡一会,等我醒了,咱们再商量吧?”
4 e, s0 K* |. f, g大概是我说的内容让她费了不少精神去想,所以才会又显得虚弱了些,我点了点头,道:“好吧,你有事叫我。”
& m0 q2 O- w4 ?! |+ _4 w* ` E说完,便起身回了客厅。) D. y- y8 F4 d1 u2 Q" G; p3 ]
我对许安安说的那些话,其实也是对我自己说的,说完后,我的恐惧情绪已经平复,这个人也精神了些。
: @0 q) M- E/ u5 D; x其实我极为喜爱动物,幼时读《潇湘录》时看过一个老鹿化为孩子,跟随僧人学佛的故事,那孩子极为聪慧,且爱慕自然。' R. b9 S! I1 ~
反而是里面的老僧,常常被孩子的智慧所惑,生出了偏爱之心。
9 B* d) k, h8 C1 t现在我还记得那小孩最后化为老鹿,回归山林时的几句话。
7 k* ~8 ^* l* I& w1 H& u2 I6 B9 ]我本长生深谷内,更何入他不二门。争如访取旧时伴,休更朝夕劳神魂。
" @9 I B5 m A5 K: V% N所以人之有生,水火、刀兵、禽兽、王法所伤残,不若疾厄之广。人之有死,夭魔、外道、饿鬼、畜类之苦趣,不若地狱之惨。医以心之不明,术之不明,习为格套,牢笼病者。遂至举世共成一大格套,遮天蔽日,造出地狱,遍满铁围山界,其因其果,彰彰如也。经以无明为地狱种子,重重黑暗,无繇脱度,岂不哀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