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埔系眼中的“杂牌”4 S, Q0 Y/ z9 E) A, c9 [5 Q: e
5 K4 n }" B6 {7 p6 c0 m, F
% G" z7 {/ t: m9 ]: E6 p+ e1 k 上个世纪40年代末,经过三年内战,国民党军队惨败后退守台湾。60年来,台湾当局之所以能够在台湾坚持,固然有很多因素,而1949年冬守住金门、阻挡解放军渡过厦金海峡,这无疑是其他因素存在的先决条件。孙立人当时虽然没有参加这场战役,但经他亲手训练的部队却在这次战役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国民党撤往台湾初期(1947—1949),孙立人曾经先后担任陆军训练司令、台湾防卫司令、台湾防卫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要职。他在清华大学是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对于建构防卫工程非常在行。在担任台湾防卫总司令期间,经过他的努力,台湾沿岸的防御工事体系很快就建立起来。
" I) U D' T% X/ B
3 c" |0 s2 ^& b/ f/ j1 j, p% L
0 _: N% C6 p6 B' S0 j9 j. r9 R2 N 孙立人一直努力向蒋介石表示忠诚。1949年,当蒋家逃难到台湾的时候,蒋介石见到孙的第一句话就是:“台湾安全吗?”孙回答:“有我在,绝对安全。”* U2 _7 f9 G: z2 `
0 u: A# n9 }/ l1 J' U5 c9 C2 U# I) |9 j9 q- Y2 ~4 Y
即便如此,得到的依旧是蒋介石的不信任与排挤。蒋不断调换他的职务,削弱他的兵权。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其一,孙不是黄埔学生出身;其二,也是最致命的,是因为美国人喜欢孙立人,经常直接与孙立人打交道。
8 J+ f8 T# y! `) a. a/ D% P8 o1 }' V/ o9 b' D) T3 \& g
! ?% e6 _* K: U7 b1 f- q8 l
假“共谍”释兵权9 u! `7 c3 w/ k4 i- h9 |
7 b: _" `3 E/ Z1 s. ? S- V: o2 E3 j
7 X( \% z$ S+ `! B 在退守台湾之后,蒋介石认为,在部队中和社会上有太多“共谍”渗透,他下令在各地尤其是部队展开肃清“共谍”的工作。蒋经国秉持父命,领导整个情治与政工系统积极推动。当年,到处流传有“隔墙有耳”、“匪谍就在你身边”等语。所以,以“共谍”的名义来抓人,是“戡乱”时期情治系统办案最容易不过的方法。; W- V& e: G) U7 P, `- h) U' x
9 }( [: }0 ], {- m; j. |' d
% H- p" h& q4 l! ] K7 S, ?4 ]7 U! U 1950年蒋介石“复出”后,立即重新进行人事安排,将孙立人明升暗降,让他担任陆军总司令。他担任陆军总司令期间,只负训练之责,既没有指挥权,也没有人事权。即便这样,孙还是很卖力地尽责。然而,从这一年开始,孙周围的许多亲信开始被清理,其罪名都是“共谍”。
* m+ v. p) \! J- P/ c( m# M
7 ^ V9 R) ^$ }0 E8 E, t2 w/ e% {) q/ R! d
蒋介石对孙的第一次打压是逮捕孙所领导的女干部。孙的英文秘书黄正及其姊黄珏,这一对姊妹花第一批因“共谍”罪在6月被捕,被关了十年。$ A! J0 \7 ?" }
2 Z) m/ Q( f J! [) }: `: O6 _. m1 g2 q B. g; R9 j7 a* M
紧接着是对孙的第二次打压。孙立人设法将原国民党新一军散落在大陆的部将接到台湾。这些人当中,有享有“东方蒙哥马利”之称的李鸿,以及陈鸣人、彭克立等人。李鸿由大陆到台湾后,由孙立人陪同去见蒋介石。见面时,蒋介石表示有意要李鸿担任陆军官校校长。没想到,才过了两三个月,李不但没有当上校长,反而以“共谍”罪被逮捕入狱,一关就是25年。其妻马贞一也受连累入狱,在狱中生下儿子李定安。
7 X; z8 u. f: }& p9 F5 w* B" g" I: m& N( |+ j$ ^0 X* G
( P" e) l' W* \' J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从1949年到1950年,台湾当局对孙立人的态度有很大转变:1949年,蒋家政权的命运依赖台湾,台湾的防卫依赖孙立人;而到了1950年,蒋家政权在台湾的地位相对稳固下来,孙立人的重要性也随之降低,蒋介石便开始解决孙的问题了。为什么会这样?据推测,孙立人由于个性耿直,时常为公事与重要官员(如蒋经国)、重要将领(如周至柔)公开争吵,对核心人物(如彭孟缉)不假辞色,而他本人又受美国青睐,这对蒋介石在台湾重新构建权力核心形成了威胁。
) Y6 H( o$ @/ s4 @
8 f7 _1 ~. M& N3 T: S* b: k* |
6 x+ h/ P. x; E1 m+ r3 Z: L: p7 @ 因此,蒋一面将孙升任陆军总司令,使其有责无权;一面将他的一些重要部下陆续送进监狱,而且都以同样的名义——“共谍”。这也是蒋介石多年来解决异己的基本方法。8 n5 E/ z" N1 U! n2 Q
; i5 S8 C: P1 K% j, E' O2 O( o
而孙立人为人处世的原则一直是本着“诚”与“拙”。这一点,在《孙立人言论选集》中尤其可以看出。孙立人一直强调做人要脚踏实地、要诚恳,不要有小聪明。他可能做到了“诚”与“拙”,但“诚”、“拙”是否管用呢?蒋介石对他“信”吗?从上述两批人的被捕可见一斑。, U2 j: i% M4 e
) J$ P' k9 Q. v, |$ _+ s4 j2 l2 C1 }! x8 M
力主“诚”、“拙”的孙立人,眼见自己千方百计从大陆带到台湾来的亲密战友、得力助手连遭秘密逮捕,音讯全无,自己却无法代为申冤,并没有激烈地反抗,仍旧认真做自己分内的事。同时,继续与包括蒋经国在内的国民党高级官员与将领,就相关议题公开争吵。在旁人看,孙立人能做事但是不贴心;从蒋家看来,敢当面争吵似表示有反意;孙立人自己也向美国人吐苦水,甚至流露出表示要采取激烈行动。孙的这种态度,进一步促使台湾当局“解决”孙立人。经过重组的情治与政工系统,以“共谍”罪名来对付孙立人的部下,几乎无往不利。
9 \( [0 D7 g* J# z* a, H0 t) f, \8 Z
# |# T* j& s- A- e5 U: `0 ^* `9 U
4 g% \$ o& M7 {5 ~ 当时,只要“孙系”军人一有风吹草动,情治人员一定马上报告上级。在这种情形下,第三次整肃孙立人部下的行动,于1955年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