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淘自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的古书,竟藏有震惊两岸四地及日本学界的史料——中国人发现钓鱼岛,比日本人早了76年!这就是清代名著《浮生六记》的佚文。这本古书,就是清代学者钱泳的手写笔记《记事珠》。正是他的亲手抄录,得以保留下沈复所著的《浮生六记》的第五记《海国记》。4 @$ F, N& _2 i2 Z O" Z2 {
: ^1 E2 j$ u+ i2 z$ a7 C# B
0 p. M7 W/ n: |/ @$ j0 s0 R
: f( g* x3 r l* l' M 日本主张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的理由之一,是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在1884年“发现”该岛,而沈复发现钓鱼岛的时间为1808年,比日本人早76年。 ) }' v6 d% J3 J; }
$ d% b/ s; U/ g* E2 R& Q
' ~9 i6 |" }0 _3 Z; E
3 x3 P9 J' A: @* m" R* \* B
4 h2 G' q. s+ J9 a$ i3 h* r* |- h$ @2 F- m, a! A- y9 j6 |! \2 b
昨日,海峡两岸学者聚首南京,进一步考证钱泳的手抄本《海国记》。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蔡根祥教授,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原所长萧相恺以及古书发现者彭令,向本报记者独家披露了文物发现及验证的幕后曲折传奇故事。
" Y# d* J- M+ M. b8 g* p$ K. e# x% C7 }% \ P- M% s
: c$ ]( q" L& V- S6 A7 }. z5 u" v; z- L: g. @; G, T
传奇一; `9 Z" n+ r9 k( D
, |- a; {: A9 B0 {5 F$ q
; K! W/ e9 H4 i, U8 V" _' v5 W1 H! {) h7 Y4 E
在朝天宫“鬼市”上,他淘到“烂书”! ~+ k7 o% s( R, [
# a, b5 C% [/ L6 D$ O* x
2 w7 J. u! i F1 F- i2 f( l4 _( K6 u6 \) Q/ B% M( D9 ]. Q q
彭令,这位“黑瘦矮小”的山西平遥藏书家,说话带着湖南口音,他从包里取出一叠资料,向记者讲起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曲折故事。
; ~, z; \) O& p- ^6 t$ [' l
: T1 s4 ]) r6 A 9 Z/ i+ T& s% N. ~& B0 l3 R
% t& ?2 g- `; S
南京朝天宫的“鬼市”,在淘书人圈中是颇有名气的。2005年秋天的一个清晨,大约是个周六,朝天宫古玩市场薄雾笼罩,“淘宝”的人群影影绰绰,摩肩擦背,人们打着小手电筒,在地摊中寻觅着。黑瘦矮小的彭令很不惹人注目,但他犀利的目光借助电筒的微光,朝故纸堆中不停地搜索。突然,当电筒的光束掠过一本破烂的抄本时,封面上“记事珠”三个字引起了他的注意,经验告诉他,这是岁月留下的沧桑。于是他轻轻地翻开书页,一手漂亮的好字映入眼帘,他心中暗喜,但很快他便起身准备离去,不经意地随口问了个价格,商贩发现这个“黑瘦矮小”人是外地客,开了个高价。彭令痛心地以高于心理承受价几十倍的价钱买下这本“烂书”,成交后,他没有再逗留,迅速离开了朝天宫。/ e/ q5 o1 G# S7 d/ n
6 r! I W& r# Z( H
: W2 x3 r: Y3 i0 U" n" j3 V" D, D0 i1 _& v. A$ \+ h
回忆这段经历,彭令说,“至今他也不知道这个书贩子姓甚名谁,如果书贩子知道这本破书里竟藏着一个惊天秘密,一定后悔不已。”) n9 m2 V" H; b, i2 U* X& H
) j! i: f( J$ H/ `' z5 Q( Z' v3 h
- q# V' K$ Y9 z9 o' D
* v" Z, d Y" J2 e! h传奇二+ o* T3 J# S# i* k; _0 B/ K
2 Q9 h/ ]* H g* i5 f. o
: ]# c& \5 Z1 C! a$ y) N( Z2 z, V' l. ^3 T
流拍的“烂书”里,发现钓鱼岛记载( b; i9 _% B* b# Z, O/ Y; B7 P
, u4 X+ {" A b" p T
6 c( w: Q m: l" R. V' w4 s* a6 F
% e% z h8 X6 f7 q: O% z( P$ P' ^5 l
这本破烂的旧抄本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从南京返回山西后,彭令自己也并不清楚。经过查证,他认为此书是清代学者钱泳的笔记本,这个观点得到了北大历史学教授辛德勇的认可后,他将《记事珠》送到北京参加中国书店2006春季拍卖会,起拍价10万元。“幸运”的是,《记事珠》流拍。彭令说,《记事珠》流拍不几天,他接到香港一位神秘人电话,表示愿出高价希望他转让。他似乎从中嗅出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4 a! X$ p' R; g9 y W/ d
3 X1 ~! e! `3 R/ k! O' P 4 [% h( g, a0 L2 G. e
1 R# l, ~* Q" H! u" h; D 彭令开始细读《记事珠》,发现在钱泳的笔下,有清嘉庆十三年“册封琉球国”的记载、许多关于琉球风物的详细记载,甚至包括红衣馆(妓院)和红衣女(妓女),此外还有沈复的身世及《浮生六记》各卷的标题,共18页,6200余字。查阅资料他发现钱泳没有去过琉球,显然无法写出这样的见闻。这些内容是不是钱泳从去过琉球的沈复《浮生六记》中抄来的呢?但目前已知的《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只有四记,后二记从未面世过。; v" e- ~* r' X# E( A6 [
4 ^/ r* p0 ]) I: L/ j& H
; ]0 y7 X @' b
8 F4 U( `2 f! j! t% F& a5 I3 E5 x" L 进一步研究发现,钱泳抄本《记事珠》中的条目《海国记》,应当就是《浮生六记》遗失的卷五《中山记历》。彭令将自己的研究结果请教了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原所长萧相恺先生,萧所长完全赞同他的观点,而远在台湾的《浮生六记》研究学者、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蔡根祥教授更是积极支持彭令的研究。
- i5 w7 R/ q: K$ h
8 X# Q1 c' r4 g
$ G9 t) G( T+ w* C+ N, o' K, D' U% q# B2 x! M. U
彭令对《浮生六记》“锱铢必较”式的研究,由此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公元1808年,沈复随同齐鲲、费锡章出使硫球。《海国记》中记叙着《浮生六记》沈复出使途中的见闻。当船行中硫边境时,沈复以55个字简洁生动地记载下钓鱼岛领域祭海的场景:“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
6 K/ S1 N: U5 I) J B; ?; ~+ `2 k4 L2 [/ Z0 ~% j* K5 v2 ^
9 n' P, D( E Z% w& e; C& [, k3 {! W
* q/ b% N3 n- a2 W& @) r' e 蔡根祥告诉记者,抄本上写的钓鱼台就是指钓鱼岛。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中国东南海面上的这一组岛屿,中国人称为钓鱼岛(台),日本人称为尖阁列岛。
. h" v" i+ ~) H# A
. K# R5 @6 [* O& A
& Y7 U8 `; G8 Z0 e9 G% |3 d- K/ z) l1 L
传奇三, Q" J2 N7 H4 K. n& J: H2 k
" [$ t K+ v+ N; V O2 i
0 c9 ^! ^3 s. Z7 Y6 S$ L+ z& u* x) v B- U( u
这本“烂书”,日本人开价千万收购$ I3 I* X2 j' v3 W
8 C& H* J* }$ A1 L" E$ |8 O
! ` T' S; V" G# y4 ?, v9 w* Y: Q0 \" D2 j3 N t# A
沈复这段记录,为一段难解的争执提供了铁证。文中明确指出,琉球国西部领域是从姑米山(即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开始的,黑水沟是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显然钓鱼岛在中国领域内。% J. X) D- t1 Z, l; a1 q$ N5 M9 k
1 Y; Y. Z' ~/ J% s: ~# l
0 e: D, v7 B8 Z0 F9 j4 B9 D' ?
; n! @% q- }3 Y3 {0 E4 t 蔡根祥教授认为,钱泳与沈复是同时代人,他一定看过《浮生六记》全文。这段文字出自有名有姓的大文人之手,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影响,在不经意间显现出的结论,比正式的官方文献更有可信度,更有说服力。8 U& o" {; W# [! V: _' L, m1 @( f
2 |; B+ O( E/ r4 ^ ; s! @% P% g1 K* g/ {7 N
9 g) x2 z0 [6 K& N' X3 K3 R
这一惊世发现,使得海内外开始关注这部原不起眼的“烂书”。2008年,一位苏州藏家因沈复是苏州人,愿以60万元收购此书,并称要捐给苏州博物馆。后经彭令打听,博物馆根本不知此事。2009年12月,日本有人打电话给彭令,开价1000万元人民币,彭令拒绝了,“我是华夏子孙,日本人就是出一个亿也别想拿走,《记事珠》抄本必须留在中国。”
# C, t. v1 ~; e; I9 p) Z, } Q8 N0 {# u6 Z. g6 K* e+ X0 `
* c$ q# _* V. F# L9 C
, Z+ G3 {3 E, s- M6 X传奇四$ ?$ }, ]5 Q: z# H* s7 L5 h& N% A
8 h2 c, l7 v4 G( k
$ ?- f$ M4 f5 A7 o5 m$ R
2 p+ ^6 D, _8 d) {“烂书”引发争议,蔡教授上书温总理% K- K3 }+ w) `6 @; z: n+ o
% v% k7 \2 A5 m- J V5 M
/ C2 ?0 x& }3 C
3 e! i7 S* ]7 M; S: K. H 不久,网上就有人撰文,坚称彭令的抄本是赝品。3 |3 g3 D9 Y* T8 R
' ^. a% q5 O( R! Q, N8 H: m7 }
+ G& k0 i& B1 l2 T# f8 R
; W8 S$ i5 K! g6 v$ Z7 A; i( V 蔡根祥教授说,他意识到文献的重要性,多次致函国家有关部门,推荐《浮生六记》卷五抄稿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09年6月9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抄本进行了鉴定,但鉴定结果出人预料,提出该文献不能列入珍贵古籍,理由是钱泳真迹“尚存很大疑点”,《浮生六记》卷五证据不足,最后提出限制这本古籍出境。对于鉴定结果,彭令本人和蔡教授、萧所长当然感到震惊。彭令说,“当天七位专家耗时总共不到30分钟,平均每位专家能够仔细独立审看这件书稿的时间不足5分钟,这是不负责任的鉴定。”
6 Y @% b, n( f8 N$ Y( s
! N7 v$ ^/ m- @6 ~ s/ I6 s/ I0 b% R/ r
: v Z* ]" b9 Y+ Z" n% A" K; _
萧相恺认为,“若抄本不是《浮生六记》卷五的佚文,连整个书稿也并非钱泳手迹,为什么又特意加上限制出境一条呢?是他们怕鉴定有误,文物流失,愧对国家吗?”
; E) E8 n& o! l
; g+ e- ^6 Y8 }$ h2 @$ u2 o 5 v4 u* ~! |( t R- Q
. d: \) {- y$ |- ?9 l4 B) u$ ? 2009年9月24日蔡根祥上书温家宝总理,阐述了这件抄本为钱泳真迹的观点和这本佚文典籍重新面世的意义。当年12月24日,外交部让彭令提供相关资料并表示认真研究。今年2月10日,文化部再次组织了由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任组长的专家鉴定会。虽然至今鉴定结果没有公布。欣慰的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格外重视,对该文献进行了登记,今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新版《浮生六记》。彭令说,新版中的第五卷就是他所发现的《海国记》。, W& U/ B5 I0 c9 r4 [4 V( u
, y7 k- I, o6 t% L9 @, R6 m - `0 I; P5 C7 F: k& l/ N! O9 F
; _7 x; J z( K9 {& C, \6 M% k% q" I 今年5月8日,蔡根祥教授就申请古籍名录一事,再次上书温总理,他希望早日得到权威的鉴定结果,以更好的方式保护好这本珍贵的文献。
, D5 n, r' H. D# K( y2 [1 l
0 A+ J U$ n; K; ]2 ^$ \ 1 ^- A" Q& l- T0 T, B5 s6 p
" C' D1 W4 r8 `6 p( f6 R3 S- I 此外,百度百科“彭令”、“蔡根祥”与“浮生六记”等与《海国记》相关的词条一度屡遭删改,删改者的IP绝大多数在境外,后经国家有关部门介入,这些词条得以恢复并锁定。
4 L7 z8 V# p n. y& t7 W0 h2 ~2 A1 p7 _8 p9 ]
1 }4 B" G( R8 q O1 t
/ W7 M+ _! |2 R# [* f" \; Z沈复
{6 h' G B0 b% l, T u
% I e( ?- D' ~+ }/ M 0 J" P1 Z9 k. Z6 e" H8 ~
1 M( w& f2 C1 N- z! z D
游历作文自娱7 C3 p9 q8 O- {( S+ S- y1 \
" [6 L. u5 h: d( a9 Y
; X' `/ {9 h. f/ s. q7 Y1 f& K3 G5 r' C( @% Y
沈复是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苏州人,一生没有考取过功名,大多寄人篱下做师爷。1808年(嘉庆十三年),朝廷下旨册封琉球国王,派遣太史齐鲲为正使、侍御费锡章为副使,沈复作为太史的“司笔砚”也一同前往。后来,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中记述了大清使团此行中途经钓鱼岛的见闻,本是作文自娱,却无意间反映了200年前国家疆界的真相。9 U4 W( D1 [2 n
- x: l; R3 i( c; q) z7 r
; R' r& i& N3 I! @' G4 p
, w2 T8 i/ v" Y- R5 N" Z3 ?* e
钱泳
8 Q$ X' \+ T8 k3 _* U9 e* }; W, z' q3 @3 [
1 G6 T7 d E+ R# f( v) y
6 r4 @" h# i; F清代学者善书画
0 f- ^- K1 }4 n R0 l4 W) R A, H
+ A' ^: ^1 O0 i; V5 l2 ^: L: j * C$ c" C4 Q, t- j/ t/ V
4 l. L" Z. |- Q; ^" e
钱泳是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大家,江苏无锡人。长期做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诗词,善书画。即便到了二三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墨宝亦随处可见;如扬州的明月楼,常熟的钱牧斋墓,不一而足。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0 f3 R; j" w) U; v/ K* f6 R# x
0 g$ s, f" n) o" V+ n& ? - s( X5 ~7 i. w) z& h
A% R+ J7 |. s K1 m; y' `令人叹惜的传奇
/ z1 m# ^; W ?- k; r/ [) }5 b+ U4 E& t; h
, p4 i- ^ ]; V+ h! i+ x! ^9 a
7 Z2 w( o' y+ Y' g% F% v* B奇书《浮生六记》: [, r7 b% D6 G" H1 t1 ~9 W9 B
, \. t: J" E' x# U1 i1 n9 [$ @4 h5 Z
3 A" e1 L2 R3 R* Q* q, B
: @( y: ^3 R& D7 V0 E8 b5 ^发现时已是残稿3 w3 {$ |- {: E2 ?
: [& }# l+ @% J K9 e
; x4 ]8 Y1 ~# {: i
% i- j* A! \0 ~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全书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 w+ d f' C9 g1 U! A
* y) K0 { n! Z( h/ B4 I2 H
$ g' A4 ?1 C8 o) e' A, w; m) u9 e6 Y% Z" P
《浮生六记》问世以来,不仅得到了百姓的喜欢,而且也为文人所推崇,甚至有“小红楼梦”之称。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并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出现“全抄本”,有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的全文,但据专家考证,这些皆为后人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5 ^1 G# y% l- |& L) Q3 H' U* ^7 m. v- {& Z* r3 R
, ^0 s# s l% P* Z, @( }
# N4 w' Q4 K& K3 G有些式微的传奇
) d) W; X3 A' a. y. L7 h4 T8 c a1 M3 z* W& t9 A! B
7 p, G# u2 U2 W: W
7 Z- b4 s' b0 C2 l/ L/ e; a朝天宫“鬼市”7 M% q0 _6 u& I. e. K
5 C4 C9 Y: m/ v$ v
* n. e/ P: T3 q; `
8 y3 h: c& I0 W& F: q/ }9 V
全国闻名# Z7 Q7 }7 \" N/ {, I' R
0 |! O/ }3 z, y# H- i0 j& `9 t
# A: c1 x! B% H8 S1 ]
3 ?2 y0 j' r( }/ ? S 每周六周日(主要是周六)凌晨2:00左右,在王府大街南段及朝天宫的东门外,陆陆续续会有一些旧书摊出来,最盛时有一百多家,平常也有四五十家,只是到了清晨7:00,这些书摊都要收掉,因是半夜交易,所以称为“鬼市”。
) ^: n) a/ [- c3 l+ Y+ l4 r
_& g/ l2 `& e6 E' d
1 j- E3 x# x- _1 Z! T2 r `7 V: M: N9 G/ n) N/ F$ r* i- p q
卖书人都是从收购站直接进书,所以书价比较便宜。由于凌晨淘书太辛苦,所以来此的主要都是一些旧书店主和一些老书客。不过,朝天宫的“鬼市”在全国都颇有名气。过去这里颇能淘到一些好书。$ |3 ~1 W8 r: Z$ @; d2 W* a% A
2 A! R2 w; h9 \# U$ ?7 U/ e# ^
( \; T. h0 n) G/ }' R! G
/ u5 @ j* a8 R+ k/ o+ w2 l. F
近年来,因为旧书店之间的竞争激烈,很多书在上市前就被旧书店主们收走了,偶尔有一两本,也都先留给了熟识的店主。故而“鬼市”对一般书友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小。 |
|